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狂歡別輕忽!夜間低血糖昏迷恐危命

狂歡別輕忽!夜間低血糖昏迷恐危命#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年一度跨年連假又要到了!相信很多人已經準備好要徹夜狂歡,有跨年計畫的糖友們可要注意「節慶低血糖症候群」。一般人熬夜、作息不正常,只要在假期結束前調整。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用藥後若作息不正常,或狂歡忘記調整藥量就會增加低血糖的發生機率,可能導致心悸、發抖,低血糖嚴重更會造成昏迷。一名28歲糖友,為赴跨年夜唱之約,出門前先行在家施打胰島素,沒想到歡唱途中竟倒臥在沙發上。起初朋友以為太累睡著,後來呈昏迷狀、叫不醒,緊急送醫後發現是低血糖所致,所幸急救後並無大礙。低血糖發生在睡眠時 無法即時補充恐危命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林嘉鴻表示,節慶後低血糖在跨年、連假後就診率較平常高出1成,主因可能來自過去糖尿病用藥存在藥效釋放穩定性不足的問題,一旦患者用藥時間不規律,便容易發生低血糖,甚至發生昏迷、致死的憾事。血液中葡萄糖是大腦的最主要養分來源,當體內血糖值界於50至60mg/dl,身體會產生自律神經症狀,如心跳加速、顫抖、冒冷汗等。一旦血糖低於50mg/dl,腦部養分不足,可能導致幻覺、胡言亂語,嚴重時甚至昏迷不醒或造成腦部功能損傷。如果低血糖發生在一般時間,患者都還能透過糖果、果汁讓血糖回升,倘若低血糖發生在睡夢中,患者毫無知覺狀況下,可能會在睡夢中昏迷、一覺不醒,甚至死亡。就算能及時補充葡萄糖,長期讓血糖處於高高低低的狀態,會增加併發症的發生風險,疾病預後也不理想。反覆發生低血糖 主因來自用藥行為據統計,超過5成以上糖尿病患曾發生低血糖,且幾乎所有糖尿病患都曾因低血糖而出現冒冷汗、心悸、發抖及全身無力症狀,近半數的糖尿病患更因低血糖半夜驚醒、發抖、無力。近3成患者夜間血糖值低於50mg/dl,陷生命風險,糖尿病低血糖成為糖尿病患生命一大隱憂。然而多半糖友可能因為衛教知識不足,或對症狀習以為常、錯誤認定,而輕忽低血糖的潛在風險。不論是服用口服藥或施打胰島素的患者都可能會發生低血糖。林嘉鴻醫師說明,糖尿病患反覆發生低血糖主因來自於「用藥」行為,若患者未做好飲食、生活作息的搭配,用藥時間不規律、進食量不定,藥物劑量沒有調整,便很容易引發低血糖。據臨床觀察,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多半在夜晚睡夢中而不自知,若未第一時間處理,恐對生命造成威脅。服藥後未進食、三餐不定時定量、空腹運動都會影響低血糖林嘉鴻醫師也是30多年的資深糖友,無家族病史,14歲突然暴瘦10公斤而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林醫師以自身抗病的經驗提及,年輕時對低血糖的嚴重性根本不了解,和多數人一樣都認為高血糖對身體的影響比較嚴重。直到某天半夜,突然一陣暈眩、驚醒,驗血後發現血糖值極低,才趕緊吃糖補充血糖。一次夜間低血糖的經驗影響至深,不敢忽視低血糖問題,更由於擔心低血糖再次來襲,上大學前害怕外出過夜,甚至連畢旅、跨年都沒有參加過,犧牲許多生活的自由。林嘉鴻醫師鼓勵病患,低血糖唯有正視它、說出來,醫護人員才能提供最適合的協助。除了用藥,患者更要注意自己的飲食、運動習慣,如服藥後未進食、三餐不定時定量、空腹運動或過度運動都會影響低血糖問題。除了用藥調整,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配合醫囑才是最有效控制病情的方法。

講座/兒童糖尿病

講座/兒童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肥胖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甚至比一般兒童高出19倍,由此可知「肥胖」是導致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糖尿病極為重要的因素。只要針對飲食習慣進行積極管理、並且控制體重,是可以有效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只不過孩子的自制力通常較差,此時家長的態度及作為就顯得非常重要。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24(一)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兒童糖尿病」,提供您小兒的糖尿病照顧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或關心糖尿病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兒童糖尿病時間:107年12月24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全臺6成糖友控糖不佳 當心腎病變!

