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

藥物濫用多 止痛藥類就占五分之一

藥物濫用多 止痛藥類就占五分之一#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指出18歲至64歲人口,未經過醫師開立處方或醫療人員之建議而自行購買之藥物,除感冒藥外(占24.5%),以止痛藥最高(占19.5%),約占五分之一,顯示疼痛是民眾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之一!衛生署今(14)日指出,依精神醫療院所通報藥物濫用個案統計資料顯示,自96年起至今,鎮靜安眠藥尤其是佐沛眠已連續排名前5位;一位35歲女性,因生活壓力失眠而過度依賴安眠藥,且未能遵照醫囑自行調整劑量,加上輕忽安眠藥的成癮性,終致成癮,而前往醫院尋求治療,另一名46歲男子,因工作意外造成腰椎骨折,要求醫師給予口服嗎啡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因不幸再次受傷,必須增加嗎啡劑量來止痛,因而產生耐藥性,後經醫師診治,控制個案疼痛,逐步降低其嗎啡劑量,並配合復健治療,終使個案不再使用止痛藥。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為宣導民眾正確使用管制藥品,避免不當使用,特別結合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療團隊及臺北榮民總醫院編撰「黑天白夜-找回燦爛的陽光」藥物濫用實際案例探討乙書。書中收錄有關安眠藥、麻醉性止痛藥等計10則臨床案例,並藉由「一點靈」資訊,提供睡眠、疼痛等之正確資訊與求助管道,並於「管藥小學堂」將管制藥品的一些基本常識,以通俗文字,介紹給大家,內容生活化及具實用性。「黑天白夜書」乙書之詳細內容,民眾可以點選「反毒資源館\宣導文宣」查詢與瀏覽,網址為http://www.fda.gov.tw/,歡迎多加利用參考。失眠及疼痛問題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失眠與疼痛原因複雜,若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問題,應由精神科醫師評估找出失眠原因,針對原因根本治療,如有慢性疼痛問題,可至區域級以上醫院疼痛門診尋求諮詢及診治,唯有遵循正規醫療,並遵照醫囑服藥,才能徹底擺脫失眠與疼痛困擾。

偏頭痛也是一種病!哪些事物會讓偏頭痛加劇?

偏頭痛也是一種病!哪些事物會讓偏頭痛加劇?#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偏頭痛,痛起來讓人抓狂!根據醫院統計上門求診的病患,因為偏頭痛痛到沒有辦法工作而請假,平均一年的請假天數高達17天,所以偏頭痛痛起來真的不輸牙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偏頭痛的經驗,但好像大家都不怎麼當一回事,有時侯吃顆止痛藥就算了,這樣真的好嗎?到底什麼是偏頭痛?家醫科醫師王健宇指出,偏頭痛的學名是血管性搏動頭痛,很多人覺得偏頭痛是甚麼病的症狀,其實偏頭痛本身就是一種病。半邊或兩邊在太陽穴附近、眼上、頭頂、後腦部位的頭痛,有抽痛的感覺,伴隨心跳或脈搏跳動,嚴重時會噁心嘔吐、怕光怕吵,就是偏頭痛。大概跟體質和遺傳有關!所以目前偏頭痛也沒有辦法根治,只能吃藥減緩疼痛。且女生比較容易得到偏頭痛,跟荷爾蒙有關,女生與男生比例大約是3/1。大約有10至20%的病人,在偏頭痛前後會經歷視覺障礙,例如複視、重疊影像、半邊偏盲,或出現盲斑、亮點、色線等的閃動、跳躍。甚至出現幻覺、影像扭曲。也有人有合併有眩暈、耳鳴、步態蹣跚等複雜症狀。偏頭痛的痛是第四級的疼痛,頭痛時間可持續 1~2日,少數患者可伴發輕度肢體癱瘓或眼球活動障礙。而其實有些事物也是誘發偏頭痛的發生,中醫師羅明宇說,從體質、環境來看,有一種偏頭痛,醫學上稱為基底動脈型偏頭痛,多發生於年輕女性,常與月經有明顯關係,可能是女性受內分泌激素影響較大,當雌孕激素水平不協調時,就可發生,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表現為突然發作,視物重影、暗點、閃光;走路不穩;眩暈;口周或舌部發麻等,幾分鐘後,有短暫的暈厥,清醒後出現枕部劇烈疼痛,伴發噁心、嘔吐等。其他像是溫度、濕度變化,血管突然張開或是收縮如:冷氣口對吹頭就會很痛。美國一項研究分析逾二千名偏頭痛患者病發前有何徵兆,結果發現約1%人表示會聞到怪味,並伴隨短暫喪失視力、四肢無力、說話困難等症狀,最多人聞到是燃燒、燒焦或香煙的臭味,或芳香劑與除臭劑等。羅醫師也建議,日常生活也可吃些含「鎂」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帶、橘子、杏仁、雜糧和各種綠葉蔬菜等,對緩解偏頭痛症狀有一定作用。

