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婦減重 生酮飲食致腎結石

糖尿病婦減重 生酮飲食致腎結石#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六旬莊姓婦人長期患糖尿病,近日定期回診時抽血檢查,發現磷鉀及尿酸突然竄高。原來莊婦使用生酮飲食減重,這段時間幾乎不吃飯,以肉、蔬菜為主食,幾週下來雖瘦了3公斤,但加重腎臟負擔,甚至誘發腎結石。糖尿病患者應均衡飲食、控制蛋白質攝取近年生酮飲食減重法風行,因為打著省力又能在短期間內快速燃脂減重的口號,吸引民眾們嘗試。然而每個人體質不一,任何減重方法都有風險,民眾應慎選,才不會減重沒成功反傷身。南投醫院內科及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病人篩檢時發現輕微尿蛋白,已出現初期腎臟病變情形。微量白蛋白期應均衡飲食,並且適當控制蛋白質飲食,維持腎臟的正常功能。如果此時期飲食低醣、高蛋白、高脂肪,身體醣類不足以維持熱量消耗,蛋白質就會代謝過多的含氮廢物,造成身體中的磷鉀、尿酸增加,加速腎臟負荷,嚴重可能造成腎衰竭。生酮飲食造成腎臟負擔 嚴重可能酮酸中毒致命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表示,生酮飲食採用極低醣類、高脂肪及高蛋白的飲食方法。當攝取極低醣類,身體無法由醣類獲得足夠的能量,會以肝臟分解脂肪產生的酮體當作能量來源,這些酮體不僅會對腎臟造成負擔,且會造成低血糖、利尿、脫水、腎結石、抑制食欲及情緒煩躁,嚴重者出現酮酸中毒而休克致命。糖尿病患者若缺乏專業監督,勿擅自採用生酮飲食,建議仍以均衡飲食為主,減少精緻醣類攝取,三餐定時定量,配合運動與藥物才是良好控制血糖與體重的方法。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減少身體發生疾病,而且又不容易發胖。適當吃素其實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吃素也必須要講究健康。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月16日(五)舉辦營養科講座,由營養師王若昱主講「糖尿病健康吃素」,將帶著大家一起來解析吃素的優勢和劣勢,並提供大家健康吃素的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糖尿病友與關心健康飲食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素時間:107年3月16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糖尿病怎麼吃?學會醣類代換享美食

糖尿病怎麼吃?學會醣類代換享美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約為11.8%,推估全國約有227萬名糖尿病病友,每年約以2.5萬名的速度持續增加。面對如此龐大的糖尿病人口,血糖控制十分重要。藥物、飲食、運動 血糖控制3大因素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藥物、飲食和運動是決定血糖控制的3大因素,其中飲食最難執行卻也最關鍵。目前台灣使用胰島素的時機與比例雖已提早、提高許多,但血糖控制率卻始終不見起色,追根究底還是因為飲食。學習分辨與計算醣類時,很容易讓糖友無所適從,直接放棄。食物會直接影響血糖,因此認識6大食物分類,了解各類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並且能正確分辨醣類是衛教的第一階段目標。學習6大類食物分類後,最重要的是獲得食物份量代換、特別是不同種醣類食物代換的能力。飲食代換享美食 1/4碗白飯等於1片薄吐司杜思德理事長表示,醣類是影響血糖穩定最直接的食物,糖友往往誤以為只要「不吃飯」就好,殊不知醣類其實可能化身成各種不同的樣貌。有個病人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後來才發現原來他都吃10個麻糬當早餐,卻不知道10個麻糬相當於是7份醣類主食,血糖當然居高不下。蔡雅萍衛教師說明,其實任何食物都並非絕對NG,熟悉飲食代換後即使罹患糖尿病也可能享用美食。例如白飯1/4碗(50g)=熟麵條1/2碗(70g)=薄吐司1片(30g),彼此可互相取代,但也要特別注意,馬鈴薯、南瓜、綠豆、花豆等常被誤認為是蔬菜類,但其實屬於全榖根莖類,吃咖哩飯時多吃馬鈴薯或飯後喝綠豆湯,糖友們白飯應相應減量。

