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15%糖友糖尿病足 忽略恐致敗血症!

15%糖友糖尿病足 忽略恐致敗血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患者王先生是佳里地區某廟宇的服務人員,偶然被友人發現足部腫脹而到院求診,他表示平時沒有特別注意血糖,而腳的傷口大約是一個星期前發生的。然而經醫師診視後發現,王先生的足底因膿瘍而腫脹,第三及第四趾的骨頭因膿瘍而潰爛消失,絕非一個星期的傷口。歷經一個月的住院治療,加上4次的清創及重建手術,王先生雖然損失兩隻腳趾的情況下,卻逃過被截肢的命運。每200個糖尿病病人 有1個需要截肢佳里奇美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林祐丞表示,根據一份研究報告資料顯示,台灣每200個糖尿病病人中,大約就有一個需要接受下肢的截肢手術。即便整形及重建外科的醫師己經極力協助病人避免走上截肢一途,台灣因為糖尿病而最後截肢的比例,仍高於歐美國家。忽略傷口病痛 就診時已經來不及「要改善糖尿病人截肢的機率,時間是關鍵!」林祐丞醫師表示,台灣醫院密度高,醫療負擔相對低廉。但即便如此,許多患糖尿病足部有慢性傷口的病人會忽略傷口病痛,在第一次尋求整形及重建外科治療時就己經來不及,嚴重到必須要接受截肢手術。如果病人能早一點來醫院接受治療,可能就有機會避免截肢的命運。研究發現,每4個糖尿病病人,就有一個有足部問題;而大約15%的糖尿病病人會發生足部㿉瘍傷口,以全台糖尿病人患者超過100萬來看,糖尿病足是台灣醫療上不能忽視的一大隱憂。    小傷口可能引發敗血症一般人覺得無所謂的小傷口,對糖尿病病人而言都可能最後演變成需要截肢的結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末稍神經病變與血管病變,尤其是足部對於壓力及疼痛的感覺會較遲鈍,即使受傷也不自知。再加上足部血液循環不良,傷口容易感染且不易癒合。如果感染嚴重,甚至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生命。

肺炎症狀像感冒 接種疫苗最放心

肺炎症狀像感冒 接種疫苗最放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母親節將至,除了請吃母親節大餐外,子女們也要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免疫力,尤其是年齡超過65歲或曾中風、有糖尿病、心臟衰竭、肝硬化、末期腎臟病、癌症,就屬於肺炎的高感染風險族群,更要非常注意肺炎的預防,必要時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加強免疫力。肺炎症狀無特異性 常讓人誤以為是感冒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路院區院長暨胸腔內科主任林慶雄醫師提醒,肺炎的症狀像是咳嗽、發燒、食欲不振,沒有特異性,常常誤以為只是感冒比較嚴重而延誤就醫。胸腔科門診常常碰到60多歲的資深媽媽,就算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情控制得不錯,有時候會因為小孫子感冒被傳染,一連好幾天發燒、咳嗽,拍了胸部X光,才知道已經罹患肺炎。一般民眾對肺炎的警覺心遠不如肺癌。一聽到罹患肺癌會很緊張,但對於每年奪走更多國人生命的「國民病」肺炎卻不是那麼在意。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布的2015年國人10大死因,肺炎連續2年,高居國人第4大死因,怎麼降低肺炎的死亡率,一直是胸腔內科醫師最大的挑戰之一。看診過程建立提醒林慶雄醫師強調,全面性的推行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宣導。除了在胸腔科門診張貼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海報,及宣導單來做民眾教育外,也特別在看診系統中,建立提醒的機制,只要是曾經因肺炎而住院的患者來到門診會自動跳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提醒。希望能共同努力,減少肺炎對國人的生命威脅。每年4月的最後一周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動的世界免疫周。今年世界疫苗接種周所推動的目標是「接種疫苗,利於防病」,希望透過疫苗的使用,讓人們得到保護,預防疾病。

