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香港腳等4族群 當心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腳等4族群 當心蜂窩性組織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李先生(化名)1週前因車禍左足背擦傷,工作不注意泡到汙水,幾天後傷口紅、腫、熱、痛,且有化膿、發黑情形,傷口持續惡化,就醫已是嚴重蜂窩性組織炎,再延誤就醫,恐面臨截肢命運!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經歷2次清瘡手術後,傷口感染情形有效控制且改善,李先生(化名)於半個月後成功行植皮手術,順利返家休養。蜂窩性組織炎原因 抵抗力差時傷口受到感染桃園醫院徐婉馨護理師說明,人體皮下脂肪層由類似蜂窩狀的組織組成,當皮下組織受細菌入侵、增生,引起皮下組織發炎、腫脹,皮膚外觀呈現紅、腫、熱、痛的炎性反應,稱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主要發生原因是傷口受到細菌感染,當人抵抗力較差時,皮下組織受到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就有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另一部分的蜂窩組織炎皮膚外觀無明顯傷口,致病菌經過血流至皮下組織,引起局部感染肥胖、糖尿病患等4族群 免疫力低為高危險群徐婉馨護理師表示,臨床照護發現,蜂窩性組織炎病患多是起因忽略小傷口,如蚊蟲咬傷、小擦傷、小割傷或是香港腳的皮膚龜裂,更因為無良好的衛生習慣,細菌由傷口侵犯。正確的處理傷口,可減少蜂窩性組織炎發生機會。文獻研究指出,容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包括:1)肥胖者/體型壯碩的人大多血液循環較差,對病菌的抵抗力較微弱,容易受到細菌侵擾。2)糖尿病患/由於體內糖份過高,此環境適合細菌溫床生長,較容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3)香港腳病患/患部傷口容易感染細菌,容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4)老年人/年紀稍長的人對於細菌的抵抗力較弱。傷口保持乾燥、定期消毒、換藥蜂窩性組織炎雖然是局部的感染,但若輕忽此疾病或延誤治療,細菌侵犯至淋巴組織,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生活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均衡飲食;多運動,生活作息正常、勿熬夜、抽菸及酗酒,以防免疫力降低。徐婉馨護理師提醒,若不慎出現傷口,須保持傷口乾燥避免碰到水造成感染,每日以優碘消毒,如傷口有分泌物須馬上換藥,若處理後紅、腫、熱、痛情形未改善,最好儘快就醫,避免因為小小傷口造成重大感染!

