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穿過多衣物、不通風 也易造成發燒

穿過多衣物、不通風 也易造成發燒#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在預防注射門診時,常聽到有媽媽緊張問,「打這個針會不會發燒?」或是「若發燒怎麼辦?是不是要吃退燒藥?」其實所謂發燒,是指體溫超過正常體溫的狀態,肛溫、耳溫高於38℃或腋溫高於37℃,而正常體溫為肛溫(耳溫)36.5℃~37.9℃之間,腋溫為35.9℃~36.9℃之間,但發燒後該如何處理?基隆中山衛生局李美燕指出,小兒發燒通常只要多補充水分、維持適溫、卸去被蓋、減少衣物穿著,通常都能改善。其實發燒是一種生理反應,是人體受到微生物(如濾過性病毒或細菌)入侵而引起;小兒感染所造成的發燒大多是濾過性病毒感染,引起免疫系統中的白血球釋出「致熱素」,刺激中樞神經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而造成體溫升高發燒的溫度高低並非與疾病嚴重度成正比。衛生局也提醒發燒時勿因驚慌而濫服退燒藥,應找出導致發燒之原因。造成發燒大部分是因為感染,如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腦膜炎、腫瘤或免疫系統等疾病。另外穿過多的衣服或室內不通風,也容易造成發燒。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建議民眾若只是輕度的發燒,肛溫(耳溫)38℃~38.5℃,不需使用退燒藥,只要多補充水份即可,而中度的發燒肛溫(耳溫)38.5℃~38.8℃,依醫師囑咐口服退燒藥,少穿衣服、減少蓋被,另外若是高燒肛溫(耳溫)超過38.8℃以上,依醫師囑咐口服退燒藥或使用肛門栓劑,不可用酒精擦拭身體,若小孩已曾發生過熱性痙攣時,腋溫超過37℃或肛溫(耳溫)超過38.8℃時,應立即給予肛門栓劑退燒並儘速就醫。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也建議大家,若服用退燒藥後1小時若體溫仍高於38.8℃,可再給予肛門栓劑退燒。兩次肛門栓劑之給予時間應間隔6小時,避免密集使用造成體溫過低。若是病童有抽搐、眼睛上吊、活動力不佳、異常哭鬧、食慾減退或持續3天以上發燒,應立即就醫,以免造成傷害。

女子遊泰染麻疹 相關接觸者要當心

女子遊泰染麻疹 相關接觸者要當心#發燒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日公布今年第3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病例,該名病例為居住南部之24歲女性,曾於3月4日至3月9日赴泰國旅遊,3月9日起有咳嗽、發燒、流鼻水症狀,3月21日開始出疹。3月28日確認為麻疹病例,目前已康復。依麻疹潛伏期研判可能屬境外移入個案。衛生單位於接獲通報後,即展開各項防疫工作:包括掌握個案於就醫醫院及住院之接觸者與醫護人員、同住及接觸家屬等名單,相關接觸者364人經調查已列冊,除進行麻疹相關之衛生教育外並進行健康監視,期防範疫情之散播,目前尚未發現有其他疑似麻疹症狀者。此個案曾於3月18日(可傳染期間內)上午10:18搭乘台鐵區間車(北上3138車次)由新市至嘉義,下午7:21搭乘台鐵區間車(南下3217車次)由嘉義至新市。因此,疾管局特別呼籲3月18日曾搭乘該兩班次列車的民眾提高警覺,請自我監測並進行自主健康管理18天(至4月5日止),若出現疑似症狀(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以利醫師提供適切的診療服務。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藉由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含有病毒之鼻咽腔分泌物而感染,好發於冬末及春季,初期症狀主要有發燒(超過38℃)、鼻炎、咳嗽、結膜炎等。皮疹則會由耳後開始,再擴散至臉部,然後下移至軀幹和四肢。依據疾管局監視資料顯示,近年來國內每年約有十至數十例麻疹個案,並曾發生數起由境外移入個案引發之醫院群聚事件,該局表示,透過頻繁的國際交流,境外移入病例勢難完全避免,仍將造成我國防疫安全上之風險,故該局再次籲請幼兒家長,對於家中已滿1歲但尚未完成麻疹疫苗接種之嬰幼兒,應儘速攜往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醫療院所,由醫師評估後接種,以防堵境外移入病例在國內造成進一步之傳播。

染恙蟲病未適當治療 致死率達6成!

