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不可怕!正確穩糖的飲食10法

糖尿病不可怕!正確穩糖的飲食10法#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血糖的穩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只要我人沒不舒服,不就沒關係?血糖異常通常沒有顯著症狀,不痛不癢的,因此許多病患即使知道自己血糖值偏高,也不見得會積極治療。曾經有患者問我:「血糖值有時會高到三、四百,都沒有不舒服的症狀,需要治療嗎?」門診中,有時也會有年長的病患抱怨,只不過偶爾想吃一點甜食,卻因為糖尿病,所以這個不能吃、那個不准碰,感覺人生沒有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控制血糖?難道你忍心讓血管、神經、肝、腎……一直浸泡在糖水中,像鮮綠的果實逐漸萎縮嗎?我常舉一個真實的病例來說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有個病患的女兒常陪著父親一起來看診,她說爸爸一直無法接受自己得了糖尿病這件事,因此血糖控制得不太好,而且又特別喜歡吃甜食。為了控制父親的血糖,常常引爆家庭衝突。有一次,父親的血糖竟然飆到七百多,陷入半昏迷狀態,家人緊急將他送到醫院。幸好早一步就醫,命撿回來了。有了這次的經歷,老人家承諾會好好吃藥,沒想到醫師卻說以後要靠施打胰島素的方式來控制血糖。聽到要打胰島素,父親嚇死了,因為打針就要打一輩子,怎麼受得了?由於情緒大受打擊,血糖又開始起伏不定,全家被搞得人仰馬翻,病患自己也很累。希望大家都能認清,血糖過高,就應該好好利用飲食、運動來控制或接受藥物治療。如果只是高一些(空腹血糖在一百四十以下),或許還可以使用減重、運動或調整飲食等方法來控制;但若血糖值已經高到兩、三百以上,就要考慮使用藥物。因為當血糖一旦高過正常值,其代謝不完全的產物就會對身體器官組織造成傷害,及早治療和控制才是王道。當然,人都難免會有嘴饞的時候,如果血糖控制不錯時,偶爾吃一點點甜食那是無可厚非,只要把量控制好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動不動就大吃大喝,一定要吃到自己心滿意足為止,就萬萬不可!牢記糖尿病飲食十法想要控制飲食成功,其實沒有那麼難,謹記以下祕訣,可以事半功倍。1) 避免慾望擴大/心裡想吃某種食物時,就可能會吃下更多的食物,記得,不要讓渴望擴大。2) 聰明選擇/選擇全麥、低脂或脫脂牛奶為主的健康早餐。3) 閱讀標示/養成詳閱食品營養標示的習慣。除了營養成分,別忘了熱量。4) 計算分量/將每餐可吃的分量先分好,儘量少吃合菜,以免過食。5) 細嚼慢嚥/嚴禁狼吞虎嚥,每一口都至少咀嚼20次再吞下。6) 不要撿菜尾/現在因為怕浪費1塊錢而吞下所有食物,將來可能為了健康需花一百元。7) 遠離吃到飽/減少上吃到飽餐館的機會。寧可選擇小分量或兒童餐,吃7分飽就好。8) 多喝水/餐前、餐間、餐後不妨喝水,可以抑制食慾和促進代謝(也可以綠茶代替)。9) 適量點心/兩餐中間可以適量地吃點點心,避免下一餐過餓而吃太多。記得選擇多纖維、少熱量(無糖蒟蒻、愛玉、仙草)。10) 飲酒不過量/注意每克酒精產生7大卡熱量,在飲用時的分量上要克制。(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講座/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

講座/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場合無法避免,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更是成為糖尿病患心中的擔憂及挑戰,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1月20日(二)舉辦營養講座,由吳宛真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講座中營養師將為你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穩住血糖!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時間:107年11月20日(二)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綠豆沙健康?男連喝10天血糖狂飆

