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乳癌偵測前哨淋巴結 保留腋下淋巴

乳癌偵測前哨淋巴結 保留腋下淋巴#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的郭女士,去年底在洗澡時摸到右側乳房有腫塊,但心想兩個孩子都是自己餵母奶,且生活飲食正常,不是高危險群,就不以為意;幾個月後,陪朋友到醫院看病,自己順便做檢查,竟發現乳房有惡性腫瘤。醫師在進行惡性腫瘤切除手術時,為郭女士偵測前哨淋巴結,術中切片結果顯示淋巴結未受侵犯,於是施行切除腫瘤的乳房保留手術,避免傳統的腋下淋巴結廓清術。術後郭女士恢復良好,且未發生併發症。前哨淋巴結偵測 免去淋巴摘除併發症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教研長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醫師表示,過去的乳癌手術,通常不論期別及浸潤度,都會進行腋下淋巴廓清手術,病人在術後容易產生肩關節僵硬、疼痛、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等後遺症,嚴重者甚至無法自行穿衣,造成生活上極大的困擾。而近年來,由於推動癌症篩檢,愈來愈多乳癌在很早期就被診斷出來;沈陳石銘醫師,若前哨淋巴結的化驗結果顯示沒有乳癌細胞,原則上表示腋下淋巴沒有被侵犯,就不需要拿掉整個腋下淋巴,不僅手術時間大幅縮短,且出血少、傷口小,並可減少因淋巴結摘除而產生淋巴水腫或其他併發症的情形。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前哨淋巴結切片偵測沈陳石銘醫師說,乳癌治療已朝向精準醫療發展,在手術時取下前哨淋巴結檢查化驗,可做為腋下淋巴結是否受到癌細胞轉移的指標,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前哨淋巴結切片偵測。若術前發現腋下淋巴已經有轉移,而病人選擇先接受手術治療時,就不做前哨淋巴結檢查,直接在手術時進行腋下淋巴廓清術;臨床上,只要無懷疑淋巴結轉移的較早期乳癌,原則上都適合做前哨淋巴結切片偵測。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達9成 定期追蹤是關鍵沈陳石銘醫師強調,乳癌在發現確診那一刻,就決定了大半預後。現今乳癌已是個可治療控制的疾病,若能早期發現,不僅可做乳房保留手術,達到美觀及良好的生活品質,早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更達90%以上。建議女性朋友在成年以後,要定期讓專業醫師做基本檢查,35歲以下原則上做乳房超音波檢查,35歲以上則可以考慮做基本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之後再定期追蹤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癌易發骨轉移!不明原因骨痛要小心

乳癌易發骨轉移!不明原因骨痛要小心#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乳癌患者人數每年成長5-10%!臨床上,有一名41歲婦女,因背痛及下肢無力,就醫時已嚴重到須乘坐輪椅行動,檢查後發現,原來她罹患乳癌,且癌細胞已轉移,侵蝕胸椎導致神經壓迫;雖然已經為晚期癌,但醫師以標靶、化療合併單株抗體來治療,僅一個多月,病人骨骼轉移的症狀明顯獲得控制,而且順利「走」出醫院!定期檢查、留意不明骨痛 可即早發現骨轉移骨骼是轉移性乳癌常侵襲的部位,若不積極治療,很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也就是非因外力如車禍、被撞擊而發生的骨折,將嚴重影響到病人的自理能力。骨轉移可藉由定期檢查來發現,如抽血檢驗骨頭鹼性磷酸酶指數或骨頭掃描檢查;而一般民眾則要多留意非典型的骨痛,尤其是有骨髓的大骨頭,像是大腿骨、手骨、脊椎、骨盆,若有持續不明原因的骨痛,即應就醫檢查,以免延誤處置發生骨折或其他骨骼問題之憾事。日常護骨不可少 轉移治療要趁早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外科部陳芳銘醫師表示,癌症骨轉移會產生疼痛感,因此在治療上,會先找出病變處,以局部放療來殺死癌細胞,可以較快緩解病人的疼痛。再加以每月一次的保骨針治療,能有效預防骨折的發生。除了骨轉移患者,早期乳癌患者可能為停經婦女或是接受抗荷爾蒙治療的族群,都容易有骨質流失的情形,亦須注重骨骼健康;因此,骨骼的保護應不分族群,平常就要多攝取含鈣食物,並且搭配運動,才能維持骨骼健康。順從醫囑勿信偏方 乳癌治療有希望陳芳銘醫師說明,乳癌治療現在相當進步,五年存活率高達90%,達到長期控制不是問題;因此,只要能配合正規治療,不亂用偏方,遵照醫師囑咐用藥,再配合生活上飲食、運動的調整,乳癌就能有很好的控制。此外,雖然國健署推動乳房攝影篩檢多年,但目前篩檢率只有30%不到,由於乳癌在初期發現即開始治療,十年復發率僅一成,建議45歲之後女性,應接受每兩年一次的定期乳房篩檢,才能對自己健康有所保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降低乳癌轉移、復發!荷爾蒙新療法

