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醫訊/肺癌 自我照護學習講座

醫訊/肺癌 自我照護學習講座#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癌早期幾乎沒有什麼症狀,時常未能及時發現,肺癌發現後的治療不易、容易轉移增加治療困難度,而家人有肺癌病史、有抽菸習慣、出入環境空氣品質不佳、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等,都是肺癌高危險群。此次講座由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師蘇健,及呼吸治療技術主任譚美珠分享「肺癌治療趨勢」及「肺癌術後復建」,包括:有氧心肺、肌力、吸氣訓練、胸部擴張等,教導病友如何自我照護,歡迎踴躍報名參加。名稱:肺癌 自我照護學習講座時間:105年7月16日(六)上午9:30-11:40(9:10開始報到)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福音樓九樓第二講堂(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洽詢:電洽02-2543-3535分機3475,顏社工師

肺癌死亡率第1 好發於年輕不菸族

肺癌死亡率第1 好發於年輕不菸族#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肺癌已多年蟬聯癌症死亡率之首,過去人們總將肺癌與吸菸畫上等號,然而自98年菸害防制法上路後,國人成人吸菸率從97年至104年已大幅下降,降幅約4分之1,尤其台灣成人女性抽菸比例平均偏低,但肺癌卻自民國75年起就位居女性及癌症死亡率第一,可見菸害之外,仍存在其他重要致病原因。最新一期臨床肺癌期刊指出,女性比男性更好發癌症,推測是女性基因先天較男性脆弱,容易誘發肺癌病變,臨床上逾9成罹患肺癌女性都不抽菸,因此除了大環境的轉變,如空氣污染已被證實恐導致基因損害而誘發肺癌外,個人體質包含基因是否容易受損、基因修復能力及個人免疫能力都會影響罹患肺癌機率。症狀不明顯 七成患者發現已肺癌晚期肺癌歷來被視為無聲的疾病,尤其高達約8成5肺癌患者的非小細胞肺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以肺癌成因多元,雖然吸菸容易導致肺癌早已眾所周知,但不吸菸也可能是高危險族群的觀念,卻不為一般民眾所認知,因此高達七成病友發現時已是肺癌晚期,不僅不適合手術開刀,癌細胞甚至已發生轉移,造成死亡率始終高居不下。台北榮總醫師蔡俊明表示,肺癌個人化醫療時代已經來臨,為肺癌患者安排基因檢測,已是當前趨勢,先找出致病基因再進一步善用標靶藥物,打造量身定做的醫療方式,以ALK基因為例,雖是近年才發現的治癌基因,但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發展非常迅速,先後已有標靶藥物被核准,後續仍有不少藥物持續開發中,相信很快便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晚期肺癌存活率低 基因檢測幫病患跟時間賽跑

