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6成5控糖不佳 糖尿病新藥助降血糖

6成5控糖不佳 糖尿病新藥助降血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名6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病友,罹患糖尿病8年,他飲食運動樣樣不缺,一直都很認真的控糖,但糖化血色素總是無法小於7%;據國際糖尿病聯盟資料顯示,台灣罹糖尿病人數已突破170萬人大關,盛行率約為9.8%,相當於每10個台灣人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且台灣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品管調查指出,約有6成5的患者控糖尚未達標。血糖控制不佳 易有中風、心肌梗塞風險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若未能妥善控制,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因此加速動脈硬化進行,激化大血管病變,以致糖尿病友發生心肌梗塞、中風、截肢的機會,較常人倍增。過去的傳統糖尿病藥物,都是透過促進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阻抗或直接補充體內胰島素等機制,來發揮降糖作用。有些藥物還會讓人發胖或造成不等程度的低血糖危險。體重增加不但會導致腹部脂肪變多,堆積在腹腔的內臟脂肪,還會因加強胰島素阻抗性,降低正在使用藥物的治療效果,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口服排糖藥 控糖佳體重跟著降而最新的口服排糖藥SGLT2抑制劑,透過阻斷腎小管對葡萄糖再吸收,讓身體每天從尿液排除約78公克的葡萄糖到體外,熱量約等於一碗白飯,經由排除額外的葡萄糖,不僅達到降糖效果,順便也降低了體重。此外,研究發現,使用此藥也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變。以此個案為例,在一次回診調整服藥處方,短短兩個月內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降至6.5%,體重更從80公斤降至76公斤,回診前病友難以置信的發現失控多年的體重和血糖竟然同步下降,這些功效正是來自新型的口服排糖藥。新藥注意泌尿道感染問題蔡世澤醫師指出,此藥物易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問題,因此使用這類口服排糖藥物至少每天要多喝一杯水,才能將糖份從尿中排除,同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腎功能不佳者不建議使用。另外,年紀較大或者血壓功能異常者,使用此藥可能出現頭暈情形,過去也曾有外電報導因不當使用產生酮酸中毒的情形,因此使用前需由醫師評估,75歲以下且腎功能良好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視病情選擇使用,目前健保無給付,自費使用一個月約1500~1800元。

嚇到!「小弟弟」癢又腫非性病 竟是糖尿病作祟

嚇到!「小弟弟」癢又腫非性病 竟是糖尿病作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若是包皮、龜頭騷癢紅腫,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不是染上性病!但彰化醫院家醫科醫師指出,近年發現,不少30歲到40歲之間的男性患者,出現包皮或龜頭出現癢癢紅腫就醫,這些患者擔心自己是不是被傳染性病,嚇到不好意思開口就醫,所幸檢查後,讓患者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性病,是糖尿病引起的症狀。 年輕患者症狀非典型   私密部位不適為表現彰化醫院家醫科廖曜磐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已經年輕化,很多病患也不全然出現典型的三多;部份較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反而是出現反覆性男性包皮龜頭炎或女性陰道尿道炎,就醫患者常因私密部位不適,更懷疑傳染性就醫,其實這些糖尿患者只要早期接受檢查及治療,是可以改善症狀的。杜絕含糖飲料、油炸物  避免血糖亂飆加上現代很多外食族,除了不均衡的主餐,多數人還會含糖飲料一杯一下肚,血糖一定飆高,熱量攝取很容易過量,可是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就會因不當的食物攝取而使得血糖繼續偏高;特別注意,水果也是夏天的消暑涼品,一不小心水果吃多了,血糖也常常因此失控。 他也提醒,糖尿病除了規則的藥物控制之外,也要注意飲食熱量管控、體重管理及適當運動。罹有糖尿病的外食族,要特別注意避免過量攝取引起三高的飲食,除了含糖飲品或精緻糕點,也要避免吃油炸物。

