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好發於秋冬的過敏性紫斑症

好發於秋冬的過敏性紫斑症#過敏

一歲的林小弟弟因發燒、皮膚出疹由父母帶至該院小兒科求診,仔細追溯病史,發現數日前,林小弟曾有腹痛的情形,但並無血尿;病理檢查發現,喉嚨輕微紅腫,大腿內側有嚴重的瘀斑,小腿上也有數個小瘀斑,但血液檢查白血球及血小板數目皆為正常,診斷為「過敏性紫斑症」。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李星原醫師表示,過敏性紫斑症好發在3-15歲之間;而台灣以5-7歲幼童最常見。此病好發在春天及秋冬,通常之前會有咳嗽及流鼻水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過敏性紫斑症發生的原因至今不明,一般認為是免疫系統造成的血管發炎,而侵犯的部位又以真皮層內的微小靜脈為常見。臨床症狀除了紫斑外,尚有關節疼痛、腸胃道症狀及腎臟的侵犯等。李星原醫師指出,大部分過敏性紫斑症的病人都會產生皮膚的症狀,但大約有25%的病人並非一開始就會有皮膚出疹的情形,故可能導致診斷上的不容易。典型的過敏性紫斑症病人,一開始皮膚上可能是塊狀或點狀紅斑,甚至有些可能像蕁麻疹一樣,漸漸的疹子轉變成瘀斑、出血點或突起的紫斑,而出現的部位又常以對稱性的方式出現在承受壓力的部位,例如:小腿、腳踝;而嬰兒或長期臥床的病人可能出現在大腿及臀部。另外,大約有15%的病人會出現關節炎、關節疼痛等情形。有些病人關節疼痛的情形會比疹子早一天出現。50%的人會有腸胃道的問題,從輕微的噁心嘔吐到嚴重的腸套疊、腸穿孔及腸子壞死都有可能發生,而此症狀有可能發生在疾病的前面,也有可能發生在疾病的尾端。大約有20%的病人有腎臟的問題,症狀從輕微的血尿、蛋白尿到嚴重的急性腎衰竭都有可能會發生。李星原醫師表示,若成年人得到過敏性紫斑症,則腎臟得到的傷害會比較嚴重且不易恢復;但大部分的病童,恢復的都不錯。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復發,通常是第一次的病情較嚴重的,例如合併腎臟發炎。一般而言,兒童得到過敏性紫斑症大部分都是良性為主,只要依照醫師的指示使用藥物,大多數的病童都不會有併發症,少部分的病人則要依照醫師指示回診追蹤。

吃魚起紅疹 組織胺惹的禍

吃魚起紅疹 組織胺惹的禍#過敏

日前一名5歲男孩因喝味噌魚湯引起全身蕁麻疹,經治療後蕁麻疹症狀緩解;另一名2歲男孩在吃炸魚排後,引起臉部潮紅、蕁麻疹、頭痛、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經抗組織胺等治療後症狀漸漸緩解。他們父母都疑惑為何以前吃魚沒有問題的孩子,現在為何會對魚肉過敏?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張寶玲醫師指出,日前因白天氣温較熱,如果魚肉被細菌污染或魚被捕撈後未適當冷藏保鮮,魚肉中之胺基酸(histidine)會被細菌的酵素(histidine decarboxylase)代謝成組織胺,温度愈高使細菌活性愈强,且時間愈久組織胺量愈多。組織胺魚肉中毒(Histamine fish poisoning)症狀嚴重度與食用組織胺之量有關,煮熟受污染之魚肉可殺死細菌,但當產生組織胺後,加熱或冷藏均無法破壞組織胺,故需注意魚肉之新鮮度。張寶玲醫師指出,組織胺魚肉中毒症狀主要為臉部潮紅、頭痛、頭暈、蕁麻疹、心悸、噁心、嘔吐、腹胶痛及腹瀉;症狀在食用此類魚肉後幾分鐘至1小時內出現,多持續數小時。如果以前吃魚沒有問題的孩子,在吃魚後有類過敏反應,或有多人同時食用此類魚肉後有以上症狀,臨床上應考慮組織胺魚肉中毒症。以同類魚肉之新鮮魚肉檢體作皮膚過敏測試或血液過敏原檢查,可排除真正之食物(魚肉) 過敏。張寶玲醫師提醒父母,讓孩子食用魚肉時要特別注意魚肉之新鮮度及適當冷藏保鮮魚肉,以免產生組織胺魚肉中毒。

