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

多數國人用藥不正確 小心越吃越痛!

多數國人用藥不正確 小心越吃越痛!#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當身體痛的不行的時候相信多數人都會買止痛藥止痛,但你吃的止痛藥真的有用嗎?當心吃錯藥反傷身!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最新調查發現今年進行的「國人止痛藥用藥行為暨用藥習慣」調查,有高達1成8的民眾,不清楚不同疼痛要吃不同種類的止痛藥,甚至1成4喝感冒糖漿時,一次喝完一整瓶,其中50歲以上佔半數,有77%民眾會先詢問醫師或藥師,僅4.3%民眾「服用感冒糖漿得一次引用劑量」會看藥品標示服用。服藥前,仔細閱讀警語及注意事項。不同身體部位發生的疼痛,有不同的止痛藥,譬如有些止痛藥傷胃,胃痛時服用,不但沒有效果,可能疼痛情形更嚴重,另外,有些感冒糖漿含有可待因或咖啡因,長期服用容易成癮,服用藥品前,請務必仔細閱讀包裝上的警語及注意事項,以確保正確服用方式。注意「五藥」、「五步」原則,落實用藥正確觀念!為提升國人正確用藥觀念,本局呼籲民眾使用止痛藥需注意五藥原則「要知道、要看標示、要告知、要遵醫囑、要問專業」及五步原則「不喝酒、不併用、不空腹、不亂買、不過量」 ,並落實「生病找醫師、用藥找藥師」的正確觀念。

老菸槍、愛吃止痛藥 腎臟癌高危險群

老菸槍、愛吃止痛藥 腎臟癌高危險群#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公布20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癌症連續31年蟬聯國人死因第一位(28.4%),腎臟癌雖然不在十大癌症之列,但近年來新增患者成長快速,每年新發生人數近千人,成長速率與國人癌症死因首位的肺癌相當,而且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江博暉教授表示,腎臟癌包括腎細胞癌及腎盂癌,好發於50-70歲,發生原因不明,但主要應該跟不良生活習慣及環境有關,像是有吸菸習慣、肥胖、濫用藥物、常接觸化學物質的人,都是腎臟癌的高危險族群。愛吃藥罹病機率高1.6倍尤其現在民眾濫用藥物情況普遍,加上藥物取得容易,藥房、電台都可以輕易買到各類止痛藥、成藥,根據統計,常吃藥的民眾罹患腎臟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6倍。而近期國人各類食品安全紛紛亮紅燈,江博暉教授表示,腎臟癌的發生跟食品問題可能有間接關聯,高危險群可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江博暉教授進一步說明,腎臟癌因為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常被形容為「沉默的癌症」,等到出現血尿、腹痛、腹部腫塊等「三合一症狀」時,通常都已經到了癌症末期,甚至轉移至肺、肝、骨頭等器官,但近年來因為健康檢查盛行,不少患者是在腹部超音波健檢時意外發現。口服標靶藥物納治療腎細胞癌健保給付腎細胞癌初期的治療以切除為主,7公分以下的腫瘤可以做部分切除;腫瘤如果在3.5公分以下,也可以透過冷凍治療,減少出血、縮短住院天數,存活率跟腎臟完全切除的治療效果相同。江博暉教授說,藥物治療大部分使用在晚期,傳統藥物副作用不少,治療效果也不顯著。近年來自從標靶藥物問世後,與使用傳統干擾素治療的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相較,患者無病存活期可延長8、9個月,整體存活期可增至2年。去年開始健保將口服標靶藥物「紓癌特」(Sutent)、Pazopanib納入健保給付,患者每月約可節省可觀的醫療費用。江博暉教授表示,隨著科學發達,癌症新藥持續發明,未來癌症可望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病,患者切勿放棄希望,應積積極接受治療。

