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拒糖尿病危險因子 注意「量測輕動」

拒糖尿病危險因子 注意「量測輕動」#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增加,加上飲食精緻化及生活型態改變,罹患糖尿病人口有逐年上升及有年輕化的趨勢,普遍的第2型糖尿病雖與遺傳相關,但這些高危險群仍然可藉由生活改善而降低發病機率,所以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提出「量測輕動-量腰圍、測血糖、選輕食、勤運動」的口號提醒民眾如何避免糖尿病。 腹部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危險因子,也是心血管疾病易發生的指標之ㄧ。成年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成年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因此量腰圍也是相當重要;測血糖時應空腹8小時血糖應小於100mg/dl;選擇輕淡飲食,以低卡、低糖、低脂、高纖、清淡飲食為原則,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每週至少5天的規律運動,每次最好維持30分鐘以上。侯武忠主任表示,糖尿病是因為胰臟功能喪失或退化,使得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不良,而導致血糖上升。預防之道,就要從飲食、運動及生活型態調整,透過規律性的運動可以控制血糖及體重,並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根據研究,運動可以改善人體對胰島素的阻抗性,最好以有氧運動為主,快走、慢跑,跳舞等。 希望藉由正確健康生活觀念的傳達,落實健康的生活,遠離肥胖及糖尿病所帶來的威脅

台灣120萬人罹糖尿病!各界呼籲重視

台灣120萬人罹糖尿病!各界呼籲重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糖尿病的嚴重性嗎?根據統計,全球有3.66億人口罹患糖尿病,且持續增加中,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更高達460萬人,平均每7秒就有1人因此過世,在台灣每天因糖尿病死亡的也達25人。因此,各界不斷的宣導糖尿病的衛教知識,無非就是希望民眾在罹患糖尿病能夠有效的控制。 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主要十大死因2011年與2010年比較,原排名第5的糖尿病更向前推進至第4名。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糖尿病其實並不可怕,令人擔心的是其併發症,依據國民健康局2002年及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調查發現,高血糖個案未來五年內發生心臟病、中風及腎臟疾病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1.5倍、2.9倍及2.4倍。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莊立民指出,台灣糖尿病患在逾120萬人的情況下,產學界則希望透過監測全國糖尿病、衛生教育宣導、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防治、高危險群監測等計畫,加強糖尿病友的醫療照護服務,建置完善的醫療決策體系,以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發生。(圖片來源:由主辦單位提供)

他糖尿病合併足底感染 險截肢!

他糖尿病合併足底感染 險截肢!#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糖尿病為一現下社會文明病,但糖尿病病患,如不慎感染傷口,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日前,豐原醫院收治一名三十七歲陳姓病患,因為足底外傷紅腫、輕微發燒而送醫,經診斷後,竟為糖尿病足合併壞死性筋膜炎,差點導致截肢,所幸經過多次清創手術以及分層植皮手術,加以高壓氧治療,才康復出院。外科傅峰梧醫師指出,陳先生到院治療時足底傷口紅腫且有發燒的現象,初步研判是細菌感染,經64切電腦斷層顯示,傷口感染有逐漸向上蔓延至小腿的趨勢,因細菌會吃傷口的脂肪,更加容易再滋生細菌,若細菌持續感染擴散,最後終須截肢。他說明,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嚴重的細菌感染,常會侵犯表皮及皮下組織、肌肉及肌膜,造成組織壞疽、壞死,最後侵犯表皮神經,致死率約31%,而截肢率亦有50%,因此為了避免截肢,僅能多次不斷的進行傷口的清創手術,所幸在筋膜切開術、分層植皮手術及合併高壓氧治療後,才得以治癒。而骨科李永恆主任解釋,高壓氧治療原理是將患者置於高壓氧艙內2.5大氣壓下給予間歇性100%純氧,治療時間約120分鐘。在高濃度氧分壓的情況下,組織內的氧分壓會增加達到平常10~15倍,在急性感染期可提高白血球的殺菌力,對部分的厭氧菌會產生直接的殺菌效果。陳先生說,自己本身有糖尿病病史,喜歡穿鋼頭鞋及靴子類的鞋子,或許是因為在密不透風的鞋裡養了細菌,也或許是因為浴室的地板不乾淨,居然會因為腳底一個破掉的水泡而感染壞死性筋膜炎這麼頑強的細菌,還差點要面臨截肢,因此希望能藉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平時就算是小傷口也要謹慎處理。

