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再不動! 當心癌症、心血管疾病找上你

再不動! 當心癌症、心血管疾病找上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僅不到一成的媽媽有達到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會喘會流汗的規律運動。為了媽媽的健康,國民健康局呼籲媽媽們多利用時間運動,運動可降低癌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發生率,充足的身體活動還能減少髖關節或脊椎骨折的風險並能幫助體重的控制,更可延年益壽、永保青春與活力。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不運動除了增加死亡率,還會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的風險加倍,並增加大腸癌、高血壓、骨質疏鬆、脂質失調症(lipid disorders)、憂鬱、焦慮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至少應達到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身體活動包括日常生活、家庭和社區環境內的休閒時間活動、交通往來(如步行或騎自行車)、職業活動(如工作)、家務勞動、體育運動等。國民健康局呼籲,媽媽可以每天運動30分鐘,而且可分段累積運動量,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例如10分鐘走路通勤、騎自行車10分鐘、跳跳健康操10分鐘等,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只要每天持之以恆,健康體能就會大大地提昇。國民健康局建議,今年母親節不妨換個禮物,送最愛的媽媽健康好禮,不僅能增加與媽媽的感情,更能達到運動的效果。國民健康局鼓勵媽媽快樂動,為了健康,以每天規律運動為目標,邁向健康人生。請全國民眾「母親節愛媽咪,一起快樂動」。

糖尿病居十大死因第四名 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控制

糖尿病居十大死因第四名 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控制#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陳小姐5年前暴瘦20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成功,卻接連出現口渴、吃不飽,甚至體力不支等症狀。確診為糖尿病後,醫師評估應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可降低引發其他併發症風險。 全台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50萬,根據統計 ,台灣每年糖尿病患成長近10萬人,預估5年內糖尿病患將突破200萬人!衛生署公佈的100年度全台十大死因中,糖尿病高居第四位,目前全台已有超過150萬名糖尿病病患。據健保局資料統計 ,台灣每年糖尿病患成長近10萬人,預估5年內全台糖尿病患將突破200萬人,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指出,糖尿病若未能有效控制,可能提高併發症發生風險;國內外的治療指引皆建議病患可及早使用胰島素治療以穩定控糖,但國人對於施打胰島素普遍存有誤解,反而造成患者拒絕或中斷使用胰島素治療。根據調查 ,國內二型糖尿病患中有3成需使用胰島素治療,但目前胰島素施打率僅1成5,還有超過20萬名應施打病患未積極控糖,故建議病友應諮詢醫師及早使用胰島素,才能享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怕麻煩拒量血糖?小心間接影響正確用藥量

怕麻煩拒量血糖?小心間接影響正確用藥量#糖尿病

(優活健康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糖尿病病患覺得每天使用血糖機量血糖很麻煩又會痛,且試紙的價格不便宜,往往忽略了每天定時測量血糖的重要性,缺乏精準的血糖值容易導致醫師用藥量的誤差(口服藥或施打胰島素藥劑)。用藥量過度會造成低血糖症,而用藥量過低會導致後續的種種併發症。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每天定時監測血糖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執業藥師陳文志藥師表示,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血糖機,民眾不知如何選擇,以自身多年教導患者控制血糖的經驗提出建議:血糖機的準確度除了查看原廠臨床實驗數據的結果之外,一般消費者可就其機器的技術性以及試紙的品質作為判斷。市面上的血糖機可概分為電子化學式(亦稱電極式)及光學式(亦稱反光模式)等兩種類;電子化學式是將檢體血液滴在試紙上後,血液與試紙上的酵素產生反應,再藉由電子電流訊號來判別血糖值;電子化學式的優點是測量的敏感較佳且測量結果不受環境干擾。而光學式是藉由血糖與酵素作用產生顏色的溶液,再以特定波長的光線由光線穿透或反射之情形來測量,測量結果容易受環境干擾(光線),準確率較低。陳文志藥師接著表示,除了選擇干擾性較低的血糖機外,搭配品質優良的試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選擇試紙首先注意防潮性,以台灣潮濕的氣候,試紙的保存尤其重要,一般市面上都是一盒放好幾入裝,就要看其盒子設計的密封性是否可以防潮,且通常開蓋後建議三個月內用完,以確保其準確性,因此建議購買以單片包裝最為優先考量。陳文志藥師提醒民眾,大家很重視的量測疼痛問題,其實只要量測時採血量少,就可降低疼痛感,目前坊間所販售的試紙最小採血量從0.3微升到1微升以上都有。較低的採血量除了較不痛之外,也較不會因為採血量不足而影響判讀結果。另外,也有業者採用特殊的試紙設計,於試紙採血端左右凸出兩個採血點,利用虹吸的原理將血液引入、輕鬆地完成採血測量,再加上高達60秒內補血的機制更可以有效降低試紙的浪費。藥師呼籲,選擇精準度高的血糖機,搭配品質優良、較不痛的低血量採血試紙,可以有效提昇民眾定時量測血糖的意願,進而提供較為精確的血糖值供醫師作為診斷用藥的參考。如此,將可降低因血糖值不精確而導致的用藥量誤差。民眾若對於血糖機與試紙的選擇仍有疑慮可以到附近的衛生所或連鎖藥局尋求專業藥師的諮詢協助。

