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尿意一發不可收拾!少吃冬瓜、白蘿蔔

尿意一發不可收拾!少吃冬瓜、白蘿蔔#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尿意一來總是一發不可收拾?膀胱過動症恐找上門!61歲的林伯伯受頻尿困擾,嚴重影響睡眠品質,更曾有過開車開到一半感到尿意只好趕緊在路邊小便,原本單純以為是老化現象,經過種種評估才發現原來林伯伯患有膀胱過動症。經由醫師的建議,林伯伯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及藥物治療,訓練膀胱的忍尿能力,適度減少喝水量,終於改善膀胱過動問題。 膀胱過動症 儲尿量逾50 c.c.就會產生尿意烏日林新醫院碎石中心主任、泌尿科醫師林德祺表示,膀胱過動症好發於中老年人, 60~70歲的老年人中,平均每4位就有1位是膀胱過動症患者。最明顯的症狀為病態、不正常的急性頻尿,甚至出現急迫性尿失禁。正常人的膀胱儲尿量約400cc~500cc,約到300cc~400cc時才會出現尿意,超過這個量才會開始覺得尿急。但對於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儲尿量50cc~100cc就會產生尿意。林德祺醫師指出,抑制膀胱的功能主要是由腦部在控制,若是有中風、脊椎受傷、攝護腺肥大、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病以及大腦、神經老化失調,皆會較容易罹患膀胱過動症。有膀胱過動症可少吃冬瓜、白蘿蔔、薏仁林德祺醫師表示,少吃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利尿食物,如冬瓜、白蘿蔔、薏仁,身材過胖患者也建議瘦身減重,效果會更好。藥物治療方面共有兩大類藥物,歐舒緩或衛喜康效果雖好但也有口乾便秘等副作用,第二類的新藥貝坦利,作用在膀胱的交感神經,主動促進膀胱放鬆,約服用藥物3個禮拜後即能穩定控制。林德祺醫師建議,對於藥物治療失敗或腦部脊椎損傷導致的複雜性膀胱過動症病患,可利用膀胱肉毒桿菌素注射,為一種強力的神經毒,用膀胱鏡把肉毒桿菌素打在膀胱的肌肉裡,阻斷神經傳導,可以大幅度改善頻尿、尿急甚至尿失禁的症狀。林德祺醫師提醒,若有任何排尿的問題,不要不好意思說,此時應找泌尿科醫師診治,別讓小問題造成大影響。

開燈才睡得著?小心恐增罹癌風險!

開燈才睡得著?小心恐增罹癌風險!#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是否曾經因為太累而沒關燈就睡著呢?事實上,開燈睡覺的後果可是非常可怕的。說到防癌,一般都是從運動和飲食方面著手。但其實90年代就有研究發現,癌症不只好發於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的人身上,輪班工作者、空服員等職業的罹癌率也相當高。這些人晚上也得待在明亮的地方工作,光照導致褪黑激素過低才引發癌症。褪黑激素多半於睡眠期間分泌,其分泌量取決於光照,視網膜接受到光線刺激後分泌減少,身處昏暗環境時分泌則增多。如果你家客廳裝的是日光燈,只要身處全亮的客廳三小時,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就會降至原來的一半。褪黑激素和維他命C、維他命E一樣,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除去體內的活性氧、防止氧化,因此一般認為對健康有益。其中又屬褪黑激素的效力最為強大,去氧化時會產生連鎖反應,將分子內所有的氧化損傷一併清除。開燈睡覺的隔天早上之所以會感到疲憊不堪,是因為燈光降低了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導致活性氧所造成的損傷殘留體內。偶爾一天也就算了,長久下來卻有可能引發癌症,你不覺得光是這點就夠可怕了嗎?建議大家晚上應使用光線柔和的照明,只開啟必要的燈具,睡覺時盡量關燈保持全暗。(本文摘自/你累了嗎?/平安文化出版)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快速西化,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且有報告顯示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血脂肪異常的現象,更加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如何控制飲食以將血脂肪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是逾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重要課題,希望大家藉由此場團體衛教了解相關飲食對策,常保健康。此場團衛將由營養師王若昱介紹糖尿病病友該怎麼吃及飲食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時間:106年6月21日 星期(三)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失智症病患的飲食營養

