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

天冷血液循環差 尿酸易堆積誘發痛風

天冷血液循環差 尿酸易堆積誘發痛風#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時逢歲末年終,少不得聚餐聯誼、團圓圍爐。但酒足飯飽之餘,一不小心,痛風就可能找上門了。而不少人都以為,痛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疼痛,只要不痛就沒事。但醫師說,研究發現,男性痛風病人發生冠心病的機會約上升6成,發生心絞痛的風險則增加2倍。台北市聯醫過敏免疫風濕科吳彥林醫師指出,據流行病學調查,台灣地區罹患高尿酸血症者超過兩百萬人,如果依照高尿酸血症患者終其一生大約有1成機率會發生痛風來推估的話,痛風患者可能超過20萬人。而且,近年來痛風的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不少男性病例在20至40歲間。痛風尿酸高! 別火鍋、燒烤樣樣來吳彥林醫師也表示,近來天氣寒冷,四肢末端會因血液循環較差,使末梢溫度偏低,造成手腳冰冷及局部尿酸沉澱,容易誘發急性痛風。此外,冬天天冷許多民眾更是胃口大開,吃火鍋及燒烤的頻率相對變高,無形之中便會吃下許多高普林的食物,也會使痛風發作機會增加。歲末年終先有尾牙餐敘、又有團圓圍爐,因此,吳彥林醫師建議,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患者飲食絕對要忌口,盡量減少以下食物的攝取,包括:大骨熬成的高湯、動物的皮、內臟類、發芽的食物(如:竹筍、蘆筍)、菇類等高普林食物,所有的酒類也都應該避免,平常也要儘量多喝水,幫助尿酸的排泄。 

樂閱讀/女生也會痛風?年紀與飲酒影響大

樂閱讀/女生也會痛風?年紀與飲酒影響大#痛風

研究發現每周飲酒5次以上會使女性罹患痛風的風險增至三倍。一般來說即使血液中導致疼痛與發炎性關節炎的化學物質濃度相同,女性罹患痛風的機會還是遠低於男性。痛風不再是老男人的專利/在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痛風是老年男性的疾病,其實隨著年齡增加,女性也會罹患此病。最近的美國營養調查發現女性在她們60多歲時,痛風罹患率約是4%,而男性在80幾歲的時候是6%。在這些首次進行的大型研究調查中的其一,就以性別來研究痛風,研究者們發現女性就跟男性一樣,年齡、肥胖、高血壓、酒精與利尿劑等,都是痛風的危險因子。什麼是痛風?痛風是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升高,在關節與其周邊組織形成結晶時發生,發炎與腫脹會讓人感到相當地痛苦。大腳趾、膝蓋與踝關節是痛風最常發生的部位,常在夜間發作。疼痛與腫脹會在幾天後消失,不過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們將會再度發作。體重增加也會使罹患痛風的風險上升/為了更加了解性別對痛風的影響,來自波士頓醫學大學的研究者們以2,476女性與1,951位男性為調查對象。平均追蹤年數超過30年,304個痛風案例,當中有1/3便是女性。不管是哪個性別,痛風的發生皆會隨著著尿酸濃度的增加而上升。不過當中的關聯性是男性較強。女性寫中尿酸濃度大於5mg/dl的時候,發展成痛風的風險顯著低於有著同樣血液尿酸的男性。從研究者們發現的性別差異來看,比起於男性,女性有滿高比例有高血壓的問題,而她們會接受利尿劑的治療。而此發現對女性來說,高血壓和利尿劑是較為重要的危險因子。每週飲用超過7盎司的酒精(約略是5杯酒),會使男性的風險增加為兩倍;女性則增加為三倍。若是大量飲用啤酒,男性增加機率為兩倍,女性則大大的增加為七倍。啤酒含有高濃度的嘌呤(Purine),在體內代謝後會變成尿酸。不過為何女性飲用啤酒後的風險會遠高於男性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此外,採取荷爾蒙替代療法似乎能降低女性痛風的風險,不過這項關聯並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雌激素被認為能降低血中尿酸的濃度,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荷爾蒙替代療法能減少痛風的風險。什麼是嘌呤?嘌呤(Purine)就是一般人常聽到的「普林」。是新陳代謝過程中的一種代謝物。如果體內累積過多嘌呤無法順利從腎臟透過尿液代謝出體外的話,將會轉變成尿酸並結晶推積在體內,進而形成痛風。痛風風險與飲食的關係/許多人把痛風與攝取大量肉類聯想在一起,尤其是富含有嘌呤的內臟。然而在此研究的資料裡,飲食卻不是主要的危險因子。在某年齡層中,女性越來越有罹患痛風的傾向。女性必須知道在她們更年期之後,痛風罹患風險會增加,在這個時候,通常體重會增加,而且喝的酒也比年輕的時候多。這些都是增加痛風的危險因子,為了避免痛風的發生,維持健康的體重、適量飲酒然後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是很重要的。食在健康小秘訣/痛風患者除了酒精之外,也應當心其他高嘌呤的食物,例如黃豆、發芽豆類、動物內臟、魚、蝦、貝類、海鮮、蘆筍、紫菜、香菇、以及肉汁、火鍋湯頭等,才能盡量避免痛風復發。(本文作者/江奕賢)(摘自/營養的真相/凱特文化出版)

