#肺癌

晚期肺癌治療契機 免疫療法有效延命

晚期肺癌治療契機 免疫療法有效延命#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免疫療法,認證其抗癌效果。現今免疫療法機轉已發展為「免疫檢查點療法」,其中PD-1、PD-L1和CTLA-4等免疫療法已是國際抗癌的主流趨勢,治療效果佳。臨床研究顯示,晚期肺癌領域可延長的中位數存活時間是化療的1倍多。英國、日本等各國相繼給付免疫療法使用於晚期肺癌第一線治療的同時,台灣病友卻仍未獲健保伸出援手。超過7成肺癌患者 發現時已晚期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台灣每年新診斷的肺癌患者達1萬3千多名,每40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因為肺癌具不易早期發現、容易轉移的特性,國內超過7成患者發現時已為無法開刀的晚期。近4成患者腫瘤未有特殊基因表現,沒有標靶治療可以使用,在健保給付內僅能使用化學治療。但治療成效不彰,中位數存活期不到一年。免疫療法徹底改變癌症治療邏輯,不同於傳統療法針對腫瘤細胞進行攻擊,而是透過誘發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擊退癌細胞,帶來癌症新治療契機。因治療成效佳,延長許多患者的壽命,可望幫助癌症有朝一日成為慢性病。PD-L1高度表現晚期肺癌 第一線使用免疫療法效果好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臨床指引已經將免疫療法列入標準治療。臨床研究顯示,PD-L1高度表現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於接受免疫療法治療後,中位數存活時間可達30個月,為傳統化療的1倍多,樹立晚期肺癌治療的新里程碑。抗癌的第一線治療方式的評估及決策相當重要,高尚志理事長表示,免疫療法主要靠自身的免疫力對抗癌症,經過化學治療後免疫力會變差、且腫瘤也可能會變異,研究發現針對PD-L1高度表現的晚期肺癌患者,最好可以在第一線、越早使用免疫療法效果較好。免疫療法未納健保給付 許多患者仍不能受惠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免疫療法問世已有約3年左右,然而3年對肺癌病友來說,就是無法超越的存活期門檻,在等待的過程中,有許多的病友已經離世。目前全球有33個國家給付免疫療法,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先進國家也相繼給付,且更是於第一線就給付,讓許多台灣的晚期肺癌病友更是引頸企盼健保德政的幫助。陳育民理事長表示,台灣肺癌死亡率連續10年蟬聯台灣癌症死亡率第1名,尤其是晚期肺癌無基因突變的患者治療選擇少,在健保給付內的治療選擇以化學治療為主,效果相對較差,存活期較短。台灣肺癌學會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呼籲健保署加快腳步,早日將晚期肺癌免疫療法第一線治療納入健保給付。

