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胸悶咳血小心 恐為肺癌末期

胸悶咳血小心 恐為肺癌末期#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從2001年至今,台灣癌症死亡榜首就是肺癌,以致很多人會擔心自己是否罹患肺癌,至於要揪出肺癌的武器很多,一般都是建議先以X光檢查,之後則是會根據X光報告,再做進一步的檢驗,目前檢查項目包括低劑量電腦斷層、一般電腦斷層、切片檢查。 胸悶、咳嗽與咳血多已是末期國人罹患肺癌的情況一直在增加,死亡人口也不斷攀升,使得很多人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心驚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杜明晃指出,由於肺癌大多沒有症狀,若是有胸悶、咳嗽與咳血時,腫瘤恐怕已壓迫到中央大支氣管,大多已是末期,若是長在周邊肺葉中,病人都不會有症狀,所以,最好是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有抽菸史 45歲起每年照一張X光檢查肺癌雖然和抽菸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臨床顯示,沒有抽菸史者,也同樣會罹患肺癌。杜明晃醫師即指出,對於有抽菸史的成年人,就應該從45歲起,每年照一張X光檢查肺部;而沒有抽菸史者,也應該在60歲開始,每年都照一張X光,可以及早發現,及時做治療。 2公分病灶做電腦斷層檢查 3公分做切片檢查杜明晃醫師進一步指出,若是X光檢查有異常,發現病灶在1公分以下,應該在3個月後再以X光檢查追蹤一次,2公分以上時,則是建議做電腦斷層檢查,而在3公分以上,就要做切片檢查,用細針經皮下到肋膜抽出組織做化驗確認。 低劑量電腦斷層只看胸腔與肺部 不用打顯影劑杜明晃醫師表示,X光檢查肺部是否有腫瘤最快,門診當天就可以看報告,至於高階健檢會納入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看到胸腔與肺部,其他部位就看不清楚,但其好處是不用打顯影劑,而一般電腦斷層則是要打顯影劑,但是若要越清楚的檢查,就得要打顯影劑來做標準的電腦斷層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揪出肺癌 45歲起每年一次X光

揪出肺癌 45歲起每年一次X光#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從2001年至今,台灣癌症死亡榜首就是肺癌,以致很多人會擔心自己是否罹患肺癌,至於要揪出肺癌的武器很多,一般都是建議先以X光檢查,之後則是會根據X光報告,再做進一步的檢驗,目前檢查項目包括低劑量電腦斷層、一般電腦斷層、切片檢查。 胸悶、咳嗽與咳血多已是末期國人罹患肺癌的情況一直在增加,死亡人口也不斷攀升,使得很多人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心驚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杜明晃指出,由於肺癌大多沒有症狀,若是有胸悶、咳嗽與咳血時,腫瘤恐怕已壓迫到中央大支氣管,大多已是末期,若是長在周邊肺葉中,病人都不會有症狀,所以,最好是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有抽菸史 45歲起每年一張X光檢查肺癌雖然和抽菸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臨床顯示,沒有抽菸史者,也同樣會罹患肺癌,杜明晃醫師即指出,對於有抽菸史的成年人,就應該從45歲起,每年照一張X光檢查肺部,而沒有抽菸史者,也應該在60歲開始,每年都照一張X光,可以及早發現,及時做治療。 2公分病灶 建議做電腦斷層檢查杜明晃醫師進一步指出,若是X光檢查有異常,發現病灶在1公分以下,應該在3個月後再以X光檢查追蹤一次,2公分以上時,則是建議做電腦斷層檢查;而在3公分以上,就要做切片檢查,用細針經皮下到肋膜抽出組織做化驗確認。 X光檢查肺部腫瘤最快杜明晃醫師表示,X光檢查肺部是否有腫瘤最快,門診當天就可以看報告,至於高階健檢會納入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看到胸腔與肺部,其他部位就看不清楚,但其好處是不用打顯影劑,而一般電腦斷層則是要打顯影劑,但是若要越清楚的檢查,就得要打顯影劑來做標準的電腦斷層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不抽菸竟罹癌! PM2.5惹禍

