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

愛甜食膽固醇飆 誘發心血管疾病

愛甜食膽固醇飆 誘發心血管疾病#三高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在聲聲恭喜的賀歲期間,是否把圍爐大餐不知不覺吞下肚卻又在節後懊悔不已呢?國人往往在春節期間大吃大喝的習慣,造成體重增加外,也易產生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的危險因子,整形外科醫師李瑞田表示,年節過後,因有三高問題而就診的患者比平時多二至三成。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大族群要小心李醫師指出,民眾圍爐常見的油炸、肉類與高湯等,與過年期間少不了的零嘴、甜點,都是含有高脂肪且容易累積膽固醇的食物,而膽固醇會造成血管壁的增厚進而阻塞血液流通,易引發高血壓、心臟衰竭等嚴重疾病,對於肥胖、抽菸與不運動的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在預防心血管疾病與三高的威脅,除了生活作息要正常外,飲食方面則是加強蔬菜部分,李醫師建議,現行的靜脈雷射療法對於三高的預防與提升免疫力,有所幫助。李醫師進一步說明,靜脈雷射是利用光纖將低能量的雷射導入血液,像打點滴一樣的方式注入人體,雷射的光能照射在血液中,紅血球攜氧能力與變形能力增加,進而增強體內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也跟著提升。靜脈雷射促循環 預防保健夯近年來靜脈雷射推廣有限,李醫師表示:「還是費用門檻的問題,其實病患治療後的感受度佳,也都有不少的回饋。」靜脈雷射治療,副作用低,對身體負擔小,主要注意治療時要避免空腹,而治療完畢須多喝水促進循環代謝與排毒。李醫師說:「有些患者結束後會有些許頭暈症狀,多是因為細胞含氧量增加,身體一時無法適應,過一陣子就會好轉了。」李醫師強調,雖然靜脈雷射並不能改善肥胖或是高血壓、腦中風等疾病,但是對於預防疾病以及改善症狀還是多了項選擇,至於改善的成果如何,李醫師也說,治療前都會為患者進行抽血檢驗,療程結束後再進行比對,民眾除了自身感覺外,更有檢測數字反應效果。而年前堆積在體內的廢物,不妨趁年後做個身體大掃除,除了保持運動習慣、養成良好生活作息、食用清爽無負擔的飲食外,可以搭配靜脈雷射讓身體做保養。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醫:血液濃稠是關鍵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醫:血液濃稠是關鍵#三高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圍爐年菜大魚大肉少不了,民眾若是飲食不節制,加上運動量又少,高鹽、高糖與高油製成的美食,長時間累積與體內,容易造成心血管的負擔。近年來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醫學美容科曾垂紳醫師提醒,以往心血管疾病好發於中年男性居多,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民眾對於自身健康應多了解與評估,屬於高危險族群的民眾更應積極預防與治療。脂肪、膽固醇易使血液濃稠 高危險族群更要小心 根據衛福部公布102年十大死因排行,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位居第二及第三名,而心血管疾病多年來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五名,但因現代人不正常的生活型態、過勞緊張的工作方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逐年攀升。曾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包含中年男性、肥胖、抽菸酗酒、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特徵,常見有中年男性病患,因長時間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正常,而引起胸悶、頭暈等症狀前來就診。此外,民眾前往診所、醫院進行心血管疾病檢查時,皆會空腹抽血檢驗膽固醇指數,然根據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膽固醇在正常範圍內。曾醫師說:「膽固醇並非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唯一角色。」他表示,血液可以滋潤人體細胞,但濃稠的血液帶著過多的脂肪與膽固醇,長時間累積在血管裡,使血管的通路變小、血壓升高,造成血管硬化或者失去彈性,無法完善發揮體內新陳代謝外,更易引發腦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提升腸胃、肝臟功能 雷射來幫忙有血液濃稠、膽固醇問題的民眾,就診時針對常見的高血壓症狀,醫師往往開立降血壓藥物,雖經服用血壓就會下降,但還是治標不治本,曾醫師強調,平時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並搭配抗氧化食物是健康不二法門外,平時可食用粗纖維食材,能增加腸胃蠕動,有助提升腸胃吸收力、肝臟排毒功能,對於心血管疾病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而目前已有生化雷射血液(另稱為靜脈雷射)的技術,能促進血球代謝及改善循環。曾醫師說,血液的流通是人體的運輸大隊,當血液發生問題,血液流通不順暢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特別是心腦血管類疾病,而生化雷射血液技術是以低能量雷射光照射血液,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細胞缺血、缺氧狀態,並清除人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是從根本上預防高血壓、高血脂、腦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一般大眾可藉此方式邊預防邊治療,但建議有惡性腫瘤、孕婦或是心臟疾病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再考慮使用。良好生活及飲食 預防勝於治療心血管疾病所發生的症狀固然可以適量的藥物控制,但藥物治標難治本,長期服用,也易對身體造成各種不同的副作用。曾醫師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再搭配生化雷射血液技術的幫忙,提升紅血球的帶氧量與彈性,清除體內容易致癌的自由基,除了可控制病情外,還可改善人體體質。

