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讓身體少疾病,而且又不容易發胖。適當吃素其實對身體有好處,但吃素同時也要講究,才能兼顧健康。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2月21日(五)舉辦營養講座,由蘇筱媛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健康吃素」,此場團體衛教將帶著大家一起解析吃素的優勢和劣勢,並告訴大家如何健康吃素。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素時間:107年12月21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不當的血糖控制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發生,其中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常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的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2月13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營養師吳詠如主講「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本堂課幫助病友認識糖尿病飲食原則,讓飲食選擇上更有彈性,更能享其樂。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107年12月13日(四)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吃錯血糖飆 常見糖友6大飲食迷思

吃錯血糖飆 常見糖友6大飲食迷思#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門診中常見的錯誤飲食案例案例一:避開高升糖系數(GI)食物,選擇低升糖,血糖還是不降!案例二:拚命吃青菜,血糖還是高!案例三:網路上說,不吃澱粉只吃油就能治癒糖尿病,血糖真的掉得快;但恢復正常地吃,血糖又上升!案例四:吃之前一定看營養標示,選擇了低卡或零卡的東西,血糖一樣不會降!案例五:一天只吃一餐或兩餐,血糖要高也沒辦法……案例六:喝罐裝咖啡都用水稀釋一到兩倍,血糖還是高……以上都是門診病患常有的疑問或是抱怨。「飲食控制」的確是穩定血糖最重要的方法,其心法在於「少糖、少熱量、少油、少精緻、少加工」。但是許多糖尿病患者都表示已經很努力地控制飲食,血糖下降的情況依舊不如預期,挫折感很重。為什麼你們會吃錯?飲食控制之所以失敗,歸納其原因: 誤解升糖系數的意義升糖系數(GI)是食物讓血糖上升的速度,和熱量無關。一些患者認為糙米是低升糖系數食物,就放心地大吃多吃,但吃進去的熱量累積起來還是多,這樣血糖怎麼會降呢?所以除了升糖系數的概念外,應再加上升糖負荷(GL)的想法。 誤判食物的分類一般食物分為六大類,主食(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有時因誤解而將食物錯誤分類,例如名稱一樣都是豆子,依其所含澱粉和蛋白質的成分,卻是不同分類,豌豆仁、紅豆是主食類;黃豆、黑豆屬於豆魚蛋肉類;四季豆、長豆則是蔬菜類。若將主食類或豆魚蛋肉類的豆子,當作蔬菜食用,血糖怎能不飆高? 誤信未經證實的飲食方法(如生酮飲食)完全不吃澱粉,血糖當然會降;但增加脂肪類的攝取要當心會造成腸胃不適、心血管風險、酮酸中毒等副作用。而且之後攝取醣類食物,血糖依舊會上升。 錯誤解讀營養標示市面上,許多飲料都標示為零卡或低卡,但它們就真的不含熱量嗎?其實依據法規,每一百毫升的飲料低於五大卡就標示為零卡;低於二十大卡就標為低卡。若大量飲用這些飲料,無形中仍舊喝進太多的熱量。 錯誤的用餐次數每天的進餐次數若減為一餐或兩餐,腸胃將處於飢餓狀態,進食量也會大增,導致暴飲暴食的狀況。要特別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並不建議採少量多餐的飲食模式,尤其不能高興就吃、不高興就不吃,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藥物才能發揮功能,使血糖處於穩定狀態。 誤以為稀釋就能減少糖的吸收例如罐裝三合一咖啡,每罐所含的糖量是固定的,稀釋過後只是口感覺得不甜,喝了整罐還是那麼多的糖進入體內,血糖變化和沒稀釋是一樣的。(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低GI值可大吃?小心低升糖系數迷思