綠豆沙健康?男連喝10天血糖狂飆#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綿密香甜的綠豆沙,您平常也喜歡來一杯嗎?小心血糖飆高而不自知!一名46歲的曾姓大哥,3年前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後,開始控制飲食、規律吃藥及定期回診。曾大哥今年夏天愛上喝綠豆沙,自認綠豆沙是健康飲品,天天都要喝一杯才過癮。沒想到連續喝10天後,皮膚開始發癢甚至抓破皮。9月底回診時,檢查竟發現飯前血糖飆高至307毫克╱百毫升,糖化血色素數值高達11%。綠豆、紅豆、芋頭等 澱粉含量都很高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林瑋涵醫師表示,很多人不知道綠豆沙其實是高澱粉、高糖分飲品,無論是綠豆或紅豆,其實都不屬於豆類或堅果種子類,本身皆含有豐富的澱粉。再加上為了添加風味,多少會再加入糖水,對於糖尿病患者會大幅影響血糖值。林瑋涵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地雷食物其實無處不在,常有罹患糖尿病的民眾,以為只有米飯是屬於主食的全穀雜糧類,卻不知道紅豆、綠豆、芋頭、番薯、馬鈴薯、山藥等澱粉含量也很高,皆屬於六大類食物中的全穀雜糧類。如果平常愛吃綠豆湯、綠豆沙、芋圓冰、地瓜片或是薯條等等,都可能會讓血糖飆高。這時必須藉由定期至新陳代謝科門診接受檢查,並配合糖尿病衛教師、營養師諮詢,再搭配飲食、運動、藥物多管齊下,才能避免長期血糖過高引起如腎臟、視網膜、神經病變等病變,造成嚴重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可定期接受2檢查 防範腎臟、眼睛危害每年的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為喚起全世界對糖尿病危害的關注而發起,今年主軸為「家庭與糖尿病」,聚焦在家庭在糖尿病預防與管理,從健康生活型態及家人力量來防治糖尿病。林瑋涵醫師呼籲糖尿病友,罹患糖尿病必須積極面對,透過定期接受以下2項免費檢查:(1)每半年的「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糖尿病腎臟病變的早期診斷指標;(2)每1年的「眼底檢查」,針對視神經、視網膜的大小血管結構與功能進行檢測,降低眼睛病變的機率。糖尿病併發症是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糖友易心血管病變 控糖用藥兼降風險

糖友易心血管病變 控糖用藥兼降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是高死亡率、高醫療花費的疾病,除例行篩檢及治療,家屬參與介入也是提升患者控糖成效的重要關鍵。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家庭與糖尿病」。56歲的藝人潘麗麗,去年健檢發現空腹血糖偏高(107mg/dl),經進一步確診檢查診斷為糖尿病前期,去年8月開始治療,目前控糖良好,血糖值持續控制<6%。近5成洗腎患者同時患糖尿病 用藥須注意潘麗麗表示,依據醫師建議,飲食第一口先吃蛋白質跟蔬菜,再吃澱粉類,血糖才不會突然飆高,亦定時測量血糖確認病情穩定。兒女會定時關心母親病情,主動了解糖尿病照護知識,全家攜手認識糖尿病。不僅有醫療團隊給予專業治療方針,家庭更是潘麗麗最強力的溫暖後盾。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暨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謝明家表示,糖尿病患者不僅要注意控糖,亦要防範相關併發症。台灣為洗腎王國,近5成洗腎患者患有糖尿病,傳統用藥須考量腎功能不全,現今也有口服藥物,如DPP-4抑制劑、新一代SGLT2抑制劑較不傷腎,不需因腎功能不佳調整藥物劑量,對糖尿病患者更方便。糖尿病用藥 可同時選擇有保護心血管功能者除腎病變以外,更須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糖尿病患者超過5成死因皆為心血管併發症,目前國內外治療趨勢也已將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作為治療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藥考量之一。糖尿病用藥選擇上,SGLT2抑制劑、GLP-1受體促效劑等血糖藥物皆證實有心臟血管保護效益,呼籲民眾治療前可與專科醫師諮詢,討論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方式。謝明家醫師強調,治療糖尿病應全家總動員認識糖尿病,共同調整心態、相互支持。陪伴患者接受治療,控制三高、糖尿病治療指標等,幫助患者適應清淡飲食,減少重鹹重糖、多吃蔬果,生活方面落實戒菸、多運動等,糖尿病患者病情穩定,生活更加健康愉快。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當,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1月7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蘇筱媛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本講座幫助糖尿病友認識均衡飲食、飲食份量代換,使病友飲食更具多樣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7年11月7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過重、糖尿病上身 縮胃手術找回健康

