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進補不成反上火 高血壓、糖尿病要小心

進補不成反上火 高血壓、糖尿病要小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令進補主要是補「陽」與補「精血」,是以前物資匱乏,農業維生時代,為渡過嚴酷氣候考驗,所發展出的生活習慣。然而,現代物資豐饒,高熱量、高油脂重口味的飲食,加上缺乏運動,大部分人普遍都有氣鬱及體內火氣旺的問題。因此,以補「陽」與補「精血」為主的冬令進補,並不適合大部分的現代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王致中醫師表示,冬令進補對於身體狀態有「陽亢」、「氣鬱」、「極度陰虛」的人來說,補陽往往會上火。陽亢常見於高血壓、中風、更年期、反覆皮膚炎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氣鬱常見於糖尿病、久坐辦公室的人;極度陰虛常見於身體BMI過低的人。這些人吃補陽藥膳可能造成血壓升高、皮膚起疹、口破、便秘或痔瘡出血等。五色蔬果另類食補 更健康王致中醫師也說,薑母鴨食材裡有大量的老薑和米酒,為了避免上火,建議可以用嫩薑替代老薑,水、酒各半代替全米酒。而十全大補湯中的人蔘,可以用西洋參鬚替代,肉桂也可用桂枝或小茴香取代,熟地用生地取代黃耆,白朮、當歸、川芎等藥材也可減量,這樣可降低吃上火的機率。南市醫張麗娟營養師也建議,冬令進補不妨可以考慮另類食補,以長期的均衡飲食、運動來調養生息,改善體質。強調一日健康五蔬果,五色蔬果含有不同營養價值,可供給器官能量,對抗疾病。

糖尿病病友拍MV 創意宣導積極治療

糖尿病病友拍MV 創意宣導積極治療#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南市立醫院了為宣導正確糖尿病治療的觀念,南市醫糖尿病病友團體-「長壽俱樂部」病友們,以拍攝的「與胰島素共舞」MV,參加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所舉辦「胰島曼波創意舞蹈競賽」,獲得胰島曼波創意舞蹈競賽第三名的殊榮。此次參加比賽由「長壽俱樂部」的邵林麗華會長領軍,以「牛仔姐姐」的造型為發想,邀集5位罹病平均約9年病友們自編、自導、自演,拍攝這支創意宣導短片,主要是希望透過病友們的熱情,再次散播積極治療的觀念。也藉由自身的經驗,讓病友們不再因為有糖尿病而困擾,能勇敢積極面對疾病。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慢性病,一旦罹患,終其一生都不可疏忽血糖的控制。因此,妥善積極的血糖控制,是減少未來糖尿病併發症的重要方法。南市醫陳珮蓉衛教護理師表示,南市醫糖尿病團體成立至今已經近20 年,目前約有80名病友,除了平日為病友的糖尿病衛教外,一年更舉辦4次聚會與旅遊,鼓勵病友間分享血糖控制要領,凝聚病友們的向心力,彼此相互支持打氣。

醫訊/糖尿病如何飲食

醫訊/糖尿病如何飲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常與心血管疾病很有關係,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早期就偵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另外,做好糖尿病的飲食控制、體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耕莘醫院特規劃「糖尿病飲食」講座,邀請該單位營養組李佩霓營養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糖尿病飲食時間:102年11月11日(一)上午8:30~9:00地點:醫院(新北新店區中正路362號)A棟1樓內科候診區洽詢:02-2219 3391轉65018營養組