維他命講求個別化

維他命講求個別化#過敏

營養療法有許多疾病與症狀來自於維他命的缺乏,這證實了維他命既是營養必需品,除了用來做為一般人日常保健用途之外,同時也可當做某些病況臨床應用的藥物。用維他命保養你的皮膚維他命除了在維護健康、治療疾病上扮演了「支持性療法」的重要角色外,還有一個令愛美人士趨之若騖的「美容保養」效用。市面上許多化粧品都強調其含有維他命A(強調角質更新)、C(促進膠原生成、活化肌膚、美白)、B5(保濕及滋潤)或E(抗氧化)等成分,使用後對皮膚的確會有相當程度的效果。可是換個角度想,為什麼塗抹含有維他命的滋養霜或乳液會改善我們的膚質?是否代表我們身體缺乏這些維他命,因此皮膚才會變差?所以如果可以改用內服的方式補充維他命,是否更能從根本來著手改善皮膚的症狀?答案絕對是肯定的!而面對琳瑯滿目的化粧品、保養品不知從何挑選時,傅爾電針就可以幫我們一個大忙。它可以針對個人的體質來篩選需要的維他命種類與劑量,更可以篩選適合個人的美容保養品。維他命補充一般無特殊遺傳性疾病或無過敏體質者(如高血壓、糖尿病、氣喘、鼻竇炎、自體免疫功能疾病、癌症…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平均攝取充足養分的非過敏飲食,那麼這種人對於維他命的需求是可以依照FDA所建議的標準量攝取,但是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疾病的症狀,由於現今社會環境汙染嚴重,飼養食用動物或家畜類時添加許多抗生素、荷爾蒙….等,農作物栽種使用許多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等,以及再製食品添加色素、防腐劑…等,導致人類營養普遍不均衡,各種重金屬及化學毒物大量在人體內累積,因為人體需要代謝這些毒物,消耗掉許多可以幫助代謝的維他命,造成人體內維他命的嚴重不均與缺乏。因為人們基因、體質與疾病不同,攝取食物的內容與均衡性也不同,所以缺乏的維他命也不盡相同,此時,我們補充維他命的方法也必須因人而異,就如同「老天到底要下多少雨,水庫才需要洩洪?」還記得數年前,全台灣水庫乾涸見底,大家都開著越野車在水庫底部嬉戲,全國各級官員到各種不同的廟宇向老天求雨,這兩年,颱風來之前,石門水庫因為水位過高,每每提前洩洪,容易造成水庫下游水患。每個人身體所缺乏的維他命不同,因此維他命的需求種類與劑量也會不同,如同颱風前水庫內的水量多寡不同,如果老天下的雨量,能盡如人意,則一、不會缺水,二、不會有水患。所以當我們在為患者補充維他命的種類與劑量時,(如同老天的雨量),對於維他命缺乏量大的患者而言,補充大量的維他命是必須的(既有療效又不會中毒)。如果只補充小量的維他命,對這種患者而言,即便長期補充維他命,還未必有療效(就好像水庫已經見底,每天只下一些毛毛小雨,對紓解水庫的乾涸而言是無效的)。當然,對不缺乏維他命的健康人而言,補充極小量的維他命即可。但是現代社會,誰敢說自己是「完全健康的人」。最近有許多報告顯示長期補充維他命是有害的,這個結論是「有待商榷的」?長年以來,我們使用傅爾電針針對不同品牌的維他命作測試,發現即使是名牌的維他命,對許多患者也是不適合的(可能是賦型劑、崩散劑、色素、膜衣…等,或是處方比例不適合),所以維他命的補充是「科學」也是「藝術」。因為使用錯誤品牌的維他命,所造成一些副作用全部歸罪在維他命本身,因此讓大眾對維他命有極為錯誤的認知,而造成服用維他命者的恐慌。就是這個原因,我一直在強調在「對的時間」吃「對的藥物種類」與「對的劑量」。維他命講求個別化主流醫學對於維他命的使用,多半仍停留在衛生署以性別及年齡制定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但這並非最好的規範。如同醫藥應個別化,維他命的種類、用量也需因人、因時、因症狀而異!所以在我的臨床治療中,維他命、胺基酸…等營養物質可說與中、西藥並重,在健康與醫療保健上各佔有一席之地,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營養療法施作流程一般而言,無論是主流醫學、另類醫學或營養療法用來法治療人體,或做預防醫學,必須考慮幾個因素:第一、各器官功能是否正常運作。第二、人體內是否有毒物及需要代謝掉的產物。第三、各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是否均衡與充足。當然,這幾種條件之間的關聯與變化,對人體健康是會有影響的。舉例來說,塑膠射出成型,首先要考慮的是第一、模具的安裝是否正確,密合度是否足夠。第二、模具內部是否有雜質存在,若有,必須清理乾淨。第三、進原料的比例、顆粒大小是否正確。前面三個條件都具備之後,塑膠射出成型才能射出品質優良的產品。我們用這麼簡單的道理,就可以清楚瞭解營養療法用來治療人體,或做預防醫學的思考模式與流程。