不抽菸竟罹癌! PM2.5惹禍#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年輕的主治醫師在肺部篩檢時,發現在左上肺有一顆約1公分的毛玻璃樣結節,確診為肺腺癌,這位醫師表示,他沒有抽菸的習慣,每年都接受胸部X光檢查,從X光影像判斷一切正常,使用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瞄,竟出現1公分的病灶,立即接受胸腔內視鏡切除,術後一切正常。1公分以下病灶 X光照不出澄清醫院最近為116位行政主管及主治醫師進行肺部篩檢,發現有13位異常,其中3位確診為肺腺癌,已完成手術切除,該院放射線科醫師李宗憲表示,強烈懷疑是PM2.5肇的禍,因為3位確診為肺腺癌的癌細胞都深入肺泡。家醫科醫師王俊堯表示,在接受檢查的116位行政主管及主治醫師中,有10位被列入追蹤,因為他們被發現的結節從0.2公分到0.8公分,像這樣大小的結節,一般的X光是照不出來的,已完成開刀三位人員,兩位是行政主管、一位為主治醫師。PM2.5使肺泡病變 形成結節李宗憲醫師指出,他從這三位確診為肺腺癌的同仁中,強烈懷疑是PM2.5(細懸浮微粒)惹的禍,從電腦斷層影像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肺腺癌是深入肺泡中,因為PM2.5可能使肺泡上皮細胞產生病變,會沿著肺泡壁增長,形成毛玻璃樣結節,看起來會呈現一團霧霧的。結節未必惡性 一季後再追蹤李醫師強調,在毛玻璃樣結節,不一定是惡性,可能是肺部發炎或感染的病灶,3個月後再追蹤檢查一次,如果毛玻璃樣結節仍在,要提高警覺,有一位主管在斷層檢查時,發現有2顆約1.2公分的毛玻璃樣結節,由於密度較鬆散,3個月後再檢查已不存在,原因是在接受檢查前曾罹患重感冒,在肺部留下發炎現象。  

低劑量掃描 肺癌細胞現原形

低劑量掃描 肺癌細胞現原形#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有10000人,超過7000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死亡人數的總合還多,其中腺癌是肺癌當中最常見的一種,也是不抽菸的患病者中最常見的類型,不抽菸的主婦,若時常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當中,得到肺癌的比率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到30%。掃描無死角 可見0.2公分病灶澄清醫院放射線科醫師李宗憲表示,曾有研究指出,肺癌在0.5公分以下,很難在一般胸部X光檢查時被發現,而毛玻璃樣結節甚至到2公分,胸部X光片有可能還看不到,而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可以敏銳到看出0.2公分的病灶,並且沒有任何的死角,對於及早發現肺部病變有很大的幫助。發現率升至3成 治癒率達100%如果肺腺癌被發現時病灶很小,必需透過染色定位才能被內視鏡看到,這種肺腺癌切除手術,以染色定位進行,以前早期肺癌發現率低於2成,而現由於低劑量胸部斷層檢查的使用,早期肺癌發現率提高至3成以上,治癒率達100%。咳血、胸痛3周 立即就醫澄清醫院家醫科醫師王俊堯強調,肺腺癌最可怕的地方,是初期完全沒有任何的症狀,有將近6成的肺腺癌病患發現時,都已經到了第4期,呼籲民眾要有定期做肺部檢查的習慣,民眾若出現咳嗽、咳血、胸痛、背痛、發燒不退、體重減輕等症狀,且症狀持續3周以上,就應立即就醫確認是否罹癌。60歲以上好發 存活率少於2成晚期肺腺癌於60歲以上為好發年齡層,存活率少於2成,為一項需長期抗戰的慢性疾病,患者需定期回診檢查,除了應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策略,更應於接受治療前主動向醫師說明目前身體狀況。  

足感心! 「IDS」創造三贏

足感心! 「IDS」創造三贏#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花蓮、台東兩縣人口相加約有56萬,佔全台灣總人口數的2.4%,但是土地面積卻佔了約24%,平均每個人對應了13.5平方公里,這不僅反應出每人可使用的土地較寬,實際上更指出花東民眾就醫花費的時間與交通成本,比起其他地區都來的高,人口老化指數更是居全國之冠。 每年9000人死於肺癌 占患病76%「國人癌症死因排名第1的就是肺癌!」台灣醫學會副秘書長陳晉興表示,每年將近有9000人死於肺癌,但最可怕是,這數字代表被診斷出肺癌的病人有76%會死亡,影響肺癌產生的原因有很多,近年大家關注的空氣懸浮微粒PM2.5,吸菸及二手菸是原因之一。所以,雖然花東地區好山好水,空氣品質佳,也不能輕忽,陳晉興醫師表示,目前最有效的檢查方式就是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檢查,建議有肺癌家族病史、長期吸菸或處於高風險環境,甚至45歲以上的民眾,都需要進行檢查。萬人肺癌篩檢計畫 經費門檻降低東區健保署組長李少珍表示,這是推動IDS山地離島地區醫療效益提升計畫的原因之一,在東區健保署服務這5年,花東地區不論是各級醫院、診所及衛生所,包含西醫、中醫、牙醫都很願意投入,也感謝他們的大力支持,才能落實守護東部地區民眾的健康。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醫師王明鉅,推行「萬人肺癌篩檢計畫」,把檢查所需的經費門檻降低,讓更多民眾得以接受檢查,透過電腦斷層篩檢,可以在肺癌、肺腺癌早期時就能加以治療,經費遠遠低於肺癌的醫療費用,反而替醫院、病人、健保節省了日後不必要的醫療支出,達成三贏的局面。  

