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

醫訊/代謝症候群

醫訊/代謝症候群#三高

根據澎湖縣衛生局指出,「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的健康大敵,它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種健康危險訊號,是指血壓、血脂、血糖、腰圍異常的統稱,可以預警健康狀況。 根據2005年國際糖尿病學會針對亞洲人的定義,代謝症候群包括下列五項危險因子:1.腰圍:男性超過90公分或女性超過80公分。2.血壓:高於130/85mmHg。3.空腹血糖濃度:高於100mg/dl。4.三酸甘油酯濃度:超過150mg/dl。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男性低於40mg/dl或女性低於50mg/dl。這五項危險因子中符合三項以上,就可認定為代謝症候群,表示健康已亮起紅燈,所以要特別留意,為幫助民眾更深入了解「代謝症候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護理部,辦理相關健康講座,歡迎民眾參加。活動時間:04/23 (一) 08:30~09:00活動地點:醫療大樓二樓 東區門診大廳主辦單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護理報名電話:2786-1288分機6688、6702

壯年男子無三高 竟心肌梗塞險喪命

壯年男子無三高 竟心肌梗塞險喪命#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張先生38歲已有25年菸齡,他表示,雖然自己是壯了點,一向自認為身體健康,怎麼都想不到竟然會出現心肌梗塞。因為張先生並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傳統認知的危險因子,但有抽菸的習慣,且爸爸曾有心肌梗塞,有家族史。張先生被送至急診時,因出現胸悶等表現,醫師高度懷疑有心肌梗塞的可能性,讓患者接受心電圖檢查。其實心肌梗塞可不會只找上年長者,臨床發現,心肌梗塞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38歲的張先生因出現胸悶、咳嗽等症狀,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感冒,拖了兩、三天後因症狀加劇,緊急被送往急診,當時患者已呈現半休克症狀,若再晚一點可能就回天乏術。經過醫師採取緊急心導管手術,所幸恢復正常的心臟功能。經診斷為心肌梗塞,醫師緊急為其進行心導管手術,置入兩支支架。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肇鋒表示,由於患者的心臟功能極差,一度出現心因性休克,必須置入主動脈內汽球幫浦和心律調節器,協助患者度過難關。林肇鋒醫師指出,患者三條冠狀動脈中,有兩條阻塞,在心導管手術時,先打通引發心肌梗塞的血管,之後再安排患者回院打通另一條血管,在打通兩條血管的阻塞處後,患者心臟功能已經恢復正常,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咳嗽、胸痛、虛弱等表現都容易讓患者誤以為是感冒所致。林肇鋒強調, 胸痛是最常見的症狀,雖然胸痛未必都是心肌梗塞所致,但若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家族史、肥胖、不運動等危險因子,即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以減少心臟功能的損傷。臨床發現,心肌梗塞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由於三、四十歲者是一個家庭的支柱,一旦生病,影響的層面將擴及整個家庭,對於中壯年而言,除了一般的危險因子外,壓力也會加重心肌梗塞的危險性。 這類患者手術後,除了建議避免危險因子外,也要有適度運動,藉由心臟復健,讓自己重拾正常的生活。

