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

這些動作好傷「膝」 當心膝關節退化纏身

這些動作好傷「膝」 當心膝關節退化纏身#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經常久坐不動、翹二郎腿、穿高跟鞋等動作?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因為膝蓋是承載全身重量的關節,如果經常習慣使用不對的動作,這些錯誤動作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我們的膝蓋,當你發現下樓梯時,膝蓋會無力、痠痛,可要當心,這可能是膝關節退化的前兆!4大族群 膝關節容易退化1)久坐不動/久坐不動而容易造成肥胖,使得膝關節必須承受龐大的重量。2)上下樓梯/不管是上樓梯,或是下樓梯,膝蓋都必須要承載體重並使力,才得以順利完成動作,因此若工作內容經常上下樓梯的人,也容易關節退化,尤其是下樓梯這個動作,膝蓋負擔又更大。3)翹二郎腿/翹二郎腿、盤腿、跪坐的人,則是因為兩腿膝蓋的壓力無法平均分散,容易造成膝關節的壓力過大,長久下來膝關節就容易退化。4)穿高跟鞋/時常穿高跟鞋,因為身體的重量會往前,臀部翹起,支撐關節的髕骨會往後頂,容易造成膝蓋軟骨的過度摩擦,久而久之容易因為軟骨磨損而疼痛。復健運動+補充葡萄糖胺 初期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針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武俊傑醫師說道,情況不嚴重的病患,通常會建議做一些復健運動,來強化大腿肌力,分散膝關節的壓力,同時也建議他們,對於年齡大於四十歲的患者,可以適時補充葡萄糖胺,因為葡萄糖胺是組成關節軟骨的主要成分,透過葡萄糖胺的攝取,有助軟骨分泌關節液,減少軟骨之間的摩擦。補充的攝取量通常建議依照包裝盒上的建議量來攝取,成人一天大約是1000至1500毫克,持續服用約2-3個月,大部分病患都能得到緩解。至於比較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武俊傑醫師說明,除了還是要復健運動外,在治療方面會建議患者施打玻尿酸來潤滑關節。喝牛奶顧膝?醫:與膝關節根本兩回事日前,新聞報導指出,一名女子為了緩解膝關節退化,藉由每天喝牛奶的方式來顧膝。對此,武俊傑醫師說明,喝牛奶是補鈣,可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而膝部退化性關節炎是因關節軟骨的磨損,兩者並無直接關聯。提醒民眾,若要透過保健品來達到顧膝的作用,應是選擇葡萄糖胺等來補充才較適當,惟仍應視疾病及個人關節磨損程度而定。強化腿部肌肉 在家也能做最後,武俊傑醫師提醒,要預防膝關節的退化,首要工作便是加強腿部的肌肉,來分散膝關節承載的壓力,運動方式分為強化大腿以及小腿前後側的肌肉。1)大腿前側/挺直坐在椅子上,將右腿往前伸直腳尖往自己身體方向用力,會感覺到大腿一陣緊繃,大約維持10秒再放下,重複做20回,再換另一隻腳;如此便能同時訓練到大腿前側肌肉。2)大腿後側/俯臥一側大小腿平放對側整隻腿往後抬高約離地五公分,維持10秒鐘再放下,重複做20回,再換另一隻腳;如此便能同時訓練到大腿後側肌肉。3)小腿後側/這個部位比較難練,建議可用彈力帶,一邊綁著小腿,一邊則固定起來,使用小腿的力量用力往後伸,每次一樣維持10秒鐘,重複做20回再換腳,如此便能訓練小腿後側的肌肉。4)小腿前側/仍使用彈力帶,膝關節伸直,固定側改至於腳尖處,腳尖用力往身體側勾以拉緊彈力帶,重覆次數及時間同前。