過重、糖尿病上身 縮胃手術找回健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許多肥胖者而言,控制飲食並不容易,更別說吃對食物、維持健康。但是過度肥胖,恐有糖尿病風險。27歲的李先生從小就愛吃,國二時體重已破百,大學更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雙腳莫名起水泡潰爛。做縮胃減重手術後,才慢慢找回健康。過量不健康飲食導致肥胖 糖尿病也上門李先生國二時胖到125公斤,一天可以喝3瓶2000c.c飲料,幾乎沒有喝水。愛吃重口味炸雞、漢堡,中午吃2份便當外,晚餐吃飯用大碗公,後續又可吃2碗泡麵、零食當宵夜。直到大學時發現自己小便後馬桶爬滿螞蟻,到醫院檢查才得知罹患糖尿病,甚至莫名雙腳出現像水泡類的東西,集中在腳板,破掉後傷口很大像燙傷,吃藥打針都好不了。李先生某次工作時,上班到凌晨時忽然喘不過氣,帶到急診發現血糖飆到400多,需要打胰島素控制血糖,但後續效果並無完全改善。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品汎認為,只靠內科治療無法達到最佳療效,需要內、外夾攻。縮胃手術後體重減至79公斤,不僅找回自信,糖尿病也改為口服藥物控制即可,飲食更配合營養師,成功邁向健康新人生。上班族少運動 健康亮紅燈別亂吃偏方大林慈濟醫院減重代謝手術治療中心主任尹文耀表示,現代人很容易在忙碌時忘了健康,往往只有吃而沒有動,甚至認為工作中的勞動可以取代運動,用美食犒賞自己,直到肥胖後健康也跟著亮紅燈,才藉由各種方法、藥物瘦下來,反倒可能引發更多疾病。2道富含植化素營養食譜 減重者最佳選擇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靖琇教導兩道菜的簡單食譜,減重病友健康享瘦、減少副作用。「黑米起司番茄飯」,用黑糙米、番茄少許橄欖油,一起蒸熟後,拌入毛豆仁、低脂起司、黑胡椒鹽,即可食用。「南瓜豆奶」用南瓜、黃豆、堅果種子(南瓜籽、芝麻、腰果),蒸熟後用果汁機打碎後即可飲用。一兩黃豆提供的蛋白質約等於二兩肉,且提供足量纖維、沒有膽固醇,不僅預防減重期間便秘困擾,也有降低總膽固醇效果,是減重者最好的蛋白質選擇。這些多色彩、一物全吃的食材都富含植物性化學營養素。減重不難,維持不易,要學習建立均衡飲食與正確選擇食物的技能,才能維持減重成果,避免再次復胖。

控制第2型糖尿病 關鍵在正確減重!

