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低劑量掃描 肺癌細胞現原形

低劑量掃描 肺癌細胞現原形#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有10000人,超過7000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死亡人數的總合還多,其中腺癌是肺癌當中最常見的一種,也是不抽菸的患病者中最常見的類型,不抽菸的主婦,若時常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當中,得到肺癌的比率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到30%。掃描無死角 可見0.2公分病灶澄清醫院放射線科醫師李宗憲表示,曾有研究指出,肺癌在0.5公分以下,很難在一般胸部X光檢查時被發現,而毛玻璃樣結節甚至到2公分,胸部X光片有可能還看不到,而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可以敏銳到看出0.2公分的病灶,並且沒有任何的死角,對於及早發現肺部病變有很大的幫助。發現率升至3成 治癒率達100%如果肺腺癌被發現時病灶很小,必需透過染色定位才能被內視鏡看到,這種肺腺癌切除手術,以染色定位進行,以前早期肺癌發現率低於2成,而現由於低劑量胸部斷層檢查的使用,早期肺癌發現率提高至3成以上,治癒率達100%。咳血、胸痛3周 立即就醫澄清醫院家醫科醫師王俊堯強調,肺腺癌最可怕的地方,是初期完全沒有任何的症狀,有將近6成的肺腺癌病患發現時,都已經到了第4期,呼籲民眾要有定期做肺部檢查的習慣,民眾若出現咳嗽、咳血、胸痛、背痛、發燒不退、體重減輕等症狀,且症狀持續3周以上,就應立即就醫確認是否罹癌。60歲以上好發 存活率少於2成晚期肺腺癌於60歲以上為好發年齡層,存活率少於2成,為一項需長期抗戰的慢性疾病,患者需定期回診檢查,除了應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策略,更應於接受治療前主動向醫師說明目前身體狀況。  

足感心! 「IDS」創造三贏

足感心! 「IDS」創造三贏#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花蓮、台東兩縣人口相加約有56萬,佔全台灣總人口數的2.4%,但是土地面積卻佔了約24%,平均每個人對應了13.5平方公里,這不僅反應出每人可使用的土地較寬,實際上更指出花東民眾就醫花費的時間與交通成本,比起其他地區都來的高,人口老化指數更是居全國之冠。 每年9000人死於肺癌 占患病76%「國人癌症死因排名第1的就是肺癌!」台灣醫學會副秘書長陳晉興表示,每年將近有9000人死於肺癌,但最可怕是,這數字代表被診斷出肺癌的病人有76%會死亡,影響肺癌產生的原因有很多,近年大家關注的空氣懸浮微粒PM2.5,吸菸及二手菸是原因之一。所以,雖然花東地區好山好水,空氣品質佳,也不能輕忽,陳晉興醫師表示,目前最有效的檢查方式就是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檢查,建議有肺癌家族病史、長期吸菸或處於高風險環境,甚至45歲以上的民眾,都需要進行檢查。萬人肺癌篩檢計畫 經費門檻降低東區健保署組長李少珍表示,這是推動IDS山地離島地區醫療效益提升計畫的原因之一,在東區健保署服務這5年,花東地區不論是各級醫院、診所及衛生所,包含西醫、中醫、牙醫都很願意投入,也感謝他們的大力支持,才能落實守護東部地區民眾的健康。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醫師王明鉅,推行「萬人肺癌篩檢計畫」,把檢查所需的經費門檻降低,讓更多民眾得以接受檢查,透過電腦斷層篩檢,可以在肺癌、肺腺癌早期時就能加以治療,經費遠遠低於肺癌的醫療費用,反而替醫院、病人、健保節省了日後不必要的醫療支出,達成三贏的局面。  

肺癌基因檢測新利器:液態生物檢體

肺癌基因檢測新利器:液態生物檢體#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3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位居國人主要癌症死亡率排行之首,當年全國肺癌發生人數11751名,死亡人數為9,167名,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 19.9%,且肺癌死亡人數有逐年增加之趨勢。在國內罹患肺癌的病人中,超過6成的比例為肺腺癌,早期肺腺癌並無明顯症狀,多是在腫瘤壓迫至正常器官或組織時,患者才會察覺異狀,因此約有75%的病人在就醫時,病情已發展為晚期肺腺癌 (IIIB, IV期)。以標靶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晚期肺腺癌多半不適合手術治療,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以標靶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這類病人約有60%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致癌基因突變,可先用標靶藥物治療,可惜的是標靶藥物平均12個月後就會產生抗藥性,也就是讓腫瘤變小或消失一段時間,之後療效又開始變差了,腫瘤長得更大或轉移到其他地方。已有針對T790M突變 第三代標靶藥物研究顯示產生抗藥性的病人中有一半以上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產生了新的突變 (T790M) ,也就是EGFR致癌基因的第790個氨基酸,由蘇氨酸(threonine)突變為蛋氨酸(Methionine),導致第一及第二代的標靶藥物無效,所幸目前已有針對T790M突變的第三代標靶藥物可用,其中位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為9.6~13.1個月。目前檢測T790M突變,仍然以組織切片或開刀病理檢體(蠟塊檢體)為主,如前所述,病人大都是晚期肺腺癌又疾病惡化,身體狀況過於虛弱,無法承受進一步的組織切片或開刀,導致沒有機會接受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喪失了可以延長壽命,及改善生活品質的大好機會。抽血10ml 即可偵測 EGFR T790M突變所以檢驗醫學部分子細胞病理,及遺傳室在鍾飲文院長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研發新檢驗方法,發展了液態生物檢體檢測,液態生物檢體,只要透過抽血10ml,即可偵測病人血液中 EGFR T790M突變,不僅為無法進行組織切片的病人帶來福音,也能透過檢測結果選擇有效的治療機會。

