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

對抗尿毒症 蛋白質補充別過量!

對抗尿毒症 蛋白質補充別過量!#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如果長期、慢性腎臟功能損害,會形成慢性腎臟病。隨著慢性腎臟病病程進展,當腎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10時,會發生尿毒症。這時使用藥物治療或飲食控制,通常都無法有效治療,可能需要從腎臟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腎臟替代療法選擇。該如何選擇?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腎臟移植存活率高 然而器官來源有限南投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葉哲廷表示,腎臟移植是以外科手術方式將健康腎臟植入患者腹部,來替代原有損壞腎臟的功能,這是處理尿毒症最理想的方式。目前國內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五年存活率達90%以上。腎臟移植的優點為存活率高、併發症少及相對較滿意生活品質;缺點為須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來防阻併發症發生,移植腎可能因排斥作用致腎衰竭。腎臟移植雖是最理想的腎臟替代療法,但因器官來源有限,可近性相當不足,大部分患者仍須藉由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尿毒症。避加工食物 補充蛋白質食物應適量葉哲廷醫師說明,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或洗腰子,需每週3次、每次4小時至醫院治療,藉由動靜脈廔管或洗腎導管將血液引出體外,經人工腎臟處理後再循環至體內。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可在家中或其他適合換液場所,由患者自己或照顧者執行治療。接受腹膜透析者先會於腹部放置腹膜透析導管,作為接受透析液進入腹腔通道。2種透析方式存活率相當,選擇決定於患者個人喜好、家庭支持度,以及本身其他疾病。南投醫院蔡秀雯營養師表示,開始透析時由於腎毒素藉由人工腎臟排出,人可能感覺較舒服輕鬆,飲食的限制相對減少,可以攝取的營養就可以較自由。但仍要注意避免太鹹、加工食物,以及補充適量蛋豆魚肉等蛋白質食物,獲得適當營養。避免沒有控制大魚大肉,高磷食物如一般奶粉、鮮奶不適合長期每日飲用,磷太高有可能會造成皮膚搔癢,骨質疏鬆等問題,建議應與營養師討論。

高齡別動手術?醫:麻醉不只考量年齡

高齡別動手術?醫:麻醉不只考量年齡#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90歲陳姓阿嬤有天早上直喊肚子痛又發燒,家屬陪伴下就醫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併急性膽囊炎。起初家屬擔心阿嬤年紀太大猶豫是否要開刀,但在醫療團隊與家屬溝通及討論後,由外科醫師協助膽囊切除手術,術後照護復原情況良好,10天後阿嬤也恢復健康,順利出院。手術種類、病人身體狀況、過往病史都是影響麻醉的重大因素許多人會擔心麻醉跟手術對老年人的風險很高,甚至覺得手術相當傷元氣,而選擇保守治療。南投醫院外科醫師黃信傑表示,年齡並非決定麻醉風險的唯一因素。手術種類、病人身體狀況及過往病史都是影響麻醉的重大因素。麻醉風險評估後,如果狀況允許,醫師會建議病人應儘早安排手術治療,避免長時間臥床、肌肉萎縮,甚至導致褥瘡、肺炎等併發症而影響生活品質。腸阻塞、胃潰瘍等狀況 有望經手術改善黃信傑醫師表示,病人膽囊炎併發敗血症時,其實若病人原本身體狀況許可,生活自理能力佳,手術對他來說是相對有正面意義的。臨床上常見長者因為飲食習慣、腸蠕動消化不好甚至大腸癌導致腸阻塞。還有老人家可能因為腰椎或膝蓋等關節痠痛,自行至藥局購買消炎止痛藥服用,導致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出現穿孔狀況。上述疾病的長者在身體狀況許可下,與醫師溝通、討論後,可在手術後獲得良好改善。高齡長者經身體狀況評估 仍可能手術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呼籲長者,手術別太驚慌,年齡並非決定麻醉、手術的關鍵。高齡長者進行術前身體狀況評估後,仍可能經手術獲得健康,病人或家屬與主治醫師間充分溝通相當重要。