無三高菸酒不沾 喜酒完竟爆急性心肌梗塞

無三高菸酒不沾 喜酒完竟爆急性心肌梗塞#三高

依據衛生署公佈國人10大死因,心臟血管疾病自2008年起,超越腦血管疾病,躍居國人死因的第二位,冠狀動脈心臟病則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病患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年約50歲的詹姓男性,周日晚間在台北吃完喜酒後,因突發性胸痛自行至博仁綜合醫院急診診治。經急診醫師診斷為心絞痛,,經藥物治療後,胸痛症狀緩解。第二天早晨,患者突發生胸痛併流冷汗,心電圖顯示前壁急性心肌梗塞,經家屬同意後,院方立即啟動再灌注治療,做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才搶救回寶貴的一命。博仁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林育伸醫師說,急性心肌梗塞乃因動脈硬化斑塊突然破裂或栓塞,阻斷冠狀動脈血液供應,造成心肌壞死及損傷,並常引起致命性心律不整,導致病人死亡。病人本身為健康之中年男性,不抽煙、無明顯三高危險因子、沒有胸痛病史,而且第一次急診檢查,心電圖及心肌酵素皆正常,急診醫師很容易錯失診斷,還好詹先生遵從醫師建議留觀追蹤,才能及時診斷治療。依據文獻統計,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時間愈延遲則死亡率愈高,若錯過積極治療,死亡率高達80%。所以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應立即送往有24小時緊急心導管手術設備的醫院,正確診斷,接受再灌注治療-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或血栓溶解劑治療,才能減少心肌壞死及降低死亡率。心血管中心康志森主任表示,詹先生平日沒有胸痛病史、不抽煙、無明顯三高危險因子,最近氣候也還好,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非常少見,一般人印象中絕對不會想到心肌梗塞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原來詹先生父親也曾發生過急性心肌梗塞。康主任提醒大家,家族親人中有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男性<55歲,女性<65歲發生心肌梗塞)也是一項主要的危險因子,卻最容易被忽略,很多人以為沒有三高、不抽煙、不喝酒,就不會有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單單家族史會提高5倍心肌梗塞風險。相關家屬應提早就醫,透過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等壓力測試, 提早診斷出冠狀動脈疾病而盡早治療,以免因心肌梗塞突發,喪失寶貴生命。所幸詹先生適時就醫,經急診及心血管醫療團隊正確判斷,積極搶救下再次重生。

慢性腎病難纏 高危險群是哪些人?

慢性腎病難纏 高危險群是哪些人?#三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趙瑩解釋,腎臟病早期症狀容易被忽略,包括多尿、頻尿、水腫、疲倦及下背痛等。許多慢性腎臟病患原先都不在腎臟科追蹤,而在其他臨床科別,原因是這些病患常伴隨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病變、糖尿病等,但不認為有腎功能問題。若醫師未考慮腎功能變化使用腎毒性藥物,對病患而言可能加速其病程進展。趙瑩表示,腎功能主要依腎絲球過濾率(GF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判定,GFR分為五階段,當達到第三階段標準時,也就是GFR小於60ml/min/1.73m2,超過三個月以上;或腎臟損傷超過三個月以上,而同時發現病理異常、腎功能標記異常(如出現蛋白尿、微蛋白尿),即可定義為慢性腎臟病。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近年積極推廣定期驗血、驗尿、量血壓來防治慢性腎病。趙瑩說,40歲前至少每三年一次,40歲後建議每年一次,而高危險群則應每三個月一次,包含:(1) 65歲以上老年人 (2)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3)長期服用藥物或用藥不當 (4)代謝症候群(肥胖、三高) (5)有腎臟病家族史 (6)蛋白尿 (7)痛風 (8)抽菸者 (9) C型肝炎等。高危險群中,三高、肥胖、吸菸、不當用藥等危險因子,其實可以透過自我控制加以避免。高血壓患者應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糖化血色素小於7%,餐前血糖在90~130mg/dL。血脂方面,總膽固醇應≦200 mg/dL,三酸甘油脂應≦160 mg/dL。肥胖者應可透過適度運動、飲食控制,飲食原則包含少鹽、少油、少糖,多蔬果、纖維,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維持在18.5~24,男性腰圍應小於90cm(35吋),女性則應小於80cm(31吋)。若診斷為慢性腎臟性疾病,也不需過度擔憂,應定時回診腎臟科,配合醫師進行相關檢驗及各項治療。血壓、血糖、血脂等應控制在如上述標準,阻緩腎功能惡化以及對併發症(如:電解質不平衡、骨病變、貧血)加以控制是最重要的治療目標。趙瑩說,其實一般民眾只要把握正確飲食、運動習慣,慢性腎臟病友則要確實遵守醫師所訂治療計畫,配合鹽分、水分、蛋白質控制及藥物治療,同時注意定期篩檢,便能有效預防及控制慢性腎臟病。她最後強調,以積極態度防治,掌握治療先機,必能改善國人目前慢性腎臟病現況。

身體質量指數越高 死亡風險增!