晚期肺癌存活率低 基因檢測幫病患跟時間賽跑#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每年新增約一萬名肺癌患者,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晚期肺癌5年存活率少於2成。其中,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雖可使用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治療癌細胞、穩定病情,但癌細胞基因突變速度快,平均約9至11個月就會產生抗藥性,患者得不斷更換治療方式,以期存活期延長。50歲肺癌晚期 基因檢測助用藥評估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說,肺癌罹患族群主要以50歲至70歲為大宗,占6~7成,但近年門診發現,40歲至50歲族群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這些人為社會工作主力,罹癌後透過基因檢測「對準」適合的標靶藥治療,不少人仍舊可以留在原有工作崗位繼續為社會貢獻。像從事製造業的病患徐先生,兩年多前因骨頭痛、氣喘吁吁就醫,才發現已是肺腺癌晚期,癌細胞已侵犯至骨頭;50歲的他正值壯年,為了家人決定積極抗癌,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是EGFR突變後,展開長達兩年的抗EGFR標靶治療,原本癌細胞已縮小、病情控制得宜,然而,去年肺部再度長出新腫瘤,顯示抗藥性已出現。在醫師鼓勵下,進行二次檢查,確認癌細胞的EGFR基因產生在T790M位置產生突變,最後醫師透過臨床藥物研究專案,申請已在美國和歐洲上市的第三代標靶藥物服用,目前病況穩定。肺癌治療個人化 爭取更長存活期王醫師表示,肺腺癌現階段治療方式已朝量身訂做的個人化醫療發展,透過發展漸趨成熟的基因檢測技術,只要確認患者體內癌細胞基因產生突變,就能進一步規劃治療計畫「對症下藥」,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和癌細胞的生長速度賽跑。王醫師說,臨床上發現,使用標靶藥EGFR抑制劑的肺腺癌患者,有5成會因為體內的 EGFR基因產生T790M二次突變,進而發生抗藥性。針對此類病患,目前ct-DNA基因檢測技術,藉由腫瘤細胞凋亡後會進入血液中的特性,只要抽血就能檢測,一旦確認T790M基因產生突變,可更換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來爭取更長的存活期。ct-DNA基因檢測方便 助醫病擬治療計畫王醫師表示,過去因為沒有抽血檢測方式,接受標靶治療的肺癌患者一發生抗藥性,得利用支氣管鏡或外科手術方式,取得肺部腫瘤細胞組織,以確認是否產生T790M突變,對於年紀太大或有心血管疾病者風險性較高;ct-DNA檢測檢體取得方便,也能快速得知檢驗結果,幫助醫病儘快擬定治療計畫。高雄長庚的肺癌整合治療團隊,結合內外科、放射醫學科及質子中心資源,可依每位病人身體狀況及ct-DNA基因檢測結果規劃治療方式,不管是手術、標靶及輔助化療、或電腦刀與質子之放射治療,都能提供肺癌患者適合自己的精準治療,與癌細胞長期抗戰。

7旬翁肺癌無法手術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救命

7旬翁肺癌無法手術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救命#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2歲的李先生是個老菸槍,幾年前走路、爬樓梯開始越來越喘,診斷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稱肺氣腫)。今年一月進一步檢查發現,肺部有2.1公分的腫瘤,由於肺功能太差不適合開刀,醫師建議接受「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控制癌細胞並持續回診追蹤。不適手術、麻醉者 可以放射療法代替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常佑康醫師表示,早期肺癌的治療,手術仍是第一線的治療原則,但若病人的身體狀況不適合麻醉、手術,心肺功能不佳或腫瘤位置太危險等高風險者,可選擇放射治療為替代療法。傳統的直線加速器放射治療,療程大約7週、總共35次,每次劑量1.8~2格雷(Gy)。針對原發性早期肺癌,無淋巴轉移及單一病灶的患者,健保署自104年2月起給付「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屬於高劑量、治療次數少的治療方式,可大幅縮短療程並提高治療效果。首先在電腦斷層模擬定位攝影時,透過壓迫橫膈膜減少腫瘤的移動,接著每一次治療前以即時2D影像及電腦斷層執行影像導航,校正擺位誤差,精準的定位後,以銳速刀技術治療局部腫瘤。常醫師說,此療法將每次劑量大幅提高到10~12格雷(Gy)以上,只需5~6次治療,2週內即可做完療程。由於定位精準,劑量提高,腫瘤控制的效果會比傳統療程更好。腫瘤控制率達9成 持續追蹤更重要常佑康補充,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適用於小於5公分及沒有淋巴轉移,不適合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以及不適合接受血管栓塞,或電燒灼治療的原發性肝癌及肝內膽管癌的患者。常佑康醫師說,此療法在不適合手術的早期肺癌的患者,治療效果和手術一樣,局部腫瘤控制機率大約是9成。治療後大部分病人會出現輕微局限範圍的放射性肺炎,少數病人出現肋骨疼痛之副作用。至於腫瘤大小超過5公分,或較晚期的患者,可考慮先接受化學或標靶藥物治療使腫瘤縮小,再評估是否接受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是略為調整劑量與治療次數。他強調,不論何種治療方式,都必須留意復發的問題,患者結束療程後仍需持續回診追蹤,以電腦斷層或適當檢查評估治療效果。

