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7面俱到」 避開大腸癌

「7面俱到」 避開大腸癌#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腸癌近年來在國內盛行率不斷攀升,除了基因的因素,其他被視為危險因子的還包括,高油、多肉的飲食型態、肥胖、缺少運動、抽菸等,其中學者認為最大的原因是,環境中大量增加的致癌物質污染飲食,其中又以動物性食物風險最高。基因無法改變 靠飲食避開腸癌因子當致癌物質累積在腸道內的時間過久,就可能引起各種病變,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憂心地說,雖然基因無法改變,但若避開這些危險因子,仍然有助於預防腸癌的發生,最好現在就開始改變你的生活型態與飲食:1) 少吃肉類(尤其紅肉)、油炸、燒烤食物 /少吃肉類可減少吃下致癌物機會,且肉類經燒烤、醃漬後,也會再釋放出更多致癌物質,國外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嗜吃紅肉、炸薯條等高油脂食物的女性,比一般人多出50%罹患大腸癌的機會。2) 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 /纖維可以增加糞便容量,稀釋致癌物,也可促進排便,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每天應至少攝取25克。3) 保持健康的體重 /將BMI指數控制在18.5~24理想範圍內,腰圍(約通過肚臍位置,且於吐氣時測量)以台灣男性不超過90公分(36腰)、女性80公分(30腰)為標準。4) 多運動 /日本厚生勞動省過去發表一項大規模的追蹤調查指出,運動量較多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幾乎不運動的人少了三成。5) 適當補充營養素 /國外調查發現,葉酸、硒、維生素B6能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每天一顆綜合維他命就能補足所需。6) 多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有助分解腸道內的毒素,並且可以抑制腸道內分泌發炎因子的壞菌,日本兵庫醫學院教授曾經做過一項4年的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的腸癌病人,術後復發的機率較低,除了多吃優酪乳、乳酸菌或泡菜外,也可多攝取能幫助腸內益菌生長的食物,包括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菇類、海藻類,以及富含寡糖的食物,如牛蒡、洋蔥、蘆筍、大豆等。7) 不抽菸 /多項研究指出,抽菸者長大腸瘜肉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2倍。(本文摘自/別讓身體比你老:解讀不生病的關鍵/康健出版)

飲食3少1多 降心血管風險

飲食3少1多 降心血管風險#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臨床統計,國內2成糖尿病患,有搭配使用糖尿病營養補給品,9成糖尿病補充品使用者並不清楚補充品中的詳細成份,臨床上更是發現很多患者把營養補充品當成正餐的飲料搭配。營養品搭配正餐 會有過量風險由於一瓶營養補充品的營養成分,已包含糖尿病患一餐應有的營養含量,若搭配正餐會有過量的風險,因此建議當作早餐飲品或是代替點心使用,開業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明,在選擇營養補充品時也要注意其中的飽和脂肪酸、鈉含量及糖份是否符合降低心血管疾病併發風險的標準。飲食建議攝取量 3少1多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表示,近年來糖尿病營養治療上,國際和台灣皆有針對部分營養素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出飲食建議攝取量,更歸納「3少1多」的飲食原則,以期降低心血管併發症風險,有鑑於此,蔡執行長更強調,「3少1多」的飲食守則,亦能做為糖尿病患者每日營養攝取及挑選營養補充品的新原則:‧    少油 /每日脂肪攝取應低於60公克(衛福部建議)‧    少糖 /每日糖份攝取應低於45公克(WHO建議)‧    少鹽 /每日鈉攝取量應低於2300毫克,相當於6公克鹽(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    多纖 /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應達到25公克/1800大卡(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均衡飲食 減輕體重、穩定血糖蔡世澤執行長特別提及「人如其食 You are what you eat」的古諺,建議糖尿病病友除了藥物治療外,也要特別注重均衡飲食及營養素的比例,來減輕體重、穩定血糖及減少大小血管的併發症。

