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友日常保健 14項備忘錄必知!

糖友日常保健 14項備忘錄必知!#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飲食,宜採取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的原則,以避免血糖暴起暴落。均衡飲食,並食用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高纖維食物,可避免血糖急遽上升,藉以穩定血糖濃度。以下為詳細項目。1) 攝取碳水化合物,應有50%~6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攝取適量蛋白質,應佔總熱量的12%~20%以上。2) 多吃纖維食物。3) 減少脂肪攝取量。減少膽固醇量。4) 使用代糖。謹慎使用果糖。5) 少量多餐。6) 限制酒精用量,每週不喝超過60c.c的烈酒;90c.c的蒸餾酒;240c.c的葡萄酒或720c.c的啤酒。低熱量啤酒及不甜的葡萄酒較適合糖尿病患者。將酒精視為脂肪。7) 控制體重。8) 定期運動。特別是運用大肌肉,如手臂及腿,重複做有規律移動的運動最適合糖尿病患者。9) 勿從事舉重或需要用力推拉的運動。10) 照顧牙齒,維護口腔清潔,定期檢查牙齒,使用牙線。配戴咬合適當的假牙。11) 定期驗血。血糖過低或太高都要請教醫生。12) 使用成藥應請教醫生。13) 受傷時必須送醫治療。14) 定期檢查足部,保持乾淨清爽,將指甲修短,盡速治療香港腳等疾病,冷天保暖,穿著舒適的鞋子,一定要穿襪子。注意足部的情況,由於糖尿病會減低疼痛的感覺,所以可能未察覺足部已受傷,而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遭到截肢的命運。(本文摘自/40+的健康讀本/遠流出版)

抗老不分年齡 年輕人也要小心!

抗老不分年齡 年輕人也要小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年國人的10大死因: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臟疾 病、高血壓等等,全部都是慢性疾病,而且年齡層越來越小,新聞報導有許多20幾歲的年輕人,罹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必須一輩子吃藥控制的例子,抗老不分年齡,已經成為大眾熱烈討論的話題。別以為外表年輕老化就與自身無關老化已不再是單只外表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在器官的退化及疾病癌症的危機。所以,別以為外表年輕老化就與自身無關,因為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斥著高糖份、自由基、紫外線、壓力、重金屬、塑化劑,嚴重地傷害身體,使內在器官在不知不覺中,已悄悄邁向衰老。抗老化是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目標是延緩器官功能退化,遠離疾病痛苦和死亡的威脅,是需要從小養成的生活觀念。 拒糖永保青春健康近年來醫學上有個熱門議題──糖化反應,是由於食物中的糖和體內蛋白質結合後,產生化學反應,引起人體循環不良,使皮膚失去彈性,器官、血管慢性病變引發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是老化第一殺手! 慢性疾病的發生,主要還是因為糖分促進細胞老化。老化與慢性疾病之間是因果關係。探討老化所產生的慢性疾病,必須由食物供給的角度及良好正確的生活習慣說起,尤其是抗老化,更是要從小做起,首先降低體內不必要發生的糖化反應及脂肪囤積,中老年後的慢性疾病將大幅降低。糖化反應現在已經提前出現在小孩跟年輕人身上因為糖化反應,生理系統逐漸失靈,一開始是肥胖或代謝症候群,衍生出各種慢性病。例如糖尿病,就是血液中的糖分太高,衍生出許多不良的代謝產物,逐漸導致體內器官失去作用,嚴重甚至死亡。可怕的是,原本這些狀況是中年或老年才發生,現在則提前出現在小孩與年輕人身上。(文章摘自/拒糖  抗老化-Dr張大力 日本美容若返研究美學/博思智庫)

