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

3D立體腹腔鏡手術 助精準切除囊腫

3D立體腹腔鏡手術 助精準切除囊腫#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宜蘭一名65歲陳姓婦人,年初因經常下腹悶痛、排便及排尿不順而求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在直腸左外下側,接近肛門交界的骨盆腔深處有一個8公分的瘤狀物,造成病患的直腸及膀胱受到擠壓而偏向右方,出現排便及排尿上的困難。因位置罕見,最後決定以3D立體腹腔鏡精準切除囊腫,術後傷口小,更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余盈輝表示,該婦人的囊腫位置位於骨盆腔的左下極深處,又非一般直腸手術可直接截斷血管、切斷腸子;在不了解瘤狀物屬性的當下,必須保持瘤狀物的完整、需剝開並避開周遭神經,沿囊腫的邊緣切除,難度極高。為了緩解病人症狀,決定直接使用3D立體腹腔鏡為婦人手術。於腹腔鏡鏡面上安裝兩個單眼鏡頭,醫師戴上特製眼鏡進行手術,畫面便成為3D,在兩眼視覺能力下操作,比2D腹腔鏡多了立體感,更讓此次的手術進展如虎添翼。皮下囊腫一般常發生於體表余盈輝主任也發現該瘤狀物並非惡性病灶,而極可能是單純的皮下囊腫。余主任解釋,皮下囊腫為良性,一般常發生於體表,且通常體積較小,若不影響日常生活,通常不會急於處理。但此次囊腫位置很罕見,不只位於體內,更位於骨盆深處的直腸與肛門交界位置,且已讓病人直腸受壓迫而排便不順,造成生活上的不便。3D立體腹腔鏡讓腹腔視野更清晰 精準切除囊腫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提供腹腔內3D視野,使手術過程精確定位、徹底移除病灶,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損傷、出血與併發症,手術時間縮短,且術後傷口小、恢復快。透過3D立體腹腔鏡,即便囊腫位於骨盆深處的困難位置,依然能精確且輕鬆的切除,讓婦人從此排便不卡卡,並恢復一如往常的生活品質。

