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

天冷吃鍋助暖身 當心菇類、蘆筍吃多恐誘發痛風

天冷吃鍋助暖身 當心菇類、蘆筍吃多恐誘發痛風#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冷氣團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到處冷颼颼,因此,有許多民眾紛紛藉由享受熱騰騰的火鍋來取暖,只要吃一頓,身體就就會立刻暖起來。但近年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攀升,所以,民眾若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在食用鍋物的時就需多加留意,以免火鍋湯底、進補食材下肚,身體越補越糟,因此,南投醫院蔡秀雯營養師針對2種冬天常見鍋物給予提醒,幫助民眾控制飲食,可以吃的安心、養生又健康:1)素食養生鍋/現代人為了健康養身、提倡環保等因素,使得食用素食的民眾日益增加,而營養師建議,素食養生鍋可用當歸等中藥材當作湯底,選擇較多樣化的蔬菜及豆製品,只不過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湯汁可能含較多鹽分,應宜適量攝取即可。此外,菇類及蘆筍含普林較高,有痛風的民眾要限量食用;吃素食也要注意蛋白質的品質及量要足夠,可選擇豆腐、豆皮等。而基本上素食養生鍋是所有火鍋中,含油脂量較低的,且又可以攝取充足的蔬菜,在蔬菜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五色蔬菜,如紅色紅蘿蔔、白蘿蔔、綠色茼蒿菜、紫色高麗菜、黑色海帶及香菇,火鍋中則可滴一些香油,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2)薑母鴨/過去曾有許多研究皆發現,薑所含的薑醇類成份很高,且抗氧化效力比多數的蔬菜水果都高,而研究發現薑醇可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降低發炎反應、減輕噁心嘔吐的症狀,但由於薑的味道強烈刺激,有時則會容易引發腸胃不適。而在中醫方面,也常使用薑來治療傷風感冒、風寒發熱,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需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喝高鹽的湯汁,此外,豆腐乳等醬料應盡量稀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米血、玉米、芋頭等含澱粉全榖根莖類,每餐以不要超過2~4塊為佳;高脂血症患者,則應去除火鍋上的浮油,鴨肉也應去皮,鴨肉本身含較高的鐵質,女性或貧血的民眾可適量補充,另餐後也建議可多補充水果增加鐵質吸收率。

痛風盛行率逐年升 好發中年男、停經女

痛風盛行率逐年升 好發中年男、停經女#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6歲林姓高中生,一日夜晚突然右腳大拇趾掌趾關節,因疼痛難耐遂至醫院就診,經檢查後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抽血檢查,發現尿酸值高達8.4 mg/dl,所幸藥物治療2~3天即恢復正常。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胡宗慶醫師表示,痛風一般好發於40至60歲男性及停經後女性,因女性荷爾蒙可促進尿酸排泄,但停經後荷爾蒙改變使得尿酸值上升而容易得到痛風,但近年來物質生活提高,臺灣的痛風與高尿血症盛行率有逐年上升,且發病年齡下降的趨勢。痛風是因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起尿酸鈉鹽結晶沉積,而急性痛風發作的誘發因子包括近期大量飲酒、紅肉、海產的攝取或與體重增加有關,當痛風發作時可見關節處有紅、腫、熱、痛等現象,且容易好發於下肢關節處。而高尿酸血症是導致痛風的最重要因素,當血中尿酸值大於7.0 mg/dL,且血中尿酸濃度越高,持續的時間越久,發生痛風的機會越大。控制飲食+藥物治療 痛風不發作胡宗慶指出,痛風患者的臨床表現可以分為4個階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不發作間歇期、慢性痛風石關節炎。無症狀高尿酸血症通常是不需要藥物治療,只需注意飲食及生活形態的改正,但大多數痛風病患,需要長期的服藥控制血中尿酸。胡宗慶醫師也叮嚀,從未有過痛風關節炎發作但血中尿酸值高於7 mg/dL者,即應注意調整飲食,減少啤酒、烈酒、內臟、海產的攝取,若已經罹患痛風關節炎之患者,建議接受長期藥物治療,尤其現在正值秋末冬初之際,國人喜歡進補、吃火鍋、啃秋蟹,應避免逞一時口腹之慾,以免造成身體健康的損害。