止痛藥別吃過量 恐會傷肝、腎

止痛藥別吃過量 恐會傷肝、腎#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從頭痛到牙疼,民眾常因疼痛問題自行購買成藥,但是卻不知道止痛藥如果服用過量也是會造成問題,非經醫療診斷或正確用法而濫用藥物,也是造成臺灣醫療問題的主因之一,民眾因止痛藥服用過量而洗腎的案例更是層出不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之浩,將民眾至藥局可購買到的止痛藥簡單分成兩類: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是乙醯胺酚。他進一步說明,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主要作用是緩解發炎症狀,且同時具止痛功能,像是阿斯匹靈或是廣告中聽到的大顆粉圓(diclofenac)都是屬於這一類。乙醯胺酚則是大家熟知「普拿疼」的成分,以成人為例每日不能超過4000毫克。不同品牌 仍會有過量問題張之浩表示,止痛藥服用超量可能會傷腎或傷肝,但有的民眾擔心用藥過量,就選擇不同品牌的止痛藥,卻忽略商品名雖然不同,但成分卻是相同,還是會造成藥品服用過量問題。張之浩強調,民眾須有正確用藥觀念,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對於用藥如有任何問題,可洽詢社區藥局藥師或醫院藥物諮詢,共同善用資源,創造優質用藥環境。

胃鏡檢查新選擇 止痛藥注射可減不適感

胃鏡檢查新選擇 止痛藥注射可減不適感#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有許多民眾,一聽到要照胃鏡就退避三舍,因為檢查時極不舒服的感覺實在讓人無法承受。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謝毓鍚表示,在台灣及其他亞洲國家,胃鏡大部分是在沒有麻醉的情形下進行,雖然有一部分病人可以輕鬆的完成檢查,但是有很多病人卻覺得不舒服,有些病人甚至無法完成檢查或拒絕後續的追蹤,影響到病情的診斷及治療。為了在麻醉與不麻醉之間,提供病人另一個選擇,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療團隊經過研究發現,接受胃鏡檢查的患者,只給予止痛藥(meperidine)肌肉注射,沒有給予其他的麻醉藥物,就能有效減少病人不適。病人不需要靜脈注射,不需要監測,檢查完後就可以直接離開檢查室。研究針對150位接受胃鏡檢查的病人,由電腦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在檢查前給予止痛藥注射,另一組則給予安慰劑,結果顯示,接受止痛藥注射的病人,可以減少約一半的不舒服。不過有些病人會覺得頭暈,平均需要多臥床3.7分鐘。謝毓錫表示,採用止痛藥肌肉注射來進行胃鏡檢查,毋需多支付自費費用,又能減少檢查的不適,應該可以提高民眾的受檢意願,讓有需要的病人不至於因為不想做胃鏡而影響病情診斷及治療。

常服止痛藥易引潰瘍 嚴重恐合併出血

常服止痛藥易引潰瘍 嚴重恐合併出血#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87歲的陳爺爺患有高血壓並有服用阿斯匹林,日前因膝蓋痛到診所拿止痛藥吃,近兩三天開始覺得頭暈、食慾不振,於是到台中醫院求診,經檢查發現,患者上腹部有輕微壓痛,懷疑可能是胃出血。 台中醫院肝膽腸胃內科醫師童圭涵表示,胃鏡檢查發現患者的胃部及十二指腸有多發性的潰瘍合併近期出血的徵候,即使已有半天未進食,胃裡面仍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除阿斯匹林暫時先停止服用、止痛藥也不能吃之外,童圭涵也特別提醒,老人家用藥多,一定要特別注意,避免再引起胃潰瘍及出血;建議可將老人家所有用藥讓醫師看過並重新整合,另外也要注意長者的大便顏色,若有出血以便提早發現。童圭涵醫師指出,消化性潰瘍常見的原因有飲食、酒精、壓力、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等,然而在老年人常見到的是藥物引起的潰瘍,尤其是止痛藥,止痛針或抗凝血的藥物。止痛藥引起的潰瘍以胃潰瘍為主,一般為多發性,嚴重時會合併出血或穿孔。一般老年人關節痛的問題多,合併症也多,常常合併使用多種藥物,同時藥物的代謝速度較慢,且胃潰瘍腹痛的症狀不明顯,一般人也不會特別去注意大便的顏色,常常是因為出血導致貧血頭暈甚至跌倒就醫才發現是胃潰瘍出血。老年人及曾有潰瘍病史者,應儘量避免使用傳統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若是需要長期使用止痛藥的人,可以使用其他替代的止痛藥或是合併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若是有出現頭暈,腹痛,瀝青便的狀況,應該儘速到醫院就診。在已出現消化性潰瘍的病患,進食儘量以少量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尤其應該要避免刺激性(太油、太酸、太辣)的食物。(圖片來源:台中醫院提供)