買東西仔細看 仿雌激素恐毒害健康

買東西仔細看 仿雌激素恐毒害健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激素和自體免疫疾病間交互作用很複雜,一些特定的自體免疫疾病──精神分裂症、第一型糖尿病、腎炎、僵直性脊椎炎和史迪爾氏症──有極大可能在青春期就出現徵兆;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症狀,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會在更年期來臨時消失。就症狀發生的嚴重程度而言,自體免疫性黃體素皮膚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溼性關節炎這些疾病會隨著女性體內每個月性激素濃度的變化而循環出現病徵。免疫疾病可能在生產或孩子斷奶時爆發此外,懷孕對自體免疫疾病來說有可能帶來2個極端現象之一:緩解或爆發,這是因激素及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所發生的變化所造成,在某些情況下,當女性懷孕時,自體免疫疾病會進入完全緩解。在另一些例子中,懷孕婦女會感受到自體免疫疾病病況的惡化。重要的注意事項是許多自體免疫疾病在孕期減輕的女性會在生產(產後前幾週內,在她們體內的激素和免疫系統回復「正常」時)或孩子斷奶時(當另一次激素轉移發生時)經歷疾病的爆發。與之相對,在孕期經歷症狀加重的女性通常會在產後發現症狀的消退。對許多女性來說,在生理期期間進行激素濃度測試,以辨識出濃度不正常的特定激素是有好處的:這項資訊能協助妳與自己的衛生保健護理師合作,讓妳的激素濃度及激素濃度的變化隨著時間的自然循環更為正常。使用口服避孕藥會降低關節炎風險由於不孕也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可能症狀之一,或許在服用生殖激素藥物前自體免疫疾病就已發生,使用藥物控制激素只不過是導致病徵爆發罷了。研究分析口服避孕藥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的影響,目前結果並沒有定論,舉例來說,廣泛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罹患克隆氏症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率,但同時卻會減低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生的風險。如果妳是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卻同時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或正進行激素療程的女性,這時候該怎麼做呢?以口服避孕藥或其他激素為本的避孕藥劑來說,衡量是否換一種避孕方式還是冒著加重自體免疫疾病反應的風險繼續使用這些避孕藥,是十分個人的決定──只有妳自己可以作主。至於因有其他治療目的而使用的激素藥劑,可以嘗試尋找替代藥物或調整激素藥劑的使用劑量 ,而非完全停止治療。環境雌激素在高濃度下時皆有免疫毒性在生活環境中隨處可見的雌激素或模擬天然雌激素的化合物。亞麻籽、大豆和其他豆科植物會自然產生植物雌激素;黴菌合成雌激素則是由黴菌和其他真菌所產生,為常見的食品汙染源;畜養期間施用過激素的肉類、蛋和乳製品可能含有高濃度的雌激素;仿雌激素則是出現在如殺蟲劑、塑膠製品及清潔劑等工業產品中的一類環境激素;重金屬中會發現金屬性雌激素,上述所有的環境雌激素在高濃度下時皆有免疫毒性(對免疫系統有毒害)。減少暴露在環境激素下的方法:1) 避免食用植物雌激素含量高如亞麻籽、大豆、全穀類和玉米等食物,以及畜養過程有施用激素的動物:植物雌激素含量較少的食物來源包括所有的堅果和種子(尤其是芝麻、開心果、葵花籽和栗子;杏仁、核桃、腰果和榛果中的植物雌激素含量則更少)、所有豆類(尤其是扁豆、白豆、四季豆、花豆、蠶豆,還有鷹嘴豆、綠豌豆和黃豌豆)。苜蓿芽因常見的真菌感染共生導致其黴菌合成雌激素的含量極高。2) 保存食物時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絕對不要在使用微波爐烹調時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3) 選擇食用有機成長飼育並採行有機放牧的肉類。4) 仔細評估家中使用之清潔用品、洗衣劑和化妝品裡可能出現的仿雌激素。(本文摘自/恐怖的自體免疫疾病療癒聖經/柿子文化) 