肺癌基因檢測新利器:液態生物檢體

肺癌基因檢測新利器:液態生物檢體#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3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位居國人主要癌症死亡率排行之首,當年全國肺癌發生人數11751名,死亡人數為9,167名,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 19.9%,且肺癌死亡人數有逐年增加之趨勢。在國內罹患肺癌的病人中,超過6成的比例為肺腺癌,早期肺腺癌並無明顯症狀,多是在腫瘤壓迫至正常器官或組織時,患者才會察覺異狀,因此約有75%的病人在就醫時,病情已發展為晚期肺腺癌 (IIIB, IV期)。以標靶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晚期肺腺癌多半不適合手術治療,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以標靶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這類病人約有60%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致癌基因突變,可先用標靶藥物治療,可惜的是標靶藥物平均12個月後就會產生抗藥性,也就是讓腫瘤變小或消失一段時間,之後療效又開始變差了,腫瘤長得更大或轉移到其他地方。已有針對T790M突變 第三代標靶藥物研究顯示產生抗藥性的病人中有一半以上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產生了新的突變 (T790M) ,也就是EGFR致癌基因的第790個氨基酸,由蘇氨酸(threonine)突變為蛋氨酸(Methionine),導致第一及第二代的標靶藥物無效,所幸目前已有針對T790M突變的第三代標靶藥物可用,其中位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為9.6~13.1個月。目前檢測T790M突變,仍然以組織切片或開刀病理檢體(蠟塊檢體)為主,如前所述,病人大都是晚期肺腺癌又疾病惡化,身體狀況過於虛弱,無法承受進一步的組織切片或開刀,導致沒有機會接受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喪失了可以延長壽命,及改善生活品質的大好機會。抽血10ml 即可偵測 EGFR T790M突變所以檢驗醫學部分子細胞病理,及遺傳室在鍾飲文院長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研發新檢驗方法,發展了液態生物檢體檢測,液態生物檢體,只要透過抽血10ml,即可偵測病人血液中 EGFR T790M突變,不僅為無法進行組織切片的病人帶來福音,也能透過檢測結果選擇有效的治療機會。

醫訊/肺癌 自我照護學習講座

醫訊/肺癌 自我照護學習講座#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癌早期幾乎沒有什麼症狀,時常未能及時發現,肺癌發現後的治療不易、容易轉移增加治療困難度,而家人有肺癌病史、有抽菸習慣、出入環境空氣品質不佳、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等,都是肺癌高危險群。此次講座由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師蘇健,及呼吸治療技術主任譚美珠分享「肺癌治療趨勢」及「肺癌術後復建」,包括:有氧心肺、肌力、吸氣訓練、胸部擴張等,教導病友如何自我照護,歡迎踴躍報名參加。名稱:肺癌 自我照護學習講座時間:105年7月16日(六)上午9:30-11:40(9:10開始報到)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福音樓九樓第二講堂(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洽詢:電洽02-2543-3535分機3475,顏社工師

肺癌死亡率第1 好發於年輕不菸族

肺癌死亡率第1 好發於年輕不菸族#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肺癌已多年蟬聯癌症死亡率之首,過去人們總將肺癌與吸菸畫上等號,然而自98年菸害防制法上路後,國人成人吸菸率從97年至104年已大幅下降,降幅約4分之1,尤其台灣成人女性抽菸比例平均偏低,但肺癌卻自民國75年起就位居女性及癌症死亡率第一,可見菸害之外,仍存在其他重要致病原因。最新一期臨床肺癌期刊指出,女性比男性更好發癌症,推測是女性基因先天較男性脆弱,容易誘發肺癌病變,臨床上逾9成罹患肺癌女性都不抽菸,因此除了大環境的轉變,如空氣污染已被證實恐導致基因損害而誘發肺癌外,個人體質包含基因是否容易受損、基因修復能力及個人免疫能力都會影響罹患肺癌機率。症狀不明顯 七成患者發現已肺癌晚期肺癌歷來被視為無聲的疾病,尤其高達約8成5肺癌患者的非小細胞肺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以肺癌成因多元,雖然吸菸容易導致肺癌早已眾所周知,但不吸菸也可能是高危險族群的觀念,卻不為一般民眾所認知,因此高達七成病友發現時已是肺癌晚期,不僅不適合手術開刀,癌細胞甚至已發生轉移,造成死亡率始終高居不下。台北榮總醫師蔡俊明表示,肺癌個人化醫療時代已經來臨,為肺癌患者安排基因檢測,已是當前趨勢,先找出致病基因再進一步善用標靶藥物,打造量身定做的醫療方式,以ALK基因為例,雖是近年才發現的治癌基因,但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發展非常迅速,先後已有標靶藥物被核准,後續仍有不少藥物持續開發中,相信很快便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