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情緒影響癌症生長 釋放壓力改善健康

情緒影響癌症生長 釋放壓力改善健康#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好心情」則是增進幸福感最簡單的方法。但因為現代社會生存不易,人人都處在高度張力與壓力的狀態下,而長期或劇烈壓力,會造成情緒不穩、憂鬱情緒、認知失調等等,是可怕的身心健康殺手。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碧芳表示,致癌因素除環境物質因素之外,患者的性格、心理情緒與嚴重的精神壓力,都與癌症的生長,具有密切關係。陳碧芳表示,我們從抗癌鬥士身上學到的最寶貴的一課,就是人活著的需求,其實很簡單。只要水、空氣、活動與單純的食物,但壓力對於健康方面,會影響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睡眠與食慾等,可以說是種慢性傷害,累積過久終會造成身心疾病。如果決心預防癌症,除了設法促進身體健康之外,更要加強心理建設,變化氣質,努力改變行為模式,改掉具有癌症傾向的性格。陳碧芳說,抗壓力其實是反應了人們力求上進的心理機制,在壓力來臨時能適度協助人們解決問題。人面對壓力的反應共分三階段:警覺反應期、抗拒期、衰竭期。在抗拒期時,人的抗拒力上升,以取得更多能量來試圖解決問題,如果問題被解決了,就能正常釋放緊張與焦慮,回歸到正常的心緒。若長期處在抗拒期,遲遲未能解決問題,就會進入衰竭期,降到比平常更低的抗拒能力,甚至有強烈的負向情緒,怪罪他人或責備自己,使得身心處在高度焦慮或憂鬱的心境中。其次是有些問題與壓力,並非能夠被解決,往往會有情緒性的失落沮喪憂鬱,長期的憂鬱心情會侵蝕人的意志與動力,此時要抱持正向思考,嘗試轉換負面能量,在面對無法改變的逆境時,而心境的轉變就需要靠正向思考來帶動。再者,人是群體性的,藉由人際活動,情緒能有宣洩的出口,也會有人安慰或提供些建議,陳碧芳提醒,心情和健康息息相關,將偏激的行為改變成健康的心情,可以促使內分泌的平衡,當免疫系統功能正常,自然可與癌症絕緣。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提供)

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鼻咽癌治療效果提升

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鼻咽癌治療效果提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鼻咽癌是華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台灣鼻咽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2位、女性為第18位;死亡率的排名在男性為第11位、女性為第16位。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任醫師林立青指出,目前針對鼻咽癌的治療方式,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流,並輔以化學治療來增強療效,無論是在平均存活率、或是局部控制率,都可達到令人滿意的療效,讓治癒鼻咽癌不再只是遙遠的想像。然而,林立青指出,約有10%左右的病人可能罹患復發型鼻咽癌,即使只是小範圍的局部復發,由於先前已接受過放射線治療,再次治療的放射線劑量將會嚴重受限,副作用的機率將遠大於第一次治療,因此「再放射治療」成為放射腫瘤科醫師們的一大挑戰。林立青表示,有鑑於此,美國FDA及衛生署核准放射手術設備「電腦刀」,用以治療局部復發型鼻咽癌,可大幅提高「再放射治療」的成功率。

癌症患者飲食均衡營養足 可提高治癒率

癌症患者飲食均衡營養足 可提高治癒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許多癌友在進行化療、放療期間,常有經神疲憊、怠倦、消瘦乏力等症狀,造成食欲不佳,越吃越少、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家人想要燉補品補充營養,但卻擔心吃太好,反而會養大癌細胞。康聯預防醫學營養師趙思姿表示,建議病患吃東西應掌握「少量多餐」的原則,可先訂好正餐、點心時段,養成時間一到就吃的習慣,且先吃比較營養的食物,以能維持體力作為首要條件。趙思姿指出,營養不良幾乎是癌症病人最常遇到的問題,然而病患的營養狀況卻關係著治療的成敗。事實上,若能有積極性營養照護或補充,將可有效改善癌友的營養狀況,提高治癒率及存活率。其實均衡的營養補充對癌症病人是非常重要,不必因人云亦云,對食物過度禁忌或心生害怕,如造成營養不足反而不好。各種食物均衡吃,沒有哪種食物「特別好」,只要不讓體重大幅下降、體力變差,就能穩定病情並提高治癒率。癌友的營養需求與一般人並無太大差異,飲食原則還是以均衡為主,六大類食物,即五穀根莖類、魚肉豆蛋類、奶類、蔬菜、水果、油脂等,都應有足夠的質與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癌症治療期中,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以利修補因手術、化療、放療而受傷的組織。雖然癌患的飲食沒有太大禁忌,但如果因為治療而導致免疫力下降,就必須小心生食或食材不潔可能造成的感染問題。家屬若可在家準備餐食,建議烹調方式應多樣化,佐以溫和的調味料,豐富食材風味,以增加食欲。休息時可多參與日常活動,飯前可稍做散步以促進腸胃蠕動,有效增進食欲。坊間也有針對特定腫瘤設計的營養品,但售價不低,可考量本身經濟能力後,與營養師或專業人員諮詢後補充食用。

癌症死亡率第一 肺癌治療「個人化」趨勢

癌症死亡率第一 肺癌治療「個人化」趨勢#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肺癌一直是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一位,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的資料顯示,雲林地區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更均高於全國平均值。初期時肺癌常無症狀,約一半的病人發現肺癌時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因患者年紀較長、生活行動功能不良、肺功能不佳、身體已有其他重大疾患、腫瘤的位置貼近重要器官或大血管等等因素,使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性的根除治療。肺癌治療的選擇主要是根據肺癌的期別。若是屬於第一、第二期,大多數會採用開刀手術切除的方式來治療,以期達到能完全清除腫瘤而根治肺癌。而癌症「個人化」的治療是現行肺癌治療的趨勢,其目的在於利用各種生物學上的預測標記,藉以選擇合適,或排除不適合治療的病人。透過有效藥物的選擇,希望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病人生活品質與延長存活時間。

中年男子尾椎痛 竟是腎癌末期!