晚期肺癌一線生機 免疫療法新選擇

晚期肺癌一線生機 免疫療法新選擇#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13年肺癌被列為免疫療法的適應症,讓晚期肺癌病患絕地逢生。過去若無法開刀,晚期肺癌患者存活期僅不到半年,而就算有了化療也僅能延長壽命至一年。不同於傳統治療邏輯的免疫療法可喚起自身的免疫細胞對抗癌症,為晚期肺癌患者開啟另一線生機,有了延續生命的機會。從化療、標靶到免疫療法,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看到了更大療效、更延長病患壽命、以及更少副作用的醫學進步成果。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肺癌長居癌症死亡率第一位,主要原因為肺癌具有不易早期發現、容易轉移的特性。肺癌可分為2大類型,一是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人的10%以下;另一個是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病患的90%以上,非小細胞肺癌依照細胞型態又可分為肺腺癌、占所有肺癌病人的65%,鱗狀細胞癌約占15%、大細胞癌約小於10%。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指出,小細胞肺癌體積增加1倍,只要短短的29天,往往在腫瘤還很小、確診為小細胞肺癌的同時,就出現癌細胞轉移,跑到腦部、骨頭、淋巴系統等,連開刀都來不及,主要只能以傳統的全身性化療治療。和抽菸有關連性的大細胞癌體積增加1倍約費時80到90天,同樣和抽菸有關的鱗狀細胞癌則是90天;而肺腺癌以女性居多、與抽菸比較無直接關聯性,卻和空氣汙染、廚房炒菜油煙、焚香拜拜等因素有關,體積增加1倍需要150天。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強調,免疫療法不管是用於第一線、第二線,或是單用、併用化學治療,都已具有更多選擇。接受基因與PD-L1生物標記檢測精準對抗肺癌高尚志表示,肺癌可分為4期,1到3A期可以考慮開刀,而且愈早期開刀效果愈好;3B到第4期則不建議開刀。高尚志指出,現在肺癌已經進入精準治療的時代,國內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分類為:1、具有特定基因表現的非小細胞肺癌以標靶藥物為主病患先檢測體內有無基因突變,檢出有EGFR(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基因)突變、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變、ROS1(原癌基因受體酪氨酸激酶基因)突變,則可接受標靶藥物治療。據統計,台灣肺腺癌病患中有5到6成可檢出EGFR突變,4到5%可檢出ALK突變,另外還有1%的ROS1基因突變病患。但標靶藥物平均一年會出現抗藥性,即使用到第三代的標靶藥物,也可能會在9~10個月出現抗藥,所幸在免疫治療問世後,患者可以考慮免疫療法或是免疫療法併用化學治療。2、沒有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則要測量癌細胞蛋白質PD-L1表現量,若表現量≥ 50%可以考慮第一線單用免疫療法,若表現量<50%則可以考慮第一線使用免疫療法併用化學治療。高尚志以癌細胞是壞蛋為例解釋免疫療法的作用方式,過去的壞蛋身上刺龍刺虎、有明顯的識別標記,但現代的壞蛋外觀並不突出,不但善於偽裝還廣結善緣,和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稱兄道弟,逃避免疫細胞的攻擊。陳育民則舉例,癌細胞活化過程中產生的PD-L1就像是一把鑰匙,而T淋巴細胞上的PD-1像是鑰匙孔,一旦鑰匙插進鑰匙孔中T淋巴細胞就會凋亡,而免疫療法就是阻斷PD-L1和PD-1結合。陳育民說明由於免疫療法是喚醒病患本身的免疫系統,讓自身的免疫細胞去對付癌細胞、所以副作用相對輕微,不像傳統化療或是標靶藥物是利用藥物成份去殺癌細胞,所以會有骨髓抑制、白血球下降、神經毒性、口腔黏膜發炎等等副作用。但當免疫力活化過頭時可能會出現類似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像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腸炎等。越早使用免疫治療效果越好  陳育民指出,因為經過化學治療後免疫力會變差、且腫瘤也可能會變異,因此建議最好是可以在第一線、越早使用免疫療法效果會較好。但目前,免疫治療只對約2成的肺癌病患長期有效,即使現在已有蛋白質PD-L1表現量以及腫瘤突變量(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檢查,但仍有2到3成病患接受免疫療法之後,在3個月內快速惡化,也就是說其餘的5成病患,病情的變化會介於3個月到2年之間。陳育民強調,目前比例約一半的肺癌病患,能有更好的預後,未來還要更精準的對照出免疫藥物與生物標記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提升治療成效。陳育民強調免疫治療是「精準治療」,目前醫界一致的共識是PD-L1表現量≥ 50%的患者可以單獨使用免疫療法治療,若PD-L1表現量較低者則建議搭配化療,表現量越低化療的比重越重。PD-L1表現量為目前主要的篩選機制,但與治療成效並非絕對相關,因此免疫治療與對應生物標記間的關係仍持續在釐清中,未來必須更加精準的對照出免疫藥物與生物標記之間的關係,才能透過檢查生物標記、進而找到免疫治療療效最好的病人。( 來源:良醫健康網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揪出肺癌致病基因 標靶治療控病情

