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搞鬼 傷口感染不易控制

糖尿病搞鬼 傷口感染不易控制#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控制血糖真的很重要、不能輕忽。50多歲的陳女士,突然脖子腫脹、轉動困難,經診斷為「深頸部感染」,醫生安排外科引流手術,術後返家,傷口癒合情形不良,再次安排住院及檢查,發現血糖值竟高達340mg/dl。歷經傷口擴創手術、抗生素治療及嚴格血糖控制後,傷口終於得到良好控制。現在,陳女士已確診為糖尿病,並接受口服降血糖藥治療。一般人對於糖尿病的併發症的瞭解,大多為心肌梗篩、中風、洗腎、失明等,殊不知,高血糖會影響淺層傷口的癒合及深層組織的感染,原因有兩類:其一為病人身體的抵抗力之缺陷、其二為病人體內環境適合某些致病原之滋長。像陳女士發生「感染」時,由於本身抵抗力不足再加上不斷的「食補」導致體內血糖高,倘若沒有即時發現是「高血糖作祟」,造成嚴重深頸部感染 ,病患甚至有致命的危險。因此,提醒民眾要多關心自身的健康,定期接受免費身體健康檢查,現在政府提供40-64歲每3年一次,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免費健康檢查的服務;而患有糖尿病者,平時應留意傷口處理,並控制血糖,以免造成傷口反覆感染情形。 

糖尿病患者 不吃藥險失明?!

糖尿病患者 不吃藥險失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單靠食物、運動就能降血糖,當心弄巧成拙!62歲的張先生,罹患糖尿病已經16年,雖然有看醫師,但卻只看病不吃藥,堅持要用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血糖,5年前身體開始惡化虛弱,他發現視力愈來愈差,以為或許是老花眼,最後連眼前三十公分都只能看到模糊晃動的影子,求診後才發現兩眼嚴重白內障,幾近失明。糖尿病患 白內障是常人的五十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可怕的地方是在視網膜病變的早期並無任何狀,但當症狀出現時,視網膜病變已經到達某種程度了。糖尿病控制愈差或發病時間愈長的人,愈容易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一些人在確定罹患糖尿病時,已經有視網膜病變,甚至有人因為視網膜病變,才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糖尿病患能早期發現有眼病變,接受治療、好好控制血糖,眼睛的問題也有機會隨之好轉,因此一旦確定診斷罹患糖尿病,就應該接受眼底檢查,之後每年更應檢查一次,若發現有視網膜病變,更應積極改為每三到六個月檢查一次。

月餅、烤肉使血糖飆升 糖尿病患就診量增

月餅、烤肉使血糖飆升 糖尿病患就診量增#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秋節少不了應景的月餅、烤肉等,但若有三高問題的民眾,飲食可能要節制了。中秋節前後,都是糖尿病患就診量暴增的時間。不僅月餅、烤肉會使使血糖飆升,部分用藥與飲食過量也都會讓糖尿病患體重增加,提高併發症機率。月餅最容易造成血糖飆高,由於月餅含有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高蛋白質,因此糖尿病患應該控制每次最多只吃半個月餅,而且要同時減少半碗飯量。而烤肉對於糖尿病患來說是另一個造成控糖不穩的時機。烤肉時要避免攝取過量的肉類,大概二塊肉片或一隻雞腿左右的份量就足夠,肉類的選擇以白肉或是豆腐較佳。而許多加工食品如香腸等,常容易添加過多的調味料,因此糖尿病患更應該要盡量避免。基隆市衛生局建議糖尿病患,體重上升是糖尿病患在中秋期間的一大健康危機,而除了大魚大肉以及過量飲食外,許多糖尿病的用藥也會讓體重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若是合併有體重問題,應該諮詢醫師,調整用藥劑量,或是請醫師調整較不會引發體重上升,或增加副作用的藥物。

醫訊/胰島曼波創意舞蹈競賽

醫訊/胰島曼波創意舞蹈競賽#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公佈的101年度全台十大死因中,糖尿病高居第五位,全台已有超過150萬名糖尿病病患。據健保局資料統計,台灣每年糖尿病患成長近10萬人,預估5年內全台糖尿病患將突破200萬人,即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 因此,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在今年舉辦「胰島曼波創意舞蹈競賽」,邀請病友發揮創意,舞出健康、成功控糖,透過病友的熱情,再次傳散積極治療的觀念,得獎隊伍不僅可以獲得獎金,更將獲邀至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活動表演,讓創意被更多人看見。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 名稱:胰島曼波創意舞蹈競賽時間:即日起至102年9月30日止地點:台北信義區東興路41號11樓 收件處洽詢:02-8768 2603報名:http://www.tade.org.tw/news/news_list.asp