中年男子尾椎痛 竟是腎癌末期!#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腎臟也會有癌症發生的情況嗎?而且,如果腎臟罹患了癌症,其癌細胞將會擴散的比其他種類的癌症更加的快速!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張延驊表示,腎細胞癌的危險在於腎臟的血管非常豐富,癌細胞容易轉移到其他器官,約3成左右的患者發現時都處於已轉移的階段。日前,一位也同樣罹患了腎細胞癌的翁先生,五年前原本還體力充沛,可以與朋友們一起上山下海,到處玩透透,但是沒想到四年前的某一天卻出現尾椎疼痛的情況,隨著時間過去,尾椎疼痛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睡覺都要用軍用皮帶自縛於床頭才能入睡,而到院檢查後,原本已為是頸椎壓迫或惡性脊索瘤,但是,到最後,卻被檢查出晚期的腎細胞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頭,以及肺轉移!尾椎疼痛,竟然是腎細胞癌擴散而導致!這名翁先生在得知罹癌之後,頓時變得憂鬱和絕望,但是,在經過口服標靶藥物治療之後,目前幸運的把癌症控制住,且正常生活了五年之多!對此,張延驊醫師指出,翁先生確診時已合併骨頭和肺部的癌細胞轉移,腎臟部位腫瘤也因為體積太大無法進行切除,所幸在口服多重標靶藥物的控制下,患者腎臟部位腫瘤大幅縮小且後續進行切除,骨轉移和肺部轉移的腫瘤也獲得良好控制,顯示目前的多重標靶藥物對晚期腎細胞癌治療有一定的成效。

嘉義辦健康篩檢 看病請你吃蘋果

嘉義辦健康篩檢 看病請你吃蘋果#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維護居民健康,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舉辦「社區整合性健康篩檢」,社區居民踴躍參加,共有424位民眾完成健康檢查。嘉義市衛生局表示,這場健康篩檢除提供肝癌、肺癌、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腎功能及慢性病等共40多項免費健檢,並特別針對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名的乳癌,安排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執行貼心健檢服務,進行乳房攝影時間約需5~10分鐘,共計237位女性接受檢查,希望能確實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衛生局規劃舉辦健康篩檢服務最大目的是藉由檢查活動來瞭解市民的健康狀況,並且依據疾病的趨勢來調整對市民的健康照護政策。也結合在地農民於健康篩檢後贈送蘋果,提醒民眾身體力行「聰明吃、快樂動、天天五蔬果」健康體重自我管理觀念,創造快樂健康的生活品質。

母乳餵養半年 可降低癌症風險

母乳餵養半年 可降低癌症風險#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一項研究發現,長達六個月以母乳餵養嬰兒的婦女們,癌症死亡風險降低了10%,不僅如此,連心臟病發以及中風死亡的機率也減少了17%。在遵守所有健康建議的生活習慣之後,死亡疾病風險整個減少了三分之一。研究人員研究了包含9個歐洲國家38萬人超過12年,結果發現聽從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所建議的人,死於多種疾病的機率大幅降低了近34%。而這些建議,像是維持健康的體重、保持一定的活動率、減少肉類和酒精飲料的量、攝取多一點植物性食物、在哺乳期的母親們,母乳餵養至少六個月。減少疾病死亡風險建議是盡可能維持正常體重(但不過瘦)還有多吃植物性食物。限制酒精攝取量和遵守植物性食物飲食建議,最多可降低死於癌症的風險分別為21%跟17%。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是第一個把母乳喂養跟部份生活方式改變相結合,以觀察死亡風險上的影響變化。結果也顯示,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可減少17%婦女因癌症死亡的機率以及降低10%循環系統疾病的風險。其實,以前的研究就有發現有力的證據表明,母乳喂養可以降低母親患乳腺癌的機率,每年可減少約4%罹患乳腺癌的風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副組長Panagiota Mitrou博士說,這項研究表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所提出建議的實質價值,預防的不只是癌症,還有那些常見的疾病。

惡性腫瘤為十大死因之首 老化恐影響發生率

惡性腫瘤為十大死因之首 老化恐影響發生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到了101年底,比例已攀升至11.2%。而國人平均壽命,在預防保健及照顧條件的改善下也延長了。隨著新診斷及治療技術的進步,治療的對象越來越偏向老年人口。惡性腫瘤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老化對惡性腫瘤的發生及治療都有影響,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率會隨著年齡漸長而增加。而一旦罹癌之後,老年人在臨床表徵、治療及預後,與青壯人口也有所不同。台南市立醫院消化外科醫師林逸文表示,以結、直腸癌為例,它已多年名列我國十大癌症之首位,其發生率有隨著年齡增加的趨勢,直到八、九十歲仍持續著。根據本院大腸癌治療團隊的治療經驗,以99年為例,65歲以上患者佔個案數51%,75歲以上患者佔32%。而針對大腸癌的種種治療,理論上不因年齡不同而療效上會有所差別,但老年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較低,合併症發生機率較高,這是事實。也因高齡的迷思,致使高齡患者接受依病期應有治療的意願降低,甚至放棄接受完整治療與痊癒的機會。為了改善這種情形,台南市立醫院提供術後支持,針對家庭照顧不足者,本院居家照護及社工的協助尋求可用社會資源,如此才能讓高齡患者,也同樣能夠接受到目前大腸治療上的種種進步及較好的療效,也建議國人能定期善用免費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圖片來源: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