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節氣來增進治療效果,是中醫診病的一大特色,其中又以氣喘、鼻過敏最應把握夏天人體陽氣旺盛的時機,冬病夏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賴佳鈺說,過敏問題在冬天特別嚴重,此時調整好體質,事半功倍。
順應節氣來增進治療效果,是中醫診病的一大特色,其中又以氣喘、鼻過敏最應把握夏天人體陽氣旺盛的時機,冬病夏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賴佳鈺說,過敏問題在冬天特別嚴重,此時調整好體質,事半功倍。
之前傳出藝人徐若瑄因擔心會過敏,要求走紅毯時,必須在紅毯上舖高級床單,讓工作人員頗為不滿;徐若瑄的經紀公司則趕緊澄清,指徐若瑄有過敏體質,灰塵或動物毛料的衣物會讓她起疹子,至於走紅毯要求舖床單的說法則是子虛烏有。醫師表示,會引發氣喘、鼻過敏等疾病發作,主要是吸入過敏原有關,像是塵蟎、灰塵、貓狗等動物毛屑等。據了解,徐若瑄從十幾歲時就對動物毛過敏,曾經因動物毛過敏,導致眼睛腫起來;有一次徐若瑄拍攝MV,因為有一段要與小貓玩耍的鏡頭,讓她感到很害怕。根據國民健康局估計,全國大約有700萬人有過敏症狀,其中大部分人從春天開始發作直到秋季才擺脫苦惱,更有不少氣喘病人過敏症狀相當嚴重,需要終身接受治療。過敏性疾病是國人常見的急、慢性病,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空氣的污染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因素,過敏性疾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醫院統計,台灣地區受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所困擾的民眾約有三分之一,常造成個人、家庭生活品質降低。過敏產生原因極多,且常常是多種原因交互混合影響,過敏病人要控制自己的病情,必須要有長期的藥物治療計畫,同時,日常生活要減少跟過敏原接觸的機會,才能避免過敏反覆發作。˙抗過敏的飲食撇步 ˙鼻子過敏 中醫可緩解症狀 ˙夏季「癢眼」雙煞:紅眼症與過敏結膜炎
天氣漸漸變熱,調理過敏性體質的最好時機「三伏天」又即將來臨!依據中醫「春夏養陽」的原理,利用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天給予治療調理,可提升身體的正氣、增加抵抗外來邪氣的能力,達到預防疾病發生、增加身體健康,並可以減少好發於秋冬的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的發生,達到「冬病夏治」的目標。衛生署台南醫院中醫科徐瑜璟醫師表示今年三伏日為7/14、7/24、8/13,貼藥時間一般為4~6小時,貼敷於皮膚上會有稍許刺激性如燒灼感、口乾現象,也會造成皮膚輕微的局部紅腫和些許的刺痛,不過症狀會因人而異,大多數病人覺得不舒服,大概只在敷貼之後半小時,之後基本上不會再有太大的不適,但若皮膚發生明顯的紅腫搔癢等過敏症狀或水泡情形,則需將藥材取下。基本上如果小心使用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且在研究中並未發現有其他的副作用。某些研究報告指出,運用此療法連續三年,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80%以上。適合接受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的患者,主要是過敏體質的兒童,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在成人方面,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也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至於孕婦、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易過敏者、局部皮膚有傷口者、有特殊藥物過敏史者,以及有發燒和咽喉發炎者,則不適合此法。另外,敷貼期間不宜在陽光下曝曬,也不宜久處於冷氣房、洗冷水澡或游泳,並避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辛辣發物(如蒜頭、辣椒等)、生冷瓜果及冷飲食物等,以免影響藥效。延伸閱讀「三伏天原理及時間」: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1177
三伏貼是一種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在夏天陽氣最旺的三伏天以不用打針、不用吃藥方式用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刺激,達到預防過敏氣喘疾病效果。中醫理論認為,人體陰陽兩氣與自然界萬物陰陽兩氣是相連接,四季寒熱溫度變化,會直接影響人體陰陽兩氣變化。夏天是人體陽氣最旺時候,而冬天則是人體陽氣最弱時候。冬天人體陽氣最弱,在陽氣不足情況之下,人體就容易受到寒邪侵犯。寒邪一旦侵犯人體,又會更進一步傷害人體陽氣,使陽氣變的更虛弱。而過敏氣喘好發於冬季,三伏貼是利用一年之中最炙熱的氣候,將人體陽氣旺盛時扶助正氣,預防冬末舊病復發,可減緩病症及發作次數,亦即所謂的「冬病夏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主任申一中指出,過敏體質與遺傳有很大關係,當父母一方有過敏性體質時,下一代罹患過敏性疾病大約有60%機會,若父母皆有過敏性體質,那麼小孩罹患過敏性疾病機會可達80%以上。