低GI值可大吃?小心低升糖系數迷思#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前陣子很流行低升糖食物,我知道地瓜、全麥麵包都是,所以就挑這些食物放心吃,對不對?除了油脂及蛋白質攝取過量的問題、生酮飲食外,糖尿病患者還經常有個迷思,那就是誤以為只要選擇低升糖的食物,就可以不必限制量地盡情大吃。但吃多了,攝取的熱量是一樣多,消耗不了,照樣會囤積在體內。升糖系數與升糖負荷升糖系數(Glycemic Index, GI值)是衡量含醣類的食物在被人體吃進肚子兩小時內,血糖上升幅度的指標。還有另外一個指數叫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 GL值),這是用升糖系數乘以該食物所含醣類的克數,再除以一百所計算出來的數值。若計算出來的數字在十以下,叫做「低升糖負荷」,十∼二十間是中升糖負荷,二十以上是高升糖負荷。以白米飯和糙米飯為例,其升糖系數分別為八十四和五十六,熱量分別是三百五十六和三百五十大卡。糙米飯的升糖系數較低,也是通常會建議病人攝取的食物。但當白米飯和糙米飯乘上各自所含醣類的克數時(一碗約六十克),吃一碗白飯或吃一碗糙米飯,兩者升糖負荷數值都大於二十(分別為五十•四和三十三•六),皆屬高升糖負荷食物,代表過量。但若是吃半碗白飯或半碗糙米飯,兩者的升糖負荷級距就會拉開,半碗白飯依舊是高升糖負荷,半碗糙米飯卻降為中升糖負荷。吃的分量會影響升糖負荷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除了選擇低升糖系數的食物外,所吃的分量也非常重要。例如現在有一種椰子糖,廠商廣告聲稱椰子糖升糖系數低(三十五),可以不忌口無限吃。但椰子糖還含有油脂,吃太多也會導致肥胖!再次重複,正確的食物分類很重要,像:紅豆、綠豆、地瓜、南瓜、山藥、菱角、馬鈴薯、牛蒡、蓮藕、芋頭、玉米等等,看起來像是蔬果類,其實真正分類都是屬於全榖雜糧(主食或澱粉)類,很多患者因此而放心地吃,這也是常被忽略的一環。其實食物中是不是含有澱粉(醣類),我有個簡單的判斷標準,經常推薦給患者:吃起來粉粉的,或是把該食物含在嘴裡久一點,若感覺有點甜甜的味道,就是含醣類食物。選擇低升糖系數食物的六重點•含膳食纖維多的(糙米優於白米)。•固態優於液態(乾飯優於稀飯、整顆馬鈴薯優於馬鈴薯泥)。•原始型態優於加工過的(水果優於果汁)。•需多咀嚼的食物。•同時含蛋白質跟脂肪。•少烹調、少勾芡。低升糖食物不等於低熱量低升糖系數是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時的判斷標準,我只要確認它真的低升糖,就可以安心吃吧?坊間很多關於減重飲食的書籍,都有提到「低升糖系數」的食物,但很多糖尿病患者選了這類食物來吃,體重卻不見下降,血糖也沒有改善。低升糖系數食物吃多一樣胖其實體重要下降有兩個方式:減少熱量攝取、增加熱量消耗。當每天攝取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才有辦法讓體重減輕、血糖下降。所以飲食採用低升糖系數的食物,要減重和控制血糖,是有其盲點。 選錯食物低升糖系數食物只是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緩和,其所含的熱量不一定低,像燕麥升糖系數值不高,但它的熱量並不比白飯來得低;像腰果,它的升糖系數值很低,但熱量就高得很。所以不能只看升糖系數值,也要注意其產熱值。 吃太多前面說了,升糖系數低的食物是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慢,並不是血糖不會變高,所以吃多了還是會造成攝取量過多,這些多出來的熱量,你說能讓體重下降、血糖降低嗎?