周末全台PM2.5濃度高!4招來自保

周末全台PM2.5濃度高!4招來自保#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空霧濛濛,周末若想外出,可要當心霾害!國民健康署表示,周末全台受大氣擴散不佳及大陸冷氣團伴隨境外污染物南下影響,有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現象,提醒敏感性族群,如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與孩童,以及老人,應避免戶外活動;而國建署也提供4招防空汙,祝民眾作好自我防護措施。敏感性族群避免外出   室內活動佳國健署長邱淑媞也說,當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尤其在PM2.5>71μg/m3(指標等級10級紫色)時,應以室內活動為主。建議一般健康民眾,可進行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健身操或伸展等運動或是選擇健身房從事有氧、阻力及伸展等活動,或於室內游泳池等活動。而敏感族群,則可採原地踏階、健身操或伸展等運動,並以低強度及縮短運動時間為原則,擁有充分休息時間。此外,國健署也提醒民眾於空污時,可做以下自我保護措施:1)建議外出可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之暴露。2)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3)由室外進入室內時,可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潔鼻腔。4)建議適當關閉窗戶。

咳血是得肺癌?醫:原因百百種別輕忽

咳血是得肺癌?醫:原因百百種別輕忽#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造成咳血的疾病種類有很多,但仍約有25~30%咳血的患者,經過胸腔專家仔細的檢查,仍可能無法確定出血的原因,這些患者還是得小心追蹤,因為他們其中的6%,可能在之後的數年當中被發現罹患肺癌;因此醫師提醒,如果患者發生咳血,最重要的就是請胸腔專家仔細的評估查明原因,有了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郭綜合醫院加護中心陳主光醫師指出,咳血的定義是指:咳出源自下呼吸道病灶的出血,而下呼吸道是指聲帶之下的呼吸系統,包括氣管、支氣管分支、肺泡及肺間質組織、還有肺部血管系統;然而源自上呼吸道系統或是上消化道系統的出血也可能模擬像「咳血」,因此有時在不易區別的狀況下,需要耳鼻喉科醫師和腸胃科醫師的檢查來幫忙查明真正的出血位置。大咳血不常見  當心潛藏致命危機咳血若以出血量來分類,可以分為「大咳血」和「一般咳血」,大咳血比較少見,通常指的是24小時當中咳血量超過200 ~ 600毫升,或是每小時咳血量超過100毫升,大咳血常合併呼吸困難或是低血壓休克的情形,是有潛在生命危險的狀況,患者若是在數小時當中發生2次以上咳出整口整口的鮮血,建議即刻前往醫院急診就醫緊急處理。胸部X光揪出咳血病灶除此之外,一般咳血較常見,表現可能是咳出血絲痰、小口鮮血、或是血塊,而原因包括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肺結核、肺癌、肺膿瘍、壞死性肺炎、及凝血功能障礙等。他也提醒,每個咳血患者建議都要做胸部X光片檢查,來尋找引起出血的下呼吸道病灶,若有需要者,甚至得進一步安排胸部電腦斷層檢查、支氣管鏡檢查、及抽血、驗痰等實驗室檢查,來查明出血的位置及原因。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咳血為初始表現的肺癌大概佔2~7%,而有胸腔症狀之後才被發現的肺癌約有75%是屬於晚期肺癌,這些肺癌雖不易治癒,但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包含標把藥物在內等抗癌藥物被發展出來,建議初次診斷肺癌的患者不要輕易放棄治療,好好與醫師配合,還是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晚期肺癌3成易轉移致腦部!標靶治療有助延長存活期!