減敏治療善用除濕機

減敏治療善用除濕機#過敏

生機飲食或酵素確實是很好的輔助性療法,能夠在主流醫學或其他另類醫學不足時做很好的補充;在我思考如何給予病患最佳的診療和照顧時,也讓我有更多元的選擇。當我踏入另類醫學的領域,所有跟另類醫學有關的治療方式,我都充滿無限的好奇和興趣。至於能從中獲得什麼?在研究每一個學問之前,我從未有任何期望,只是蒙著頭鑽進去;一旦發現它是無用或不實用的,我就退出屏棄不用,僅保留在臨床上能幫助我及病患的療法。畢竟我是個臨床的、作戰的醫師,需要的是能夠擊退病魔的軍火和槍炮。生機飲食與酵素是輔助我打仗的利器,曾助我攻克許多山頭。渾身發冷的生機體驗猶記得民國八十一年秋天,我們是台灣首批組團到美國舊金山Santacruz「琉璃光養身中心」參加雷久南博士「生機飲食營」的團隊。為了正確獲知生機飲食的作用及療效,我帶著傅爾電針、能量測量儀和調整儀同行前往,並仔細關切我們所吃的食物種類、來源、烹調方式,以及身體的反應。發展生機飲食當務之急從那次的經驗之後,歷經一些時日的觀察,我發現,生機飲食造成能量明顯不足的原因,其實是值得重視的,而這也是目前台灣發展生機飲食首要解決的問題:其一,葷食者突然改變飲食習慣,生機飲食絕無法提供足夠的熱量,加上東方人「能夠產生熱量的素食」使用得比較少,譬如辛香料:咖哩、胡椒、茴香……等熱量高調味料。當我們在美國吃印度廚師烹調的料理時,並不會有冷的感覺;可是當中國廚師掌廚時,華人通常只習慣用蔥、薑,連八角或花椒都要比較特別的菜裡才看得到,因此很容易熱量不足,讓我們的能量值偏低。篩選過敏食物比較重要然而,生機飲食所強調的「全蔬果」真的對人體就是好的嗎?我認為他們忘記一個比生機飲食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篩選過敏食物!主流醫學對過敏患者,都以「減敏治療」或避免食用過敏食物為主要的醫療方法。如果一個人對蘋果過敏,無論它是否有機,都會過敏;所以如何選擇「不過敏」的食物,才是最重要的飲食原則。我曾有一位甲狀腺功能亢進造成眼球斜視的病患,每天都吃一顆最貴的日本蘋果,但排便習慣非常不好,有時便秘、有時軟便,總覺得頻有便意。後來經過「傅爾電針」的測試,改食另一種平價許多的蘋果,結果她的結論是:「我很明顯的感覺到我的大腸在蠕動,每天的排便順暢了,也不再有大不乾淨的感覺。」避免過敏食物的選擇法我們在篩選過敏食物時還發現一個很特殊的現象:會讓某人過敏的食物,往往也是他最喜歡的食物;也就是說,同一種食物長期性的刺激就會造成過敏反應!因此,飲食應該要有「輪替性」,均衡地攝取,就算你今天選擇了非過敏性的食物,但你一直吃、一直吃,仍然會令身體過敏。另外就是要選擇「當季」的食物,夏天吃西瓜、冬瓜……,冬天吃蘿蔔、橘子……,當季食物符合節氣,最不需要施灑農藥或其他添加物,而價格便宜,農民也不會提前採收。減敏治療善用除濕機一般而言,過敏原檢測分為兩大類:一、食物過敏,二、塵蟎、家塵、黴菌…等造成的過敏。前者以不再食用過敏食物為治療方法,後者大都使用減敏治療。減敏治療至少需一年,甚至二、三年以上的時間,而且效果有限!坊間還有許多號稱防蟎的被套、枕頭、棉被…等,但效果並不明顯。事實上,對抗塵蟎、家塵、黴菌…,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乾燥、讓它們無法生存的空間。而讓環境乾燥最佳的家電製品就是除濕機了。在此說明除濕機的使用原則:一、一定要在沒有人的空間內使用,絕對不可以睡覺時將除濕機放在旁邊使用。二、房間內衣櫃、衣櫥、抽屜…等全部要打開,讓衣服、棉被、被套、枕頭…等均在除濕機的作用範圍內。三、第一次使用時,在每個單位環境中,每天至少八小時,連續一週;在家人上班、上學後,趁家中無人時緊閉門窗,數台除濕機可同時開啟。 傅爾電針找出過敏原主流醫學現在一般以抽血來檢查過敏原,這種檢查方法存在相當多的問題。例如,抽血檢查患者會對蘋果產生過敏反應,因此患者從此不敢吃所有的蘋果,但試想,市場上蘋果品種不下二十種,外型迥異,口感相差甚大,難道這些不同品種的蘋果,都可以用同一種過敏原來判定是否會造成過敏反應嗎?如果以「傅爾電針」篩選,我們就可以找出讓患者可以食用的蘋果品種,且不會產生過敏反應。傅爾電針可以幫助篩選出正確的食物,只要把不同品種的蘋果都拿來做檢測,就能精確地獲知到底是那幾種品種的蘋果不適合了!