我有病人就聽信廠商的宣傳,以為椰子糖升糖系數低,沒有忌口放心大吃,結果體重上升、血糖飆高。前面說過,椰子糖雖然升糖系數低,但它飽含椰子油,並非低熱量食品,吃多了怎麼可能不發胖?人一旦變胖,血糖要控制好就更困難了。假如把上述盲點去掉,讓每天的淨熱量調為負數,一段時間就應該可以看到減重的效果。假如再沒有效果出現,就該注意身體的代謝速率有沒有異常的現象。(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糖尿病前期還未吃藥 這樣保健免緊張

糖尿病前期還未吃藥 這樣保健免緊張#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生,你說我是糖尿病前期,可是現在我又不需要吃藥,那我該怎麼辦呢?」邱先生接受健檢,發現空腹血糖值顯示為一百一十五mg/dl,我告訴他:「這是糖尿病前期。」不過,他聽了以後並不在意,認為:「又不是糖尿病,沒關係啦!」若能採取良好的控制,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糖尿病前期可以恢復正常。但如何做才能讓糖尿病前期「逆轉勝」?事實上,「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葡萄糖耐度受損」,即血糖值介於正常和罹患糖尿病兩者之間。正常人空腹血糖值為七十∼一百mg/dl;若空腹血糖值在一百二十六mg/dl以上就是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一樣,會增加血液循環、眼睛、神經和腎臟等病變的風險。若沒有即時好好控制血糖,五年左右約二十五%糖尿病前期會演變成糖尿病;再長期追蹤,最後約七十%會成為第2型糖尿病。定期檢查血糖儘早篩檢出異常血糖值,尤其是有糖尿病潛在因子的人(肥胖、缺乏運動、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和高血脂病史、代謝症候群)。維持合適體重衛福部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標準值為十八•五∼二十四;男性腹圍應小於九十公分,女性應小於八十公分。當BMI或腹圍超過正常,會增加「胰島素抗性」的風險,血糖代謝易出現問題。藉由飲食和運動來控制體重是最健康的方式。改變飲食型態不只是量的控制,質的選擇也相當重要。像一份的白飯和糙米飯,兩者的熱量相當(約三百五十大卡),但升糖系數(GI)就不同(八十四和五十六)。不過,也不能因食物屬於低升糖系數就毫無節制地多吃(這就是升糖負荷的概念);肉、蛋、豆等蛋白質、脂肪、水果都應適量食用,蔬菜則是可以多吃。養成運動習慣每週至少五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每週至少一百五十分鐘的有氧運動。運動並不用拘泥形式,走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甩手都是不錯的選擇項目。重點是,這樣的運動習慣要能隨時隨地地做、長久地維持下去。(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講座/糖尿病用藥指導

講座/糖尿病用藥指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常情況下胰臟會分泌胰島素,當胰島素不足,無法幫助血中糖分代謝,過多的糖隨尿液排出,即稱為糖尿病。治療糖尿病需先訂好治療目標,選擇正確治療方式才能達到效果。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1月28日(三)舉辦藥學部講座,由藥陳沛怡藥師主講「糖尿病用藥指導」,課程中藥師會提醒使用藥物時應注意的小細節,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用藥指導時間:107年11月28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靠藥物控糖情形不佳 試過運動了嗎?