染恙蟲病未適當治療 致死率達6成!#發燒

清明節將到,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可能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將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應做好自我保護措施,以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依據疾管局歷年的疫情資料分析顯示,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的病例發生,於4~5月間病例數開始呈現急遽上升,7月時到達最高峰;尤其以金門縣、臺東縣、花蓮縣及澎湖縣等縣市病例數較多。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以囓齒類(鼠類)為主,恙蟎幼蟲喜歡爬行於土面,或喜歡停留於草叢中,伺機落入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蟎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常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疾管局呼籲民眾落實「自我保護」措施,至山區或野外活動時,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如需進入草叢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等保護性衣物,皮膚暴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以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參考。

不明原因發燒 幼兒泌尿道感染警訊

不明原因發燒 幼兒泌尿道感染警訊#發燒

林先生的兩歲女兒連續兩天吃不下且有發燒現象,連忙送到醫院,做過檢查後,診斷是尿道感染,阮綜合醫院小兒科蔡金燕醫師表示,泌尿道系統感染其實是小兒科相當常見的疾病,但由於無法正確表達不舒服,導致初期難以察覺,其實不明原因發燒是孩子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警訊。不過究竟什麼原因造成小兒泌尿道感染?蔡金燕醫師解釋,最常見的是細菌由排尿口上行至泌尿道,因寶寶的屁屁都泡在尿布裡,家長若不注意清潔與定期更換尿布,細菌會沿著排尿口往上感染泌尿道。對成人來說,一旦泌尿道染可能吃吃抗生素就沒事,但對兒童卻要考慮避免後續可能發生的腎傷害。因此,在治療上首要除症狀緩解及病因治療,再者須預防復發,第三則是矯正可能合併的先天異常。臨床經驗顯示,發生在愈小兒童的泌尿道感染,合併先天性構造異常的機率愈大,造成腎臟傷害的機率也愈高。腎臟在人體中扮演著排尿、維持電解質平衡、水分穩定、控制血壓並穩定鈣質以及維他命D代謝、造血等功能的重要角色,預防孩子泌尿道感染,家長不可不慎!所以,如何在早期診斷及治療以避免不必要的腎傷害,才是最大的重點。各種年齡層泌尿道感染可能出現症狀1.新生兒:發燒、低溫、厭食、生長遲緩、黃疸、敗血症。2.嬰兒:不明熱、生長遲緩、異味尿和不安。3.學齡前幼兒:腹痛、嘔吐、異味尿、發燒、夜尿、頻尿、排尿不順、急尿。 4.學齡兒童:表現出比較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症狀,如夜尿、頻尿、排尿不順、急尿、發燒、肋脅下疼痛或血尿。

服用RU486未回診 小女生差點送命

服用RU486未回診 小女生差點送命#發燒

一位南投的小女生在媽媽的陪同下,在南投的醫療單位服用RU486,該小妹妹沒有根據她的主治醫師的約定回去醫院追蹤,過了幾天後的半夜,她忽然發高燒到40度,媽媽以為是感冒,還為她蓋厚棉被、給她喝熱雞湯。開業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腔有一大堆血塊。蔡鋒博醫師說,根據小女生媽媽的描述,研判是使用RU486流產不完全所引起的感染,於是立刻進行手術,將已經感染的血塊吸出來,並立刻轉診到醫學中心施打抗生素。小女生剛送到醫學中心時有點量不到血壓,後來經過醫師的搶救,血壓慢慢獲得控制,也漸漸退燒。蔡鋒博醫師提醒,如果有服用RU486或做過人工流產之後,有感染、發燒症狀要立即跟自己的主治醫師連絡,不要當做是一般的感冒發燒,以免生命遭受威脅。RU486在台灣被列為管制藥物,必須在醫生監督下使用。彰化秀傳醫院衛教中心文章指出,RU486是口服墮胎藥,一顆劑量為600mg,用於墮胎或性交後避孕的情形。RU486適合懷孕七週內使用,但在懷孕越短的時間內使用,成功率越高,不適感越少,但高血壓、心臟病、子宮外孕,長期服用類固醇及吸煙婦女皆不適用。由於RU486比起傳統人工流產手術更為簡便,不少青少女在偷吃禁果後,墮胎多半先選擇RU486。此藥可能的副作用為陰道大量出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等情形發生。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新光醫院、台大醫院、國泰醫院等醫院,針對160多位婦女進行RU486臨床試驗,報告和國外(英國、法國、中國)一樣,成功率達九成七。使用方式:連續服用四天,前三天服用RU486,目的是讓胚胎及滋胚細胞死亡,第四天服用前列腺素,可讓子宮收縮,以利子宮內容物排出。秀傳醫院衛教文說,服用RU486前,一定要經醫師使用超音波檢查,確定是子宮內正常受孕才可用服用,且服用完後一定要回診,由醫師確定已完全流產。