糖尿病怎麼吃?醫師有學習法寶

糖尿病怎麼吃?醫師有學習法寶#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需要長期監測的慢性病,台南開業診所張富全醫生表示,治療糖尿病,醫師的重要性其實只佔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是建立在糖友三餐飲食和運動的習慣,因此教導糖友正確的觀念十分重要。張富全醫師建議:「糖友應多攝取植物性蛋白和蔬果、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應維持在當天總熱量的20%到25%間、多食用原型食物並用簡單的烹調方式來料理。」舉例來說,加工較少的糙米其升糖指數便比白米等精製穀物來的低;未加工的肉品較香腸、火腿更適合糖友。這些選擇食物的竅門和辨別六大類食物的知識都是需要衛教人員長期反覆灌輸正確的觀念,為了讓糖友更容易學習食物分類代換,張富全醫師積極在診所推動新飲食教具「食物九宮格」,成效也大受好評!食物九宮格 輕鬆遊戲學飲食!「食物九宮格」是由遊戲的互動方式進行,收錄130種食物圖卡,以1:1等比例呈現,詳細標示出份量、三大營養素、熱量等。利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讓糖友看到別人輕鬆答題,自己卻面臨手上籌碼逐漸減少的「危機」,如此一來,糖友便有動機彼此討論、學習,衛教師也可藉機觀察對話內容,進而了解糖友想法,彼此教學相長、建立緊密信賴感!早期胰島素治療 越早使用效果好在糖尿病的治療中,了解糖友真實想法和建立信任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台灣的胰島素迷思經常困擾糖友,許多人聽到要施打胰島素便聞之色變。張富全醫生表示,曾在診所遇到一名罹患糖尿病6年糖友,卻還在找尋他的「理想醫師」,也就是不強迫他施打胰島素的醫師,這其實都是源自於對胰島素的誤會。張富全醫生強調,目前已有許多的案例證明在糖尿病的早期介入胰島素治療,其中8-9成糖友都可以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到7左右,但越晚使用,成效便越不佳。30年前的台灣之所以有開始使用胰島素便離洗腎不遠的觀念,就是因為早期糖友太晚使用胰島素,已有微血管病變等併發症發生,胰島素已無法扭轉這種逆勢,因此只能面臨洗腎。為了避免這種悲劇重覆發生,張富全醫師說明:「像我們診所的原則是和糖友做最大程度的溝通,請他相信專業,在早期便先嘗試3-6個月胰島素治療,後續若控制良好且經評估後,便有機會回到口服藥物的治療。基本上糖友都可接受此建議。」張富全醫師強調,糖尿病並不可怕,如今的醫療技術越來越好,胰島素也越來越安全,而且筆型胰島素使用起來很方便,針又短又細,現在很多人覺得打胰島素可以輕鬆控糖少吃藥,接受度很高;新飲食教具「食物九宮格」,也可強化糖友正確飲食觀念。因此,糖友們只要有耐心、肯配合,血糖一定可以獲得有效控制!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讓身體少疾病,而且又不容易發胖。適當吃素其實對身體有好處,但吃素同時也要講究,才能兼顧健康。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2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孫文蕙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健康吃素」,此場團體衛教將帶著大家一起解析吃素的優勢和劣勢,並告訴大家如何健康吃素。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素時間:107年8月2日(四)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果乾當健康零嘴?當心血糖飆升危機

果乾當健康零嘴?當心血糖飆升危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友需時刻注意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才能有效控糖。最新「糖友飲食調查」顯示,近6成糖友表示飲食最難控制。飲食難計算份量、難落實原則、難忌口美食,是影響飲食控糖的主因。「台式小吃」、「自助餐」與「火鍋」為控糖魔王台灣是美食寶島,外食族也多。調查顯示近7成的糖友認為外食特別難掌握,其中以「台式小吃」、「自助餐」與「火鍋」被認為是三大控糖魔王,最容易讓血糖不知不覺超標。現實生活中有超過7成的糖友,用餐時不太計算份量,甚至根本沒有計算。就算有計算,近5成也多只靠感覺評估,以致超過6成糖友用餐後,有血糖超標的情況發生。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飲食控制知易行難且因人而異,很難將同一原則套用在所有病患身上,且店家作法不同,常不知不覺影響血糖升高,久了病患也放棄計算。柳丁、果乾看似健康卻暗藏過多糖超過7成糖友表示,即使同地區、同種食物,但不同店家份量與材料有差異,讓控糖變得更加困難。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糖友有時得一樣樣試過,才能掌握自己適合這菜色的份量為多少。有些食物看似標榜健康養生,實際上卻暗藏地雷,實際含醣量高,會讓血糖上升很快。優格號稱零脂肪,但其實加了很多糖來提味,碳水化合物是無糖優格的2倍。許多現榨果汁,一杯500cc柳橙汁,需要5顆柳丁榨成,若一天需要2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喝下一杯就足以讓血糖衝高。很多人喜歡拿果乾來當零嘴,或加在沙拉、麥片,殊不知加3湯匙果乾,就等於1天水果的份量2份。火鍋加冬粉 吸飽湯汁、醬料反而不健康吃火鍋時,很多糖友選擇冬粉取代飯麵類,但冬粉也是富含澱粉的綠豆製成,再搭配醬汁拌入,吸飽湯汁、醬料的冬粉吃1碗,比吃了半碗白飯還嚴重,血糖超標。現在流行的燕麥飲、黎麥飲、薏仁飲也要小心,燕麥飲富含燕麥,1小瓶就含半碗飯量,薏仁飲更是1瓶就幾乎接近一碗飯的量。夏天吃沙拉很開胃,但許多醬汁為了口味,常添加大量糖,不得不小心。蘇秀悅主任表示,許多餐廳及菜色,糖友不是不能吃,而得知道作法及食材方能決定可進食的量。調查亦顯示,近4成的糖友因為各家店糖份、油量不確定性太高,而避免前往新餐廳用餐。更有2成的糖友已經半年沒有到過新餐廳,還有高達近4成的糖友至少一個月沒有嘗試過新菜色。進一步探究,竟有3成多的糖友更因此而拒絕過家人、朋友的聚餐邀約,嚴重影響社交生活。

