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保鈣護骨防骨鬆 生活良帖報你知

保鈣護骨防骨鬆 生活良帖報你知#骨折

骨質疏鬆症是指全身性骨強度降低,導致骨骼變脆弱,增加發生骨折危險性的一種骨骼疾病。而骨強度主要是由骨骼品質和骨密度所共同組成,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骨質密度與年輕族群比較,低於2.5的標準差即有骨質疏鬆症。在台灣地區,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發生比率相當高,女性占約19%,男性約為12%。骨質疏鬆症常見症狀包含:疼痛、腰酸背痛、骨折、脊椎、關節變形、身高變矮及駝背(老倒縮)。骨質疏鬆症是現代女性健康大敵,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 陳孝雙醫師指出,根據統計,年過50歲的女性有1/2以上會有某種程度的骨質疏鬆症狀,但是這些女性或許聽過骨質疏鬆症,卻沒想到自己可能已經骨質疏鬆,也低估了它的危險,不知道它可能和心臟病癌症一樣可能致命。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的危險包含:骨折、疼痛、活動性降低、外觀變形(駝背、脊柱側彎、身高變矮)、肌肉衰弱、行動不變造成與社會疏離、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高死亡率(與乳癌末期死亡率相當)等。陳孝雙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可以從兩大方面來著手,一、預存骨本:年輕時要多吃含鈣的食物,在骨鈣堆積完成之前要存到一定的骨量。二、減少骨鈣流失︰一旦骨鈣堆積完成後,就開始要避免流失,使骨鈣維持一定的密度,年老時才不會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另外陳孝雙醫師也提供預防骨質疏鬆的保健方法,讓大家參考:‧生活形態:減少咖啡、茶和煙酒的攝取;增加飲食中鈣質攝取量:補充牛奶(成人每日1-2杯:240cc/杯)、或補充高鈣食物,如小魚乾、豆類食物、紫菜、芝麻、蝦米等等。(成人每日2份:半碗/份)‧攝取適量鈣及維他命D;但壓力大時,會減少鈣的吸收,增加骨鈣分解,常保持心情愉悅及避免日常生活壓力過大。在安全範圍內,多做載重、荷重的運動。‧適度戶外運動時,日光會使維生素D活化,可增加日晒的機會。在運動之前必須先做合適的軟身運動,包括簡單的伸展運動、深呼吸或是園地跑步等,以減少肌肉拉傷的機會。(每週運動3次,每次持續30-45分鐘)。‧長期使用適當藥品、注意生活作息的安全性 (預防跌倒)。‧避免過度節食、不食用太鹹、蛋白質、咖啡因過量的食物;避免會增加骨鈣吸收的藥物。‧飲酒不過量、不抽煙。

維生素D若未足量攝取 骨鬆患者小心骨折找上門

維生素D若未足量攝取 骨鬆患者小心骨折找上門#骨折

日前傳出總統夫人周美青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使國人對骨鬆的關切度又提升了。振興復健醫學中心骨科主治醫師朱唯廉表示,雖然近年來,國人對骨鬆的危機意識越來越高,但普遍骨鬆知識還是不及格,尤其在骨鬆的預防及治療上,多數人缺乏正確觀念,而可能因此錯過治療骨鬆的黃金期。骨鬆已是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之第二大疾病,易引起髖骨、脊椎骨和腕骨骨折,其中又以髖骨骨折的死亡率最高。朱唯廉指出,骨鬆帶來的風險不可輕忽,但多數人缺乏正確的防治觀念,最常見的就是誤以為葡萄糖胺、大豆異黃酮可保骨本,或只知道補充鈣卻忽略維生素D的重要性。許多民眾怕吃藥,卻花許多錢購買維骨力等葡萄糖胺或是大豆異黃酮食品。其實葡萄糖胺只是一種關節軟骨基質的成份,主要是治療關節炎,適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而大豆異黃酮食品所含的天然雌激素,濃度低到不足以改善更年期症狀,對預防或治療骨鬆更是沒有幫助。另一個常見骨鬆錯誤觀念便是以為骨鬆防治只要補充鈣片即可,事實上,光補充鈣是不夠的,維生素D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必要元素。尤其是骨鬆患者,單攝取鈣是無法有效預防骨折,因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吸收鈣質並維持血鈣濃度,若人體缺乏維生素D,骨骼將無法正常發育,此外,下肢肌肉及神經系統功能皆會受影響,增加跌倒、骨折的風險。維生素D不易從飲食中獲得,而現代人因生活習慣不常接觸陽光,因此普遍維生素D不足。其實維生素D不只可預防骨鬆,朱唯廉指出,維生素D還可降低罹癌風險。研究證明,每日攝取1200 I.U.維生素D,更年期婦女可有效降低60%-77%癌症發生率。維生素D對人體不可或缺,朱唯廉提醒國人,每日所需的維生素D量為400 I.U.,可透過維生素D補充劑,有效補充每日所需量。不過,若確認為骨鬆患者,維生素D不可缺少外,患者還需諮詢專業醫師建議,接受藥物治療,目前口服雙磷酸鹽藥物已結合維生素D,可提供患者一週所需的維生素D。除了雙磷酸鹽外,還有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副甲狀腺荷爾蒙製劑及抑鈣激素等等。國人骨鬆知識需提升外,骨鬆的預防及治療也需更積極,才可有效保住骨本。

