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

學童避免高度近視 當心青光眼機率升

學童避免高度近視 當心青光眼機率升#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眼睛乃靈魂之窗,而青光眼是現今已開發國家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視度數與未來得到青光眼的危險有關,近視度數只能從小開始控制,因此眼科醫師提醒,兒童視力保健會影響將來一輩子的視力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主治醫師尤之浩指出,青光眼一旦診斷出來,代表視神經已受到無法回復的功能受損,此時給予治療也無法治癒,只能降低病情惡化速度。所以在學童時期積極減低近視發生與度數,將有效降低未來得到青光眼機率。尤之浩表示,高度近視造成眼球變長,視神經部分結構改變,使得功能受到影響。眼球一旦變長,則無法恢復,造成永久影響。近視的產生與加深,最重要時期就是國小7~8歲。近年亞洲多國皆有近視比率增加趨勢,臺灣也不落後,因此尤之浩提醒家長,應更注意防範學童近視,除平時注意用眼習慣、適當休息及均衡補充營養,也要有適度運動與戶外活動。另外,臺北市這個暑假起跑的「臺北市學童健康護眼計畫」,免費為國小二年級學童進行視力檢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部自七月一日起,於每周一、三、五夜診及週六上午設立「學童護眼門診」,歡迎多加利用。 

青光眼恐致失明 患者需避免眼壓飆高

青光眼恐致失明 患者需避免眼壓飆高#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明天(12日)是世界青光眼日,台灣約有逾35萬人患有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青光眼在歐美國家致盲率約10%,但在亞洲則高達25%,在台灣致盲率也高居所有眼疾之冠。要避免青光眼持續導致國人失明,除了及時發現與就醫,青光眼患者需避免眼壓飆高,了解視力保健、遵從醫師指示治療與定期追蹤。今年60歲的吳女士6年前確診為青光眼,去年退休後想徹底治療,接受青光眼合併白內障手術,沒料到術後併發玻璃體脫失、虹彩炎、眼壓飆升。手術的併發症讓她一度想放棄治療,還好她再求醫、接受小樑濾過管手術,眼壓已回復正常。她分享:「發現青光眼病情千萬不能延誤,一定要有耐性地積極治療。」呂大文表示,55歲以上女性、身高低於160公分、患有高度近視或長期服用類固醇,如紅斑性狼瘡的患者都為青光眼的高危險群,直系血親中患有青光眼病史,罹患青光眼的比例是一般人的7~13倍,必須仰賴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注意眼壓的變化,可利用眼壓測量器隨時量眼壓,避免眼壓飆高。奧比斯救盲基金會也指出,不少患者確診後會擔心失明,或不知如何因應生活上可能的變化,導致極大的心理壓力,但憂傷、不規律用藥、睡不好都很容易導致眼壓升高、反而可能使病情惡化。呂大文主任說,青光眼患者可利用「輕食、好睡、緩動」的生活照護原則、不過度憂慮,幫助控制病情。明日就是世界青光眼日,呂大文呼籲患者,青光眼依種類、病情,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平時注意補充抗氧化物的蔬果,如南瓜、藍莓、玉米等護眼食材,並養成運動習慣、不熬夜、避免趴睡等保護眼球,再配合初期治療多能避免失明視神經損害,另外年輕女性患者如果計畫懷孕、擔心用藥影響胎兒,也可請醫師評估調整治療與用藥,控制青光眼病情。(圖/記者杜宇喬攝)

女性服用磺胺酸類藥物 恐引發青光眼!

女性服用磺胺酸類藥物 恐引發青光眼!#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吃頭痛藥也會得青光眼?日前,台北市聯合醫院,一名41歲有偏頭痛病史的女性,因為精神科醫生替她更換新藥物,沒想到服用一個禮拜後,竟然引發急性青光眼的產生,眼壓瞬間飆高,近視也暴增三百度,而經眼科醫生的診斷以及治療一個禮拜之後,所幸已恢復視力。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醫師林志忠解釋,此種藥物是一種口服磺胺酸類藥物,主要用來當作癲癇的治療用途,也可被用作預防偏頭痛、治療躁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緩解神經痛以及減肥用藥。然而,雖然少見卻可能導致嚴重的眼睛不適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眼壓增高、急性近視、複視及眼球震顫。而大部分的病例89%是女性患者,平均發生年齡在34歲,且平均發作時間都在服用兩星期內或劑量加倍的幾小時內,眼科檢查可以發現急遽增加的近視變化、前房窄淺、水晶體和虹膜往前位移、角膜水腫、眼壓增高及隅角閉鎖,眼部超音波可以觀察到眼睛脈絡膜上積液,及睫狀體水腫並且向前移位的情形。因此,林志忠提醒,醫師在開立此藥物時,如果患者出現以上症狀,應適時轉介至眼科做進一步評估,病患若在服用此藥物後有頭痛、視力模糊、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時,應該找原開藥醫師或眼科醫師就診,才能儘早正確診斷,避免造成視神經萎縮及視力喪失等嚴重後遺症。

55歲以上嬌小女 易好發急性青光眼?

