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不菸不酒作息正常 48歲女竟罹肺癌

不菸不酒作息正常 48歲女竟罹肺癌#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48歲女子很重視身體健康,生活作息正常,不菸不酒,卻意外在定期胸部X光檢查發現左肺有不正常陰影,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顯示,靠近左側肺門處有一個超過3公分大小的肺腫瘤!經醫師建議接受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左上肺葉全部,切片化驗證實為肺癌細胞。為時已晚 肺癌症狀不明顯難察覺不論是抽菸、二手菸、烹飪油煙或空汙,從政商影視名人,到您我身邊的親朋好友,肺癌發生率近年來節節升高,據衛福部公佈2014年國人十大癌症,肺癌的死亡率再度蟬聯第一。尤其肺癌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已經太晚,加上人體肺部豐富的微血管與淋巴管,滋養了器官正常運作,卻也提供惡性腫瘤迅速蔓延的環境。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外科劉洋帆醫師說,早期肺癌手術得先鋸斷部分肋骨,常留下20公分甚至更長的傷口,加上切割肋骨和厚實的胸部肌肉,術後伴隨著傷口疼痛、漫長恢復期、併發症發生率也很高。而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傷口小、失血量也不多,術後併發症少。劉醫師解釋,內視鏡手術傷口約3公分,較能降低術後併發肺炎機率或其他不良預後,算是年紀大、化療身體虛弱,或是合併雙側多顆腫瘤病患的福音。

空汙是禍首?26歲女無抽菸罹肺癌

空汙是禍首?26歲女無抽菸罹肺癌#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過去總認為老菸槍是肺癌主因,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且沒有抽菸史的女性增加,推斷與空氣汙染嚴重不無關係。像是奇美醫學中心收治最年輕的肺癌患者,一名26歲女性,作息正常無抽菸,卻在健檢發現肺部有陰影,意外發現罹患肺癌一期。PM2.5濃度加10% 肺癌風險大增3成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馮瑤醫師表示,許多研究指出,肺癌年輕化及不抽煙的肺癌病人變多,尤其是台灣女性病人多無抽煙史,這與空氣的污染應具有相當的因果關係,以近兩年熱門的空氣懸浮微粒PM2.5每增加10%的濃度,則肺癌的發生率增加3成。年輕化且無明顯症狀 篩 檢、戒菸保命肺癌的死亡率及發生率居冠,但事實上則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如30歲以前戒菸,則患肺癌的風險可降低9成。另外,避免室內空氣污染,改變烹調方式,採低油溫烹調為宜,保持廚房良好通風,出門要戴口罩,空污嚴重時避免戶外激烈活動,都有助於防癌。但可惜的是大環境的污染無法避免,而肺癌又無明顯症狀,醫師建議以低劑量的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而40歲以上有抽煙史及家族史每年要檢查一次,沒危險病史者每兩年一次即可。