350萬人膝關節退化!部份置換術有解

350萬人膝關節退化!部份置換術有解#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1歲的連女士半年前開始左膝關節腫痛積液,尤其是左膝內側,當站立或者走路時,會覺得痠軟無力、疼痛跛行,診斷為左膝內側的中期退化性關節炎,服用消炎止痛藥後仍無法抑制疼痛。不僅白天行動不便,更因夜間疼痛影響睡眠,生活品質大大降低。連女士使用「牛津膝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進行左膝關節內側局部磨損處的部分人工關節重建手術。術後第2天左膝關節就可彎曲到90度,1個月後完全不用助行器或拐杖走路,膝蓋不痛也就不需要再服用消炎止痛藥,回復良好生活品質。退化性關節炎患者 女性多於男性退化性關節炎是人類最普遍關節疾病之一,依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好發族群包括膝蓋不當使用者、銀髮族等,其中女性族群大於男性,每6人有5人有此困擾。雙和醫院骨科醫師翁佩韋說明,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主因為性別、肥胖、職業傷害、運動型態及是否曾受過外傷,治療方式多為藥物治療、針劑治療及置換人工膝關節。一般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採用傳統全摘式,對於年長病人,手術風險較高、術後恢復與照護時間長,不貼近人體膝關節生物力學及合用度。部分人工關節重建 降低術後疼痛過去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通常要做全膝置換手術,使許多病人害怕進行手術,或手術完成後關節不再像以往靈活自如。雙和醫院骨科部主任曾永輝表示,「牛津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微創術式,只將磨損嚴重的內側膝關節面置換為人工關節,輔以仿人體半月板的超耐磨活動式襯墊。「牛津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保留重要的前、後十字韌帶及另外2/3完整的人體膝關節構造,以求手術後的膝關節活動更貼近自然人體工學及步態。同時還有傷口小、立即術後疼痛感較低、手術風險降低、住院時間較短及高彎曲角度與協調性的優點。退化性關節炎預防勝於治療,平時要適當且做對運動、控制體重。若關節受傷,一定要好好休養,這樣才能真正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鼾聲嚇跑床伴 止鼾手術力助消音

鼾聲嚇跑床伴 止鼾手術力助消音#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打鼾是因在睡眠期間,人體上呼吸道組織因肌肉張力放鬆,或本身過度冗贅的體積所產生震動的發聲情況,大部分的打鼾情形好發於軟顎及懸壅垂,有時是因舌頭體積過大,或舌基部下垂所引起,此外,扁桃腺、腺樣體及鼻塞也會造成打鼾,而體重過重、服用鎮靜劑和使用酒精,也會使鼾聲加重。由於打鼾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之一,若不妥善處理,一旦長時間睡眠缺氧,亦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台中38歲謝先生為科技工程師,職場表現深獲肯定,但單身的他十分渴望早日成家,只是交往過的眾女友們,因無法忍受他的巨大打鼾聲,選擇離他而去,為了能尋得美嬌娘,謝先生決定接受「溫控式無線射頻打鼾手術」治療,術後果然「消音」不少,不僅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也重燃追求異性的信心。溫控式無線射頻打鼾手術 使軟組織體積縮小 降低打鼾音量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經鼻咽內視鏡和睡眠呼吸檢查後,發現謝先生的軟顎及懸壅垂非常鬆弛,已經達到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討論後決定使用傷口小、免住院、疼痛輕微且恢復時間快的「溫控式無線射頻打鼾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讓他對人生充滿希望。傳統治療打鼾的手術,如「雷射懸壅垂切除手術」或「懸壅垂軟顎成型手術」,容易造成術後傷口高度疼痛,而「溫控式無線射頻打鼾手術」在軟顎或舌基部黏膜下,利用無線電波在治療區域產生凝固範圍,約6到8週使軟組織體積慢慢被身體吸收而縮小,並增加組織的硬度及張力,即可達到降低打鼾音量及頻率的目的,適合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許哲綸也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若不積極治療,可能影響自身及枕邊人白天的精神狀態,也可能忽視隱藏的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故建議若有打鼾,或經親友觀察有睡眠中呼吸暫停的情形,應盡早就醫檢查,才能改善生活品質。