不抽菸、控三高、不亂吃藥 護腎8法保健康

不抽菸、控三高、不亂吃藥 護腎8法保健康#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洗腎高盛行率和發生率,因此腎臟病可說是我國的國病。醫師表示,由於腎臟是沉默的工作者,會因為日常生活習慣及飲食不當而加速傷害,建議平日要遵守「5不3要」的原則,就能擁有健康的腎臟。腎臟病不易察覺 定期檢查可別少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李明彰醫師表示,「5不」包含︰不抽菸、不用偏方草藥、不用非處方藥物、不憋尿、不肥胖;「3要」則是要均衡清淡飲食、要充足睡眠、要控制慢性病及三高。另外,由於血中尿素氮與肌酐酸提高時,常常無任何症狀,因此建議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老人族群,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血中尿素氮與肌酐酸之檢驗。腎臟的功能是在維持體內環境的平衡,人體會根據目前身體的狀態,製造出相對應的尿液,以清除廢物和排泄藥物。此外,腎臟也調整體液血壓和電解質、酸鹼度的平衡,同時也會製造和分泌賀爾蒙,例如:維生素D和紅血球生成素。當心!老化也會影響腎功能 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的功能會逐漸退化,在正常情況下,老人仍能將血中鈉、鉀離子濃度、血液酸鹼值和細胞外液的體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但是若水份或電解質發生急速的變化時,老化的腎臟就要花比年輕腎臟更久的時間才能使平衡恢復。 李明彰醫師提醒民眾,早期發現的腎臟病大部份都可以經由藥物治療,可是目前很多腎臟病到發現的時候都已經太晚而無法治療。因此,平日多留意身體狀況,若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診,千萬不要迷信偏方而延誤治療。

眼神上吊、狂抽蓄!女童竟因喝水 造成「水中毒」

眼神上吊、狂抽蓄!女童竟因喝水 造成「水中毒」#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當寶寶感冒、拉肚子時,家長往往因擔心脫水、水攝取量不足,都會猛灌水,但若是過度補充,恐會引發水中毒!日前,一名1歲7個月的女童,因罹患腸胃炎,狂拉肚子,家長擔心她拉到脫水,所以,額外為她補充大量水分,在短短2天內,就喝了將近3公升的水。使得她突然出現全身抽蓄、眼神上吊快30分鐘,嚇得家長趕緊將她送醫檢查,結果就醫時,已出現低血鈉、低滲透壓的症狀,經詢問後才發現,她是因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的水分,所引起的水中毒,所幸及早就醫治療,目前她恢復良好,且並無留下任何後遺症。昏睡、痙攣要注意 恐是水中毒徵兆三軍總醫院小兒部徐萬夫醫師表示,對於腎臟不成熟的嬰幼兒來說,若在短時間內給予大量水分,造成腎臟無法將水分排出,即可能會造成血液中電解質被稀釋,進而發生低血鈉、低血清滲透壓的情形,且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細胞水腫,引發一連串神經學方面的症狀。既然如此,到底該如何知道水分是否補充足夠?一般來說脫水的表現,會有黏膜皮膚乾燥、尿量減少等情況,如果發現尿量跟平時差不多,甚至更多,但嬰幼兒依然沒有精神、昏睡、痙攣時,就可能是發生水中毒了。為避免補充過多水分,醫師建議應以體重來做計算,10公斤以下的嬰幼兒,每公斤應給予100C.C.即可,而10公斤以上者,則是每公斤給予50C.C.。成人的保健觀念 並不適合套用於兒童上最後,徐萬夫醫師提醒民眾,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所以,成年人的衛生保健、疾病照護觀念並不適合用於兒童身上,在發生脫水時,水分的補充與電解質平衡都須全面評估,太多太少都不好,因此,當兒童發生任何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