樂閱讀/吃得太好太精緻 糖尿病恐將成為你的好朋友

樂閱讀/吃得太好太精緻 糖尿病恐將成為你的好朋友#糖尿病

吃很多的糖、澱粉食物或是飲料就一定會讓人們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嗎?小時候常常聽到「你再吃那麼多糖小心得糖尿病」的說法,然而實際上並不是那樣絕對的關係,只是這句話或許有那麼一丁點道理,有研究告訴我們選則「對的」碳水化合物吃有助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多吃全穀類食物對抗糖尿病/有兩項研究指出吃具有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mdex, GI)的簡單糖或是如麵包與白飯之類的精緻碳水化合物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食用全穀類食物則能降低風險。第一個研究涵蓋超過4萬名非裔美國女性,追蹤時間8年後將近有2千人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結果發現升糖指數與發展為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連。非裔美國女性吃的食物大多為高升糖指數,比起吃著較低升糖指數飲食的人,她們較容易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再深入去探討她們的飲食組成後,發現穀類纖維的攝取與較低糖尿病風險有密切相關。飲食中穀類食物最多的女性,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明顯比攝取最少的女性要來得低。就我們的日常飲食來看,只要簡單地將白麵包(兩片能提供1.2公克的纖維)改為全穀類麵包(兩片能提供3.8公克的纖維),或是取代為一杯葡萄乾穀類(5~8公克纖維)或用一杯燕麥粉(4公克纖維)取代玉米脆片(0.5公克纖維),只要這麼做就很容易地讓一個人的飲食從低纖轉變為適當攝取纖維者,這樣的改變能讓第二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降低10%。什麼是升糖指數?升糖指數是一種評估碳水化合物食物對血糖影響的指標。簡單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升糖指數較高,攝取後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後快速下降;而如全穀類的低升糖指數食物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中會被緩慢消化吸收,有讓血糖穩定的作用。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會增加糖尿病罹患風險。第二個研究則是追蹤近6萬5千名中國女性,為期約5年。研究期間,有1,608位女性發展為糖尿病。從這研究的結果觀察到碳水化合物攝取越多越容易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整體來說,碳水化合物吃最多的女性罹患此疾病的風險比攝取最低者多了28%。研究者們也發現飲食為高升糖指數的女性比較容易發展為第二型糖尿病。尤其是每天吃超過300公克白米者(3.75碗白飯),第二型糖尿病罹患率是那些每天攝取低於200公克(2.5碗)者要多78%。這個研究結果對我們來說很有意義,原因是白米是世界上多數人的主食,這些研究資料連結了精緻碳水化合物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不過研究並沒有再去了解蔬菜與水果等食物的影響,由於這兩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纖維與精緻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吃的話,也有延緩血糖上升的作用。食在健康小秘訣/看完了本文內容不要先急著否定糖還有精緻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是要去審視自己的飲食是不是對某類食物攝取過多了,或是長期缺乏某一些營養素,這才是重要的關鍵。(本文作者/江奕賢)(摘自/營養的真相/凱特文化出版)

糖尿病嘉年華 積極運動穩定控糖

糖尿病嘉年華 積極運動穩定控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臺南市舉辦「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嘉年華」,共有來自全國近2000人參與,其中號召近400名糖友排出象徵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代表標誌—藍色圓圈及積極運動的圖像,宣示透過規律運動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穩定控糖,共同為「守護未來」而努力,遠離糖尿病危機的決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許惠恒理事長也指出:「今年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是『守護未來(Protect our future)』;目前全臺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50萬人,除了守護糖尿病病友、鼓勵積極治療,更要加強預防觀念,守護大眾的健康未來。缺乏運動是導致糖尿病以及讓糖尿病惡化的主因之一,因此呼籲大眾應規律運動,再搭配飲食控制,才有健康未來。」 此次本市「健康控糖樂活大臺南」嘉年華活動,共邀集來自全國關心糖尿病防治健康促進、醫療等43單位與團體,設計70餘醫療、護理、營養、運動、健康促進等專業的諮詢、衛教、遊戲攤位。約有來自全國糖尿病友2000人聚集,活動中相互支持、學習觀摩、知識技能有也大收獲,就有病友私下透露,「原本不敢出來參加的,活動最大的心得是認識好多病友,原來糖尿病人有這麼的多,有糖尿病並不可怕,好好依醫師、衛教護理師、營養師指導,放輕鬆快樂的與病共舞規律運動,還是可以健康生活,愜意過日子的。」  

