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

長期盯電腦用眼過度 當心急性青光眼致失明

長期盯電腦用眼過度 當心急性青光眼致失明#青光眼

隨著高科技時代的來臨,人使用電腦、手機的時間愈來愈多,無論是在家、上班上課,甚至是走在路上、搭捷運公車等等,幾乎是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而長時間盯著螢幕的後果不僅是近視度數飆升,還可能引發急性青光眼。新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許維成表示,長期用眼過度,可能會引起急性青光眼,若延誤治療恐有失明之虞。日前一名輕熟女因為工作的關係,每天幾乎有超過8小時的時間必須盯著電腦螢幕,長時間下來出現眼睛不時流淚、痠痛,最後就醫時發現眼壓已高達40mmHg(毫米水銀柱),正常眼壓應在12至21mmHg之間,且該女被確診患有青光眼。許維成醫師表示,一直盯著螢幕會造成眼睛睫狀肌過度充水,使得房水逆流進玻璃體,導致水晶體向前移動,以至於前房水無法順利排出之下,才會讓眼壓飆高。而急性青光眼的症狀最為明顯,但由於伴隨著出現頭痛、嘔吐的現象,時常被誤認是腸胃炎等,導致延誤治療,許維成醫師提醒民眾,當眼睛也有脹痛、紅腫、視力模糊的情況時,就得盡快到眼科檢查,以免拖太久有失明的危險。而近幾年使用電腦與手機的年齡層逐漸降低,慢慢呈現青光眼患者偏向愈來愈年輕化的現象,眼科醫師王騰毅表示,近視就是患青光眼的高危險因子之一,建議大家最好每40分鐘讓眼睛休息10分鐘,且用電腦時最少相隔60公分,並注意別關燈看電腦、電視等,以免讓眼睛受到更大的危害。老年人「殺很大」?! 長者自殺有跡可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2&HN_Yr=0&HN_Mon=0網拍買母乳安全嗎? 恐含藥物傷寶寶肝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0&HN_Yr=0&HN_Mon=0馬如龍挽袖接種流感疫苗 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4&HN_Yr=0&HN_Mon=0

3D電影好精采 看多恐致「急性青光眼」

3D電影好精采 看多恐致「急性青光眼」#青光眼

暑假強片上映,不少3D電影讓青少年感受聲光效果,但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如果你是青光眼的危險群,看3D電影可能因為陰暗的環境,再加上電影效果逼真,容易引起眼壓升高,誘發青光眼發作,若未及時處理還有可能失明。

看韓劇別太過火 婦人看戲看到差點瞎眼

看韓劇別太過火 婦人看戲看到差點瞎眼#青光眼

一名40歲的婦人,為了看韓劇連續熬夜,不但在房間關燈用筆記型電腦觀看長達三天三夜,而且三天只睡兩小時,不料竟然看到雙眼視力模糊、頭痛、嘔吐等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得了惡性青光眼。婦人不僅眼壓增加至44、45毫米汞柱,也出現全身症狀如頭痛、惡心嘔吐、胸悶、手腳麻、呼吸困難等,且視力從原本的1.0降到0.05,才三天就近視700多度。

什麼是「青光眼雷射治療」?!

