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菊池病是啥?會發燒且頸淋巴結腫大

菊池病是啥?會發燒且頸淋巴結腫大#發燒

林小妹妹是一位十歲、健康、活潑的女孩。住院前一週,突然感覺輕微發燒,左側頸部疼痛且淋巴結腫大,約5公分大小。因為淋巴結持續腫大,焦急的父母帶著孩子來到本院小兒科住院,接受淋巴結切片檢查,病理診斷為菊池病。經醫師解釋後,家長心中的石頭終於放下,之後小女孩也恢復了健康。菊池病到底是什麼疾病呢?大千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徐北辰醫師表示,菊池病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最早是由日本的菊池醫師在一位年輕的女性病患上發現並報告出來,因此以他的姓命名。罹患此病的患者大多會出現發燒、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症狀。在菊池病病患中女性佔多數,大部份病人是小於40歲的年輕人,在美國的統計平均年齡為30歲。各色人種都會發生,但亞洲人罹病的報告似乎比較多。從臨床的表現、疾病的過程和病理的變化顯示,産生菊池病的可能的機轉是人體的免疫細胞,如T細胞、組織細胞,針對某個入侵的病原菌或病毒,産生一系列的免疫反應和細胞凋亡所造成。菊池病和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都有相同的性別及年齡分佈、病理變化,有些紅斑性狼瘡病患會出現菊池病,相對的有少數菊池病患者後來産生紅斑性狼瘡。 徐北辰醫師指出,治療上以症狀治療為主,不需要特殊的藥物。嚴重的病患可以使用類固醇,會有明顯的效果。此病的預後很好。疾病會在一至四個月內痊癒。需要注意的是會有復發或轉變成紅斑性狼瘡的可能,因此病患應定期追蹤二、三年。

防流感 台中學童發燒請假、戴口罩

防流感 台中學童發燒請假、戴口罩#發燒

為因應流感疫情,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於昨(3)日上午召開「校園流感防治研商」會議(見圖,台中市衛生局提供),決議自即日起,學生發燒攝氏38度以上,應立即請假就醫並在家休息,退燒返校後至少持續落實戴口罩一週,減少病毒傳播。此外,各學校應於每日15時向教育局通報流感感染人數及住院情況,並由教師進行健康追蹤。蔡炳坤表示,校園為人口密集區,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的書包中放置一個口罩備用,只要小孩有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初期感冒症狀就應該立即就醫,如果有持續發燒、肌肉痠痛、呼吸困難、活動力減弱等明顯症狀,應立即轉往送大醫院就醫。此外,蔡炳坤也指示教育局針對各校應對請假學生研擬補救教學措施,同時視疫情發展,必要時將進一步研擬是否採行停補課措施。台中市衛生局表示,截至3日14時止,台中市公費流感疫苗統計0.5cc還剩約4400劑、0.25cc還剩1000劑,呼籲65歲以上的長者、與6個月以上到6歲以下幼兒未接種疫苗的民眾,請儘速就鄰近衛生所及合約院所接種疫苗;未符合公費接種流感對象,但民眾如自覺接種流感需求,也鼓勵民眾自費接種。 台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上週使用流感抗病毒藥劑共24846顆,目前尚有33181顆,疾病管制局將隨時補充藥劑,提供165家合約院所使用,並盼有更多醫療院所加入抗病毒藥劑合約申請行列,讓民眾就近就醫用藥。此外,民眾也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咳嗽時戴口罩,生病患者盡量在家休養、避免進出公共場所,才能降低罹患流感的機率。

又有腸病毒感染案例!請注意家中幼兒

又有腸病毒感染案例!請注意家中幼兒#發燒

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台中市的1歲10個月女童、彰化縣的2歲及台南市的8歲女童,分別於本月4、15、19日出現發燒、口腔潰瘍、皮膚紅疹等腸病毒感染症狀,及活動力減低、肌抽躍合併心跳過速、下肢無力等疑似重症病徵,所幸及時赴大醫院就醫,3名個案皆已順利康復出院。疫調發現,此3名腸病毒重症個案發病前皆曾接觸親友中的腸病毒病童。疾管局監測資料顯示,時序雖已入冬,腸病毒71型疫情卻未如往年同期趨緩,本年53例重症個案皆為感染腸病毒71型所致,其中3名幼兒不幸死亡。雖然整體腸病毒疫情呈現下降趨勢,但感染腸病毒71型常見的手足口病疫情卻未趨緩,目前以中區及南區的腸病毒71型活動情形較高,但其他縣市亦陸續出現感染該型病毒的輕症及重症個案,顯示腸病毒71型威脅仍持續存在,不可輕忽。  疾管局呼籲,面對蠢蠢欲動的腸病毒71型疫情,不管大人小孩都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生病應儘速就醫,落實「生病不上課」,在家充分休息以降低傳播的機會,使身體儘快恢復健康。疾管局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並避免與腸病毒病人接觸。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手腫的像「麵龜」!原來染海洋弧菌