晚期肺癌3成易轉移致腦部!標靶治療有助延長存活期!#肺癌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民國103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已連續33年高居國人十大死亡的首位,其中,肺癌更是奪命之首!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張時杰表示,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故有高達7成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其中,更有3成晚期肺癌患者會轉移到腦部!不過醫師強調,即便是晚期肺癌,只要積極治療,仍可以有效對抗癌細胞,讓病情穩定控制、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呼籲病患千萬不要放棄希望。長期偏頭痛 小心有可能是肺癌腦轉移!事實上,肺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確診時多半處於晚期,此時,腫瘤多半已經逐漸變大或轉移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研究約20至30%的機率會轉移到腦部,因此,假使民眾發生長期偏頭痛的問題,建議應該也要一併檢查肺部的問題。張主任也針對肺癌的三種主要症狀做說明:1)腫瘤本身在局部造成影響,如:咳嗽、胸痛。2)腫瘤轉移到遠處器官,在該器官造成的症狀,如:頭痛、骨頭疼痛。3)腫瘤分泌物質到血液中造成全身性的症狀,如:倦怠、體重減輕。肺癌晚期存活率低!醫:小分子標靶治療證實可延長無疾病存活期超過1年張時杰主任表示,以往我們認為,罹患肺癌晚期存活期低,不過有賴科技的進步,發現了EGFR與ALK等突變基因,利用專門的標靶治療,可以讓原本存活期延長。尤其是肺癌腦轉移的病患,因腦部血液組織有血腦屏障(BBB),使得一般藥物難以進入到屏障內,加上沒有積極治療,導致病患的存活率常不到3個月。目前針對EGFR基因變異的晚期肺癌腦轉移患者,張時杰主任建議可施予小分子標靶藥物治療,因有較高的穿透率,藥效較能於患部發揮功效,無疾病存活時間可超過1年。診間曾碰過一名女患者,大約在民國99年發現是肺腺癌早期,那時候開刀治療,定期追蹤也沒有問題;但2年後,這位女患者發現左手、左腳都沒有力氣,類似中風情況,進一步檢查發現腦部有一顆5、6公分的腫瘤,切片後才發現是肺腺癌轉移。透過基因檢測發現患者帶有EGFR的突變基因,使用小分子標靶治療1個月後,病患漸漸恢復行走能力,目前存活期已超過5年!標靶藥物治療不僅提高存活期 也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事實上,過去利用化學治療的患者,多半會出現血球數目降低、疲勞、貧血、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相較之下,標靶治療的副作用非骨髓抑制,絕大多數為皮疹、腹瀉等問題,其中,腹瀉會影響生活品質及營養吸收,可能導致體力下降,故建議患者,除了配合醫師、營養師飲食調理,亦可與醫師討論,選擇副作用可管理之藥物治療。另外,研究發現,使用標靶治療可能有間質性肺毒性發生,除影響患者治療後的恢復狀況,還可能減低存活率,建議與醫師討論評估,選擇合適自己的藥物治療以控制惡化風險。張時杰醫師呼籲,肺癌晚期治療選擇多元,患者應不要放棄希望、積極治療!

空汙嚴重防肺癌!定期電腦斷層篩檢早發現

空汙嚴重防肺癌!定期電腦斷層篩檢早發現#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近期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上升成為嚴重的健康顧慮。細懸浮微粒與心血管疾病、肺癌、呼吸道症狀、氣喘及腦中風等疾病的關係,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醫師提醒,空汙嚴重時減少外出之外,像是許多慢跑族喜歡在馬路邊跑步,吸進去的汙染物將會多出好幾倍,因此也建議肺癌高危險群患者也應定期接受電腦斷層篩檢。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外科鄒冠全醫師說,早期肺癌並無特殊症狀,除長期慢性咳嗽較為常見之外,其他症狀較為少見。多數肺癌症狀如胸痛、胸腔積水、呼吸喘等,都是晚期才會發現,此時已錯過黃金診斷及治療期,只能選擇化療及標靶治療等做為控制疾病的方式。老菸槍、家族史  一年一篩較保險傳統使用胸部X光作為篩檢工具,但因X光的準確性差及對於早期較小的腫瘤診斷率偏低,導致1~2年後已進展成轉移性,恐為時已晚!因此近年來,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有利於發現早期肺癌,成為定期篩檢首選。鄒冠全提醒,對於長期吸菸及55歲以上有家族史的民眾,自身得到肺癌的機率是一般無吸菸者3~10倍,這些高危險群可考慮從40歲開始就做低劑量電腦斷層,一年做一次;若非高危險群,如路跑族或常吸油煙的菜籃族,則可以約從45歲以上再開始做篩檢,若無異常,2至3年做一次即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