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急性發燒伴隨出血 恐血癌前兆

急性發燒伴隨出血 恐血癌前兆#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急性血癌早期檢測不易,急性發燒、貧血、紫斑出血可能是癌症前兆!醫師表示,民眾需多加留意身體徵兆,因急性血癌往往伴隨急性發燒,出血、貧血、血小板急速下降等併發症,和一般感冒發燒略有差異,因此患者若發燒、帶有貧血或紫斑出血,應儘速就醫確診。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高偉堯醫師表示,急性血癌大多是早期造血幹細胞發生成熟障礙且大量增殖,而慢性血癌則是較成熟的造血細胞產生異常病變所引發,因此慢性血癌常通常可透過健檢發現,如白血球過高等;但血癌周邊血液常規檢查中,不成熟的芽球性細胞,不一定可以檢測出來,使得急性血癌檢測的困難度增高。因急性血癌早期檢測不易,民眾若有急性發燒、貧血、紫斑出血的情況可能是癌症前兆,千萬不能輕忽。此外,血癌不只是會影響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的生成,進而引發貧血、出血、感染等併發症,嚴重者還可能發生器官衰竭或死亡。不放棄治療!目前治療血癌方式有化學藥物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等,高偉堯醫師建議病人配合醫囑、積極治療,仍有根治與治癒的機會。

《破除迷思》小孩發燒不會燒壞腦袋!

《破除迷思》小孩發燒不會燒壞腦袋!#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很多家長只要小朋友一發燒,就會神經緊繃、很擔心,加上坊間一直流傳著「發燒會燒壞腦袋」或是「某某鄰居小時候就是發燒拖太久才會燒到耳朵聾掉」等說法,因此,父母們往往一發現孩子發燒,就趕緊抱到醫院求診,甚至要求打退燒針或打點滴。不過,小兒科醫師提醒,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袋,而是疾病引發的併發症才是真的可怕!關於「小孩發燒會燒壞腦袋」這樣的說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吳宗侔醫師表示,真相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經後遺症,與發燒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吳宗侔醫師說,小朋友發燒的前一、二天家長都可以自行觀察,其食慾、活動力、精神狀態都是觀察指標。其實發燒本身其實並不可怕,因為發燒其實是生病時人體自我保護的機制,而41℃以下並不會造成傷害,且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6大危險病徵辨重症吳宗侔也強調,發燒有無、體溫高低都不一定能代表疾病的嚴重度,兒童生病時,重要的是觀察有無重症的6大危險病徵:1)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38°C。2)尿量大幅減少,超過8小時沒尿尿或哭泣時沒有眼淚。3)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或肢體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或持續頭痛與嘔吐、頸部僵硬。4)咳痰有血絲,或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5)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或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或嘴唇、手指、腳趾發黑。6)皮膚出現紫斑。吳宗侔醫師也提醒,無論有無發燒,如果兒童出現上述情形,需儘快找兒科專科醫師診治。

樂閱讀/5個寶寶發燒常見問題

樂閱讀/5個寶寶發燒常見問題#發燒

發燒是大人猜測寶寶是否生病的開端,請檢查寶寶是否有發燒之外的症狀。為什麼會發燒呢?發燒是身體正在和病原戰鬥的證據。感染病毒或細菌等病原時,幾乎都會發燒。這是因為病毒或細菌等一進入身體內,就會產生發燒物質,體溫就會因為這些發燒物質而上升。體溫一上升,身體的新陳代謝及免疫系統的運作也會同時活躍起來。也就是說,發燒是為了保護身體,不讓病毒或細菌在體內增殖而產生的反應。「立刻就醫!」的判斷標準• 未滿三個月時/發燒超過38度以上時。• 三個月以上時/發燒超過38度+以下症狀。• 無意識。• 虛脫無力。• 無排尿。• 不喝水。• 有頭痛及嘔吐症狀。• 吐一整天。• 整天拉肚子。• 有痙攣情形。以上是要立刻去掛急診的標準。除此之外,寶寶的樣子和平常不同,有令人擔心的症狀時,也請立刻就醫。Q1)該如何正確測量體溫?可以在腋下、口內、耳朵等部位測量體溫,重點是每次都要在同一個部位做測量。測量腋下體溫時,首先要擦掉腋下的汗水,從下方直直地把體溫計放在腋下的中央,放得過深或過淺都不好。寶寶動來動去的話,會測不準,所以測量腋溫的訣竅是:一邊抱住寶寶,一邊測量。另外,一天之中體溫不會都一樣。午後的體溫比早晨高,所以平常要在早晨、中午、傍晚、睡前量四次體溫。若了解寶寶平常的體溫狀況,就比較容易判斷寶寶是否發燒。Q2)發高燒會影響腦部嗎?基本上,就算發燒超過40度,也不會對腦部造成影響。發燒是身體在與入侵體內的病毒及細菌戰鬥所表現出來的現象,表示身體正在保護自己;就算發高燒,也不一定會對腦部有不良的影響。但除了發高燒之外, 伴隨想吐、頭痛、頭昏腦脹等症狀時,代表可能有腦部方面的疾病,請立刻就醫為佳。Q3)發高燒時,可以服用退燒藥嗎?退燒藥並不是治療疾病的藥物,而是用來緩和發燒所帶來的不適;即使寶寶發高燒,只要精神很好,就算不使用退燒藥也沒關係。另外,發燒是身體保護自己所產生的重要反應,所以並不是一發燒,就要馬上退燒。雖然媽媽一定很擔心,但還是不要隨便使用退燒藥比較好。只是, 如果寶寶持續發高燒, 吃不下、睡不好時,會消耗過多體力,此時就不要再忍耐,使用退燒藥吧!使用時,請確實遵守用法及用量。Q4)只要讓寶寶保暖、流了汗,就能退燒嗎?即使讓寶寶流汗也無法退燒。當寶寶體溫上升,已經覺得熱的時候,還為了讓寶寶流汗,而刻意給他穿厚衣服、蓋棉被,是很不恰當的。與其這麼做,倒不如觀察寶寶的情形,給寶寶一個舒服的環境比較重要。具體來說,寶寶剛開始發燒時會覺得冷,那就幫他保暖;而當寶寶覺得熱的時候,就讓他涼爽一點。Q5)寶寶發燒時看起來很不舒服,讓寶寶降溫會有幫助嗎?寶寶看起來很不舒服時,可以用冷毛巾或退熱貼讓他降溫,如果放在脖子、腋下,能讓寶寶舒服一點的話,就請試看看。如果寶寶排斥在身上放冷毛巾,也沒必要勉強。要注意的是,即使讓寶寶降溫,感覺舒服了一些,也不表示燒就退了。(本文作者/藤澤博)(摘自/居家照顧 x圖解40種小兒疾病/大好書屋出版)