膝關節受損不治療!老翁竟連拄拐杖走路都困難

膝關節受損不治療!老翁竟連拄拐杖走路都困難#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老年人口增加,現在因退化性關節炎而行走困難的人也變多了!日前,一名90歲的老先生,因膝關節受損,連拿拐杖走平路都窒礙難行,長久下來腰部就開始痠痛不適,也容易跌倒,直到就醫後才發現,原來他的關節已磨到連軟骨都沒了,當下便鼓起勇氣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不到一週,他的雙腳就重獲新生,可以自己走路,不需要拐杖了。老人怕痛、留下後遺症 多數都不願治療安南醫院骨科黃鐙樂醫師表示,門診觀察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人主要介於58~85歲,特別是年過8旬的長者更為常見,但因為怕痛、留下後遺症、恢復速度慢長,所以,大多都打退堂鼓。以往傳統式的人工關節手術,都建議病人在手術後須拿柺杖3個月,並積極復健3個月至半年,膝蓋關節的功能才可能恢復正常,但醫師建議,可用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來治療,對軟組織、肌肉韌帶傷害較小,復原速度快。及早發現、治療 可免於換置人工關節退化性關節炎使活動力降低,久而久之,肌肉、骨骼都可能萎縮或退化,走上換人工關節一途,尤其是老人家總是能拖則拖,往往拖到症狀嚴重,打針吃止痛藥已失靈,才會選擇置換人工膝關節。醫師表示,大多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都已第4或5期,但其實退化性關節炎前期可透過其他方式,來延緩退化速度,甚至避免換人工關節的命運,所以,提醒民眾只要發現關節不適,應盡快就醫。骨鬆與關節炎不同 別再將它劃上等號手術開刀雖然有後遺症,但據台灣統計,術後感染率不到1%,有症狀的血栓者更少,至於手術的半身麻醉可能帶來風險,經詳細評估後,老人家也可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最後,黃鐙樂醫師也提醒民眾,部分退化性關節炎病人會將其症狀和骨質疏鬆症劃上等號,於診間詢問是否吃鈣片補鈣就有效,但其實這2種病症的成因與後續治療方式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千萬勿再搞混。

補眠補到脂肪去 恐讓你越睡越胖

補眠補到脂肪去 恐讓你越睡越胖#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熬夜到三更半夜,以致睡眠不足,因此,到了週末有多人就會開始瘋狂補眠,來彌補平日所累積的疲勞,但根據國外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週末的生活作息與平日不同,容易造成生理時鐘錯亂,進而導致發胖、影響身體健康等。假日補眠要當心 睡多恐增肥胖率該研究主要是由英國醫學研究會,針對800多名受測者進行調查研究,其中包括受測者的身高、體重、腰圍、血液以及睡眠狀態,結果發現,睡眠差異越大者,變胖機率及罹患肥胖所引起的疾病率越高。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週末、假日狂睡的現象,可稱之為「社交時差」,長時間累下來,不僅會擾亂體內的生理時鐘,進而影響健康外,即使假日只比平常多睡了2小時,也會提高BMI的風險,甚至就連身體發炎、罹患糖尿病等機率都會跟著增加。所以,建議民眾就算放假,也不要改變生活作息或突然大睡,應盡量維持固定的睡眠時間,才不會增加毛病找上門的機率。

婦人膝關節受損不治療 檢查後竟磨到沒軟骨

婦人膝關節受損不治療 檢查後竟磨到沒軟骨#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年紀增長,關節也會跟著退化,且嚴重者甚至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日前,有一名73歲老婦人,因膝關節受損,就連拿著拐杖走平路,也會窒礙難行,長久下來腰部開始痠痛不適,也易因膝關節疼痛而跌倒,直到就醫才發現,原來她的關節已磨到軟骨都沒了,後來置換人工膝關節,目前已能自己走路,不需要拐杖,且就連上下樓梯也不成問題。老年人怕痛 多數患者不願接受治療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黃鐙樂醫師表示,從門診上觀察,發現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人主要在58~85歲間,且年過8旬的高齡長者,雖多見退化性關節炎困擾,但因怕痛、怕後遺症或恢復速度慢長,多半打退堂鼓。以往傳統式的人工關節手術,醫師都會建議病人,在手術後必須拿柺杖3月,積極復健3月至半年,膝蓋關節的功能才有可能恢復正常,但黃鐙樂醫師建議患者,可用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對軟組織、肌肉韌帶傷害較小、復健少。及早發現、治療 可避免更換人工關節「老人家總是能拖則拖,往往拖到症狀嚴重,打針吃止痛藥已失靈,才選擇置換人工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使活動力降低,久而久之,肌肉、骨骼都可能萎縮或退化,只能走上換人工關節一途。黃鐙樂醫師表示,大多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都已第4或5期,但其實退化性關節炎前期可透過其他方式,延緩退化速度,甚至可避免換人工關節的命運,所以,建議民眾只要發現關節不適,就要盡速就醫檢查、治療。加強腿部靈活度 有助於延緩老化手術開刀雖有後遺症,但據台灣統計,術後感染率不到1%,有症狀的血栓者更少,手術所需的半身麻醉可能帶來風險,但經詳細評估後,高齡老人家也可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因此,民眾無須過度擔憂,以至於延誤治療,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此外,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因平時活動力減少,更要加強肌肉運動,所以,建議患者每天可花半小時游泳,或1天3次、1次15分鐘的抬腿運動,這些「無負重運動」可加強腿部肌肉骨骼靈活度,避免因不動而快速退化。最後,黃鐙樂醫師提醒民眾,部分退化性關節炎病人,會將其症狀和骨質疏鬆症劃上等號,於診間詢問是否吃鈣片補鈣就有效,但其實這2種病症的成因與後續治療方式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千萬勿再搞混。