肋骨骨折爆痛 及早手術癒後佳

肋骨骨折爆痛 及早手術癒後佳#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調查統計,國人事故傷害每年死亡率高達七千多位,外傷佔絕大部分,而其中10%合併肋骨骨折,死亡率高達35%,每斷一根肋骨,感染肺炎機率上升27%,死亡率增加19%。熱愛運動的石先生,某次與自行車車友騎乘時,為了閃躲突然衝出來的小動物,不慎摔車飛了出去,導致腿部與肋骨骨折、胸部張力性氣胸,經救護車送至醫院急診,醫師診視後緊急啟動創傷團隊為石先生手術,免去呼吸衰竭的憾事。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部杜雄醫師表示,胸部外傷致肋骨骨折是外傷急診常見的疾病。其受傷機轉常見於高齡長者在日常生活中跌倒、車禍或是工地高處跌落的傷者。人體胸廓由鎖骨、左右兩邊十二對肋骨、胸骨與胸椎所組成。肋骨在胸部組成一個環狀,保護著重要器官包含心臟、主動脈、上下腔靜脈、肺和橫隔膜下右側的肝及左側的脾臟。身體靠著橫隔膜和呼吸肌收縮牽動肋骨,才能呼吸做有效的氣體交換。肋骨骨折怕痛不敢呼吸 痰液累積恐肺炎當發生意外,肋骨骨折的第一個明顯症狀就是肋骨折斷處疼痛。一旦肋骨骨折,會表現劇烈疼痛,上下床、翻身、深呼吸、咳嗽、上肢出力等動作都會令肌肉牽扯受創肋骨,引發劇烈疼痛,這種疼痛會一直持續到肋骨癒合才會改善,時間大約需要二至三個月。嚴重的肋骨骨折可能會立即危及生命,例如導致張力性氣胸、大量出血的血胸、因無法做有效呼吸致呼吸衰竭的急性連枷胸、心包膜出血填塞壓迫心臟或肝脾臟破裂出血等;慢性致死原因則有因為疼痛不敢或無法做有效呼吸、咳痰以致引發肺炎敗血症或因連枷胸導致呼吸衰竭等。杜雄醫師指出,肋骨骨折治療首重止痛,讓病人感覺舒適,有效呼吸才能預防肺炎。如果止痛沒有做好,病人會因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呼吸深度就會慢慢變淺伴隨咳嗽力度減低,最終變成肺炎。肋骨骨折微創治療手術 幫助患者遠離疼痛折磨以往的保守療法為吃止痛藥等待時間讓它自己癒合,隨著醫療的進步與生活品質的要求提升,肋骨骨折固定接合手術應運而生。肋骨骨折固定接合手術其最大目的就是要減低肋骨骨折病人的疼痛,避免併發症發生、減低死亡率、縮短住院日數,以利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和回到工作崗位。臨床統計發現有做肋骨骨折固定接合手術的病人可以大幅減少肺炎發生率達九成,縮短一半加護病房照顧和住院日數,甚至可以減少三成的死亡率。依肋骨骨折團隊的臨床經驗,嚴重的肋骨骨折如連枷胸、超過6根肋骨骨折、或超過3根嚴重移位肋骨骨折合併血氣胸的病患是目前肋骨固定接合手術的適應症;尤其是連枷胸患者,肋骨固定接合手術是目前認為最佳的治療方式。然而肋骨骨折所導致的劇烈疼痛也是固定接合手術的相對適應症。手術確實能改善肋骨骨折病人的疼痛、併發症和死亡率,許多病人對手術前後疼痛感受差異之大也直呼手術有神奇的效果。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雙下肢麻痛,造成行走困難已多年的70歲林女士,近日甚至已無力行走, 經核磁共振診斷為第4.5腰椎管狹窄症。林女士表示「其實多年前就有醫師建議手術,但擔心脊椎手術傷口過大造成術後肌肉疼痛,以及恐懼手術損傷神經而癱瘓,且有骨質疏鬆症,螺釘鬆動後又要再開刀,所以才忍耐多年。」醫師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目前最先進的「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術」,手術切口僅5-6公分,比傳統術式減少1/3,出血量也明顯減少,術後3天即可下床行走,5天後痊癒出院。新式脊椎微創手術 治療骨質疏鬆的腰椎管狹窄症臨床上不少與林女士有一樣心聲而決定隱忍的病患,因此錯過脊椎手術的黃金時機,等到症狀嚴重到無法行走才願意就醫處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陳晉瑋醫師表示,「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是利用X光機透視輔助,可在較小的切口找到最適合的入釘點,進行骨釘固定及神經減壓。與傳統腰椎內固定手術相比,不僅手術操作方便且可改變釘道角度,與皮質骨接觸面積增大,可提供更強而穩的固定力量,減少骨釘鬆動及鄰近脊椎關節的破壞,特別適合骨質疏鬆的脊椎管狹窄症患者,以及曾接受過手術,又需要再次手術翻修的病人。此外,大幅減少肌肉組織的剝離及牽扯,讓病人術後提早下床活動,大大增加病人術後滿意度。陳晉瑋醫師提醒,微創脊椎手術的選擇因人而異,不同程度的退化性脊椎疾病,可選擇不同的微創方式,術前與醫師進行詳細討論,才能得到最滿意的治療效果。 