預防老年人跌倒 杜絕空間危險因子

預防老年人跌倒 杜絕空間危險因子#骨折

最近統計病人安全的異常報告件數,發現去年97年度病人跌倒事件在醫院的病安事件中約佔了25%(佔最多數),跌倒輕則可能造成皮肉外傷、瘀血疼痛;重則可能骨折,需要開刀、復健、行動受限、甚至引發合併症導致死亡,預防跌倒也是病人安全的目標之一,可見預防跌倒的議題不容忽視,澄清醫院平等院區企劃室陳慶霖管理師特別提供,關於預防跌倒事項供大家參考,不管是在醫院內或者在家裡都可以預防跌倒。■ 讓生活空間動線流暢將環境中之危險源移除,盡量設置無障礙空間,例如:不使用有輪子的家具、不要放置門墊、走道樓梯不要堆放雜物、電線要收好或固定在角落,不做門檻。室內家具的擺設位置應固定,勿時常更動,有障礙物的地方應予以排除,以利於通行,使生活空間動線流暢。給予老年人安全的輔助器材,如枴杖、助步器及輪椅等,並將其放置於靠床處。放慢下床速度或從椅子上起身的動作,走路及上下樓梯時要小心,避免太匆忙。■ 浴室洗手間地面應保持乾燥浴室、洗手間地面應保持乾燥,地板應有止滑設備,如防滑磚、具吸水及底面有防滑功能的墊子,在浴缸底部放置防滑墊或貼上防滑貼布,浴缸加裝能夠支撐身體重量的扶手或淋浴用座椅,馬桶旁也應裝上堅固的扶手。陳慶霖管理師建議,將常用的物品放在方便取用的高度和地方。如果有需要,必須使用有扶手且踏板較寬的梯子。總之,預防跌倒必須是要靠你我一起關心,必須注意周圍有可能製造跌倒的因子,並且提供預防跌倒的衛教、適當的輔助工具,讓我們杜絕行動不便或老年人周圍的跌倒危險因子,將傷害降至最低。