揪出肺癌致病基因 標靶治療控病情#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75歲的奶奶平時身體狀況良好,咳嗽多時就診發現罹患晚期肺腺癌。經由基因檢測ALK為陽性,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病情控制得宜。根據106年癌症發生統計,台灣每年近萬人死於肺癌。彰化縣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高達28.32%,已連續18年高於全國平均。彰化縣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高於全國平均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聖皓表示,肺癌死亡人數蟬聯十大癌症第一名,號稱癌症頭號殺手,其中彰化縣居民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高達28.32%!肺癌早期不一定有咳血或噁心、嘔吐、久咳不癒等症狀,民眾容易忽略,發現時多為晚期、甚至有轉移情形。建議民眾應定期體檢,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肺癌可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92%病友為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目前醫學發達,即使是晚期肺癌也都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建議進行完整的基因篩檢,確認型別、給予合適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病情!ALK陽性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 提升存活期不同基因的發現有不同的標靶藥物可使用,建議進行EGFR與ALK、ROS1基因檢測,瞭解自己的基因型別,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才能控制病情。林聖皓主任說明,過去病友較熟悉的基因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它與癌細胞的生長分化、侵犯性及存活相關;近年來還發現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其中EGFR陰性患者,5至10%機會為ALK陽性,根據研究顯示,ALK陽性癌友確診後,第一線就使用ALK標靶藥物治療,患者的中位數存活期可達到4至7年,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可達10.9個月,較使用化療多出3.9個月。若因病情需要再使用二線標靶治療,整體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可達到20個月,且能降低治療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ALK基因變異常見於不吸菸、輕度吸菸患者林聖皓主任指出,研究資料顯示,一般肺癌患者平均年齡約66歲,其中ALK基因變異患者平均年齡為52歲,相對年輕。且ALK基因變異較常被發現在從不吸菸或輕度吸菸的患者身上。現在健保支持越來越完備,不只EGFR一線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 ALK一線標靶治療也有健保給付,呼籲肺癌病友及早透過基因檢測了解自己所有的治療選擇,及早使用標靶藥物、提升治療成效,積極對抗肺癌!

肺癌初期不明顯 腰痠背痛已骨轉移

肺癌初期不明顯 腰痠背痛已骨轉移#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有很多病人都是關節痠痛跑去看骨科,照X光發現骨頭有問題跟腫瘤,知道是肺癌後,才來到我這邊。」彰化基督教醫院肺癌暨胸腔檢查治療中心主任醫師何明霖說,肺癌病人通常都要等到腫瘤長到四公分以上,才會出現咳嗽、咳血跟胸痛等症狀,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反倒是因為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先出現骨頭疼痛等症狀而就診,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罹患肺癌。肺癌晚期五成骨轉移 X光與骨骼掃瞄可確診癌症發展到晚期,幾乎都可能成為轉移性腫瘤,也就是癌細胞從原本位置擴散到另一個部位或器官。以肺癌來說,約有三成病患的癌細胞會轉移到骨骼,若到晚期,甚至超過一半的病人都會發生骨轉移,侵蝕骨骼組織,且大多集中於胸椎、腰椎或是大腿骨部位。癌細胞若轉移到胸椎或腰椎,剛開始症狀其實並不明顯,等到病患因為壓迫性骨折而感到腰痠背痛,還容易誤以為是年紀大造成的骨質疏鬆,直到局部痠痛難耐就醫,經X光與骨骼掃瞄後,才確診為肺癌。健保給付骨轉移標靶藥 保護骨骼減緩疼痛「我們以前給骨轉移病患施打高劑量嗎啡,但是都無法有效止痛,患者還會感到噁心、嘔吐、便秘,而且昏昏欲睡,副作用很大。」何明霖醫師表示,以前肺癌病患如果發生骨轉移是不易控制的,但現在經過健保給付的骨轉移標靶藥物治療,抑制骨轉移的病因,可有效保護骨轉移病患的骨骼,並能幫助減緩疼痛感。四週施打一次保骨針 治療容易又簡單何明霖醫師補充,肺癌骨轉移,當發生骨折時,隨著患者骨折部位不同,生活受到影響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有些人只是感到局部痠麻痛而已,並不是每個病人的狀態都那麼差。但如果疼痛無法受到控制,或是骨轉移造成大腿骨骨折,病患臥病在床,活動力影響心理狀態,就容易喪失求生意志。因此,何明霖醫師強調,現在透過骨頭掃描確診肺癌骨轉移是很容易的事情,只需一天就可以知道報告結果,而且保骨針的治療也非常簡單,只要每四個禮拜施打一次即可,「肺癌骨轉移診斷容易、治療也容易」,呼籲患者不要輕易放棄希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肺癌年輕化!防範「室內空汙」有一套