醫訊/肺癌 自我照護學習講座

醫訊/肺癌 自我照護學習講座#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癌早期幾乎沒有什麼症狀,時常未能及時發現,肺癌發現後的治療不易、容易轉移增加治療困難度,而家人有肺癌病史、有抽菸習慣、出入環境空氣品質不佳、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等,都是肺癌高危險群。此次講座由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師蘇健,及呼吸治療技術主任譚美珠分享「肺癌治療趨勢」及「肺癌術後復建」,包括:有氧心肺、肌力、吸氣訓練、胸部擴張等,教導病友如何自我照護,歡迎踴躍報名參加。名稱:肺癌 自我照護學習講座時間:105年7月16日(六)上午9:30-11:40(9:10開始報到)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福音樓九樓第二講堂(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洽詢:電洽02-2543-3535分機3475,顏社工師

肺癌死亡率第1 好發於年輕不菸族

肺癌死亡率第1 好發於年輕不菸族#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肺癌已多年蟬聯癌症死亡率之首,過去人們總將肺癌與吸菸畫上等號,然而自98年菸害防制法上路後,國人成人吸菸率從97年至104年已大幅下降,降幅約4分之1,尤其台灣成人女性抽菸比例平均偏低,但肺癌卻自民國75年起就位居女性及癌症死亡率第一,可見菸害之外,仍存在其他重要致病原因。最新一期臨床肺癌期刊指出,女性比男性更好發癌症,推測是女性基因先天較男性脆弱,容易誘發肺癌病變,臨床上逾9成罹患肺癌女性都不抽菸,因此除了大環境的轉變,如空氣污染已被證實恐導致基因損害而誘發肺癌外,個人體質包含基因是否容易受損、基因修復能力及個人免疫能力都會影響罹患肺癌機率。症狀不明顯 七成患者發現已肺癌晚期肺癌歷來被視為無聲的疾病,尤其高達約8成5肺癌患者的非小細胞肺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以肺癌成因多元,雖然吸菸容易導致肺癌早已眾所周知,但不吸菸也可能是高危險族群的觀念,卻不為一般民眾所認知,因此高達七成病友發現時已是肺癌晚期,不僅不適合手術開刀,癌細胞甚至已發生轉移,造成死亡率始終高居不下。台北榮總醫師蔡俊明表示,肺癌個人化醫療時代已經來臨,為肺癌患者安排基因檢測,已是當前趨勢,先找出致病基因再進一步善用標靶藥物,打造量身定做的醫療方式,以ALK基因為例,雖是近年才發現的治癌基因,但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發展非常迅速,先後已有標靶藥物被核准,後續仍有不少藥物持續開發中,相信很快便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晚期肺癌存活率低 基因檢測幫病患跟時間賽跑

