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患腳部易潰爛 血小板成治癒關鍵

糖尿病患腳部易潰爛 血小板成治癒關鍵#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我國糖尿病患者突破兩百萬人,且新增人數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若病患血糖又時常控制不好,則容易產生許多併發症,而四肢的神經微血管病變,就是最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之一,導致腳部保護的不佳,常因小傷口造成經年累月不易恢復的慢性潰瘍傷口。若患者本身腎功能又不好,更會造成傷口長年難以癒合。中年男腳爛 分離血小板治癒而台中就有一位51歲鍾先生,因兩腳底皆有嚴重潰傷,由於傷口照顧不佳,造成傷口呈現糜爛潰瘍,且分泌物不斷,傷口四週及鞋上都被分泌物所沾黏。因傷口已沿用舊時的治療方式治療時間已超過一年,一直沒有改善,才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助,轉診至整形外科進行治療。整形外科醫師張家寧在了解患者病史及與患者討論過後,決定採用病患自行的周邊血液提煉富血小板之血清來治療,患者接受治療一次後,傷口面積就小於原來面積的70%,患者在接受兩次治療後痊癒。張家寧解釋,目前醫學在對於即時治癒糖尿病患者的慢性潰瘍有一定的瓶頸,而這種新治療方式是在病人身上抽取周邊靜脈血,當場分離血小板,可以在注射時增加傷口旁組織的生長激素,進而喚來全身或附近的幹細胞來修復組織(回家效應Homing),才能夠讓傷口變小、逐漸乾燥而且縮到痊癒。但張家寧強調,在接受治療時,仍須注意傷口是否乾淨,所以施行新療法前,需先施行清創手術,之後的1~2週,再開始此療法,兩週為一輪迴治療,來解決傷口癒合問題。 

白內障、糖尿病 讓成年人近視激增

白內障、糖尿病 讓成年人近視激增#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上網的時間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以前學生族群用電腦的機會大,但現在不同以往,愛用3C用品對眼睛確實會造成負擔,顛覆傳統成年後近視度數趨於穩定的印象。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會讓眼軸增長、近視加深,正常眼軸長約23-24mm,每增加1mm,近視度數會增加300度。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眼科廖士傑醫師表示,成年人近視增加的常見原因有:1)高度近視族群台灣約有9成的近視族群,而高度近視者約佔其中2成,係指眼軸長大於26mm,或近視度數大於600度者,且遺傳機率大(有高度近視的父母、生下高度近視的小孩機率較大)。而這個族群會在成年後,隨著用眼次數的增加、度數逐步上升,且白內障、青光眼及視網膜疾病的發生會較一般人來的早。2)白內障也會使成年人近視度數快速增加,更值得留意的是,白內障患者會「單眼」度數忽然急遽上升,而單眼快速增加度數的情況,常讓患者感到驚慌,因為會出現嚴重視差、不適應、戴眼鏡暈眩的狀況。3)糖尿病因為過高血糖會影響眼睛水晶體的折射係數,造成視力改變,大部分為近視加深,多為暫時性,可因血糖控制而回復,因此建議此族群先控制血糖、再調整度數。此外,有些患者因長時間血糖控制不佳,使得水晶體折射係數改變外、也會讓水晶體變混濁,進而罹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模病變的機會提高,建議定期測量視力、眼壓及眼底檢查來提早預防。4)其他罕見原因,如圓錐角膜圓錐角膜是指角膜中央變薄、向前突出,呈圓錐形為特徵,大部分是先天性發育異常,少部分為外傷或手術(角膜經外力被打薄、或手術刮太薄)引起。罹患此症,早期近視度數會不斷增加;中期則會發生進行性角膜變薄,導致高度不規則散光;晚期可能會角膜水腫、角膜瘢痕,最後恐需角膜移植才能治癒。

及早控「糖」 避免長期洗腎

及早控「糖」 避免長期洗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腎臟是由許多的小血管連接著腎絲球來做過濾的功能,但當腎絲球開始有病變,無法清理有害物質時,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氮、肌酸酐的上升,是腎功能明顯變壞的指標。一般腎病的要腎功能約減退至25%以下,才會有明顯症狀,但此時腎功能已經是持續惡化無法恢復,如果沒有早期發現、及早控制好血糖,可能會導致腎臟功能衰退,並面臨長期洗腎的困境。基隆市衛生局表示,糖尿病是引起腎臟病的主要原因,尤其腎臟的惡化往往沒有症狀,呼籲糖尿病患除了控制血糖,並應每年進行尿液以及眼睛檢查,飲食要少吃、油鹽、糖以及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提醒,洗腎病人5成有糖尿病腎病變及高血壓問題,糖尿病人每年至少接受1次的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並留意自己是否有「泡泡尿」的蛋白尿症狀,早期發現診斷可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以延緩併發症發生。