減醣飲食 70公克米飯補充配菜

減醣飲食 70公克米飯補充配菜#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接下來,要告訴各位實際展開減醣飲食後,如何有效落實於生活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展開減醣飲食的第一步,就是減少三餐主食的分量。若主食是米飯,大約盛裝七十公克即可,如果因為主食減少而覺得分量不足、吃不飽,請增加配菜的分量,可多吃肉類和蔬菜,增加飽足感。芋頭、南瓜 含醣量高須注意其中,應該積極攝取的食物是肉類、魚類和豆腐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但是芋頭、南瓜或豆類等蔬菜,當中所含醣量都非常高,因此必須格外注意。其中,較容易混淆的是堅果和豆類,前者是富含脂質且含醣量少的食材,而黃豆以外的豆類卻含有大量的醣類,請務必明確區分。將主食的分量減少到七十公克的米飯,再以配菜補充不足的部分,如此,一餐的醣類攝取即可控制在四十公克左右。即使三餐都攝取相同分量,總共也只會攝取到一二零公克的醣類,因此點心或零食的部分,還可以再攝取十公克的醣類,十分有彈性。如果想要多吃一點零食,也可以把米飯的分量改成五十公克,這樣就可以減少約八公克的醣類,重新分配至零食。換言之,醣類的攝取量控制,主要是受到主食分量的影響。70公克 大約是半碗的分量至於七十公克的米飯大約是多少呢?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制定的標準,一碗滿滿的白飯大約是一五零公克,因此七十公克大約就是半碗的分量。但「半碗」這個用詞相當模稜兩可,且碗的大小或盛裝方式不同,也會造成很大的差異。舉例而言,有些牛丼連鎖店的普通分量,一碗所盛裝的白飯分量有二六零公克這麼多。因此,在剛開始執行減醣飲食時,最好先用工具精準測量,以確實掌握七十公克的米飯的實際分量。假如用麵包取代七十公克米飯,其分量差不多就是六片裝吐司的一片;若是自己在家裡煮麵,大約抓半球的分量即可。此外,現在有一些食品業者在製造過程就先減少含醣量,直接提供低醣麵包或低醣麵條等商品,因此只要利用這些商品,就能吃得比一般的分量再多一些。舉例而言,日本的羅森(LAWSON)便利商店販售一系列的「麥麩麵包」。這個用小麥麩製作的商品,以兩入裝的商品為例,平均一個麵包的含醣量可以減少到二‧三公克。為此,即使兩個都吃,醣攝取量也只有四‧六公克,仍然可控制在非常少的範圍內。 (本文摘自/減醣救命/采實文化)

醫訊/產後媽咪健康吃

醫訊/產後媽咪健康吃#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哺餵母乳對寶寶及媽媽皆有許多好處,建議媽媽產後儘可能哺餵母乳,為兼顧媽媽與寶寶的營養,本課堂中營養師將建議哺乳的媽咪如何選擇及攝取6大類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以及提醒哺餵母乳時需注意之事項。針對產後身材恢復的問題造成多數媽媽的困擾,營養師也將介紹許多飲食小訣竅,供產後媽咪參考,將在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舉辦講座,由營養科營養師吳宛真分享,衛教講座主題「產後媽咪健康吃」期望新手媽媽在飲食上有更正確的觀念。名稱:產後媽咪健康吃時間:105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居家養骨 3大方向著手