檢視糖尿病4指標 掌握院所醫療品質

檢視糖尿病4指標 掌握院所醫療品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代人相當害怕癌症與急性傳染病,不過慢性疾病卻已取代急性傳染病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糖尿病是引起罹患腦血管、心血管、腎臟病等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且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保局自95年來,持續設置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提供醫療院所照護團隊了解院所內糖尿病患四項指標,幫助民眾掌握醫療院所的醫療品質,做為就醫參考。據估計,近半的糖尿病人罹病而不自知,原因在於糖尿病症狀常是慢慢發生,在開始時往往不易察覺,所以每年定期接受併發症的檢查實為重要。行政院衛生署設置的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提供醫療院所照護團隊了解院所內糖尿病患四項指標-糖化血色素、血脂肪、眼底及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執行率之盡責度,藉由定期篩檢,得以注意長期血糖控制情形、心臟血管疾病、眼睛病變及腎臟疾病的程度。彰化縣衛生局為使縣內醫療院所獲此訊息及自行檢視照護品質,自98年起進行醫療院所糖尿病四項指標拜訪,另為提升彰化縣糖尿病視網膜檢查率,也於100年就轄區眼科診所同步拜訪,以了解醫師對糖尿病視網膜篩檢的問題、困難、看法及建議,以做為推動政策之參考。在這些年的努力下,彰化縣糖尿病四項指標執行率去年的表現均名列全國第一,且高於全國平均值,彰化縣衛生局期望透過醫療照護盡責度,監測糖尿病患併發症的發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降低病患生活負擔。

控制血糖七步驟 糖尿病患要注意!

控制血糖七步驟 糖尿病患要注意!#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提倡有效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因此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聯合推動「你7了沒!」活動,希望能夠讓糖尿病患者,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控制血糖。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說明,所謂的控制血糖七大自我控制方法為,健康飲食、規律服藥、規律運動、血糖自我檢測、自我解決問題、發病緊急處理、降低危險因子,這七大方法為糖尿病友的救命錦囊,是美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近年來所提倡,如病友時時提醒自己這七項,則能維持血糖保持健康。他解釋,健康飲食,則以清淡飲食為主,且多吃蔬果五穀雜糧,配合芭樂茶、桑葉茶,能避免血糖上升;規律服藥,除天天監測血糖值變化外,按時服藥也很重要,如服藥有傷肝傷腎的迷思,請破除;規律運動,選對食物降血糖外,運動也可降血糖,但如血糖當日測量達250mg/dl且有酮尿,就別運動。血糖自我檢測,糖尿病患者最好天天量血糖,因為人體血糖一天24小時不同的變化;自我解決問題,血糖數值只能當做一項指標,還是要配合醫師指示定期回醫院回診,進行各項身體檢查;發病緊急處理,糖尿病患或糖尿病患家屬隨時都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頭暈、昏迷等低血糖症狀,應立即給予16公克的糖水。最後是,降低危險因子,肥胖是糖尿病患最大的危險因子,一旦罹患糖尿病必須先做好體重控制,才能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沒有控制好 造成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沒有控制好 造成視網膜病變#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林女士為長期服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一天清早起床上廁所時,忽然間眼前一片漆黑,最後視力幾乎完全喪失,甚至眼前有幾根手指頭也無法辨認。經由家人緊急送醫治療,醫師診斷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玻璃體出血,接受數月的治療後才慢慢恢復視力。台南市立醫院眼科王琳煜醫師表示,糖尿病為現代文明病之ㄧ,會併發身體許多器官的病變,在眼睛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視網膜病變,早期通常是一些點狀出血,稱為基底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此時並不會影響視力,也不會有不舒服症狀,通常是在定期檢查時發現的,在這階段時並不需要給予治療,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但如果血糖持續沒有控制好,則出血點會愈來愈多,且會合併黃斑部水腫,滲出液,棉絮樣斑點,血管變粗且不規則,有如香腸一般,最後有可能會因長期缺氧而產生新生血管。王琳煜指出,一旦視網膜出現新生血管,即為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此時就需要積極治療。若不治療可能新生血管會愈長愈多,最後導致血管破裂、玻璃體出血或拉扯造成視網膜剝離,造成嚴重視力喪失。這些新生血管還有可能會往前擴散到眼前房的隅角,而產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除了視力模糊外,還會有眼壓高,眼睛紅、脹痛等症狀,嚴重會導致永久失明,為21到64歲之間造成眼盲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防治,定期視網膜追蹤檢查並及早接受治療是預防視力喪失最好的方法。王琳煜提醒,不論有沒有眼睛的症狀,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應接受一次視網膜散瞳檢查,若是有出現視網膜病變則要更密集追蹤,只要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大部分的患者都能維持很好的視力及生活品質。