肺癌年輕化!防範「室內空汙」有一套#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26歲年輕女性,咳嗽一個月多未癒,初期以為是小感冒,多次至診所拿藥遲遲未見好轉。到大醫院求診,X光檢查出肺部有異常腫塊,住院經一連串檢查後確診為「肺癌第3期」。正值青壯年期,事業打拼及人生規劃正起步,卻發現罹患肺癌,心中充滿震驚與疑惑,還這麼年輕怎麼可能呢!開始吸菸年齡越小 罹患肺癌機率越高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病房護理師林英靜提醒,近年來肺癌有年輕化趨勢,雖然抽菸是造成肺癌的最大危險因子,不過也別忽略空氣污染造成的傷害。肺癌泛指長在氣管、支氣管與肺臟的原發上皮性惡性腫瘤,主要分成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癌的肺腺癌、鱗狀上皮癌、大細胞肺癌,其中肺腺癌占比最高,約50至55%。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不易早期診斷,常被誤認成感冒。通常出現長期咳嗽或是胸痛、氣喘、呼吸困難、咳血、骨頭疼痛、背痛、聲音沙啞等,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肺癌。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1萬2千多人罹患肺癌,約9千多人死亡,儼然成為台灣新國民病!抽菸、空氣污染、家族史是導致肺癌成因,吸菸者比不吸菸者得到肺癌機會多12到25倍,若是開始吸菸年齡越小,罹患肺癌的機率越高,另外與吸菸者結婚、吸二手菸也會增加約3倍風險。改變烹調方式、使用抽油煙機 避免室內空氣污染但肺癌並非吸菸者專屬,研究發現,不抽菸或輕度抽菸史、年輕族群及女性,都有較高罹患的比例。肺癌形成的原因很多,不抽菸卻罹病,多與空氣汙染細懸浮微粒PM2.5、廚房油煙、職業場所暴露於粉塵等環境因素有關。預防癌症的方法為盡早戒菸、改變烹調方式或下廚使用抽油煙機,保持通風良好、避免室內空氣污染、暴露在二手菸、空污嚴重時出門戴口罩等,遠離肺癌,保有健康!林英靜護理師呼籲,民眾別輕忽小症狀,定期篩檢、早發現早治療。建議有肺癌家族史、菸齡長、吸菸年齡早者,40歲後需定期篩檢。現今肺癌檢查安全又準確度高,方式包括低輻射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電腦斷層導引切片檢查、支氣管內視鏡超音波等。

肺癌治療孤兒 鱗狀細胞癌新療法延命

肺癌治療孤兒 鱗狀細胞癌新療法延命#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每年約170萬人遭肺癌奪命,根據衛福部公布106年國人最新死因,癌症蟬聯冠軍,肺癌死亡率更連續十年第一名,平均56分鐘即有1名肺癌患者死亡。非小細胞肺癌佔國內肺癌約9成患者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指出,台灣肺癌五年存活率僅16%,晚期僅剩4.9%,因肺癌難早發現早治療,國內超過7成的患者發現時,已為晚期,是最致命的癌症。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當前讓各型別肺癌患者都有適宜且有效精準的治療選擇,是提升晚期肺癌存活期的至要關鍵,晚期肺癌病人請不要放棄、積極治療!國際肺癌治療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時代,台灣病理學會理事長賴瓊如表示,罹患肺癌後最重要的是進行病理型別檢測,以幫助擬定治療策略。目前非小細胞肺癌佔國內肺癌約9成患者,其餘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腺癌、大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針對不同基因型態,已有許多治療武器可選擇。有基因突變患者 可能仍面臨抗藥性問題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說明,晚期肺癌較不容易透過開刀根除病灶,主要透過藥物治療來延長存活期,會搭配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藥物,例如有EGFR或是ALK基因突變,可選擇標靶治療,其他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化學治療為主。雖然近年肺癌持續有新治療選擇,但多為針對有基因突變的患者,且癌細胞基因會隨者病程演進而產生變化,仍會面臨抗藥性問題。一旦出現抗藥性,就僅剩下化學治療。而僅能使用化學治療的患者,若化學治療失效,就會陷入無藥可醫的窘境,急需新的治療選擇來幫助患者對抗肺癌。有家族史、抽菸、接觸空汙 應主動定期檢查201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發表上千篇免疫療法相關研究,目前已有研究顯示,針對腫瘤高度表現PD-L1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免疫療法存活期超越化療1倍多,達30個月。被稱為是肺癌治療孤兒的「鱗狀細胞肺癌」,過往治療選擇相當少,然而研究發現,在第一線以免疫療法併用化學治療,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壽命。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趙恒勝醫師表示,早期肺癌沒有症狀,難以發現,到了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治療更困難,存活期會大幅縮減短,越早發現肺癌,治癒率就愈高,國際上亦是大趨勢。呼籲有家族病史、抽菸或長期接觸空氣汙染、油煙、化學物質或是曾有肺結核等其它慢性肺炎患者,應主動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孤兒型別鱗狀細胞肺癌 免疫療法有解