手腫的像「麵龜」!原來染海洋弧菌#發燒

一名高齡七十三歲的阿嬤日前在家料理鮮魚,左手疑是傷口遭到魚鱗感染,不到一天,左手掌就紅腫的像「麵龜」一樣,還持續發燒,家人急忙將她送往醫院檢查,證實感染海洋弧菌。幸好醫師判斷正確,緊急替她進行截肢手術,兩週後便康復出院,總算保住一命。大林慈濟醫院整型外科許宏達醫師表示,病人曾經接受換肝手術,因此得一直服用抗排斥藥物,造成本身免疫力低下,讓海洋弧菌趁虛而入。阿嬤到院時意識清醒,但由於驗血有發炎反應,且持續紅腫、發燒,懷疑有可能是壞死性筋膜炎,經反覆詢問是否到過海邊、吃過海鮮,才想起早上做菜時可能被魚鱗劃到。許宏達醫師先使用筋膜切開術,檢視化膿情形並做初步處理,看是否能避免截肢。但過沒多久,情況持續惡化,原本紅腫的左手,開始產生出血性血泡,病人也陷入昏迷。由於化膿情況嚴重,也有敗血症,許宏達擔心手術清瘡可能也難以挽救,為了留手,可能命都保不住。向家屬建議截肢,所幸家屬很快便做出決定,經過一小時的開刀,術後觀察兩到三週便出院返家休養。海洋弧菌是導致壞死性筋膜炎的原因之一,平時可透過傷口,甚至是食物感染,最明顯的症狀便是有出血性的血泡,但此時就已經非常嚴重。許宏達建議,平時最好少吃蚵仔、蝦蟹類等未煮熟食物,料理時也最好戴上手套,以防傷口感染或刺傷。到了海邊也要避免傷口接觸海水,從事漁業或養殖業的民眾更是要小心。

大陸、東南亞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燒 孩童出國要小心

大陸、東南亞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燒 孩童出國要小心#發燒

雖然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但是腸病毒的以情似乎沒有緩和下來,日前疾管局就已經發出警告,強調腸病毒71型疫情尚未明顯趨緩,民眾要該要提高警覺。除了台灣之外,疾管局昨(18)提醒民眾,越南、中國大陸、香港等近期腸病毒活躍程度上升,如果要前往當地的民眾,一定要注意相關的衛生情形。(圖片翻攝自疾管局的宣傳單張。)疾病管制局表示,雖然已經入冬季,但是越南、中國大陸、香港等地的腸病毒疫情仍持續延燒,尤其越南出現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大流行,已有137例死亡,而且大多數為兒童。因此疾管局提醒民眾與當地華僑,應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對幼童更應加強保護。越南今年出現腸病毒71型大流行,已有137人死亡,其中多數為兒童。此外,中國大陸今年到11月為止,已有470人因為腸病毒死亡,且每月病例數皆高於歷年同期的數字,而且最近還有上升的趨勢。疾管局強調,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之場所最容易傳播,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疾管局也表示,大部分感染腸病毒的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但是會有少數出現嚴重併發症;一般來說,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若家中兒童發生手足口症,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下面影片是疾管局宣傳勤洗手,分享自Youtube:

女蜂窩性組織炎!小腿紅腫又發燒

女蜂窩性組織炎!小腿紅腫又發燒#發燒

陳太太三天前穿著拖鞋在打掃庭院時,右腳突然一陣刺痛,原來是大拇指被碎玻璃割破了。她原本不以為意,可是過兩天,她的大拇指愈來愈痛,連右腳小腿都紅腫起來了,她自己先吃止痛消炎藥,可惜沒有效果。到了第三天,她開始發燒,於是她趕快到醫院急診室就醫。此時陳太太的右腿已經因傷口感染而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所幸及時到醫院就診,住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療。陳太太在住院三天後退燒,之後在感染科門診繼續接受治療,約一個星期後即順利痊癒。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感染科李雅鈴主任說,蜂窩性組織炎是因為皮下組織受到細菌感染而產生的皮膚發炎反應,特徵是皮膚局部會又紅又腫,觸摸會發現患部比其他地方更熱,並且按壓紅腫部位會很痛。有些人會合併發燒或是鄰近淋巴結腫大疼痛的症狀。有時蜂窩性組織炎不只有紅腫的發炎反應,還會漸漸化膿,形成廱癤,此時應配合清創手術治療,才能痊癒。