冬令進補把握5要點 遠離三高少負擔

冬令進補把握5要點 遠離三高少負擔#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舉凡是麻油雞、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火鍋等,這些補冬食物不外乎是富含高油、高普林、高鹽,因此也必須注意許多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減少加工食品  攝取食材原味北市聯醫陽明院區黃萾芬營養師說,有三高者須注意飲食控制,補冬之餘也要記得適量的攝取就好,而冬令進補,除了遵守少油、少鹽、少加工、高纖維的均衡飲食原則,以及把握5大健康飲食要點,就可以吃出健康好氣色:1)適當選擇肉類/捨棄內臟類、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及帶皮的肉類。此外,加工食品例如:蝦餃、燕餃、丸子等火鍋料油脂含量更是不容輕忽,因此更是要適量攝取。2)喝湯浮油先撈掉/煲湯時,建議肉類可以先去皮,另外不要忘了喝湯前可先將浮油撈掉,以減少過多脂肪的攝取。3)原味攝取最美味/燉補高湯往往含鈉、味素量高,可利用藥膳食材,如:當歸、枸杞、紅棗、黃耆的獨特風味,及新鮮食材,如:蔥、薑、蒜、菇類的鮮甜美味,吃進美味的同時也吃得更健康。 4)減鹽沾醬更健康/市售調味品不僅含鈉量高,更添加許多食品添加物,吃多了傷身,建議沾醬可以加水稀釋或自製減鹽沾醬。5)每日5份蔬果/蔬菜、水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化素,每日要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建議燉湯中可增加青菜、菇類的使用,此外,不要忘了飯後1份水果,讓營養更均衡。 

小時候胖長大更胖!青春期過重 八成機率長大更癡肥

小時候胖長大更胖!青春期過重 八成機率長大更癡肥#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你的體重愈來愈重、每天的疲勞感也日益遽增嗎?那你可能罹患了各種慢性疾病的前哨病症,代謝症候群,別以為此疾病不會危及健康,例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都與代謝症候群扯上一腿,然而,根據統計調查顯示,我國成年父母,近四成體重超標,影響所及,就連自家的孩子,恐怕也會一同暴肥,在未來,孩子長大後,將增加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父母雙雙過重 小孩五倍風險暴肥根據千禧之愛基金會的調查指出,台灣父親腰圍超過90公分比例為40.49%,母親腰圍超過80公分者為37.34%,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研究證實,一位家長肥胖,孩童肥胖機率近2倍,兩位家長都肥胖,孩童肥胖機率約5倍,換言之,這些肥胖父母,恐怕會養出超胖小孩。三成兒童體重過重 未來恐怕瘦不下來調查也進一步顯示,兒童過重及肥胖的人數比例約落在29.98%,等於每10位學童,就有約3位過重或肥胖。許多人以為小時候胖不是胖,但研究顯示兒童時期肥胖則成人也肥胖的機率為50%,青春期肥胖則成年也肥胖的機率為70%至80%,故小時候胖長大後仍胖的機率很大,而且長期壟罩在三高危險因子中,將來轉變成為糖尿病及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亦很大。探究整個家庭都肥胖的主要原因,以運動習慣來說,每週運動3次以上的父母僅9%,從不運動或不固定運動的父母則有67%之多,而就引發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因素中,身體活動不足及無運動習慣皆榜上有名,且運動習慣又與肥胖盛行率成負相關,家長若無固定運動,不僅家長肥胖機率大,也相對增加兒童體位不健康的可能性。千禧之愛基金會呼籲,民眾避免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的首要,須控制腰圍與三高、選擇健康飲食、維持動態生活,而小孩的部分,千萬別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家長應從小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與運動習慣,才能讓孩子健康長大。