醫訊/認識止痛藥 癌症用藥知多少

醫訊/認識止痛藥 癌症用藥知多少#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症症末期病患一般常見的身體症狀有,疼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軟弱、食慾不振、失眠、吞嚥困難、排尿困難、頭暈及意識不清等,許多人擔心若使用止痛藥會不會上癮,或是劑量需求量愈來愈多,其實止痛劑的使用在良好的規範下,是可以有效地減輕病患的痛苦。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提升對於藥物的知識與了解,如化療藥、口服藥、標靶藥等,林口長庚特別邀請藥劑部鄭吉元藥師主講「認識癌症止痛藥」,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          講座時間:8/22(三)下午2:00~3:0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化療等候室講座洽詢:(03)3281200轉3563、5132,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張小姐

頭痛必吃止痛藥 當心產生依賴性

頭痛必吃止痛藥 當心產生依賴性#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你有偏頭痛的困擾嗎?偏頭痛目前仍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頭痛,每次頭痛持續四至十多小時。頭痛的特徵包括:單邊頭痛,像抽痛或脹痛,伴隨心跳或脈搏跳動,痛的厲害常會噁心、怕光,走動或頭晃動亦會加劇頭痛。有些病人在睡覺後就會緩解,但許多病人都需要止痛藥的幫忙。名為偏頭痛,是不是頭痛一邊就是偏頭痛?事實上「偏頭痛」一詞,在醫學上已經成為一個特定的疾病,有特別的症狀與病因,不是泛指一般半邊的頭痛。頭痛一邊的確是偏頭痛的特徵之一,但卻不是唯一的特點,有些病人會兩邊痛、後腦勺痛,甚至整個頭一起痛。 台中林新神經內科陳炳錕醫師表示,一般偏頭痛在劇烈疼痛出現前,大部分的偏頭痛屬於無預兆型偏頭痛,在開始時是輕微的頭痛,其後強度逐漸增加。許多人會選擇吃止痛藥,但部份止痛藥中含有阿斯匹靈,吃多會傷胃甚至胃出血的可能,就算搭配胃藥服用也無法避免,應多加注意。而研究顯示,容易罹患偏頭痛的體質具有遺傳性。偏頭痛患者的家族中常有類似的頭痛,據統計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偏頭痛患者,其近親亦有人有偏頭痛的毛病。當出現第一個偏頭痛症兆時,可以向家醫科或神經內科醫師求助,偏頭痛的治療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急性發作時,緩解止痛的治療;另一則為針對慢性反覆偏頭痛的及早預防治療。 陳炳錕醫師表示,偏頭痛基本上來說是可以治療,而無法痊癒。雖無法痊癒,但在偏頭痛好發的年齡期,頭痛也不是天天來,通常都有一定的誘發因素。許多偏頭痛患者會有依賴止痛藥的習慣,但偏頭痛的症狀久而久之會對藥物產生反抗性,頭痛會更加劇烈;所以若頭痛頻繁時,應先放鬆心情,讓心理與生理重新調整。在醫師的指示與治療下,試著以自我調適的方式讓頭痛症狀驅緩,而不是養成每次頭痛必馬上吃止痛藥的壞習慣。