申一中說,一般常見呼吸道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支氣管氣喘等。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並預防感冒。申一中表示,三伏貼所用的藥為;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等藥物。依一定比例磨粉,混合薑汁做成藥泥後,貼在背部穴位上1~4小時。敷貼時皮膚多半會有搔癢或燒灼感,此屬正常反應。但若是在敷貼期間出現皮膚過敏反應,或是皮膚搔癢、潮紅難忍、起水泡等狀況,則需立即停用。敷藥當天不可洗冷水澡、游泳,有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皮膚破損、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孕婦以及一歲以內嬰兒,都不適於接受三伏天敷貼。延伸閱讀「治療效果醫學期刊評價」: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1079
塑化劑毒風暴讓許多的父母擔心不已,不少父母為了孩子有過敏體質而購買營養品給孩子服用,沒想到反而吃到含塑化劑的保健食品,中醫師建議,想要改善過敏體質除了服藥或使用保健食品外,還有另一個選擇-三伏貼。 台中醫院中醫科康玉典醫師表示,17歲的陳小妹自小有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這些過敏不但讓她身體不舒服,同時也影響到她的學習;國中三年級時,媽媽從朋友處得知三伏貼可改善過敏體質的訊息,於是帶著剛考完基測的她求診,連續三年接受三伏貼療法。今年陳小妹順利考上心中的理想大學及科系。 陳媽媽說,陳小妹第一次接受三伏貼療法後的那年冬天,早上起床打噴嚏的情形明顯減少許多,第二年後孩子自己覺得上課比較能專心、學習效果也進步許多,最重要的是可以不必再吃其他藥物,現在即使偶爾還是會打噴嚏、皮膚紅癢,但過敏症狀已有相當改善。 康醫師指出,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治療寒疾的重要經驗法則,意指陽氣最旺的夏天是治療容易在寒冷冬天發作疾病的最佳時機。三伏貼利用傳統中醫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一年當中天氣最熱的三天,以今年為例,三伏天在7月14、24及8月13,將具有溫熱性質的藥物敷貼在相關的穴位上,藉由持續的穴道刺激,進而達到補陽袪寒的效果。目前普遍用在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有臨床報告指出連續三年的三伏貼處理對於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80%以上。但是對於熱邪引發者,效果並不顯著。因此感冒、發燒、喉嚨痛等急性發炎情況並不適合三伏貼療法,另外,孕婦、三歲以下嬰幼兒,易產生接觸性皮膚炎者及蟹足腫體質患者等,也不適合進行三伏貼。
季節交替時節來臨,天氣有時會異常乾冷或濕熱,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肌膚也開始呈現不穩定狀態,如出現小紅疹、發癢紅腫,亦或是臉部痘痘狂冒、粉刺增生、皮膚緊繃乾燥出現乾屑等狀況,這些皆為換季型過敏而造成的臉部「小花臉」症狀,因此每當季節交替時節來臨,便讓許多愛美的民眾擔心不已!對此,皮膚專科沈兆煇醫師表示,台灣每3個人當中就有1人有換季型過敏症狀,但民眾對於過敏的基本認知以及食物與環境的過敏原認知,卻明顯不足,進而接觸過多的過敏原,增加過敏症狀產生。由於換季型過敏症狀常出現肌膚不適、紅腫現象,不但造成美觀的問題,甚至影響生活品質,沈兆煇醫師說明,換季時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的原因相當多元且複雜,一般來說,主要以內外在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以內在因素而言,主要是自身體質對環境氣候變化的不適應,進而產生過敏的症狀,而外在因素,則可能與飲食、外來吸入物(如花粉)、化學物質等有關,沈醫師強調,無論導致過敏的原因為何,都應尋求專業醫師釐清引發不適之病因,才能對症治療。沈兆煇醫師進一步說明,皮膚過敏症狀的產生,主要是因人體免疫功能失調,進而使得身體對原本無害物質產生過度的反應症狀,本身有過敏體質者,因為接觸到過敏原,使過敏原進入體內,激起免疫系統產生過敏的反應,因而引起過敏疾病,一般來說換季型過敏輕微的狀況,可能是局部皮膚出現搔癢而已,但是如果輕忽它而沒有開始保養肌膚的話,搔癢的狀況會隨著皮脂腺的分泌失衡越來越嚴重,即可能在身體出現紅腫及搔癢難耐的狀況,甚至因為抓傷而導致傷口發炎、潰爛、蜂窩性組織炎的嚴重併發症,而皮膚發炎後遺症,包括皮膚粗糙及色素沉澱等等,處理上更為麻煩。如何預防肌膚換季型過敏,沈兆煇醫師表示,患有換季型過敏的民眾於皮膚搔癢時,切忌過度搔抓或洗熱水澡,以免破皮造成感染,只要透過適當的日常保養皆可減緩過敏症狀產生,並慎選適合自己膚質的清潔用品,加強保濕,避免導致過敏症狀加重,若症狀太為嚴重,搔癢的問題仍存在者,應立即求助皮膚科醫師,使用藥物治療,以免延誤醫治。沈醫師提醒,預防換季型過敏應保持充足的睡眠,使皮膚細胞正常更新代謝,同時保有樂觀、愉悅的心情,生活起居有規律,使精神系統處於穩定狀態,於飲食攝取上,攝入適量的蛋白質及維生素等,避免偏食,這樣可以使皮膚具有光澤與彈性,不再擔心成為換季小花臉!