糖尿病患呼氣聞到水果香?醫:小心酮酸中毒!

糖尿病患呼氣聞到水果香?醫:小心酮酸中毒!#糖尿病

(優活健康新聞部/綜合報導)林先生今年46歲,患有糖尿病,但因症狀不明顯,因此服藥習慣斷斷續續,某天,他突然心跳加快,伴隨噁心的感覺,同時呼氣聞到水果香味,隨即就昏迷,所幸發現得早,被家人送至醫院,才救回一條命。家醫科醫師洛桑加參說明,這是典型的糖尿病酮酸中毒的症狀,主要發生原因是胰島素過低,建議糖尿病患應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並定期檢測血糖及血酮指數,若發現有酮酸中毒的徵兆,應盡速就醫。根據衛生署2010年統計顯示,糖尿病患死亡率已躍升到第四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其中「酮酸中毒」(Ketoacidosis)為最嚴重的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之一,洛桑醫師解釋,酮酸中毒發生原因是當糖尿病患身體失去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同時又因為胰島素過低(多半因為病患自行減少或停用胰島素用藥),使脂肪分解增加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傳送到肝臟的游離脂肪酸於是轉化成酸性物質,也就是酮體(Ketone Bodies),因而導致酮酸中毒的狀況。洛桑醫師說明,常見酮酸中毒的症狀,像是:脫水、口渴、尿多喝多、視力出現障礙、反應變得遲鈍、心跳加快、噁心想吐,同時呼氣時可以聞到香氣或者水果香,嚴重還可能造成神智不清、昏迷,甚至導致死亡。洛桑醫師補充,臨床上見到糖尿病患酮酸中毒多半是已經發生病灶時才就醫,一般要得知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現酮酸中毒的狀況,往往必須等到就醫後,才能進行尿酮及血酮檢查,因酮酸中毒為嚴重的急性併發症,絕大部分病患送醫後都直接住進加護病房;目前坊間出現可同時檢測血糖及血酮兩用的血糖機,使用方式相當於血糖的測試方式,只要將血酮試紙插入機器,並滴上微量血液即可測得病患β-羥丁酸,測出即時的酮酸數值,讓糖尿病患可在家隨時監測血酮值,防範未然。「預防勝於治療!」洛桑醫師呼籲,所有疾病都是預防甚於治療,建議糖尿病患千萬不可自行減少或停用胰島素,只要病人能每天正確用藥,並且按時監測血糖,時時注意血糖值的變化,再加上適當的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情況的發生,糖尿病酮酸中毒就不容易發生。一旦發現體重突然減輕5%,呼吸速率大於每分鐘35次,空腹血糖高於250mg/dL且血酮值在1.5mmol/L以上無法降,同時伴隨意識不清,無法控制的發燒和無法解決的噁心和嘔吐時,就應立即就醫,積極接受血糖控制。

糖尿病併發症多 切記定期檢查不可少

糖尿病併發症多 切記定期檢查不可少#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血糖控制與併發症的發生率息息相關,依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資料指出,有近65%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沒有達到血糖控制標準。 而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若血糖控制不良容易產生眼睛、腎臟及末梢神經血管病變;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使糖尿病患者失明風險高出一般人25倍,腎臟病變引發腎衰竭,神經病變使感覺遲鈍,且末梢血管硬化導致血液供應不良,再加上糖尿病患抵抗力弱,常見小小傷口不易癒合,引起發炎、感染或壞疽現象,嚴重者甚至必須截肢。但根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資料顯示,101年南投縣還有將近50%糖尿病患者未定期接受眼睛、腎臟檢查如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及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易造成併發症發生風險增加。 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除了每天檢查血糖、血壓外,應每3個月檢查糖化血色素,每年應接受一次眼睛、微量白蛋白尿及足部檢查,以早期發現病變,早期治療。

