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患防視網膜病變 血糖控制為首要

糖尿病患防視網膜病變 血糖控制為首要#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國人愛好品嘗美食,醫師提醒,享受美食之餘,可不能太肆無忌憚,血糖沒有控制好,小心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來找碴!68歲的林伯伯從3年前被診斷有第二型糖尿病,血糖雖然一直都控制不錯,視力卻時好時壞,到醫院檢查發現雙眼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2,經檢查為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接受治療後,雙眼最佳矯正視力恢復到0.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江立峰醫師表示,長期高血糖會傷害微血管,而視網膜是富含微血管的組織,因此首當其衝。從流行病學來看,罹患糖尿病20年後,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有9成會有視網膜病變,其中約3成的患者會失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有6成會有視網膜病變,其中1.6%患者會失明。視力模糊別輕忽  定期追蹤保健康現行治療方式最重要的依然是控制血糖,據研究顯示,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減少約8成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機會,或減少已發生病變患者惡化機會,以及定期接受散瞳視網膜檢查,倘若已經進展至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則建議接受全網膜雷射術治療,黃斑部水腫者,則可接受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江立峰醫師也提醒,若有高血糖、血壓、血脂及腎臟病者,應該好好控制,抽菸者建議減量或戒菸,視力模糊不可輕忽,應至少每年檢查視網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視力永久受損。

樂閱讀/做對5件事 擊退腦疲勞

樂閱讀/做對5件事 擊退腦疲勞#糖尿病

壓力逼迫我們的大腦快速反應,時間一久,大腦累壞了、再也撐不住。做對以下五件事,幫你找回元氣、讓大腦再度活力充沛。1)累了就去睡覺吧!研究發現,睡眠時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會稍微增加,有助於加強記憶的固化,還可以提升睡眠品質,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睡眠對提升記憶力有幫助,」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胡朝榮表示,國內外相關實驗都證實,睡眠和記憶力息息相關;在睡覺前學習的東西,經過睡眠之後會記得更熟。如果感覺疲勞,卻無法立刻去睡,除了喝咖啡以外還有什麼提神的方法?中央大學認知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永儀說,腦細胞需要大量的氧氣,目前唯一確定有效的提神物就是新鮮氧氣,吸一口真的會瞬間醒腦;不過這是暫時性的,一旦拿開氧氣筒,提神效果就沒了。2)壓力沉重時,最快也最有效的紓壓法就是運動面臨壓力,人體的反應是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瞳孔放大,人的本能已準備好要迅速逃離,如果這時候還勉強自己坐在電腦前,當然會覺得焦慮不安、心煩意亂。「去運動吧!這才是你的身體面對壓力時該有的反應,」陳永儀說,在沒辦法馬上改變壓力環境的情況下,運動是最好的紓壓方式。一週運動3次、每次至少20分鐘的有氧運動(瑜伽不屬於有氧運動),持續一個月就能顯著改善焦慮症狀,還能讓大腦的運作效能更好。3)學習禪定睡覺時,外界的新事物暫時不會進入大腦,但大腦還是在快速運作。如果老是覺得睡不好、思緒停不下來,你應該學習禪定或稱內觀(mindfulness),真正讓大腦休息。「身體要動,腦袋則是要靜,能做到這兩者,大腦才可以真正得到休息。」陳永儀說,配合腹式呼吸法,練習禪定可以幫助你專注、給大腦一個喘息的機會。然而,腦子裡的思緒太多了,要如何不被這些雜亂的念頭帶著走?陳永儀建議先找一個聲音、或是一種氣味來當做專注點,例如空調的聲音、或是點一支香或蠟燭。她自己則會使用節拍器的聲音。4)訂定合理的目標壓力並非全部來自外界,很多壓力都是自找的。在設定目標前,應該先對自己的壓力承受度有所認知,才能訂下合理的目標;不要把自己逼到極限,而是該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去釋放內心壓力。唯有心清明了,才能重拾專注與力量。馨培心理治療所院長呂嘉寧表示,生活不可能全無壓力,而人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承擔度,因此重點不是追求「零壓力」的人生,而是要找出自己的極限,不要設定超出能耐的目標,才不會把自己逼過頭了。5)一個小儀式,不把煩擾帶回家另外,很多人下班後仍持續處於情緒緊繃的狀態,就算回到家還是在擔憂工作的事,大腦得不到休息的機會。呂嘉寧建議,不妨為自己安排一個小小的儀式,例如下班回到家就先洗澡、換掉上班的衣服等,藉由這些儀式,告訴自己「我已經下班了」、「不要再想工作了」。練習一段時間後,你就會慢慢適應不同角色的切換,不再把工作的煩擾帶回家。(本文作者/張曉卉、黃惠如)(摘自/別讓身體比你老/康健出版)