55歲以上嬌小女 易好發急性青光眼?#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氣溫驟降,除了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之外,眼科門診最近急性青光眼的病患也暴增不少,其中部分患者甚至因為症狀類似中風,耽誤了患者就診時間,使視神經受損、甚至失明。一名年約60歲的葉姓婦人,因為白內障過熟擠壓眼內空間,造成眼壓上升,加上氣候驟降,誘發急性青光眼發作,因其已耽誤一陣子,視神經已部分受損,進行白內障摘除及青光眼合併手術,目前眼壓已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醫師呂文大表示,氣候變化本來就會造成眼壓升高,秋冬更是急性青光眼的好發時期,發作時眼壓甚至會爆升到無法測量,患者除了感受到眼球脹痛、視力突然變得模糊不清外,也會伴隨著頭痛、嘔吐、血壓上升等症狀,所以經常被誤診為高血壓或是中風,而忽略了真正發病的原因。而急性青光眼尤其好發於身材嬌小身高小於160公分、100到400度不等的遠視、年齡大於55歲以上的女性。一般在急性青光眼發作時,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降眼壓藥物可控制眼壓,但有些患者對於這樣的處置仍然無效。呂醫師解釋,白內障過熟時造成水晶體水腫,但眼內空間不變、長期擠壓再加上氣候變化的推波助瀾,誘發急性青光眼發作。因此這些患者若白內障仍存在,眼壓常常也是無法良好控制。台灣的眼科醫師一般對此持保守的態度,多半會建議病人在視力降到0.4左右,或是會造成生活影響時再進行白內障手術,但若為預防急性青光眼發作,早期白內障摘除也可考慮為一種預防性的治療。

罹患青光眼恐失明 定期檢查很重要

罹患青光眼恐失明 定期檢查很重要#青光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一名42歲有青光眼病史的潘先生,因為沒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回診檢查,導致雙眼視力嚴重受損,幾近失明,所幸在醫療團隊積極治療下,保住了右眼視力,花蓮慈院眼科主任蔡榮坤表示,雖然青光眼仍是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但是可以透過適當的藥物治療控制病情,臨床上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個案,比例不到百分之十,所以,像是潘先生的案例,不到四十五歲就要進行手術治療的個案相當少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二、台灣排名第一的致盲眼疾,全世界有450萬人因青光眼而失明,患者雙眼失明機率高達二十五%。而「沒有症狀就是青光眼唯一的症狀!」蔡榮坤主任表示,青光眼是由於眼球內壓力過高迫使視神經損傷,造成視覺障礙、視野出現缺損等問題的眼睛疾病,多數人在罹患青光眼初期時並無明顯症狀,加上一般人對於青光眼的衛教知識普遍不了解,偏遠地區民眾還有就醫不便的問題,導致許多個案就醫時,視神經早已嚴重受損。 蔡榮坤主任提醒民眾,及早診斷及治療對保護視力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經醫師確診罹患青光眼等眼科疾病後,一定要持續與醫師合作,按照醫囑接受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另外,四十歲以上的民眾,應定期每年一次由眼科專科醫師進行檢查,掌握「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的原則,才能確保靈魂之窗的健康。