痛風患者大啖火鍋 腳腫痛到無法行走

痛風患者大啖火鍋 腳腫痛到無法行走#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秋冬時節,薑母鴨、羊肉爐店家生意強強滾,但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痛風宿疾的人要留意,當心火鍋湯底、進補食材下肚,身體越補越糟,阮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孫俊明主任指出,還有痛風患者大啖火鍋後,隔天腳腫痛到無法行走。一名三十多歲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與朋友相約吃火鍋,大口吃肉、喝湯又喝酒。不料半夜時分,左邊的大腳趾突然感到腫痛,痛到受不了,連走路都有困難,才發覺可能是痛風再度發作,睡到半夜趕到急診求助。孫俊明主任表示,九成以上痛風患者大都是男性,且有愈來愈年輕化趨勢,約二十到四十歲,這些族群大多對痛風不甚瞭解,等到急性疼痛發作才就醫求救,對自己的尿酸值控制也一無所知,更增加痛風控制的困難度。痛風治療非治「痛」 在控制高尿酸所謂「尿酸高」指的是血液中尿酸濃度高過標準值。體內血中的尿酸有八成是從體內,其餘的是由食物中的普林(或稱嘌呤)代謝形成的產物,所以體內尿酸產生太多,或是經由腎臟排出的太少,就會造成高尿酸血症。當高尿酸狀態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後,尿酸會形成結晶鹽沉積在關節腔內,引起紅、種、熱、痛的關節炎現象,就是「痛風」。避免高普林食物冬天進補常見肉類及內臟,因為這些食材含有飽和脂肪酸、膽固醇、普林,食用過量容易引發高膽固醇、血脂肪異常、急性痛風發作,且火鍋或進補湯底的鹽分較高,更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風風險。孫俊明主任提醒,要預防痛風發作,平時就要維持理想體重,飲食要避免高普林的食物,並攝取適量蛋白質,以蛋、奶類為佳,同時講求少油、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更要避免飲酒。

痛風也會產結石 及早治療免疼痛之苦

痛風也會產結石 及早治療免疼痛之苦#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痛風又稱帝王病,好發於中年男性及停經後女性,常於半夜發作,患部會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的疼痛,只要輕微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75歲的施先生10年前開始有痛風症狀,並出現痛風結石,早上起床會痛到不能走路、四肢不能伸直,生活及心情嚴重受到影響。直至3年前至彰化醫院治療,透過長期藥物治療及飲食衛教配合,痛風石已經明顯縮小,疼痛感也減輕。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高堅凱主任表示,施先生3年前來就醫時,手指、手肘、踝部、膝關節都出現痛風石,尤其是手肘、踝部都已經有如雞蛋大小的結石,導致手臂和關節沒辦法伸直,嚴重到無法自然活動,只要一動就會疼痛難受。高堅凱主任進一部說明,痛風石國內外研究顯示,從第一次發作,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大約是6至12年的時間,就會有痛風石形成;痛風石與血中尿酸值高低、高尿酸血症的時間長短皆有關係。一旦產生痛風石 即使控制得宜 破壞已不可逆若痛風未能好好控制,會造成慢性痛風石關節炎,此時,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和內臟器官,可能因為尿酸的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的凸起,痛風石沉積在關節造成關節破壞、導致關節變形,若沉積在腎臟則會影響腎臟功能。高堅凱主任呼籲,痛風石經過治療,是能慢慢變小到消失,前題是需將尿酸值控制在理想值內,且需一年以上的時間。痛風治療目的是降低尿酸、避免發作和形成痛風石,因為一旦形成痛風石,關節容易被破壞,即使日後痛風石變小、消失,關節功能也無法完全恢復。

