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醫訊/糖尿病照護講座

醫訊/糖尿病照護講座#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罹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缺乏胰島素,導致葡萄糖無充分進入細胞內,使得血液中有不少無法代謝掉的糖分存留,以致血糖過高。除此之外,糖尿病的飲食控制、體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有鑑於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特辦糖尿病照護講座,希望能透過此活動增加病患及家屬更認識糖尿病及如何日常照護,調整健康身心,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名稱:糖尿病照護講座時間:4月17日(四)08:00~09:00地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和平A棟1樓內科候診區洽詢:2388-9595轉2213

糖尿病患4要定期檢查 預防併發症

糖尿病患4要定期檢查 預防併發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糖尿病一直是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五名,且有家族遺傳、肥胖體型、飲酒過量、病毒感染等皆可能引發糖尿病發生。此外,若血糖若控制不好,同時也會引起視網膜、血管、神經及腎臟相關併發症,嚴重者可能有失明、截肢甚至死亡。7成糖尿病患未定期接受檢查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資料顯示,102年基隆市還有將近70%糖尿病患者未定期接受眼睛檢查,60%未定期接受腎臟檢查,若不定期接受檢查,易造成併發症發生風險增加,對此,定期回診追蹤檢查,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或惡化。另外,依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發佈的「第二型糖尿病診療指引」,糖尿病患照護重點,有4要點是每年切記要做的事情,如此一來才能有效遠離病發症發生:1)要每半年測量糖化血色素(HbA1c)一次。2)要每年至少一次接受血脂肪檢測。3)要每年至少一次接受眼底鏡檢查。4)要每年至少一次檢測腎臟功能(尿液微量白蛋白)。

孕婦控制血糖 減少妊娠糖尿威脅

孕婦控制血糖 減少妊娠糖尿威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妊娠糖尿病可能導致胎兒會長成巨嬰、畸胎或胎死腹中等問題。30歲王小姐於懷胎25週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空腹血糖值128m g/dl,喝完糖水血糖高達202 mg/dl,王小姐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測量過血糖,但家中有親戚罹患糖尿病,此次檢查才發現血糖值偏高,經診斷確診為妊娠糖尿病,所幸此次早期發現並進早控制使王小姐降低流產的發生率及可能生出不健全寶寶的問題。 多吃、多喝、多尿、體重輕 是警訊基隆市衛生局指出,懷孕時碳水化合物的會隨著懷孕期的增加、荷爾蒙分泌濃度的升高而改變,一旦身體對胰島素的阻抗增加,相對的需求量就增加,妊娠糖尿病也隨之產生。妊娠糖尿病較明顯的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吃、多喝、多尿但體重減輕,以及因為體內葡萄糖不能被好好利用,分解過快使體力無法得到充分補充導致疲倦的症狀產生。 衛生局表示,妊娠糖尿病會使流產發生率提高,對胎兒的影響可能會有先天畸形、巨嬰症或胎死腹中,而新生兒也可能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低血糖症、黃疸症等,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需先進行飲食控制,在不影響胎兒生長的情況下,控制熱量攝取,並適量的運動幫助穩定血糖,定期監測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血糖範圍。

中年男罹糖尿病 早餐亂吃短短五年淪洗腎

中年男罹糖尿病 早餐亂吃短短五年淪洗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我國罹患糖尿病的民眾,高達180萬人左右,但隨著病患對糖尿病的不理解,以及疏忽飲食的控制,導致我國有七十萬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出現腎病變的情況,更進一步分析,我國近十萬的洗腎患者,一半以上,都是因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所致,而根據健保署的資料顯示,每年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竟高達318億元,其中,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腎病變的原因之一,竟然是人們天天早起的第一餐,早餐。粥、燒餅油條、燕麥奶 糖尿病患者勿碰就有一名張姓洗腎病患,罹糖尿病尚未洗腎之前,因早上趕著上班,來不及自行準備,都在外解決早餐。而不論是中西式早餐或便利商店,都沒辦法控制各營養素的含量,只好隨意亂吃,五年的期間慢性腎臟病就從三期惡化到五期,三高未妥善控制,加上不配合飲食調整,終於面臨洗腎。為什麼早餐亂吃,成了糖尿病患洗腎的主因?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游能俊醫師指出,因為早餐通常都有粥、燒餅油條、燕麥奶等等,幾乎處處都是地雷,其中第一名的稀飯,屬於高升糖食物,合併糖尿病患者盡量避免食用,若真的食用也需注意份量不超標,避免血糖飆升;而多數患者認為健康的燕麥含有高磷,生菜則有高鉀,都不建議中後期腎臟病患者食用,以免加重腎臟負擔,增加併發症與洗腎風險。蘿蔔糕、無糖豆漿、炒米粉 都是早餐新選擇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蔡玲貞營養師也建議,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首重飲食控制,基本需掌握飲食四原則-低蛋白、低GI、適量膳食纖維、適量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中式早餐可食用蘿蔔糕與豆漿,或肉絲炒米粉與燙青菜,都是不錯的選擇。若糖尿病腎病變患者,不知怎麼飲食,則可與營養師討論,幫助病患解決糖尿病飲食難題。