控糖尿病關鍵在減重!運動方針報你知

控糖尿病關鍵在減重!運動方針報你知#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8歲的張先生,2年前罹患糖尿病,就診時體重94公斤,糖化血色素6.8,持續服藥並減重;去年中體重減輕,糖化血色素也下降,便減少藥物;今年初體重降至82公斤,糖化血色素降至6以下,停藥並叮囑定期回診追蹤血糖及體重。糖尿病患減重5至10% 就可能改善血糖家醫科醫師周明文表示,據102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統計,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以BMI為計算標準,近7成有過重及肥胖問題。糖尿病可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第一型糖尿病主要缺乏胰島素,大多是先天問題;第二型糖尿病則是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使血糖異常。第二型糖尿病患的血糖偏高,是因為發生胰島素阻抗,使得胰島素效能降低,無法發揮作用,即使血中胰島素足夠或超過正常量,身體還是覺得胰島素濃度太低。胰島素阻抗形成機轉不明,目前認為應與先天基因及後天肥胖的交互作用有關,因此適當減重有助改善胰島素阻抗並協助控制血糖,減重5至10%,就有機會改善血糖,減少藥物使用甚至停藥。每週5次有氧運動加上2次重量訓練減重最主要的方法是飲食控制,其次是規律運動。飲食須作每日總熱量管制並逐漸減少,每日攝取的總熱量應小於每日熱量的支出;避免甜食、含糖飲料、炸物以及酒類;減少食物的分量。運動則建議每週至少進行5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及每週2次的重量訓練及核心運動。運動選擇宜循序漸進,若有心肺或骨骼肌肉等疾病,則應與醫師討論後再進行。周明文醫師提醒,隨著飲食、生活習慣改變,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年齡也逐年下降。一般人飯前血糖超過126mg/dl,且糖化血紅素大於6.5%時便會診斷為糖尿病,當糖化血紅素>7%需服用藥物,治療目標是糖化血紅素維持6至7%。糖尿病患者應與醫師密切配合,控制血糖,不可自行停藥,以免血糖失控,引起併發症。但吃藥不一定是一輩子,經由適當飲食及運動,減輕體重,在醫師指導下,有減藥或停藥的可能。

