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孕婦罹流感怎麼辦? 醫:可安全用藥

孕婦罹流感怎麼辦? 醫:可安全用藥#發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是感冒還是流感?需要做快篩嗎?需要吃克流感嗎?孕婦感染流感可以吃藥嗎?預防流感的好方法?」你心中也有這些疑問嗎?為提升民眾對流感正確認知並小心防範,疾病管制局特別邀請專業醫師來替民眾解答,提醒民眾注意自身健康,小心防範流感疫情高峰期。內科醫學會監事、國泰醫院副院長黃政華醫師指出,許多民眾誤認為流感只是「嚴重的感冒」,雖然流感與感冒都會出現咳嗽、流鼻水及喉嚨痛等症狀,但是流感引發併發症而造成死亡的機率高,故若出現持續數天發燒、頭痛、明顯肌肉酸痛還有疲倦感,就需警覺是流感,臨床上多見全家一起生病,應儘早就醫治療及休息。此外,並不是有症狀就必須做「快篩」,「快篩」雖然可以輔助診斷,但仍須由醫師合併病人的症狀來考量,若已經出現呼吸急促及困難等危險徵兆或孕婦經評估需用藥者等,不需「快篩」就可以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以降低後續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台安醫院醫師徐弘治指出,孕婦感染流感而不治療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風險,也易造成流產或早產。醫師會評估孕婦的狀況,提供安全的用藥;若經評估確實有需要,可直接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兒科權威林奏延副署長及專精感染科局長張峰義特別提醒,若出現「呼吸喘、血痰濃痰、高燒3日、嗜睡昏迷」流感危險徵兆,務必儘快送醫,幼童比較不會表達自己的不舒服感,可能還會出現活動力低下、不容易喚醒及缺乏意識等,家長應特別留意。對於是否使用抗病毒藥劑,應尊重醫師臨床診斷。以抗病毒藥劑藥效而言,症狀發生48小時內服用最好,但是即使超過48小時用藥,對於防範併發症仍有幫助;而家長易因孩子不易餵藥或症狀減輕就自行停藥,這是錯誤的用藥觀念,抗病毒藥劑若未完成療程就自行停藥,容易產生抗藥性,家長應依醫師評估及處方服用藥物,若孩子有服藥的困難,應多與醫師溝通。聖誕節前後,即將進入流感流行高峰期,而每年經審查與流感相關的死亡數約100-200人,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不可輕忽其威脅。家庭醫學醫學會秘書長李汝禮醫師提醒,各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流感,但老年人、嬰幼兒及具有慢性疾病患者感染後更容易併發嚴重的併發症,呼籲大家要儘早打流感疫苗、警覺流感症狀、危險徵兆要儘快送醫、生病要按時服藥及多休息、保持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生病在家休息等生活好習慣,才能避免感染及傳播流感。

免驚!感染肺結核 按規定服藥可治癒

免驚!感染肺結核 按規定服藥可治癒#發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咳咳咳,咳不停,還有食欲不振、發燒等症狀,你以為只是感冒了嗎?其實這是感染肺結核也會出現的症狀。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肺結核病例,這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細菌進入人體後,不會立即產生反應,大約95%的病患第一次感染結核桿菌時,會因為身體免疫力所以不會直接發病。結核病初發病時往往沒有明顯或特異性的症狀。臨床上病人常見的症狀跟其他胸腔疾病的症狀很相似,向是咳嗽、胸痛、倦怠、發燒、食慾不振等,所以要診斷結核病,比需綜合臨床表現,如咳嗽超過三周,還要經過胸部X光檢查,最重要的是實驗檢驗,經由驗痰發現結核菌,才是肺結核最重要的診斷依據。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主任曾舜玲提醒大家,結核病是可治癒的疾病,在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下,按規服藥2週內即可降低其傳染力,持續按規定服藥至少6個月以上即可完全治癒。為避免治療中斷導致治療時間延長,建議患者皆應納入都治計畫。而「都治計畫」是因為抗結核的治療過程漫長,而且有部分人因為體質等因素,可能在治療過程會有不舒服感或副作用,因此藉由經過訓練的關懷員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關懷結核病個案服藥治療過程,有效降低個案抗藥性的產生,提高治癒的成功機率,重拾健康。結核病的主要傳染途徑是空氣與飛沫傳染。帶菌的結核病患者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如果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的飛沫,就有可能感染。所以與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是否具有良好的通風環境,是被傳染機會的重要因素。