什麼是「青光眼雷射治療」?!#青光眼

在科技發達的今日,雷射早已普遍應用於各領域的醫療診治,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眼科正是第一個將雷射應用在醫學治療的科別,尤其青光眼雷射更是長期被證實有效且實用的技巧而廣泛應用施打。青光眼是個「一言難盡」的複雜疾病:患者的視神經纖維因某些原因造成傷害而損及視力表現,若能即時降低病 患的眼壓即可大幅改善患者的視力預後並保存神經功能。臨床上最常使用降眼壓眼藥水治療,但對於眼球結構較狹小的病患(亦即「隅角閉鎖青光眼」患者)則需要在週邊虹膜上打個小洞才能有效改善眼壓。在沒有雷射的年代,病患需要進開刀房接受「虹彩切開術」,手術雖然不算困難,但仍然可能有術中出血、術後感染、疼 痛等併發風險機會;自從有了Nd-YAG雷射之後,病患只需要坐在眼科顯微鏡前接受醫師施打「雷射虹彩切開術」,幾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治療,大幅提升治療 的安全性及舒適性。隅角開放型青光 眼的患者則無法以「雷射虹彩切開術」根治,通常只能長期點藥或於藥物無法控制時接受手術治療;近十幾年來歐美眼科醫師試著利用Argon雷射施打於青光眼患者的小樑網(即眼房水的排水管道)獲得不錯的降壓效果,但黃種人因小樑網上色素成份較少而成效略遜,故此術於國內較不普遍。近年來又有「選擇性雷射小樑網整型術」問世(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其使用532奈米波長的Nd-YAG熱型雷射針對小樑網內的黑色素進行反應,而較不會破壞灼傷正常的小樑網結構,提供相同於傳統Argon小樑整型術(Argon Laser Trabeculoplasty, ALT)的降壓效果但可安全反覆施打;曾有青光眼專家以二極體雷射施打小樑整型術(Diode Laser Trabeculoplasty, DLT),宣稱效果相近且對正常結構的破壞亦少,但此術比起ALT更不普遍;同樣是二極體雷射,波長為810奈米的微波雷射亦被用於小樑整型術 (Micropulse Diode Laser Trabeculoplasty, MDLP),比DLT更不容易破壞組織結構亦為另一項安全選擇。最近熱門的Pascal掃瞄型雷射的光源使用532微米波長的Nd-YAG熱型雷射,除了 拿來治療視網膜,在美國亦有醫學中心彷效SLT的打法施行小樑整型術(Pascal Laser Trabeculoplasty, PLT)。不論是哪一種小樑整型術,其治療機轉皆未有定論,目前多認為乃雷射的溫度活化小樑網鄰近的血管細胞、並引來吞噬細胞(Macrophage)清 除小樑網上的雜質而改善眼睛的房水流通功能。目前多半會在一顆眼睛上施打180度約50個雷射點,日後若有需要可另行施打剩餘的180度。術後可能會引起 輕微炎性反應或眼壓短暫微幅升高,配合醫師處方即可避免副作用,多數病人皆無任何術中或術後的不適反應。(影片:熱型YAG雷射施打小樑成型術實況)過去的經驗裡,雷射小樑整型術的效果不若手術明顯,且隨著時間會有降壓效果遞減的情形,故較少單獨使用來治療青光 眼;但對於某些不適合手術、或藥物控制不佳的患者、以及懷孕想暫停青光眼藥物的孕婦來說,卻是不錯的輔助治療選項,而且健保可給付,值得隅角開放型青光眼患者考慮。對於隅角較窄或虹膜高原症(Plateu iris)的病患來說,亦可以Argon雷射施打於週邊虹彩上(Argon 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 ALPI),則可改善隅角狹窄的情形。而長期使用縮瞳 劑的患者可能會因為瞳孔過小而影響視力表現及眼科檢查,則可在虹彩上施打多道Argon雷射燒灼以擴大瞳孔。另外還有內視鏡雷射可從眼內 瞄準施打睫狀體色素層以減少房水分泌,但通常會與白內障或玻璃體切除手術合併施行。對於末期青光眼患者來說,視力預後較差,為了解除高眼壓帶來的疼痛不適,則可考慮二極體雷射燒灼睫狀體色素以減少房水分泌以改善生活品質。由上可知在青光眼的領域裡,雷射扮演著舉足輕重的治療角色,建議青 光眼病友不妨多和你的眼科醫生討論,也許在點藥、手術之外,還可以找到另一個幫助改善眼壓與視力預後的科技利器!

