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92%人攝取不足!教你5道蔬果入菜

92%人攝取不足!教你5道蔬果入菜#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病人需要進行生活型態的調整,選擇健康的飲食型態很重要,尤其醣類的攝取來源,應盡可能為全穀類、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無論是糖尿病病人或是一般民眾,均建議每日應達3份蔬菜、2份水果的攝取量。天天5蔬果 300克蔬菜加2顆棒球大水果根據成大醫院院內糖尿病人分析,每週3天以上、每天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者僅占2成,6成以上病人每週少於1天達此建議量。若分別看蔬菜或水果的攝取量,約5成病人每週少於1天可達此蔬菜或水果建議量。研究指出,達3份蔬菜及2份水果的建議攝取量,僅為人口總數的7.4%。建議應該多注意自己每日的飲食是否達標,做到「天天5蔬果」。「天天5蔬果」指3份蔬菜、2份水果。1份蔬菜為生重100克或煮熟後家用飯碗的2/3碗,1份水果約為棒球大小的水果1顆。水果與蔬菜不建議相互取代,尤其是糖尿病病人,水果攝取過量可能影響血糖控制。蔬果入菜取代調味 減鹽又美味賴慧珊營養師表示,可以嘗試蔬果入菜,建議以當季新鮮蔬果,並考慮顏色搭配,增加菜色變化。還能用來為菜加味、調味,取代調味料,減少鹽分攝取。例如使用蘋果、芒果增加甜味,利用用鳳梨、番茄、奇異果增加酸味。只是糖尿病患記得扣除入菜的水果量。舉例蔬果入菜的菜色如下: 蔬果雜糧拌飯、水果養生拌飯食材變化相當有彈性,利用各式全穀類及蔬果增加纖維攝取量。 香甜水果雞肉利用新鮮蔬果入菜增加纖維攝取量,並利用水果的風味減少調味料之使用。 茄汁豆腐番茄盅利用番茄鮮豔的色澤取代冷硬的盛裝容器,既美觀又無形中增加蔬菜攝取。 和風柚香蘆筍肉片善用當季蔬果搭配簡單的食材,再以簡單的涼拌,清淡美味同時增加蔬果攝取。

講座/糖尿病吃素

講座/糖尿病吃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讓身體少疾病,而且又不容易發胖。適當的吃素其實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但是吃素也要講究健康。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2/22(五)舉行講座,由營養師張昱凡主講「糖尿病健康吃素」,帶著大家一起來解析吃素的優勢和劣勢,並告訴大家如何健康吃素。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素時間:106年12月22日(五)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注意!糖尿病傷口沒處理 嚴重恐致命

注意!糖尿病傷口沒處理 嚴重恐致命#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7歲的王先生,今年開堆高機要堆放草皮,下車時忘記拉起手煞車,堆高機因此倒退,心急的他馬上爬上堆高機試圖拉起手煞車,卻因重心不穩倒栽蔥,因而壓到左腳。原以為沒事,還到田裡工作,沒想到左腳差點面臨截肢命運。糖尿病致神經病變 足部痛覺變遲鈍豐原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陳明澤表示,王先生左小腿被壓傷,後來小腿疼痛拿藥擦,隔幾天後竟痛到沒辦法走路,住院才知道有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末稍神經病變與血管病變,尤其足部對於壓力及疼痛的感覺會較遲鈍。王先生的左腳受傷,以為沒有明顯外傷,卻不知道已經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進行清創手術時,發現已經感染到筋膜層,且細菌感染速度變得非常快,造成左小腿有多處出現壞死性筋膜炎的情況。免疫力不佳 小傷口恐致蜂窩性組織炎原以為傷口只有10幾公分,但進行清創手術後發現,感染面積大概有20幾公分。進行清創手術、高壓氧治療、傷口負壓養肉機、及抗生素等多重傷口整合性治療,將感染範圍停住不再擴散,接著慢慢進行治療,重新植皮,免於截肢命運。陳明澤主任表示,糖尿病患免疫力不佳,常有患者易因小傷口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壞死性筋膜炎,輕者截肢、重者致命。患有糖尿病的民眾,勿忽略身上任何小傷口,有傷口應立即就醫治療 以免遺憾終身。

