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醫訊/糖尿病友瞭解血糖藥嗎

醫訊/糖尿病友瞭解血糖藥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糖值高高低低,糖尿病藥物治療有哪些? 哪些血糖藥該飯前吃,哪些該飯後吃,忘記吃又該怎麼辦?這些問題對糖尿病友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成大醫院與糖尿病病友支持團體「健康100同學會」特舉辦「糖尿病病友~你瞭解你吃的血糖藥嗎」講座,邀請家庭醫學部蔡忠紘醫師主講,活動需事先報名,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糖尿病病友~你瞭解你吃的血糖藥嗎時間:101年12月10日(一)上午09:30~11:00地點:台南成大醫院門診大樓3樓第1會議室洽詢:06-2353535轉2275、2276

模範病友選拔賽 五萬糖友齊控糖

模範病友選拔賽 五萬糖友齊控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強化糖尿病友團體的互動與交流,健康局連續數年辦理全國優良病友團體及模範病友的選拔與表揚活動。於今(7)日上午在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舉行頒獎典禮,為讓今年活動競賽項目更能達到病友控制糖尿病目的,還進行「全國糖尿病支持團體減重競賽」,讓病友能透過競賽活動,學習「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生活方法「享瘦」樂活。依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盛行率為8%,估計約145萬人。同時調查結果亦顯示,高血糖個案未來五年內發生心臟病、中風及腎臟疾病的危險性分別是一般人的1.5倍、2.9倍及2.4倍。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呼籲糖尿病病友,做好自我保健,包括: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拒菸、節制飲酒、定期量血壓血糖等,以及正確善用醫療資源,包括:規律服藥、定期就醫追蹤,便能將血糖控制良好,並有效避免或降低合併症的發生。邱淑媞指出民眾罹患糖尿病,除了專業醫療團隊的支持與指導,也需要透過病友團體相互鼓勵及共同學習。因此國民健康局自93年起鼓勵各醫療院所、社區及民間團體等,組織糖尿病友團體,積極予以培力,透過病友們彼此間之互動、扶持與鼓勵,進而達到「預防糖尿病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增進國人及糖尿病友生活品質」之目標。至100年底,已增加至483個糖尿病友支持團體,約3萬5千名糖尿病患,以及1萬2千名糖尿病高危險群個案及家屬加入。在今年的在ABCDEFG模範糖友選拔比賽中,共有440人獲獎,代表這440位糖尿病友皆能達到控制血糖(A1c)、血壓(Blood pressure)及血脂(LDL-Chosterol),規律服藥「Drug」,且每年至少一次眼底「Eye」、足部「Foot」、微量白蛋白「GFR」檢查等7個項目之目標,值得其他病友學習。另外在今年新增設的糖友進步獎方面,有36位病友獲頒,雖然糖化血色素還沒有控制在7%以下,但努力不懈,明年一定可以拿到模範糖友獎。同時,健康局也表揚獲得優良團體的40位輔導員,感謝他們對於病友團體的奉獻與付出。

醫訊/糖尿病患者泡溫泉注意事項

醫訊/糖尿病患者泡溫泉注意事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泡溫泉相對危險?因糖尿病患者容易因泡熱水澡、蒸浴、泡溫泉的時間過長或高溫導致低血糖前來就診或急救。源此,基隆長庚醫院特舉辦健康講座~糖尿病團體衛教「天寒泡溫泉注意事項」講座,將邀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醫師主講。參加對象為病患、家屬、民眾。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天寒泡溫泉注意事項時間:101年12月7日(五)上午11:30~13:00地點:基隆長庚醫院3樓糖尿病候診處洽詢:02-243 13131

醫訊/如何做好糖尿病生活管理

醫訊/如何做好糖尿病生活管理#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治療除了口服降糖藥物與胰島素治療外,生活方式也要規律。所謂規律指的是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時間都要盡量固定。因此,台大醫院台北總院健康教育中心特舉辦「糖尿病生活管理」講座,邀請汪宜靜護理師蒞臨演講,她將分享糖尿病患者要如何做好規律的生活管理。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糖尿病生活管理時間:101年12月6日(四)下午15:00~15:5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一東第七講堂(台北捷運紅、綠線台大醫院捷運站)洽詢:02-2312 3456轉62114