骨質疏鬆暗藏殺機 民眾不得不防

骨質疏鬆暗藏殺機 民眾不得不防#骨折

一名70多歲,患有糖尿病的許姓老婦人,一年多前右腿開始出現行走無力的問題,由於糖尿病造成輕微神經病變,因此她平時四肢就常有麻麻的感覺,久了也就不把右腳無力當一回事。沒想到時間一久,老婦人開始連行走都有困難,就在三個月前爬樓梯時突然又「腳軟」,竟由自家二樓樓梯上連滾帶翻摔下來,造成腿部、髖骨骨折。送醫治療後,經光田綜合醫院「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骨質,才赫然發現右腿無力肇因於骨質疏鬆引起的腰椎骨折。光田綜合醫院健康檢查中心王牧羣醫師指出,國內65歲以上的女性每4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這項疾病可怕的地方在於沒有明顯的症狀,往往在患者發生骨折後才發現是骨質疏鬆的關係,民眾不得不防。王牧群醫師表示,骨質疏鬆有幾種類型,第一種為婦女型,主要是50歲以後的女性因女性荷爾蒙不足導致骨質流失嚴重。第二型就是老年型,以7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老化導致骨質流失。再者,長期酗酒、抽菸或喝咖啡、營養攝取不足,減肥過度等,也都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醫師提醒民眾,因為骨質疏鬆是一種無聲的疾病,最好定期進行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否則等到骨質疏鬆嚴重時,即使是小小的外力或彎腰、提重物時,都有可能導致骨折。尤其年紀大的患者一旦骨折往往恢復不易,甚至從此臥病在床,造成自己與親友很大的痛苦與不便。因此年輕時保好「骨本」,並定期檢查以求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王牧羣醫師表示,臨床上常透過超音波骨質儀進行骨質密度檢查,而光田綜合醫院引進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是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精密骨質檢測儀器,可比社區篩檢時使用之攜帶式超音波骨質儀更敏銳、更早期檢測出單位面積骨質,確實了解是否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這項儀器也能同時檢查體脂肪率、篩檢心血管疾病。醫師也提醒停經後婦女和65歲以上民眾,每2年應到醫院進行骨質密度檢查。平時則要多補充小魚乾、低脂牛奶、豆類等食品。一般成年人或健康女性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正在成長期的青少年與懷孕、停經後婦女,最好每日攝取1500毫克鈣質。除了飲食外,配合適度的載重、負重運動,例如慢跑、散步、登山等,可有效減少骨質流失。

推動信義安全社區 老人保命防跌不可少!

推動信義安全社區 老人保命防跌不可少!#骨折

為配合郝市長施政白皮書,建構臺北市為安全健康的城市,爭取通過國際安全社區認證中心之認證,信義區自2008年起開始推動安全社區各項工作。從分析醫院急診室事故傷害外因登錄資料發現,97年信義區依各傷害類別統計:前3名分別為道路運輸事故、撞砸壓夾割絞刺事故及跌倒墜落事故,占所有傷害類別90%;65歲以上老人則以跌倒墜落事最多,地點以居家場所較容易發生,發生原因以平面滑、摔、絆倒最多。為有效降低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比例,建立社區健康照護模式,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在社區規劃保命防跌課程,本課程是以國立師範大學郭鐘隆教授保命防跌團隊設計之衛教及運動議題為主軸,課程內容包括老年生理與心理、飲食、用藥、輔具、居家環境安全等衛教課程,並加入增加柔軟度的大肢體關節運動、提升下肢肌力的組合運動及注重下肢力量的改良式太極運動訓練等,透過預防跌倒衛生教育及「改良式太極拳」肢體運動介入,有助於體力訓練、平衡及肌力提昇。不論對象為獨居長者、一般社區老人、或失智長者,藉由預防跌倒衛生教育及肢體運動介入,不僅可以維持及增進身體功能,而且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比例,值得持續於社區中推廣。歷經二年的推廣,現已結果開花,限於人力、專業及社區回應殷切需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98年度將繼續推行,諮詢電話27234598分機225。安全社區的推動,需要大家及社區持續的參與,以減少非故意性與故意性的傷害,共同造就信義區成為『安全』的國際社區。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骨折

一位78歲老太太,日前在家中的樓梯跌倒,造成右側臀部靠近大腿的位置疼痛,以為只是一般挫傷,於是到國術館接受推拿治療,推拿時突然覺得右邊的臀部一陣酸痛,之後便覺得右臀部無力,整個人無法行走。家人帶她到醫院急診,經過醫師的檢查及照X光,發現右邊髖部的股骨頸有骨折的現象,而且骨折位移厲害,必須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才能恢復行走。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蔡忠慶醫師表示,老年人因為骨質流失,容易有骨質疏鬆的現象,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會加速流失,骨頭比較脆弱,受到輕微的外力便容易造成骨折。老年人若是不慎跌倒造成髖部挫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隨便推拿,以免骨折位移而加重傷勢。蔡忠慶醫師表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式,須看它位移的程度與病患的年齡而採取不同的治療原則。一般而言,股骨頸骨折位移不明顯或沒有位移的,則可以採取以骨釘固定的手術方式。如果位移嚴重且病人年齡在60歲以上,則建議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住院時間約七天左右,手術後兩、三天便可以下床練習走路,臥床的時間與恢復的時間都很短,因此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機會也很小。如此,可以減少家屬照顧上的負擔,也可以維持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如果有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千萬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因為即早治療,康復的機會是很大的。預防勝於治療,老年人由於老化的關係,大都會有骨質疏鬆症,適當的補充鈣質、維生素與蛋白質等營養素是必須的,此外適度的運動與散步可以維持體力與骨頭和肌肉的強度。女性停經之後則可能須要補充女性荷爾蒙,至於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引起骨折,則或許要補充活性維生素D,或給予抑鈣激素以防止鈣質的迅速流失。