講座/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

講座/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遇到難以拒絕的婚喪喜慶,外食無法避免。然而面對種種外食型態,糖尿病患心中不免擔憂及受到挑戰,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月13日(二)舉辦營養科講座,由營養師吳宛真主講「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營養師將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穩住血糖!講座內容豐富,歡迎糖尿病友及家人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時間:107年3月13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認識糖尿病

講座/認識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研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於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與一般沒有糖尿病者相比,罹患心臟病與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高出2至4倍,且引發心臟疾病死亡的風險也高出3.38倍,腦中風的風險更高出3倍。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3/12(一)舉辦生活保健講座,由護理師張嘉倫主講「認識糖尿病」。歡迎家中有糖尿病友或是關心糖尿病議題的民眾參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認識糖尿病時間:107年3月12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男吸菸、嗜酒 糖尿病險致失明

男吸菸、嗜酒 糖尿病險致失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男業務員時常交際應酬,養成抽菸、飲酒的習慣,最近出現視力下降的症狀,他原以為是業務繁忙導致眼睛疲勞,直到某次伸手只見手影,才察覺事態嚴重,趕緊就醫檢查;沒想到才44歲就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且出現眼睛黃斑部水腫併發症,險些失明!控糖不佳 小心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傷視力負責收治患者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張集皇醫師說明,糖尿病是一種身體發炎的疾病,而飲酒、嗜喝含糖飲料者都是高危險族群。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液中血糖濃度過高,易造成血管壁破壞,進而引起組織滲漏、出血,甚至缺氧,這時血管壁就會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繼續破壞視網膜及感光細胞,最嚴重的情況就是失明。透過張主任詳細的眼底檢查後,上述患者的左眼確診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不過因新生血管過多,若直接眼內注射治療效果恐不彰,建議合併手術清除過多的新生血管纖維,再搭配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患者左眼視力才逐漸恢復,得以重回工作崗位;他也極積控制血糖,並戒除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避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一步惡化。糖尿病友要慎防視網膜病變 應定期眼底檢查張集皇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最終都可能面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發黃斑部水腫影響視力。根據國外研究顯示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的4~5年,約10%會出現視網膜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的同時,就有20%的患者已有視網膜病變,因此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現時,就應趕緊至眼科做第一次眼底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喪失視力。張主任補充,因眼底黃斑部積水,病患初期視覺感光度會變差,視野顏色會變淺,不過一般人不易察覺,大多要到雙眼視力下降、模糊,視線有黑影、扭曲變形,才會求醫。在眼科,臨床上多以螢光眼底攝影及眼底光學斷層掃描(OCT)檢查,再經由醫師判斷黃斑部水腫的型態,對症下藥,提升治療成效。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可改善黃斑部水腫張集皇主任說,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患者應積極治療,目前已有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可改善黃斑部水腫,視力回復機會大,相較於傳統雷射治療,可避免細胞永久性傷害。不過,張主任也說明,每位患者治療方式不同,應以視力下降程度、侵犯範圍及嚴重程度來選擇最合適的治療。張集皇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務必控制血糖,且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可減低罹患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發生,此外也要注意血壓、血脂,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0歲的王同學是體重偏重的大學生,高中起全身開始出現大片紅斑伴隨嚴重脫屑,因旁人異樣眼光,讓王同學夏天不敢穿短袖出門,頭一動便頭皮屑紛飛,讓他不敢靠近朋友。乾癬除了皮膚不適,更讓王同學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後來甚至發現自己血壓偏高。經乾癬口服藥搭配照光治療及外用藥膏,改變飲食生活習慣,規則治療3個月後,皮膚狀況改善很多。臺灣10萬乾癬病患 多在20至30歲發病乾癬是皮膚常見的慢性反覆發作病症,影響全球約2%人口。台灣罹患乾癬的人口估計約10萬名,大多數病人在20至30歲間發病。乾癬是一種免疫調節異常的疾病,會引發發炎反應並加速皮膚細胞生長,在皮膚上產生脫屑的斑塊,每個人的遺傳背景、免疫和環境因素不同,都有可能影響乾癬的嚴重程度。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乾癬確切成因不明,但與免疫反應失調引起自體發炎徵狀有關。細菌或病毒感染、壓力、外傷、鋰鹽及干擾素藥物、荷爾蒙、菸、酒、肥胖等都是乾癬的誘發及惡化因子,避免這些因素也是治療乾癬的重要課題。嚴重乾癬 心肌梗塞風險高3倍對許多人來說,乾癬可能是終生疾病,不只影響外觀,近幾年研究顯示,乾癬病人罹患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高。若是嚴重乾癬,心肌梗塞風險更高出正常人3倍,不可輕忽疾病背後隱藏的危機。除了藥膏、口服藥 還可採光照、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有類固醇、維生素A酸或維生素D等,口服藥物有滅殺除癌錠、A酸或環孢黴素等。搭配照光治療效果更好,照光治療優點為長期使用不容易有系統性副作用,只會引起皮膚色素沉澱,但病人需往返醫院接受治療,較花時間。除了傳統治療方式,近幾年生物製劑如抗腫瘤壞死因子或抗介白素的發展,提供更多治療選擇、更好的效果。鄭百珊醫師表示,雖然乾癬是會好但不會斷根的疾病,醫學上沒有發展出能治癒乾癬的方式,但如果好好配合醫囑,從生活、飲食及藥物三方面著手,就能逆轉「癬」境。良好控制皮膚症狀,也能讓病人注意心血管及新陳代謝疾病風險,預防嚴重併發症發生,