連假長途駕駛 糖尿病患當心低血糖危機

連假長途駕駛 糖尿病患當心低血糖危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連假來臨,民眾長途駕駛的機會大幅增加,而糖尿病患者開車時,如果遇到堵車等情況,容易延誤用餐,加上藥物的作用而出現低血糖,即便是輕度低血糖也會使患者感到無力、手顫、頭昏以及辨別能力下降,進而影響駕乘安全,其危險堪比酒駕,因此醫師建議有此風險的長途駕駛應特別注意相關症狀及用藥安全。糖尿病駕駛於行車途中最常發生的情況即是因沒有按時進餐而導致的低血糖。據調查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如發生低血糖情況,發生車禍風險將提高39%,過去國外文獻統計有50%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的是磺醯尿素類藥物,也有調查指出約19%的磺醯尿素類服用者曾出現低血糖現象。提醒糖尿病患者開車前仍需多加留心,平時不妨在車裡備些糖或零食。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副秘書長李奕德醫師提醒,如果糖尿病患者於行車其間出現頭暈、無力、心慌、顫抖、冒冷汗、手抖和視力模糊、甚至控制不住方向盤等症狀時,很可能就是低血糖反應。一般的應急措施是食用含有糖類的食物或飲料,待恢復正常後才可繼續駕車。如果長途駕駛,應該於車內隨手可得處準備含糖食物,便於及時取用。如果駕駛朋友服用易產生低血糖的藥物時,30分鐘內一定要進食,如怕忘記,謹記無進食就不用藥,以預防低血糖情況發生。醫師在開立降血糖藥物時,除了會考量併用不同種類的藥品以提升效果外,也可能降低個別藥物的劑量,以避免副作用,此外也會評估病患的血糖情況建議施打胰島素治療。而目前已有可與胰島素合併使用的降血糖藥物,可減少病患胰島素劑量。建議民眾用藥前必需主動找醫師諮詢,正確認識及選擇降血糖藥物,並且三餐定時才能遠離低血糖危機,開心出遊,平安回家!

尿糖不等於糖尿病!甜食多使尿液有異

尿糖不等於糖尿病!甜食多使尿液有異#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尿糖是糖尿病的前兆?吃太多甜食可能引起尿糖?日前一名12歲男童因入學體檢驗尿,報告中出現尿糖而前往診所就醫,醫師問診後得知他在驗尿前不久剛吃了一碗剉冰,評估身體狀況和生活作息後,建議過兩天再次驗尿和空腹血糖,結果一切正常,尿糖可能是檢驗前吃進大量甜食所造成的。血糖超過可回收極限 會從尿液中排出 而偵測出尿糖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表示,當葡萄糖進入體內後,可自腎絲球體濾出,再由近端腎小管再吸收回體內,但腎小管再吸收有極限(稱為腎臟葡萄糖閾值),一般而言血糖濃度升高到180mg/dl以上時,葡萄糖會從尿液中漏出來,於是可以偵測到尿糖,通常尿糖愈多表示血糖也愈高。林醫師說明,腎小管再吸收葡萄糖的極限值,就稱為「腎臟葡萄糖閾值」,此數據因人而異,閾值越高越不容易驗出尿糖,反之,閾值低的人,縱使血糖在正常範圍內,也可能出現尿糖;一般而言,年齡越大或糖尿病史越久者,閾值越高,男性普遍比女性低,但懷孕時的婦女閾值會降低或小孩閾值偏低的情形,容易使得兩者尿中出現葡萄糖。出現尿糖並不表示有糖尿病 血糖測定進一步確認林醫師表示,糖尿病患當血糖超過180mg/dl時,腎臟可能會無法完全再吸收葡萄糖,因此葡萄糖就可能會隨尿液排出;若是在驗尿前吃入大量甜食,也可能會出現尿糖的情況,但這並不表示就有糖尿病;用尿糖來檢驗糖尿病的特異度和敏感度比較差,因此不能單以驗尿結果判斷是否有糖尿病。林兆啟醫師提醒民眾,在驗尿前吃入大量的甜食或高熱量的食物,可能影響驗尿結果,因此若有預定要驗尿應留意飲食;當驗出尿糖時,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擔心是否罹患糖尿病,但還需進一步驗血才能確認,因此無須過度緊張,儘早就醫診斷即可。