除了「3多1少」 它也是糖尿病警訊

除了「3多1少」 它也是糖尿病警訊#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除了典型的「3少1多」症狀外,還有哪些原因也可能是糖尿病警訊?51歲的楊先生有高血壓病史、家族中有糖尿病及高血脂問題,近日右腳傷口潰瘍一個多月毫無好轉,求診後醫師初步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因楊先生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家族內亦有糖尿病及高血脂問題,且病人自述平日喜歡吃麵包及糕點、且無運動習慣,右腳的傷口也好一陣子都沒有癒合。服用正確藥物 治療效果良好無併發症經檢驗發現,病人糖化血色素竟已高達11%,空腹血糖值快接近300,經過3個月持續的糖尿病藥物治療加上正確飲食生活習慣,楊先生的血糖值也漸漸好轉至正常值,右腳傷口也因服用正確藥物以及即時治療,治療效果良好且未產生任何嚴重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陳芳雯表示,一般民眾較為熟悉的糖尿病症狀為三多一少:喝多、尿多、吃多及體重減少,其實傷口不易癒合也是糖尿病的症狀之一。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可能與傷口富含糖分,細菌比較容易滋生、高血糖造成血管增厚甚至狹窄,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導致白血球以及氧氣難以到達傷口處,傷口自然難癒合有關。高血糖影響免疫功能 傷口也比較會受感染另外,神經感覺缺失也是高血糖會造成的併發症之一,如果病人神經感覺遲鈍,傷口部分的感染就有可能會比較晚或比較嚴重時才會被發現,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高血糖影響到免疫細胞的功能,傷口也會比較容易被感染。而除了藥物控制之外,飲食控制及運動控制對於糖尿病病人也非常重要。應避免進食含糖的飲料、加工食品及糕點;不食用過多的精緻糖分如白飯、麵及白麵包,以高纖維的澱粉如糙米來代替;也可多以清蒸水煮或烤的降低油脂。運動及飲食照顧好,患者間就沒煩惱。運動原則如下:1) 採取『3-3-3原則』一個禮拜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會微喘及流汗的程度)。2) 避免空腹或餐前運動。3) 記得多補充水分。4)  穿著適當的鞋和襪子,勿赤腳運動,以免受傷。5)  曾有中風、心臟病或肝腎功能不良者,先由醫師評估後再決定運動種類。小傷口恐致全身性疾病除了典型症狀外,傷口難癒合也是較少患者會察覺到的地方,小心免疫力的影響恐導致全身性的病症。陳芳雯醫師強調,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疾病,若開始出現某些症狀如長期傷口不好,一定要盡快就醫。

講座/別讓糖尿病慢性合併症找上妳

講座/別讓糖尿病慢性合併症找上妳#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不當的血糖控制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其中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本堂課經由蕭珮鈺護理師主講,幫助病友講解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了解均衡飲食及生活須知,使病友之飲食更具多樣性!(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確認)名稱:別讓糖尿病慢性合併症找上妳時間:106年5月31日 星期(五) 上午08:30-09:00地點: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新大樓)二樓心臟科候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糖尿病也能喝飲料!6種飲品最適合

糖尿病也能喝飲料!6種飲品最適合#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白開水/多飲多尿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狀之一,有的糖尿病患者誤認為多尿是由於多飲所造成的,所以為了控制好糖尿病,在控制飲食的同時,也應該控制飲水。這種觀點是不對的,而且有害於健康。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過高時排尿量就必須增加,以便藉由尿液把糖分排出體外。由於尿量增多,體內的水分也大量流失,因而會刺激神經中樞引起口渴,促使患者大量飲水。也就是說,患者喝水多,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糖尿病患者如果故意少喝水,會造成血液濃度增加,過多的血糖和血液中其他含氮廢物無法排出體外,這樣可能引起嚴重的後果。至於腎功能不全,伴有水腫的患者則需要控制喝水的量。2) 綠茶/綠茶對人體的保健功效已經是眾所周知,但你可能不知道,綠茶還具有控制糖尿病的特殊功用。綠茶之所以能控制糖尿病,是因為綠茶中所含的兒茶素能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具有很好的降血糖的作用。因此,多喝綠茶是防止糖尿病最好也最簡單的方法。提示/用冷開水來浸泡綠茶,可以使降血糖的成分不被破壞,另外,以喝淡茶為宜,因為濃茶容易導致骨質疏鬆。3) 鮮茶葉/不但喝綠茶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茶葉也有同樣的功效,方法是將剛採的茶葉,用冷水洗淨晾乾,切不可烤、烘、炒。然後取這種茶葉十克,用五百CC的冷開水浸泡5~6小時後飲用,最後將茶葉一次吃掉。提示/服藥後不要喝茶,如要喝茶應安排在4~6小時後。喝完茶後如果會感到胃部不適,就不宜用此方法。容易失眠的人,則要避免在睡前2~3小時喝茶。4) 咖啡/每天喝幾杯咖啡,也可以預防糖尿病。如果每天喝六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並持續12~18年,男性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會減少一半,女性的患病機率更可以降低百分之70。這可能是因為咖啡中含有鉀和鎂,可以影響人體內醣類的轉換,促進新陳代謝。另外,研究發現,咖啡中含有一種叫做綠原酸的成分,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能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提示/每天固定喝咖啡不僅對於預防糖尿病有好處,對那些過度肥胖的人也十分有益。5) 牛奶/牛奶是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飲用的一種飲品,含有大量的水分,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適量的脂肪,能提供糖尿病患者多種營養成分,但對血糖、血脂的影響又不大。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東方人普遍缺鈣,進入中、老年後鈣質流失的情況更加嚴重,得了糖尿病後缺鈣的問題更加顯著。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骨質疏鬆,造成骨折的情況也相當普遍,所以補充鈣質是糖尿病人所必需的。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鹽,每天喝兩瓶200毫升的牛奶,對鈣質的補充有很大的幫助。提示/雖然糖尿病患者應該喝牛奶,但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喝牛奶時不能加糖,當然加人工代糖還是可以的。也可以喝無糖的優酪乳。6) 綠豆湯/現代醫學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三多一少的現象(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相當普遍。醫生從臨床治療中發現,有些糖尿病患者喝綠豆湯能緩解煩渴、多尿的症狀。患者每人每天飲水的量也大為減少,同時多尿症狀也明顯減輕或消失,對於控制病情的發展非常有效。提示/綠豆湯食療法:每次一碗,每天兩次(上午九點及下午三點),持續食用有益身體健康。(本文摘自/輕鬆駕馭糖尿病/世茂出版)