痛風會遺傳 愛喝酒、吃肉者也要小心

痛風會遺傳 愛喝酒、吃肉者也要小心#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痛風是不少男性在半夜會痛醒的慢性疾病,中年、肥胖者罹病的機率高、且有遺傳的可能性,痛風患者須遵守醫師的指示用藥,並注意自己的體重及飲食,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高堅凱主任表示,一般男性較女性易患痛風,但女性於停經後痛風的發生率會隨之增加,常見於40-60歲的中年人和體重過重者,此外高普林飲食、暴飲暴食、喝酒過量等不當習慣也容易使尿酸增高、增加痛風的機率。家族中有痛風和尿酸過高者,其子女發生痛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10倍。高堅凱主任建議,痛風患者可透過下列幾個方式來改善控制病情:如藥物治療,痛風急性期能以非類固醇消炎藥及秋水仙素為主,必要時使用類固醇。慢性期的治療目的在於血中尿酸的控制,醫師會依據發作情形、尿酸值高低、是否有泌尿道結石病史、腎功能好壞及藥物遵從性等因素,綜合考量後再決定是否給予降尿酸的藥物。也能透過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改善如適當運動,因劇烈運動會使出汗量增加,尿酸由小便的排出量減少且運動後產生的乳酸亦會阻礙尿酸的排泄,所以痛風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多喝水:每天喝至少2000CC以上的水份,能幫助尿酸排泄,減少泌尿道結石的機會。避免攝取高普林類食物:如內臟、海產類、肉湯、魚肉類等,減少尿酸的形成。避免喝酒:酒在體內代謝後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引起痛風,故應儘量避免喝酒,尤其是啤酒。

痛風石啃噬骨頭 當心恐致殘廢!

痛風石啃噬骨頭 當心恐致殘廢!#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季是痛風高發期,冰涼啤酒下肚再配上生猛海鮮,高嘌呤飲食小心痛風找上門!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痛風大多為尿酸結晶沈積所造成,發病的主因以肥胖、喝酒和肉食主義者為多,當體內嘌呤代謝異常時,尿酸合成量過多就會形成尿酸結晶,造成關節疼痛。 李信興指出,初發痛風時來如風、去如風,時間雖短但疼痛椎心刺骨,因此有「痛風」之稱。痛風大多好發於男性,又以40歲到50歲間為發病高峰期,痛風不但會侵犯關節還會造成腎臟病變,此外也會引發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高血壓等併發症。李信興表示,嘌呤一旦超過身體負荷,尿酸濃度增加就會造成痛風,痛風發作10年間會慢慢長出痛風石,痛風石是一種尿酸結晶沉積所形成的腫塊,它會逐漸侵蝕韌帶和關節,甚至啃噬骨頭,造成全身關節破壞和變形、終致殘廢,同時也會流出白色石膏樣液體,形成慢性潰瘍。目前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藥物有秋水仙素、 非類固醇消炎藥物以及類固醇等,李信興建議,若有痛風症狀出現,就必須就醫對症下藥,切勿自行購買止痛藥,避免關節持續惡化。 (照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樂閱讀/福禍相依 飲食有法