醫訊/糖尿病暨腎臟病教育班

醫訊/糖尿病暨腎臟病教育班#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人口結構、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改變,國人的十大死因已從傳染疾病轉變為以「慢性病」為主,糖尿病近幾年來更躍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四位,糖尿病屬於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主要原因是因體內胰臟功能不良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對糖類的利用能力降低,而糖尿病腎病變更為引起腎衰竭眾多因素中最常見的原因。因此,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及延緩末期腎病變的發生已是一重要議題。糖尿病是強調自我照顧的一種慢性病,因此疾病的成因與預防都是病患及家屬需要學習與瞭解的。因此,聖馬爾定醫院特舉辦「102年度第二期糖尿病暨腎臟病教育班」,協助慢性腎臟病患者、肝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與家屬或有興趣的民眾,提升對尿酸、痛風與慢性腎臟病的認識,以及如何從飲食預防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讓民眾能重視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要。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及原子筆。名稱:糖尿病暨腎臟病教育班時間:102年9月14日(六)上午08:30~11:30地點:聖馬爾定醫院(嘉義市大雅路2段565號)10樓學術講堂洽詢:05-2756000轉3311或05-2783865 高培真衛教師;05-2756000轉3322或05-2752940 謝秋琴、李惠敏衛教師;05-2756000轉3313或05-2779701 洪憶雯衛教師

樂閱讀/糖尿病患必做的五件事

樂閱讀/糖尿病患必做的五件事#糖尿病

1)減少醣類/沒有人會要求一名斷腿的小孩,從車庫屋頂跳下來;但也不該讓尚未斷腿的小孩做同樣的事。營養師絕不會建議糖尿病患吃太多糖(事實上所有人都不會建議)。大多數人吃糖過量,已到拉警報之程度,這不只是加速糖尿病發生,根本就是導因。在第2型糖尿病的病例裡,情況幾乎確實如此;然而就第1型糖尿病而言,這也可能造成風險。除了可能讓牙醫失業外,不吃糖完全不會有任何壞處;同時,還要避免吃精緻澱粉,如義大利麵食、白飯、以及白麵包等(這些食物在體內會很快轉換成醣類)。可以選擇複合碳水化合物代替,例如全麥麵包或糙米,這類碳水化合物在體內轉換成醣的速度要慢得多。2)少喝牛奶/幼童時期攝取的牛奶,可能增加第1型糖尿病之風險。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質,與胰臟中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很相似,在某些情況下,免疫系統會製造抗體對抗牛奶中的蛋白質,同時誤擊且摧毀β-細胞。一位兒童醫學權威班傑明‧史派克博士(Dr. Benjamin Spock)在晚年時,亦不再鼓勵孩童多喝牛奶。3)避免氟化物(Fluoride)/就算是美國政府公佈「安全值」之十分之一量(0.4ppm),氟化物亦會破壞腎臟作用,使糖尿病患無法正常排出體內氟化物。氟化物會遺傳累積,這表示下一代體內也會有。在患有腎因性糖尿病(nephrogenic diabetes)的病患體內,更會快速累積氟化物,且劇渴多尿症候(polydipsiapolyuria syndrome)會使病患體內氟化物吸收量增加,合併異常高的氟化物滯留特性。堪薩斯大學化學教授亞伯特‧ 巴哥泰勒(Albert Burgstahler)說:「患有腎因性糖尿病或垂腺性糖尿病(pituitary diabetes)的孩童,喝了含1ppm(甚或僅0.5)氟含量的水,即會產生嚴重的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現象。」、「糖尿病是最容易氟化物中毒的疾病。」雖然氟化物比鉛更毒,環境保護局許可水中之氟含量還比鉛多上250倍(氟4.0ppm:鉛0.015ppm),環境保護局最終的目的,僅是讓水中鉛含量下降至零(比起來,氟化物真是幸運多了)。4)避免咖啡因/咖啡因是種藥品,可破壞正常血糖含量。咖啡因會增加胰高血糖激素(glucagon)以及腎上腺素,導致肝臟釋出更多血糖至血管中,而這表示血糖指數升高。攝取愈多咖啡因,血糖升高情況愈明顯。5)對疫苗注射保持存疑態度/小心注射到您體內的內容物。醫學歷史學家哈里斯‧ 庫爾特(Harris Coulter)觀察到,如今糖尿病在美國的發生率,比1940年代要普遍10倍以上。百日咳疫苗(pertussis vaccine)會對胰臟中之胰島素製造中心造成極大影響,此製造中心若受到過度刺激,或過度疲勞,就有可能導致糖尿病。出生6週的嬰兒,若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也會增加罹患第1型糖尿病之風險。(本文作者/安德魯.索爾)(摘自/無藥可醫:營養學權威的真心告白/博思智庫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