身體質量指數越高 死亡風險增!#三高

成大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梁嘉玲表示,現代常見的文明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甚至接下來許多嚴重的併發症,像是冠心症、心肌梗塞、中風等,常常在你我或是我們的親朋好友之間聽到,我們該如何懂得預防這些疾病,怎樣在早期能夠有最好的控制,避免以後併發症的發生,是我們深切應該了解的課題。根據台灣地區衛生署的標準,身體質量指數(BMI = 體重/身高(米)2)標準為介於18~24之間,24~27間稱為過重,27~30間為輕度肥胖,30~35間為中度肥胖,而超過35為重度肥胖。台灣民眾的全死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風險會隨著BMI增加,體重過重與肥胖群的相對危險性顯著增加。身為心臟專科及急診部的醫師,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一直提倡預防勝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三高的問題不一定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不可諱言的,確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梁嘉玲醫師說,對於血壓,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即是高血壓,早期的高血壓,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的控制,減重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糖尿病患者則是空腹血糖大於126毫克,同樣飲食和運動控制也是很重要。每天鹽分不超過6毫克,酒精不超過30毫克,每週建議三天以上超過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對我們的身體都是很棒的幫助。自我控制沒有辦法時,醫師的角色和藥物的控制就很重要了。

老人冬天水喝不夠 增心血管病風險

老人冬天水喝不夠 增心血管病風險#三高

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江俊賢主任表示,在冬季心血管疾病易於清晨剛起床時發作,首要原因是身體在低溫狀態下,週邊的血管會收縮,使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造成心臟負荷增加,因而增加腦溢血和心肌梗塞發作的風險。其次是遇到天氣寒冷,大部分的人都懶得動,造成如腦、心肌、內臟等身體器官的血流量減少。加上冬季因排汗減少,水也比較少喝,尤其老年人口渴的感覺差,常常攝取水分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血栓也容易形成,增加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發作的機會。此外,冬季容易罹患呼吸系統的毛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氣喘,都會加重原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情。 江俊賢主任說,當發現自己或家人有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力模糊、肢體麻木無力之中風先兆,或胸口悶痛、呼吸急促、心頭小鹿亂撞等心肌缺氧症狀時,都應立刻送醫檢查。在溫度出現大幅變化時,一定要特別注意保暖及身體狀況,除了按時服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之外,許多人在冬季容易大吃大喝,攝取過多熱量、鹽份、糖份,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都會增加風險。江俊賢主任指出,對自己或是家有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家,應該要注意的是保暖,不要忽略穿厚毛襪,維持足部血液循環。其次要攝取適當而足夠的水份。飲食方面不要太鹹、太油,煮飯炒菜時要多採用清蒸或水煮,少吃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海鮮內臟等。且要多攝取高纖維的蔬菜水果,可以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

尾牙吃刈包應景 三高族要注意

尾牙吃刈包應景 三高族要注意#三高

今天是農曆12月16號,也就是俗稱的尾牙,在台灣人的傳統上,是一年裏最後一次祭拜土地神的日子,所以會用三牲肉類祭拜土地公。除了拜拜之外,通常尾牙最應景的食物就是「潤餅」以及「刈包」。(圖片為刈包,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竹筍弟弟。)「潤餅」是用潤餅皮包豆芽菜、紅蘿蔔、筍絲、豆乾絲、肉絲、香菜等,再裹上花生粉等,即成潤餅。至於「刈包」則是以長橢圓扁形麵皮,對摺起來包覆餡料的食物。傳統餡料通常不外片狀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等。在尾牙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吃「刈包」,沒有吃到就覺得沒有尾牙的氣氛,但是因為刈包當中包的是五花肉,所以肥肉的部份還滿多,所以肥胖以及具有三高病史的人,最好要注意數量,不要吃太多。