發燒、尿不出來 恐是急性前列腺炎

發燒、尿不出來 恐是急性前列腺炎#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些老人家或中年男性曾有突然發高燒伴隨不好尿的經驗,甚至會尿不出來。近日一位58歲男性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就診,主訴近幾天突然感覺身體特別虛弱、排尿困難及頻尿,幾乎快尿不出來,故求診於該院區泌尿科。醫師提醒,有可能是罹患「急性前列腺炎」疾病,建議找泌尿科醫師檢查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醫師賴明志表示,經檢查發現,該病患原本只有些許排尿困難情形,未服用治療前列腺肥大的藥物。但因為近期工作壓力大且睡眠不足,造成排尿比起往常不順暢,體溫測量發現高燒38.5度,經初步診斷為急性前列腺炎。接受抗生素藥物合併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治療一週,病況好轉及排尿情況改善。出院後門診再接受2週的抗生素治療後,才完全康復。急性發燒、排尿困難 要注意賴明志醫師指出,急性前列腺炎並不少見,通常一開始以發燒、排尿困難、尿流速減緩及排尿次數增加為症狀,嚴重會產生敗血症併休克。而排尿困難併發嚴重尿滯留的個案,治療上會盡量避免使用尿管,轉而採用膀胱造廔手術來替代,以減少對前列腺的刺激。賴明志醫師也提醒男性民眾,若有急性發燒伴隨排尿困難情形,建議應及早到泌尿科求診,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以免產生嚴重併發症,危及生命安全。

我今年日本腦炎首例 52歲男發燒、意識不清

我今年日本腦炎首例 52歲男發燒、意識不清#發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52歲男性,居住於高雄市左營區,接種史不明,5月31日開始出現發燒、意識不清等症狀,6月8日至醫學中心就診住院並確診為日本腦炎,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疾管局解釋,日本腦炎是由帶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5至15天,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為主,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分。依據該局歷年監測資料顯示,每年5-10月為流行季,6-7月為流行高峰期;近10年每年確定病例數約在15-40例之間,其中0-2例死亡。由於積極推動幼兒接種政策,近10年我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同鄰近之日本、韓國,有較多成人感染的趨勢,好發年齡為30至60歲,並以居家或活動地附近有水稻田、養豬戶或養鴿戶為高危險族群。呼籲上述高危險族群應特別注意自我防蚊措施,如有感染之虞者,必要時可前往署立醫院或其分院、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或新竹分院等自費接種疫苗,一劑疫苗接種收費約介於150至500元之間。疫苗接種為預防日本腦炎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年滿15個月的幼兒,應接受2劑注射,其間相隔2週,隔年接種第3劑,滿5歲兒童則於入小學前完成第4劑接種,目前各地衛生所全年均提供接種服務。由於感染日本腦炎,嚴重者可能導致精神、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如家中有尚未完成疫苗接種之適齡嬰幼兒,請照顧者儘速帶領前往轄區衛生所或指定醫療機構完成接種,以降低感染風險。呼籲民眾應儘量避免在黃昏與黎明時,至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活動;若無法避免,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塗抹衛生署核可之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並請醫師提高警覺加強通報,以利防疫單位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疾管局再次提醒,每年的6至7月為日本腦炎流行高峰期,呼籲民眾加強個人防蚊措施,家中若有適齡嬰幼兒,應依規定時程接種疫苗,以避免感染日本腦炎。