糖尿病患佔半數!當心腎病初期無症狀

糖尿病患佔半數!當心腎病初期無症狀#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陳先生喜歡吃醃肉毫無節制,103年因喘就醫,被醫師診斷為腎臟病第5期,原本已在左手前臂裝人工洗腎廔管,準備開始洗腎,卻因接受慢性腎臟病防治長期追蹤及衛教,改變飲食習慣為低蛋白飲食後,腎臟病得到控制,延遲2年後才開始洗腎。醫師提醒,初期腎臟病並無症狀,很多病人常很嚴重才就醫,得要洗腎。呼籲民眾定期檢查腎功能,初期接受慢性腎病管理,延緩進到洗腎的階段。腎臟病後期症狀才會較明顯 「泡、水、高、貧、倦」台東馬偕醫院腎臟科醫師吳孟叡醫師表示,台灣長期背負洗腎王國的汙名,透析病患發生率及盛行率,在全球的統計中往往名列前茅。原因與飲食、用藥習慣,及洗腎照顧品質延長洗腎時間有關。許多病人會因為腰痛、下背痛的原因就醫,事實上除了結石造成的阻塞性腎病變外,一般常見的慢性腎臟病,是不會以腰痛來表現。初期腎臟病最常見的症狀其實「沒有症狀」,到後期才會較明顯,以「泡、水、高、貧、倦」的方式來表現。糖尿病患佔洗腎患者近一半比例在一些高危險的病人身上,定期追蹤腎功能更來得重要,有助及早確定慢性腎臟病診斷,尤其是糖尿病病患族群,佔了洗腎患者將近一半的比例。台灣人不正確的用藥習慣,如不明偏方、中草藥、隨處可得的止痛藥,往往也造成病患腎功能受損。此外,腎功能本身就會隨著年紀漸長而緩慢下降,就算沒有特別危險因子,只要年滿40歲以上,也可利用健保提供的成人免費健檢,為自己的腎臟健康把關。吳孟叡醫師提醒,預防甚於治療,最能避免末期腎臟病產生,是在尚無腎臟病或仍處於初期腎臟病時就好好控制危險因子,例如治療三高、定期檢測等。倘若不幸已進展到後期腎臟病,也應該以專業醫師判斷了解腎臟病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並確實遵從藥物及飲食控制。真正末期腎臟病時,在做好準備的情況,以最安全的方式進入透析的治療。

糖友必知!導致血糖起伏8因素

糖友必知!導致血糖起伏8因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飲食可能最容易影響血糖水平,但與飲食無關的生活方式也會深切影響血糖值,讓人更容易得到糖尿病。總體而言,生活方式如同飲食,可從各種層面雙向影響血糖水平:•    高強度運動:進行高強度運動時,體內的血糖水平會上升,因為身體正在分解肝醣來供肌肉細胞使用。然而,血糖短暫飆升有益健康,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度〈與胰島素抗性相反,這是身體的自然狀態〉和改善血糖控制,而高強度運動的效果可持續3天。•    睡覺:根據研究,睡眠不足會損害葡萄糖代謝,迫使身體多分泌胰島素,進而導致肥胖和糖尿病。•    壓力:壓力和血糖飆升和高血糖值有關。就算沒有糖尿病,高血糖會讓人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特別那些經歷過創傷或生過重病的人。然而,某些人會因為壓力而導致血糖過低。•    藥物:不少藥物會讓血糖上升,包括避孕丸、助孕素、菸鹼酸補充劑、某些充血消除劑(去鼻塞劑)、巴比妥酸鹽類(安眠藥)、皮質類固醇、抗精神病藥和利尿劑。某些藥物卻會讓血糖過低(低血糖症),包括某些抗生素、β阻斷劑(乙種腎上腺阻斷劑),以及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譬如二甲雙胍和胰島素。•    抽菸:吸菸會增加出現胰島素抗性的風險,讓血糖水平上升。•    荷爾蒙波動:某些女性在月經期間會出現較高的血糖值。這種現象跟個人有關。•    禁食:長期不吃東西會導致血糖過低。•    人工甜味劑:我們的研究指出,人工甜味劑會改變某些人的腸道細菌,進而破壞葡萄糖代謝機制。從這些因素可以清楚發現,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睡眠充足、妥善管理壓力、戒菸,以及少吃人工甜味劑〉將可穩定血糖水平。即使你從未測量過血糖值,也應該過健康的生活,這樣做不會損害健康。然而,要確定什麼東西會影響你的血糖以及如何有效讓血糖正常,最好去量血糖。(本文摘自/血糖瘦身飲食解密:不是只有糖尿病才需測血糖,「血糖飆高」是變胖的最大元兇,教你迅速瘦身的7天血糖實測計畫/采實文化)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如我血糖控制不當,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7月12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陳昱彤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本講座幫助糖尿病友認識均衡飲食、飲食份量代換,使病友飲食更具多樣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7年7月12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