講座/失智症病患的飲食營養#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社會高齡化,可以預期未來失智症的人口數也會依比例上升,失智症防治成為一重要課題。而目前失智症在治療上,大多只能延緩病程的惡化,難以逆轉或者根治,也沒有很好的方式來預估一個人會不會得到失智症。因此,如何降低失智症發生的機率,是和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問題。飲食的部份如何來預防失智風險呢?又發生失智後飲食部分應注意什麼呢?此場團衛將由營養師賴玉釧介紹預防失智飲食及失智後飲食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失智症病患的飲食營養 時間:106年6月20日 星期(二)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心腎糖病友怎麼吃?最新建議報你知

心腎糖病友怎麼吃?最新建議報你知#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長輩經常多種慢性疾病纏身,需要看多科門診,這群患者就是所謂的「心腎糖」病友,在照顧上須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並且更需要整合醫學團隊的介入,隨著病程中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治療策略,才能兼顧心血管、血糖及腎臟功能保護的多效成果。愈來愈多醫學整合研究發現:攝取過多肉類中蛋白質除了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更會造成胰島素的阻抗干擾血糖穩定與控制。大部分病友忽略蛋白質食物的調整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門診中,已經有高達50%腎臟病的患者因為糖尿病造成腎病變,大多數病友以為只要控制澱粉攝取就好,忽略蛋白質類食物應該隨著疾病變化而調整,結果是血糖更難控制,更傷害腎功能,再加上心血管問題大幅上升,造成疾病更難控制,藥物愈吃愈多,甚至必須提早面對洗腎問題。郭克林主任分析,過去醫界對於心腎糖病友的蛋白質攝取有些爭議,在2008年,美國一項營養學整合性分析研究分析了8份論文數據。結果發現,無論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是否限制蛋白質攝取,腎功能似乎沒有太大差異。採低蛋白飲食可延緩腎功能惡化但到了2013年,日本一項研究觀察13項大型、指標性研究,結果大為不同。研究作者認為,糖尿病病友採用低蛋白飲食,可以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患者較不會早早洗腎,這樣的觀點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腎臟營養學之父Joel D Kopple所提倡的低蛋白飲食不謀而合。現今醫學講求的是證據醫學,愈來愈多臨床證據顯示:過多蛋白質攝取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且造成胰島素阻抗,形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幅上升,且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郭克林主任強調,心腎糖病友在飲食方面,營養、熱量都要經過專業的評估與設計,以蛋白質來說,一般人蛋白質攝取量約占總熱量的12-14%,若長期蛋白質攝取過量時,糖尿病患者便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造成血糖居高不下,甚至造成腎臟的負擔成為腎病變患者,隨著腎功能下降,體內的許多毒素排不出去,造成毒素在各器官持續累積,心臟、心血管就會開始出問題,因此建議心腎糖病友在攝取蛋白質時要隨著疾病的變化作適當的調整,才能保護腎臟、心血管並維持血糖的穩定。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糖尿病者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該是在16-18%的熱量佔比,對病友是更有幫助的,若蛋白質量占比達20%,長期下來的確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甚至需要藉由施打胰島素來幫助血糖的控制。補充蛋白質營養品也適合吃素的長輩一旦已經有腎功能問題時,更需要將蛋白質攝取量降低到10%熱量比,才能避免毒素的累積增加腎臟及心血管的負擔。若是必須洗腎維持生命時,則由於洗腎過程中蛋白質會流失,則需要將蛋白質攝取量增加到18%熱量比才能避免因為營養不良造成感染及住院機率增加。所以隨著疾病變化,蛋白質管理是關鍵:不能營養不足,也不能造成營養負擔。心腎糖病友到底應該怎麼吃?郭克林主任認為:適當調整三大營養素後也要兼顧營養均衡,配合營養師的建議攝取適當的分量,並且多變化食物種類及多選擇優質蛋白質;若日常準備食物有困難,可以補充適當營養素比例的蛋白質管理營養補充品,這類也非常適合吃素的長輩,不用擔心營養不均衡問題。(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 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即以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此次講座內容將油營養師林郁珊告知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保健之道,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6年6月15日 星期(四) 下午14:00-14: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需配合患者病情及營養需求,以達到預防或矯正營養缺乏問題、修補身體肌肉組織、減輕治療所引起之飲食相關副作用並提昇生活品質。然而,在面對各親朋好友或自己不正確的飲食觀念下,可能會引發營養不良的問題。本次講座將由欒家菁營養師針對各個飲食迷思,包括:吃得太營養會使腫瘤長得太快?體重一定會減輕?如果吃不下打營養針就好?要改吃生機飲食或素食較好等問題給予建議,期望病患在飲食上有更正確的觀念。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時間:106年6月12日 星期(一)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常用鋁箔紙料理 小心金屬轉移危機

