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H9N2現蹤 廣東、安徽列警示

H9N2現蹤 廣東、安徽列警示#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國大陸雲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該省首例H9N2流感病例,基於當地可能具環境暴露風險,疾管署宣布自即日起提升該省旅遊疫情建議至第2級警示(Alert),並已通知陸委會,兩岸往來頻繁,提醒計劃至該地區旅遊的民眾,務必注意個人衛生及飲食,避免接觸禽鳥與出入活禽市場,以降低感染風險。病毒傳播風險低 無人傳人情形疾管署表示,該名個案為蒙自市10個月大男嬰,經類流感監測檢出,已痊癒出院,所有密切接觸者無異常,當地政府研判屬散發個案,病毒傳播風險低,無人傳人情形,中國大陸自去(2015)年入秋以來累計8例H9N2個案,分別為湖南省3例、廣東省2例,四川省、安徽省及雲南省各1例。輕型流感 多喉嚨痛、發燒、流鼻水夏末天氣漸涼,腸病毒、日本腦炎等疾病高峰雖然已過,也不要輕易忽略疾病帶來的威脅,H9N2禽流感病毒屬於輕型流感,多為喉嚨痛、發燒、流鼻水等普通感冒症狀,冬季為禽流感好發時節,雖H9N2禽流感未曾導致死亡案例,卻也不能輕忽潛在風險。浙江、廣東、安徽省 列旅遊警示目前針對人類禽流感旅遊疫情建議,中國大陸浙江省、廣東省、安徽省、湖南省、上海市、江西省、江蘇省、四川省、福建省、山東省、湖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河南省、雲南省旅遊疫情建議列為警示(Alert),其他省市(不含港澳)列為注意(Watch)。避免接觸禽鳥類 熟食以避免感染民眾前往中國大陸應落實洗手等個人衛生措施,避免接觸禽鳥類與出入活禽市場,食用雞、鴨、鵝及蛋類要熟食以避免感染,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上述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接觸史及旅遊史。 

爆2例! 松山機場麻疹群聚感染

爆2例! 松山機場麻疹群聚感染#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7月31日接獲衛生單位通報2名麻疹疑似病例,分別為新北市42歲男性及台北市25歲女性,經檢驗確認感染,由於2名個案7月15日下午1點至1點20分,有松山機場國內線候機室活動史,且疾管署實驗室進一步將2人檢體基因,定序後發現基因序列相同,研判為同一感染源造成的群聚感染事件。咳嗽、出疹 2人確認感染麻疹疾管署表示,42歲個案7月15日自松山機場搭機前往金門,7月16日返台,7月24日至31日因出現發燒、咳嗽、出疹等症狀至診所,25歲個案為航空公司地勤人員,7月15日於松山機場國內線候機室值勤,7月30日至31日因陸續出現發燒、出疹等症狀至醫院就醫,2人經醫院通報採檢,於8月1日確認均感染麻疹。其中25歲個案的一名同事7月31日出現出疹症狀,由於其7月15日同時段也曾於松山機場國內線候機室工作,疾管署已安排防疫醫師協助採檢送驗,目前在家休養,衛生單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328人,除疑似個案外,餘接觸者16人無症狀、311人追蹤中,將持續追蹤觀察至8月21日。曾至同場所民眾 應自主管理18天由於25歲個案於可傳染期間(7月26日至8月3日),曾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呼籲曾於該時段出入該場所的民眾,請自最後接觸日起計算,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出現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滿1歲幼兒 儘速接種疫苗疾管署提醒,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不確定是否曾感染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幼年曾接種疫苗,擔心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青年族群,可向醫師諮詢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登革熱疫情區 遊星馬注意防蚊

登革熱疫情區 遊星馬注意防蚊#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機場檢疫人員,7月24日晚間於桃園機場攔檢2名旅客,經檢驗確認感染登革熱,由於2名個案為自馬來西亞返國之同團旅客,研判為境外群聚感染事件,據國際疫情資料顯示,近期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及寮國等國登革熱疫情處高點,計劃前往當地旅遊、學術交流或經商,務必做好防蚊措施。發燒、肌肉痛 送驗後確認為陽性疾管署表示,該2名個案7月12日與另31名團員,前往馬來西亞參加生命教育課程,因課程安排曾於7月20日至23日到當地一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活動,24日晚間返國入境時因有發燒、肌肉痛及關節痛等症狀,被機場檢疫站攔檢,送驗後確認為登革熱陽性,衛生單位已展開相關防治作為,並將持續追蹤其他團員健康狀況。累計登革熱375例 去年度疫情延續今年截至7月27日本土登革熱病例累計375例,主要是去年度疫情延續之末端,另累計161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以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為多,東南亞地區一向為國人旅遊熱門地點,且我國目前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國際交流勢必更為頻繁。惟受到氣候暖化及全球化等因素影響,疫病傳播速度也跟著加快,為避免傳染病為國人帶來威脅,疾管署除密切監測國際疫情外,檢疫與防疫人員也將持續堅守崗位,以期第一時間發現疑似病例,及時阻絕疫病於境外,為民眾健康把關。著淺色長褲 塗防蚊劑 住紗窗房舍適逢暑假旅遊旺季,如規劃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藥劑、居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房舍,返國入境時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 