長期用眼過度 急性青光眼無預警發作

長期用眼過度 急性青光眼無預警發作#青光眼

天氣冷,連景氣也是冷颼颼,在房地產仲介業擔任中階主管,年紀將近五十歲的朱先生,唯恐自己成為裁員黑名單,因此比平常更努力工作,常常加班到三更半夜,突然在一次加班過程中,盯著電腦的同時,眼睛突然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烈疼痛,眼前一片模糊、幾乎睜不開,伴隨有噁心、嘔吐的感覺,阮綜合醫院眼科林娟宇醫師聽完朱先生描述,再測量眼壓、檢查眼底及視野,確定他所罹患的正是「急性房角閉鎖性青光眼」。在台灣,幾乎四十歲以上的人,每百人就有一位受到俗稱「綠內障」的青光眼威脅,尤其是急性發作時,若未及時就醫降低眼壓,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宣告失明,林娟宇醫師表示,一般來說,當我們注視某物體時,物體的影像從視網膜,經由視神經傳達到大腦,視神經就像一根電纜,含有一百萬條電線。經由此電線將訊息傳到大腦,再透過大腦將各種訊息融合為一,產生清晰視力。那為什麼會產生青光眼?林娟宇醫師解釋,人的眼睛內有一透明清澈的液體叫「房水」,此水樣液不斷在眼睛內部流動,維持眼球內正常的壓力(稱為眼壓),以免眼球坍陷,正常眼壓會維持在二十一毫米汞柱以下,一旦房水排流系統受阻,眼球內部的壓力就會上升而傷害到視神經,也就是破壞這些電線,使視野產生盲點,這就是青光眼。但因正常人在看一物體時,是用注意力和眼睛去看,這件物體就成為視野的中心,當視野的中心視力減退時,會馬上察覺到,而對視野邊緣部分的視力減退較不會注意,除非視神經的傷害已經很嚴重,等到察覺就醫時,多已面臨末期,若視神經完全被破壞,就會造成失明。

急性青光眼當高血壓 老婦人失明

急性青光眼當高血壓 老婦人失明#青光眼

有一位80多歲的老婦人,因為頭痛、血壓飆高、腹瀉到急診室求診,醫師認為是高血壓,但是在急診室躺了三天卻沒有好轉,於是轉送到三軍總醫院,三總醫師發現到婦人眼壓不斷上升、視力越來越模糊,斷定婦人罹患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但是因為眼壓升高持續時間過長,最後還是造成失明。(圖片為青光眼看到的影像模擬,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為美國National Eye Institute。)三軍總醫院青光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青光眼可分為隅角開放性與閉鎖性青光眼;開放性屬慢性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好發在歐美人士;閉鎖性青光眼屬急性,突然發生,症狀包括眼睛脹痛、視力模糊、眼壓高及頭痛劇烈等,好發在亞洲人,治療方式以雷射為主。為什麼青光眼會出現腹瀉、頭痛、血壓高呢?呂大文醫師解釋,當青光眼發作時,眼壓會從原本正常的20,飆升至50、60,進而影響了交感神經的運作,而交感神經會連結到內臟的神經,所以會出現類似腸胃炎等症狀,因此如果病患突然頭痛、腹瀉、血壓增高,就應提高警覺,進一步檢查是否為急性青光眼。呂大文醫師提醒民眾,一般來說,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在秋冬最容易發生,高危險群多為女性、年紀大於60歲、身高小於160公分、遠視100度到400度,如果這4個條件都符合,又突然發生不明原因頭痛,就應該要注意是否為急性青光眼患者,如果疑似是急性青光眼患者,就需要趕快治療,否則就會像上述老太太一樣,造成失明的遺憾。

別輕忽青光眼 恐導致失明

別輕忽青光眼 恐導致失明#青光眼

20多歲的張小姐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工作關係必須長時間坐在桌前使用電腦工作,下班後也會再上網與朋友聊天。年初時張小姐開始覺得眼睛很容易痠痛,掉眼淚,至眼科就診時醫師告訴她眼睛要多休息,當時檢查的眼壓為20mmHg。經過半年,張小姐覺得眼睛痠痛的情形愈來愈嚴重,甚至還有頭痛情形,她以為是太累或偏頭痛,自行服用止痛藥狀況並未改善。張小姐到神經內科求診,醫師建議她再到眼科做檢查,於是張小姐至台中醫院眼科朱雲華主任門診求診。朱主任幫她做完詳細的檢查後告訴她:「妳罹患了青光眼,而且現在的眼壓已經高到40mmHg,妳如果再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及讓眼睛好好的休息,久了你可能,會有失明的危險」。現在張小姐除非工作必要,盡量不再使用電腦,並遵守醫師交代每隔一段時間就讓眼睛休息一下,也配合醫師的藥物治療。 朱雲華主任建議患有青光眼的患者於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幾點:●減少彎腰動作,改用蹲式。 ●避免拿重物,重打噴涕、咳嗽、憋氣及瑜珈倒立,解便時也切勿太用力。 ●避免用眼過度,使眼睛疲勞。 ●避免情緒起伏過大。●避免飲食過於刺激,例如:茶、咖啡、酒類,也不要一次大量飲水。何謂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系列令視神經受到永久性破壞的眼疾統稱,情況嚴重者可導致失明。它是全球成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疾。青光眼引起的視力受損一般是從視野兩旁開始,視力會逐漸收窄,大部份青光眼在病發初期是無痛及不易發覺,因此,很多病人往往沒有察覺他們已患上此病,直至他們的視野範圍只剩餘低於兩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