靠藥物控糖情形不佳 試過運動了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臨床上所見,病人的血糖之所以無法控制得宜,主要原因都是出在「飲食」這一塊。可能是病人與家屬搞錯了食物種類,明明是富含醣分,應該被歸成「主食」,卻把它當作是蔬菜一樣放心吃。現在多數人都已經知道地瓜、馬鈴薯屬於主食,但富含澱粉的南瓜、玉米、山藥、牛蒡,還是有不少人會搞錯分類,以為它們是一般蔬菜。除此之外,低升糖系數食物的陷阱,也是讓病人血糖失控常見的原因之一。再來,美食誘惑太多也是一大問題,例如經過宣導,大家慢慢知道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對健康沒有好處,但炸雞攤、烘焙麵包店還是生意興隆,原因就是那股食物的香味,讓大家拒絕不了。而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不只要注意醣類(糖)的攝取,蛋白質、油脂的攝取量、質都要同步注意,說簡單並不簡單,但只要願意配合醫師的囑咐來做,說難也不難!身為醫師,我必須以身作則,總不能叫病人要多養生,結果自己卻什麼都不做!病人看到我也在養生,自然不敢怠慢。我有高血壓,自發現起就慢慢吃得比較清淡,到現在飲食完全不加鹽、也很少外食。太太都會為我準備愛心便當,素菜為主,五顏六色,少油無鹽。但是每個病人的狀況不同,飲食是否要「全無鹽」,還是得和自己的醫師討論後再調整。不過就算要減肥,每天至少應維持一千大卡的熱量攝取,並適時補充維生素、稀有元素與礦物質;水分的補充也不可少,每天應喝兩千毫升以上。對第2型的糖尿病患者來說,肥胖是致病因子。我有個病人胡小姐,試過飲食控制、運動、藥物、扎針等方法減肥,雖然曾經變瘦,但都又溜溜球似的胖回來。所以我給她一張「七日飲食記錄單」,並交代她不用天天量體重,一週後她準時回診,飲食記錄做得很完整,更重要的是體重竟然少了一•五公斤!只要確實記錄飲食(吃些什麼、吃了多少,且用餐完畢馬上記錄下來),戒吃零嘴、消夜,隨身攜帶牙刷和牙膏,吃完東西後就馬上刷牙,藉由這些小習慣,來降低總是想要吃東西的慾望,都是可以管理體重的小撇步。糖尿病患者去運動是件很好的事,但一定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事前做好評估,不能平常都不動,突然間心血來潮就一下子運動四、五個小時大半天,這樣反而會容易出問題。只要做好準備,糖尿病患者一樣可以去進行長時間的運動,例如爬山,隨身帶著身分文件、可能需要補充的食物和水,糖尿病患者跟一般人一樣都能享受爬山的樂趣。其實糖尿病患者只要把握一個原則─規律,不管是你的飲食、睡眠、工作、運動、治療等等,讓身體各方面處於固定的節奏,血糖就比較能控制住。以運動來說,不能突然去做激烈運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才能避免危險,並真正獲得運動的效果。如果真的有徹底做好運動,用藥量是可以減少的!但這一定要經過醫師的診斷,切勿自己覺得有運動了、量血糖都很穩,就任意減少用藥。診所的附近社區是很有運動風氣的,例如玉成公園,每天早上有各種體操、各種舞可以跳,晚上還有民眾自組成健走隊,大家每天一起走三公里。也有登山社團清晨三、四點就去爬山,六點左右回到家才跟家人一起吃早餐。不過以上的活動多是老年人參加,在我的診所中,比較有運動習慣的也是長輩居多。年輕人總說要拚工作,又忙又累抽不出時間,頂多利用假日去運動,但這樣頻率是不夠的。以運動來控制血糖,效果絕對比吃藥好,因為運動可以增加人體的心肺功能、代謝速率、減少體脂肪,而且沒有副作用。但很多病友無法養成運動習慣,總是一邊想靠藥物控制血糖,一邊又抱怨藥物有副作用。說真的,醫師也沒辦法。真的想要減少吃藥的痛苦又把血糖控制好,那就多站起來動一動吧。養成運動習慣,也可以達到預防糖尿病上身的效果。很多人抱怨沒時間,但其實只要有心根本就不難,只要少看電視、少滑手機,運動的時間就可以挪出來,甚至也可以邊看電視邊運動!我自己每天中午都會去爬四獸山,晚上快走或騎Ubike,這樣的運動習慣已經維持好幾年了。而人一天中的新陳代謝變化,在清晨醒來前是最低的,之後慢慢上升,到晚餐後達到頂點,然後就保持水平,直到上床睡覺,才漸漸下滑。所以在清晨睡醒後馬上運動,會讓新陳代謝提早上升,並使一天的代謝率全面升高,身體就會自然消耗掉更多的熱量。