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

天冷引起腦中風 老人、三高患者要注意

天冷引起腦中風 老人、三高患者要注意#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面臨寒流一波波的來襲,三高患者及年長者,容易天氣變冷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因此要特別注意身體的保暖。醫師也提醒,冬天出門務必加件外套,在室內也一定要注意保暖,早晨及午睡下床後勿馬上起床,可穿上保暖衣物再活動,以免溫差過大,產生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危險。而家中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遲鈍,在寒流來襲時要特別注意長輩的起居與活動,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以維持身體需有的熱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外科主任林牧熹說,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是腦中風好發的時節,老年人及如三高患者更應多加注意保暖,以免溫差過大,造成血管急速收縮、血壓上升恐導致腦血管堵拴住。晝夜溫差大 易引發腦中風寒流來時,急診的腦中風病患往往會增加一到兩成,腦中風的好發族群,主要是年長者及有三高的患者,不過腦中風也有些例外,有些患者平時常有運動也沒有三高,可能本身血管不好,還是有可能罹患腦中風。因此,林牧熹醫師也提醒,近來氣溫偏低,民眾如果有晨運的習慣,當心晝夜溫差大,建議不要畢露在溫差變化太大的環境,恐易引發腦中風;而若出現輕微的頭痛、頭暈,勿輕忽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醫訊/如何防治高血壓

醫訊/如何防治高血壓#三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及運動不足,造成慢性病流行,並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台灣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發展趨勢日益嚴重。相對而言,「三高」之控制更形重要,因此要注意飲食、藥物、運動等。對此,台安醫院與台鐵松山站特合辦「談高血壓防治」講座,特邀請該單位家醫科廖柏宜醫師主講,分享如何避免及治療高血壓的觀念、方法。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談高血壓防治時間:102年12月1日(日)上午10:00~11:30地點:台鐵松山站(台北松山區松山路11號)旅客諮詢服中心洽詢:02-2771 8151轉2760

秋冬溫差大 恐奪三高患者性命!

秋冬溫差大 恐奪三高患者性命!#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交替的季節,因為日夜的溫差較大,容易使得三高患者出現各種突如其來的重大病症,不可不慎!就有一名住在台中的六十九歲薛姓男子,因為近期來的天氣變化,在家裡突然出現胸悶、胸痛的情況,到醫院檢查診斷為突發性心室性心律不整,差點要了他的命。男罹三高心臟又裝支架 秋冬溫差大險死這名薛姓患者,患有三高,進行過多次的心導管手術,心臟動脈共置放了七支的心導管支架,最近天氣轉冷,日夜溫差很大,又發生胸痛、胸悶的情形,趕緊到醫院看診,卻在進行檢查時,突然發生突發性心室性心律不整情況,醫護人員立刻進行急救,並趕緊送入手術室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手術過程中直接取小腿靜脈,繞過阻塞的冠狀動脈血管,連接至正常運行的冠狀動脈血管,讓心臟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術後恢復良好,已返家休養。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吳清文醫師表示,氣溫開始驟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逐漸增多,尤其本身就已經置放三支支架以上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身體出現的警訊(胸痛、胸悶),因為血管支架置放越多者,表示血管品質越不好;而支架是將狹窄的血管擴張撐開,無法改變疾病本質,是一種治標而非治本的方式,並且當裝設的支架太多,相對地提高支架的血栓風險。三高患者秋冬注意保暖!吳清文呼籲,天氣越冷,高危險族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家族史、吸菸、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或更年期)更要注意保暖,避免溫差到造成血管劇烈收縮而引發心肌梗塞,並定期進行心臟檢查;若已架設血管支架者,則須追蹤血管是否再出現阻塞,並遵從醫師指示用藥。

糖尿病年輕化 飲食三高恐是主因

糖尿病年輕化 飲食三高恐是主因#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民眾飲食「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使得營養過剩,據統計指出,台灣地區全人口中現今糖尿病盛行率約為4.0%,年發生率則在0.5至1.0%之間。振興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李禮廷表示,台灣目前約有150萬糖尿病病人正接受治療,且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20歲以上民眾高血糖行率已達8%,有年輕化趨勢。李禮廷醫師指出,排除遺傳因素外,近年因外食人口增多,民眾多食三高飲食使得營養過剩,增加罹病風險,一般外界對於糖尿病有所誤解,認為是吃太多糖及甜食所致,其實糖尿病是胰島素不足或身體組織對胰島素反應不佳,造成血中血糖太高所致。遠離糖尿病  少糖少鹽、少酒戒菸李禮廷醫師表示,國內糖尿病患併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至4倍、55歲以內罹患腦中風者多出常人10倍,由此可見,糖尿病為心血管疾病之重大危險因子。此外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也是造成糖尿病者殘障主因,呼籲要遠離糖尿病威脅要切記飲食少糖少鹽、少酒戒菸、保持標準體重,此外若已患有糖尿病者記得定期檢測血糖、血壓、血脂,並且維持一週至少5次、每次約30分的運動。