糖尿病患視網膜病變風險暴增25倍 罹病7年半數都淪陷

糖尿病患視網膜病變風險暴增25倍 罹病7年半數都淪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國高達一百五十萬名左右的民眾,不幸罹患糖尿病,但糖尿病若控制不佳,則易引起三大病變,分別是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與腎病變,後兩者則需透過定期的蛋白尿檢查與眼睛檢查,才能追蹤是否有病變的情況產生,但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的統計102年臺北市糖尿病患眼底檢查率僅31.74%,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為42.17%,顯示6、7成糖尿病人仍未定期受檢。臺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7年臺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全國40歲以上成人之高血糖盛行率為13.3%。糖尿病患視網膜病變風險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林怡君醫師表示,糖尿病會引起眼睛病變,若未予治療則引起失明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5倍。而研究更顯示患病7年後50%有視網膜病變,17年到25年後則有90%出現病變,因此每年接受1次的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可提早預防並早期治療。此外糖尿病人出現初期和中期慢性腎臟病的症狀不明顯,當民眾發現時,常瀕臨需要洗腎治療的階段。所以,糖尿病人每年也應該最少有一次尿液微量白蛋白的例行檢查,早期預防、適當診斷與治療,可延緩併發症發生。林莉茹進一步提醒民眾,要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一定要謹記健康5個要訣,包括定期就醫與檢查、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與腰圍、按時服藥,可有效避免併發症(如腎病變、中風、心肌梗塞、週邊血管病變等)的發生。

醫訊/糖尿病友健康吃素

醫訊/糖尿病友健康吃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讓身體少疾病,而且又不容易發胖!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蘇筱媛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友健康吃素」,藉由此講座帶著大家一起來解析吃素的優勢和劣勢,並告訴大家如何健康吃素,才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友健康吃素時間:5月20日(二)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1001

3歲女童肚子痛送醫 竟是糖尿病作祟

3歲女童肚子痛送醫 竟是糖尿病作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位僅三歲的女童因腹痛、氣喘被當做感冒數天後,因意識模糊送進急診室,經檢查發現她的血糖值破錶,為罹患糖尿病酮酸血症。對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急診主治醫師郭業文表示,兒童糖尿病很少因自覺性症狀而被發現,往往是在酮酸中毒導致昏迷送醫後才被揭曉,必需終生施打胰島素控制病情。女童經檢查 血糖異常飆高小兒急診醫師郭業文指出,經檢查後,發現該女童的血糖值高到破錶,飆破血糖機最高數值600,而正常的血糖值應該是空腹小於126 ,飯後2小時低於200,如果隨機任何時候血糖高於200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因此診斷該女童是罹患糖尿病而突然引起酮酸血症,必須立即轉往加護病房作緊急處理,積極地給予大量輸液,矯正酸血症及給予胰島素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年紀僅僅三歲,為何會罹患糖尿病?郭醫師指出,該女童罹患的是第一型糖尿病,其致病的原因,以遺傳基因的可能性最高,因胰臟胰島細胞先天性無法分泌胰島素。先天性糖尿病 平日很難發覺兒童罹患先天性糖尿病,平常很難發覺,要到病發引起嚴重病發症,如酮酸中毒導致昏迷送醫後才發現,通常家長都很難接受這樣的病情,因為施打胰島素是目前醫療上唯一的控制病情方法,而且需要終生施打。郭業文醫師提醒,第一型糖尿病又稱為「兒童型糖尿病」,在台灣的盛行率約十萬分之一點五,主要是來自家族的遺傳,好發年齡群5~7歲及10~14歲,冬天較容易發病。如果有家族性的糖尿病,小孩如果有意識改變、嘔吐、倦怠、呼吸急促、腹痛等症狀,在看病的同時,最好也能提醒醫師測測小孩的血糖數值。

醫訊/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

醫訊/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糖尿病患而言,為了戰勝糖尿病,常常要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但其實糖尿病飲食是以均衡飲食飲概念為基礎,藉由適當的飲食調整來達到合理的血糖控制,以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是一種全民都適用的健康飲食。對此,亞東醫院特邀吳佳穎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讓更多患者們能藉由此活動了解糖尿病的飲食原則,幫助大家快樂輕鬆選到對的食物,對此,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5月12日(一)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1001

研究:每天喝1.5杯咖啡 罹糖尿病風險降11%

研究:每天喝1.5杯咖啡 罹糖尿病風險降11%#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喝不喝咖啡,正反面論述的研究從來沒有停過,但近期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提出了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有喝咖啡習慣的人,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將降低一成左右。喝咖啡 請喝無糖、無奶精研究根據追蹤十二萬名衛生部員工的飲食習慣所得出,平均每二到四年追蹤一次,共持續二十年,研究發現,受測者在四年間,每天取一杯半的咖啡,其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明顯降低一成。研究人員稱,咖啡攝取量的改變,似乎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影響罹糖尿病機率。但也提醒民眾,雖然咖啡卻有可能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減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但喝咖啡若有加糖或奶精,對於健康則很可能出現負面影響。

醫訊/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

醫訊/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已是無法避免的場合,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對糖尿病患而言心中的擔憂及挑戰更是困擾,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對此,亞東醫院特邀施淑梅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該次講座內容營養師將為你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穩住血糖,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時間:4月22日(二)09:00~12:00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100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