降低乳癌轉移、復發!荷爾蒙新療法#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104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乳癌每年新診斷案例破1萬2000名,好發年齡位於40-69歲間;醫師提醒,我國年輕乳癌患者逐年增加,建議女性應提早關注自我健康。乳癌確診先分型再治療 治療成效不打折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教研長沈陳石銘教授指出,早期乳癌在手術切除病灶後,通常會再視須要搭配後續輔助性治療以預防復發,現今提倡個人化治療,治療時建議依病理診斷區分患者類型,包括HER2陽性、管腔A型、管腔B型及三陰性,唯有針對患者情況做最適合的治療方針,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沈陳石銘教授分享,一名30多歲的張小姐(化名)在觸診時發現乳房有硬塊,雖確診為乳癌,所幸發現的早,順利透過手術先將腫瘤清除。此外,考量到張小姐有家族病史且年紀較輕,屬於相對復發高危險族群,透過術後檢體偵測了解其病理分型,讓後續治療更為精準有效。降低乳癌復發 阻斷荷爾蒙增生是趨勢沈陳石銘教授補充說明,我國荷爾蒙陽性患者(管腔A/B型)比例近7成,若透過抗荷爾蒙療法阻斷體內雌激素荷爾蒙的作用,進而抑制荷爾蒙陽性癌細胞增生,將有效降低癌細胞轉移或復發,加上其副作用相較於化療藥物低,不僅提高患者治療的遵從性,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更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停經針+口服抗荷爾蒙藥物 斷絕荷爾蒙更徹底臨床上,常有許多年輕乳癌病人,面臨未來生育問題,沈陳石銘教授則建議,可考慮選擇停經針搭配口服抗荷爾蒙藥物的雙抗荷爾蒙療法,暫時阻斷荷爾蒙的生成及作用,除了可抑制乳癌細胞的生成,且停藥後卵巢功能相對較易恢復,對於患者來說,未來成功受孕機會可能較高,進而提升治療意願。上述案例張小姐術後便透過雙抗荷爾蒙治療,不僅療效加乘,也保護卵巢功能,目前病情控制十分良好。遵從醫囑保療效 定期篩檢保健康現今乳癌治療已愈趨成熟,沈陳石銘教授呼籲患者配合醫療團隊的規劃與治療,保持正面心態,通常多能有效治療與控制疾病。另外,沈陳石銘教授更提醒,成年女性應定期進行理學檢查及超音波篩檢;35歲以後可以考慮加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變,有效治療和控制乳癌。(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難治乳癌新突破!TKT抑制劑併化療