高血壓易罹心房顫動 女性死亡率高出2.5倍

高血壓易罹心房顫動 女性死亡率高出2.5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目前台灣地區罹患高血壓之民眾人數逐年上升,根據統計民國110年將全台高血壓患者將突破450萬大關,而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今年的公共健康主題就是高血壓,並且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其患者年齡層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羅東聖母醫院心臟內科曾元登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族群包況高血壓、年齡、糖尿病、中風病史、抽菸等,並且高血壓患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1.42倍。由於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中風、脾動脈、周邊(肢體)動脈栓塞等,尤其女性若有高血壓及心房顫動與男性相比,中風率高5倍,死亡率更高出2.5倍。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不僅分別高居二、三位,並且人數仍逐年攀升。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患者約有六分之一有心房顫動,而心房顫動的患者大多數(五成至九成)都罹患高血壓。心房顫動好發於65歲以上的民眾,但由於症狀多元且不明顯,包括心悸、頭暈、胸悶等,易與低血糖、糖尿病、貧血等老年疾病混淆。曾元登指出,病人要自我把脈檢測心房顫動是相當困難的,即使護理師的準確率也僅六、七成。曾元登表示,目前已有新式電子血壓計,除可協助民眾長期監控血壓,更具偵測心房顫動的功能,初步臨床研究(與心電圖相比)結果顯示具有優異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或可協助成為民眾居家篩檢的一項利器。名廚阿基師(鄭衍基)也以自身經驗分享「抗顫保心三撇步」:食(原味)、量(血壓)、測(心顫),呼籲患有高血壓之民眾(尤其是女性)重視健康,每天早晚量測血壓,長期監控血壓與注意是否有心房顫動。(圖片/羅東聖母醫院提供)

驚!糖尿病患失明風險為一般人25倍

驚!糖尿病患失明風險為一般人25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高居100年全國十大死因第4位,同時也是引起失明、洗腎及截肢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顯示,糖尿病會引起眼睛病變,若未予治療則引起失明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5倍,每年接受1次的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可提早預防並早期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與糖尿病病齡及患者年紀有關,根據研究,糖尿病患在患病7年後50%有視網膜病變,而在17年到25年後則有90%出現病變,長期的高血糖環境會損傷視網膜血管的內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變,最後甚至視網膜脫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江靜弘主治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無任何症狀,但當症狀出現時,視網膜病變已經到達某種程度,所以,糖尿病人每年都應該最少有一次眼睛的例行檢查,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可延緩疾病發生與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臺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呼籲,糖尿病是一場長期抗戰,除了定期檢測眼底、尿液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色素等項目外,要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一定要謹記健康5個要訣,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與腰圍、按時服藥、定期就醫與檢測等項目,有效避免併發症的發生,讓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大甲媽遶境 醫師籲糖尿病患「四要」原則

大甲媽遶境 醫師籲糖尿病患「四要」原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今年大甲媽祖於4月5日晚間11點起駕展開9天8夜的遶境活動,童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蔡婉妮特別提醒,患有糖尿病的信眾,如要參與一年一度盛事,可要謹記「四要」原則。 大甲媽出巡遶境進香活動每年都吸引各年齡的男女老幼民眾參與,由於進香活動長達9天8夜,不時傳出遶境民眾發生超過體力負荷或忘了定時服藥而送醫。蔡婉妮提醒,有糖尿病之民眾,切記隨身攜帶藥物按時服藥,並多補充水份。蔡婉妮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如要參加遶境活動,事前一定要跟主治醫師充分溝通,讓主治醫師評估您身體狀況,做好準備再出發。除了基本的藥物須定時服用外,要著一雙透氣舒適的鞋子來保護足部。因為長時間行走,雙腳被鞋子悶住不但易摩擦產生傷口,更無法好好清潔,加上糖尿病患腳的末稍神經對痛較不靈敏,如有不慎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蔡婉妮醫師建議,信眾在行走時保護好腳、適時補充水分、休息時將腳抬高,以適度放鬆腳部、方便時可讓雙腳泡一下溫水;另外提醒,因為最近天氣冷熱陰晴不定,保暖、防雨衣物不要少;在飲食方面也需特別留意,除了避免吃較油膩的東西外,也應多注意食物是否新鮮再食用。蔡婉妮醫師呼籲糖尿病友謹記四要原則,「要」先跟醫師溝通、「要」有親友陪同參與、「要」定時服藥、「要」隨時與繞境醫療團監控自身健康狀況。(圖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