運動促健康 暖身不足變傷身

運動促健康 暖身不足變傷身#骨折

在現今生活步調緊湊的社會環境,每個人都背負著相當的壓力,而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減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率外,也可以適當紓解心理的壓力。天主教聖功醫院復健科黃建銘主任醫師指出,運動一般可分成接觸性運動,如:足球、籃球、冰上曲棍球、美式足球、橄欖球等,和非接觸性運動如:游泳、羽球、網球、高爾夫球、自行車、跑步、舉重等,但不論從事何種型態的運動,專業運動員或是一般民眾,在運動過程中都可能造成受傷,這些統稱為運動傷害。造成運動傷害發生的原因包括周遭的溫度、運動的環境不良、設備器材不足、肢體碰撞、參與者的技術與體能等,而發生的傷害可分成急性與慢性,急性包括有皮膚擦傷或撕裂傷、挫傷、骨折、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而慢性則多與運動份量過重(時間太長或太劇烈)或不當技術造成組織負荷過重有關,如網球肘、髕肌腱炎。為了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黃建銘醫師提醒,在從事運動前一定要有足夠的暖身與肢體伸展、適當補充水分與保暖、穿著合適的裝備、運動的時間與強度宜循序漸進,不可因一時興起而從事時間過長或過度劇烈的活動,若感覺身體不適需立刻停止運動,不可逞強,從事運動最好能結伴同行,可彼此照應及相互鼓勵,當運動傷害發生時,需立即停止運動,將患部抬高、局部壓迫及冰敷,以減少患部腫脹及進一步的傷害,並確保傷者處在安全的環境,再進一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骨鬆奶奶舉胖孫 壓垮脊椎躺過年

骨鬆奶奶舉胖孫 壓垮脊椎躺過年#骨折

板橋一位70多歲、長期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王奶奶,農曆年前因為孫子難得回來,當下便抱起11公斤的胖孫,開心地高高舉起,沒想到這一舉,骨頭喀啦一聲,痛得她哇哇大叫,當場倒在地上,家人趕緊將她送醫治療。經X光檢查後發現三節脊椎骨折,醫師趕緊進行手術治療。除夕夜當天,家人都到醫院來陪她。在醫院過年,王奶奶覺得非常觸霉頭,後悔當初沒有聽從醫師建議積極用藥治療,才會在大過年期間發生這種慘況;她發誓出院後一定會乖乖聽醫師的話,再也不想要有這種慘痛經驗。前亞東醫院主治醫師高敬為醫師指出,許多老年人常忽略骨鬆的嚴重性,加上服用的慢性病藥物太多,常常中斷骨鬆藥物的治療,一旦治療不持續,骨質疏鬆越來越嚴重,便容易因為輕微外力而造成骨折。高醫師表示,骨折治療費用少則十萬元,多則二、三十萬元,且出院後多半要長期復健,患者若行動不便、還得請看護照顧,非常多家庭被這些高額費用拖垮。部分患者更因為傷到神經而造成癱瘓,或因長期臥床容易引發各種嚴重感染,死亡的機率相當的高,許多家庭因此天倫夢碎。高醫師指出,骨鬆治療藥物主要有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素、雌激素及抑鈣激素等,每種藥物都有其優缺點及功效,目前最新的藥物已經發展到注射劑型,每次只要注射15分鐘,藥效便可維持一年,可以改善病患自行中斷用藥的現象,在國外已有數年、超過數十萬人的成功治療經驗,國內也已核准使用在停經後骨鬆病患的治療,在歐美甚至已核准使用於男性骨鬆病患。高醫師最後呼籲民眾,應該安排家中長者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查,若骨質密度小於-1.5,就應該考慮使用藥物積極治療,減少因為骨折造成癱瘓死亡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