3D列印輔保膝手術 患者6週甩拐杖

3D列印輔保膝手術 患者6週甩拐杖#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0多歲潘女士,長期從事搬重物的工作,幾年前雙膝開始覺得內側疼痛,經過藥物、復健、藥物注射等治療,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疼痛加劇,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到醫院檢查後,發現雙膝呈現內側膝蓋軟骨磨損,併有膝關節O型腿的症狀,骨科醫師建議施行「保膝手術」,左右腳先後進行客製化3D列印輔助高位脛截骨手術(High tibia osteotomy, HTO),術後恢復良好,解決長期疼痛問題。退化性關節炎 造成膝蓋活動受限 無法長時間行走或站立隨著高齡化、體重過重、缺乏運動造成肌力下降,或長期勞動過度使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需求也越來越多。長期受力下,膝關節軟骨磨損而造成膝關節產生骨刺產生、關節間隙變小,進而造成膝關節疼痛、腫脹情形,成為「退化性關節炎」。早上起床可能會有關節僵硬或疼痛,嚴重者可能出現如O型腿、X型腿等關節變形,膝蓋活動受限,無法長時間行走或站立。保膝手術 讓患者盡早脫離拐杖邵崇榮醫師表示,「保膝手術」包含應用於O型腿膝關節退化的高位脛骨截骨手術(HTO),以及X型腿膝關節退化的遠端股骨截骨手術(Distal femoral osteotomy, DFO)。大多數膝關節退化為O型腿類型,但有10-20%為X型腿病患,台南市立醫院引進中南部多數醫院尚無的的遠端股骨截骨手術,希望協助X型腿患者也能重獲「膝」望。於是邵崇榮醫師將原先僅由內側鋼板固定的方式,改成內外側同時固定,藉由三角立體結構穩定的概念,讓患部得到更好的固定。一般僅內側固定的方式,需2~3個月才能脫離助行器,而雙側固定方式,不只術後只需單側拐杖助行,且約6星期就能脫離拐杖自行行走。退化性膝關節炎依病症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如非類固醇之消炎止痛藥;以維骨力來減緩軟骨的破壞;類固醇之關節注射,可降低關節內發炎的程度;玻尿酸關節注射,潤滑關節以降低關節承受壓力。以及膝關節矯正手術和膝關節置換手術。邵崇榮醫師表示,對於60-70歲相對年輕的患者,或是膝關節相對嚴重但未達置換人工關節標準者,截骨矯正手術提供保留了原生膝關節的結構,延後需要人工膝關節置換的年齡。當關節出現疼痛、僵硬、無法伸直或屈曲,甚至活動有嘎嘎聲,應盡快就醫,尋求適當的治療。

主動脈瘤如未爆彈 微創手術助拆彈

主動脈瘤如未爆彈 微創手術助拆彈#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9歲張男因出現腹部悶痛感、解尿困難等情形,到醫院求診泌尿科,醫師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患者腹部主動脈脹大形成「腹主動脈瘤」,轉診至心臟外科由李志賢醫師治療。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患者腹部內的腹主動脈瘤有直徑9公分(正常的主動脈血管為直徑3公分),動脈瘤隨時有破裂的危險,評估病人可進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李志賢醫師表示,主動脈瘤通常無明顯症狀,大部分是因為接受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時意外發現,猶如身體中有一顆不定時炸彈,因此需儘早手術。主動脈會因為高血壓、血管壁退化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動脈粥狀硬化等因素,導致動脈管壁出現變薄或局部膨大而形成具高破裂風險的主動脈瘤,若動脈瘤破裂就會造成大量失血而休克死亡,因此當主動脈瘤直徑大於5公分時就應考慮手術。主動脈瘤大於5公分就應手術 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傳統的腹主動脈瘤手術需要全身麻醉,並且在腹部開大切口進入,手術時間歷時6-8小時,術後需住院10-14天;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則只需有兩個一公分小切口,手術時間為3-4小時,術後僅需住院5-7天。一站式手術  整合檢查與手術 縮短繁瑣療程目前結合複合式手術室進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只需施打顯影劑後,經血管攝影導引將人工血管支架置入至病變處,隔絕主動脈瘤內的不正常血流,使主動脈瘤萎縮;「一站式手術」減少病人從另一個影像檢查室到手術室的傳送作業時間,不僅降低麻醉及感染的風險,手術時間也只需1-2小時,並且減少顯影劑與輻射量的使用,也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