烤肉不忌口 當心痛風大發作

烤肉不忌口 當心痛風大發作#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香噴噴的烤肉配上冰鎮啤酒,加上皓月當空,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愜意的呢?過節果當如此。但是對痛風患者而言,烤肉的菜色多為高普林食材,啤酒的普林含量更是眾所周知的高,所以中秋烤肉對有痛風宿疾的人而言簡直遙不可及。避免內臟類食材 含果糖飲料碰不得基隆市衛生局指出,首食材的挑選,絕對要避免內臟類,如雞心,雞胗,雞肝及雞腸等,因為這些食物的普林含量超高,至於其他食物則可酌量品嚐,當然能夠的話多吃點蔬菜串,易有飽足感又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重點就是要避開含果糖飲料,因為果糖代謝後會提升體內的普林濃度,容易導致痛風發作,所以舉凡有氣泡的、甜的飲料都不建議。最好的選擇是冰開水或無糖茶。大家最想問的恐怕是啤酒到底可不可以喝?以現況而言當然是不可以喝,因為啤酒一下肚,非但體內尿酸驟升,還會導致腎臟無法有效地排泄尿酸。

端午安心吃粽子 痛風病患謹記4招

端午安心吃粽子 痛風病患謹記4招#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端午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皆開始準備應景的粽子,使得香味四處飄散,但對於罹患痛風的民眾而言,卻被醫師交代要忌口,因為痛風發作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的尿酸濃度忽高忽低、上下震盪所引起。對此,基隆市衛生局為避免痛風發作,提供4招預防急性發作,讓民眾在端午佳節時,也能好好享受粽子,大快朵頤:1)喝水/尿酸要經由腎臟藉著小便排出體外,因此,喝足夠的水就可以讓你立於不敗之地,且以最近的天氣來說,一天的水量大約是2000~2500c.c.即可,此外,若是不愛喝水的民眾也可選擇淡淡的檸檬水等,重點是不能含果糖,因為果糖代謝後會變成尿酸,尿酸愈高痛風發作的機會也相對增加。2)秋水仙/秋水仙在痛風的治療上扮演兩種重要的角色,低劑量(每天0.5 毫克)可以預防痛風的急性發作,至於高劑量(每兩小時0.5毫克直到有併發症發生,如嚴重腹瀉、心律不整、肌肉酸痛等)是用來治療急性痛風發作的,所以,遇到特殊場合無法忌口時,就可以利用低劑量的秋水仙來暫時渡過難關。3)避免藥物假期/久病成良醫,相信不少慢性病患會自己調藥,如很久沒發作就不吃等因素就自行停藥,但痛風發作的要件就是體內的尿酸上上下下,原本控制穩定的病情,千萬別擅自停藥,若因此而導致急性發作,豈不是得不償失。4)避免喝酒/酒對痛風患者而言幾乎就是禁忌,目前能容許的是一天二盎司(約60c.c.)的紅酒,其餘的酒品一概敬謝不敏,尤其夏天大家最愛的冰鎮啤酒更是務必要割愛。

痛風禁吃豆製品? 醫:可望解禁

痛風禁吃豆製品? 醫:可望解禁#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顯示,肉類、海鮮、啤酒、烈酒、含果糖的食物和飲料,將增加痛風及無症狀高尿酸血症病人的風險,但是水果、牛奶、豆類、豆製品、菠菜、紅酒等食物,將不影響或降低風險,以往痛風病人總是被叮囑著不能吃豆子、豆製品,現在可望解禁。傳統上認為痛風和高尿酸者不可攝取豆製品和豆類食物,但外國醫學研究卻顯示,豆子、高普林蔬菜和植物性蛋白質,對痛風和尿酸並無危險性相關;且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豆類食物和高普林蔬菜不僅不會增加痛風發作,維他命C、少量紅酒、及適量低脂乳品,還具有降尿酸的效果。最新治療指引 顛覆傳統痛風治療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最新的治療指引指出,飲食控制對於血尿酸值僅能下降約1~2mg/dl,無法使尿酸值<6mg/dl,若想將指數下降,則需透過藥物控制;此外,啤酒、海鮮、內臟等高嘌呤食物,容易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因此建議減少攝取量,可選擇食用海參、海蜇皮、豆類、蔬果、乳製品、五穀根莖類,其所含嘌呤並不高,不易使痛風發作,由此可知,痛風患者不必再對「豆子」避之唯恐不及。此外,台北榮總風濕過敏免疫科蔡長祐醫師也表示,僅有少數病患對於豆類食物,會引發痛風發作,其機率其實相當小,豆類攝取代謝後會產生尿酸,但並不代表吃豆子就會引發尿酸高,兩者間並無直接關聯,痛風患者只要飲食均衡,小心控制即可。

