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講座/糖尿病用藥指導

講座/糖尿病用藥指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常情況下胰臟會分泌胰島素,當胰島素不足,無法幫助血中糖分代謝,過多的糖隨尿液排出,即稱為糖尿病。治療糖尿病需先訂好治療目標,選擇正確治療方式才能達到效果。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1月28日(三)舉辦藥學部講座,由藥陳沛怡藥師主講「糖尿病用藥指導」,課程中藥師會提醒使用藥物時應注意的小細節,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用藥指導時間:107年11月28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靠藥物控糖情形不佳 試過運動了嗎?

靠藥物控糖情形不佳 試過運動了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臨床上所見,病人的血糖之所以無法控制得宜,主要原因都是出在「飲食」這一塊。可能是病人與家屬搞錯了食物種類,明明是富含醣分,應該被歸成「主食」,卻把它當作是蔬菜一樣放心吃。現在多數人都已經知道地瓜、馬鈴薯屬於主食,但富含澱粉的南瓜、玉米、山藥、牛蒡,還是有不少人會搞錯分類,以為它們是一般蔬菜。除此之外,低升糖系數食物的陷阱,也是讓病人血糖失控常見的原因之一。再來,美食誘惑太多也是一大問題,例如經過宣導,大家慢慢知道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對健康沒有好處,但炸雞攤、烘焙麵包店還是生意興隆,原因就是那股食物的香味,讓大家拒絕不了。而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不只要注意醣類(糖)的攝取,蛋白質、油脂的攝取量、質都要同步注意,說簡單並不簡單,但只要願意配合醫師的囑咐來做,說難也不難!身為醫師,我必須以身作則,總不能叫病人要多養生,結果自己卻什麼都不做!病人看到我也在養生,自然不敢怠慢。我有高血壓,自發現起就慢慢吃得比較清淡,到現在飲食完全不加鹽、也很少外食。太太都會為我準備愛心便當,素菜為主,五顏六色,少油無鹽。但是每個病人的狀況不同,飲食是否要「全無鹽」,還是得和自己的醫師討論後再調整。不過就算要減肥,每天至少應維持一千大卡的熱量攝取,並適時補充維生素、稀有元素與礦物質;水分的補充也不可少,每天應喝兩千毫升以上。對第2型的糖尿病患者來說,肥胖是致病因子。我有個病人胡小姐,試過飲食控制、運動、藥物、扎針等方法減肥,雖然曾經變瘦,但都又溜溜球似的胖回來。所以我給她一張「七日飲食記錄單」,並交代她不用天天量體重,一週後她準時回診,飲食記錄做得很完整,更重要的是體重竟然少了一•五公斤!只要確實記錄飲食(吃些什麼、吃了多少,且用餐完畢馬上記錄下來),戒吃零嘴、消夜,隨身攜帶牙刷和牙膏,吃完東西後就馬上刷牙,藉由這些小習慣,來降低總是想要吃東西的慾望,都是可以管理體重的小撇步。糖尿病患者去運動是件很好的事,但一定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事前做好評估,不能平常都不動,突然間心血來潮就一下子運動四、五個小時大半天,這樣反而會容易出問題。只要做好準備,糖尿病患者一樣可以去進行長時間的運動,例如爬山,隨身帶著身分文件、可能需要補充的食物和水,糖尿病患者跟一般人一樣都能享受爬山的樂趣。其實糖尿病患者只要把握一個原則─規律,不管是你的飲食、睡眠、工作、運動、治療等等,讓身體各方面處於固定的節奏,血糖就比較能控制住。以運動來說,不能突然去做激烈運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才能避免危險,並真正獲得運動的效果。如果真的有徹底做好運動,用藥量是可以減少的!但這一定要經過醫師的診斷,切勿自己覺得有運動了、量血糖都很穩,就任意減少用藥。診所的附近社區是很有運動風氣的,例如玉成公園,每天早上有各種體操、各種舞可以跳,晚上還有民眾自組成健走隊,大家每天一起走三公里。也有登山社團清晨三、四點就去爬山,六點左右回到家才跟家人一起吃早餐。不過以上的活動多是老年人參加,在我的診所中,比較有運動習慣的也是長輩居多。年輕人總說要拚工作,又忙又累抽不出時間,頂多利用假日去運動,但這樣頻率是不夠的。以運動來控制血糖,效果絕對比吃藥好,因為運動可以增加人體的心肺功能、代謝速率、減少體脂肪,而且沒有副作用。但很多病友無法養成運動習慣,總是一邊想靠藥物控制血糖,一邊又抱怨藥物有副作用。說真的,醫師也沒辦法。真的想要減少吃藥的痛苦又把血糖控制好,那就多站起來動一動吧。養成運動習慣,也可以達到預防糖尿病上身的效果。很多人抱怨沒時間,但其實只要有心根本就不難,只要少看電視、少滑手機,運動的時間就可以挪出來,甚至也可以邊看電視邊運動!我自己每天中午都會去爬四獸山,晚上快走或騎Ubike,這樣的運動習慣已經維持好幾年了。而人一天中的新陳代謝變化,在清晨醒來前是最低的,之後慢慢上升,到晚餐後達到頂點,然後就保持水平,直到上床睡覺,才漸漸下滑。所以在清晨睡醒後馬上運動,會讓新陳代謝提早上升,並使一天的代謝率全面升高,身體就會自然消耗掉更多的熱量。運動最大的好處是,除了運動時可以消耗熱量,運動後的六至八小時內還能比平時多消耗一百八十∼四百大卡!所以一天同樣是花六十分鐘運動,最好的時機是在早上。為了達到最好的鍛鍊效果,要做一些可達最大心跳率五十五∼七十%(預估最大心跳率為二百二十減去年齡)的耐力運動,如果心跳次數過高,就代表運動過量,應該要減緩下來;如果心跳次數過低,代表應該更努力地運動。當運動計劃開始時,為了不要一下子因為太累而半途而廢,可以先把目標放低一點(做到目標的五十五%),當身體適應也調適得很好後,再慢慢調高(目標的七十%)。隨著運動時間增長,將會發現運動的益處,更養成「不動渾身不對勁」的習慣。對銀髮族而言,不宜從事太激烈的運動,而走路、甩手、游泳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每週應運動三∼五次,每次約三十分鐘以上。若是膝蓋有退化性關節炎的長者,可考慮游泳或做甩手運動,每天動一動,比較不會得各種慢性病。(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糖尿病患必知!10個傷口危機防截肢