運動最大的好處是,除了運動時可以消耗熱量,運動後的六至八小時內還能比平時多消耗一百八十∼四百大卡!所以一天同樣是花六十分鐘運動,最好的時機是在早上。為了達到最好的鍛鍊效果,要做一些可達最大心跳率五十五∼七十%(預估最大心跳率為二百二十減去年齡)的耐力運動,如果心跳次數過高,就代表運動過量,應該要減緩下來;如果心跳次數過低,代表應該更努力地運動。當運動計劃開始時,為了不要一下子因為太累而半途而廢,可以先把目標放低一點(做到目標的五十五%),當身體適應也調適得很好後,再慢慢調高(目標的七十%)。隨著運動時間增長,將會發現運動的益處,更養成「不動渾身不對勁」的習慣。對銀髮族而言,不宜從事太激烈的運動,而走路、甩手、游泳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每週應運動三∼五次,每次約三十分鐘以上。若是膝蓋有退化性關節炎的長者,可考慮游泳或做甩手運動,每天動一動,比較不會得各種慢性病。(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糖尿病患必知!10個傷口危機防截肢

糖尿病患必知!10個傷口危機防截肢#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期高血糖會因為神經和血管病變,造成可怕的足部後遺症。糖尿病神經病變,會讓患者對「痛」和「溫度」的反應變遲鈍。約有十%的患者,因為這種「感覺性神經病變」而發生足部潰瘍,若再加上視力和肌肉受損,易導致傷口感染、惡化。若同時伴隨血管病變,就會因為血流變少而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增加感染、壞死,最終演變成截肢的命運。糖尿病患要當心的10項雙腳問題強烈建議糖尿病患者平時就要多注意雙腳、重視足部的變化,不能等神經或血管病變出現時,才來關心足部的問題。仔細觀察足部變化,可說是預防糖尿病足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下列十項便是雙腳要檢視的問題,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發生,但是糖尿病患者若有出現這十項皮膚狀況,就要特別注意!若輕忽可能演變成傷口感染,導致敗血症、截肢的可怕結果。1) 皮膚乾燥/易導致龜裂,產生細微的傷口,讓細菌順勢而上,因此針對皮膚的保濕和滋潤就相形重要。2) 水疱/不要自行刺破水疱,建議使用抗菌藥膏和繃帶覆蓋,以求降低感染風險。3) 香港腳和腳趾甲黴菌感染/容易因為皮膚癢、糜爛、龜裂,而造成續發性感染。4) 甲溝炎和趾甲內生症/主要是因為穿了太緊或不合適的鞋子、不正確的修剪腳趾甲,都會增加紅、腫、痛、感染的風險。5) 拇囊炎(腫)/就是俗稱的「拇趾外翻」,大腳趾關節外側的痛、紅、結繭組織,迫使大腳趾內彎。6) 鎚趾/穿鞋不當引起,會造成老繭、潰瘍、水疱,行走困難。7) 繭/因長期壓力導致足底皮膚增厚。8) 雞眼/因腳趾間的壓力和摩擦所產生。9) 足蹠疣/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的,會有疼痛感覺。需和結痂區別。10) 足部潰瘍/因免疫系統差和血管病變,導致傷口癒合力差、易感染。有小傷口就要盡速尋求治療。糖尿病患者並非只要有傷口,就會導致最嚴重的狀況,關鍵在於有無及時發現、及時護理、及時治療。小範圍的感染,一般診所就可以開立抗生素治療,但若發現吃藥後仍然遏止不了感染的擴大,就要趕快去大醫院就診。糖尿病足保養這樣做關於糖尿病足的預防和保養,建議患者們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1) 保持血糖的穩定。2) 自己或請家人每日協助檢查雙腳,特別注意趾縫中有無裂痕,或是皮膚有無龜裂(連腳底也要一併檢查)。必要時請醫師幫忙檢查,有問題就請及早治療。3) 定期修剪趾甲,以免太長易刮傷皮膚;趾甲兩側尤其要小心,避免因為剪太深易造成甲溝炎。建議最好請人幫忙修剪,以免不小心剪傷,自己還無知無覺。4) 乾燥、易龜裂的膚質要適時使用乳液。5) 選擇合腳的鞋款,穿著適當的襪子保護雙腳。(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