預防糖尿病眼部病變 控制「三高」是不二法門

預防糖尿病眼部病變 控制「三高」是不二法門#青光眼

許多人知道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也知道糖尿病會造成失明。但糖尿病會引起何種的眼睛病變,知道的卻很少!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眼科 - 陳志明醫師指出,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睛病變,最常見的有「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白內障」及「青光眼」。由於糖尿病會造成血管內血糖濃度升高,破壞視網膜的微血管及微血管所供應的區域,導致視網膜會缺血及缺氧。另外,被破壞的微血管,裡面的蛋白質等分子會流出,造成「視網膜水腫」。如果眼睛比喻為照相機,視網膜就如同照相機的底片,底片壞了,當然照不出清晰的影像。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常引起視力模糊。臨床上,根據視網膜是否長出新生血管,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非增殖性」及「增殖性」。視網膜有許多血管,但當視網膜的微血管破壞,缺血及缺氧的部分會代償性的長出新的微血管,但這些新的微血管,結構不完整,十分脆弱,很容易就會破裂,造成視網膜出血及玻璃體出血,嚴重的更引起視網膜剝離。因此,在嚴重的非增殖性及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陳志明醫師說,要及早利用雷射治療,以免造成大出血。如果玻璃體出血,則可能需要使用雷射合併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 黃斑部是位在視網膜的中心,是眼睛對色彩最敏銳的地方。當發生黃斑部病變,病患的中心視力會漸漸喪失,可能無法看清楚人的臉,也可能無法讀寫小字。  陳志明醫師表示,糖尿病的患者中,發生白內障的年齡較小。白內障就是水晶體混濁,而水晶體就如同照相機的鏡頭,如果鏡頭混濁,病患會視力模糊。如果有白內障產生,可接受白內障手術,摘取白內障,置入新的人工水晶體。另外,青光眼則是一種視神經性的病變,可能是由於眼壓升高引起,或因為糖尿病影響了視網膜的血液循環,而破壞視神經。青光眼的治療,會根據臨床狀況,給予藥物、雷射或手術治療。其實,要預防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睛病變,不二法門就是控制好「三高」,即控制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此外,陳醫師建議,正常規律的生活、多運動、注意飲食及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每半年到一年到眼科檢查眼睛,可有效避免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睛病變。

腦下垂體腫瘤作祟 導致視茫茫

腦下垂體腫瘤作祟 導致視茫茫#青光眼

一名56歲女性患者因為覺得近一年來視力銳減,經診所醫師檢查懷疑為青光眼,至醫院檢查視野後,發現雙眼均呈現嚴重缺損,左眼甚至已損及中心視力,矯正視力不及0.1,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罹患了腦下垂體腫瘤,為避免危及右眼視力,已轉介至神經外科接受手術治療。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夏煒瑋醫師表示,患者之眼底檢查,其視神經盤凹陷並非青光眼典型變化,經詳細詢問病史發現,患者約30幾歲就停經且有高血壓,但當時因負擔家裡經濟重擔並未就醫詳細檢查,至40歲左右左眼視力下降,以為是老花眼開始配戴眼鏡,這一兩年曾斷斷續續就醫,但症狀都未改善,最近左眼視力已惡化至0.1以下,因高度懷疑有腦部腫瘤的可能性,故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也確認腦下垂體有腫瘤。夏煒瑋醫師指出,會對視神經產生影響的顱內腫瘤,以腦下垂體腫瘤為最常見,一般多為良性的腺瘤。腦下垂體腫瘤可分為功能性腺瘤及非功能性腺瘤。功能性腺瘤主要的症狀與其所分泌的荷爾蒙有關,引起的臨床症狀,可視分泌的激素不同而不一樣,如因生長激素分泌增加,可造成肢端肥大症及腕道壓迫症候等。‧若泌乳激素分泌增加,女性可能造成不孕症、泌乳症、閉經或經期不順、男性則可引起男性女乳症、陽萎及性功能障礙等症狀。‧若腫瘤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會造成庫欣氏病徵(月亮臉、水牛肩、妊娠紋或 向心性肥胖等)。‧若腫瘤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則造成體重減輕、心搏過速、手顫抖、不耐熱或睡不著等症狀。另外,非功能性腺瘤不會產生賀爾蒙分泌過度的情形,因此早期常不易被發現,對病人的傷害主要是,因腫瘤壓迫視神經、腦組織或正常的腦下垂體而產生臨床症狀,例如局部壓迫視神經可能產生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雙顳側偏盲最典型)或視乳突水腫的症狀。像這名患者因症狀不明顯再加上家庭因素以致病情延誤多年,其雙眼視野嚴重缺損且左眼視力已受損。夏煒瑋醫師表示,並非所有腦下垂體腫瘤患者皆有明顯症狀發生,且即使發生症狀,也常被誤診為其他病因,使得治療過程繁雜且長久,如民眾有相關症狀發生時,記得一定要配合醫師建議做詳盡的檢查,莫嫌麻煩而輕忽,損失了身體的健康。