嬰兒高燒全身起疹似花豹 這是玫瑰疹啦

嬰兒高燒全身起疹似花豹 這是玫瑰疹啦#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一位10個月大的嬰兒連續三天高燒後,父母在翌日發現身上遍佈疹子,經小兒科醫師蔡孟哲診斷後表示,這是玫瑰疹,幾乎所有嬰兒都曾罹患,只要小心照護,父母不用太過擔心。成大醫院小兒部蔡孟哲醫師說,玫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主要為皰疹病毒第6型及第7型最常見。這是一種相對良性的疾病,少數有嚴重併發症或後遺症。其主要症狀會出現發燒,溫度可高至攝氏39至40度,通常持續3至5天,平均3天。當高燒的時候,病童可能因發燒不舒服而顯得煩躁不安,也可能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涕之類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玫瑰疹多半發生在六個月到一歲半大的小寶寶,男孩女孩都會發生,並無特別差異。玫瑰疹整年都可發生,但傳染力並不是很強,因而很少發生大流行。蔡孟哲進一步指出,這種病最大的特性就是當發燒漸退時,會出現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這些玫瑰色的疹子通常不會癢,也不會有水泡出現,疹子隨著數目增多,在一到三天的時間內,會慢慢融合和消退,不會像得麻疹一樣有任何色素沉著或脫屑現象。蔡孟哲醫師提醒,玫瑰疹是病毒感染,屬於良性的病程,在治療上適度的給予退燒藥,可以讓孩子減緩發燒的不適。基本上,正常嬰兒得到玫瑰疹,不會有任何併發症。但對扺抗力較差,受到免疫抑制的幼嬰,則可能有較重的併發症。此外,若小寶寶有合併熱性痙攣體質,可能會因高燒而引起抽筋。要叮嚀家長的是,多注意孩子的精神活動力,有高燒時,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照片來源:成大醫院小兒部提供)

幼童當心!夏季腸胃炎住院比率增3成

幼童當心!夏季腸胃炎住院比率增3成#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炎炎夏日,腸胃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指出,今年暑期兒科門診腸胃炎的病患明顯增多,且7~8月兒科住院病人中,腸胃炎就佔了約五成,相較於3月份,住院病人腸胃炎的比率增加約3成!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主任吳靜淑表示,腸胃炎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也有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通常合併肚子痛、發燒、腹脹、輕微感冒症狀等;腸胃炎又可分為「細菌型」及「病毒型」,潛伏期視病菌種類而定,由數小時到數天不等。細菌型腸胃炎主要是細菌感染所造成,其中以沙門氏桿菌最常見,也盛行於炎熱的夏季,主要由食入的食物和水所傳染。病毒型腸胃炎則主要由病毒感染所造成,最著名的為輪狀病毒,於秋冬季較盛行,但在台灣一年四季皆有病例發生,經由糞口傳染,有時也經呼吸道及飛沫傳染。吳靜淑主任指出,腸胃炎治療上,多數採取支持性治療法,其中主要是矯正水分及電解質的不平衡現象。脫水嚴重病例則禁食並給予靜脈點滴注射,於症狀漸緩時開始餵食。腹瀉較不嚴重的疾病,可以口服電解質液補充,嬰兒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避免喝牛奶、果汁或運動飲料。餵哺母乳的嬰幼兒,則可以較少量的母乳搭配口服電解質液餵食,可視臨床症狀改善情況,適度增加母乳的餵哺。一歲以上或更大孩童則可以稀飯、土司、饅頭等餵食,應避免乳製品或過分油膩食品。適逢暑假,孩子外食及戶外遊玩的機會增加,吳靜淑主任提醒父母應協助小朋友維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如廁後,以及處理嘔吐物或糞便後都須徹底用肥皂洗淨雙手,並即時用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消毒受污染的物件表面。八個月以下嬰兒可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來預防輪狀病毒。家長也要特別注意小孩糞便若有血絲、有脫水跡象、活動力減弱(尤其三歲以下幼童)、腹瀉合併發燒兩天以上,都應盡快送醫!