65歲婦人發燒 2度感染登革熱

65歲婦人發燒 2度感染登革熱#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雄市65歲女性,6日開始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就醫通報登革熱,1周後確診,個案潛伏期間活動地點以住家及附近商場、健身中心為主,去年底曾感染登革熱,目前情形良好,台南市23歲女性,13日因發燒、倦怠及食慾不振住院,隔天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由醫院通報為登革熱。清除孳生源 如積水盆、輪胎疾管署表示,高雄市與台南市個案,均為該2市今年入夏以來第1例本土病例,可能感染源待釐清,2名個案的同住人目前無疑似症狀,近日部分地區午後有降雨情形,民眾務必做好環境整頓,澈底清除戶內外病媒孳生源,如積水花盆底、輪胎凹槽,以降低感染風險,出現疑似症狀,請務必儘速就醫。本土共375例 去年疫情延續截至7月19日,今年登革熱本土病例共375例,其中高雄市341例、屏東縣21例及台南市8例,另有5縣市5例,主要是去年度疫情的延續,屏東縣、高雄市、台南市最近1例本土病例發病分別在6月24日、7月6日、7月13日,另外,境外移入個案累計152例,感染國家以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為多。後眼窩、關節痛 儘速就醫臺灣每年夏季多為濕熱的天氣型態,提醒民眾應落實戶內、外環境整頓與巡查,澈底清除孳生源,避免病媒蚊孳生,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請務必作好防蚊措施,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近期旅遊史,以利醫師早期診斷、通報及治療。 

女童發燒數日沒好 竟是結核病

女童發燒數日沒好 竟是結核病#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13歲的國一女生小潔斷斷續續發燒、咳嗽,已經服藥好幾天,可是症狀並沒有明顯改善,後來更開始有頭痛、視力模糊等新症狀,父母帶至小兒科就醫,急診安排胸部X光檢查發現,小潔患有大葉性肺炎而安排住院治療,住院後又因為頸部僵硬等症狀,進行影像與脊髓液檢查,繼而發現同時罹患無菌性腦膜炎。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何宗憲指出,一般人很難把古老的結核病與兒童連在一起,但事實上,台灣平均每年約有500位兒童結核病例,兒童感染結核菌之後,比成人容易發病,而且較容易出現肺外結核與全身性感染,唯結核病兒童體內的菌量通常較少,且較無繼發性抗藥性的現象,同時肺部空洞病變很罕見,因而傳染性一般較成人為低。肺結核併發結核腦膜炎 占病例2成根據成大小兒感染科的研究統計,在1998~2012年的24年期間,即有80位罹患結核病的兒童病患曾在成大醫院接受治療,其中肺結核與肺外結核約各占一半,常見的兒童肺外結核包括淋巴結、腦與脊髓、骨骼與腸胃道等部位,像小潔這樣的案例,即是肺結核併發結核腦膜炎的最嚴重情況,占了將近全部兒童病例的兩成,對病人造成生命威脅。何宗憲醫師表示,診斷兒童結核病,需要詳查接觸史,進行結核菌素皮膚測驗,檢查胸部X光正面與側面影像,結核菌耐酸性染色與培養,其中,對於結核菌素測驗/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結果為陽性者,若胸部X光等檢查並無發病徵候,且最近接觸有具傳染性之結核病患或有結核病家族史的兒童,則需進行潛伏結核感染(LTBI)治療,以降低兒童初次感染結核菌以後發病的機率。

小兒常莫名發燒?可能是泌尿道感染!

