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

醫訊/認識三高—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醫訊/認識三高—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三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調查,40歲以上成人有半數飽受「三高」所苦,可見「三高」已成為現代人健康殺手,此外,台灣更是每6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除了自己痛苦,也增加家庭負擔。所以,台北榮民總醫院特規劃衛教講座「認識三高—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特邀請振興醫院心臟內科黃建龍(主治)醫師主講。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認識三高—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時間:102年6月29日(六)上午10:00~12:00地點:台北榮總(台北市石牌路2段201號,近捷運紅線路石牌站,有接駁車)中正樓3樓外科部會議室洽詢:02-2873-7343

吃完大餐冒冷汗 當心是心肌梗塞發作

吃完大餐冒冷汗 當心是心肌梗塞發作#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論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心肌梗塞,都需長期服用預防血栓的藥物。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第43屆年會暨學術演講會今天進入第二天議程,國內心臟科醫師針對心肌梗塞病因及治療提出新解,典型心肌梗塞大多因三高引起,而壓力、熬夜、抽菸、濫用藥物等環境因素是導致國內心肌梗塞年輕化的主要關鍵。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殷偉賢秘書長指出,六成腦中風、心肌梗塞患者係因三高、抽菸所引起的,唯有透過測量血壓、血脂,才能提早發現身體異常。如果家族成員中,有男性長輩在55歲以前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是女性在65歲以前即罹病,也屬於高危險群,都需盡早養成測量血壓的習慣。 除此之外,如果爬樓梯、運動、搬重物等過程,或是吃完大餐,以及溫度劇烈變化時,突然出現胸悶、噁心、想吐、冒冷汗,這就是典型心肌梗塞症狀,代表動脈血管已經硬化,出現斑塊,以致產生急性血栓,千萬不可怠忽,應該儘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120分鐘,打通血管,才能減少預後可能產生的諸多後遺症。 如何有效預防心肌梗塞、心臟血管抽筋?殷偉賢秘書長指出,壓力絕非造成致命心血管疾病的單一原因,光有壓力,是不太可能造成血管硬化及阻塞,年輕型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都還有其他潛在危險因子,如抽菸酗酒、基因遺傳等,因為有人就是天生膽固醇偏高,心血管容易阻塞,出現問題。殷偉賢秘書長表示,「血壓血脂偏高是感覺不到的!」身體肥胖,可以摸到肥油脂肪,但對於年輕人來說,血壓偏高、膽固醇超標,幾乎毫無症狀,如果不量血壓、不抽血檢驗,根本不知道自己可能是心肌梗塞、心臟抽筋的高危險群。為此,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國民健康局積極提倡「十八歲成年禮--量血壓、測膽固醇」等健康概念,希望青少年們從滿 18歲的那天測量生平第一次血壓,抽血檢驗膽固醇,瞭解自己身體密碼,送給自己一份最佳的成年禮。

運動好處多 慢性病、三高不要來

運動好處多 慢性病、三高不要來#三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最易有成效的就是控制與減輕體重。窈窕健康的身材增加個人自尊及自信,促進生活滿意度。世界衛生組織於2009年指出,缺乏身體活動或靜態生活是造成全球性死亡及殘障的十大原因之一,有超過200萬死亡人數可歸因於靜態生活,大約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可歸因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嚴重影響健康並造成公共衛生問題。依據國民健康局統計2011年國人無規律運動習慣之比率高達72.2%,高於英國、馬來西亞、日本、美國、法國。規律的身體活動是健康體重管理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身體活動可以預防「復胖」,更重要的是,對於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都有顯著的效益。一般而言,成人只要每週運動累積達150分鐘、兒童每日運動累積60分鐘,就能有足夠的運動量,建議成人每天運動30分鐘,可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例如通勤時間與中午休息時間分段進行,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只要每天持之以恆,健康體能就會大大地提昇。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表示,在社區里內有許多的運動團體,民眾可挑選與自我興趣符合的課程,利用團體影響力,參加一系列的活動與課程,並連結里內各項資源,將運動融入民眾生活中,以正確的減重觀念養成健康的好習慣。

睡眠品質差 三高、心臟疾病風險增

睡眠品質差 三高、心臟疾病風險增#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缺乏睡眠是今日「夜貓族社會」一個重大的問題,根據統計全球有30%人口有失眠症狀。小心,失眠會打亂日常生活作息、工作效率降低,更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機率提升。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就指出,現今睡眠醫學的發展,已發展至如何以新興的技術來協助預防睡眠障礙,改善傳統睡眠科技,藉以降低發病率並改善睡眠品質。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榮譽理事長表示,睡眠障礙對於國人健康有莫大危害,然而國人對於睡眠障礙認識普遍不足,多數有不良的睡眠習慣,且往往將睡眠障礙視為小問題而未尋求醫生協助,而無法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且並不是睡眠時間長,就代表睡的好,若是處於劣質的睡眠狀態下,那也算一種睡眠障礙問題。新光醫院耳鼻喉科暨睡眠中心主治醫師江秉穎表示,其實目前已有許多產品,藉由科技運用來研發儀器,幫助睡眠障礙者解決睡眠障礙問題,像是燈、床、枕頭等商品。不過,將睡眠醫學與科技結合,更涉及到心理學、設計學、社會學等考量,期盼未來可以成立睡眠認證實驗室,其目的在於民眾可以判斷各自對於睡眠的需求。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也強調,未來將宣導防治睡眠障礙與使用睡眠科技產品的正確觀念,使民眾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越來越愛「比高」 台灣竟七百萬人有三高現象!