樂閱讀/福禍相依 飲食有法#痛風

忽必烈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空前大統一的元代。前朝唐、宋,古代中國的科學文化技術(包括醫學在內)已到達了顛峰;到了元代,中醫學、中藥學、方劑學、養生學、食療學,以及中成藥製作工藝等,均已漸趨於完善,這是忽必烈和他的子民們身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之一。歷代帝王大多注重養生,忽必烈更不例外,有鑑於中年開始常受痛風之苦,他格外重視身體保養,儘管他對自身關節疼痛的機理一竅不通,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說他「食飲必稽於本草,動靜必準乎法度,是以身躋上壽」。他設置執掌飲膳的太醫四人,負責宮廷的「補養調護之術、飲食百味之宜」,且令將每日「所職何人,所用何物標注於歷,以驗後效」,建立了嚴明的規章制度,對總結食療經驗是十分有利的。可見忽必烈除了在預防痛風方面的觀念較落後之外,其他方面做得還算科學、合理,否則很難解釋為何這位好酒好肉的大胖漢竟然活到了當時難得的79歲。值得一提的是,決定一個人長壽與否的,並非只有養生的物質基礎和方法習慣,還得看這個人的綜合條件,包括人生態度、思想修養、性格志向乃至心理素質等,而這些離不開長期的艱苦歷練。忽必烈獲得天年,但兒子早逝,最後也得「白髮人送黑髮人」。中國歷史上披荊斬棘的開國皇帝往往較為長壽,而他們過著鐘鳴鼎食日子的後代卻經常早殤,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嗎?【遠離病榻】如何預防痛風發作?舊時皇家富貴病,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人們物質愈來愈豐盛,痛風也變得愈來愈常見。從現代醫學角度看,預防痛風的發作應注意以下幾點?1)節制飲食,防止過胖,避免攝食過多容易引起尿酸升高的食物,如豬、羊、牛肉、動物的肝腎等內臟、沙丁魚、鴿肉、貝類等各種海鮮以及各種肉湯、港式煲湯等。2)應攝取充足的鹼性食品,因尿酸在鹼性液體中益瑜溶解並排出體外。鹼性食品包括白菜、芹菜、花菜、黃瓜、西瓜、茄子、蘿蔔、胡蘿蔔、番茄、馬鈴薯、香蕉、梨、杏、桃、蘋果等。3)戒酒,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受寒和關節損傷。4)宜多飲水,每日應飲水二公升以上。飲水的時間不局限於白天,可在睡前或半夜飲水,以防止夜尿濃縮。(本文作者/譚健鍬)(摘自/病榻上的龍/時報文化出版)

大學生痛風算什麼 八歲童竟也痛風纏身!

大學生痛風算什麼 八歲童竟也痛風纏身!#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人,因飲食逐漸西化,或是吃到飽餐廳一間一間接連開張,使得許多年輕人,飲食日漸變得不正常,導致許多原本到老年才會發生的疾病逐漸年輕化。過去,大學生因至吃到飽餐廳大吃大喝,不料卻產生痛風現象,隔天起來必須推輪椅送醫治療的事件時有所聞,現在卻傳出連八歲孩童,也遭痛風襲擊!痛風族群 二十歲以下三十年來增兩成宏恩醫院痛風治療中心主任陳峙仰指出,醫院從民國70年至今共累計4萬筆痛風患者資料庫,分析痛風發生年紀顯示,民國80年以前都是50、60歲男性、民國80年以後則降到30歲、民國100年時30歲以下患者漸增,近年來20歲的青少年族群也增加2成。才八歲 竟有罹患痛風!而他的門診中,竟有八歲童及十歲童因痛風而前去治療,經過了解才發現,兩名孩童皆有肥胖現象,且父親都有痛風的病例,十歲孩童則有天天喝含糖飲料的習慣。他說,痛風發生年紀下降到孩童或青少年,先天原因是遺傳,後天原因則是肥胖及飲食。特別注意的是含糖飲料,果糖經過人體內加工廠後成為普林,而普林是導致尿酸升高增加痛風發生的原因。 所以陳峙仰呼籲,痛風患者多半是,吃的好、動的少,屬中廣型肥胖身材,若有痛風出現不要忽略或覺得沒有疼痛發作就不理會,痛起來是一個警訊,因為痛風會合併其他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腦中風、高血壓、高血脂等,因此民眾千萬不可輕忽痛風症狀的產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