熱瘋4分鐘瘦身操 恐傷害膝關節及腰椎

熱瘋4分鐘瘦身操 恐傷害膝關節及腰椎#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蹲低身體,雙手擺動加上跳躍!」近來網路瘋傳韓國熱門瘦身操,標榜4分鐘內快速消耗卡路里,令許多女性朋友瘋狂嘗試,但一名26歲的上班族,卻因此引起膝蓋軟骨的發炎。健身教練田儏文提醒,若運動前沒有確實做好暖身操,在激烈的重覆蹲下、跳躍的動作,恐會造成膝關節的傷害。4分鐘瘦身操 恐傷腰椎及膝關節網路瘋傳的4分鐘瘦身操,過程中有很多強烈的蹲下、跳躍的動作,很多人嘗試在家跟著影片做,不料卻發現,不僅膝蓋痠痛,就連下背也開始疼痛。田儏文教練表示,這是因為動作不確實導致。她解釋,若深蹲時膝蓋超過腳尖,身體的力量會集中在膝蓋,就容易造成膝蓋壓力過大;再者,尾椎應該是往內捲,若力量放錯,下背痛的問題也會跟著跑出來。同樣道理,日前流行的鄭多燕瘦身操及騎馬舞也是一樣,田教練說明,鄭多燕瘦身操很多臀部扭轉的動作,民眾只是看影片,很難注意到膝蓋也要保持微彎不鎖死,此動作非常容易造成膝蓋韌帶及軟骨的磨損;而騎馬舞原地跳躍動作很多,若暖身動作沒有確實,對膝關節的負擔相對也較大。膝關節退化、椎間盤狹窄的人應避免台北醫學大學骨科陳志華醫師指出,這種高強度、激烈的運動,年輕人可能還可以負荷,但對於膝關節已經有退化問題,或椎間盤突出或狹窄的人就應該要避免,否則可能會造成關節磨損越厲害,甚至引起骨刺等問題;此外,自身有重大疾病,如心臟病等患者,也不適合。「從事高強度的激烈動作,難免引起膝蓋痠痛的問題,這樣的運動還適合自己嗎?」陳志華醫師回答,只要民眾檢視,做完運動的膝蓋痠痛若一星期沒好轉,就代表此運動超過自身可負荷的能力,應調整運動的強度與時間;若調整過後還是一樣痠痛,也許這項運動就不適合自己,建議可做些較溫和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該如何運動?很多人認為膝蓋痠痛就不應該運動,這是錯誤的概念。陳志華醫師說明,初期及中度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除了補充硫酸鹽葡萄糖胺治療或打玻尿酸外,也應適時做些強化大腿肌力的運動,減少膝關節的磨損。田儏文教練提醒,從事任何運動之前,尤其是激烈運動前應暖身確實,可以先原地踏步10至20分鐘,再來變成原地抬膝10至20分鐘,讓身體的體溫上升,肌肉溫度上升後,也會讓全身的關節活絡起來,較不容易引起肌肉拉傷及關節的磨損。

膝關節使用過度 竟取出20顆贅生骨

膝關節使用過度 竟取出20顆贅生骨#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4歲的李姓病患,長期因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前往骨科求診,診治發現雙膝嚴重退化並有多處贅生骨,經手術置換膝關節並清除高達20顆贅生骨,目前病人術後恢復良好已能行動自如。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骨科周禮智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持續性病變,容易有贅生骨之增生,增生骨大多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而李姓病人天生O型腿,加上練武等等因素膝蓋過度使用,引起膝關節提早退化,且產生20顆贅生骨,無法上下樓梯膝蓋疼痛變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減輕關節負荷、姿勢良好為首要膝退化性關節炎形成的因素大致上有:年齡、先天性疾症、外傷病史、體重及姿勢、職業等因素,如球類選手、水泥工、裝潢水電工等,常須使用膝關節,就更需要注意保護,否則一旦造成關節內的軟骨磨損及纖維化,進而使軟骨變薄或不見了,使得下層的硬骨接著產生一連串的病變,造成贅生骨的生成,嚴重時僅能手術,而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式,依據嚴重程度區分有藥物治療、復健治療、關節注射、手術治療等。周禮智醫師提醒,退化性關節炎病人日常生活上要積極的配合,例如:減輕關節的負荷、保持良好的姿勢及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強度,因為人體骨關節就像機器零件一樣,會隨著時間逐漸老化、磨損,因此日常的保養也就更顯重要了。