全臺6成糖友控糖不佳 當心腎病變!#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9歲的陳阿姨(化名)罹患糖尿病已經10年,然而血糖控制持續沒有達標,糖化血色素甚至曾高達10.5%。3年前胸口不適緊急就醫,才發現是冠心症,需要緊急置放冠狀動脈支架,檢查同時也發現有蛋白尿問題,已有腎臟病變徵兆。血糖控制不佳而陷入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變隱憂的糖友不少,需要格外注意!根據最新台灣糖尿病登錄計畫報告,全台超過6成糖友血糖控制未達標(糖化血色素>7%),恐陷入心、腎併發症威脅!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可讓糖友控制血糖,更有減少心、腎併發症的效益。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許惠恒理事長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黃瑞仁理事長聯合呼籲,治療同時預防,控糖、保腎、護心三管齊下!腎臟病、糖尿病易互為併發症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200多萬名糖尿病病友,每年以2萬5千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許惠恒理事長表示,糖尿病的治療重點為控制血糖,血糖沒有控制達標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如大動脈硬化、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控糖不力除了影響糖友健康,也會帶來經濟花費。當糖友罹患併發症時,年均醫療花費較沒有併發症糖友的年均花費更多出8萬以上!許惠恒理事長提醒,糖友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腎臟病變的併發症問題,根據統計,末期腎臟疾病的病患中,有40%是肇因於糖尿病;而約有15%的第2型糖尿病患,會發生腎病變(推估約30萬人)。若腎臟功能出問題,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將會大受影響!近6成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最近氣溫驟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但其實糖尿病也是元凶之一。黃瑞仁理事長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併發症及主要死因,近6成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然而,約1/3糖友同時有心血管疾病(推估約60萬人),更有15%左右糖友合併心衰竭。心衰竭是常見的心血管病變之一,長期可能讓心臟功能惡化、導致死亡。研究也發現,糖化血色素每上升1%,心衰竭風險就增加16%,老年糖尿病患一旦罹患心衰竭,5年內存活率僅剩一成多!呼籲糖友在控制血糖之餘,也要留意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黃瑞仁理事長表示,在門診接觸到的患者,許多合併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友,根據門診經驗的觀察,約有4成左右裝有心臟支架的病患,也都同時患有糖尿病,糖友更要留意。部分糖尿病治療藥物 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隨著醫療進步,糖尿病藥物也越來越多元,併發症的預防也有所突破。近年來有許多國際大型研究顯示,部分糖尿病的治療藥物,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根據美國研究及整合分析指出,SGLT2抑制劑可降低心衰竭住院率及心血管死亡的風險,還可減少腎臟病變風險。許惠恒理事長表示,SGLT2抑制劑是糖尿病口服藥物中較新型的機轉,抑制腎臟再吸收葡萄糖,並由尿液排出體外,而由於藥物藉由尿液排糖,所以須注意生殖泌尿道感染問題,使用期間需攝取足量水分。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讓身體少疾病,而且又不容易發胖。適當吃素其實對身體有好處,但吃素同時也要講究,才能兼顧健康。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2月21日(五)舉辦營養講座,由蘇筱媛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健康吃素」,此場團體衛教將帶著大家一起解析吃素的優勢和劣勢,並告訴大家如何健康吃素。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素時間:107年12月21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不當的血糖控制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發生,其中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常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的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2月13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營養師吳詠如主講「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本堂課幫助病友認識糖尿病飲食原則,讓飲食選擇上更有彈性,更能享其樂。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107年12月13日(四)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吃錯血糖飆 常見糖友6大飲食迷思

