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

父親月 3招照顧爸爸膝關節

父親月 3招照顧爸爸膝關節#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八月是屬於父親的月份,為了守護爸爸的健康,子女們也許會購買一些保健食品給爸爸補身體,感謝爸爸的辛勞,其中又以關節的健康需求量最大。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黃炫迪醫師表示,根據臨床資料統計,50歲以上的爸爸,超過一半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告訴爸爸們,平時應避免蹲、跪等耗損膝關節軟骨的動作,此外,子女可從減重、運動及藥物治療等3招照顧老爸膝關節。50歲以上爸爸 超過一半患有退化性關節炎你沒有看錯!50歲以上的爸爸,一半以上都患有退化性關節炎。事實上,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指的是關節在長時間的耗損後,因老化或過度使用而導致關節軟骨的磨損,造成膝蓋的痠痛、無力的狀況。然而,膝關節疼痛程度分很多種,該如何分辨爸爸的膝關節疼痛是由退化性關節炎引起?黃炫迪醫師解釋,退化性關節炎病患症狀很類似,如果發現爸爸上下樓梯膝蓋無力,伴隨痠痛、膝蓋活動範圍受限,甚至有膝蓋變形,出現O型腿的狀況,就可強烈懷疑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並應盡速就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非手術治療有3招至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黃炫迪醫師說,目前可分為非手術及手術治療,所謂的非手術治療又可分為改善生活習慣的復健治療及藥物治療等,醫師針對非手術3招治療並分別說明:1)減重:研究指出,若能減少身體5%的重量,對於膝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有良性的幫助。2)運動:利用訓練大腿的肌力,來增加膝關節的承受壓力,這也是目前治療膝關節退化最有效的方式;有些患者的退化性關節炎情況雖然嚴重,但若大腿肌肉非常有力量,一樣可以正常的活動。3)藥物治療:急性的關節炎多半會給予消炎止痛藥,降低膝蓋的發炎;此外,也建議病患可服用葡萄糖胺藥物,有點類似吃腦補腦的概念,因葡萄糖胺是軟骨的主要成分,研究指出,透過葡萄糖胺的攝取,可降低關節炎的發炎反應。目前市面上有分為硫酸鹽葡萄糖胺及鹽酸鹽葡萄糖胺,黃炫迪醫師表示,硫酸鹽葡萄糖胺是屬於藥品級的藥物,而鹽酸鹽葡萄糖胺是食品級保健品,建議病患先評估個人的狀況,並聽從醫囑做選擇;倘若復健及藥物治療都沒有辦法改善,就可能必須經由施打玻尿酸,或置換人工關節一途。避免老爸膝關節退化,子女可陪伴老爸從生活習慣開始改善。較激烈的籃球或排球運動,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應少做,建議可從事健走、慢跑、騎腳踏車等較平和的活動;同時應避免重覆做蹲、跪、走下坡等增加膝蓋壓力的動作,才是改善膝關節退化的重要關鍵。