15%糖友糖尿病足 忽略恐致敗血症!

15%糖友糖尿病足 忽略恐致敗血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患者王先生是佳里地區某廟宇的服務人員,偶然被友人發現足部腫脹而到院求診,他表示平時沒有特別注意血糖,而腳的傷口大約是一個星期前發生的。然而經醫師診視後發現,王先生的足底因膿瘍而腫脹,第三及第四趾的骨頭因膿瘍而潰爛消失,絕非一個星期的傷口。歷經一個月的住院治療,加上4次的清創及重建手術,王先生雖然損失兩隻腳趾的情況下,卻逃過被截肢的命運。每200個糖尿病病人 有1個需要截肢佳里奇美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林祐丞表示,根據一份研究報告資料顯示,台灣每200個糖尿病病人中,大約就有一個需要接受下肢的截肢手術。即便整形及重建外科的醫師己經極力協助病人避免走上截肢一途,台灣因為糖尿病而最後截肢的比例,仍高於歐美國家。忽略傷口病痛 就診時已經來不及「要改善糖尿病人截肢的機率,時間是關鍵!」林祐丞醫師表示,台灣醫院密度高,醫療負擔相對低廉。但即便如此,許多患糖尿病足部有慢性傷口的病人會忽略傷口病痛,在第一次尋求整形及重建外科治療時就己經來不及,嚴重到必須要接受截肢手術。如果病人能早一點來醫院接受治療,可能就有機會避免截肢的命運。研究發現,每4個糖尿病病人,就有一個有足部問題;而大約15%的糖尿病病人會發生足部㿉瘍傷口,以全台糖尿病人患者超過100萬來看,糖尿病足是台灣醫療上不能忽視的一大隱憂。    小傷口可能引發敗血症一般人覺得無所謂的小傷口,對糖尿病病人而言都可能最後演變成需要截肢的結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末稍神經病變與血管病變,尤其是足部對於壓力及疼痛的感覺會較遲鈍,即使受傷也不自知。再加上足部血液循環不良,傷口容易感染且不易癒合。如果感染嚴重,甚至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生命。

肺炎症狀像感冒 接種疫苗最放心

肺炎症狀像感冒 接種疫苗最放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母親節將至,除了請吃母親節大餐外,子女們也要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免疫力,尤其是年齡超過65歲或曾中風、有糖尿病、心臟衰竭、肝硬化、末期腎臟病、癌症,就屬於肺炎的高感染風險族群,更要非常注意肺炎的預防,必要時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加強免疫力。肺炎症狀無特異性 常讓人誤以為是感冒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路院區院長暨胸腔內科主任林慶雄醫師提醒,肺炎的症狀像是咳嗽、發燒、食欲不振,沒有特異性,常常誤以為只是感冒比較嚴重而延誤就醫。胸腔科門診常常碰到60多歲的資深媽媽,就算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情控制得不錯,有時候會因為小孫子感冒被傳染,一連好幾天發燒、咳嗽,拍了胸部X光,才知道已經罹患肺炎。一般民眾對肺炎的警覺心遠不如肺癌。一聽到罹患肺癌會很緊張,但對於每年奪走更多國人生命的「國民病」肺炎卻不是那麼在意。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布的2015年國人10大死因,肺炎連續2年,高居國人第4大死因,怎麼降低肺炎的死亡率,一直是胸腔內科醫師最大的挑戰之一。看診過程建立提醒林慶雄醫師強調,全面性的推行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宣導。除了在胸腔科門診張貼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海報,及宣導單來做民眾教育外,也特別在看診系統中,建立提醒的機制,只要是曾經因肺炎而住院的患者來到門診會自動跳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提醒。希望能共同努力,減少肺炎對國人的生命威脅。每年4月的最後一周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動的世界免疫周。今年世界疫苗接種周所推動的目標是「接種疫苗,利於防病」,希望透過疫苗的使用,讓人們得到保護,預防疾病。