居家養骨 3大方向著手#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紀漸長後會發現走路變得吃力,站立有困難、容易軟腳,體力大不如前,因此開始嘗試保健食品,希望藉由補充營養,幫助回復年輕時的體力及活動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建議,平時的脊椎養護應從日常均衡飲食著手,透過每日飲食攝取營養,運動保健身體,避免不良姿勢3大方面著手,才是保健良方。保持肌力避免腰痛 延緩脊椎退化脊椎退化引起的腰痛與骨骼、肌肉、神經、血液循環等因素息息關關,維持適當規律的運動也可預防脊椎退化,運動的重點可放於負重和阻抗活動,看似輕鬆,卻能在運動過程當中,有效訓練腿部肌肉,例如步行、慢跑、跳舞及舉重,保持肌力對於避免腰部痠痛,延緩脊椎退化有相當的助益。避免不良姿勢 每日補充3.5杯牛乳平時維持正常的坐姿及站姿,避免不良姿勢,避免因玩3C產品及線上遊戲而長期低頭,40歲以後鈣質便會逐漸流失,尤其女性在停經後,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每天需要補充成人所需鈣質700毫克,相當於3.5杯牛乳,但每日若攝取3克以上鈣質,容易引起泌尿道結石,破壞體內礦物質平衡,反而引發身體機能障礙。鰻魚、杏仁 促進循環、改善麻痺若想要維持良好的骨骼、肌肉健康,富含鈣值的牛奶、小魚、綠色蔬菜,是最好的選擇,另外,黃豆富含蛋白質,增加胺基酸外,還有助組成肌肉,鰻魚、杏仁富含維生素E,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肉麻痺等症狀,另外,蛤蜊富含維生素B12,可修復受損神經,恢復正常機能。背肌與腹肌強壯時 脊椎較不易退化阮威勝院長表示,多做核心肌群運動,加強背肌、腹肌,當背肌與腹肌強壯時,脊椎比較不易退化,或是做負重運動,來增加骨質密度,平時如果肩頸痠痛,適當的利用按摩、徒手治療來放鬆,會有所幫助。

驚!胃潰瘍竟致血便

驚!胃潰瘍竟致血便#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學大考結束後,青青學子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只是,在這幾家歡樂幾家愁之下,卻也有人因此而引發許多疾病,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就是胃潰瘍,就有一名17歲的青少年因為考試壓力大,飲食起居不正常,致使出現胃潰瘍而有血便的現象,他還以為罹癌了,讓他心驚驚。 出現暗紅血便 照胃鏡確診為胃潰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雷鎮豪表示,這名青少年是因為有血便來就醫,血便顏色是暗紅色,經由照胃鏡檢查,發現有胃潰瘍,暗紅色血便是由於胃潰瘍造成出血,以致排便會有血便,還好症狀不嚴重,只需要服用制酸劑及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治療即可。 暗紅色血便 常是上消化道疾病當發生暗紅色血便時,往往會令人感到很害怕,生怕是罹患了癌症,其實,也有可能是胃潰瘍,雷鎮豪醫師指出,會有暗紅色血便,通常是上消化道疾病,經由胃鏡檢查可以確診,而若是出現鮮紅色血便,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例如因為便秘造成的肛門口撕裂傷,或是痔瘡,有不少小朋友因為挑食造成便秘,進而引起肛裂。 飲食不正常+熬夜是危險因子胃潰瘍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很重要的就是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改善。雷鎮豪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於青少年為了考試要有好成績,往往壓力很大,除了會飲食不正常,再加上經常熬夜,都是造成胃潰瘍的重要危險因子,所以,想要避免胃潰瘍上身,最好是能改善飲食與生活作息。(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運動「分期付款」 趕走文明病!

運動「分期付款」 趕走文明病!#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補教名師徐薇,從事教學工作長達20年,長期因工作忙碌,吃飯時間不固定,甚至天天都吃宵夜,直到40歲身體開始走下坡,甚至出現心悸、頭暈等症狀,才驚覺必須改變生活型態,而最簡單是從改變飲食攝取方式開始,徐薇分享自己的養生食譜,只要用甜菜根、紅蘿蔔、紅番茄,切塊與水熬煮,就可以喝到天然又美味的養生紅湯。植化素可降低罹癌機率、預防文明病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表示,現代人長期處在3高1低(高油、高糖、高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模式,蔬果量都攝取不足,其實蔬果中的植化素所產生的生物效應可以有效降低罹患癌症的發生機率,還可以預防其他文明病,平時就要更要遵守「蔬果彩虹579」原則,每天要攝取足夠份數的蔬果。蒜生吃 可提高抗癌效用蔬果選擇顏色越深越好,多色多樣化的選擇,更能攝取到具不同抗氧化功能的植化素,此外,賴醫師更教大家小撇步-像「蒜」這類的食物最好生吃,因為加熱之後會降低蒜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最好能將生蒜切薄片或拍碎後,放置常溫中10分鐘,讓空氣與之接觸,能讓蒜中的蒜胺酸、蒜酶轉化為蒜素,提高抗癌的效用。每天15分鐘 運動「分期付款」徐薇保持身材的祕訣就是日行萬步,賴醫師補充,即使忙碌,運動也可以分期付款,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恆才有效果,最正確的方式當然是遵循「333」原則,即每周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但是如果太過忙碌也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每天運動15分鐘來達成目標。 