小兒常莫名發燒?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0個月大的女嬰,六天來高燒不退,爸媽以為她感冒了,先帶到附近診所,但溫度仍沒下降,且精神、活動力和食慾越來越差,爸媽急忙帶到醫院掛急診。醫師解釋,如果病童反覆發燒,卻沒有合併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感染,也沒有腹瀉、嘔吐等腸胃道症狀,臨床上通常會懷疑可能為泌尿道感染,因此隨即安排女嬰接受檢查。抽血發現白血球及發炎指數顯著上升,腎臟超音波看到右側腎臟腫大、有發炎現象,核子醫學檢查也確定右腎有急性腎盂腎炎。提高警覺!反覆感染造成腎功能受損據統計,發燒的病童中有高達三成是因為泌尿道感染引起!收治個案的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腎臟科李明達醫師指出,泌尿道感染是兒童最常見的細菌感染,過去曾有統計發現,兩歲前的兒童約有7%曾罹患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和腸胃炎。泌尿道感染大多是上行性感染,也就是肛門附近的細菌自尿道上行,侵犯到膀胱、腎臟引起感染。而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常呈現與泌尿系統無關的症狀,如發燒、哭鬧、食慾不佳或延遲性黃疸,很容易為家長忽略。抽血+影像學把關 小兒泌尿道問題不輕忽「別以為孩子泌尿道感染只是小事,如果沒有即時治療進展到急性腎盂腎炎,日後可能引起長期併發症如腎臟結痂使腎功能受損,或高血壓、蛋白尿,」李醫師指出,臨床上若懷疑泌尿系統感染,也會以尿液常規檢查、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共同確診,並在尿液細菌培養確認藥物敏感性後盡快投藥治療。服用抗生素勿亂停藥 以免細菌再活躍治療上,為確認受到何種細菌感染並投以適當的抗生素,會先進行尿液細菌培養。尿液培養後可以知道感染結果。李醫師提醒,若感染只侷限在尿道或膀胱,抗生素約需服用五天,如果已造成腎臟發炎,則可能需要服用二到三個星期,期間切勿自行停藥,若擅自中斷治療,細菌可能再度活躍,甚至產生抗藥性。偶發性泌尿道感染首重清潔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會隨年紀增長,兒童抵抗力變強、泌尿系統發育成熟而漸次降低。如果病童為偶發性感染,大多與衛生習慣不當有關,建議家長要勤換尿布,避免細菌孳生,小男生如果包皮太緊,家長幫孩子洗澡時,要留意清潔,也要教導小女生如廁從前面往後面擦,避免把肛門口的細菌帶到尿道引起感染。如果並非感冒或腸胃炎,但已發燒2、3天且其他症狀不明顯的話,建議接受尿液檢查,李醫師呼籲,發燒越久,腎臟發炎的情況就越嚴重,甚至會引起腎化膿,不可不慎!

小兒反覆發燒2周 中醫退熱有良方

小兒反覆發燒2周 中醫退熱有良方#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7歲兒童,感冒後開始發燒伴隨腹瀉,夜晚甚至燒到40.1度,服西藥後會退燒,但沒吃又燒,症狀反覆,吃退燒藥即退燒,沒吃退燒藥又燒起來,症狀持續兩個星期後,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於服用中藥兩日後症狀痊癒。收治個案的謝旭東醫師表示,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病,只是免疫系統提高身體溫度對抗外來病菌,它是很多疾病引起的一種共有症狀,發燒不會讓小朋友腦袋燒壞,若引起發燒的原因為腦膜炎,才會造成腦部疾病。醫:退燒藥不適用風寒型感冒謝旭東指出,雖服用西藥退燒藥等藥物症狀控制後可改善,但西藥退燒藥以中醫來看多為苦寒藥,久用會傷胃氣,且感冒在中醫來看可分為「風寒」和「風熱」,退燒藥用在屬於風熱感冒的腸胃功能好的小朋友效果還不錯,但用於風寒感冒腸胃狀況差的小朋友則會讓病情拖延更久且有副作用,像上述患者就是屬於風寒型。所以謝醫師採中藥助汗出,發燒症狀自然解除,而風寒型和風熱型感冒都會有發燒,最簡單區分的症狀在於會不會怕冷?有怕冷則屬於風寒型居多,如同該名患者用退燒藥治療造成寒上加寒,病久不癒,中醫治療使用桂枝湯,功效為祛風散寒,養脾健胃,因此不只將感冒治好,連小朋友胃口也可一起治療。

莫名反覆發燒 竟是恙蟲病所害

莫名反覆發燒 竟是恙蟲病所害#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清明春暖,是民眾外出活動的好時光,也是蛇類、蚊蚋逐漸活躍的時候。據統計,台灣本島地區,清明時節就會陸陸續續有恙蟲病的個案通報。以去年來說南投縣在105年總共診斷了24例的恙蟲病,絕大部分的個案都是在四月以後所通報出來。適逢此時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小心恙蟲附著叮咬。恙蟲病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雖非大型傳染病,但每年仍有零星各案通報,診斷不易,威脅民眾健康。南投醫院去年曾收治一名40歲左右,居住於山區病患,因不明原因發燒,反覆就醫未果,輾轉至南投醫院由感染科廖嘉宏醫師判斷為恙蟲病,推測應為患者至野外小解被叮咬傷引發。所幸經及時投藥治療後,已康復出院。 清明掃墓留意草叢 避免感染所以,醫師提醒民眾,適逢清明掃墓,也是春暖出遊的好時節,民眾如果到野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等保護性衣物,以避免恙蟎附著叮咬;同時可使用衛服部核可,含有化學成份DEET的蚊蟲忌避劑,並於活動結束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恙蟲病的潛伏期約為6至21天,如於野外活動後三週內發生不明原因發燒,民眾就醫時,應主動告訴醫生有無出入郊區、草叢,以利感染科醫師鑑別診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