難治乳癌新突破!TKT抑制劑併化療#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福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乳癌持續蟬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科技部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支持研究團隊,突破性發現為最難治療的三陰性乳癌(TNBC),提供新策略方向。癌細胞生長相關因子TKT調控代謝平衡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暨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王陸海院士及曾建偉博士研究團隊,與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張金堅教授及郭文宏醫師合作,在科技部與國衛院長期共同支持下,發現癌細胞生長相關因子「轉酮醇酶」(TKT)調控葡萄糖糖解代謝與有氧呼吸代謝的動態平衡,會影響三陰性乳癌細胞生長與轉移能力。此突破性發現為乳癌治療,特別是目前最難治療的三陰性乳癌(TNBC),提供新策略方向。癌細胞對能量的快速需求 使葡萄糖代謝機制重塑新陳代謝變異是促進癌症進展的重要因素。正常細胞代謝,重要的能量來源「葡萄糖」透過2種代謝途徑產生能量,絕大部分(80%)透過粒腺體的有氧呼吸途徑,只有一小部分透過無氧的葡萄糖糖解代謝產生能量。癌細胞正好相反,由於對能量的快速需求,癌細胞使葡萄糖代謝機制重塑,葡萄糖糖解代謝的途徑比例增加到85%,只有5%左右透過粒線體的有氧呼吸途徑。這種現象被稱作瓦氏效應(Warburg effect),這種葡萄糖代謝現象,幾乎存在於所有腫瘤細胞,而癌細胞也成癮於這種快速產生能源的糖解代謝途徑。減少TKT或添加α-KG到癌細胞 抑制乳癌細胞生長和侵襲研究團隊發現,癌細胞生長相關因子轉酮醇酶(TKT)隨著腫瘤生長而增加,在乳癌病人有顯著表現,特別是三陰性乳癌病人中表現最高。研究團隊利用小型核醣核酸干擾片段(siRNA)方法減少TKT表現後,發現相關代謝物α-酮戊二酸(α-KG)在癌細胞裡被提升。進一步研究發現,減少TKT或添加其代謝物α-KG到癌細胞後,可抑制乳癌細胞的葡萄糖糖解代謝途徑,增加有氧呼吸代謝途徑。讓乳癌細胞的葡萄糖代謝狀態趨向於正常細胞,抑制乳癌細胞的生長和侵襲能力。進一步利用三陰性乳癌細胞在老鼠致癌模型,證實抑制癌細胞的TKT或注射α-KG到帶有腫瘤的老鼠,可有效的抑制乳癌的生長以及淋巴腺和肺部的轉移。TKT的抑制劑結合化療藥物 加強抑制癌細胞生長基於上述發現,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TKT的抑制劑oxythiamine和目前乳癌(特別是三陰性乳癌)臨床治療的第一線化療藥物doxorubicin及docetaxel結合使用在體外及老鼠模型,測試抑制癌細胞的效果。發現oxythiamine單獨使用可抑制三陰性乳癌細胞生長和轉移,尤其是和上述化療藥物結合使用,能夠加強抑制三陰性乳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效果。王陸海院士研究團隊證實,降低轉酮醇酶(TKT)或添加抑癌代謝物α-酮戊二酸(α-KG)後,可讓乳癌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代謝趨向正常細胞,透過粒線體進行有氧呼吸的正常葡萄糖代謝運作,減緩乳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增強葡萄糖的攝取和糖解代謝途徑幾乎是所有腫瘤細胞成癮的偏好,此研究發現的抗癌策略,不僅可應用於乳癌治療,更可望應用在乳癌外的其他癌症。

更年期多運動緩不適 還可降低乳癌率

更年期多運動緩不適 還可降低乳癌率#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是國內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醫師指出,乳癌好發族群包含初經早到、停經較晚、有家族史或未生育過的女性;此外,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可多運動代替補充荷爾蒙藥物,緩解更年期的不適症狀,以免誘發乳癌。乳癌不可怕 確認型態、遵循醫囑成效佳林惠鈺醫師表示,乳癌好發年齡在45歲至69歲間,可能與荷爾蒙有關,若是體內接受荷爾蒙時間過長,像是初經太早報到或太晚停經的女性就要注意。近年來,治療方式日新月異,確診乳癌時也不要害怕,透過相關檢查確認基因分型後,依照不同的腫瘤型態,進行藥物、手術、化療或是荷爾蒙治療,遵循醫囑治療都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低溫切除癌細胞減輕疼痛 避免組織壞死助重建手術切除癌細胞是乳癌治療的一大重點。林惠鈺醫師指出,過去使用傳統電燒手術切除,可能因高溫燒灼,造成乳房周邊組織破壞,影響乳房重建與術後生活品質;如今,新型態的低溫電漿刀可避免組織燒灼與壞死的風險,術後復原快,對於想要保留乳暈、乳頭或重建乳房的患者是一大幫助。此外,傳統電燒手術後會產生大量組織液,使患者胸口腫痛、影響術後品質與復原期。經臨床比較,選擇低溫電漿刀手術的患者,引流量約減少40%,術後疼痛感也低,醫師建議體型肥胖或是怕痛的乳癌患者使用。定期乳房自我檢測 及早發現提升治癒率最後,林惠鈺醫師也呼籲,女性應了解自己的乳房,每個月定期自我檢測,將患側手舉高以拉平乳房,以對側手手指腹按壓胸部檢查是否有硬塊,若發現異常,請務必安排及早就醫檢查,若為4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婦女,請定期進行乳癌篩檢,及早發現,治癒率也相對提高。(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晚期乳癌福音!標靶治療減痛、延壽命