醫訊/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醫訊/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又加上運動量不足,造成慢性病發生率增加,且好發族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不僅如此,在這些慢性病中糖尿病佔極大的部分,因此,血糖的控制更為重要了。有鑑於此,為增加民眾飲食控制的重要性,亞東醫院特邀吳宛真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希望能透過此活動讓民眾了解均衡飲食及份量控制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外,也要幫助病友認識飲食之份量代換,使他們的飲食更具多樣性,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3月21日(五)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1001

抽菸、勞累 恐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

抽菸、勞累 恐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及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正逐漸威脅著國人的健康,且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十大死因當中,心臟血管疾病位居第2位,其中又以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最常見。注意!不良生活習慣 恐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陳威元醫師提醒,冠狀動脈阻塞與慢性疾病、不良的生活習慣相關,如:三高、吸菸、缺乏運動等;另一方面,情緒壓力、家族遺傳史、過度勞累、和暴露於寒冷的環境中也會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產生。據研究發現,糖尿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2至4倍,且吸菸除了吸入煙霧外,還夾雜著許多致癌物質,導致肺癌機率大增之外,其中更有超過250種物質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引起血管痙攣、血管內膜功能不良等影響,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也因此大幅增加。治療4方式 遠離冠心症藉由治療讓自己擁有健康快樂生活,有4種方式讓不必擔心身體狀況,只需多留意:1)危險因子的預防/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控制血壓、血糖,多攝取蔬菜水果,安排規律生活,定期運動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為佳。2)藥物治療/根據個人不同的病情,予以適當的藥物加強預防效果。3)內科治療/若冠狀動脈有嚴重的狹窄,可由心導管進行冠狀動脈擴張術或血管內支架置放術等治療方式。4)外科手術治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冠心症。

醫訊/談飲食原則-糖尿病健康吃

醫訊/談飲食原則-糖尿病健康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糖尿病患而言,飲食很多禁忌,因此常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但為了戰勝糖尿病,應從吃對食物開始,一切皆以均衡飲食飲概念為基礎,藉由適當的飲食調整來達到合理的血糖控制,以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是一種全民都適用的健康飲食。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規劃此衛教講座,特邀孫文蕙營養師為大家主講糖尿病的飲食原則,也希望藉由此能使糖尿病患們輕鬆選對食物、快樂吃,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談飲食原則-糖尿病健康吃時間:3月18日(二)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1001

糖尿病男咬指甲成癮 竟併發敗血症亡

糖尿病男咬指甲成癮 竟併發敗血症亡#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咬指甲這個小習慣,竟嚴重致命?英國一名40歲男子本身有咬指甲的習慣,且患有糖尿病,2年前曾截肢一條腿,日後又患上憂鬱症,喜歡咬指甲來紓解壓力,結果因糖尿病使神經變遲鈍,並受到細菌感染,最後併發敗血症逝世。外電報導,該男子患有糖尿病,2年前就因疾病截肢了一條腿,後來久病纏身、患上憂鬱症,習慣靠咬指甲來紓壓,但因本身就有糖尿病、四肢尖端的神經循環越來越差,導致指尖差點被他咬爛,醫生只好替他動切除手術。手指神經循環差 咬爛也不自知不料手術後,男子的傷口出現細菌感染,醫師注射抗生素治療,依舊無力回天,日前因敗血症逝世;男子的母親表示,兒子常把手指咬的亂七八糟,雖然他的離去令他們感到痛苦,但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他們的經驗,瞭解咬指甲的小習慣,也可能釀成大禍,千萬別輕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