壯男拉肚子2周 糖尿病酮酸中毒惹禍

壯男拉肚子2周 糖尿病酮酸中毒惹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直拉肚子有可能不是腸胃炎,而是糖尿病所引起!29歲的陳先生,因不明原因超過2星期持續解水便,中間曾多次就診以為是諾羅病毒、胃食道逆流,均未見改善。直到陳先生出現全身無力,晚上睡覺忽冷忽熱等症狀,掛急診抽血檢查才發現血糖飆升,酸鹼值異常,確診是糖尿病引起酮酸中毒所致。血糖控制不良 引發酮酸中毒陳先生歷經2周的水便及身體不適,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缺乏水分,血糖控制惡化,進而酮酸中毒,持續下去恐有生命危險。酮酸中毒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呼吸深快、全身乏力,嚴重甚至會神智不清、昏迷。陳先生年紀輕輕、平常不愛吃甜食、也不愛喝飲料,原來本身有糖尿病家族史,再加上體型過胖,是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施兆明指出,長期高血糖會促發患者腸道微血管病變及神經功能損害,導致不正常的腸蠕動或腸道粘分泌失調,造成胃腸功能障礙而腹瀉。胃腸功能出現障礙,還會引起細菌過度生長、大量膽鹽分解和胰腺分泌脂肪酶減少等脂肪消化吸收障礙,也是造成持續性腹瀉的原因。腹瀉逾2周 建議進一步抽血檢查施兆明醫師說明,治療首先補充水份,讓高血糖能被稀釋,改善血液中高濃度、高滲透壓狀態,也要接受24小時注射胰島素,矯正電解質失衡。血糖穩定下來,仍要定期施打胰島素。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種,若是一般感冒型腸胃炎引起,大多只會連續3到5天。如果感染諾羅病毒,會出現上吐下瀉甚至發燒。若超過2星期以上持續腹瀉,務必提高警覺,盡早到醫院抽血檢查。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民眾,不管年齡大小,都要定期測量血糖。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現在全世界的流行病,在台灣,有將近二百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有95%的患者是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你我不可忽視糖尿病的年輕化與日常追蹤照護也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陳宏麟院長表示,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在過去10年中,20歲以下及20至40歲患者人數增加11%及32%;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是造成腎臟病變甚至糖尿病的因素之一。慢性病症狀發生緩慢,開始的時候總是不易覺察,日常的自我健康管理及定期健康檢查更顯得非常重要。吃多、喝多、尿多 建議及早注意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後期可能出現的慢性合併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動脈硬化症;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易引起心臟病、中風,還會造成眼睛、腎臟、下肢血管等併發症,甚至造成失明、洗腎和截肢。糖尿病前兆包含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除此以外,若莫名感到疲勞、倦怠、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並注意血糖控管。自我血糖監測 選擇血糖機精準最重要對於選購血糖機,陳宏麟醫師強調,除了必須要有衛福部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外,最重要的就是精準度,可參考全球業界指標ISO 15197:2013標準;醫師也提醒,方便使用、數字清楚、採血量少、檢測快速、可二次採血等指標,也是選購血糖機的可參考條件。糖尿病需要全家人一起對抗,家人的關心與陪伴,是患者很重要的力量。只要調整好心態,樂觀面對,聽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定期自我血糖監測,患者也可以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並擁有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預防骨質疏鬆、兒童糖尿病

講座/預防骨質疏鬆、兒童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言平淡就是福,然而要是身體突然出毛病,失能造成家人負擔,實在令人促不及防。因此,平時就應特別注意身體健康,不管是骨骼營養或是慢性病的控制,都著實煞費苦心。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18(一)舉行講座,由護理師韋映安主講「骨質疏鬆的預防」,以及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兒童糖尿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第一場:骨質疏鬆的預防】名稱:骨質疏鬆的預防時間:106年12月18日(一)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第二場:兒童糖尿病】名稱:兒童糖尿病時間:106年12月18日(一)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

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般健康檢查主要檢測空腹血糖值,讓許多人以為只要降低空腹血糖就能高枕無憂。然而人處於飯後的時間比空腹長,更需要注意飯後血糖。1名70多歲的阿公空腹血糖未超標,糖化血色素卻一直降不下來,原來阿公雖然減少飯量,飯後卻吃好幾種水果,導致飯後血糖飆高。調整後配合藥物治療,血糖才穩定控制。高血糖影響胰島素 與阿茲海默症相關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張宏猷指出,糖尿病患血糖過高,引起大、小血管病變,除了促使動脈硬化、阻塞,導致血管性失智。高血糖會影響大腦內胰島素的作用,與阿茲海默症關係密切。調查顯示,台灣未用藥物控制的糖尿病患,失智症風險是常人2.4倍,已用藥患者的失智症風險,則是常人的1.6倍。飯後高血糖尖峰的影響,對大腦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症更大。飯後高血糖不僅加速糖尿病進展,增加糖尿病患者失智風險,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致死率,糖尿病患除了控制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值,更須控制飯後血糖值,才能有效減少各種併發症。長期血糖波動大 損害腦部神經致萎縮目前針對降低飯後血糖的藥物包括α–Glucosidase inhibitor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Glinides、短效胰島素類似物等,根據病況評估使用。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延緩小腸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趨於平穩,不會忽高忽低,降低餐後血糖高峰,減緩對血管的衝擊和損傷。張宏猷醫師表示,飯後高血糖造成失智風險的機轉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但長期血糖波動過大確實會損害腦部神經,導致腦部萎縮,影響認知功能。除了藥物治療,也必須積極改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體重控制,才能延緩併發症發生,降低失智威脅。

講座/糖尿病生活

講座/糖尿病生活#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達4成5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僅有22%能每日計算熱量病控制飲食,採買與煮食是許多糖尿病患與家人最頭痛的事,加上外食情形無法避免,慢性病的飲食管理儼然成為重要的健康課題。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14(四)舉辦生活保健系列講座,邀請衛教師李昀靜主講「糖尿病生活」。歡迎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前來聆聽,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生活(居家飲食錄影帶教學)時間:106年12月14日(四)上午10:30- 11: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