愛心進補 補出孩子過敏問題

愛心進補 補出孩子過敏問題#過敏

高二的阿國(化名)是家中獨子,小學時品學兼優,是人見人愛的乖孩子,上了國中後既叛逆又愛發脾氣,讓媽媽傷透腦筋。在親友介紹下,媽媽帶阿國做了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後才發現,原來阿國的牛脾氣是吃了太多媽媽的愛心牛肉所致,醫師根據阿國的檢測報告說明牛肉是他的慢性食物過敏原,媽媽覺得牛肉營養為阿國進補,卻在無心當中補出體內長期慢性發炎,使阿國易疲倦感冒不舒服而影響情緒。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鄭乃源院長指出,在門診中有不少例子是家長出於用心為小孩生長著想,卻讓孩子在不自覺中吃進食物過敏原,當下不一定立即顯現在起疹子、皮膚癢等症狀上,影響免疫力。鄭乃源醫師表示:「至少有60%的國人深受食物過敏之苦,其中尤以孩童佔大多數,建議最好趁孩子還小,食物尚未開始多元攝取前,先找到食物過敏原,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和急性過敏原相較,慢性食物過敏需要反覆性或大量的過敏食物才會產生,但因症狀不易查覺,例如頭痛、失眠、鼻塞、拉肚子等小毛病,讓人困擾又不易與食物過敏產生聯想,而人長期處於這些小症狀中,一定對情緒及健康造成影響。更嚴重的是,某些研究已指出慢性食物過敏將會導致慢性病發生。」鄭乃源醫師補充說。鄭乃源進一步說明,現代人飲食複雜度比過去的農業社會高出許多,發生食物過敏的機率大大提高,再加上孩子外食內容十分隨興,造成現在青少年食物過敏的比例很高;但是慢性食物過敏缺乏明顯症狀,在聯安2千名被檢測出有食物過敏的患者中,約有七成不知道自己的不適症狀是來自於某特定食物,直到透過檢測才發現竟是食物惹的禍!為避免青少年本身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外食不當引發慢性食物過敏引發不良的影響,鄭乃源醫師建議:「生活習慣差的青少年、常感冒過敏的孩子、即將要出國面對全新飲食環境的學生,應接受完整而專業的慢性食物過敏原分析並搭配基礎的健康檢查項目,藉由醫師的專業,用科學數字帶領孩子了解、正視自己的健康。」除食物過敏檢測外,還要加上血液、X光、腹部超音波、心電圖等基礎檢查,才知道如何避開造成體內免疫失衡的食物,掌握目前健康狀況,以免因為慢性發炎影響發育與學習。

食物過敏真要命 醫師教你對抗食物過敏的小撇步!

