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驚!糖尿病患失明風險為一般人25倍

驚!糖尿病患失明風險為一般人25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高居100年全國十大死因第4位,同時也是引起失明、洗腎及截肢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顯示,糖尿病會引起眼睛病變,若未予治療則引起失明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5倍,每年接受1次的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可提早預防並早期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與糖尿病病齡及患者年紀有關,根據研究,糖尿病患在患病7年後50%有視網膜病變,而在17年到25年後則有90%出現病變,長期的高血糖環境會損傷視網膜血管的內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變,最後甚至視網膜脫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江靜弘主治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無任何症狀,但當症狀出現時,視網膜病變已經到達某種程度,所以,糖尿病人每年都應該最少有一次眼睛的例行檢查,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可延緩疾病發生與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臺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呼籲,糖尿病是一場長期抗戰,除了定期檢測眼底、尿液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色素等項目外,要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一定要謹記健康5個要訣,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與腰圍、按時服藥、定期就醫與檢測等項目,有效避免併發症的發生,讓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大甲媽遶境 醫師籲糖尿病患「四要」原則

大甲媽遶境 醫師籲糖尿病患「四要」原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今年大甲媽祖於4月5日晚間11點起駕展開9天8夜的遶境活動,童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蔡婉妮特別提醒,患有糖尿病的信眾,如要參與一年一度盛事,可要謹記「四要」原則。 大甲媽出巡遶境進香活動每年都吸引各年齡的男女老幼民眾參與,由於進香活動長達9天8夜,不時傳出遶境民眾發生超過體力負荷或忘了定時服藥而送醫。蔡婉妮提醒,有糖尿病之民眾,切記隨身攜帶藥物按時服藥,並多補充水份。蔡婉妮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如要參加遶境活動,事前一定要跟主治醫師充分溝通,讓主治醫師評估您身體狀況,做好準備再出發。除了基本的藥物須定時服用外,要著一雙透氣舒適的鞋子來保護足部。因為長時間行走,雙腳被鞋子悶住不但易摩擦產生傷口,更無法好好清潔,加上糖尿病患腳的末稍神經對痛較不靈敏,如有不慎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蔡婉妮醫師建議,信眾在行走時保護好腳、適時補充水分、休息時將腳抬高,以適度放鬆腳部、方便時可讓雙腳泡一下溫水;另外提醒,因為最近天氣冷熱陰晴不定,保暖、防雨衣物不要少;在飲食方面也需特別留意,除了避免吃較油膩的東西外,也應多注意食物是否新鮮再食用。蔡婉妮醫師呼籲糖尿病友謹記四要原則,「要」先跟醫師溝通、「要」有親友陪同參與、「要」定時服藥、「要」隨時與繞境醫療團監控自身健康狀況。(圖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百病之首「肥胖」 小心慢性疾病悄悄上身

百病之首「肥胖」 小心慢性疾病悄悄上身#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四十多歲蔡姓男子,平常忙於工作,沒有好好注意身體,,體重失控曾達140多公斤,等到發現自己走路會喘、罹患糖尿病時,才驚覺身體健康亮起紅燈。成大醫院減重團隊,經過身體檢查評估後,建議病人接受腹腔鏡胃繞道手術。代謝減重手術促使體重下降,進而造成身體健康的改善,並提升了生活品質。病態性肥胖,除了對身體會造成看不見的威脅之外,病患對於自己的外觀會失去自信心,造成社交生活與工作能力受到負面傷害。而且由於體重超過身體骨頭關節所能負荷,病患已無法靠運動減重健身,惡性循環的結果,只會讓病患的健康狀況,每下愈況。成大醫院自2009年開始採用減重手術治療病態性肥胖的病患,包括胃束帶、縮胃手術及胃繞道手術。病患術後大多可在短時間內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工作,對於病患的日常生活影響,可以說已降到最小。對於過去肥胖不是病的態度,已經必須改變。其實「肥胖」為百病之首,很多代謝疾病都與肥胖相關,包括大家熟知的糖尿病與高血壓。然而,任何治療只有在確實做好控制飲食與體重管理,才不會讓肥胖與慢性病找上自己。(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糯米類祭拜食品 糖尿病患者需節制食用

糯米類祭拜食品 糖尿病患者需節制食用#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清明節將至,嘉義市衛生局為讓消費大眾能安心食用清明節應景食材,除加強稽查販賣業者製作過程及環境衛生外,並抽驗潤餅皮、發粿、紅片龜、米糕等23件清明年節食品,檢驗防腐劑、糖精、色素等,檢驗結果全部符合規定。為維護民眾健康,衛生局要求製造業者遵守食品相關法令做好自主管理,並呼籲販賣業者應慎選合格來源廠商,以確保產品品質安全;同時也籲請消費者盡量向有商譽之廠商購買,共同維護食的安全。嘉義市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潤餅內餡宜多以蔬菜類食物,並儘量勿油炸,以免攝入過多熱量,同時建議立即烹煮現做現吃,以確保衛生安全,紅圓、紅龜等應節祭拜等糯米製品,黏性高,不易消化,對怕肥胖及糖尿病患者需節制食用,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未進食勿注射胰島素 應隨身攜帶糖果