牙周病愛跟著糖尿病?逾七成糖友有牙周炎

牙周病愛跟著糖尿病?逾七成糖友有牙周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牙周炎不處理會成牙周病,或許眾所皆知;但若說糖尿病患是罹患牙周病的高危險群,你可能會問「這有何關聯?」;衛生署台南醫院牙科主任姚宜吟表示,台灣十八歲以上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 90%以上。流行病學顯示糖尿病為牙周病的高危險群,牙周病被認為是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超過70%糖尿病病人有牙周炎。糖尿病是因醣類及脂肪的代謝異常所引起之慢性疾病,姚宜吟指出,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是7.0%,預計到2012年增加為8.0%。牙周炎是一種慢性免疫發炎疾病,長期刺激牙齦後成了牙周病,嚴重牙周病最後會造成牙齒脫落。她進一步說明,糖尿病患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導致血糖最終代謝產物(AGEs)在小血管壁的堆積,使小血管管腔變窄,延長牙周發炎時間進而產生許多相關併發症;其中牙周炎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口腔併發症。根據研究報告,糖化血紅蛋白(HbA1C)高於8.0%,牙周炎進行程度更快,也更易失去牙齒。相反的,糖尿病患者若控制血糖,且定期做牙周保養,有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不會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有牙周炎的進行。姚宜吟提醒糖尿病患若發現牙齦變紅、會痛、腫,且容易流血,應該去看牙醫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姚宜吟補充,根據美國牙周病學會(AAP)報告指出,五種健康生活習慣方式可以促進牙齒和牙齦健康,分別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減輕壓力、戒煙和檳榔以及定期牙周檢查。(圖/衛生署台南醫院牙科部提供)

糖尿病也會造成眼睛差點失明?!

糖尿病也會造成眼睛差點失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也會對視力造成威脅?55歲的李先生患有糖尿病,由於多年來血糖控制得很不理想,除雙眼併發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外,還發現玻璃體出血、拉扯性視網膜剝離、白內障與青光眼,雙眼視力連0.01都不到,不但經常認錯人,連看報紙都很困難,最後只好選擇退休。李先生表示,罹患糖尿病後,因外面應酬多,沒有注意飲食,血糖很不穩定,更沒想過糖尿病竟然會造成他眼睛差點失明!三年前在某家醫院接受右眼玻璃體切除術,結果手術後視力仍不見改善,後來到台北康寧醫院眼科接受了右眼白內障手術與青光眼雷射治療,但視力還是不到0.1。沒多久之後雙眼又併發玻璃體出血,花了很長時間治療才讓玻璃體出血問題獲得改善。台北康寧醫院眼科主任李文浩醫師表示,李先生來到眼科求診時,雙眼白內障程度相當嚴重,已無法檢查眼內情況,幾乎呈失明狀態;當時右眼已動過視網膜玻璃體手術,在接受了右眼白內障手術與青光眼雷射治療後,方才發現黃斑部結疤與視神經委縮。李先生幾經掙扎與考慮後,終於勇敢地接受左眼白內障手術,目前左眼視力為1.0,讓他再度恢復自信,開始到處旅行,享受安適的退休生活。李文浩說,國人長期飲食營養過剩及缺乏運動,粗估台灣糖尿病患者已超過100萬名;加上老年壽命延長,糖尿病患者面臨到的疾病日益增多,白內障就是其中一個在眼科常見的合併症。臨床上常見才五、六十歲的糖尿病患者就開始有白內障,而且大約四、五年就會惡化到嚴重程度,比一般僅罹患白內障成人惡化時間約十年快二倍。許多患者以為糖尿病只會造成白內障,殊不知長期的糖尿病也會造成視網膜出血及黃斑部水腫,嚴重還會引起玻璃體出血及牽引性視網膜剝離,甚至造成失明。李文浩指出,罹患糖尿病的白內障患者通常手術預後效果較差,主因是視網膜出血或黃斑部水腫等眼底病變,並不會因為白內障手術而改善。所以治療糖尿病眼睛病變時,最主要的焦點不在白內障,而是眼底病變,臨床上就常常見到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仍無法有效改善而驚慌,甚至誤以為「自己又得了另外一種眼病」或是「手術醫師把眼睛開壞了」,其實這都是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視力不良原因非常複雜,白內障只是原因之一。建議最好事前和眼科醫師詳細討論,釐清病情加以治療,這才是最正確的處理態度。