雙子宮竟單邊罹癌 3D微創助解危

雙子宮竟單邊罹癌 3D微創助解危#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74歲黃奶奶,沒有月經已20多年,但近來常有陰道出血問題,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黃奶奶是罕見的子宮畸形「雙角子宮」,其中一個子宮內膜厚度正常,另一個子宮的內膜則明顯變厚達3.4公分,進一步採取子宮鏡檢與內膜搔刮術,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第二期,以「3D 腹腔鏡影像系統」進行微創手術切除子宮、兩側卵巢及骨盆腔淋巴,及術後搭配放射線治療,黃奶奶恢復良好。子宮發育異常 來自胚胎時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癌科主任葛裕民表示,女性子宮在胚胎時期是由兩條細細的管子 (醫學上稱苗勒氏管)發展到中間接合後,發育出子宮腔,最上端不融合形成左右輸卵管,最下端融合形成陰道的上端。如發生苗勒氏管尾部不融合或融合異常就可能導致子宮的異常發育,發生率約為5%,有的人日常並無症狀,有的人則是出現習慣性流產、不孕、性行為異常時,赴醫檢查才發現天生子宮異常。葛裕民指出,子宮內膜癌好發於肥胖、50歲以後停經的女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乳癌治療等患者,台灣地區罹癌人數逐年上升,發生率約10萬分之14,黃奶奶除了有雙角子宮且單側罹患子宮內膜癌,在臨床上相當罕見,需經驗豐富的婦癌醫療團隊,才能協助患者揪出病灶,並妥善治療。3D 腹腔鏡影像 可清楚呈現器官位置葛裕民說明,微創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安全性已廣泛被證明,由於3D影像清楚呈現骨盆腔器官相關位置,將手術視野放大並立體化,讓醫師在手術時,能精準地切割、止血,縮短手術時間和出血量,使患者恢復較快,並降低併發症的發生,術後再輔以放射線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陰道異常出血 應就醫找病因年輕女性在未有性生活之前就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而臨床研究也證實了施打疫苗,可降低約7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葛裕民提醒,子宮內膜癌大多會發生異常出血的現象,停經後的婦女若出現此症狀,約有十分之一是子宮內膜癌所致,而尚未停經的女性,造成異常出血的狀況相當多,故建議舉凡出現陰道異常出血的情形,應儘速就醫,即時找出病因。

坐骨神經痛不想手術 神經阻斷助改善

坐骨神經痛不想手術 神經阻斷助改善#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醫師,我下背痛好久了,每天都坐立難安很痛苦,一定只能開刀處理嗎?」根據統計,80%的民眾都有神經壓迫下背痛的問題,其中坐骨神經痛是最常見且容易影響日常生活的問題之一。後龍診所復健科醫師吳明哲建議,坐骨神經痛若尚未達到非開刀不可的急迫程度,可由專業疼痛科醫師進行疼痛治療,協助改善症狀不適。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因素及族群1)常見於中老年患者,因脊柱退行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所引起的疼痛。2)懷孕者,因子宮擴大直接壓迫的結果所導致。3)患有脊椎腫瘤者,腫瘤直接壓迫坐骨神經或神經根就會造成症狀。4)損傷造成,如骨折、感染或炎症引起。5)經常搬重物、長時間彎腰或久坐。6)糖尿病病患。坐骨神經痛非老年專利,年輕人也要注意,若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也可能提早報到!坐骨神經痛典型特徵是腰部脊椎到臀部、大腿、小腿肚直到足踝的各種異常疼痛感,如:刀割、觸電麻木或燒灼熱等;更嚴重時可能造成下肢無力、刺痛、麻木、行走困難、坐臥不安,影響日常生活,併發症可能影響腸道或膀胱控制喪失,造成排泄機能異常。「神經阻斷術」治療 可緩解疼痛一般保守治療先以消炎止痛劑、肌肉鬆弛劑、維他命B群來治療,並配合復健腰椎牽引,但若沒有明顯效果,就要考慮手術。在坐骨神經痛症狀明顯、但尚未達到開刀的急迫程度時(如:大小便失禁),吳明哲醫師建議可由專業疼痛科醫師進行「神經阻斷術」治療。根據病況不同,在超音波顯影下將治療藥物注射至神經孔、腰椎橫突或硬脊膜外腔,來緩解疼痛症狀。過程中無需麻醉、安全性高且在診間即可執行。坐骨神經痛是常見的疾病常與腰椎的不當使用有關,造成的結構變形磨損,進而傷害神經,保養的方式就是要善待腰椎,注意姿勢正確,少搬重物、不睡過軟的彈簧床、避免穿高跟鞋、座椅應有適當靠背、多做拉腰、拉單槓、游泳等運動。對於長期因坐骨神經痛而煩惱,且不想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建議可與醫師討論並接受檢查評估,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癌症術後怎麼補?中醫師傳授飲食重點