未進食勿注射胰島素 應隨身攜帶糖果#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近來氣溫轉為溫熱,民眾可能趁著好天氣出外踏青、開車旅遊,糖尿病人稍不注意飲食控制可能會發生低血糖,其中以降血糖藥物服用過量或延誤進食為最常見。臺北市立聯醫陽明院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葉啟昌表示,糖尿病患者服藥狀況不穩易致血糖低,可隨身攜帶糖果、食物,避免緊急情況發生。醫師表示,一位60歲女性,常常覺得頭暈且肢體無力,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就醫,抽血檢查血糖只有45 mg/dl,低於正常值(小於70 mg/dl稱低血糖)。病人平常每天注射胰島素50單位,最近準備過年辦年貨,常常正餐沒吃,又因活動量增加及繼續每天固定注射50單位胰島素,才導致該次低血糖而不自知。經血管注射葡萄糖液補充後,上述症狀迅速改善,同時先每天改打30單位的胰島素,以後視糖化血色素(A1C)再調整胰島素劑量。臺北市立聯醫陽明院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葉啟昌表示,低血糖症狀呈現多樣性,常見頭暈冒冷汗及肚子餓,也視力模糊、講話困難或行為異常、意識不清或併一側肢體無力(類似腦中風)、嚴重會昏迷不醒。醫師指出,低血糖也很容易發生意外,如爬山或從事高空作業,低血糖會導致墜落意外,如:開長途車程或遇塞車而延誤進食,低血糖會導致車禍發生。葉啟昌指出,發生低血糖原因是飲食不足還仍繼續使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葉啟昌呼籲,若從事爬山、騎自行車、長途開車等,皆須自備糖果餅乾於身上,以備不時之需。

含糖飲料喝多 罹糖尿病風險恐增10倍!

含糖飲料喝多 罹糖尿病風險恐增10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愛喝飲料的民眾,注意了!一項研究發現,含糖飲料恐造成一年全球20萬人死亡。研究人員使用主要調查全球疾病死亡人數,與蘇打及其他含糖飲料的消耗量之間的數據,發現飲料導致約13萬人因糖尿病死亡、約有4萬人死於心臟疾病,還有6千人因罹癌死亡。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有因果關係,但加糖飲料確實會增加體內多餘的重量,提升糖尿病、心臟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科學家們以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資訊,作為調查發現的基礎。在9個世界各地區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糖尿病死亡與軟性飲料的關聯性比例最高;俄羅斯東部和中部則是心臟疾病死亡人數最多的;而含糖飲料消費在世界上最高水平之一的墨西哥,是整體死亡率最大的。在墨西哥,每年318萬成年人的死亡人數都與含糖飲料的消費有關聯,日本則是全球消費含糖飲料最低量的國家,其成年人死亡率僅10%。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領導者吉檀迦利‧辛格博士表示,因為專注於慢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因此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人。未來的研究應評估世界各地的兒童與含糖飲料的消費量,會如何影響他們當前和未來的健康。研究人員更警告,若每天喝一罐碳酸飲料,會增加發展危及生命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科學家們更發現,碳酸飲料中的糖所形成的熱量,會比其他任何相同熱量的來源,更容易造成影響健康的情況。若一個人每天額外攝取150卡路里的糖,罹糖尿病率就會提升1%。斯坦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和美國加州舊金山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相反的,若攝取額外150卡路里(非飲料中的糖所致的熱量),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只有0.1%。這也是第一次,科學家們對任何食物吃太多造成肥胖,還有肥胖所導致糖尿病的理論提出質疑。(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醫訊/糖尿病友如何健康飲食

醫訊/糖尿病友如何健康飲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戰勝糖尿病,其實應從吃對食物開始。糖尿病飲食是以均衡飲食飲概念為基礎,是一種全民都適用的健康飲食。糖尿病飲食控制的目的「不在於嚴格的限制,而在於合理的份量進食」,所以只要學會了食物代換觀念之後,飲食就可以富有變化與彈性。緣此,亞東醫院特舉辦衛教講座,這場次講題為「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將邀請賴玉釧營養師主講,此次的講座賴營養師將為聽眾分析糖尿病飲食原則,以成功穩住血糖,帶來健康。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102年3月20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捷運藍線亞東醫院站出口3)1樓思源廳洽詢:02-7728 1001

腰圍增加一公分?當心糖尿病敲門!

腰圍增加一公分?當心糖尿病敲門!#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面對你逐漸「擴建」的腰圍,真的不能只以中年發福是正常的藉口,輕描淡寫的帶過!因為,根據國內的一份大規模的研究調查顯示,男女腰圍只要增多一公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將提高四到五個百分比!這份來自中國醫學大學公衛學院醫管系教授蔡仲弘等人,是以分析3,626名50歲以上、無糖尿病者,量測腰圍、BMI等,所得到的結果。而根據國健局的建議,男性腰圍不得超過九十公分,女性腰圍也不得超過八十公分,超過將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的產生。因此,這份國內的研究,也與國健局的建議不謀而合。對此,呼籲民眾,要好好的管好自己的「小蠻腰」,可別忽然變成大腹婆,大肚男,以免成為慢性疾病的下手目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