胰島素傷腎嗎?4大迷思揭密

胰島素傷腎嗎?4大迷思揭密#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要將糖尿病控制好,就要提升國人對胰島素的正確觀念,「使用胰島素會傷腎」、「打胰島素就一定要終生施打」是許多民眾的錯誤觀念。一位58歲男性向醫師表示糖尿病吃藥都沒有效果,早上起來時測量血糖都還是高達200、300。」經查看他的藥單,已開了2種不同中等劑量的藥量,檢查醣化血色素(HbA1C)竟高達13.4%,離標準的小於7%相當遙遠,血糖難以控制。早期施打胰島素控糖 可提升胰臟功能柳營奇美醫院內分泌科醫師黃醫師表示,很多人都以為胰島素是等到吃藥沒效,控制很差時才施打,事實上,近期的研究發現早期施打胰島素,不但可以在短期內將血糖控制下來,而且還可提升胰臟功能,之後不但可以將胰島素停掉,且病人使用的口服藥有可能會更少,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救援療法」。黃聖德醫師指出一般國人常見使用胰島素的迷有:迷思一:「使用胰島素會傷腎」/事實上並不會,傷腎的是高血糖,因此使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好反而保護腎臟。迷思二:「使用胰島素打針會很痛」/事實上目前針頭已經改良的很細,而且是注射在皮下,若以正確的方式注射,其實是不怎麼痛的。迷思三:「打胰島素就一定要終生施打」/不一定,由上述的案例可知,胰島素用在早期施打可提升胰臟功能,之後便可以將胰島素停掉只靠藥物治療。但若罹患糖尿病時間過可能會引起胰臟功能不足的問題,這時單靠藥物的功效就會有限。迷思四:「被醫師告知要打胰島素,是一種懲罰。」/許多人提到要打胰島素,會產生極大的罪惡感,醫師必須破除病人的想法,依靠藥物控制血糖。黃聖德醫師表示,糖尿病控制不良會產生許多併發症,例如小血管疾病包含眼、腎、神經功能的病變,像是失明、腎衰竭、腳麻等;大血管疾病包含中風、心臟病、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導致腳截肢等,都嚴重影響生命安全及生活品質。雖然我們可以靠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來減緩胰臟的功能退化,但真的遇到功能不足血糖高起來時,除了檢討改進飲食運動習慣之外,有時也可能只是自然病程所致。

控糖飲食 素食這樣吃才健康

控糖飲食 素食這樣吃才健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目前罹患糖尿病的人口越來越多,在醫院常聽到病友們在煩惱不知如何控制飲食,為避免血糖飆高,想要吃素的人更是不在少數,素食飲食富含植化素、纖維素及維生素,有助於降低許多慢性病的發生,但要怎麼吃才健康?素食容易造成肥胖、抵抗力差阮綜合醫院營養師黃佳進表示,素食可區分為純素、奶蛋素及健康素3種。但研究指出,素食有其限制易導致營養失調,尤其容易造成肥胖、抵抗力差、維生素D、B12、鈣質及鐵質不足等問題。對想要茹素的病友,提供以下幾點建議作為參考。以川燙、蒸、滷為主 避免油炸、油煎、高油糖尿病友可以參考衛福部製作的素食飲食指南,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奶類、主食類、蔬菜、水果、豆蛋類、油脂),不要侷限在少數食材上,避免營養失調。吃素會肥胖,原因在於攝取過多熱量。傳統素食常以油炸、油煎方式增加風味,而根莖類又屬高醣食物,長久下來造成素食者容易攝取過多熱量,烹調上可以川燙、蒸、滷為主,避免攝取油炸、油煎、高油等食品。蛋白質互補法 增加維生素吸收善用蛋白質互補法,植物中豆類及白米分別缺乏甲硫胺酸、離胺酸,屬不完全蛋白質食物,但經搭配後可提高蛋白質品質及吸收率,例如五穀+白飯、黃豆+白飯。也要記得補充礦物質及維生素。以下羅列幾種維生素來源:1) 維生素B12/大多存在動物性食物中,建議長期素食者可諮詢專業人員後,適量補充維生素B12丸劑、B群或酵母製品。2) 維生素D/常見於奶類、奶製品中,建議多外出曬太陽強化體內合成,幫助鈣磷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尤其是全素者。3) 鐵質/蔬菜(莧菜、菠菜、青江菜)雖蘊含豐富鐵質,但因人體對植物鐵的吸收率低,建議飯後攝取含維他命C的水果(柑橘類、奇異果、檸檬),有助植物鐵質的吸收。少吃醃漬及過鹹食物另外,也要少用人工調味料、少吃醃漬及過鹹食物。素食者常食用醃製物(醬菜、泡菜、豆腐乳),但這類食物含高鈉鹽及亞硝酸鹽,是導致胃癌、腸癌的高危險因子。吃素雖然是風潮,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糖尿病、腎臟病、癌症、痛風等病人,最好由專業醫師及營養師評估,再決定茹素方法。 