腰圍超標家庭 父母、子女糖尿病風險增

腰圍超標家庭 父母、子女糖尿病風險增#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發現,男生腰圍超過90公分,與女生腰圍超標80公分的40-49歲族群中,不但超過三成本身有糖尿病問題,每5人之中就有1人父母親患糖尿病,子女也有腰圍超標狀況。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提醒,若沒有健康的生活型態以及正確的糖尿病知識,每太飽家庭成員下一步就是糖尿病的候選人,呼籲瀕臨糖尿病的腰圍超標族群,盡快測量血糖,以定量餐食、規律運動控制腰圍。「每太飽」是糖尿病候選人當個人腰圍過胖,子女的腰圍也大都超標,這種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有問題的「每太飽」家庭(每太飽,意即腰圍已經明顯超標,身體受到三高或代謝症候群威脅的族群),其糖尿病風險會籠罩在全家人身上,不單單是個人。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有182萬人瀕臨糖尿病,而他們的生活當中,竟有三成習慣大小餐、吃飯時間不固定,且五個家庭中就有一家最愛吃到飽。建議血糖數值檢測曾經偏高的民眾,或每太飽家庭成員這類高危險族群最好一年檢測血糖1~2次。高纖、含鎂蔬食 降低糖尿病風險在飲食控制方面,潘教授研究發現,鎂可增加人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當鎂攝取量足夠,可降低六成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富含鎂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全榖、豆類、核果及低脂牛奶,民眾可多攝取。此外,膳食纖維也有助於於血糖穩定,當膳食纖維攝取量足夠,便可降低近五成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主要為五穀根莖類,如米、地瓜、馬鈴薯或南瓜等。

25%糖尿病患足部潰瘍 防失足三妙方

25%糖尿病患足部潰瘍 防失足三妙方#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5位,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醫師表示,糖尿病若沒有控制好,將加速全身不可逆的大、小血管及神經等病變,產生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進而截肢等併發症。根據研究,糖尿病病人一生當中,約有25%的機會發生足部潰瘍,甚至導致截肢。糖尿病病人每年至少應接受一次足部檢查,以及神經學檢查。糖尿病病人是否控制好血糖,是足部併發症發生的關鍵。護「足」三妙方: 一、糖尿病病人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足部檢查:檢查時要脫掉鞋襪,由專業人員進行皮膚完整性檢查、足部脈搏檢查、單股尼龍繩測試、半定量音叉試驗等,以瞭解肢體末端循環與傷害情形。二、落實「顧足」小撇步:1.每天洗腳,尤其注意腳趾頭的清潔,並檢查雙足有無傷口。2.保持皮膚柔軟與光滑。3.注意修剪腳趾甲。4.選擇適當鞋襪,避免赤腳走路。5. 保持雙腳血液流通,避免過熱過冷。6.多做足部運動。7.如發現皮膚呈現紅腫熱痛,傷口癒合太慢、變黑、化膿,或有嵌入性指甲、雞眼、香港腳、灰指甲等現象,應立即尋求醫師檢查及治療。三、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糖尿病若沒有控制好,將加速大、小血管及神經病變的進行,因此,血糖的控制很重要,呼籲病友糖化血色素要控制在7%以下;也要注意血壓與血脂的控制。

胖弟狂喝狂吃 僅十八歲心肌梗塞險死!

