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壓

高度近視竟容易青光眼?眼壓正常就沒事?醫揭青光眼「3大高危險群」

高度近視竟容易青光眼?眼壓正常就沒事?醫揭青光眼「3大高危險群」#眼壓

青光眼早期無症狀,約7成患者因健檢或眼部不適才發現,若出現視物模糊或中心視覺改變,往往已進入不可逆的中晚期。眼科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檢查,尤其接受近視雷射者,因其眼球結構仍類似高度近視者,有青光眼風險,避免錯失早期治療時機。目前已有每天僅需使用1次的眼藥水,在使用上更加便利,幫助患者控制眼壓,降低視野缺損惡化風險。

滑手機、看電視⋯眼睛壓力大怎麼辦?林靜芸教4招減壓:眨眼就可以

滑手機、看電視⋯眼睛壓力大怎麼辦?林靜芸教4招減壓:眨眼就可以#眼壓

現代人經常手機不離身,盯著螢幕滑手機已變成民眾的生活日常。然而,不論手機、電視、電腦或是閱讀書本,其實都會增加眼球壓力,造成眼睛不小的負擔。《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篇,分享眼睛壓力大的原因,並說明改善眼壓的方法,守護好眼睛才能有美好人生。

眼壓高才會罹患青光眼?錯!醫揭「1手術患者」眼壓低也可能患青光眼

眼壓高才會罹患青光眼?錯!醫揭「1手術患者」眼壓低也可能患青光眼#眼壓

40歲後當心無聲視力殺手「青光眼」上身!64歲陳先生為高度近視患者,因眼睛疲勞、視力有時模糊,至眼科就診檢查,醫師發現他視神經盤凹陷擴大,進一步安排眼角膜厚度量測、神經纖維掃描及視野檢查,確定罹患青光眼。陳先生想起母親也是青光眼患者,自己卻未曾接受過相關檢查,幸好及早發現周邊部分視野缺損,利用藥物控制眼壓,避免視神經持續損傷。

眼壓正常就不會有青光眼?醫揭「診斷標準」不只測眼壓:6族群小心

眼壓正常就不會有青光眼?醫揭「診斷標準」不只測眼壓:6族群小心#眼壓

「青光眼」是由於視覺神經受損而造成的眼部疾病,由於眼壓異常而導致視神經萎縮,視野逐漸縮小,是一種會持續進行的視神經疾病,所造成的傷害無法回復。《優活健康網》特摘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所撰此文,分享青光眼的原因、症狀、預防與保健,讓民眾顧好眼睛健康。

青光眼「降眼壓」只能靠點眼藥水?中醫教按「6護眼穴位」留住視力

青光眼「降眼壓」只能靠點眼藥水?中醫教按「6護眼穴位」留住視力#眼壓

青光眼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卻是導致失明的第2大原因,僅次於白內障,肇因於現代人常使用3C產品用眼過度,導致視神經萎縮不可逆的情形,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西醫治療青光眼以控制眼壓、延緩惡化為主;中醫輔助治療則可透過針灸及穴位按摩,幫助眼睛房水排出、降低眼壓,成為中西醫合併治療的選擇。

青光眼初期無症狀!醫警告「6高危險族」視力惡化快:恐靠輔具生活

青光眼初期無症狀!醫警告「6高危險族」視力惡化快:恐靠輔具生活#眼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造成不可逆視盲的主要原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以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除了這些原因外,在台灣形成視覺障礙原因亦有色素性視網膜病變、意外傷害,以及先天疾病。眼科醫師指出,其中最難早期發現的是青光眼,但即使視覺障礙惡化造成低視能,仍可透過輔具來發揮殘餘視力的最大功能。