粗腰小心代謝症候群 恐有致命危機

粗腰小心代謝症候群 恐有致命危機#三高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之前公佈每年一度的「千禧之愛代謝症候群認知調查」。有鑒於去年六月國健局公佈的十大死因,其中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由前年的四成攀升至去年的「五成」,高血壓甚至重回榜上第九名的警訊,「2011年代謝症候群認知調查」除了針對台灣三大都會區民眾,特別針對十大死因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五好發地區-花蓮、台東、南投、嘉義、苗栗等縣市進行其認知度與行為,時間為去年11月至12月間,有效樣本共計1568份(在95%信賴區間下誤差為正負3%)。(圖:醫師指出,十大死因高風險五縣市對代謝症候群認知偏低,令人憂心) 調查結果發現,超過五成民眾對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超過六成不知健康腰圍標準,而五好發縣市完整了解代謝症候群內容者僅6.6%!值得一提的是,五好發縣市中,有超過四成民眾具有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可能性,然也有2~3成的民眾表示自己常檢測血壓、腰圍、體脂肪,顯然這些地區民眾自我檢測行為沒有對本身健康發揮效果,可謂白量了,且深究其不改善代謝症候群的原因,竟有近四成民眾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基金會董事長孫璐西教授表示,代謝症候群雖然不是疾病,一旦引發相關疾病卻會致命!其中「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是代謝症候群預防很重要的檢測指標,調查結果發現民眾認知度還是不足,勢必影響日常預防行為,令人堪憂。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民眾對三高的整體認知達76.7%,能正確或部份說出三高的內容者更超過七成,但卻只有43.3%的民眾知道代謝症候群,能正確說出代謝症候群之內容者更不到一成。此外,雖然近年民眾對於正確腰圍的認知持續提升,但仍有超過六成民眾不知道健康腰圍的標準。孫璐西教授表示,由結果可知,民眾對於「代謝症候群」多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使知道三高,缺少健康腰圍標準的認識,也難真正有效預防代謝症候群。 衛生署公佈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的好發地區,尤以花蓮縣、台東縣、南投縣、嘉義縣、苗栗縣為甚,死亡風險甚至為大台北的兩倍。深究五縣市民眾認知狀況,超過九成三民眾無法正確說出代謝症候群的完整內容,而能完整了解代謝症候群內容者僅6.6%,較三大都會區的9.8%更低;此外,研究中發現五好發縣市過半民眾未曾聽過健康腰圍宣導,僅一成四能正確回答健康腰圍標準,認知度普遍偏低的狀況恐連帶影響民眾預防及改善的行為,進而提高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發生率。 觀察五好發縣市,民眾近期針對代謝症候群進行的量測行為中,以量血壓的比率較高,達37.2%,但整體而言,血壓、腰圍(21.8%)和體脂肪(20.3%)量測比率皆未滿四成;此外,該地區近期曾進行過全面三項檢測的民眾,竟仍有高達41.2%自評有代謝問題,使檢測動作成了白量。署立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祝年豐醫師表示,調查中民眾自評代謝症候群顯然低於實際發生數字,恐潛藏更多不自覺的民眾。以臨床經驗來看,平均四分之一的患者有錯誤認知,常見狀況包括:以為不吃糖就不會血糖超標、每日五蔬果卻成了五果零蔬、誤認血壓降低就可以停藥、錯覺預防代謝症候群只要減重就好、生理指數危險期卻仍聲稱沒時間等。預防代謝症候群最怕不自覺、錯誤認知,疾病發生時一切都成為遺憾。 醫師提醒,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未來引發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及腦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6倍以上,腰粗1公分,小中風機率亦增加2%~20%。因此祝醫師更進一步呼籲3D健康生活飲食對策,包括Do Control定期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特別是「腰圍」健康不容小覷;Do Healthy Diet挑選低脂高纖多蔬果的健康食物,把握少油少鹽少糖的烹調原則;Do Exercise分段做、累計算,每天合計滿30分鐘,多運動,讓生活動起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