胖弟狂喝狂吃 僅十八歲心肌梗塞險死!#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阿明阿!你要多吃,才會長大阿,不要怕胖拉!」相信老一輩的長輩,都會認為,孩子多吃才是福,會吃才能一眠大一寸,但在這樣的錯誤觀念之下,台中就有一名十八歲青年,因為平常油炸、含糖飲料,來者不拒,使他170公分的身高,體重就破百,某日,因糖尿病症狀,導致體重突然驟降,出現嘔吐、噁心,到醫院進行檢查,竟驚見青年還併發心肌梗塞現象,若再久拖,恐真的喪命!少年血糖破表 嚇壞父母台中慈濟醫院表示,青年不喜運動,三餐在外,最愛吃油炸物、肥肉及含糖飲料,從小身材就胖嘟嘟,身高170公分、體重103公斤,就診前2個月體重急速下降6公斤,伴隨多尿、口渴,家人一開始誤以為自然減重,還替孩子高興,且認為口渴灌飲料是天氣熱,當然要多補充水分。某日,青年突然發生噁心、嘔吐症狀時,母親想到可用自己的血糖機替兒子驗驗看血糖,未料,血糖竟出了血糖機的極限,就醫之後,現高達580mg/dl,父母都大吃一驚。臺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安排青年住院檢查治療,發現病患屬肥胖體型、BMI高達34,雖然還是青少年,但心電圖及心肌灌注掃描顯示,已出現心肌缺氧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變現象。家族有糖尿病史、孩子過胖 十歲起都該定期量血糖而新陳代謝科醫師黃怡瓔推算,病患的糖尿病極可能早在10歲出頭就開始發病,可怕的是初期或輕微糖尿病幾乎沒有症狀,倘若沒控制飲食,更不知道要運動與控制體重,因為大眾不會警覺糖尿病可能年紀很輕就發病,加上兒童與青少年通常都不會做糖尿病相關檢查,等發生併發症才確認罹患糖尿病就為時已晚。黃怡瓔醫師提醒,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家族有糖尿病,體重過重的小胖弟、小胖妹,即使沒有糖尿病的任何症狀,都要從10歲起,每3年篩檢一次血糖,才不會讓糖尿病隱藏多年卻仍不自知。另外,除了家族史、體重過重之外,高血壓、高血脂病患也是高危險群。為進一步確認有無前期糖尿病,建議除空腹血糖外,應做葡萄糖耐受檢查及驗糖化血色素。父母務必牢記,要協助孩童早期發現糖尿病、早期預防與治療,才不會讓下一代,還沒20歲就因為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而進入黑暗的人生。

進補不成反上火 高血壓、糖尿病要小心

進補不成反上火 高血壓、糖尿病要小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令進補主要是補「陽」與補「精血」,是以前物資匱乏,農業維生時代,為渡過嚴酷氣候考驗,所發展出的生活習慣。然而,現代物資豐饒,高熱量、高油脂重口味的飲食,加上缺乏運動,大部分人普遍都有氣鬱及體內火氣旺的問題。因此,以補「陽」與補「精血」為主的冬令進補,並不適合大部分的現代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王致中醫師表示,冬令進補對於身體狀態有「陽亢」、「氣鬱」、「極度陰虛」的人來說,補陽往往會上火。陽亢常見於高血壓、中風、更年期、反覆皮膚炎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氣鬱常見於糖尿病、久坐辦公室的人;極度陰虛常見於身體BMI過低的人。這些人吃補陽藥膳可能造成血壓升高、皮膚起疹、口破、便秘或痔瘡出血等。五色蔬果另類食補 更健康王致中醫師也說,薑母鴨食材裡有大量的老薑和米酒,為了避免上火,建議可以用嫩薑替代老薑,水、酒各半代替全米酒。而十全大補湯中的人蔘,可以用西洋參鬚替代,肉桂也可用桂枝或小茴香取代,熟地用生地取代黃耆,白朮、當歸、川芎等藥材也可減量,這樣可降低吃上火的機率。南市醫張麗娟營養師也建議,冬令進補不妨可以考慮另類食補,以長期的均衡飲食、運動來調養生息,改善體質。強調一日健康五蔬果,五色蔬果含有不同營養價值,可供給器官能量,對抗疾病。

糖尿病病友拍MV 創意宣導積極治療

糖尿病病友拍MV 創意宣導積極治療#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南市立醫院了為宣導正確糖尿病治療的觀念,南市醫糖尿病病友團體-「長壽俱樂部」病友們,以拍攝的「與胰島素共舞」MV,參加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所舉辦「胰島曼波創意舞蹈競賽」,獲得胰島曼波創意舞蹈競賽第三名的殊榮。此次參加比賽由「長壽俱樂部」的邵林麗華會長領軍,以「牛仔姐姐」的造型為發想,邀集5位罹病平均約9年病友們自編、自導、自演,拍攝這支創意宣導短片,主要是希望透過病友們的熱情,再次散播積極治療的觀念。也藉由自身的經驗,讓病友們不再因為有糖尿病而困擾,能勇敢積極面對疾病。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慢性病,一旦罹患,終其一生都不可疏忽血糖的控制。因此,妥善積極的血糖控制,是減少未來糖尿病併發症的重要方法。南市醫陳珮蓉衛教護理師表示,南市醫糖尿病團體成立至今已經近20 年,目前約有80名病友,除了平日為病友的糖尿病衛教外,一年更舉辦4次聚會與旅遊,鼓勵病友間分享血糖控制要領,凝聚病友們的向心力,彼此相互支持打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