晚期肺癌存活率低 基因檢測幫病患跟時間賽跑#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每年新增約一萬名肺癌患者,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晚期肺癌5年存活率少於2成。其中,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雖可使用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治療癌細胞、穩定病情,但癌細胞基因突變速度快,平均約9至11個月就會產生抗藥性,患者得不斷更換治療方式,以期存活期延長。50歲肺癌晚期 基因檢測助用藥評估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說,肺癌罹患族群主要以50歲至70歲為大宗,占6~7成,但近年門診發現,40歲至50歲族群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這些人為社會工作主力,罹癌後透過基因檢測「對準」適合的標靶藥治療,不少人仍舊可以留在原有工作崗位繼續為社會貢獻。像從事製造業的病患徐先生,兩年多前因骨頭痛、氣喘吁吁就醫,才發現已是肺腺癌晚期,癌細胞已侵犯至骨頭;50歲的他正值壯年,為了家人決定積極抗癌,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是EGFR突變後,展開長達兩年的抗EGFR標靶治療,原本癌細胞已縮小、病情控制得宜,然而,去年肺部再度長出新腫瘤,顯示抗藥性已出現。在醫師鼓勵下,進行二次檢查,確認癌細胞的EGFR基因產生在T790M位置產生突變,最後醫師透過臨床藥物研究專案,申請已在美國和歐洲上市的第三代標靶藥物服用,目前病況穩定。肺癌治療個人化 爭取更長存活期王醫師表示,肺腺癌現階段治療方式已朝量身訂做的個人化醫療發展,透過發展漸趨成熟的基因檢測技術,只要確認患者體內癌細胞基因產生突變,就能進一步規劃治療計畫「對症下藥」,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和癌細胞的生長速度賽跑。王醫師說,臨床上發現,使用標靶藥EGFR抑制劑的肺腺癌患者,有5成會因為體內的 EGFR基因產生T790M二次突變,進而發生抗藥性。針對此類病患,目前ct-DNA基因檢測技術,藉由腫瘤細胞凋亡後會進入血液中的特性,只要抽血就能檢測,一旦確認T790M基因產生突變,可更換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來爭取更長的存活期。ct-DNA基因檢測方便 助醫病擬治療計畫王醫師表示,過去因為沒有抽血檢測方式,接受標靶治療的肺癌患者一發生抗藥性,得利用支氣管鏡或外科手術方式,取得肺部腫瘤細胞組織,以確認是否產生T790M突變,對於年紀太大或有心血管疾病者風險性較高;ct-DNA檢測檢體取得方便,也能快速得知檢驗結果,幫助醫病儘快擬定治療計畫。高雄長庚的肺癌整合治療團隊,結合內外科、放射醫學科及質子中心資源,可依每位病人身體狀況及ct-DNA基因檢測結果規劃治療方式,不管是手術、標靶及輔助化療、或電腦刀與質子之放射治療,都能提供肺癌患者適合自己的精準治療,與癌細胞長期抗戰。

7旬翁肺癌無法手術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救命

7旬翁肺癌無法手術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救命#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2歲的李先生是個老菸槍,幾年前走路、爬樓梯開始越來越喘,診斷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稱肺氣腫)。今年一月進一步檢查發現,肺部有2.1公分的腫瘤,由於肺功能太差不適合開刀,醫師建議接受「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控制癌細胞並持續回診追蹤。不適手術、麻醉者 可以放射療法代替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常佑康醫師表示,早期肺癌的治療,手術仍是第一線的治療原則,但若病人的身體狀況不適合麻醉、手術,心肺功能不佳或腫瘤位置太危險等高風險者,可選擇放射治療為替代療法。傳統的直線加速器放射治療,療程大約7週、總共35次,每次劑量1.8~2格雷(Gy)。針對原發性早期肺癌,無淋巴轉移及單一病灶的患者,健保署自104年2月起給付「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屬於高劑量、治療次數少的治療方式,可大幅縮短療程並提高治療效果。首先在電腦斷層模擬定位攝影時,透過壓迫橫膈膜減少腫瘤的移動,接著每一次治療前以即時2D影像及電腦斷層執行影像導航,校正擺位誤差,精準的定位後,以銳速刀技術治療局部腫瘤。常醫師說,此療法將每次劑量大幅提高到10~12格雷(Gy)以上,只需5~6次治療,2週內即可做完療程。由於定位精準,劑量提高,腫瘤控制的效果會比傳統療程更好。腫瘤控制率達9成 持續追蹤更重要常佑康補充,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適用於小於5公分及沒有淋巴轉移,不適合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以及不適合接受血管栓塞,或電燒灼治療的原發性肝癌及肝內膽管癌的患者。常佑康醫師說,此療法在不適合手術的早期肺癌的患者,治療效果和手術一樣,局部腫瘤控制機率大約是9成。治療後大部分病人會出現輕微局限範圍的放射性肺炎,少數病人出現肋骨疼痛之副作用。至於腫瘤大小超過5公分,或較晚期的患者,可考慮先接受化學或標靶藥物治療使腫瘤縮小,再評估是否接受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是略為調整劑量與治療次數。他強調,不論何種治療方式,都必須留意復發的問題,患者結束療程後仍需持續回診追蹤,以電腦斷層或適當檢查評估治療效果。

周末全台PM2.5濃度高!4招來自保

周末全台PM2.5濃度高!4招來自保#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空霧濛濛,周末若想外出,可要當心霾害!國民健康署表示,周末全台受大氣擴散不佳及大陸冷氣團伴隨境外污染物南下影響,有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現象,提醒敏感性族群,如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與孩童,以及老人,應避免戶外活動;而國建署也提供4招防空汙,祝民眾作好自我防護措施。敏感性族群避免外出   室內活動佳國健署長邱淑媞也說,當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尤其在PM2.5>71μg/m3(指標等級10級紫色)時,應以室內活動為主。建議一般健康民眾,可進行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健身操或伸展等運動或是選擇健身房從事有氧、阻力及伸展等活動,或於室內游泳池等活動。而敏感族群,則可採原地踏階、健身操或伸展等運動,並以低強度及縮短運動時間為原則,擁有充分休息時間。此外,國健署也提醒民眾於空污時,可做以下自我保護措施:1)建議外出可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之暴露。2)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3)由室外進入室內時,可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潔鼻腔。4)建議適當關閉窗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