小傑(化名)為6歲大的孩童,於季節交替、接觸家中寵物後,就表現出揉搓鼻子、流鼻水、打噴嚏、並因為鼻塞而影響睡眠,嚴重時甚至出現哮喘的症狀。由於經常不停的反覆發生,經由醫師評估並進行過敏原的檢測,結果發現,小傑的過敏體質呈陽性反應,且會引發過敏的刺激物為塵蟎、貓毛及狗毛。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8年及99年的氣喘防治過敏篩檢報告發現,北市國小新生學童超過二成為氣喘高危險群,其中,完成抽血檢查者過敏體質陽性反應比率高達77.6%,過敏原中又以「屋塵類」過敏原群(屋塵、屋塵蟎、粉塵蟎、德國蟑螂)為最常見(佔過敏因素中95.6%),其次為「熱帶五爪蟎」、「動物皮毛蛋白類」過敏原群(貓、狗、鼠類皮毛)。另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徐世達對5~18歲間的氣喘病人,針對氣喘嚴重度、氣喘症狀分數、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總免疫球蛋白E、嗜伊紅性血球數及肺功能等過敏指標,與成為氣喘高危險群的相關性進行比對,結果發現,氣喘嚴重度及氣喘症狀分數較高,對屋塵蟎及粉塵蟎過敏,且肺功能檢測的最大呼氣中段流量數值較低者,便是罹患氣喘的高危險群,印證塵蟎確實是臺灣誘發氣喘過敏的主要過敏原。塵蟎屬於節肢動物,有8隻腳,與蜘蛛相近,大小約0.3 mm,約是針頭大小,一般肉眼不可見,一隻母塵蟎每天可產10~20顆蛋,從孵化至成熟約需3~4周的時間,塵蟎約可存活3~4個月,以人體、動物脫落下來的皮屑為食物,塵蟎喜歡吃人體的皮屑,因此,常躲在棉被、枕套及衣服上面,而塵蟎排泄物屬於某種成分蛋白質,只要這種蛋白質跑到人體黏膜上,就會產生過敏症狀。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北市國小孩童的健康情形,100年度委託北市12家特約醫院進行過敏抽血檢驗服務,衛生局呼籲國小新生已接獲過敏檢驗通知單且有意願抽血檢查尚未完成的2,965位氣喘過敏高危險群學童,請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儘快至臺北市特約醫院,接受「免費 」氣喘過敏抽血檢驗,相關資訊可洽詢臺北市市民當家熱線(電話:1999轉1832)、各特約醫院或上網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延伸閱讀「居家塵蟎防治」: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690
日前新聞媒體報導民眾進行植髮手術的全身麻醉過程出現不良反應,引發與多對植髮手術有需求的消費者前來了解植髮手術是否有一定需要全身麻醉!?擁有多年植髮諮詢經驗的專家表示,其實植髮手術是沒有一定要透過全身麻醉才能進行,可透過局部麻醉只將頭皮部分的知覺暫時麻醉,此時進行植髮手術的患者不但可以與醫師對談,甚至可以起身走動、閱讀書報雜誌都是沒有問題的。植髮專家提醒,若民眾不清楚自己是否對麻藥會有不良反應,可在手術前詢問診所是否使用局部麻醉來進行植髮的手術。探究目前有的植髮手術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的手術模式居多,其中考量大多為植髮手術取毛囊的過程繁瑣攏長,再加上取下毛囊需株株分離後方可植入需要部位,手術時間約需花上3~4小時不等,擔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感到不適,因此大多採全身麻醉方式讓患者可以休息,但全身麻醉有其風險,特別在於患者從未使用過麻醉不知自身是否有過敏體質等問題,對於有這樣困擾的患者,植髮專家建議可挑選使用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手術,一方面患者可全程了解手術過程,一方面也減少麻醉藥對患者的產生的風險。以目前的植髮技術來說,來自美國的的高密度植髮技術已使用多年累績較多的經驗,民眾較能接受。高密度植髮是利用放大裝置從後方腦勺擷取長條狀的頭皮,在顯微鏡下將頭皮分離成單株毛囊等髮株單位,將髮株植入事先在接受部位打好的植入小孔中,而這些植入孔是經過精心設計能達到降低髮線並填補禿髮或稀疏部位的目的。這樣的手術方式不僅適合大面積的頭皮植髮需求,因成功率較高也適合小面積(微量)的植補鬢角、植眉毛、植鬍子等手術。接受植髮手術的區域將於3個月後逐漸長出細毛,並於6~8個月左右生長成與正常頭髮相同的毛髮。對於目前正在嘗試治療禿頭的男性朋友,植髮專家提醒,若該治療方式嘗試半年甚至一年都未出現明顯效果,建議可另外尋求其他治療方式,以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期,時間拖的越久也有可能有越多毛囊受到破壞,而影響治療的效果。若有家族性遺傳雄性禿朋友們,建議要經由專業的醫師、醫療團隊審慎評估後,進行適當的藥物或植髮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