不只外觀問題!10個的手掌面積就已是中重度乾癬

不只外觀問題!10個的手掌面積就已是中重度乾癬#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小基(化名)是一名乾癬患者,正值青壯年的他,因為乾癬問題,舉凡他走過或坐過的地方,都會像下雪般飄下層層皮屑,除了生理的皮膚紅腫裂痛外,最讓小基難過的是,因外觀問題常常被同事排擠,找工作也不順利,讓他羞愧的不敢出門。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林尚宏醫師表示,一般人以為乾癬應該純粹是外觀問題,但其實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只要身體病灶達10個手掌面積,就可能屬於中重度乾癬,可輕忽不得。乾癬易發展成心腦血管疾病、腦中風、三高等問題林尚宏醫師進一步說明,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每個人發病位置都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從頭部開始表現,有些人則從手部開始脫屑,但只要身體出現的病徵有達到10個手掌大,就可能屬於中重度乾癬。此外,乾癬患者若控制不好時,因皮膚發炎時會分泌發炎激素,這些激素沿著血管會擴展到全身,容易發展成心腦血管疾病、腦中風、三高等問題。乾癬造成患者的生、心理負擔「症狀多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療?」林醫師說明,只要發現皮膚上有紅腫裂痛,伴隨脫屑的症狀,就該接受治療了。他解釋,像乾癬這種疾病,除了生理上的乾癢、不舒服,有些人甚至因皮膚裂痛,而不敢碰水或洗澡;此外,心理上的負擔也會很大,因身體常常飄下像雪花的脫屑,擔心會引來別人異樣眼光,患者出門的意願就降低,造成社交上面的障礙。因此建議民眾,只要發現自己的皮膚有脫屑問題,就應儘早就醫治療。傳統外用藥、照光、口服免疫製劑,與生物製劑有何不同?乾癬的治療方式目前可分為傳統的外用藥、照光治療、口服免疫製劑及近期的生物製劑治療。林尚宏醫師解釋,外用藥治療適合乾癬範圍比較小,屬於輕度的患者;若乾癬面積較大,可加上照光治療;若以上兩種方式都無法改善症狀時,這時就會建議口服免疫製劑,例如口服A酸等,但需要醫師指示下服用,以避免副作用。而生物製劑是專一性更高的治療方式,能更精準地抑制乾癬的發炎反應。林醫師提醒乾癬患者,若傳統治療方式都沒有效果時,目前健保可給付生物製劑。但由於藥物的價格較高,患者需要符合健保給付的條件、包括使用過一種照光治療、使用過至少兩種口服藥物治療,個別都有三個月的治療歷程,且發現無效或無法耐受,才可以經過事前審查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有三種,短效的包括一週施打兩次、或兩週施打一次,長效的則是六個月內施打三針。案例中的小基,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接受生物製劑的治療,約2個月後,病情逐漸獲得改善,林醫師呼籲患者治療前可先與醫師進行討論,了解治療流程與策略,過程必須持續治療,勿輕易放棄,才能改善外在的皮膚病灶、以及降低體內的共病風險。

健康亮紅燈!高達8成爸爸膽固醇過高

健康亮紅燈!高達8成爸爸膽固醇過高#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綜合報導)父親節將至,你準備送那些禮物?根據台中光田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統計資料指出,台灣爸爸健康狀況嚴重拉緊報,超過八成爸爸膽固醇過高,罹患高血壓比例也達到六成以上,而血糖異常的爸爸更是來到四成之多,當父親一直是家中經濟重要支柱時,在父親節將至的時刻,可別再送酒送菸甚至送蛋糕,以免加重身體負擔。有標準公式能預測中風風險事實上,三高一直是重大心血管疾病的誘發主要因子,光田綜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施旭姿指出,三高的危險因子都是潛藏在身體裡的不定時炸彈,若忽略不加以重視改善,恐怕數年內將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而透過目前國際通用的「佛萊明罕風險分析」(預測十年內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的公式),則可以推算出大概的發生率。只要改變一項生活習慣 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降低她解釋,舉例來說,一名35歲男性健康檢查後,發現血壓140mmHg,空腹血糖140mg/dL,總膽固醇250mg/Dl(略為偏高),高密度膽固醇(保護性膽固醇)30mg/dL(略為偏低),加上每天抽一包菸的話,十年內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就高達22%,年齡越高發生率也將會跟著提高。她提醒,如果能改善任何一項健康的危險因子,發生率都會大幅降低,例如最有效的是戒菸,發生率將會降為12%;若同時戒菸並控制血壓及膽固醇,發生率則會降至7%。呼籲有三高的爸爸,能夠儘早控制三高持續惡化,倘若有抽菸喝酒,就必須儘快戒掉,以保身體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