治療膝關節退化 血小板注射促再生

治療膝關節退化 血小板注射促再生#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3歲蔡姓女子,日前上、下樓梯膝蓋疼痛,無法長時間行走,且左膝關節時常腫脹積水,經X光檢查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透過膝關節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後,不適症狀有所改善。蔡女士表示,日前膝關節開始腫脹積水,口服藥物治療無效,至門診接受抽除膝蓋積水治療,雖然疼痛有改善,但依舊時常腫脹積水,醫師建議改以膝關節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後,疼痛減輕,至門診抽取膝關節積水次數及抽取量明顯減少。膝關節退化治療方式多豐原醫院骨科陳彥名醫師表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因血小板含有對組織癒合(骨頭、軟骨等)相當重要的生長因子,可促進軟骨細胞增生,抑制關節發炎腫脹,進而緩解膝關節炎的疼痛症狀,並幫助磨損的軟骨增生,臨床療效已在國內外骨科學術期刊及會議發表。目前在膝關節退化發炎腫脹疼痛的治療當中,一般除了物理復健、口服止痛藥物以及關節內玻尿酸注射之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也可提供疼痛控制、消除腫脹積水以及促進軟骨增生。陳彥名醫師也叮嚀,進行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當日即可返家休息,不需住院,但後續膝關節須保護兩週,建議避免從事劇烈運動,藉由生長因子的作用,開始促進關節內軟骨等組織生長及抑制發炎腫脹,達到減輕關節疼痛、增加膝蓋功能的效果。

假日運動族 膝蓋關節更容易發炎?

假日運動族 膝蓋關節更容易發炎?#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由於國人缺乏運動、姿勢不正確,退化性關節炎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雙和醫院骨科邱彥碩醫師表示,臨床發現,國人大約從30歲起,膝蓋就開始逐漸退化,再加上現代人多為「假日運動族」,平時不運動,假日一到就突然大幅運動,當大腿肌力強度不夠時,就很容易造成膝蓋的損傷,使得退化性關節炎提早找上門。假日運動族最傷膝蓋邱彥碩醫師進一步提到,現代人往往都是假日運動族,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一到假日就長時間打籃球、爬山、跑步等,這樣的生活習慣其實非常傷膝蓋。主要就是因為當大腿肌肉強度不夠時,無法適當地支撐膝蓋關節,當負重的壓力全落在關節上,就很容易造成膝蓋的疼痛,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3症狀 檢測自己有沒有退化性關節炎檢測自己有沒有退化性關節炎很簡單,只要有以下3種症狀出現,就很有可能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建議趁早就醫。1)上下樓梯膝蓋無力、痠痛。2)膝蓋活動角度變差,難以大幅伸展。3)膝蓋常常僵硬,伴隨痠痛感。膝蓋關節的保養其實很簡單!邱彥碩醫師表示,首先,可透過適當的運動增強膝蓋周圍肌肉的強度,建議民眾平時可做大腿等部位的肌力訓練;第二是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做增加膝蓋壓力的運動,如:蹲坐、跪坐、上下樓梯等;第三則是補充保健食品,如:鈣質、維生素D3,以增加膝蓋軟骨及骨頭的強度。若真的確定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治療的方式則依病症分為初期的藥物治療(如:消炎藥物、硫酸鹽葡萄糖胺)、中期可能施打玻尿酸或類固醇,晚期則可能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起身來運動!揮別膝蓋痠痛感醫師提醒,若民眾有蹲下、上下樓梯困難、大腿或下肢肌入無力等問題,不妨可做以下2種運動訓練,早中晚努力做150下,幫助強化大腿的肌肉,約兩周的時間,膝蓋無力痠痛感會有明顯改善,一至三個月後可改善大部份不舒服的症狀。一、坐姿訓練1)坐有靠背的椅子,讓腰貼滿椅背,可減少腰部懸空產生的腰酸背痛。2)單腳伸直平抬,腳底板盡量回勾、腳背朝向自己,讓大腿肌肉繃緊用力,維持5秒後放下,換另一腳(如此重覆訓練30至50次)。二、臥姿訓練1)平躺床上,單腳伸直抬高腳跟30~40公分,腳底板盡量回勾,維持5秒後放下,換另一腳,如此重覆訓練30次。2)早中晚有空就做,每天努力做滿150~200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