慢性頭痛常吃止痛藥 藥物過度恐惡化

慢性頭痛常吃止痛藥 藥物過度恐惡化#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醫生,我的止痛藥越吃越多了,可是頭痛也越來越嚴重了!」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巧霓表示,神經內科門診很常遇到病人有類似的情況,尤其是一些頭痛就常跑醫院診所打止痛針拿止痛藥或者買感冒頭痛糖漿來服用的病人,「我糖漿幾乎天天喝啊,一痛就喝,喝了就好了,可是越喝越多也越痛了!」這種情況常是因過度使用止痛藥或是翠普登( triptan ) 等頭痛用藥所引發之慢性頭痛病症,稱做「藥物過度使用頭痛」。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又稱為「反彈頭痛」、「藥物引發之頭痛」或「藥物誤用之頭痛」。自1951年之後陸續有研究指出,患有慢性偏頭痛及慢性緊縮型頭痛的病人,在過度使用麥角胺(ergotamine)、巴比妥鹽(barbiturates)、咖啡因、翠普登後頭痛惡化,然而他們在減少藥物使用後頭痛反而改善。這種頭痛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降低工作產能,各國間的盛行率約在0.7%~1.7%。陳巧霓說,發生慢性偏頭痛及慢性緊縮型頭痛大多是女性,民眾若是有以下情形,頭痛具備下列至少一項包括:一個月中有15天以上有頭痛:雙側性、壓迫或緊縮性;又分輕或中度;且規則使用一種或以上能急性降低頭痛的藥物,且使用達三個月以上;在過度使用藥物的過程中,頭痛發生或原本的頭痛明顯惡化;中斷藥物後的兩個月內,頭痛消失或回到使用藥物前的狀態,就不可只吃止痛藥,應就醫檢查。治療這類頭痛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止痛藥物停掉,把藥物停掉時會產生戒斷症狀,包括頭痛惡化、噁心嘔吐、心悸、焦慮、坐立不安等,時間大約會持續2到10天。甚麼情況下需要住院治療呢?其實因人而異,通常使用嗎啡類、巴比妥鹽、鎮定劑等藥物容易產生嚴重戒斷症狀的病人,適合住院治療。倘若家中有慢性頭痛的患者,建議還是要找專科醫師求診,才能針對其情況給予最適當的治療,唯有減少藥物濫用的情況,才是預防這種頭痛的根本之道。(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提供)