糖尿病患必知!10個傷口危機防截肢#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期高血糖會因為神經和血管病變,造成可怕的足部後遺症。糖尿病神經病變,會讓患者對「痛」和「溫度」的反應變遲鈍。約有十%的患者,因為這種「感覺性神經病變」而發生足部潰瘍,若再加上視力和肌肉受損,易導致傷口感染、惡化。若同時伴隨血管病變,就會因為血流變少而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增加感染、壞死,最終演變成截肢的命運。糖尿病患要當心的10項雙腳問題強烈建議糖尿病患者平時就要多注意雙腳、重視足部的變化,不能等神經或血管病變出現時,才來關心足部的問題。仔細觀察足部變化,可說是預防糖尿病足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下列十項便是雙腳要檢視的問題,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發生,但是糖尿病患者若有出現這十項皮膚狀況,就要特別注意!若輕忽可能演變成傷口感染,導致敗血症、截肢的可怕結果。1) 皮膚乾燥/易導致龜裂,產生細微的傷口,讓細菌順勢而上,因此針對皮膚的保濕和滋潤就相形重要。2) 水疱/不要自行刺破水疱,建議使用抗菌藥膏和繃帶覆蓋,以求降低感染風險。3) 香港腳和腳趾甲黴菌感染/容易因為皮膚癢、糜爛、龜裂,而造成續發性感染。4) 甲溝炎和趾甲內生症/主要是因為穿了太緊或不合適的鞋子、不正確的修剪腳趾甲,都會增加紅、腫、痛、感染的風險。5) 拇囊炎(腫)/就是俗稱的「拇趾外翻」,大腳趾關節外側的痛、紅、結繭組織,迫使大腳趾內彎。6) 鎚趾/穿鞋不當引起,會造成老繭、潰瘍、水疱,行走困難。7) 繭/因長期壓力導致足底皮膚增厚。8) 雞眼/因腳趾間的壓力和摩擦所產生。9) 足蹠疣/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的,會有疼痛感覺。需和結痂區別。10) 足部潰瘍/因免疫系統差和血管病變,導致傷口癒合力差、易感染。有小傷口就要盡速尋求治療。糖尿病患者並非只要有傷口,就會導致最嚴重的狀況,關鍵在於有無及時發現、及時護理、及時治療。小範圍的感染,一般診所就可以開立抗生素治療,但若發現吃藥後仍然遏止不了感染的擴大,就要趕快去大醫院就診。糖尿病足保養這樣做關於糖尿病足的預防和保養,建議患者們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1) 保持血糖的穩定。2) 自己或請家人每日協助檢查雙腳,特別注意趾縫中有無裂痕,或是皮膚有無龜裂(連腳底也要一併檢查)。必要時請醫師幫忙檢查,有問題就請及早治療。3) 定期修剪趾甲,以免太長易刮傷皮膚;趾甲兩側尤其要小心,避免因為剪太深易造成甲溝炎。建議最好請人幫忙修剪,以免不小心剪傷,自己還無知無覺。4) 乾燥、易龜裂的膚質要適時使用乳液。5) 選擇合腳的鞋款,穿著適當的襪子保護雙腳。(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糖尿病不可怕!正確穩糖的飲食10法