晚期乳癌福音!標靶治療減痛、延壽命#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5歲的陳太太為早期確診的乳癌患者,但去年發現腫瘤有復發轉移的情況,雖初期使用化學治療有效果,但維持不久又持續惡化,腫瘤不但變大又變多,並且副作用強烈,包含掉髮、噁心、嘔吐、體重直線下降等,更出現嚴重憂鬱狀況,生活品質非常不理想!乳癌五年存活率達85% 晚期乳癌卻低於26%根據SEER資料顯示,美國境內2017年新增乳癌266,120人,占全癌症的15%,五年存活率大約9成。台灣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民國104 年全癌症個案數為105,156 人,較103 年的103,147 人增加2,009人,其中乳癌發生率第一名,共12,360人,占全癌症發生人口12%,整體乳癌五年存活率達85%,但是晚期乳癌卻低於26%。臺灣國健署公佈最新資料顯示,國人0 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98%;Ⅰ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96%;Ⅱ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89%;至於III 期乳癌預後則不好,五年存活率約72%,而Ⅳ期5 年存活率低於26%。乳癌長年佔據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其中新診斷或復發的晚期乳癌因為通常無法手術切除,經常惡化速度較快,由此可見晚期乳癌治療的難處。乳癌精準治療再增生力軍 CDK4/6抑制劑降低神經傷害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教研長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教授表示,乳癌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診斷治療及預後追蹤需要更用心關注。沈陳石銘教授秉持著這樣的理念,鑽研於乳癌治療,積極與醫療研究團隊合作,期盼透過研究平台找到新的乳癌治療方向,期許即使乳癌復發轉移患者,在生命最後一段路,除了可以「活得有品質」,更希望患者感受到活下去的價值。沈陳石銘教授表示,所幸近年來乳癌標靶治療的研究蓬勃發展,發現乳癌細胞生長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跟6(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4/6),而CDK4/6抑制劑可抑制癌細胞生長週期,使癌細胞無法生長,阻止癌細胞擴散。過去單獨使用抗荷爾蒙治療病患有2成的反應率,而依據國外研究顯示,有將近5成5患者對CDK4/6抑制劑治療反應有效;今年6月初,美國癌症醫學會年會(ASCO)中,更發表研究指出,CDK4/6抑制劑的作用,在停經前或停經後的女性都有相同的效果,相當令人振奮。沈陳石銘教授進一步說明,台灣衛福部今年核准CDK4/6抑制劑可以搭配抗賀爾蒙藥物治療,使用於停經前或停經後,賀爾蒙接受體陽性, HER-2陰性之轉移性乳癌病患的初始治療,讓國內乳癌的精準治療再增生力軍。CDK4/6抑制劑不會造成神經性傷害,且還可降低患者疼痛,副作用大幅下降,可維持生活品質外,更能延長壽命、延後化療,除了讓患者增加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不會因治療讓生活失去品質,讓患者活得更有價值。女性應定期乳房健檢 愈早發現治癒率高沈陳石銘教授也呼籲,45歲至60歲的女性為乳癌的好發族群,但台灣年輕乳癌病患也逐年增加,雖然國健署僅補助特定年齡婦女乳癌篩檢,並不代表年輕女性就不需重視,建議千萬不要鐵齒,定期安排篩檢,愈早發現,治癒率相對也提高,目前乳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6%(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女性癌症乳癌居冠 早期發現是關鍵