吃錯血糖飆 常見糖友6大飲食迷思#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門診中常見的錯誤飲食案例案例一:避開高升糖系數(GI)食物,選擇低升糖,血糖還是不降!案例二:拚命吃青菜,血糖還是高!案例三:網路上說,不吃澱粉只吃油就能治癒糖尿病,血糖真的掉得快;但恢復正常地吃,血糖又上升!案例四:吃之前一定看營養標示,選擇了低卡或零卡的東西,血糖一樣不會降!案例五:一天只吃一餐或兩餐,血糖要高也沒辦法……案例六:喝罐裝咖啡都用水稀釋一到兩倍,血糖還是高……以上都是門診病患常有的疑問或是抱怨。「飲食控制」的確是穩定血糖最重要的方法,其心法在於「少糖、少熱量、少油、少精緻、少加工」。但是許多糖尿病患者都表示已經很努力地控制飲食,血糖下降的情況依舊不如預期,挫折感很重。為什麼你們會吃錯?飲食控制之所以失敗,歸納其原因: 誤解升糖系數的意義升糖系數(GI)是食物讓血糖上升的速度,和熱量無關。一些患者認為糙米是低升糖系數食物,就放心地大吃多吃,但吃進去的熱量累積起來還是多,這樣血糖怎麼會降呢?所以除了升糖系數的概念外,應再加上升糖負荷(GL)的想法。 誤判食物的分類一般食物分為六大類,主食(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有時因誤解而將食物錯誤分類,例如名稱一樣都是豆子,依其所含澱粉和蛋白質的成分,卻是不同分類,豌豆仁、紅豆是主食類;黃豆、黑豆屬於豆魚蛋肉類;四季豆、長豆則是蔬菜類。若將主食類或豆魚蛋肉類的豆子,當作蔬菜食用,血糖怎能不飆高? 誤信未經證實的飲食方法(如生酮飲食)完全不吃澱粉,血糖當然會降;但增加脂肪類的攝取要當心會造成腸胃不適、心血管風險、酮酸中毒等副作用。而且之後攝取醣類食物,血糖依舊會上升。 錯誤解讀營養標示市面上,許多飲料都標示為零卡或低卡,但它們就真的不含熱量嗎?其實依據法規,每一百毫升的飲料低於五大卡就標示為零卡;低於二十大卡就標為低卡。若大量飲用這些飲料,無形中仍舊喝進太多的熱量。 錯誤的用餐次數每天的進餐次數若減為一餐或兩餐,腸胃將處於飢餓狀態,進食量也會大增,導致暴飲暴食的狀況。要特別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並不建議採少量多餐的飲食模式,尤其不能高興就吃、不高興就不吃,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藥物才能發揮功能,使血糖處於穩定狀態。 誤以為稀釋就能減少糖的吸收例如罐裝三合一咖啡,每罐所含的糖量是固定的,稀釋過後只是口感覺得不甜,喝了整罐還是那麼多的糖進入體內,血糖變化和沒稀釋是一樣的。(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低GI值可大吃?小心低升糖系數迷思