控制第2型糖尿病 關鍵在正確減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2歲的張女士2年前健檢發現高血糖,她身高158公分、體重85公斤,屬於肥胖的糖尿病患。診斷後積極配合治療,除了藥物治療,也改變過去飲食習慣,戒掉愛喝飲料、吃大量水果與喜食油炸和加工食品的習慣,並養成運動習慣。張小姐成功在2年內逐步減重15公斤(17%),血壓與血糖已經不需靠藥物控制就能到達標準,於門診追蹤中。生活習慣不維持 拖累控糖效果看見張小姐的進步,反觀54歲的王先生,身高170公分、體重110公斤,也是肥胖的糖尿病患。王先生罹患糖尿病2年,診斷後王先生仍維持不愛運動且愛喝含糖飲料的習慣,飲食控制不良加上藥物副作用,王先生胖了10公斤,使用兩種口服藥後糖化血色素仍然高達11%,離標準的糖化血色素7%以下有一大段距離。後來王先生改使用可減重與抑制食慾的血糖控制藥物,初期6個月雖成功減去6公斤,糖化血色素也減至7%,可惜的是,王先生長期無法配合飲食與運動,最後仍復胖,糖化血色素回到9%,最後仍需胰島素治療。肥胖、不運動、不良飲食習慣 促使糖尿病的兇手成大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徐佩君解釋,第2型糖尿病起因於胰島素作用不良(胰島素阻抗)、胰島素分泌不足與腸泌素不足,除先天的體質外,肥胖、不運動與不良的飲食習慣常常是促使糖尿病發病的兇手。許多大型研究都同步指出,對於肥胖的病患,體重控制不但可以延緩糖尿病前期病患正式演變為糖尿病,已經是糖尿病的病患,還可以改善血糖控制與減少藥物的種類,對死亡率與併發症的發生及血壓、血脂肪都有正面影響。在糖尿病的治療策略中,除了考量體重管理,使用不會增加體重的藥物甚至幫助減重的藥物,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加上病患飲食、運動、藥物3方面配合都不可或缺。

女性糖尿病風險高!當心3特別症狀

女性糖尿病風險高!當心3特別症狀#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在許多國家都是盛行疾病,糖尿病越早發生,越會影響到生命的長短和質量!根據統計,若40歲發生糖尿病,女性約縮短6.1歲壽命,男性約縮短5.3歲壽命。在台灣,糖尿病發生率呈微幅增加,死亡率則逐年下降。在美國則有研究發現,女性患糖尿病的死亡率是正常女性的2倍,可見得女性糖尿病風險高於男性!女性罹患糖尿病 獨有3症狀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瑋涵分析,男性與女性罹患糖尿病時,出現的症狀大多相似,吃多、喝多、尿多、容易感到疲倦及視力模糊。但有幾項症狀是女性獨有的症狀,如(1)反覆「黴菌感染」造成搔癢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2)「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出現不孕、變胖、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3)懷孕時妊娠糖尿病,9成女性生產完血糖就會恢復正常,但6成妊娠糖尿病患者10至20年後可能會進展成糖尿病。糖尿病前期 可透過運動、飲食、減重等逆轉由於「糖尿病前期」沒有特別症狀,血糖比正常人高,只能經由篩檢才能發現,下列3項符合其中1項即是:(1)糖化血色素5.7% -6.4 %;(2)空腹血糖偏高約100至125mg/dL;(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中,第2小時血漿葡萄糖值140至200 mg/dL。前期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程度,不用立刻吃藥控制,主要透過運動、飲食、減肥體重控制等生活作息逆轉。9個危險因子 符合2個建議定期篩檢下列9個危險因子中,若符合2個或以上者,即為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建議接受糖尿病篩檢。若是篩檢正常,建議至少每3年也要再檢測1次:1) 身體質量指數(BMI)≧24或男生腰圍≧90cm,女生腰圍≧80cm。2) 一等親人罹患糖尿病。3) 高血壓(≧140/90mmHg)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4) 臨床表現胰島素阻抗,如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mg/dl或三酸甘油脂≧250mg/dl。6) 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婦女。7) 生養4Kg以上嬰兒,或曾診斷為妊娠糖尿病。8) 曾罹患心血管疾病。9) 缺乏運動。原本就有糖尿病 懷孕也需控血糖建議女性生產完6至8週,回診檢查血糖是否正常。若原本就有糖尿病的婦女,懷孕過程中也需嚴格控制血糖,降低分娩併發症。林瑋涵醫師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每3年篩檢1次,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篩檢1次。另外若曾檢查出糖尿病前期者,也建議每年再接受糖尿病檢查。飲食、運動保養身體 降低併發症林瑋涵醫師呼籲,罹患糖尿病不是絕症,是提醒我們要如何照顧、保養自己!平常要注意飲食,餐餐只吃7、8分滿,烹調方式水煮、清蒸為主,多吃青菜。培養運動習慣,每周3次,每次20分鐘。治療糖尿病的目標,首在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如糖尿病足截肢、糖尿病腎病變、心血管疾病、失明。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病人與醫護團隊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