遵守3大方向 居家養骨好方便

遵守3大方向 居家養骨好方便#飲食

(撰文/徐平) (諮詢/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年紀漸長後,許多民眾發現走路變得吃力,突然站立時有困難、容易軟腳,體力大不如前,因此開始嘗試保健食品,希望藉由補充營養,幫助回復年輕時的體力及活動力,然而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建議,平時的脊椎養護應從日常均衡飲食著手,藉由營養補充品雖然可輕鬆攝取特定的營養成分,但若攝取過量,易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所以保健食品較適合作為補充用,透過每日飲食攝取營養,運動保健身體,避免不良姿勢3大方面著手,才是保健良方。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阮威勝院長建議從飲食、運動及姿勢3大方向來保養脊椎。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保持肌力避免腰痛 延緩脊椎退化 脊椎退化引起的腰痛與骨骼、肌肉、神經、血液循環等因素息息關關,維持適當規律的運動也可預防脊椎退化,運動的重點可放於負重和阻抗活動,看似輕鬆,卻能在運動過程當中,有效訓練腿部肌肉,例如步行、慢跑、跳舞及舉重,保持肌力對於避免腰部痠痛,延緩脊椎退化有相當的助益。   (透過多運動,如跳舞、慢跑等,可以增強肌力,延緩脊椎退化。 圖片提供/取自優活健康網) 避免不良姿勢 每日補充3.5杯牛乳 平時維持正常的坐姿及站姿,避免不良姿勢,避免因玩3C產品及線上遊戲而長期低頭,40歲以後鈣質便會逐漸流失,尤其女性在停經後,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每天需要補充成人所需鈣質為700毫克,相當於3.5杯牛乳,但要提醒的是,每日若攝取3克以上鈣質,容易引起泌尿道結石,破壞體內礦物質平衡,反而引發身體機能障礙。 鰻魚、杏仁 促進循環、改善麻痺 若想要維持良好的骨骼、肌肉健康,富含鈣值的牛奶、小魚、綠色蔬菜,是最好的選擇,香菇、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害怕骨鬆,蛋黃將是你預防老化的口袋名單,許多人擔心蛋黃的膽固醇高,盡量避免攝取蛋黃,阮威勝院長表示,適量蛋黃可以提供維生素D,補充不常運動的缺失,另外,黃豆富含蛋白質,增加胺基酸外,還有助組成肌肉,鰻魚、杏仁富含維生素E,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肉麻痺等症狀,另外,蛤蜊富含維生素B12,可修復受損神經,恢復正常機能。 背肌與腹肌強壯時 脊椎較不易退化 阮威勝院長表示,多做核心肌群運動,加強背肌、腹肌,當背肌與腹肌強壯時,脊椎比較不易退化,或是做負重運動,來增加骨質密度,平時如果肩頸痠痛,適當的利用按摩、徒手治療來放鬆,會有所幫助,以下提供在家就可以做的核心肌群鍛鍊招式,來幫助增強背肌與腹肌: 1) 平躺,雙腳屈膝打開與骨盆同寬,收小腹,先吸一口氣,吐氣時將脊椎從尾椎骨起一節節抬起到肩胛骨,膝蓋與身體呈一直線,再吸一口氣,一邊吐氣,同時從胸口起,把脊椎緩慢放下。(示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思翰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2) 雙手平放,收小腹。吸一口氣,吐氣時用核心心肌群力量,將上背往上延伸如C字的弧度。再吸一口氣,吐氣時將背部緩慢放下。(示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思翰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