30年頭痛陳疾 頭痛治療計畫救一命

30年頭痛陳疾 頭痛治療計畫救一命#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我曾經想要開車衝向台中港,結束我頭痛的黑白人生!」60歲湯姓婦人述說著,頭痛讓她困擾了30年,四處求醫都無效。剛開始吃止痛藥、友露安,最後加上鎮靜劑、安眠藥越吃越重,甚至服過量藥物胃潰瘍而住院,友人看她因頭痛吃大量止痛藥,都曾勸她不要這樣吃藥;但湯姓婦人說,我幾乎每天都會頭痛,一大早起床就要馬上吃止痛藥,若不吃就無法從事美髮工作,有時還會痛到吐!最後湯姓婦人因服用過量的止痛藥而產生耐受性,高劑量的止痛藥也無法緩解頭痛,必須掛急診打點滴才有效。台中林新神經內科陳炳錕醫師表示:「湯姓婦人來診時,因過量的使用止痛藥,使得頭痛不僅未改善反而日益嚴重。我們為她量身打造了一套“頭痛治療計畫”,利用不同的頭痛“預防”用藥,讓她的腦子真正穩定下來,慢慢戒掉對止痛藥的依賴。」陳炳錕醫師說明,止痛藥的濫用會惡化頭痛的頻率與病症,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譬如說:頭痛就像一鍋滾燙的熱湯,止痛藥就像鍋蓋,鍋蓋只能暫時不讓熱湯溢出,但鍋湯裡仍然滾燙,無法讓它平息甚至越演越烈。「必須把火關小」才是治療的關鍵,“頭痛治療計畫”就是把火關小的一種治療方式。現在湯姓婦人頭痛頻率大大減少,她表示:已經很久沒有頭痛的情形了。以前她不敢外出遊玩,現在則行程滿滿,並開始享受人生幸福的滋味。曾經想輕生的她慶幸當初沒有這麼傻,因為命運還是有轉機的可能性。

頭痛勿吃止痛藥 配合「三步驟」更好

頭痛勿吃止痛藥 配合「三步驟」更好#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年輕人頭痛吃點感冒藥、普拿疼就好了,但隨著時間一久會漸漸發現,藥效好像不夠了,需要增加到兩顆、三顆藥才能止住頭痛,而且頭痛越來越頻繁。台南市立醫院吳佩霖藥師提醒,常常使用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有可能誘發藥物濫用之頭痛,且止痛藥吃多了也可能傷身體,吳佩霖藥師說,慢性偏頭痛的治療不僅是單純止痛而已,而是讓頭痛發作的次數降低,因此藥師建議民眾配合「三步驟」加以改善。所謂三步驟為,1、找出誘發因素,並加以避免。常見引起偏頭痛的誘因包含飲食(酒精、黑巧克力、醃漬類的食品、香腸火腿);環境(太過於吵雜擁擠的地方、強光閃光、煙味等怪味道、天氣改變)。2、改善生活習慣。憂鬱、壓力存在、疲倦、情緒焦慮激動、睡眠不規則如輪班工作者、月經來潮或更年期的女性賀爾蒙改變,這些都可能讓偏頭頭常常發作。因此保持規律良好的運動習慣、清淡自然的飲食、固定規律的睡眠時間,聆聽舒緩身心的音樂,並避免過多的工作壓力可以降低頭痛發作機會。3、 給予短期(如三個月)預防藥物。目前依據台灣頭痛醫學會偏頭痛預防用藥建議,常用的預防用藥如:乙型阻斷劑(propranolol)、妥泰(topiramate)、以及康癲能(sodium valproate),在國內外文獻報告皆具有顯著的偏頭痛預防作用。,依循「三步驟」慢性偏頭痛是可以改善的,但是需要一點時間和耐心服藥,只要能好好配合,一半以上的慢性偏頭痛患者都能達到滿意的改善,吳佩霖藥師也指出偏頭痛的好發年齡廣泛,由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到五、六十歲的中年族群皆可能發生,其中又以女性比率較高(男女比率介於1比2到1比3之間)。單次偏頭痛急性發作時可以用普拿疼、或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等止痛藥物壓制血管的發炎反應或是阻斷疼痛的傳導,但她也呼籲民眾,千萬不可過度使用。