拒絕隱形殺手 3招遠離肺癌威脅

拒絕隱形殺手 3招遠離肺癌威脅#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研究,台灣地區每年因吸菸致病死亡的人數約有一萬人,吸菸是最主要的危險致病因子,平均85%的肺癌死亡歸因於吸菸,而在台灣,每5個癌症死亡人口便有1個死於肺癌,肺癌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的第一位。百害無益!癌症死亡3成與吸菸有關吸菸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菸草中含有超過4,000種化學物質,至少有60種已知的致癌物,菸草內主要引致癌症的物質來自焦油,可能直接引發的癌症包括肺癌、口腔癌、咽頭癌、喉頭癌、膀胱癌、食道癌等;而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有30%和吸菸有關。宜蘭縣衛生局表示,肺癌的許多成因仍然不明確,但是可以歸納出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吸菸族群、有肺癌家族病史者、曾經罹患肺結核或是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者、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棉接觸者、長期暴露在放射線環境下、二手菸害環境等。雖然肺癌的確定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不過,眾多危險因子當中,抽菸絕對是列為頭號危險因素,所以要遠離肺癌有3招,除了「遠離菸害、避免二手菸」,還要加上「定期篩檢」,而高危險族群最好定期進行低劑量斷層掃瞄檢查,。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 肺癌晚期患者重燃生機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 肺癌晚期患者重燃生機#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過去診斷出肺癌晚期,僅能進行傳統的化學治療,不僅有許多副作用,讓患者聞化療而喪膽,且效果不佳,更讓病友們受盡折磨。隨著醫學進步,漸漸研發出許多標靶藥物,而近期對患者幫助最大的,無非是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9月通過健保給付後,不僅大幅降低患者經濟負擔,更改善了生活品質!化療副作用多 平均存活期僅12個月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醫師表示,肺腺癌晚期病人常見的有2種,一種是EGFR基因突變,約佔60~70%,另一則為ALK基因錯位,約5~8%;而後者所佔比例少,在過去僅能接受傳統的化療,治療效果大約只有40~50%,平均存活期也只有6個月~1年。最困擾肺癌患者接受化療的地方,就是在抵抗力不佳時,無法接受治療;且化療因為沒有專一性,在治療後容易產生噁心、嘔吐、掉頭髮、食慾不振,甚至是抵抗力下降等副作用。ALK標靶藥物 延長2倍存活期而ALK標靶藥物問世後,病人接受治療後的副作用不但減少,噁心、嘔吐的頻率也跟著降低,此外,根據臨床統計發現,有ALK基因錯位的患者使用標靶治療後,約有60~70%的病人感受到成效,存活期拉長為20個月,是化療約2倍長的時間。王金洲醫師指出,以往若被診斷為ALK基因錯位肺癌,如欲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每個月就必須花上25萬元,對患者及家屬來說都是龐大負擔,但今年9月通過健保給付後,大大減輕病友家庭的經濟壓力,患者的生活也得到相對的改善。身心同調適 作息正常、保持正向除了藥物治療外,醫師也強調,身體及心靈的調適同樣重要,三餐均衡、適時補充維他命、生活作息正常,不過度運動,都能維持患者身體的健康、抵抗力;此外,保持心情穩定、維持正向思考,家屬適時給予心理支持,更能幫助患者在抗癌的路上達到更好的效果。

肺癌拖成腦轉移 害她手腳麻如石膏險喪命

肺癌拖成腦轉移 害她手腳麻如石膏險喪命#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大約在去年5月,一名64歲奶奶突然手腳發麻,甚至麻到毫無知覺、像石膏般動都不能動;送醫檢查發現,她竟然並非家人所想的中風所致,而是「晚期肺癌腦轉移」,更被告知只剩半年生命。奇怪的是,老奶奶並沒有抽菸、喝酒等習慣,但卻得到這晴天霹靂的答案,令人相當不解。無抽菸習慣 也會受油煙、空汙影響一般來說,造成肺癌的主因為抽菸及遺傳,但奶奶並無菸酒習慣,也沒有家族病史,卻被診斷為「晚期肺癌腦轉移」;對此,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說,雖然肺癌患者多以男性為主;但女性因為二手菸、空汙、油煙等也會增加肺癌機率。統計指出,罹患肺腺癌的女性中有9成都沒有抽菸習慣,卻全是因為外在環境及遺傳。所幸在醫師建議下,她接受小分子高濃度標靶、搭配放射線等治療,使腦部腫瘤縮小,病情也獲得穩定控制;約治療2個月後,奶奶已經恢復手腳活動功能,回歸平常生活。腫瘤大、癌細胞擴散 7成確診已達晚期此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也說,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呼吸急促、咳血、胸痛等;因此出現症狀時,多半為腫瘤變大或癌細胞擴散;且將近有7成患者被診斷時已達晚期,癌細胞甚至轉移至腦部、骨頭、腎上腺及肺部其他位置。根據統計,肺癌為最容易轉移到腦部的癌症之一,其中有超過2成晚期肺癌患者有此現象。余理事長進一步指出,腦轉移在臨床表現上,主要是因為腫瘤大小、位置出現不同反應;如腫瘤壓迫腦神經使語言、聽力及視力受損,或造成局部腦水腫,以致出現類似中風症狀。肺癌3高風險群:55~74歲、抽菸、戒菸不超過15年不只如此,肺癌腦轉移症狀還包含頭痛、嘔吐、視覺障礙等情形,多與顱內高壓或腦神經受損有關;因此余理事長提醒,若年齡在55~74歲、有抽菸習慣,或戒菸不超過15年等都屬於肺癌高風險群;應保持1年篩檢1次的習慣,並及早治療,避免拖到晚期增加腦轉移機率。