選擇醫美「進場維修」 4訣竅不出錯

選擇醫美「進場維修」 4訣竅不出錯#手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依手術與治療範圍的不同,手術價位也會有所差異,但是各間診所之間相同手術的價位差異通常不會太大。而近幾年來,醫學美容業在台灣爭妍鬥豔,業者為了把握這一塊商機,更是如火如荼地用盡任何花招與噱頭想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許多業者為了從中牟利,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以下提供幾個注意的事項,多方瞭解比較不會吃虧上當。• 低價策略最恐怖/大家要謹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賠錢的生意沒有人要做」的道理。很多醫美診所大打低價促銷,但很有可能你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新手醫師或是新機器的試驗品。• 不要陷入貴就是好的迷思/太便宜的低價策略要小心,但也不要陷入了貴就是好的迷思。很多診所為了賺錢牟利,用了很多華而不實的宣傳噱頭,像是「最新一代的機型」,利用資深名醫的名氣做裝飾,但這並不代表醫師的專業能力是合格的,更不代表服務品質與口碑。• 多打聽、了解醫師/抽脂、溶脂手術通常不便宜,不要迷信醫師有義大利、法文等國外證書,因為你也不懂。最重要的是和醫師溝通,從面對面諮詢的過程,多細心觀察醫師的處理問題的態度,是不是夠有耐心,能不能清楚的解決你的疑惑。如果跟諮詢師溝通了幾個小時,他只顧著跟你推銷產品,你卻見不到醫師的面,那麼建議你考慮換別家了。• 對醫院、診所的的選擇要多加注意/有些沙龍型的診所,是商人找醫師開的診所,某些診所會將整型的業務外包,或是請兼差或化名的醫師來看診,這樣容易造成診所流動率大,或是因為醫師是化名,無法確認身分,萬一減肥手術之後出現副作用,很可能沒有醫師可以負責。所以,要選擇診所之前一定要多加注意,而某些醫院附設的醫美中心,也不一定是專業的,因為醫師通常以治療病症為主,有可能引進儀器需要一段時間,而醫院招標的流程也需花上一年以上的時間,引進儀器後醫師又不見得很快對儀器上手,而醫院、醫師需要收入,通常治療的費用會比較高,但品質不見得會相對提高。(本文摘自/我不是教你減重!/凱特文化出版)

手術開刀免忍痛 新型止痛藥副作用少

手術開刀免忍痛 新型止痛藥副作用少#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這種痛,我忍一忍就過去了!」這句話加上咬牙切齒痛苦的表情,常是手術後患者的寫照。以往傳統觀念,民眾常認為開刀就是會痛,痛完就沒事了,事實上若不正視術後疼痛,不僅延緩傷口復原時間,還可能造成感染、演變為長期慢性疼痛等後遺症。相反地,若能有效控制疼痛,更能改善患者因怕痛而不敢下床活動的問題,進而幫助排氣與傷口復原,縮短住院天數。子宮肌腺瘤患者動刀 術後48小時快速出院有位39歲的許小姐,於去年中旬,經期開始出現異常,除了經血量過大產生貧血症狀,腹部也常感異常疼痛,且疼痛情況一次比一次劇烈。嚴重時甚至連續兩日吃不下飯,三餐只吃止痛藥度過。而後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都是子宮肌腺瘤惹的禍,需要接受開刀手術做切除。而這也讓曾經歷三次剖腹產手術的許小姐,十分恐懼得重新經歷第四次術後傷口所帶來的劇烈疼痛。為了免除術前心中的憂慮不安,在與醫師討論各式止痛方案後,許小姐選擇於術前施打長效止痛針。沒想到手術第二天她便能自行下床、走動進食,開刀傷口處只感覺到輕微悶脹,48小時後便順利出院回家休養,一週後便恢復正常生活作息,返回職場上班。與以往剖腹產術後,需住院5至7天相比,明顯提高術後復原速度。長效止痛藥新選擇 較傳統嗎啡藥物副作用少收治許小姐的台北中山醫院董事長陳福民醫師指出,傳統術後止痛方式,會使用短效止痛針或嗎啡製劑自控式止痛系統(PCA)避免疼痛問題。前者因為是短效藥物,患者需忍受多次注射,後者嗎啡用藥止痛效果不錯,但卻常有噁心、嘔吐、腸胃蠕動變慢引起腹脹及便秘等副作用。而新型長效止痛藥因作用於不同受體,止痛效果與嗎啡相同,但副作用輕微,時效長達一週,大幅提升患者術後生活品質。中山醫院推動「無痛醫療」 有助術後快速復原早自1990年起,世界衛生組織(WHO)即宣告「免於疼痛是一種基本人權」,此後「疼痛治療」與「無痛醫療」也成為醫界共同努力的目標。而一向以人文關懷與精緻醫療著稱的台北中山醫院,非常重視這項被國際醫療評鑑聯合委員會(JCI)視為評鑑標準的項目,期望營造無痛醫療的環境,使患者術後能快速復原、提早出院,同時也能減低醫護人員的負擔,增加醫院的效率,讓醫療、健保資源都能得到最佳的善用。對此,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婦產科主治醫師李世明指出,國際2018十大醫療創新之一的強化術後復原(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內容包含術前、術中、術後等醫療觀念革新,例如縮短術前空腹、避免灌腸、減少輸液等。其中疼痛控制更是重要的一環,呼籲醫界使用替代藥物取代鴉片類止痛藥物的使用,因為無痛醫療的推行,不僅可傳達民眾對待「疼痛」的正確觀念,更有助於實踐ERAS的目標。在未來,台北中山醫院也將秉持人文關懷的核心理念,持續於專業創新,提供民眾最優質的無痛醫療服務。(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鼻子被牛踢歪 功能性鼻整形解阻塞