止痛藥勿濫用 當心止痛不成反增痛

止痛藥勿濫用 當心止痛不成反增痛#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人頭痛時,常直接吃一顆止痛藥,漸漸的會發現藥效好像不夠了,需要增加到兩顆、三顆,臨床上也因此出現了「藥物過度使用頭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又稱為藥物反彈性頭痛或藥物誤用頭痛,它是一種因為過度使用單純止痛藥(如阿斯匹林或乙酰氨基酚)、翠普登 (triptans)、麥角胺 (ergotamine)、巴比妥鹽 (barbiturates)、咖啡因、複方止痛藥(市售成藥或感冒糖漿)等頭痛用藥所引發的慢性頭痛病症;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1%,大部分為女性。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邱律諳指出,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的主要治療方式是「藥物戒斷法」,亦即將止痛藥物全部停掉。在停止服用止痛藥物期間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包括頭痛加劇、噁心、嘔吐、低血壓、心悸、睡眠障礙、焦躁不安等,時間持續2-10 天,最長可達一個月。使用嗎啡類、巴比妥鹽、鎮定劑等容易產生嚴重戒斷症狀的病人,甚至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在戒斷時期,臨床醫師將採用症狀治療,並使用預防頭痛發作的藥物。至於預防藥物種類的選擇,則視病人原本的頭痛類型而定。最後邱律諳提醒,不論使用一種方式治療,藥物過度使用頭痛一年的復發率約為30%。因此「預防勝於治療」,雖然止痛藥物充斥市面,但醫師仍希望可藉此讓民眾了解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的概念及其併發症,進而減少止痛藥物的濫用,才是最佳的防治之道。

止痛藥殘留體內?醫師:會隨身體代謝

止痛藥殘留體內?醫師:會隨身體代謝#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在許多疾病的治療過程中會需要服用止痛藥,如運動受傷引起的肌腱發炎、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或有慢性偏頭痛等,醫師在開立這些止痛藥的主要目的並非讓患者感受不到疼痛而已,也有抑制發炎反應等治療效果。大眾對於止痛藥有許多迷思,如「吃多會產生抗藥性」、「長期服用會成癮」、「一顆止痛藥殘留身體數年」之說,導致有些人排斥吃止痛藥,甚至不按劑量服用對於疼痛來襲,逼迫自己忍受。對此,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陳炳錕醫生表示,許多人對止痛藥吃多會無法代謝並殘留在體內,這是個錯誤的觀念,一般要在體內殘留,一個月內要服用60公斤的劑量,才有可能。而一顆止痛藥大約500毫克左右,以一個人一天服用最高劑量約7顆來說,「藥」過量實屬迷思。且止痛藥會隨著人的身體代謝排出,一般來說一個月吃止痛藥最多不可以連續超過10天,如有偏頭痛的患者,則不可連續超過15天。一般常見的止痛藥成分為阿斯匹靈、乙醯胺酚,阿斯匹靈中有消炎、解熱以及鎮痛效用,但吃多吃多會傷胃甚至胃出血的可能,就算搭配胃藥服用也無法避免,應多加注意。而乙醯胺酚藥品多數屬於指示用藥,是許多人家中的常備藥品,一般民眾可於藥局經由藥師或藥劑師指示購買服用,遇頭痛、發燒、感冒等毛病,有人很自然地就拿起來吞服。但如是患有肝、腎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在服用乙醯胺酚藥品前,應先請教醫師或藥劑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