常用鋁箔紙料理 小心金屬轉移危機#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鋁是廣義的西方飲食中,最常見的礦物質之一;土耕的蔬果外皮就含有極少量的鋁。此外,因為水廠在處理自來水中的有機雜質時,會用鋁鹽讓水質不致混濁,所以自來水中會有濃度不一的鋁;以添加物成分來看,除了在飲用水中看得到外,也可在食品及廚具中發現鋁的存在。接觸鋁製鍋具有金屬轉移的危險性近十幾年來,學界發現人體對於鋁的大量接觸有越來越顯著的趨勢,但人的生理還未能適應這種礦物質,過量的吸收也可能導致各種疾病或健康問題的產生,像是影響胃壁造成腸胃炎、改變腸胃道菌種的組成。如何減少鋁的接觸?我們當然可以少攝取剛剛提到的食材,雖說不要大量食用,但是人體多少還是會吸收到。而經過鋁處理的飲用水,才是我們首要關注的對象,例如:多察看居住地區水質的鋁含量等等。接著,我們要避免食物裡加入以鋁為基礎的添加劑,並且減少使用鋁製廚具的機會,儘管政府當局認為沒有問題,然而接觸鋁製廚具仍涉有金屬轉移的危險性。可用料理紙替代根據歐洲衛生當局的說詞,烹煮時用鋁箔紙,只會有極少量的鋁轉移到食物上,但是使用鋁製廚具又是另一回事:「在料理有番茄泥、醃鯡魚等食材時,使用鋁製或鋁箔紙鋪的鍋具、沙拉碗,並且調味料中含有酸味及鹽的,就可能增加食物含鋁的濃度。而我們烹煮菜餚及處理加工速食時,使用到鋁製容器,或多或少都可能讓鋁滲入食物中,尤其食材中含有番茄、各式酸漬食物,或加了醋時。所以我們非常不推薦使用鋁箔紙來處理酸性料理。」對於其他料理,似乎還沒有發現重大的鋁轉移效果,可是一般建議,保險的方法是使用其他替換品,例如料理紙來烹飪,或只偶而使用鋁箔紙做料理。常喝胃乳恐會減弱對磷酸鹽的吸收非食物性的鋁接觸還有其他管道。我們服用的部分藥品可能含鋁,例如在胃酸過多,胃部疼痛時,大家會喝小包裝的制酸劑(胃乳)。這類制酸劑長期服用,可能會產生一些後遺症,例如減弱對磷酸鹽的吸收,尤其是孩童。如果你有服用這類制酸劑,請和醫生討論,可用其他藥品替代。我們也可能因為化妝品,特別是止汗劑(氯化鋁)而接觸到鋁。正確避免方法就是選擇沒有這項成分的化妝品,你只要讀一下包裝上的標籤即可。(本文摘自/後毒物時代/高寶書版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