吃不下又容易喘 膿水包心臟惹禍

吃不下又容易喘 膿水包心臟惹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70歲的陳奶奶患有糖尿病多年,卻一直沒有好好控制,一日因發高燒、上腹痛、吃不下及呼吸喘等不適至醫院就醫。檢查發現陳奶奶的肝臟上有一個膿瘍,更發現心包膜裡有大量膿水。由於患者因心臟受到壓迫,而出現全身倦怠及血壓降低的現象,進行心包膜引流手術解決立即性的危機。血糖高讓細菌容易生長經抗生素治療後,發現肝臟膿瘍變小,但因膿瘍已穿越橫膈膜及心包膜,直接流入心包膜腔,雖然可使用抗生素治療,但藥物治療抵擋不過大量的細菌增殖,因此安排陳奶奶進行第2次手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後搭配抗生素治療,將心臟膿水、肝臟膿瘍一次解決,也控制住感染狀況。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俊毅表示,陳奶奶患有糖尿病,本身免疫力較低,加上血糖高讓細菌容易生長,因此引發肝膿瘍。早期的肝膿瘍可單靠藥物治療,而不需開刀處理,然若有糖尿病體質,就容易讓感染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想要避免肝膿瘍纏上身,將血糖控制好並穩定治療糖尿病,才是最佳之道。糖尿病發展緩慢常讓患者不自覺若發生肝膿瘍狀況,在藥物治療下沒有好轉,可至一般外科接受肝臟手術將膿水引流出來,就能控制好感染問題。李俊毅醫師提醒,糖尿病是國人最大宗的內科疾病,因其發展緩慢常讓患者不自覺,若能早期篩檢,配合醫師指示治療,才是身體的保健之道。