眼壓正常就沒事?醫警告:亞洲人多屬正常眼壓青光眼

眼壓正常就沒事?醫警告:亞洲人多屬正常眼壓青光眼#眼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只要眼壓正常,即使高度近視就不需擔心青光眼嗎?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亞洲人約有8成5以上青光眼患者屬於「正常型眼壓青光眼」,眼壓經長期追蹤,數值皆為正常。醫師提醒,若誤信眼壓正常就沒事,很可能因此錯過阻止惡化的關鍵時期。   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察覺時視力已受損 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青光眼是一種進行性不可逆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病人常沒有病識感,可說是「慈悲又可怕」的疾病,因為初期感受不到變化,不少患者誤以為是近視度數加深而更換眼鏡,一拖就是好幾年,但一察覺到往往已經非常嚴重了。 青光眼成因是因眼內房水系統分泌失衡,或因眼球結構問題,房水累積眼內導致眼壓升高,或因其他因素導致視神經血液或氧氣供應不足,導致視神經不可逆損害。多數病患初期無症狀,當視力受損嚴重會導致周邊視野缺損,導致景象模糊或看不到,夜間視力變差、頭痛、噁心等,嚴重甚至失明。 「而亞洲最盛行的正常型眼壓青光眼,卻會直接影響到視神經與視野感受,但在眼壓看不出任何異常。」呂大文解釋,眼壓測量時會受多重因素影響,例如夜晚量測比白天高、躺著量測比坐著高,甚至角膜厚度也會影響,「尤其是高度近視者做完近視雷射後,角膜變薄,眼壓較低,眼壓測量絕對不正確。」 40歲以上就應主動檢查眼壓、視野與視神經 眼壓是青光眼的變動因子,凡具有青光眼家族病史或高度近視者,都是青光眼的高危險群,應養成眼科健檢追蹤習慣,一般民眾40歲以上也應主動篩檢,透過眼壓檢查、視神經檢查、視野檢查,完整篩檢確認有無診青光眼,日常作息更應避免眼壓突然升高行為。 避免眼壓飆高5件事: 不牛飲,飲用每次不超過150毫升 避免高空彈跳、雲霄飛車、跳水、潛水 避免趴睡、搬重物、過緊的塑身衣或領帶 避免長時間滑手機或暗處滑手機、看電影,用眼30分鐘或休息10分鐘 避免醃漬與過鹹食物 呂大文解釋,視神經連接眼睛與大腦,當眼內的壓力超過視神經可承受極限,或是供應視神經養份的血液循環不良,將導致視神經受損而產生視野喪失。患者的視線範圍會因此受侷限,像是戴著塗抹了糨糊的眼鏡,視力模糊,眼前景物霧濛濛,臨床上也有不少病患以為近視度數加深,錯失檢查與治療先機。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青光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賢立提醒,任何會增加腹腔壓力的運動,像是高空彈跳、趴臥,或是食用醃漬過鹹食品、在暗處滑手機等行為,都應該盡量避免,「青光眼無法治癒也無法恢復已失去的視力,只要不介入就會持續惡化,務必早期治療。」

預防青光眼藥副作用 6種藥物這樣點!

預防青光眼藥副作用 6種藥物這樣點!#眼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主因(第一大主因為白內障),主要因眼內的液體不能正常排出,使眼內壓力升高,導致視神經病變、萎縮。初期多無症狀,中後期會使視神經受損,而明顯出現周邊視野缺損,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對此,食藥署邀請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李科鋒說明青光眼用藥安全,並提醒民眾,定期追蹤眼壓遵照醫囑用藥非常重要,切勿因副作用不舒服或自覺眼壓正常而自行停藥。了解青光眼的分類與用藥青光眼分為原發性、繼發性與先天性三種,其中導致繼發性青光眼的因素很多,包括眼內發炎、創傷、使用磺胺類或含類固醇藥品,都有可能使眼壓過高而導致青光眼。一旦診斷為青光眼,降低眼壓是延緩視神經功能惡化的首要任務。臨床上常見治療青光眼的藥品,多是藉由減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排出,以達降低眼壓的效果,說明如下:(1)前列腺素衍生物此類藥品可增加眼內的液體(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因藥效長,每天僅需使用一次。常見副作用有紅眼睛、眼瞼皮膚顏色加深、睫毛變粗、黑、長及畏光,建議於睡前使用,以避免不適。(2)β-交感神經阻斷劑可減少房水分泌,通常一天使用兩次,也有做成長效型,一天一次即可。常見副作用為心跳變慢、氣管收縮等。(3)α2-交感神經致效劑透過減少房水分泌及增加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常見副作用為過敏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視覺模糊及口乾,食藥署提醒服用此類藥時,不可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併用,可能加重副作用。(4)碳酸酐酶抑制劑分為眼藥水及口服劑型兩種,原理為抑制房水分泌。眼藥水常見副作用為結膜炎、視力模糊及眼睛搔癢等;口服劑型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臉或手腳發麻及尿路結石等。李科鋒藥師提醒此類藥品有磺胺結構,有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5)膽鹼激素致效劑此類藥品會導致縮瞳,藉由縮瞳來拉緊虹膜,將隅角的角度拉大,增加房水的流出而降壓,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眼睛有刺激感及灼熱感等。(6)高滲透壓型利尿劑分為靜脈注射及口服兩種,原理是使眼內玻璃體的水分移行至血管中以降低眼壓,但全身性副作用多,如頭痛、頻尿及電解質不平衡,為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降眼壓藥。食藥署提醒,若使用兩種以上的眼用製劑,每種藥品間隔需要至少5分鐘,且依序為眼藥水、點眼懸液劑、眼用凝膠劑,最後才是眼藥膏。切記不要抱持眼藥水點多一點才有效、想到就點、有點就好,或是眼壓下降後就自行減藥或停藥的錯誤心態,應遵從醫囑才能控制病情不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