控糖不再是唯一!糖友也要慎防心血管疾病

控糖不再是唯一!糖友也要慎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一項研究發現,每5名第二型糖尿病患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幾乎與惡性腫瘤並列頭號死因,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醫師提醒民眾,在控糖之餘,也別忘了要護「心」,以免使自己曝露於危險中。曾因心臟衰竭住過院者 未來有一半風險再度入院「心血管疾病是糖友的殺手」新光醫院內科部徐國基醫師表示,糖尿病患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高,占了所有糖尿病患住院原因的14%,且一旦曾因心臟衰竭住院,未來還有接近一半的機率,可能再度住院。因此,歐洲糖尿病醫學會與歐洲心臟學會最新共同發表的糖尿病治療指引中,也特別指出,糖友治療應兼顧穩定控制血糖及心血管疾病安全性,而這項指引的發布,也使得近年來,全球醫界都越來越重視糖尿病用藥的心血管安全性。挑選藥物 以不傷心、穩糖為原則正因心血管疾病對糖尿病患健康與生命的危害甚鉅,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2008年要求市面上所有降血糖藥物,都必須進行心血管疾病安全性試驗,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醫師表示,像是臨床上常見的DPP4抑制劑類藥物,不僅能控糖,也不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重症與死亡風險。為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糖尿病友,醫師建議民眾在選擇藥物時,應以「不傷心」、「穩糖」為原則,並特別注意是否已通過心血管安全性的試驗,以免因為控制血糖而傷心。

逾60歲糖尿病患罹登革熱 增10倍死亡率

逾60歲糖尿病患罹登革熱 增10倍死亡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狂燒,全台累計病例破2千,並出現4名死亡病例,民眾萬不可輕忽,尤其60歲以上長者是高危險群!根據研究發現,60歲以上長者與第二型登革病毒是引發登革出血熱的危險因子;此外,60歲以上有糖尿病民眾若罹患登革出血熱,死亡風險則增加10倍。大於60歲者 易併發登革出血熱疾管署與國立臺灣大學方啟泰教授合作,在近日出刊的台灣衛誌期刊發表「2003至2013年台灣地區登革熱併發登革出血熱危險因子分析」,針對142位登革出血熱病例與568位未併發登革出血熱之登革熱病例,依發病時間及居住縣市進行配對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年齡大於60歲者感染登革病毒後,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的4.5倍;大於60歲的長者,如果感染第二型登革病毒,則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感染第一型登革病毒的24倍。另外,患有糖尿病之60歲以上的民眾,若感染登革出血熱,其將會增加10倍的死亡風險。南市多為第二型登革熱 長者應注意疾管署提醒,目前南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其中台南市疫情以第二型登革病毒為主,依據研究結果,呼籲臨床醫師務必提高警覺,於診治60歲以上且有慢性疾病長者,如感染登革熱需嚴密追蹤照護,以降低引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重複感染不同型別登革病毒時,可能引發較嚴重的登革熱重症,但若能夠儘早正確診斷並治療,死亡率可低於1%。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或活動史,以利及時通報與治療。另外,務必落實戶內外病媒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自己遭受感染,也能保護親友鄰居的健康。

糖尿病患營養素吃不夠?DIY罐沙拉搞定

糖尿病患營養素吃不夠?DIY罐沙拉搞定#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友應該怎麼吃才能控制血糖?衛福部豐原醫院糖尿病友會,利用近來流行的玻璃罐沙拉概念,教導病友在玻璃罐當中,放入自己喜歡吃的食材DIY沙拉罐,不僅能精確掌握是否均衡攝取所需,看了玻璃罐中五顏六色的蔬果,食慾也跟著好了起來。衛福部豐原醫院江佳容營養師表示,玻璃罐沙拉的概念,是把食材裝進玻璃罐加調味料,透過簡單製作且易於攜帶的特性,搭配彩虹蔬果原理,補足一日所需的蔬果份量,除了膳食纖維外,更補充到各種植物化學物質與抗氧化物質,增加身體代謝的同時,更達到預防癌症與健康飲食的目的。9成國人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豐原醫院替病友準備健康食材,包含各色新鮮蔬菜、雞胸肉、毛豆仁以及各種辛香料,搭配油醋取代傳統的高油脂沙拉醬,讓病友在選擇自己愛吃的食材,裝到玻璃罐中自製沙拉,罐子裡裝了膳食纖維、優質蛋白質、適量油脂及多種具抗氧特性的食材,不但充滿繽紛色彩也有多種營養素。因衛福部建議,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35公克,但9成以上國人膳食纖維攝取量不到建議量的一半,原因為現在年輕人多為外食族,加上家中老人更因孩子不在家,吃的相對簡單,導致從小孩、成人至老人的膳食纖維攝取量皆嚴重不足。因此想藉由此次病友會的機會推廣,攝取多色多種類的食物,補充纖維營養均衡。