跑步傷膝蓋?把握4原則有益膝關節

跑步傷膝蓋?把握4原則有益膝關節#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陳詩婷/採訪報導)「跑跑跑…向前跑!」台灣人愛運動,尤其是近年來路跑風氣盛行,儼然成為一種全民運動。然而,許多民眾擔心,跑步可能對於膝蓋害很大,特別是本身關節不適的民眾更是不敢過度運動。對此,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林政宜醫師表示,只要把握:跑前做好暖身、穿著合適運動鞋,同時在有合格的PU跑道上慢跑,以及不要一次長跑超過3000公尺等4項原則,其實跑步反而有助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此外,本身已經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的民眾,也應時常活動身體,像是站立、健走等活動,都可舒緩關節不適的作用。跑步到底會不會傷膝蓋?林政宜醫師說明,任何運動只要過度、姿勢不對、在不合適的場合,都可能造成運動傷害。以跑步這項運動來講,本身就是一種負重運動,但是當人的膝蓋在負重承受壓力時會分泌關節液,幫助達到潤滑膝蓋的作用;同時,有運動習慣的人,本身的BMI值(身體質量指數)也會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也較小,以這個角度來看,跑步對膝蓋是有好處的。然而,為何有人說跑步會傷膝蓋?他接著說明,有些人跑步不僅跑前沒有暖身,又喜歡長跑、穿著不對的慢跑鞋,又或者喜歡在沒有吸震效果的柏油路上跑,當然會造成膝蓋的壓力,時間久了,當然會傷膝蓋。因此,醫師建議若喜歡慢跑的民眾,應盡量把握以下4原則:1) 跑前確實暖身。2) 穿著吸震的慢跑鞋。3) 在設有PU跑道的場地慢跑。4) 沒有受過正規訓練者,不宜長跑(一次超過3000公尺)。退化性關節炎應做何種運動?「已經有膝關節退化的民眾可以慢跑嗎?」林政宜醫師建議,若是輕度的患者還是可以慢跑,但應同時搭配正確的復健運動,增加大腿肌肉的強度;而中重度的患者,除了正規的復健運動外,就不大建議慢跑,可以選擇健走或站立的運動,千萬不能因為疼痛就不動,否則退化可是會越來越嚴重。以下整理醫師推薦膝關節退化患者可從事的復健運動:1) 坐在椅子上,大腿與小腿成90度角。2) 小腿往前舉至雙腿與地板平行,停留約30秒,可重複數次,如此可強化大腿肌肉,舒緩膝關節退化的不適。至於退化性關節炎在用藥選擇上,研究指出患者可服用葡萄醣胺來改善疼痛表現。根據臨床上資訊顯示,部分患者服用葡萄醣胺確實可以降低膝蓋疼痛,但除此之外,仍建議患者還是應遵循醫囑治療,並透過正確的復健運動,透過強化膝蓋周邊肌肉,給膝蓋支持的力量,才是治標的做法。

過胖、常搬重物?膝關節可承受不起啊!

過胖、常搬重物?膝關節可承受不起啊!#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4歲的呂小姐,某日因為爬樓梯時聽到膝關節「喀喀」作響,且伴隨膝蓋無力的狀況,就醫後發現原來是因體重過重,膝關節長期承受過量壓力下,導致膝關節竟提早退化。新光醫院骨科廖振焜醫師表示,臨床上越來越多因為體重過重的案例,主因是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變大,加速膝軟骨的退化,使得退化性關節炎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呼籲民眾,體重過重者應積極減重,少做負重運動,否則可能導致膝關節的提早退化。缺乏運動 膝關節退化問題年輕化你以為膝關節退化是老人的專利嗎?大錯特錯!廖振焜表示,近年來,由於飲食西化,加上國人普遍缺乏運動,使得肥胖人口越來越多,膝關節長期承受龐大壓力下,導致膝關節的勞損。臨床上常見「O型腿」患者就是因為膝蓋受力施力不當,導致膝蓋內側軟骨過度磨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也發現這類型的患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廖醫師提醒民眾,只要發現走路、爬樓梯、蹲下等日常生活運動時,膝蓋出現「喀喀」聲響,就代表膝蓋可能出現問題了!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先減重再以葡萄醣胺增生軟骨針對膝蓋受力施力不當而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廖振焜表示,治療方式最基本的一定是要求病患先「減重」,讓BMI值落在正常值,減緩膝蓋的壓力;此外,若是症狀較輕微,建議可先吃含葡萄糖胺的保健食品,讓軟骨增生,或打玻尿酸等利用物理黏稠的特性,增加關節的潤滑,並減少軟骨的破壞。至於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葡萄糖胺保健品,廖醫師說明,研究報告顯示,硫酸鹽葡萄糖胺在臨床成果較佳,建議病患可先與自己的醫師做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預防退化性關節炎上身,第一要務為「減重」!廖振焜說明,肥胖不僅是造成國人三大死因的危險因子,也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重要因素。提醒民眾,只要發現自己的BMI值超標(標準值為18.5至24間),就應著手進行減重計畫;同時也應避免做負重運動,如有慢跑習慣,應選擇合適的運動鞋,且以跑平路為主,平常在家也可多做膝蓋的伸展運動,以增進肌肉力量與關節柔軟度,幫助降低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