突然抽蓄!幼兒發燒當心熱性痙攣

突然抽蓄!幼兒發燒當心熱性痙攣#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1歲半的小強這幾天有咳嗽流鼻水,突然開始發燒,前幾分鐘還在玩耍,突然間,就發生抽搐的現象,呈現雙眼翻白、臉色變黑、腳一直抽動,且全身發燙,小強的媽媽怕他咬到舌頭,趕快把湯匙塞入他的嘴巴,送到醫院才知道小孩是熱性痙攣。阮綜合醫院小兒科蔡金燕醫師表示,熱性痙攣是指發高燒而引起的抽搐。發生幼童6個月到5歲之間,男孩發生的機會略高於女孩。這些小孩的生長發育與身心發展是完全正常,只有體溫突然竄升時,才會引起抽搐,其他時候與常人無異。熱性痙攣在小兒科中是很普遍疾病,發生率約3%,好發於三個月到六歲,尤其是六個月到三歲的兒童。當小孩成長到五、六歲時,熱性痙攣大部份都會消失。熱性痙攣家族性遺傳傾向很大,據學者統計若父母親曾有熱性痙攣的病史,則其小孩的罹患率將增加為三至四倍。熱性痙攣的診斷,最重要是必須排除腦膜炎或腦炎的可能性,小朋友的第一次發燒合併抽搐時,須由有小兒科醫師詳加診治,找出造成發燒性抽搐的發燒原因,必要時必須做脊髓液的檢查。熱性痙攣對父母是種很恐怖的經驗,當小朋友經驗過發燒合併抽搐後,父母親最為擔心的問題就是小孩腦部會不會受傷?會不會變笨?另外就是會不會變成癲癇?基本上,簡單型的熱性痙攣,病人抽搐的時間在幾分鐘內就會自動停止,是不會影響腦部正常的功能。  另外,熱性痙攣本身並不會造成癲癇,而是癲癇患者有一部分在早期會以發燒合併抽搐來表現。所以,當病人診斷為熱性痙攣時,應注意其抽搐時間是否超過十五分鐘,是否在廿四小時內超過二次發作,或是局部發作等因素。請保持鎮靜、千萬不要慌張,您的小孩並不會感到痛苦或因此死亡,大多抽搐發作會在數分鐘內自動停止。熱性痙攣發作時,絕對不可強塞任何東西入病人口腔,應讓病人側躺以防嗆到,並清除現場的危險物品,維持呼吸道之通暢。熱性痙攣的最佳治療方法,就是預防小孩發燒,規則時間服用醫師處方藥,由於熱性痙攣的發作頻率並不很高,而每次發作的抽搐多半會自行緩解,因此並不需要積極的予以治療。不過如果發作的頻率很高或是每次發作都帶給家人照顧上的莫大困擾,也是可以考慮藥物治療的,須與小兒神經醫師詳細討論後再決定。

不明原因發燒 當心潛在疾病作祟

不明原因發燒 當心潛在疾病作祟#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發燒,是一般人都有過的經驗。但是許多不是因為感冒而引起的發燒就較為麻煩且難處理,有些甚至找不出發燒的原因,更可能潛藏著難以捉摸的疾病。七十歲的賴媽媽身體一直很健康,也很少看醫師。但是最近一個月以來卻不斷發燒,診所跑了不少次,但都說只是感冒而已,直到到感染科求助被認定是「不明熱」,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阮綜合醫院感染科許寶仁醫師表示,「不明熱」的表面上字義是「不明原因的發燒」,但隨著醫療進步,真正不明原因的發燒已經變少了,有的只是難以診斷的疾病。也就是說,這些不明熱的病例,多數在後續的檢查中仍能找出病因,只不過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代表身體某個地方出了問題,因此若繼續追蹤,約有一半左右都是感染所造成,其他會造成發燒的原因還包括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及不明病因的發燒。造成發燒感染性疾病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黴菌、原蟲等等,比較有名的病毒像流行性感冒病毒或是腸病毒。在台灣地區,如結核病、各種病毒性感染(含愛滋病)等感染因子,是最常見的致病因素,而年輕人則常因風濕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引起不明原因發燒。門診中曾有位患者說他感冒很久都沒有好,因為他發燒兩個多月,體重減輕六公斤,晚上常常睡到滿身是汗的驚醒,且出現持續咳嗽現象,但診所醫師都說可能是感冒,吃藥很久也沒用,最後的做胸部X光和痰液培養,證實其實是肺結核。診斷不明熱需要詳細檢查,但首先最重要的是病患的配合,對於醫師詢問要誠實告知,包含家族病史、原有疾病、最近的旅遊史、職業可能的暴露、是否飼養或接觸動物、昆蟲的叮咬、藥物使用、不安全性行為等等,因為任何的蛛絲馬跡都可能是重要線索。「不明熱」可能需要反覆多次的檢查。從血液、尿液及糞便常規檢查及各種體液檢查,另可能依病患的病情需要,安排做非侵襲性檢查,如放射線X光及超音波檢查。除此之外,發燒也要考慮癌症的可能性,因為很多發燒的病人到後來真正的診斷可能是肺癌、肝癌等等,接下來可能也要安排一些侵襲性的檢查,如胃鏡、大腸鏡、支氣管鏡等,以排除癌症相關性。發燒的原因有時是相當複雜的,需要瞭解各種感染的傳染途徑及檢查方法,不論病人或家屬都應該要有耐心,並和醫師充分配合。