減少浪費 將管制「三高」不合理用藥

減少浪費 將管制「三高」不合理用藥#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減少健保資源浪費與確保民眾用藥品質,中央健康保險署將於11月1日起落實健保管理措施,針對診所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處方日數重複率過高的案件,刪除超出部分的藥費。根據健保署統計,101年健保門診慢性藥費共681億元,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的用藥藥費分別為257億、87億及25億元,共占門診慢性病藥費的54%。因此,為了確保民眾用藥品質與加強醫療院所免於健保資源浪費,健保署訂定「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用藥日數重複率」三項不支付指標。超過一定「重複比率」者 重疊部分藥費皆被核扣當民眾在同一診所領取三高慢性病中同一藥品品項的連續處方箋時,其中兩次處方箋用藥日數重複部份除以診所處方箋總給藥日數所得的「用藥重複比率」分別超過5.50%、6.80%及5.19%者,即直接刪減該診所超出的部份藥費。健保署表示,透過三項不支付指標,超過一定比率的用藥日數重複皆會被核扣,將對三高用藥重複情形進行必要的把關,因此特約醫療院所醫師在開立處方時須特別留意勿重複處方。

胖子小「心」 患心臟病機率較常人高

胖子小「心」 患心臟病機率較常人高#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5年內患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倍,且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4「過重」者,其心臟病的機率也高出1.4倍,為此,醫師提醒三高族群和肥胖族都應當小「心」。糖尿病併發心血管病變 致死率高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鄭和順表示,血糖控制不良,容易發生血管病變,因此約有65%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同時引發多種併發症,如視網膜、血管、腎臟、神經、心臟等,當大血管產生病變時會導致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和周邊血管疾病,使得併發心血管疾病而致死的機率高。所以,糖尿病病患和相關代謝症候群者如肥胖、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多加留意。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兩者間息息相關研究也針對無糖尿病但罹患心肌梗塞者出院後健康狀況做調查,結果發現,出院3個月內有35%的病患葡萄糖失耐(葡萄糖偏高)、31%新確診為糖尿病;而3個月後則約有41%葡萄糖失耐、25%新確診為糖尿病,由此可得知,罹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有很高的比例得到糖尿病或造成葡萄糖失耐。鄭和順醫師最後建議,民眾需維持規律且適當的運動習慣,才能有效降低高血糖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臟病患病族群?! 護心教學告訴你

心臟病患病族群?! 護心教學告訴你#三高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2007年調查台灣地區5895位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民眾,發現5年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分別是非三高患者的1.5倍、1.8倍及1.9倍。調查結果也顯示,BMI大於24的民眾5年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是BMI小於24的人的1.4倍,腰圍超標(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的民眾5年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是腰圍正常民眾的1.5倍,因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維持標準體重、血糖、血脂、血壓維持正常,能進一步守護心臟健康。從小習慣影響一生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指出每一個年齡層及每一族群都會罹患心臟病,而從小的生活習慣就會影響心臟病的發生。今年世界心臟日的主軸特別提出預防及控制心血管疾病,並對5-17歲的小朋友提供護心訣竅,鼓勵小朋友從小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而18歲以上民眾也應該遵循護心之道,並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遠離三高及肥胖,以降低心臟病的威脅! 5-17歲-健康習慣從小培養1. 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WHO建議小孩每天應該至少有60分鐘中等到費力的身體活動。2. 定時、共餐、少零食:多陪孩子吃飯或共餐,並培養孩子定時吃三餐的習慣,避免孩子在非正餐時間食用過多零食及點心。3. 無菸家庭:在家裡創造無菸的環境,並且避免小孩暴露於2手菸。18-64歲-維持健康習慣,定期測量檢視1. 每週5次30分鐘運動:每週5次、每次30分鐘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可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身體活動包括運動、做家事、陪小孩玩及跳舞等。2. 注意鈉鹽及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攝取:過量攝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鈉鹽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因過量攝取脂肪會造成血管堵塞,鈉鹽過量攝取會造成血壓升高,應注意飲食減鹽。3. 戒菸、拒菸:戒菸並避免二手菸。4. 了解健康數值:護心從關心自己的幾個健康數值做起,應該要了解自己身體的五大密碼:BMI、血壓、血糖、血脂肪及腰圍,透過定期檢查及紀錄這些重要數值,使你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65歲以上-減少熱量,漸進運動,注意身體變化1. 減少熱量攝取: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所需的熱量也會變少,除了持續保持攝取富含蔬果的飲食外,也要降低熱量的攝取,以維持健康。2. 漸進運動:從短時間的身體活動開始,並漸漸增加活動時間、頻率及強度,並在身體狀態允許的情況下儘量的活動。3. 戒菸、拒菸:長者也應該和18-64歲的族群一樣,戒菸並避免二手菸的暴露。4. 了解健康數值:隨著年齡增加,血壓、血糖及血脂的數值也有增加的傾向,長者應更加注意自己的數值,並遵循醫師的治療處方,包括用藥及生活型態改變等。

午睡超過三十分鐘 恐較易罹患三高

午睡超過三十分鐘 恐較易罹患三高#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相信許多民眾,會認為上班到了午休時間時,趴在桌上睡一下,會讓下半天的上班精神更好。但根據中國大陸的新研究指出,睡午覺不能睡太久,如果超過三十分鐘,恐怕會較容易罹患三高!午睡導致缺乏活動 產生三高?這份研究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中科技大學,找了兩萬多人進行空腹血液檢測,發現,有午睡習慣的人,多半血糖較高,四成血壓較高,兩成四的人膽固醇較高。而相較於不睡午覺的人,膽固醇高的比例只有一成九。但為何有午睡習慣的人會較容易罹患三高,此份研究沒有明確說明,而研究人員大略推測,可能是午睡會導致人體缺乏活動,進而產生三高的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