發燒以為感冒 檢查竟是肝膿瘍

發燒以為感冒 檢查竟是肝膿瘍#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位60歲蘇姓男子,日前因不明原因發燒,起初以為是普通感冒至一般診所就醫,然而服藥治療後燒了又退,退了又燒持續一周,因此到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診治竟查出肝膿瘍,所幸經過及時診治救回一命。樂生療養院家醫科郭紋翠主任表示,肝膿瘍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死亡率相當高,敗血症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郭紋翠指出,蘇伯伯的高燒不退,所以先做流行性感冒篩檢,驗出結果呈陰性,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右葉出現直徑4公分大的異狀範圍高度懷疑肝膿瘍。郭紋翠表示,這類病人有不明原因的發冷及發熱時,起初都較沒警覺,通常就近求醫或者自行服藥,加上這些病人經常合併一些使免疫機能低下的疾病,特別是糖尿病及酗酒者最常見,病程發展的速度將加快,所以當病人被送至大醫院時,往往會引發敗血症而有生命危險的情形,不可不慎。郭紋翠呼籲,當病人有不明原因的發冷發熱,心窩部或右上腹部疼痛,尤其合併有黃疸時,應立即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肝膿瘍。

是感冒還是腸病毒? 可檢測咽峽兩側有無水泡

是感冒還是腸病毒? 可檢測咽峽兩側有無水泡#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4到9月是腸病毒高峰期,根據疾管局統計,5月中旬單週之內,湧入門診病患高達2萬3700多人,急診就診率也創下6年來的次高紀錄。許多家長都人心惶惶,深怕家中孩童感染腸病毒,但卻有3成媽媽不知道造成幼兒童感染腸病毒主因竟是大人本身,親暱的抱抱、親吻等都是原因之一。提醒家中若有學齡前幼童,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肌抽躍、持續嘔吐等重症前兆病徵,務必立即送醫。中山醫院兼任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表示,不管是小朋友還是成年人,都有感染腸病毒的風險,不過相對幼童抗體較少,且因學校易傳染病菌,因此感染危險程度也較高,尤其是5歲以下孩童更要特別注意,出現嚴重併發症大多都是小於3歲的兒童。周怡宏指出,以往造成重症都是以腸病毒71型為主,而此類型病毒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會攻擊延腦,造成腦炎導致昏迷、死亡,雖今年以克沙奇A6型感染最常見,致病力不如71型強大,且大部分都是輕症表現,但仍有引發重症的風險。腸病毒可以引發很多種疾病,但其中大多都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輕微感冒的症狀。周怡宏說,可以準備手電筒、小湯匙等工具,張開嘴巴看喉嚨咽峽兩側有無起水泡、紅腫,手掌、腳掌可能也會出現水泡,通常這時候就會伴隨高燒、咳嗽、流鼻水等徵兆,喉嚨痛更是明顯症狀。周怡宏提醒,腸病毒並無疫苗可預防,對付腸病毒最重要的是認識它並瞭解其傳染途徑,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周怡宏表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一方面要吸收養分,一方面又必須能夠阻擋外界的細菌、毒素,因此腸道益菌就扮演了重要角色。許多家長給孩子補充益生菌來提高的自然免疫力,但不是添加愈多愈有效,而要注意菌種能否確實停留在腸道,持續有效的產生免疫保護效果。(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腸病毒重症 四月大男嬰嗜睡、抽蓄、出紅疹

腸病毒重症 四月大男嬰嗜睡、抽蓄、出紅疹#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第2例由該型病毒引起的腸病毒重症,為居住於南部4個月大男嬰,經檢驗確認為克沙奇A6型腸病毒感染,於4月間出現發燒、紅疹、口腔及喉嚨潰瘍,醫師診斷為腸病毒,其後陸續出現嗜睡及肌躍型抽搐等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徵,即時赴大醫院治療後已康復出院。疾管局呼籲民眾,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應時時落實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有重症前兆病徵立即至大醫院接受治療。依據該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急診腸病毒就診比率高於預警值,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而腸病毒71型在前兩年大流行後,活躍度已大幅降低,本年僅有零星輕症個案,目前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該型病毒的致病力雖不如腸病毒71型強,大多數是以輕症表現,但亦有引發重症的風險,民眾仍應注意防範。由於腸病毒傳染力強,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常見群聚感染,特別提醒教托育機構及嬰幼兒家長,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應時常清洗消毒,並應教導兒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當兒童生病時,應立即就醫,遵照醫師建議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生病期間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傳播病毒的機會。該局再次提醒民眾,學齡前嬰幼兒(特別是兩歲以下幼嬰)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