低血糖不能只吃糖 飲食運動更重要

低血糖不能只吃糖 飲食運動更重要#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76歲的吳媽媽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雖有規則服藥,但沒有自行監測血糖及定時量血壓;另一方面又擔心血糖控制不好會引起其他併發症,所以,平日除了用藥、運動,在飲食方面又相當節制及小心。近一個多月吳媽媽經常感到手麻、發抖和頭暈,每當這些症狀出現時吳媽媽就趕緊「吃一顆糖」,特別是再早上運動後即下午約三、四點時。署立台中醫院急診醫師韓晶表示,2週前吳媽媽因頭暈、胸悶、手抖加劇而到署立台中醫院急診求診,到院前吳媽媽又先吃了一顆糖;護理師先幫吳媽媽量血壓,血壓竟高達172/112mmHg,護理師趕緊請吳媽媽躺在推床上,急診韓晶醫師初步問診及身體評估後,請護理人員先幫她測血糖,血糖只有58mg/dl。醫師建議吳媽媽住院接受治療。韓晶醫師表示,「急診常見老人家因血糖控制不佳求診,又以低血糖為最常見。綜合原因大多數老人家認為吃多血糖一定高,再加上老人家食量較小或因牙齒功能退化,所能選擇的食物種類亦受限,因此有服藥但未進食的情形就很常見;就如同吳媽媽,幾乎是早上服用飯前降血糖藥後未進食就外出運動,中午或晚餐經常只吃燙青菜,就是怕血糖高。血糖高雖然會產生許多危險及併發症,但是低血糖所產生的立即性危險卻遠比高血糖還危險。」署立台中醫院李孟智院長說:「台中醫院的長青門診是專為長者設置的整合門診,在診間也很常見長輩們忽視了量血壓、測血糖而導致血壓、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形,醫療團隊除了醫師外,還有營養師、個案管理師及藥師,獲得相關的衛教資訊,執行度及順從性就會比較高,相對的對長輩的用藥、飲食攝取及居家安全也會提高;控制血糖既要服藥也要配合飲食及運動;避免低血糖的發生,生命安全才有保障」。

改變心態來控糖 糖尿病也成甜蜜負荷

改變心態來控糖 糖尿病也成甜蜜負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還在為糖尿病發愁嗎?其實只要改變心態,以及控制好飲食,也能化敵為友,與糖尿病共存。大千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簡幸嬉醫師表示,其實面對糖尿病的心態很重要,最好能建立「個人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只要能與糖尿病相知相隨,勇於面對不要氣餒,一樣可以有美麗的人生。根據統計,糖尿病佔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五位,是一種慢性且持續進展的疾病,全球每年有380萬人死於糖尿病相關疾病,每10秒鐘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相關疾病;同時間(每10秒鐘)有2人新診斷出患有糖尿病,罹患糖尿病人口正在快速增加中,預估到2025年全球罹患糖尿病人口將高達三億八千萬人。簡幸嬉指出,糖尿病是一種須長期治療的慢性病,且患者在罹病5到10年後才陸續出現不適症狀或合併症,因此極易被忽略而疏於治療。她強調,「血糖控制不良才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而不是糖尿病疾病本身」。理想的糖尿病控制是需要病患、家屬及醫療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協助治療。對此,簡幸嬉說,控制血糖基本上要從態度做起,改變心理對糖尿病的認知,與其共從,並且與醫師或營養師,共同討論制定可行的整體控糖計畫,如有家人在旁督促,一同探討飲食問題,也可以讓控糖計畫,更容易持之以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