買東西仔細看 仿雌激素恐毒害健康

買東西仔細看 仿雌激素恐毒害健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激素和自體免疫疾病間交互作用很複雜,一些特定的自體免疫疾病──精神分裂症、第一型糖尿病、腎炎、僵直性脊椎炎和史迪爾氏症──有極大可能在青春期就出現徵兆;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症狀,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會在更年期來臨時消失。就症狀發生的嚴重程度而言,自體免疫性黃體素皮膚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溼性關節炎這些疾病會隨著女性體內每個月性激素濃度的變化而循環出現病徵。免疫疾病可能在生產或孩子斷奶時爆發此外,懷孕對自體免疫疾病來說有可能帶來2個極端現象之一:緩解或爆發,這是因激素及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所發生的變化所造成,在某些情況下,當女性懷孕時,自體免疫疾病會進入完全緩解。在另一些例子中,懷孕婦女會感受到自體免疫疾病病況的惡化。重要的注意事項是許多自體免疫疾病在孕期減輕的女性會在生產(產後前幾週內,在她們體內的激素和免疫系統回復「正常」時)或孩子斷奶時(當另一次激素轉移發生時)經歷疾病的爆發。與之相對,在孕期經歷症狀加重的女性通常會在產後發現症狀的消退。對許多女性來說,在生理期期間進行激素濃度測試,以辨識出濃度不正常的特定激素是有好處的:這項資訊能協助妳與自己的衛生保健護理師合作,讓妳的激素濃度及激素濃度的變化隨著時間的自然循環更為正常。使用口服避孕藥會降低關節炎風險由於不孕也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可能症狀之一,或許在服用生殖激素藥物前自體免疫疾病就已發生,使用藥物控制激素只不過是導致病徵爆發罷了。研究分析口服避孕藥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的影響,目前結果並沒有定論,舉例來說,廣泛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罹患克隆氏症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率,但同時卻會減低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生的風險。如果妳是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卻同時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或正進行激素療程的女性,這時候該怎麼做呢?以口服避孕藥或其他激素為本的避孕藥劑來說,衡量是否換一種避孕方式還是冒著加重自體免疫疾病反應的風險繼續使用這些避孕藥,是十分個人的決定──只有妳自己可以作主。至於因有其他治療目的而使用的激素藥劑,可以嘗試尋找替代藥物或調整激素藥劑的使用劑量 ,而非完全停止治療。環境雌激素在高濃度下時皆有免疫毒性在生活環境中隨處可見的雌激素或模擬天然雌激素的化合物。亞麻籽、大豆和其他豆科植物會自然產生植物雌激素;黴菌合成雌激素則是由黴菌和其他真菌所產生,為常見的食品汙染源;畜養期間施用過激素的肉類、蛋和乳製品可能含有高濃度的雌激素;仿雌激素則是出現在如殺蟲劑、塑膠製品及清潔劑等工業產品中的一類環境激素;重金屬中會發現金屬性雌激素,上述所有的環境雌激素在高濃度下時皆有免疫毒性(對免疫系統有毒害)。減少暴露在環境激素下的方法:1) 避免食用植物雌激素含量高如亞麻籽、大豆、全穀類和玉米等食物,以及畜養過程有施用激素的動物:植物雌激素含量較少的食物來源包括所有的堅果和種子(尤其是芝麻、開心果、葵花籽和栗子;杏仁、核桃、腰果和榛果中的植物雌激素含量則更少)、所有豆類(尤其是扁豆、白豆、四季豆、花豆、蠶豆,還有鷹嘴豆、綠豌豆和黃豌豆)。苜蓿芽因常見的真菌感染共生導致其黴菌合成雌激素的含量極高。2) 保存食物時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絕對不要在使用微波爐烹調時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3) 選擇食用有機成長飼育並採行有機放牧的肉類。4) 仔細評估家中使用之清潔用品、洗衣劑和化妝品裡可能出現的仿雌激素。(本文摘自/恐怖的自體免疫疾病療癒聖經/柿子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