醫訊/漫談膝關節炎治療最新趨勢

醫訊/漫談膝關節炎治療最新趨勢#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炎是很常見的病症,全球人口中有7分之1罹患,不論是何年紀都有可能罹患,其中是女性較男性多。其症狀有關節疼痛、非工作時不適感、行動不便、僵硬。可藉由減少活動及使用輔具來保護關節,也可強固關節的肌肉,避免受擊,減重也能緩痛。退化性關節炎跟老化有很有關連,主要肇因是兩個骨頭的關節接觸面,也就是關節軟骨受到傷害及磨損,其將導致疼痛、僵硬、腫大和變形,在活動時,會聽到異常的磨擦聲。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高雄長庚醫院特舉辦社區醫療巡迴講座,此次主題為「漫談膝關節炎治療趨勢」,邀請該單位骨科蕭家傑醫師主講,該單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漫談膝關節炎治療趨勢時間:102年3月6日(三)上午09:30~10:30地點:阿蓮社區發展協會(高雄阿蓮區成功街66號)洽詢:07-7317123轉2023社服課 紀宗緯先生

醫訊/前十字韌帶斷裂怎麼辦

醫訊/前十字韌帶斷裂怎麼辦#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常與運動傷害脫不了關係。其好發在劇烈運動後躍起行動,這時膝內發出一聲,感到痛而趺倒,之後就腫起。這時應儘快求診,可用X光、核磁共振掃描、關節鏡等儀器檢查。若拖延太久沒就醫,將導致肌肉萎縮。斷裂可分為韌帶接骨處骨折、部分斷裂與完全斷裂。所以運動時候第一要務是小心及避免運動傷害,事先做好萬全防護措施,不要做激烈運動或易與人衝撞的運動,否則就易得不償失。為使民眾對於運動傷害之治療及預防方法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桃園長庚醫院特規劃運動傷害講座,此次主題為「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邀請骨科邱致皓醫師主講,最後並有提供醫療諮詢服務,該單位歡迎病友及家屬、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時間:102年3月6日(三)上午9:50~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桃園龜山鄉舊路村頂湖路 123 號)1樓中央大廳洽詢:03-3196200轉3419社服組 羅紫綾小姐

退化性關節炎 針灸可有效改善

退化性關節炎 針灸可有效改善#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若足踝關節因過份使用或退化,致出現疼痛及變形,將大大影響日常生活。數據指出,每1,000名65歲以上人士,便有約4人受足踝關節退化困擾。台中市一名七旬老翁,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醫師表示,藉由針灸及中藥治療,老翁症狀明顯改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郭大維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多發性關節軟骨疾病,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臨床試驗研究結果指出,中醫療法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安全且有效,英國研究更指出,針灸可作為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輔助治療,且能減緩膝關節疼痛及增進膝關節活動功能。郭大維說,中醫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並以針灸搭配中藥調理提升效果。像這名七旬老翁,經三個月治療後,膝關節恢復正常大小,疼痛緩解,配合居家復健運動,不用置換人工關節。不過,郭大維也強調,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年齡,逐漸下降,尤其膝關節不好的民眾,更不建議走樓梯運動,因為上下樓梯膝蓋負擔是身體重量的四到六倍。