人畜共通傳染!布氏桿菌病症狀多

人畜共通傳染!布氏桿菌病症狀多#發燒

為因應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病例增加,強化疾病監測及防治能力,減少布氏桿菌病於國內傳染風險,衛生署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於7日行政院公報,公告將布氏桿菌病列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依據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醫師診治病人時,如有發現疑似布氏桿菌病病例,應採行必要的感染控制措施,並於一週內向衛生主管機關進行通報,違者處以新臺幣9萬元以上、45萬元以下罰鍰。疾病管制局表示,布氏桿菌病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存在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及乳汁中,再透過接觸、生飲乳製品傳染給人,人傳人的情形較為少見,潛伏期為一週至數個月。臨床症狀包括發燒、頭痛、食慾不振、盜汗及關節疼痛等,一般可以抗生素進行治療,少數未治療病例可能因心內膜炎死亡。布氏桿菌病經常發生於非洲、中亞及東南亞等畜牧業發達的國家,近年國際間布氏桿菌病疫情頻傳,鄰近國家如馬來西亞、韓國及大陸都曾爆發疫情;我國去年年以前已近30年無布氏桿菌病的病例發生,但在去年5月至10月期間連續接獲通報,並確認5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病例,顯示該病原具有境外移入威脅國內防疫安全的風險。此外,布氏桿菌病為畜牧業的重要傳染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分別將牛布氏桿菌病及羊布氏桿菌病公告為動物乙類疾病。疾管局提醒民眾前往上述流行地區應避免生食(飲)牛、羊肉、未經消毒的生乳及其製品,避免與動物過度親密接觸,如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返國時亦可於機場尋求檢疫人員協助,倘返家後身體仍不適,應立即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旅遊及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及通報。

膿胸是什麼?!怎麼發生、治療?

膿胸是什麼?!怎麼發生、治療?#發燒

阮綜合醫院胸腔外科林鴻生醫師表示,膿胸最典型的症狀是單側劇烈胸痛,疼痛嚴重時會影響呼吸。此外,同時會有畏寒、發高燒等典型細菌感染的症狀,延遲治療會有敗血症及休克等致命情況發生。造成膿胸最常見的原因是先有肺炎感染,再引發肺表面的肋膜發炎或感染,甚至化膿。林鴻生醫師說,膿胸病患會先給予廣效性的抗生素治療,待肋膜積液細菌培養結果出來,據以調整抗生素的使用,一般需抗生素治療二週時間。若病患為糖尿或肝硬化病患者、或有較嚴重敗血的症狀,則需要更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引流膿瘍方式會因發病時間及肋膜液分析結果而有所不同。若在發病最早期,可於超音波導引下在胸腔置入細管引流。若肋膜液分析結果中發炎指數高或有細菌存在,則需以外科方式放置較粗口徑的胸管引流。若較晚期才診斷發現膿胸,通常此時已發展為濁狀或膿狀膜積液且有間隔產生,此時光置管引流效果不佳,需以外科手術進行清創與引流。林鴻生醫師指出,當前的外科手術治療膿胸方法,以胸腔鏡輔助手術清創及引流為主流,比起傳統開胸手術,有傷口小、恢復快等優點。胸腔鏡手術只需在胸壁上打 2 個一至兩公分的傷口,即可清除發炎化膿組織及間隔,清洗整個肋膜腔,再從胸壁傷口置入引流胸管,手術時間一般僅需約 2 小時左右。手術後會在加護病房休息一晚,隔天視恢復情形可轉入一般病房。但病患因接受麻醉及原本就有肺炎,手術後需積極咳痰,儘早下床活動,可加快恢復、減少併發症產生。一般而言,手術後約 7 至10天,胸腔引流管出來的液體若量少於 100cc 且乾淨,就可以拔管出院,但肺炎仍須持續抗生素治療。

輕忽流感症狀 當心嚴重併發症或死亡

輕忽流感症狀 當心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發燒

流感疫情發燒,國內死亡病例持續增加,疾管局預估農曆過年前後達到疫情最高峰。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主任林名男醫師提醒,最近門診就有較多症狀嚴重的流感患者,入冬後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原本就會比較多,但流感患者的發燒時間較久,主要症狀還包括肌肉酸痛、倦怠無力、疲倦等全身性症狀,比一般感冒症狀嚴重,提醒大家不要輕忽。 林名男表示,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或是慢性病患者,屬於流感併發症的高危險群,因此只要出現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流感症狀,就應立即就醫,以免病程發展快速,引發肺炎、心肌炎、腦炎、橫紋肌溶解症、腎衰竭等併發症,若是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以上等症狀,更應立即至大醫院就醫,以降低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風險。 林名男指出,目前A型及B型流感對於流感抗病毒藥劑的反應都很好,若在診間碰到較症狀嚴重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都會注意是否有感染流感的可能。若周遭已有證實罹患流感的患者,本身又有發燒、肌肉酸痛等症狀,目前疾病管制局就可以認定為流感高度疑似患者,予以投藥治療,通常需連續服藥五天。但林名男也提醒,不是每家診所都有提供公費克流感,目前全國有二千多家診所為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配置點。民眾可以撥打疾管局諮詢免付費專線1922查詢。 賴重彰提醒,季節性流感傳染力高,且所有年齡層皆可能遭受其侵襲,在特定高危險族群,如嬰幼兒、年長者,更可能引發嚴重疾病甚至死亡。目前只有疫苗能有效預防流感,是最經濟、安全、有效的措施,如民眾尚未接種,應盡快施打疫苗,才能產生抗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