高壓氧治療 讓他逃過一「截」

高壓氧治療 讓他逃過一「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85歲男性患者車禍後右腳踝嚴重受創,經多次手術及皮瓣手術,仍殘留整個腳部腫脹和右腳踝內側5x6平方公分深度傷口,經歷7個多月傷口仍無法癒合。另外尚有腦外傷、右顎骨折,兩側肺部壓傷及右肺氣胸,頸部第三與第四脊髓輾傷及水腫。醫師安排患者每天接受2個大氣壓的高壓氧治療1.5小時,接受了465次高壓治療後,病情明顯改善也避免截肢的命運。高壓氧發揮重要的輔助治療功能另一位65歲女性患者有糖尿病,長期暈眩、睡眠不良、全身多發性關節痛,醫師診斷為代謝性疾病引起的暈眩及自律神經的失調。每天接受2個大氣壓的高壓氧治療1.5小時,總共接受了60次高壓治療,治療後病人的暈眩現象逐漸消失。睡眠狀況明顯改善,全身筋骨酸痛亦獲得舒緩。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治醫師牛柯琪教授表示,三高及長期糖尿病引發周邊血管病變,不僅會讓下肢的問題傷口更為惡化。微循環不好缺氧、能量供應不足、藥物無法到達發揮功能、免疫能力下降導致感染擴散,持續惡化終致敗血症而無法收拾。這時高壓氧發揮了很重要的輔助治療功能。高壓氧治療可調節血液微循環高壓氧治療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環,對自主神經自然調節的功能,可讓內分泌功能處於較佳狀況,直接或間接的解除因長期緊張造成的精神失調。牛柯琪教授表示,以上的病例,除了暈眩本身和相關系統的疾病外,同時反應了大部份現代國民潛在的共同健康問題。牛柯琪教授指出,高壓氧輔助治療不僅讓這幾位病人得以痊癒,解除了困擾多年的病痛,同時也舒緩了其他的併發症,譬如暈眩、全身酸痛和大腦功能衰退的症候群。包含長期操勞或緊張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疲倦、肌肉僵硬、關節酸痛內分泌功能異常、皮膚失去光澤等為現代人共同的文明病,而多項研究和臨床報告指出未來高壓氧在疾病的預防上亦發揮保健的功能。

十穀養生法 這4族群要當心

十穀養生法 這4族群要當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任何的情況都可以吃十穀嗎?許多網友不免有此疑惑。列舉4種特別需要注意的情況,加以說明。1) 孕婦可否吃薏仁?大部分的中醫師說孕婦不可以吃薏仁,以免流產,但報上曾經有一位中醫師獨排眾議,認為此說是無稽之談。為了安全起見,我建議懷孕中不吃薏仁,待產後,再於十穀米中添以加薏仁。2) 胃不好的人能喝十穀米漿嗎?胃不好可以分為消化不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多喝十榖米漿;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也可以喝十穀米湯,但是必須配合食用鹼性食物,例如菠菜、海帶和蒟蒻。3) 洗腎及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十穀米食嗎?洗腎病患絕對不可以吃十穀米食,糖尿病患可以吃十穀米食,但應酌量(例如半碗)不應過量。4) 大腸手術或胃部有部分切除的病患,是否可吃十穀米食?大腸手術完後兩週,應讓縫合傷口復原後再喝十穀米漿,胃部分切除病患,也應休息至少一個月,待復原後才可以喝十穀米漿。慢性腎臟衰竭及尿毒症洗腎的病人,並不宜吃十榖,因為全穀類含有高磷及高鉀會降低鈣的吸收及全身皮膚搔癢,惡化腎性骨病變;高鉀會影響洗腎的效果,甚至造成心律不整。預防現代文明病 十榖雜糧養生最方便全穀類食物含有大量纖維素,有助於腸胃蠕動及預防大腸癌,但是過量的纖維在腸道中會吸收水分,體積會膨脹,對於腸道手術後或腸胃功能不佳的患者,會有脹氣的現象。此外,過量的纖維素會干擾鈣、鐵離子的吸收,所以貧血、骨質疏鬆,或正在服用鐵劑、鈣片的人,不宜攝取過量的十榖雜糧。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十榖雜糧對一般人來說,利遠大於弊不必因噎廢食,可以放心大膽的吃。十榖是飲食療法,也是最簡單最自然的自癒療法,只需要耐心與毅力,是預防現代文明病最方便的養生療法!注意事項:‧ 以漸進的方式,將精食、速食、重食(重口味)的飯食習慣漸漸改為粗食、慢食、輕食(重原味)。‧ 對於慢性腎臟衰竭及尿毒症洗腎的病人,不宜吃十榖。‧ 三歲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全面實施十穀療法,如十穀米漿。‧ 凡事貴在有恆的信念,切勿因為覺得麻煩就中斷十穀養生法。(本文摘自/十穀養生健康法【修訂版】/晨星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