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的林小弟弟因發燒、皮膚出疹由父母帶至該院小兒科求診,仔細追溯病史,發現數日前,林小弟曾有腹痛的情形,但並無血尿;病理檢查發現,喉嚨輕微紅腫,大腿內側有嚴重的瘀斑,小腿上也有數個小瘀斑,但血液檢查白血球及血小板數目皆為正常,診斷為「過敏性紫斑症」。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李星原醫師表示,過敏性紫斑症好發在3-15歲之間;而台灣以5-7歲幼童最常見。此病好發在春天及秋冬,通常之前會有咳嗽及流鼻水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過敏性紫斑症發生的原因至今不明,一般認為是免疫系統造成的血管發炎,而侵犯的部位又以真皮層內的微小靜脈為常見。臨床症狀除了紫斑外,尚有關節疼痛、腸胃道症狀及腎臟的侵犯等。李星原醫師指出,大部分過敏性紫斑症的病人都會產生皮膚的症狀,但大約有25%的病人並非一開始就會有皮膚出疹的情形,故可能導致診斷上的不容易。典型的過敏性紫斑症病人,一開始皮膚上可能是塊狀或點狀紅斑,甚至有些可能像蕁麻疹一樣,漸漸的疹子轉變成瘀斑、出血點或突起的紫斑,而出現的部位又常以對稱性的方式出現在承受壓力的部位,例如:小腿、腳踝;而嬰兒或長期臥床的病人可能出現在大腿及臀部。另外,大約有15%的病人會出現關節炎、關節疼痛等情形。有些病人關節疼痛的情形會比疹子早一天出現。50%的人會有腸胃道的問題,從輕微的噁心嘔吐到嚴重的腸套疊、腸穿孔及腸子壞死都有可能發生,而此症狀有可能發生在疾病的前面,也有可能發生在疾病的尾端。大約有20%的病人有腎臟的問題,症狀從輕微的血尿、蛋白尿到嚴重的急性腎衰竭都有可能會發生。李星原醫師表示,若成年人得到過敏性紫斑症,則腎臟得到的傷害會比較嚴重且不易恢復;但大部分的病童,恢復的都不錯。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復發,通常是第一次的病情較嚴重的,例如合併腎臟發炎。一般而言,兒童得到過敏性紫斑症大部分都是良性為主,只要依照醫師的指示使用藥物,大多數的病童都不會有併發症,少部分的病人則要依照醫師指示回診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