糖尿病不可怕!正確穩糖的飲食10法#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血糖的穩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只要我人沒不舒服,不就沒關係?血糖異常通常沒有顯著症狀,不痛不癢的,因此許多病患即使知道自己血糖值偏高,也不見得會積極治療。曾經有患者問我:「血糖值有時會高到三、四百,都沒有不舒服的症狀,需要治療嗎?」門診中,有時也會有年長的病患抱怨,只不過偶爾想吃一點甜食,卻因為糖尿病,所以這個不能吃、那個不准碰,感覺人生沒有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控制血糖?難道你忍心讓血管、神經、肝、腎……一直浸泡在糖水中,像鮮綠的果實逐漸萎縮嗎?我常舉一個真實的病例來說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有個病患的女兒常陪著父親一起來看診,她說爸爸一直無法接受自己得了糖尿病這件事,因此血糖控制得不太好,而且又特別喜歡吃甜食。為了控制父親的血糖,常常引爆家庭衝突。有一次,父親的血糖竟然飆到七百多,陷入半昏迷狀態,家人緊急將他送到醫院。幸好早一步就醫,命撿回來了。有了這次的經歷,老人家承諾會好好吃藥,沒想到醫師卻說以後要靠施打胰島素的方式來控制血糖。聽到要打胰島素,父親嚇死了,因為打針就要打一輩子,怎麼受得了?由於情緒大受打擊,血糖又開始起伏不定,全家被搞得人仰馬翻,病患自己也很累。希望大家都能認清,血糖過高,就應該好好利用飲食、運動來控制或接受藥物治療。如果只是高一些(空腹血糖在一百四十以下),或許還可以使用減重、運動或調整飲食等方法來控制;但若血糖值已經高到兩、三百以上,就要考慮使用藥物。因為當血糖一旦高過正常值,其代謝不完全的產物就會對身體器官組織造成傷害,及早治療和控制才是王道。當然,人都難免會有嘴饞的時候,如果血糖控制不錯時,偶爾吃一點點甜食那是無可厚非,只要把量控制好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動不動就大吃大喝,一定要吃到自己心滿意足為止,就萬萬不可!牢記糖尿病飲食十法想要控制飲食成功,其實沒有那麼難,謹記以下祕訣,可以事半功倍。1) 避免慾望擴大/心裡想吃某種食物時,就可能會吃下更多的食物,記得,不要讓渴望擴大。2) 聰明選擇/選擇全麥、低脂或脫脂牛奶為主的健康早餐。3) 閱讀標示/養成詳閱食品營養標示的習慣。除了營養成分,別忘了熱量。4) 計算分量/將每餐可吃的分量先分好,儘量少吃合菜,以免過食。5) 細嚼慢嚥/嚴禁狼吞虎嚥,每一口都至少咀嚼20次再吞下。6) 不要撿菜尾/現在因為怕浪費1塊錢而吞下所有食物,將來可能為了健康需花一百元。7) 遠離吃到飽/減少上吃到飽餐館的機會。寧可選擇小分量或兒童餐,吃7分飽就好。8) 多喝水/餐前、餐間、餐後不妨喝水,可以抑制食慾和促進代謝(也可以綠茶代替)。9) 適量點心/兩餐中間可以適量地吃點點心,避免下一餐過餓而吃太多。記得選擇多纖維、少熱量(無糖蒟蒻、愛玉、仙草)。10) 飲酒不過量/注意每克酒精產生7大卡熱量,在飲用時的分量上要克制。(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講座/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

講座/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場合無法避免,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更是成為糖尿病患心中的擔憂及挑戰,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1月20日(二)舉辦營養講座,由吳宛真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講座中營養師將為你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穩住血糖!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時間:107年11月20日(二)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綠豆沙健康?男連喝10天血糖狂飆