癌症術後怎麼補?中醫師傳授飲食重點#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手術是癌症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目的在於移除腫瘤細胞,增加治癒的機會。但手術對身體會造成結構上的破壞,依中醫觀點,術後會在身體局部會產生「氣滯血瘀、發炎水腫」的情形。許多民眾會準備人參、十全大補湯、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等補品想要幫病人補身體,但醫師表示上述食材在術後兩週內服用,可能會加重局部發炎的狀況,甚至導致傷口更紅腫、熱痛、化膿。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科提出適當的飲食建議,讓癌友在手術後調養身體,幫助傷口恢復。中醫科張慈文醫師表示,術後首先的任務就是針對局部「氣滯血瘀、發炎水腫」的情形做改善,簡單說就是增加身體的代謝,趕快把堆積在局部的瘀血、組織液、發炎物質送走,之後才能開始重建。紅腫熱消退後 第二週方可進食魚湯進補術後何時才能開始進補?張慈文醫師表示,原則上手術第2週後,傷口「看起來不紅、摸起來不熱、腫勢也漸漸消退」時才能開始進補。初期的補品以魚肉為主,因為魚類的蛋白質比較好吸收,鯉魚湯、鱸魚湯除了補充蛋白質外,還有利水的效果,可幫助水腫消除,加快傷口恢復。第三週可加入藥膳 加速傷口重建手術第3週之後,如果傷口乾乾的,不紅不腫不熱,就可以燉藥膳進補,增加身體的動能,加速傷口的重建,例如:少量黃耆、紅棗、川芎、雞血藤等中藥加大骨頭一起燉湯。如果手術有切除骨頭的病患,就可以再加些續斷、骨碎補等中藥來幫助骨骼的生長。另,腸胃功能不佳者,術後可喝些少鹽的四神湯(由芡實、蓮子、淮山、茯苓四味中藥),幫助脾胃的功能恢復。如有水腫狀況,可多喝薏仁湯、紅豆水,增加身體代謝痰濕能力,減少局部病理產物的堆積,同時減少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產生。癌症患者忌諱亂補古醫書云:凡藥三分毒,會用即是藥,不會用,用錯時機即是毒。曾有患者因化療口腔黏膜炎,疼痛不堪,無法進食,竟自以為身體太虛,自行服用鹿茸,使得口腔炎更嚴重,病患多半需清熱散結,而非自行峻捕熱性;錯服藥物或者長期服用同類型成方,反而有害身體。西醫的化療以攻擊的方式殺細胞,中醫是以全人醫療概念輔助治療,維持強化病人固有的免疫。不論中藥或西藥,均應在合格醫師監控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交互作用,若能於中西整合門診下諮詢,對於患者而言較有保障。患者在手術後按部就班把身體養好,就有體力面對治療、對抗癌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