不敗勇士與病共存 健康、夢想非難事

不敗勇士與病共存 健康、夢想非難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糖尿病勇士黃先生於28歲那年被檢查出得了第一型糖尿病,12年來與疾病和平共處,回想當年,他根本無法接受正值大好青春的時刻,竟得到這種疾病,最無法接受的是,醫師告知糖尿病是無法根治的,他將一輩子都要施打胰島素,所幸最後找到與疾病共存的平衡點,小心照顧、現在身體可能比發病前還健康。黃先生久病成良醫,不但與醫生、衛教師成為好友,對於控制血糖也有一套心得,偶爾碰到糖尿病友,就彼此交換、共同勉勵;他看到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感到無奈又難過,因一路走來,他非常瞭解身為病友可能有的徬徨與恐懼、也可能不知道如何控制疾病,於是他將12年來糖尿病經驗寫成書,和大家分享心路歷程。黃先生表示,參加「希望騎跡 Bike傳愛活動」,是希望透過活動達成自己的夢想,也希望同時鼓勵其他糖尿病患者,其實只要血糖控制得當、養成運動習慣,就能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彰基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杜思德醫師也表示,看見病友勇敢挑戰自我、或不放棄治療,雖然過程可能辛苦,但我也從病友身上學到、得到更多面對生活的勇氣。

糖尿病患防失明 應定期眼底鏡檢查

糖尿病患防失明 應定期眼底鏡檢查#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糖尿病病人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為60%,20年後更攀升至90%。糖尿病患者有很高的視網膜病變風險,但透過早期檢查早期治療,可減少5成失明機率。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接受眼底篩檢。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醫師呼籲,第1型糖尿病病人,發病5年內,應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第2型糖尿病病人,則應在新診斷糖尿病當時,就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此後至少每年應做1次檢查或依醫師建議追蹤。糖尿病病人,若突然出現視力減退,甚至有黑影或雙影出現,或發現血糖急遽變動,應儘快至眼科檢查,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懷孕的糖尿病患者:由懷孕起,應至少每三個月檢查1次,追蹤到產後1年。眼睛是靈魂之窗,失去視力將嚴重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再次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接受1次眼底檢查,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控制好血糖,延緩眼睛病變等併發症的發生。

婦罹糖尿病 一場小感冒險奪命!

婦罹糖尿病 一場小感冒險奪命!#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季節,為流感的高峰期,而不小心中標的民眾,不僅要擔心感冒會不會好,更要擔心被肺炎鏈球菌感染!就有一名54歲婦人,日前因為感冒,到一般診所就醫,以為吃吃藥很快就會好,未料,過幾天後感冒不但沒有好,反而高燒不退,燒到將近四十度,呼吸也變得非常急促,遂送至台大醫院急救,醫生研判是感染肺炎鏈球菌, 差一點就命喪黃泉。婦抵抗力弱 抗生素治療也沒用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姚建安醫師指出,這名婦人送到醫院急診室時,婦人的右下肺葉出現浸潤與片狀陰影,甚至白成一片,立即判斷是感冒所引發的肺炎鏈球菌感染,但因為婦人長年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較差,因此在施打抗生素之後,症狀持續惡化,並出現昏迷的情況,臉部也變成紫黑色,所幸轉送至加護病房,經過一周的治療後,情況才逐漸好轉。姚建安表示,婦人長期患有糖尿病,抵抗力本來就較弱,目前又正值流感高峰期,只要一感冒,就很容易被肺炎鏈球菌感染,而這名婦人是高危險群,卻從來沒有接種過疫苗,所以遭感染肺炎的風險本來就很大,因此姚建安呼籲,五十歲以上,且有慢性病的民眾,應該積極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