糖友輕忽糖尿病 當心併發症要你命!

糖友輕忽糖尿病 當心併發症要你命!#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統計,第二型糖尿病自發病開始算起,十年後得到心肌梗塞的風險,比一般沒有糖尿病的人多了20%左右,終其一生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高出二至四倍,罹患腦中風的機率更高出三倍,危險性不言可喻。臨床發現,糖尿病患併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血糖控制不好、已有長久的糖尿病病史卻未警覺,或同時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共病情況,當寒流來襲時,血管收縮導致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發生。不按時服藥、飲食亂吃 糖尿病患併發心血管疾病義大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盧永川提及,有一位年約50歲的糖尿病友,是個業務主管,經常需要應酬,又因忙碌沒時間運動;他認為自己平日沒有不適,因此未按時服藥、飲食也幾乎亂吃;再加上原本的高血壓、高血脂,忽略了自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直到某天寒流來襲,聚餐後胸部悶痛難耐,做了心導管後才警覺應該要好好控制三高。所幸,在使用了新一代的SGLT2抑制劑三個月後,該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數值表現良好,進一步詢問之前為何不好好吃藥的原因,才表示是因為業務工作經常會誤餐,再加上吃傳統降血糖藥物時,容易有低血糖情況,才不願意認真服藥。盧永川主任說,傳統的降血糖藥物,容易有低血糖的副作用,病友常會額外多吃來避免低血糖,長期下來難免會有體重過重的情形,這些情形都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盧永川主任建議糖尿病友,若合併有三高情形,就要使用正確的藥物做調配,並在生活型態上做好體重控制,包括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各方面著手,可降低日後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SGLT2抑制劑對心、腎、胰臟都可達到保護效果盧永川主任指出,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中,SGLT2抑制劑與GLP-1受體促效劑都被證實除了有降血糖的作用外,也有額外降低體重的好處。在2018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治療指引中,也將SGLT2抑制劑列入對於心臟血管具有保護效益。SGLT2抑制劑的作用機轉是將體內升高的糖分從腎臟排出體外而不回收,以此降低血糖;也因為糖份排出不回收,會增加卡路里的排出,間接可降低體重。再者,帶出糖分時,也會一併帶出水份,等於也減少了血壓。從臨床試驗中,也證實SGLT2抑制劑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長期使用對於心臟、腎臟、胰臟等都可達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且單獨使用極少發生低血糖現象。該名業務主管,將可能會造成低血糖的藥物調整成SGLT2抑制劑後,整個人舒坦許多,也願意開始調整飲食作息並且加入運動習慣,體重下降約三至四公斤,如今血壓、血脂及血糖的數值都在理想的範圍內。盧永川主任提醒,一經確診為糖尿病,病友們務必要積極生活型態控制加上合理用藥,若有低血糖症狀,可與專科醫師討論,找出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