孤兒型別鱗狀細胞肺癌 免疫療法有解#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106年國人最新死因,癌症蟬聯冠軍,肺癌死亡率更連續十年第一名,平均56分鐘即有1名肺癌患者死亡。為此,癌症希望基金會二度攜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等五大醫學會,特別於世界肺癌日提出「對抗肺癌,超越三十」,期許落實「精準醫療延長存活」、「儘早發現及早治療」、「醫病政府攜手努力」三大共識,加速完整晚期肺癌治療權益,讓肺癌晚期存活期能突破30個月。晚期肺癌化療失敗 恐無藥可醫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說明,晚期肺癌較不容易透過開刀根除病灶,主要透過藥物治療來延長存活期,並搭配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藥物,例如有EGFR或是ALK基因突變,可選擇標靶治療,其他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化學治療為主。高尚志醫師進一步指出,雖然近年來肺癌持續有新治療選擇,但多為針對有基因突變的患者,且癌細胞基因會隨者病程演進而產生變化,仍會面臨抗藥性問題,一旦出現抗藥性,就僅剩下化學治療可選;而僅能使用化學治療的患者,若化學治療失效,就會陷入無藥可醫的窘境,急需新的治療選擇來幫助患者對抗肺癌。肺癌晚期存活率低 免疫療法突破孤兒型別治療困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醫師強調,台灣肺癌五年存活率僅16%,晚期僅剩4.9%,因肺癌難以早發現早治療,國內超過七成的患者被發現時,多已為難治療的晚期,是最致命的癌症。而這兩年來,免疫療法成為精準醫療中的顯學,目前已有研究顯示,針對腫瘤高度表現PD-L1 (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 ≥ 5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免疫療法存活期可超過三十個月;而針對被稱為是肺癌治療孤兒的「鱗狀細胞肺癌」,過往治療選擇相當少,目前研究也發現,在第一線以免疫療法併用化學治療,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壽命。醫病和政府攜手努力 加速完整晚期肺癌治療權益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趙恒勝醫師表示,持續推動肺癌早期篩檢更是一項重要目標,因早期肺癌沒有症狀,難以發現,到了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治療更困難,存活期會大幅縮減,因此越早發現肺癌,治癒率就愈高,國際上亦是此趨勢。對於有家族病史、抽菸或長期接觸空氣汙染、油煙、化學物質或是曾有肺結核等其他慢性肺炎患者,應主動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癮君子同住者 患肺癌率增2至3成

癮君子同住者 患肺癌率增2至3成#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日PM2.5、霧霾影響空氣品質,台灣呼吸道疾病病人節節上升,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已成為全球第4大死因,且居高不下。慢性阻塞性肺病延緩惡化 首要戒菸桃園醫院病房護理師莊庭青說明,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首要延緩惡化的方法就是戒菸。對於癮君子來說,戒菸真是哈苦連連,俗話說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卻苦了自己的身體與荷包。為什麼呢?因為菸價頻頻上漲,從一包台幣80塊的煙,上漲到100至125元間,若天天一包菸,對癮君子來說是一筆龐大的開銷,買一包菸可能午餐只能吃泡麵了。與抽菸者同住 患肺癌率高2至3成莊庭青護理師表示,吸菸不但要支出一筆龐大開銷,並且傷害到你的肺臟,以及身體的每個器官都會受到傷害。若不戒菸,雖然不會造成立即的死亡,但卻造成無法恢復的危害,肺癌、中風、肺部疾病等都與抽菸密不可分。抽菸只會害到自己嗎?還危害到自己最親愛的家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與抽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其他人高出20至30%,吸二手菸也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綜合上述抽菸不僅危害到自己的健康,也危害到他人的健康,更危害到自己的荷包。戒菸永遠不嫌晚,拒絕做菸的奴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