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掃墓完發燒+長紅疹 恐是恙蟲上身

掃墓完發燒+長紅疹 恐是恙蟲上身#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連續假期即將到來,民眾掃墓祭祖或郊遊踏青,應預防遭恙蟲叮咬而造成身體不適,甚至感染恙蟲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於山區或戶外活動時,應儘量避免進入草叢,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表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全國平均每年因恙蟲感染的確診人數將近500人,臺北市平均每年感染確診人數約20人,104年確診27人,其中以20至30歲最多,占48%,男性占64%。穿淡色衣物 遠離恙蟲危機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並不會相互傳染,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恙蟲病初期因症狀及叮咬處不明顯,容易被當成感冒治療而未能對症下藥,多數患者經就醫多次後才找到病因,經妥適治療後致死率低於5%。而衛生局呼籲,市民至山區或戶外活動時儘量避免進入草叢,或做好個人防禦方法,避免被具感染性的恙蟲叮咬,包括穿著淡色長袖衣褲、靴子、手套等,皮膚暴露處可塗抹經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驅蟲劑。

男患紅斑性狼瘡 中醫調整不再發燒膝蓋痛

男患紅斑性狼瘡 中醫調整不再發燒膝蓋痛#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位15歲男性患系統性紅斑性狼瘡,面部皮膚紅斑明顯、手指膝蓋疼痛明顯,小便泡沫,反覆低燒,經使用越婢湯加減治療後,慢慢的症狀減緩。許多人認為服用類固醇的患者,使用中醫藥是為了提升免疫力,然而醫師表示,其實應該是用中醫藥調整身體平衡能力。自體免疫疾病 像「警察抓好人」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張仁序醫師表示,免疫系統主要是保護我們的身體免於受到外來的病原體攻擊的角色,並且它還負責抓出身體裡不聽話亂長的癌細胞,因此免疫系統比較像是警察的功能,又要幫忙抓偷渡客,也要抓國內的罪犯。但是就像警察有時忙中有錯、會抓錯人一樣,免疫系統也會出這樣的錯,這時候,我們說免疫系統生病了。如果是把在海灘散步的外國遊客當作偷渡客抓起來、這時候是警察反應過度了,在免疫系統就叫做過敏。若是把老實的好人誤認為壞人抓起來、這時候是警察過勞頭暈了,在免疫系統就叫做自體免疫疾病。在過敏的狀況,通常很少使用類固醇,除非是嚴重的蕁麻疹或是重度氣喘,才會用到類固醇治療。而在自體免疫疾病,如果遇到嚴重破壞的反應,就必須使用類固醇,暫時降低免疫系統的工作能量,以免破壞過度嚴重。而在降低工作能量後,如果還是有些破壞或者躁動,就必須用免疫抑制劑改變免疫系統的工作模式。中醫藥幫助身體衡定、調整免疫系統但是研究當顯示,免疫系統還要負責體內環境的信號溝通和衡定,當使用類固醇或者免疫抑制劑來降低或改變免疫系統的工作狀況,身體的衡定也產生問題,因此會有疲勞、痠痛、食慾變差、嘔吐、睡眠變差、痠痛變更嚴重等諸多問題,甚至腎臟功能也會受影響。此時若配合中醫藥的使用,便可以幫助身體衡定、並且把免疫系統調整得更適合身體。張仁旭醫師表示,免疫系統的疾病,是伴隨著人類出現而自古至今都有的疾病,中醫古籍當中常可見類似症狀記載,加上現今大量的臨床經驗,中醫藥包括針灸,確實可以為此類病人帶來福音。但中藥甚至灸法不可亂用,免疫系統才不致受到過度刺激而失控。