低GI值可大吃?小心低升糖系數迷思#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前陣子很流行低升糖食物,我知道地瓜、全麥麵包都是,所以就挑這些食物放心吃,對不對?除了油脂及蛋白質攝取過量的問題、生酮飲食外,糖尿病患者還經常有個迷思,那就是誤以為只要選擇低升糖的食物,就可以不必限制量地盡情大吃。但吃多了,攝取的熱量是一樣多,消耗不了,照樣會囤積在體內。升糖系數與升糖負荷升糖系數(Glycemic Index, GI值)是衡量含醣類的食物在被人體吃進肚子兩小時內,血糖上升幅度的指標。還有另外一個指數叫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 GL值),這是用升糖系數乘以該食物所含醣類的克數,再除以一百所計算出來的數值。若計算出來的數字在十以下,叫做「低升糖負荷」,十∼二十間是中升糖負荷,二十以上是高升糖負荷。以白米飯和糙米飯為例,其升糖系數分別為八十四和五十六,熱量分別是三百五十六和三百五十大卡。糙米飯的升糖系數較低,也是通常會建議病人攝取的食物。但當白米飯和糙米飯乘上各自所含醣類的克數時(一碗約六十克),吃一碗白飯或吃一碗糙米飯,兩者升糖負荷數值都大於二十(分別為五十•四和三十三•六),皆屬高升糖負荷食物,代表過量。但若是吃半碗白飯或半碗糙米飯,兩者的升糖負荷級距就會拉開,半碗白飯依舊是高升糖負荷,半碗糙米飯卻降為中升糖負荷。吃的分量會影響升糖負荷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除了選擇低升糖系數的食物外,所吃的分量也非常重要。例如現在有一種椰子糖,廠商廣告聲稱椰子糖升糖系數低(三十五),可以不忌口無限吃。但椰子糖還含有油脂,吃太多也會導致肥胖!再次重複,正確的食物分類很重要,像:紅豆、綠豆、地瓜、南瓜、山藥、菱角、馬鈴薯、牛蒡、蓮藕、芋頭、玉米等等,看起來像是蔬果類,其實真正分類都是屬於全榖雜糧(主食或澱粉)類,很多患者因此而放心地吃,這也是常被忽略的一環。其實食物中是不是含有澱粉(醣類),我有個簡單的判斷標準,經常推薦給患者:吃起來粉粉的,或是把該食物含在嘴裡久一點,若感覺有點甜甜的味道,就是含醣類食物。選擇低升糖系數食物的六重點•含膳食纖維多的(糙米優於白米)。•固態優於液態(乾飯優於稀飯、整顆馬鈴薯優於馬鈴薯泥)。•原始型態優於加工過的(水果優於果汁)。•需多咀嚼的食物。•同時含蛋白質跟脂肪。•少烹調、少勾芡。低升糖食物不等於低熱量低升糖系數是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時的判斷標準,我只要確認它真的低升糖,就可以安心吃吧?坊間很多關於減重飲食的書籍,都有提到「低升糖系數」的食物,但很多糖尿病患者選了這類食物來吃,體重卻不見下降,血糖也沒有改善。低升糖系數食物吃多一樣胖其實體重要下降有兩個方式:減少熱量攝取、增加熱量消耗。當每天攝取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才有辦法讓體重減輕、血糖下降。所以飲食採用低升糖系數的食物,要減重和控制血糖,是有其盲點。 選錯食物低升糖系數食物只是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緩和,其所含的熱量不一定低,像燕麥升糖系數值不高,但它的熱量並不比白飯來得低;像腰果,它的升糖系數值很低,但熱量就高得很。所以不能只看升糖系數值,也要注意其產熱值。 吃太多前面說了,升糖系數低的食物是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慢,並不是血糖不會變高,所以吃多了還是會造成攝取量過多,這些多出來的熱量,你說能讓體重下降、血糖降低嗎?我有病人就聽信廠商的宣傳,以為椰子糖升糖系數低,沒有忌口放心大吃,結果體重上升、血糖飆高。前面說過,椰子糖雖然升糖系數低,但它飽含椰子油,並非低熱量食品,吃多了怎麼可能不發胖?人一旦變胖,血糖要控制好就更困難了。假如把上述盲點去掉,讓每天的淨熱量調為負數,一段時間就應該可以看到減重的效果。假如再沒有效果出現,就該注意身體的代謝速率有沒有異常的現象。(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糖尿病前期還未吃藥 這樣保健免緊張

糖尿病前期還未吃藥 這樣保健免緊張#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生,你說我是糖尿病前期,可是現在我又不需要吃藥,那我該怎麼辦呢?」邱先生接受健檢,發現空腹血糖值顯示為一百一十五mg/dl,我告訴他:「這是糖尿病前期。」不過,他聽了以後並不在意,認為:「又不是糖尿病,沒關係啦!」若能採取良好的控制,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糖尿病前期可以恢復正常。但如何做才能讓糖尿病前期「逆轉勝」?事實上,「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葡萄糖耐度受損」,即血糖值介於正常和罹患糖尿病兩者之間。正常人空腹血糖值為七十∼一百mg/dl;若空腹血糖值在一百二十六mg/dl以上就是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一樣,會增加血液循環、眼睛、神經和腎臟等病變的風險。若沒有即時好好控制血糖,五年左右約二十五%糖尿病前期會演變成糖尿病;再長期追蹤,最後約七十%會成為第2型糖尿病。定期檢查血糖儘早篩檢出異常血糖值,尤其是有糖尿病潛在因子的人(肥胖、缺乏運動、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和高血脂病史、代謝症候群)。維持合適體重衛福部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標準值為十八•五∼二十四;男性腹圍應小於九十公分,女性應小於八十公分。當BMI或腹圍超過正常,會增加「胰島素抗性」的風險,血糖代謝易出現問題。藉由飲食和運動來控制體重是最健康的方式。改變飲食型態不只是量的控制,質的選擇也相當重要。像一份的白飯和糙米飯,兩者的熱量相當(約三百五十大卡),但升糖系數(GI)就不同(八十四和五十六)。不過,也不能因食物屬於低升糖系數就毫無節制地多吃(這就是升糖負荷的概念);肉、蛋、豆等蛋白質、脂肪、水果都應適量食用,蔬菜則是可以多吃。養成運動習慣每週至少五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每週至少一百五十分鐘的有氧運動。運動並不用拘泥形式,走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甩手都是不錯的選擇項目。重點是,這樣的運動習慣要能隨時隨地地做、長久地維持下去。(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