空心菜清熱利濕 降低血糖也有效

空心菜清熱利濕 降低血糖也有效#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炎熱的夏季也讓人體的陽氣達到了高峰期,於是,暑熱上火是很多人都會面臨的困擾,稍不留神就會惹上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上火症狀。對付暑熱一方面要注意保持心態平和、起居正常,另一方面則要注意常吃一些清熱解暑、利濕行水的食物。「空前豬腰湯」,就是一道既能清熱去濕,又能補腎利水的美味湯品,在炎熱的夏季很受歡迎。空前豬腰湯製作材料/空心菜五百克,鮮車前草100克,豬腰、豬瘦肉各250克,生薑3片,鹽、生粉、醬油各適量。製作方法/先將空心菜洗淨切段;鮮車前草去根鬚,洗淨;豬腰洗淨剖開,切除筋膜,切片;豬瘦肉洗淨,切薄片,用生粉、醬油拌醃十分鐘;把車前草和生薑放進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15分鐘,放入豬腰、豬瘦肉、空心菜,武火滾熟,入鹽調味即可。功效/清熱祛濕、補腎利水,用於除濕毒,治尿赤。空心菜別名蕹菜,春、夏季採收其嫩莖葉可供食用,可做湯、煮麵、炒食,也可開水燙後涼拌。空心菜不僅是味道鮮美、脆嫩可口的蔬菜,而且還是一種藥材,早已載入藥典。中醫認為,空心菜有解暑行水、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潤腸通便、利濕止帶等功效,《南方草本狀》稱其為「奇蔬」。空心菜全株均可供藥用,適用於痔瘡、便血、蟲蛇咬傷、淋濁、帶下及飲食中毒等症。平時泌尿系統感染,或是小孩鼻出血,用空心菜煮湯來喝,就能有一定療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空心菜能降低血糖,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食療佳蔬。空心菜最宜與豬肉搭配,不僅可使豬肉更加鮮嫩,也能讓空心菜更爽滑。素炒也是最常見的吃法,「薑蒜空心菜」就因簡單、快捷的烹調方式,成為夏季最親民的美食。取空心菜500克,大蒜、生薑、油、鹽、醋各適量;將空心菜洗淨、切段,生薑、大蒜分別洗淨、切細粒;鍋中放適量油燒熱,下薑粒炒香,放入空心菜快速炒熟,撒下蒜粒,加入鹽、醋,翻炒勻即成。這是一道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降脂降糖菜餚,適於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患者輔助食療。空心菜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過度加熱會使其顏色變差、營養受損。最好把莖和嫩葉分開吃,嫩葉適合急火快炒、涼拌、做湯,而菜梗則可搭配腐竹、肉末一起炒食,營養最合拍。空心菜雖口感獨特,營養豐富,但其性寒滑利,因此,體質虛弱、血壓偏低、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皆應慎食。吃涼拌或素炒空心菜時,最好放點兒蒜,可佐治寒涼。空心菜的妙用1)治肺熱咯血、鼻出血/鮮空心菜、白蘿蔔各適量,一同榨汁成一杯,蜂蜜調服。2)無名腫毒、跌打腫痛/適量空心菜搗爛,用酒炒後敷於患處,包紮固定。3)治小兒夏季熱病、口渴、尿黃/鮮空心菜100克,荸薺6個,煮湯,每日3次,連服一週。(本文摘自/養生!吃對,不上火/八正文化出版)