痛風老翁藥物飲食皆控制 仍併發心臟病

痛風老翁藥物飲食皆控制 仍併發心臟病#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痛風和心肌梗塞有關聯?健保資料世代分析統計研究結果顯示,痛風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比無痛風患者高23%,此機率不分老少,20~44歲年輕族群亦需留意,一旦罹患痛風就需嚴防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痛風患者即使控制良好 仍有心血管疾病風險高齡75歲的盧先生,年輕時喜歡喝酒、吃肉,30年前某天突然腳關節腫脹疼痛,四處求醫後發現是痛風,醫師建議他從改變日常飲食習慣做起,於是酒不喝、肉也少吃了,並乖乖地規律服藥;幾十年來,痛風控制良好,並未造成生活上太大的不方便,但卻7年前因胸口不適被送進急診,緊急情況下動了心臟手術,體力已大不如前。長庚研究團隊發現,痛風造成的健康危機,除關節炎、痛風石沉積外,患者還可能同時罹患一種或多種共病症,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中多項是引起心肌梗塞的風險因子。不分年齡層 痛風患者罹心肌梗塞的機率皆高研究顯示,大於70歲的痛風患者,發生心肌梗塞風險為未罹患痛風者的1.11倍;45~69歲痛風患者則增1.24倍;20~44歲者風險更增高為1.59倍;對此,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羅淑芬醫師表示,過去痛風治療多專注在關節炎的症狀,及尿酸值的控制,但現在治療應兼顧各種共病症,注意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才能確保患者健康。

別輕忽!痛風恐增2倍心絞痛風險

別輕忽!痛風恐增2倍心絞痛風險#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別輕忽!你知道痛風可能增加發生心絞痛、或冠心病的風險嗎?痛風恐不單單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這麼單純而已!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林孝義醫師表示,民眾常忽略高尿酸血症所潛藏的共病危機,且忽略長期控制的重要,恐危害健康。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症是全死亡與心血管死亡的危險因子,血清尿酸濃度每增加1mg/dL,全死亡與心血管死亡的危險性增加8~13%,除此之外,男性痛風患者發生冠心病機率也增加60%,發生心絞痛的風險更是非痛風病患的2倍。林孝義醫師說明,痛風即為高尿酸血症,當體內尿酸產生過量或排泄受阻,導致血中尿酸值高於7mg/dL時,即稱之。痛風剛開始並不會有任何異常感覺,患者恐無法第一時間查覺,通常會到痛風急性發作,關節劇烈疼痛時,才發現痛風找上你;此時高尿酸血症恐潛在其他危機,因為造成痛風的危險因子,為高尿酸、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當痛風合併其他疾病出現時,身體已經亮起黃燈。將痛風視為慢性病 長期控制治療因此,痛風恐成為新陳代謝第4高,民眾不應繼續輕忽治療!林孝義醫師表示,痛風不單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這麼單純,因此患者不該關節不腫痛就停止服藥,應該將其視為慢性病,積極接受治療、遵照醫囑,長期控制尿酸值在6mg/dL以下,確保痛風不復發及減少共病症發生的機率。

痛風2迷思 含糖飲料、可樂增發作風險

痛風2迷思 含糖飲料、可樂增發作風險#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受飲食西化影響,痛風患者有越來越多、且年輕化的趨勢,但此疾病的正確認知與治療,民眾仍不知其所以然,導致出現各種迷思,延誤治療。對此,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陳得源醫師,將針對痛風迷思及正確治療方式做詳細說明。●迷思一:痛風等急性發作時、再治療即可/其實消炎止痛藥僅能暫緩疼痛,無法有效降低尿酸,醫師建議應將痛風視為一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按時遵照醫囑服藥,才能真正減少痛風反覆發作。陳得源醫師解釋,根據日本研究顯示,若使用降尿酸藥物將尿酸值降至6mg/dL以下,可預防86%的痛風復發,因此台灣最新痛風診治指引建議,曾痛風發作過的患者,應立即接受降尿酸藥物治療,並長期將血清尿酸值維持在6mg/dL以下;若是合併痛風石患者,則將目標設在5mg/dL以下,來加速痛風石溶解,若治療得宜,痛風石可能不需開刀,就可消除。● 迷思二:誤信坊間偏方、導致病情加重/民眾誤信偏方,以為鹼性水、醋、椰子水等有利痛風治療,其實目前並無研究可證實之間的關聯性,導致患者延誤就醫、病情加劇。陳得源醫師解釋,目前關於痛風的研究已明顯指出,啤酒、海鮮、內臟、高嘌呤食物、含果糖飲料、可樂等,容易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因此建議減少上述食物的攝取量,可選擇食用海參、海蜇皮、各種豆類、蔬果、牛奶、紅酒等較不會增加痛風發作機率的食物。此外,適量補充水分,可降低體內尿酸及預防尿路結石,患者可多喝水預防保健。最後,陳得源醫師總結表示,許多痛風患者並未積極接受治療,僅自行服止痛藥減輕疼痛,忽略長期控制尿酸值的重要性,使得痛風持續復發;建議患者應遵守「1治保6」守則,「1治」一發生痛風即就醫,並審慎評估一線用藥的適用性;「保6」使用降尿酸藥物,應定期追蹤、控制血清尿酸降至6mg/dL以下,預防痛風復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