鼻子被牛踢歪 功能性鼻整形解阻塞#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在牧場工作的33歲阮姓男子,被一頭黃牛後腿踢中右臉,顏面多處骨折,鼻子也撞歪,連呼吸都有困難。送到醫院急救後,不僅把顏面骨折復位,還進行功能性鼻整形手術。阮先生笑說他因禍得福,賺到尖挺的鼻子。鼻骨遭重擊 鼻骨歪曲、鼻軟骨受損阮先生表示,上個月去接一隻從澎湖搭船來的黃牛,帶回牧場先秤重,綁好黃牛要看體重數字時,黃牛後腳突然向他飛踢,嚇一跳、閃避不及,右臉劇痛,到醫院才知顏面骨折,連鼻子都歪了。彰化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表示,阮先生顴骨、上頷骨、鼻骨多處移位受損,鼻骨因遭重擊,致鼻骨歪曲合併鼻軟骨受損、內鼻瓣塌陷及鼻道狹窄,引起單側鼻孔呼吸困難、無法吸氣、鼻塞,進行顏面骨折復位固定、功能性鼻治療,再進行鼻子整形手術。軟骨縫合後墊高鼻樑 不再呼吸困難鼻子位於臉部正中央,有「五官之王」之稱,好看的鼻子能使臉部更好看,將阮先生的鼻子軟骨縫合後,再將鼻樑墊高,增加立體感,不僅將鼻子骨折位移治療好,還變得挺拔。阮先生很開心鼻子通暢,不再呼吸困難,而且鼻子變得更挺更好看,讓他喜出望外。呂明川醫師表示,民眾近幾年來受韓流影響,越來越多人隆鼻,但術前溝通與經驗的差異往往造成許多結果不如預期,反而適得其反。民眾若有相關需求,最好還是找合格專業整形外科醫師。

老人骨折不動手術?醫:臥床易引肺炎

老人骨折不動手術?醫:臥床易引肺炎#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9旬的盧姓老翁原本身體硬朗,可自行外出串門子,某次不慎跌倒,導致單側股骨骨折,送醫後經醫師評估治療,並經2週的高強度復建計畫,現老翁已恢復行動力,減輕家屬返家後照護的壓力。骨質疏鬆是老人常見疾病 跌倒易骨折「老人禁不起摔」並非沒有根據,南投醫院骨科醫師王證琪表示,骨質疏鬆是老人常見疾病,而骨鬆患者跌倒很容易骨折。許多家屬擔心長輩年邁而不敢進行手術,結果反而讓老人家因為劇烈疼痛不敢走路,嚴重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因臥床引發肺炎,增加死亡風險。應均衡飲食,多補充富含鈣的食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減緩骨質流失。選擇高鈣食物外,也要適度曬太陽或補充維生素D,增加鈣質吸收利用率。長者平時應定期練習肌力、柔軟度和身體平衡,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助行器,才能有效預防跌倒。骨折病人若患慢性疾病 復原速度慢易失能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張鈞渝表示,骨折病人若同時患有慢性疾病,往往因傷口恢復速度慢、行動功能尚未恢復而導致失能。長期臥床容易感染,死亡率也大幅提高,對家屬是一大負擔。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這些患者只要在術後住院期接受復健一段時間,針對傷口照護、肢體運動功能、行走功能進行積極復健治療,病患能夠恢復獨立生活能力,順利返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