登革熱流行季到 本土登革熱再添1例

登革熱流行季到 本土登革熱再添1例#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高雄市今年(101年)截至7月2日止,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驗確認本市本土型登革熱病例累計14例,最近一例病例發生於前鎮區鎮昌里,個案為63歲女性,自6/26開始出現發燒、後眼窩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前往住家附近的地區醫院就診由該院醫師通報後,經中央疾病管制局檢驗確認感染第二型登革熱,目前住院治療中。該個案活動地點以住家及同區盛興里工作地點為主,並且每日會到鄰近市場買菜,衛生局已於第一時間針對其居住地及疑似感染地點,規劃進行必要的緊急防治工作,以遏止疫情快速擴散。時序已進入疫情流行期,衛生局籲請全體市民朋友提高警覺,做好自身防蚊措施,同時務必加強環境自我管理,每週巡視、清除住家室內、外積水容器,特別是大雨過後容易造成積水的頂樓、地下室、屋後堆積物、屋簷排水槽等隱密且容易忽略的地方,都必須詳加檢查,積極移除積水,以避免自身及家人感染登革熱。

下雨天民眾愛穿夾腳拖 當心鉤端螺旋體感染

下雨天民眾愛穿夾腳拖 當心鉤端螺旋體感染#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颱風雖然已離台,不過豐沛雨量,讓許多地區積水不退,民眾涉水出門可要特別當心!尤其在雨天,許多人愛穿拖鞋出門,醫師提醒,地上的污水夾雜許多細菌,不小心割傷腳部,可能引發鉤端螺旋體感染,輕則發燒、頭痛,嚴重甚至會造成死亡,也容易吃到不潔食物,引發急性腸胃炎,民眾要小心。 大林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賴重彰表示,颱風過後,地面散布許多尖銳雜物,容易割傷腳,造成細菌感染,還可能感染鉤端螺旋體,引發發燒、頭痛、黃疸、倦怠,嚴重甚至會造成死亡,外出時應穿著包覆性較佳的鞋子或雨鞋,避免赤足接觸積水或潮濕土壤。 急診科醫師侯鐘閎表示,這幾天得急性腸胃炎的患者最多,可能是颱風天食用水遭到污染,或是吃到不潔的食物,一位六十歲的阿伯,昨晚上就拉了二十次,清晨趕緊就醫,他呼籲民眾一定要把食物煮熟才食用。 此外,颱風天急診室外傷的患者也不少,都是天雨路滑造成,侯鐘閎指出,如果民眾只是輕微擦傷,可自行用生理食鹽水及碘酒消毒即可,但是較深的傷口,自己清不乾淨,最好找醫護人員處理,因為皮膚深部軟組織受創,傷口不容易癒合,放著不管,可能因感染而導致組織壞死,到時就要清創做植皮手術。 賴重彰也指出,慢性病患者,雨天出門需防止受傷,保持身體的乾燥,像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較差,週邊血管神經病變,如引發糖尿病足細菌感染,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肝硬化慢性肝病患者,若接觸到海水中海洋弧菌,可引發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有生命危險。 賴重彰強調,清除家中積水時,千萬不能赤手和拖鞋就開始打掃,由於外來污水夾帶水溝及化糞池污水,藏有細菌,整理時務必戴上防水手套及穿著防護膠鞋,浸水的牆壁、地板及傢俱表面,可用肥皂水清洗;如果餐具也有泡水,應洗淨煮沸進行消毒,常接觸的家具則用漂白水稀釋後進行清潔。打掃完畢後,立即用肥皂將手腳充分洗淨,並保持乾燥。 賴重彰提醒民眾,雨後的積水加上高溫,極易孳生蚊蟲傳播疾病。整理家園時,除積水外,也應順手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睡覺時也可考慮掛蚊帳睡覺,以避免蚊蟲叮咬。如遭蚊蟲叮咬後有發燒、皮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時,應趕快就醫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