預防糖尿病 健康跟著來

預防糖尿病 健康跟著來#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基隆市衛生局以「預防糖尿病 健康逗陣走」為主題辦理糖尿病防治宣導活動,活動將訂於今年11月18日上午8時至12時假國立海洋大學育樂館與廣場舉辦,當天活動中除了有從「海洋大學-龍崗步道-槓子寮砲台」健走外,現場還有安排糖尿糖預防與衛教系列園遊會,歡迎民眾及糖尿病患者共同來參加,進一步了解糖尿糖如何預防、自我保健。依據衛生署100年國人10大死亡原因統計分析,基隆市100年度糖尿病死亡人數143人,死亡率為10萬分之37.4。又依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8歲以上民眾過重或肥胖比率為男性:50.9%、女性:32.8%,但糖尿病患者體重過重或肥胖比率更高!18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將近7成有過重或肥胖情形,所以如何讓糖尿病病友獲得很好醫療與生活照護,為慢性病防治首要之務。為讓參與活動民眾多多認識糖尿病,此次活動也邀請:署立基隆醫院、基隆長庚醫院、基隆市七堵社區醫療群、基隆市診所協會、醫師公會、藥師公會、西藥公會、藥生公會與經國管理學院等協助辦理並安排糖尿病宣導及癌症篩檢,希望藉由多項活動告訴民眾,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拒菸檳、節制飲酒為降低糖尿病及慢性病的發生。

糖尿病人應每年檢測尿液白蛋白

糖尿病人應每年檢測尿液白蛋白#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訂定每年的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以呼籲世人共同重視糖尿病流行的問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1月11日下午辦理「2012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新生活座談會」,鼓勵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一起站出來為糖尿病教育及防治工作宣傳,並提醒社會大眾對糖尿病預防的認知,進而願意挺身支持與關懷糖尿病友。糖尿病高居臺北市100年十大死因第5位,也是引起失明、洗腎及截肢的主要原因。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糖尿病人發生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至4倍,腦中風則高3倍。而這些慢性併發症若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則可延緩疾病發生與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糖尿病可引起眼睛病變,若未予治療則引起失明的機會為一般人的25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與糖尿病病齡及患者年紀有關,根據統計,糖尿病患在患病7年後50%有視網膜病變,而在17年到25年後則有90%出現病變,長期的高血糖環境會損傷視網膜血管的內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變,如:微血管瘤、硬性滲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體增殖,甚至視網膜脫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無任何症狀,但當症狀出現時,視網膜病變已經到達某種程度,所以,糖尿病人每年都應該最少有一次眼睛的例行檢查。糖尿病是引起腎臟病惡化的主要原因,洗腎患者中近四成是糖尿病患,腎臟功能正常時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值(ACR)是小於30毫克/公克。當介於30-300毫克/公克,稱為微量白蛋白尿期,是腎病變最早期的臨床證據,這時的腎臟已有輕微的病理傷害了。如果這時期不積極接受治療,會有二成病人在十年後發展成為巨量白蛋白尿(ACR超過300毫克/公克),這當中會有50%的病友在十年內進入尿毒症,必須接受血液透析。尿液白蛋白為精準測定方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糖尿病患者應每年檢測尿液白蛋白,以早期發現腎臟病變,早期治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糖尿病之認知以及有效預防糖尿病之發生,在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皆有辦理三高篩檢(血糖、血壓、血膽固醇)、糖尿病相關講座及支持團體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