發燒把腦袋燒壞?醫:腦膜炎才會

發燒把腦袋燒壞?醫:腦膜炎才會#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常聽聞老一輩的人說發燒會燒壞腦袋?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聞了!孩子發燒真的是家長心理的一塊大石頭,看著孩子發燒時的不舒服,許多家長一定心急如焚,到底該怎麼處置?燒到幾度的時候要給藥、抑或者什麼樣的狀況應該緊急送醫、孩子再下去會不會把腦子燒壞?因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兒科徐文政醫師,針對發燒的做個簡單的整理與提醒,希望家長對於孩子發燒能夠更加的了解、不慌亂。適度發燒 提升免疫效能徐文政醫師表示,當人體生病引起的發炎反應,會讓體溫升高,造成發燒的現象,依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資料顯示,適度的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有些家長會擔心倘若沒有積極的讓孩子退燒,那孩子可能會燒壞腦子等,但其實神經後遺症主要是因為孩子罹患了腦炎或腦膜炎導致,與發燒無直接的因果關係。徐文政也說,如果孩子的體溫沒有超過39°C,也沒有特殊不舒服的感覺,是不需要積極處理退燒的,但如果三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燒、尿量大幅減少、意識不清、痙攣、呼吸困難等,應盡速帶孩子至醫院就醫。

發燒必有因!服用成藥注意4點 避免延誤治療

發燒必有因!服用成藥注意4點 避免延誤治療#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台灣藥局林立,購買藥物方便,許多民眾出現類感冒症狀,甚至發燒時,都會選擇自行購買退燒藥使用,然而食藥署提醒,當出現不明發燒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疾病之治療。如需使用退燒藥,應遵照醫師指示使用,切勿過量,以免導致藥品不良反應。食藥署提醒,要正確使用退燒藥,除醫療人員應教導病患如何正確使用,以免藥物不良反應之發生外,民眾也應謹記下列4點:1) 瞭解引起發燒之原因,遠比退燒重要/發燒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並非病因,因此出現發燒時,因立即就醫治療,瞭解引起發燒之原因,以對症下藥,切勿自行購買使用退燒藥,而延誤疾病之治療。2) 使用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之不適感,切勿過量使用/經醫師開立之退燒藥,應遵照醫師處方使用。一般當發燒超過38.5° C 且有不舒服的感覺,或者體溫超過39° C 時,可適當使用。但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之不適感,讓病患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3) 小心藥品併用/常使用之退燒藥成分,主要為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ibuprofen、Indomethacin、Naproxen及Mefenamic acid等,這些成分亦為止痛藥常用主要成分,因此使用退燒藥時,切勿同時自行服用止痛藥使用,以免出現過量使用之情形。4) 注意是否有藥品過敏反應/在服用含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的退燒藥時,可能會引起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因此用藥時,應注意是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如「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症狀,若有出現疑似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及早就醫處置。

川崎病作祟 害男童莫名燒6天

川崎病作祟 害男童莫名燒6天#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一歲三個月的男童,莫名發燒6天合併輕微腹瀉及紅疹,雖然沒有典型川崎病的紅眼、乾裂紅唇或草莓舌症狀,實驗室報告只有肝功能異常,是經由心臟超音波檢查才確診是「不完全型川崎病」,在臨床上相當少見。因此醫師提醒,如小朋友發燒達5天以上,臨床上有懷疑罹患川崎病的話,應至醫院接受相關的檢查,以免延誤治療。不完全型難診斷  心臟超音波檢查才確診年輕人早發性的冠心病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而失去寶貴生命時有所聞,而這些人有可能是年幼時曾得過川崎病!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心臟科何季麟醫師表示,尤其是不完全型川崎病,在鑑別診斷時因臨床症狀不明顯,更容易被家長所輕忽。何季麟醫師指出,川崎病為好發於小孩的血管炎疾病,喜侵犯中型動脈,尤其是冠狀動脈,發病原因不明。而台灣五歲以下兒童發生率約千分之0.6至0.7左右。一般相信是由感染所誘發,跟基因體質相關。傳統上以臨床症狀確診後應在發燒十日內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幼年得川崎病 年輕易早發心肌梗塞而值得注意的是,現有醫學研究指出,因川崎病引發的血管炎,病情嚴重者會產生冠狀動脈瘤,引起冠狀動脈血栓、鈣化、狹窄甚而猝死。在長期併發症方面,日本的經驗已發現許多病患在罹患川崎病2、30年後,有機會發生早發性冠心病,引起心絞痛、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等症狀。