綠豆沙健康?男連喝10天血糖狂飆#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綿密香甜的綠豆沙,您平常也喜歡來一杯嗎?小心血糖飆高而不自知!一名46歲的曾姓大哥,3年前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後,開始控制飲食、規律吃藥及定期回診。曾大哥今年夏天愛上喝綠豆沙,自認綠豆沙是健康飲品,天天都要喝一杯才過癮。沒想到連續喝10天後,皮膚開始發癢甚至抓破皮。9月底回診時,檢查竟發現飯前血糖飆高至307毫克╱百毫升,糖化血色素數值高達11%。綠豆、紅豆、芋頭等 澱粉含量都很高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林瑋涵醫師表示,很多人不知道綠豆沙其實是高澱粉、高糖分飲品,無論是綠豆或紅豆,其實都不屬於豆類或堅果種子類,本身皆含有豐富的澱粉。再加上為了添加風味,多少會再加入糖水,對於糖尿病患者會大幅影響血糖值。林瑋涵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地雷食物其實無處不在,常有罹患糖尿病的民眾,以為只有米飯是屬於主食的全穀雜糧類,卻不知道紅豆、綠豆、芋頭、番薯、馬鈴薯、山藥等澱粉含量也很高,皆屬於六大類食物中的全穀雜糧類。如果平常愛吃綠豆湯、綠豆沙、芋圓冰、地瓜片或是薯條等等,都可能會讓血糖飆高。這時必須藉由定期至新陳代謝科門診接受檢查,並配合糖尿病衛教師、營養師諮詢,再搭配飲食、運動、藥物多管齊下,才能避免長期血糖過高引起如腎臟、視網膜、神經病變等病變,造成嚴重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可定期接受2檢查 防範腎臟、眼睛危害每年的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為喚起全世界對糖尿病危害的關注而發起,今年主軸為「家庭與糖尿病」,聚焦在家庭在糖尿病預防與管理,從健康生活型態及家人力量來防治糖尿病。林瑋涵醫師呼籲糖尿病友,罹患糖尿病必須積極面對,透過定期接受以下2項免費檢查:(1)每半年的「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糖尿病腎臟病變的早期診斷指標;(2)每1年的「眼底檢查」,針對視神經、視網膜的大小血管結構與功能進行檢測,降低眼睛病變的機率。糖尿病併發症是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糖友易心血管病變 控糖用藥兼降風險

糖友易心血管病變 控糖用藥兼降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是高死亡率、高醫療花費的疾病,除例行篩檢及治療,家屬參與介入也是提升患者控糖成效的重要關鍵。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家庭與糖尿病」。56歲的藝人潘麗麗,去年健檢發現空腹血糖偏高(107mg/dl),經進一步確診檢查診斷為糖尿病前期,去年8月開始治療,目前控糖良好,血糖值持續控制<6%。近5成洗腎患者同時患糖尿病 用藥須注意潘麗麗表示,依據醫師建議,飲食第一口先吃蛋白質跟蔬菜,再吃澱粉類,血糖才不會突然飆高,亦定時測量血糖確認病情穩定。兒女會定時關心母親病情,主動了解糖尿病照護知識,全家攜手認識糖尿病。不僅有醫療團隊給予專業治療方針,家庭更是潘麗麗最強力的溫暖後盾。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暨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謝明家表示,糖尿病患者不僅要注意控糖,亦要防範相關併發症。台灣為洗腎王國,近5成洗腎患者患有糖尿病,傳統用藥須考量腎功能不全,現今也有口服藥物,如DPP-4抑制劑、新一代SGLT2抑制劑較不傷腎,不需因腎功能不佳調整藥物劑量,對糖尿病患者更方便。糖尿病用藥 可同時選擇有保護心血管功能者除腎病變以外,更須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糖尿病患者超過5成死因皆為心血管併發症,目前國內外治療趨勢也已將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作為治療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藥考量之一。糖尿病用藥選擇上,SGLT2抑制劑、GLP-1受體促效劑等血糖藥物皆證實有心臟血管保護效益,呼籲民眾治療前可與專科醫師諮詢,討論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方式。謝明家醫師強調,治療糖尿病應全家總動員認識糖尿病,共同調整心態、相互支持。陪伴患者接受治療,控制三高、糖尿病治療指標等,幫助患者適應清淡飲食,減少重鹹重糖、多吃蔬果,生活方面落實戒菸、多運動等,糖尿病患者病情穩定,生活更加健康愉快。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當,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1月7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蘇筱媛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本講座幫助糖尿病友認識均衡飲食、飲食份量代換,使病友飲食更具多樣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7年11月7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