平均每月掉1kg!肺癌病友多死於營養不良

平均每月掉1kg!肺癌病友多死於營養不良#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根據統計,癌症已連續33年高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肺癌又為癌症奪命之冠,平均每年帶走9千名病友!為響應11月17號世界肺癌日,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民眾,應遠離肺癌危險因子、鼓勵病友掌握「轉移不煩『腦』、個人存活期、營養均衡」3關鍵。6成患者營養不良 半年體重掉10%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指出,許多患者死亡原因並非癌症,而是營養不良;其中體重減輕便是病患預後不佳的指標。因為經過化療、藥物等產生副作用,進而吃不下飯、腹瀉、嘔吐等導致無法吸收營養;研究也顯示,有將近6成肺癌病友在治療後6個月,體重會降低百分之10。治療副作用 降低食慾、體力下降對此,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表示,由於臨床上常見的晚期肺癌多以標靶治療為主,但卻伴有皮疹、肝毒性與腹瀉等副作用。其中,長期腹瀉除影響病友營養吸收外,還會造成生活不便,進而降低食慾、體重減輕及體力下降等變成營養不良。而台灣研究報告也顯示,營養狀況較佳的肺癌患者,有較長存活時間;因此高尚志醫師建議,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選擇副作用較輕之合適藥物,避免腹瀉問題。在飲食方面,也應採取少量多餐、低纖維食物,避免油炸、易產氣、辛辣及刺激性調味料;攝取足夠熱量,維持基本體重才是對抗病魔的不二法門。個人化治療 盼延長存活期 另,台灣癌症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說,目前晚期肺癌治療方式包含化學、放射線、標靶等皆屬「個人化治療」,盼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延長存活期;而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者,也可考慮採用「標靶藥物治療」,針對特定致病基因作用, 使用合適藥物治療。

肺癌初期難察 低劑量斷層助揪出

肺癌初期難察 低劑量斷層助揪出#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大部分的肺癌患者卻直到末期才診斷出來,所以在確診後,很少存活超過1到2年。但醫師也說,即使是肺癌這麼難纏的對手,只要發現時還在初期階段,不但治癒的機會高,長期存活機率也相對高,治療後的生活品質也較佳。肺癌高危險群較建議由於肺癌在初期幾乎是沒有任何症狀,到底要如何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醫生和病人都是難題。阮綜合胸腔內科王正信醫師表示,臨床上,胸部X光、痰液細胞學檢查已被使用多年,但多數大型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兩者之一或兩者併用仍無法降低整體肺癌死亡率。美國預防學會因而建議, 對年紀在55到80歲之間,已有30年抽菸史及有職業曝露、居家曝露、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的成年人,以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進行肺癌篩檢。比胸部X光靈敏 可偵測到微小病變也由於電腦斷層可以偵測到很小的病變,可以提早發現病灶。加上美國肺癌篩檢研究指出,以LDCT進行肺癌篩檢,可比胸部X光減少20%死亡率。但王正信醫師也提醒,因為接受肺部切片可能導致氣胸及出血,同時LDCT也可能導致幅射曝露相關的癌症等副作用,都必須納入考量。當然,要避免癌症上身,最重要是要戒菸,因為肺癌與香菸密不可分的關係已被醫界廣泛認定,與肺癌保持距離最好的方法是不要抽菸、戒菸、遠離二手煙。 

沒抽菸+重養生仍罹肺癌?醫:慎防PM2.5

沒抽菸+重養生仍罹肺癌?醫:慎防PM2.5#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不抽菸、生活型態健康、又注重養生的壯年男子,竟在肺部發現黑點。56歲的彰化縣議員林世賢,平日生活型態健康,而且特別關注空氣污染問題。沒想到,卻在健檢中發現右肺葉有個1.6公分的小點,經醫師確認為初期肺腺癌,而後接受微創手術,復原狀況佳。彰基醫院胸腔外科王秉彥醫師表示,彰化縣議員林世賢懷疑是自身關心環保問題,長期追蹤汙染源時,無行中暴露在細懸浮微粒過高的空氣才導致罹癌。而近年關於PM2.5的研究非常多,2013年衛生組織更正式把PM2.5認定為第一級致癌物質,據環保署發布的PM2.5指標及預報,發現彰化以南地區年平均污染值皆大於每立方公尺30微克,高於環保署所訂的15微克。無明顯症狀!肺癌高危險群建議早期篩檢而據衛福部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死亡率是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但因為肺癌沒有明顯症狀,過去病人發現罹癌時大都已是末期,且有8成病患在發現肺癌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對此,王醫師也指出,一般不抽菸、生活型態健康的人,仍可能因為大環境的空氣污染,而暴露在罹患肺癌的風險中。提醒有抽菸、肺癌家族史、高污染性職業與慢性肺部發炎病患,都屬肺癌高危險群,其實都建議安排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以利早期發現、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