藥物濫用多 止痛藥類就占五分之一

藥物濫用多 止痛藥類就占五分之一#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指出18歲至64歲人口,未經過醫師開立處方或醫療人員之建議而自行購買之藥物,除感冒藥外(占24.5%),以止痛藥最高(占19.5%),約占五分之一,顯示疼痛是民眾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之一!衛生署今(14)日指出,依精神醫療院所通報藥物濫用個案統計資料顯示,自96年起至今,鎮靜安眠藥尤其是佐沛眠已連續排名前5位;一位35歲女性,因生活壓力失眠而過度依賴安眠藥,且未能遵照醫囑自行調整劑量,加上輕忽安眠藥的成癮性,終致成癮,而前往醫院尋求治療,另一名46歲男子,因工作意外造成腰椎骨折,要求醫師給予口服嗎啡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因不幸再次受傷,必須增加嗎啡劑量來止痛,因而產生耐藥性,後經醫師診治,控制個案疼痛,逐步降低其嗎啡劑量,並配合復健治療,終使個案不再使用止痛藥。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為宣導民眾正確使用管制藥品,避免不當使用,特別結合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療團隊及臺北榮民總醫院編撰「黑天白夜-找回燦爛的陽光」藥物濫用實際案例探討乙書。書中收錄有關安眠藥、麻醉性止痛藥等計10則臨床案例,並藉由「一點靈」資訊,提供睡眠、疼痛等之正確資訊與求助管道,並於「管藥小學堂」將管制藥品的一些基本常識,以通俗文字,介紹給大家,內容生活化及具實用性。「黑天白夜書」乙書之詳細內容,民眾可以點選「反毒資源館\宣導文宣」查詢與瀏覽,網址為http://www.fda.gov.tw/,歡迎多加利用參考。失眠及疼痛問題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失眠與疼痛原因複雜,若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問題,應由精神科醫師評估找出失眠原因,針對原因根本治療,如有慢性疼痛問題,可至區域級以上醫院疼痛門診尋求諮詢及診治,唯有遵循正規醫療,並遵照醫囑服藥,才能徹底擺脫失眠與疼痛困擾。

偏頭痛也是一種病!哪些事物會讓偏頭痛加劇?

偏頭痛也是一種病!哪些事物會讓偏頭痛加劇?#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偏頭痛,痛起來讓人抓狂!根據醫院統計上門求診的病患,因為偏頭痛痛到沒有辦法工作而請假,平均一年的請假天數高達17天,所以偏頭痛痛起來真的不輸牙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偏頭痛的經驗,但好像大家都不怎麼當一回事,有時侯吃顆止痛藥就算了,這樣真的好嗎?到底什麼是偏頭痛?家醫科醫師王健宇指出,偏頭痛的學名是血管性搏動頭痛,很多人覺得偏頭痛是甚麼病的症狀,其實偏頭痛本身就是一種病。半邊或兩邊在太陽穴附近、眼上、頭頂、後腦部位的頭痛,有抽痛的感覺,伴隨心跳或脈搏跳動,嚴重時會噁心嘔吐、怕光怕吵,就是偏頭痛。大概跟體質和遺傳有關!所以目前偏頭痛也沒有辦法根治,只能吃藥減緩疼痛。且女生比較容易得到偏頭痛,跟荷爾蒙有關,女生與男生比例大約是3/1。大約有10至20%的病人,在偏頭痛前後會經歷視覺障礙,例如複視、重疊影像、半邊偏盲,或出現盲斑、亮點、色線等的閃動、跳躍。甚至出現幻覺、影像扭曲。也有人有合併有眩暈、耳鳴、步態蹣跚等複雜症狀。偏頭痛的痛是第四級的疼痛,頭痛時間可持續 1~2日,少數患者可伴發輕度肢體癱瘓或眼球活動障礙。而其實有些事物也是誘發偏頭痛的發生,中醫師羅明宇說,從體質、環境來看,有一種偏頭痛,醫學上稱為基底動脈型偏頭痛,多發生於年輕女性,常與月經有明顯關係,可能是女性受內分泌激素影響較大,當雌孕激素水平不協調時,就可發生,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表現為突然發作,視物重影、暗點、閃光;走路不穩;眩暈;口周或舌部發麻等,幾分鐘後,有短暫的暈厥,清醒後出現枕部劇烈疼痛,伴發噁心、嘔吐等。其他像是溫度、濕度變化,血管突然張開或是收縮如:冷氣口對吹頭就會很痛。美國一項研究分析逾二千名偏頭痛患者病發前有何徵兆,結果發現約1%人表示會聞到怪味,並伴隨短暫喪失視力、四肢無力、說話困難等症狀,最多人聞到是燃燒、燒焦或香煙的臭味,或芳香劑與除臭劑等。羅醫師也建議,日常生活也可吃些含「鎂」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帶、橘子、杏仁、雜糧和各種綠葉蔬菜等,對緩解偏頭痛症狀有一定作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