消渴症≠糖尿病 中醫控制血糖分階段

消渴症≠糖尿病 中醫控制血糖分階段#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3歲的周姓婦人,罹患糖尿病已2年,不願服用西藥控制,但最近食量增加,常失眠又煩躁,因而求助中醫。經血糖檢測發現空腹血糖值大於200,糖化血色素9.2,合併口渴、舌紅瘦、苔薄白等症狀,確診為「胃熱」體質;採取針灸和中藥調理,血糖逐漸下降,兩個月後飯前血糖恢復正常。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雄醫師表示,以往中醫常依「消渴症」模式來治療現代的糖尿病,事實上,古代所描述的「消渴症」只佔現代糖尿病的一部分,且病程都偏中後期。主因古代營養狀況差,且沒有儀器檢測血糖值,患者往往罹病多年後,身體狀況漸衰,併發糖尿病腎炎、蛋白尿等,出現身體逐漸消瘦、多尿、多喝等陰虛躁熱的症狀,才會被歸類為「消渴症」。糖尿病分4階段 消渴症偏中後期反觀現代,大部份糖尿病患者體質偏胖,當還沒有特別症狀時,就透過儀器檢測出血糖升高,所以出現的症狀並非「消渴症」所能概括。陳建雄醫師指出,目前中醫對糖尿病的病程發展可分為「鬱、熱、虛、損」4大階段:●鬱/血糖升高的早期,此為「中焦鬱滯」,可適度控制飲食,避免暴飲暴食,以利減輕消化道負擔。此外,生活步調急促、工作壓力等情形導致情志不調,此為肝鬱氣滯,治宜舒肝解鬱。●熱/熱是在鬱期沒有適度調整,進一步「鬱而化熱」發展而成,此時期表現為口渴、容易飢餓、便祕、情緒煩躁、失眠等,可依據不同狀況選擇適合的清熱瀉火藥。●虛/當熱期持續會耗傷氣陰,導致元氣受損,身體由熱轉虛,形成虛實夾雜,治宜一邊清熱、一邊補虛。當進入虛的階段,可能已經出現明顯的痰、濁、瘀阻滯血管等現象。●損/虛進一步發展,導致經絡臟腑的損傷,出現大小血管的併發症。此時可見肝腎陰虛、脾腎陽虛、陰陽兩虛等證。適時搭配中藥  穩定血糖而在經過辨證論治後,依照患者症狀與體質對症下藥,常用藥物如:黃連、知母、石膏、芍藥、烏梅、生地、葛根等,以協助穩定血糖。陳建雄醫師也呼籲,糖尿病患生活的調整很重要,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逐步將偏差的體質調整正常,才能達到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

水果當正餐吃 婦人血糖飆破千昏迷送醫

水果當正餐吃 婦人血糖飆破千昏迷送醫#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日炎炎,水果正甜,但可別讓水果成為血糖失控的隱形幫兇!一名平時血糖控制甚好的糖尿病婦人,近兩週被發現精神不濟、疲倦不已,體重一下子減輕5公斤,因意識模糊被送至急診,量測其血糖值高達一千,甚至造成急性腎功能受損,被診斷為「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所幸及時住院治療,給予大量輸液及使用胰島素控制後,血糖回歸正常並順利出院。病人為何會血糖急速竄升?成大醫院內科部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林景翰醫師說,個案因家裡栽種的水果產量過剩,所以食用了大量的荔枝、鳳梨、西瓜,更有幾餐飲食以此代餐,導致本身血糖飆高,近而演變為需要住院的情形。水果潛藏高糖份   恐是血糖飆升殺手據國健署的監測報告,成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更潛藏部分尚未被診斷的個案;甚至有許多人自恃身強體壯,對於飲食習慣並不注意、毫無限制。加上大眾或許知道高血糖,與含糖飲料及甜點蛋糕等加工品的攝取相關,但往往輕怠疏忽水果其實也富含糖份,特別是台灣出產的水果味美汁甜,一旦大快朵頤而沒有節制,造成血糖飆高的例子比比皆是。糖尿病友應把握以下幾個注意事項,才能輕鬆控制血糖:均衡飲食、定時定量、維持體重、清淡低油、少糖少鹽、控制醣類攝取。6大類食物應該平均攝取:全穀根莖類、低脂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豆魚肉蛋類、蔬菜類,一樣都不能少。拿捏水果份量   糖尿病友也能享受美味而讓糖尿病友又愛又怕的水果,只要能夠謹記份量計算,依然可以享受水果的甜美滋味,而不會造成體內血糖的負擔。像是水果一份=1顆青龍蘋果(小)=3/4顆杏水梨=半根香蕉(中)=1顆柳丁=1片西瓜(連皮約半斤)=1顆土芭樂=1/3顆泰國芭樂=2粒蓮霧=13顆葡萄=9顆荔枝=2個半圓片鳳梨=1顆半奇異果。林醫師也提醒糖尿病友,平時應遵從醫囑,定時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自我監測血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多聽營養師及衛教師的建議,適時調整飲食習慣及建立規律的運動模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