男子高燒不退 原來染人畜共通Q熱病

男子高燒不退 原來染人畜共通Q熱病#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期有一中年患有糖尿病的男性,家住在集集鎮山區,因發燒及全身痠痛無力,至南投醫院就診,檢驗發現肝指數和黃疸有上升的現象,經感染科醫師診治並通報,證實為Q熱病感染。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Q熱病是一種立克次體疾病,為貝氏考克斯菌感染。症狀可能出現發燒、畏寒、全身肌肉痠痛等,可能併發肝炎或肺炎表現,常不具特異性較難區分。牲畜業應留意 空氣傳播患Q熱病台灣較常見立克次體疾病有2種,另一種即為較廣為人知的恙蟲病。而Q熱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以羊、牛等為主要宿主。傳染途徑常因感染動物的排泄物、羊水、乳汁等汙染土壤,人類在藉由吸入含病原的微粒或破損皮膚,黏膜接觸的直接接觸而感染。醫師也提醒,高風險民眾是常接觸牲畜的職業,如獸醫、農場屠宰場員工等,因可藉由空氣微粒傳播,有時患者恐未有相關接觸史。建議如有不明熱症狀或傳染病可能性,仍需由感染科診治。

男子發燒咳嗽 染退伍軍人菌險致命

男子發燒咳嗽 染退伍軍人菌險致命#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一罹患糖尿病的中年男子,近期至中國及北韓旅遊,回國後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至衛福部南投醫院住院後,確診為退伍軍人桿菌引發之肺炎,併呼吸衰竭而且一度病危,所幸在醫師及時給予正確用藥後,現這名男子已經成功治癒、順利出院。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今年8、9月間,紐約市爆發數個大樓的退伍軍人症群聚感染,共有一百多人感染,並有十數人死亡。經調查在當地大樓冷卻水塔檢出退伍軍人菌。經介入處理後,疫情已漸漸平息。而台灣退伍軍人症無論本土或境外移入病例時有所聞。老人、免疫力低者  當心併發重症退伍軍人菌首次得名於1976年美國費城的退伍軍人大會的群突發,推測為空調管路及冷卻水塔的汙染。廖嘉宏醫師也說,退伍軍人症為退伍軍人桿菌引發的疾病,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在老舊大樓的空調管路或冷卻水塔,甚至蓮蓬頭,水龍頭,飲水機等都可能滋生。一般來說,患者經由吸入含菌水霧而感染,但並不會造成人傳人的感染。免疫力正常者可能僅有輕微症狀,稱為龐提亞克熱,但年老或免疫異常可能進一步併發退伍軍人症肺炎,甚至重症衰竭等。提醒如有民眾有相關發燒呼吸道症狀,仍須盡早就醫診治。

老婦發燒咳嗽誤認感冒 沒想到是血癌

老婦發燒咳嗽誤認感冒 沒想到是血癌#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天氣漸漸轉涼,臺灣也進入傳統的季節性流感流行期,但若是持續咳嗽未癒,可要當心是其他疾病!像是近日有一位年約70歲的老婦人,因為反覆發燒以及有輕微的咳嗽症狀,持續了數週,期間僅服用鎮痛解熱和感冒症狀用藥,但症狀並未緩解。而且還越來越嚴重,身體體力也更加虛弱,家人將他送至急診,詳細檢查後發現竟是血癌。感染科醫師提醒民眾,出現發燒或者類流感的症狀時,應盡速就醫,若發燒持續不退,很可能另有病因須詳細查明。持續不明原因發燒 即要當心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每年冬季12月開始到隔年3月是流感流行季節,該名婦人因發燒、咳嗽就診,入院後經醫師診視,覺得並非一般感冒,安排血液抹片檢驗後,發現許多不成熟的癌細胞,是俗稱血癌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馬上轉介血液腫瘤科醫師進行進一步診視治療。檢驗科陳怡靜主任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常發生持續發燒,合併白血球異常,貧血,血小板低下等症狀,常需血液抹片診視,甚至抽取骨髓檢驗。廖嘉宏醫師也提醒,如果民眾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的症狀,須盡速就醫診視,以免延誤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