食物過敏真要命 醫師教你對抗食物過敏的小撇步!#過敏

林小弟弟是位7歲的國小一年級學童,經常因為鼻子過敏來求診,最近因為經常在吃完香蕉之後,內耳及喉嚨發癢與嘴唇發麻,雖然有一度被懷疑神經質後,經轉診到過敏科門診才確定診斷病症是食物過敏及花粉所引起,經過適當的飲食治療及藥物治療之後,這些症狀很快獲得改善。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於97年對本市國小一、二年級(7-8歲)25,000位學童常見過敏原篩檢發現,其中食物過敏原敏感性4大食物,分別是:螃蟹(83.08%)。 蛋白(24.23%)。 牛奶(22.45%)。 蝦子(21.40%)。過敏病的發作,需為過敏體質者,又接觸到會引發氣喘過敏的過敏原才會發生,其中食物也是過敏原之一,所謂的食物過敏是指:食物的某個物質進入人體內,被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最常見的症狀包含:蕁麻疹、皮膚癢、水腫、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及死亡。為建立北市學童全方位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98年針對1,000位學童的日常使用的56種食物,作一系列的敏感性檢測,結果顯示北市學童主要敏感食物最明顯依序為:干貝、鮑魚、龍蝦、猪肉、牛奶及洋葱。另男性學童對食物的敏感性大於女性學童,其主要敏感水果為:櫻桃、草莓、水梨、檸檬、桃子、芒果;女性學童則為:香蕉、奇異果、鳳梨、酪梨、木瓜。某些食物在人體體內引起不良的反應,並非皆經由免疫系統(IgE)來調控,當碰到有食物過敏症狀的困擾時,利用過敏原抽血檢測方式,尋找可能引起食物過敏的過敏原,衛生局呼籲父母親千萬別輕忽食物過敏的問題,因此,氣喘過敏高危險群學童最好儘早抽血做食物過敏原檢測,找出自身過敏的食物,以利避開食用。臺北市政府提供抗食物過敏四個小撇步如下: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儘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目前已知    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會誘發氣喘,有氣喘過敏疾病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只吃新鮮的海鮮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多吃蔬果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能預防發炎反應,因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含量較高,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氣喘過敏患者應該避免一些像是柑橘類的果汁、牛奶、巧克力牛奶等可能引發氣喘的飲料,因為這些都含有防腐劑和色素。均衡而完整的飲食菜單則可以防範發生氣喘。延伸閱讀「學童主要敏感食物」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114

自體免疫疾病病童社交能力差?長期病痛缺乏自信?!

自體免疫疾病病童社交能力差?長期病痛缺乏自信?!#過敏

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的小朋友,長期對抗病痛,過程相當辛苦,需要父母、社會的關懷、支持,來呵護這些小太陽的希望。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臨床上發現,病童容易因為長期的病痛而缺乏自信,台大醫院小兒部日前針對院內的該科病友家庭進行的深度訪談發現,在疾病接受妥善治療後,約半數認為病友的人際互動情形獲得改善,同時也更為積極樂觀。為鼓勵病童參與人群,與財團法人兒童過敏及氣喘病學術文教基金會及輝瑞大藥廠將共同於上週(8/1)舉辦「魔法森林互動劇場夏令營」,希望藉此能讓家長與病童在活動中,增進與學習人際互動。財團法人兒童過敏及氣喘病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伯倫教授表示,約有一成的家庭反映,孩童因為藥物副作用或疾病本身,造成病童明顯不適的情形,江伯倫教授說明,藥物的副作用,的確常成為患者中斷治療的原因,近期則有一個令人遺憾的臨床案例,一位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女性患者,原本疾病控制情形良好,但因患者對藥物副作用存有疑慮,即自行停藥,採用從網路蒐集而來的民俗療法,病情復發後,不但未及時回診,患者本身及家屬也不願配合醫囑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的嚴重結果。JIA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中人數最多,因病友發病時期正值生長期,因此治療最重要的目標在於:「關節功能的維持」、「不影響到生活品質和外觀」以及「不導致後遺症」三大重點。現行的治療藥物中,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為主,另外,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對於寡關節炎(oligoarthritis)有相當顯著的效果,而針對多發性關節炎(polyarthritis)及全身型關節炎(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常需要使用疾病修飾藥物(DMARDs),一般可提高到約70%-80%的控制率,如果上述的藥物治療效果均無達到治療目標,則可考慮進一步使用最新的生物製劑治療。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及治療效果,視使用劑量與病友而不盡相同,例如類固醇恐有造成小朋友骨骼結構提早密合的疑慮。楊曜旭主任指出,患者如果對於目前用藥有任何疑慮,應及時提出,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轉換藥物治療;目前藥物及血液檢測醫學發達,例如最新具突破性療效的生物製劑,抑制這些過多的細胞激素或不必要的抗體所造成的發炎反應,且具有療效精準、副作用低的特點,如患者接受傳統藥物治療發現耐受性不佳或副作用過高時,可經由專科醫師評估,申請健保給付採用anti-TNFα類生物製劑治療,可以讓病童有更妥善的治療。為瞭解病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的生長狀況,一項進行三年的追蹤報告中發現,在使用生物製製治療一年後,病友可因疾病得到控制,而使小朋友的骨質可得到改善。除了藥物治療外,另外在病童心理層面的部分,江伯倫教授與楊曜旭主任同時呼籲,家長面對幼年型自體免疫疾病的孩童時,除了與醫療院所積極配合外,還要多付出關懷與愛心,讓病童提升自信的正面力量。