女性癌症乳癌居冠 早期發現是關鍵#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據最新癌症登記年報指出,國內每年約有1萬1305名新增乳癌患者,乳癌已成為女性的隱形致命殺手,每年的定期篩檢與追蹤很重要,關注自身的健康也顯得格外重要,婦女千萬不要輕忽。復發與轉移 是癌友最擔心害怕的事 前台大產房病房護理長張桂玲在2001年6月,摸到乳房有一個硬塊,就醫後被診斷為乳癌第三期,經過八個月治療,她重新回到護理崗位。2009年,張女士又再次面臨乳癌復發的嚴峻考驗,癌細胞已轉移到頭骨與腰部,被診斷為乳癌第四期復發,在治療過後控制情況良好,張女士再度返回職場服務人群,堅守護理的崗位。張女士表示,復發是所有癌友最擔心害怕的事,每次在等檢查等報告的心情,就像等期中考發考卷般,讓人忑忐不安,不知是否要重修還是會被當掉?癌症基因檢測 隨時掌握身體狀況走過癌症風暴,面對癌細胞復發轉移的風險,2018年3月,張桂玲女士接受NGS次世代基因定序-癌症基因檢測,以抽血20cc偵測體內腫瘤DNA,追蹤監控癌症復發的狀況。張女士表示,比較起影像檢查或是檢查生化腫瘤指數方式,這個新的監控方式簡單便捷很多,非侵入性,且敏感度及精準度也提升很多,達九成以上,可監控到腫瘤細胞細微的變化,完整瞭解到癌症控制情況,隨時知道自己身體現狀,真的讓我放心很多。精準追蹤監控 提早發現腫瘤變異在癌症術後追蹤工具中,傳統生化腫瘤指數檢測包括 CEA、CA153、CA125, 而墨爾本Peter MacCallum 癌症中心教授Sarah-Jane Dawson在2013年,則是針對30位乳癌患者在復發監控或轉移追蹤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監測血液中腫瘤DNA(ctDNA),較傳統CEA,CA153監測生化指數,能早半年時間發現異常。外科醫師洪碩徽指出,根據臨床經驗,早期乳癌患者的生化腫瘤標記通常是正常,透過NGS癌症基因檢測來監控腫瘤DNA,有可能提早發現腫瘤變化;而中晚期患者能更早發現到異常,這對於治療中或轉移的病人很有幫助。液態切片技術 癌症診治新利器復發及轉移的不確定性,是許多癌友最擔心害怕的事,洪碩徽醫師指出,台灣新上市的非侵入性癌症基因檢測,採用先進的全基因體NGS平台,並運用液態切片專利新技術,只需20cc血液,即可分析腫瘤DNA,最多可達197個基因數,檢出率達九成以上,適用所有癌症,並能提供臨床上標靶藥物配對,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案,14工作天即可取得紙本報告,全程台灣在地完成,目前與台灣各大醫療院所合作,提供此項自費檢測服務。女性愛惜自己 定期進行篩檢及追蹤洪碩徽醫師表示,乳癌發生率雖高,但治療效果愈來愈好,患者10年存活率可能高達七成。洪碩徽醫師也特別提醒,有高達1/3癌症與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因素有關,特別肥胖是最近全世界公認致癌之新興因子,呼籲所有的婦女,乳癌的預防從生活做起,一定要關注自身的健康, 45歲以上婦女,應每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有乳癌家族病史者,提前到40歲。另外,乳房觸摸到腫塊或乳頭有分泌物,一定要馬上就診,及早進行治療與預防照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每周飲酒逾2杯 罹患乳癌機率增3成

每周飲酒逾2杯 罹患乳癌機率增3成#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每年增加近1萬5千人,約每18至19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而且新增人數也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另外,根據國外研究顯示,35歲以上生育第一胎之婦女,罹患乳癌風險較30歲以前生育第一胎者高出3至4倍之多;因此,對於國內越來越晚婚且晚生育的婦女而言,乳房健康實在不容忽視!95%罹患乳癌是後天因素 嗜酒者風險增3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葉名焮主任指出,乳癌患者中,僅有5%為家族遺傳,其他罹癌因素可能與生育年齡、荷爾蒙補充或飲食、睡眠習慣有關。嗜酒的女性也要留意,每周飲酒超過2杯者,罹患乳癌機率也增加3成,由此可見,少飲酒對身體有益,而飲食習慣也建議少脂肪、少糖。台灣乳癌年輕化 平均年齡少歐美10歲葉名焮主任進一步說明,台灣罹患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好發年齡平均為50歲,比歐美國家早10年,且每9位乳癌患者就有1位小於40歲。不過,女性不要太過擔心,近年來藥物與手術治療方式多元,確認乳癌類型後,醫師會提供患者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只要遵循治療,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低溫電漿刀+整形式乳癌手術 保留乳頭、外觀完整提升自信心在葉名焮主任的門診中,近8成的乳癌患者採用部分切除搭配放射線治療,成效約等於乳癌全切除,術後再進行「整形式乳癌手術」,外觀能與正常乳房相近,美觀不但不打折,還能提升自信心。此外,手術器械的進步,也為患者帶來一大幫助,葉名焮主任指出,術中搭配低溫電漿刀切除癌細胞,能避免乳房組織結構的燒灼及破壞,且因器械溫度較低,能降低血管的傷害,如要保留乳頭、術後重建,或是腫瘤整形手術者,就會建議使用。臨床上一名愛美的輕熟女確診二型乳癌,使用低溫電漿刀部分切除癌細胞後,再進行腫瘤整形手術,兩邊乳房並無明顯差異,傷口小、術後復原快,患者對於術後乳房外觀也非常滿意。治療方式多元 及早治療提升存活率葉名焮主任呼籲,確診乳癌不要害怕,目前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只要及早治療,都能將傷害降到最低,台灣在乳癌治療上也十分進步,各期別平均5年存活率接近9成;因此,只要發現乳房有異狀,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