越來越愛「比高」 台灣竟七百萬人有三高現象!#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三高的現象嗎?如果你有,那可要在年假期間,好好的控制自己的飲食,可別因為太過開心,肆無忌憚的吃了起來,小心麻煩惹上身!根據國健局的統計,國人滿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推估有七百多萬的民眾,有三高的現象!對此,國健局呼籲民眾,年假時期應把握「聰明飲食少負擔」、「歡喜運動多活力」以及「按時服藥保健康」三個要訣,別讓飲食突然暴衝!有三高現象的台灣民眾,怎麼會那麼多?依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指出,國人20歲以上民眾罹患任一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疾病之盛行率約為40%,以100年20歲以上人口推估三高人數高達722萬人。對此,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呼籲三高罹病民眾在過年期間要特別注重慢性病的控制,並且提出「聰明飲食少負擔」、「歡喜運動多活力」以及「按時服藥保健康」三個要訣,希望民眾能夠健健康康。另外,國健局也提醒,過年期間慢性病人仍需定期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高血壓者要在家自行測量血壓,而糖尿病人也應定期監測血糖,若有異常應立即就醫,並諮詢醫護人員留意病情的控制,才能在年節期間,過得開心也健康。

醫訊/三高如何不要來

醫訊/三高如何不要來#三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調查,40歲以上成人有半數飽受「3高」所苦,可見「3高」已成為現代人健康殺手,此外,台灣更是每6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除了自己痛苦,也增加家庭負擔。因此,成大醫院公共事務室 特舉辦「春節慶祝活動  蛇麼好運攏總來」活動,活動內容有「三高不要來」衛教講座與Q&A;「金蛇舞春 贈春聯」活動 ,特別邀請書法名家陳宏田先生、翁資雄先生及蘇景炫先生於現場揮毫,共同歡慶贈春聯,春聯每人限領取乙種,排隊領取,送完為止,現場亦有民眾揮毫區,歡迎您來大顯身手。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春節慶祝活動  蛇麼好運攏總來 時間:102年2月7日(四)上午10:00開始地點:成大醫院(台南北區勝利路138號)門診1樓大廳洽詢:06-235 535

冬天低溫來臨 三高患者糖友應注意身體

冬天低溫來臨 三高患者糖友應注意身體#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提供具三高患者,及糖尿病患者,正確的衛教知,鳳林鎮衛生所特別提供糖友與三高患者,篩檢及衛教宣導,並呼籲民眾應特別提高警覺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加強禦寒保暖動作。對此,鳳林鎮衛生所劉主任說,糖尿病是因為胰臟功能喪失或退化,使得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不良導致血糖上升,然而,血糖未控制好,猶如器官浸泡在含糖的血液理,容易產生併發症。而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經系統等會逐漸產生病變。常見包括心悸、姿態性低血壓、手腳發麻、刺痛和感覺遲鈍等,而病變往往是不可逆的。尤其天冷症狀加劇,患者及家人不可輕忽。另外,劉主任也提醒,冷氣團來襲期間,所有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更應定期量血壓血糖及篩檢,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同時家人可以提醒注意保暖,除帽子、口罩、襪子、手套及保暖衣物外,亦須防止鞋襪潮濕,以避免足部凍傷。如老年人要外出運動,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要注意先暖身及結伴運動。最重要的一點,若是出現心臟病發作症狀如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就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

從「原始」吃起 營養跟著「全榖」來

從「原始」吃起 營養跟著「全榖」來#三高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飲食問題多,要怎麼吃,才能吃出健康呢?其實,只要從「原始」的食物吃起,便可以吃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營養,並可預防現代三高的文明病。根據研究指出,每天只要攝取至48克以上未經精製的「全穀」,可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罹患率,還可預防骨質疏鬆產生,也有助控制體重。而「全榖」指的是什麼呢?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表示,全榖食物,大多人會想到全麥麵包、全麥餅乾或糙米飯,但其實還有糙薏仁、全大麥、全蕎麥、全小米、全玉米、全燕麥等;然而,其實可以善加利用這些全榖食物,來為平常的飲食健康加分!他說,像是澱粉來源,可以改吃糙米飯或紫米飯、地瓜飯來代替白飯,讓食物來源更加多元,還可以將全榖食物,加到麵包、饅頭、粽子、蘿蔔糕等,均可以讓平常吃得營養更加完整。但是許惠玉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全榖食物,例如,腸胃不好、腸躁症患者,或是嬰幼兒等腸胃功能尚未健全者,由於麩皮富含膳食纖維,較粗糙,食用上可能需注意,而對麥類麩皮麩質過敏者,仍可攝取糙米、全小米等以獲得全穀類營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