新生兒常見青光眼的預防

新生兒常見青光眼的預防#青光眼

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是新生兒常見的青光眼,但仍然少見,大部分是偶發,有10%是自體隱性遺傳,每一萬名新生兒,就有一名可能發生先天性青光眼,可能是基因(GLC3)產生突變造成。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是因為眼球虹彩不正常附著在小樑前房角發育異常造成其房水外流阻塞。可分為真正先天性青光眼(佔40%,在媽媽子宮內眼壓就升高)、嬰兒型青光眼(佔55%,在三歲前產生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最少見,眼壓在3歲至16歲時升高)。光田綜合醫院眼科楊榮華醫師指出,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有以下幾個臨床特徵:1.角膜混濁:父母最常注意到的第一個徵候,這是眼壓升高造成角膜水腫,可能伴隨流淚畏光和臉部痙攣。2.牛眼:因三歲前眼壓上升而壓迫眼球壁造成大眼睛的結果。3彈性模破裂:因眼壓高造成角膜水腫,長期導致永久性結疤,若彈性模破裂可形成Haab氏紋。4.視神經盤凹陷:嬰兒在高眼壓下,視神經受壓迫造成損傷而產生視神經盤凹陷現象。楊醫師表示,診斷的方法,首先需測量眼壓,眼壓如超過20mmHg以上,就需要深入追蹤;其次是看「角膜直徑」,一歲前角膜直徑大於11mmHg或任何年齡大於13mmHg,都是危險群;最後需採用「隅角鏡檢」,檢測小樑結構是否異常。各種類型的青光眼有其不同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雷射或手術治療;目前治療青光眼的手術治療方式則包括隅角切開術、小樑切開術、小樑切除術。不管是採取何種方式治療,楊醫師強調病人定期回診追蹤是非常重要的,眼壓是否正常,角膜直徑是否持續增加,若是未能控制穩定,可能會造成視神經受損、弱視、角膜結疤、白內障和水晶體脫位而造成視力喪失,形成無法彌補的眼盲,父母親及家人更要小心謹慎。

眼壓高和青光眼並非絕對關係

眼壓高和青光眼並非絕對關係#青光眼

常有病患因眼壓高而懷疑自己是不是得青光眼?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劉淳熙 醫師表示,所謂高眼壓是眼壓測量超過21毫米汞柱,這是因為臨床上所謂正常眼壓一般都是以20毫米汞柱為界線,20毫米汞柱的訂定是根據統計學資料,就像人的身高體重測量一般,是一人為訂定的「正常值」,所以眼壓高並不一定就代表得到青光眼!青光眼以目前最新的醫學研究認為是一種視神經病變,臨床上發現患者的眼壓高以後,還需進一步評估視神經功能及視野檢查後,才能確定是否得到青光眼。劉淳熙 醫師指出,由於角膜厚度也會影響眼壓的測量,天生角膜較厚的人測得的眼壓即會較實際情況為高,反之則較低。做過近視手術的患者因角膜經過鐳射切削後較薄,對做完近視手術族之眼壓測量,也不可照舊使用原先的21毫米汞柱做為正常與否的標準。一般而言,眼壓高是造成青光眼視神經壓迫的危險因子,美國多家醫學中心之聯合研究(Multicenter Study)建議,只要眼壓超過30毫米汞柱,不管視神經或視野有無變化,應即予以藥物治療,也必須同時考慮其他青光眼危險因子,如家族史、糖尿病、高度近視患者,且須配合醫囑定期追蹤。青光眼病患的症狀可以從輕微的不適、亮光周圍有光暈、嚴重到視力急速下降、眼球劇烈脹痛,合併頭痛、噁心、嘔吐等,此種急性症狀較常發生在急性之閉鎖性青光眼,而慢性青光眼病患卻常常沒有任何症狀,直到末期,發生嚴重視野缺損時才會有所警惕並求醫,建議具有危險因子者,如有家族史、高度近視者、糖尿病、高血壓或年過四十歲以上,即應定期眼睛檢查,以便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