聽到醫師就怕 須「抬」進醫院看病

聽到醫師就怕 須「抬」進醫院看病#發燒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百名學員日前齊集臺中慈濟醫院,接受年度義檢服務,志工規劃分組闖關,以三比一的人力全程陪伴,家長張仕忠直說,罹患自閉症與重度智障的孩子,以前健康檢查得花上一整天,想到就怕,這幾年有慈濟醫院、志工,健檢變輕鬆,真的「足感心」。每年聖誕節左右,就是信望愛學員年度健診的時候,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的成員加上志工,以三人服務一名學員的比例規劃分組內容,一、二樓健檢站包括:眼科、家醫科、小兒科還有放射科與檢驗科,還特地安排人文饗宴與團康活動,降低學員們對健檢的恐懼,歌聲與笑聲把整個醫院妝點得熱鬧滾滾。信望愛社工組長趙淑珍表示,有一位學員只要聽到「醫生」兩個字就怕到不行,更別說上醫院就診,一旦生病,只能靠家長轉述病情拿藥,真的沒辦法要去醫院,就得出動眾多人手把他抬進醫院。這幾年因為有慈濟醫院提供的免費健檢,有那麼多的志工來協助,甚至連醫師都配合脫下白袍,讓他不害怕,才終於能順利完全他的健康檢查。學員之一的張毓芸今年22歲,從小不明發燒頻繁,在各大醫院都查不出病因,家長張仕忠說,直到兩歲才在花蓮慈濟醫院查出是罹患「後腦恆溫神經發育不完全症候群」,以致高燒導致重度智障與自閉症等後遺症。張仕忠表示,因為毓芸會抗拒陌生人的碰觸,只要有家人在就黏著不放,簡單的健檢花了一整天,還不見得能做得完,讓他們想到要健檢就怕。這幾年,因為有慈濟醫院與志工的協助,孩子年年都能完成健康檢查,了解身體的狀況,家長不必跟到醫院也很放心,真的「足感心」。信望愛執行長林寶珍感恩慈濟醫院當身心障礙學童最堅強的健康後盾,透過檢查提供重要的健康數據,加上營養師個別指導,中心與家長更了解學員們不同的需求,提供適切的營養規劃,讓學員們愈來愈健康。

類過敏性紫斑症恐致腎炎 千萬別輕忽

類過敏性紫斑症恐致腎炎 千萬別輕忽#發燒

咳嗽、流鼻水又發燒,媽媽說:「孩子,你感冒了,我帶你去看醫師」。經過一週,孩子的感冒症狀仍未改善,甚至告訴媽媽:「我的腳好痛、站不起來,肚子也好痛」,說時遲、那時快,孩子竟然吐了一攤、接著又腹瀉。媽媽見狀趕緊送孩子到台中醫院小兒科簡佳裕醫師的夜診求診;簡醫師看見孩子雙下肢有不等大小的紅色斑塊、踝關節腫並有壓痛,簡醫師告訴媽媽:「孩子可能罹患『類過敏性紫斑症』必須住院接受治療」。一週後孩子症狀改善,並已出院。(圖:下肢起紅疹)小兒科簡佳裕醫師表示,這名7歲小孩一週前有斷續的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早上雙腳皮膚上開始出現一些紅色、會癢的疹子,並有肚子痛、嘔吐、雙腳無力、踝關節壓痛等情形,因此用輪椅推來本院兒科夜間門診求診,在懷疑是類過敏性紫斑症的診斷下建議住院。經抽血檢查發現該孩童血小板比正常稍高,免疫球蛋白IgA也有升高現象,因此可確定不是血小板過低引起的紫斑症,而是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類過敏性紫斑症;同時影像學發現右下葉有肺炎浸潤情形,黴漿菌IgM抗體也有升高的現象,因而確定病童應是小孩常見的黴漿菌感染所引起的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類過敏性紫斑症;經給予類固醇治療後,目前病情已有改善。類過敏性紫斑症的併發症最嚴重者可能會造成腸胃出血、腸穿孔,約有25%~50%的患者會造成腎炎,而其中約3%~4%可能演變成慢性腎炎、甚至需要血液透析,神經系統方面則可能發生急性癲癇發作等等併發症。發病急性期要趕快接受治療,目前治療方式以類固醇治療為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