蹲下後爬不起來!認識退化性關節炎

蹲下後爬不起來!認識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機器用久了會磨損,關節用多了、用久了一樣會磨損老化;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醫療部骨科陳銘章主任表示,所謂退化性關節炎,簡單講就是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老化,而造成疼痛、發炎、關節變形的疾病。若發生在膝關節,嚴重的話就會讓人蹲下爬不起來!陳銘章說,退化性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特別是老年人在大於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有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軟骨細胞剝離來不及增生,造成軟骨層變薄,關節間隙變小,甚至磨損到軟骨下方的骨頭暴露出來,或壞死形成骨囊腫。其實退化性關節炎,不僅會發生在膝關節全身活動量大或需承擔重量的關節都可能發生,例如:指間關節、肩、肘、腕、脊椎、髖、足踝等,另外創傷,骨折或關節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及化膿性感染等後遺症,也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其他如體重過重、骨骼、神經、肌肉系統的協調性疾病,也較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陳銘章指出,現在的醫學觀念認為退化性關節炎不只是老化,還有「發炎」的因素存在,由於被磨損的軟骨,在關節內會被分解成會造成發炎的物質,反覆的發炎造成關節腫漲、疼痛,關節變形,骨刺增生,最後造成蹲下爬不起來。每個人都會年老,如何預防關節退化提早發生或已退化的關節延緩退化?陳銘章指出,關節受傷或發炎時,一定要好好休息及適當的復健,另外適當的補充一些營養素,如葡萄糖胺、膠原蛋白及軟骨素等,在生活作息上應減少蹲姿工作、上下樓梯應緩步放慢腳步,居家環境應做好預防跌倒的防護。

膝關節新手術 縮短時間及降低出血量

膝關節新手術 縮短時間及降低出血量#膝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70歲的柯先生,平常靠走路及爬階梯運動養生,六年前出現右腳走路無力,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嚴重時甚至無法走路,經骨科醫師檢查需要接受雙腳人工膝關節手術。由於柯先生曾因冠狀動脈問題做過心臟繞道手術,經台安醫院骨科教授劉華昌醫師評估,使用新式3D客製化人工膝關節手術(PSI),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組織傷害、再加上出血量減少,柯先生術後復原狀況良好,目前已可以順利走路。劉華昌醫師表示,台灣每年有將近5萬名患者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不過接受手術的人數只有將近2萬名,主因在於不少患者對人工膝關節手術過於恐懼及缺乏正確認知,所以臨床上經常見到患者轉而選擇復健、吃止痛藥或施打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保守治療。劉華昌教授說,老年人膝關節因年齡增加而退化或長期使用導致磨損,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會造成膝關節疼痛及變形,造成無法行動而需要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傳統人工膝關節手術約需花費ㄧ小時,先以X光評估患處,打開傷口後,將器械進入骨髓腔進行關節角度定位,由於骨髓腔加壓會釋放壓力到血管,造成脂肪擠壓到血管,易造成栓塞。另外,國內老年人普遍服用阿斯匹靈,也會造成手術過程凝血功能差,提高手術風險。因此,他在這30多年來,做過超過7000例膝關節手術以來,仍然在找尋可以降低手術出血量的技術與方法。3D客製化手術(PSI)治療技術,由於採用術前定位與測量選定尺寸,可縮短手術時間,除了可降低手術感染風險外,無需手術中進入骨髓腔內定位,失血量少與降低血管栓塞風險。患者在術後24小時即可站起來,48小時候就可以走路,成為需要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患者的新選擇。劉華昌教授表示,國內人工膝關節手術已經相當成熟,微創手術加上超耐磨墊片,不但可縮短患者術後復原期,也大幅延長人工膝關節的使用時間,而3D客製化手術(PSI)治療技術,精確度更高並減少出血量,對患者更是一大福音。不過,膝關節還是自己的最好,老年人平常應多保養自己的關節,養成適當運動習慣,避免過度肥胖增加膝蓋的負擔,若膝蓋有不舒服,千萬別自行亂吃藥,延誤治療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