孩子有過敏體質 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有過敏體質 父母該怎麼辦?!#過敏

小明(化名)經常打噴嚏、流鼻涕、夜咳、流眼淚,他父親一直以為是感冒,實際上,這似「感冒」又非「感冒」的疾患就是過敏性鼻炎。孩子的「感冒症狀」說來就來、反反覆覆,實在讓父母心煩。台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黃俊傑醫師指出,台灣地區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高達三至五成,已經成為父母最頭痛、小朋友最常見的過敏疾病。小兒過敏性疾病除了最常見的過敏性鼻炎以外,還包括支氣管性哮喘(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小兒慢性咳嗽、小兒夜尿等。過敏性鼻炎與遺傳因素有關,當父母都有過敏體質時,子女有70%的可能得到過敏體質。黃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主要表現為持續性或仰臥時明顯的間歇性鼻塞,以及陣發性噴嚏,繼而流大量清涕或黏涕,早晚症狀會加重。小兒因鼻癢而時常揉鼻或皺鼻,或因眼、咽、耳等部位瘙癢出現揉眼、摳耳等表現。部份小兒也有皮膚瘙癢、注意力及學習力不足、過動等情況,甚至是牙齒發育異常、咬合不正的主因之一。」根據以上的特殊表現,父母只要仔細觀察是不難與感冒區別的。中醫首重的並非排除「過敏原」,而是從「整體」去分析疾病與五臟的關係,藉調理體質來治療小兒鼻過敏。黃俊傑醫師說明:「中醫對於過敏體質小兒的調理原則是『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許多中藥可阻斷過敏反應中的一個或多個環節,發揮抗過敏的作用,而使得急性鼻炎的症狀可以快速的緩解下來;等到小兒的急性期症狀穩定後,就要開始進行體質調理與增強免疫功能。這個階段,主要著重在小兒肺、脾、腎虛體質的調理,另外注意肝肺熱所造成過敏程度的輕重。而具有溫肺補腎的大多數中藥均具有抗組織胺的作用,可減少過敏介質的產生。另外補肺腎的藥物也有增加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活化,以及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也可避免西藥疲倦、嗜睡的副作用。」近年經臨床證實,在特定季節使用「三伏貼」也對改善過敏現象有極顯著的幫助,再配合中藥的治療就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黃俊傑醫師表示,「三伏貼」是在夏季最熱、陽氣最旺的時候,在人體穴位上敷貼藥物,經皮膚吸收後直透經絡溫暖臟腑,調整體質,可治療與預防過敏性疾病。今年初伏在國曆七月十九日(一)、中伏七月廿九日(四)、末伏八月八日(日),但七至八月間均可敷貼。患有小兒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肺部疾患,或一些因體虛氣弱,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症狀,適合用三伏貼調理。需要注意的是,二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三伏貼,兒童敷貼時間約一至二小時,青少年及成人約二至三小時以上,最多不宜超過五小時。黃俊傑醫師呼籲,過敏性疾病是種頑固性疾病,三伏貼的治療必須連續三至五年,配合口服中藥調理體質,以提升免疫力,降低發病率。即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可預約黃俊傑醫師「三伏貼特別門診」,預約電話為(089)342-91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