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罕見病例! 台南老翁竟罹罕見性乳癌

罕見病例! 台南老翁竟罹罕見性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人飲食因漸西化,導致女性乳癌發生機率,有逐年升高的情況,而乳癌發生率,則佔女性癌症發生率約二成,儼然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主因之一。但相較於女性,男性發生乳癌的機率極低,可是今(17)日,署立台南醫院卻傳出男性罕見乳癌病例,一位75歲老翁竟罹患乳房黏液性癌,所幸經醫師進行乳房切除手術之後順利出院。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許育甄指出,當時這位75歲老翁因發現左側無症狀之三公分乳房硬塊而至署立台南醫院求診,而經檢查後,證實是屬於罕見的男性乳房黏液性癌,隨即協同署南乳癌診療團隊討論評估,安排乳房切除手術治療。對此,許育甄說明,男性乳癌十分少見,而男性乳房黏液性癌更是醫學文獻上的特例。而乳房黏液性癌的診斷與其他常見乳癌相同,包括身體檢查、影像診斷學檢查及病理化驗,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其治療效果及預後皆較一般乳腺癌為佳。

乳癌術後不等於半殘 復健也能力與美

乳癌術後不等於半殘 復健也能力與美#乳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乳癌術後患者不必再擔心上肢激烈運動會造成淋巴水腫,因而不敢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研究顯示,划龍舟上肢的激烈運動,不但不會增加乳癌患者的患肢淋巴水腫,反而可以增加肌力,減低水腫,增強患者自信心與提高生活滿意度。術後的復建還將擴展至太鼓運動,倡導乳癌術後新觀念。此項研究成果即將在今年六月於北京舉辦的國際復健年會中發表,提供乳癌術後患者復健新方向。和平婦幼院區更因全力推動乳癌患者術後復健成果,以「乳癌治療,力與美的復健」為題,榮獲國家品質標章肯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任陳火木表示,傳統治療觀念為了怕增加淋巴水腫的可能,乳癌術後患者常被禁止不宜上肢激烈運動與搬提重物。這個治療提示,常使術後患者不敢輕易嘗試上肢運動,不敢搬提重物,宛如半殘。和平婦幼院區乳癌治療團隊成功地以研究成果挑戰傳統觀念,該研究募集六十名乳癌術後患者,一組從事激烈的划龍舟運動十二週,對照組則僅從事一般日常活動。半年後比較兩組資料顯示:運動組的肌力與手臂水腫程度均有顯著改善,對照組則無。在自信心與生活滿意度上,運動組均較對照組改善明顯。陳火木指出,上肢激烈運動不但不會增加淋巴水腫,反而可以改善肌力與自信心,這已在全臺首創乳癌患者龍舟復健運動中得到證實。基於這樣的研究成果,和平婦幼院區乳癌團隊更將患者術後復健推展至太鼓運動中,不但可以從擊鼓運動恢復身體機能,也可讓患者從團體活動找回自信,得到心理療育效果。(圖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定期檢查乳房 及早發現把握治療時機

定期檢查乳房 及早發現把握治療時機#乳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年約有50萬人死於乳癌,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病,在歐美國家,平均每四個女性癌症患者中就有一個罹患的是乳癌。2003年台灣的醫療統計報告發現乳癌位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名。東方女性好發年齡多發生在40~50歲,西方女性多好發於30~40歲。母親或姐妹是乳癌患者、初潮(第一次月經)年齡小於12歲、超過55歲才停經、從未生育或超過35歲才生育、 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偏好高脂肪食物者、不餵母乳者都是乳癌高危險群。 乳癌是比較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一般人乳房有硬塊,往往羞於告人,又害怕切除乳房,而耽誤治癒機會。其實大部份的硬塊多是良性,而治療乳癌也不一定要失去整個乳房。 近年的臨床治療發現:乳癌的十年存活率平均達百分之六十,第一期乳癌治療後的存活率達百分之八十,零期乳癌治療後的存活率更接近百分之百,因此早期發現及治療非常重要。目前為止,乳房X光攝影術仍是篩檢早期乳癌的主要檢查方式,也是其他乳房影像檢查之間比較的標竿。當前電腦斷層掃瞄用於乳癌篩檢效果不佳,而醫學超音波檢查與磁振造影和乳房攝影術相比,都只能算是輔助。因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年滿45-69歲女性每兩年接受免費乳房X光攝影,特別提醒大家關心自已以及身邊女性家屬、朋友的健康,不要忽略定期乳房攝影檢查的重要性,因而耽誤了治癒時機。

醫訊/乳癌醫療諮詢活動

醫訊/乳癌醫療諮詢活動#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初罹乳癌的女性,有些什麼樣的心情?是恐懼?是悲傷?還是積極的應變,勇於面對?而在與醫師攜手對抗疾病的同時,有哪些醫療上的疑惑需要更詳細的解答?或者,有哪些經驗心得,可以提出來和其他病友交換意見?所以,林口長庚醫院特安排「乳癌病友及家屬座談會」,邀請該單位放射腫瘤科黃意婷醫師主持「醫療諮詢時間」。可以拉近醫病間的距離,讓病友能有比門診更多一點的時間,與醫師做更直接的溝通;另安排有「健康動一動」、「愛的叮嚀」、「盈盈祝福」活動。活動須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乳癌病友及家屬座談會時間:101年1月12日(六)下午13:30~16:30(13:00開始報到)地點:林口長庚醫院(桃縣龜山鄉復興街5號)兒童大樓k棟12樓簡報室洽詢:03-3281200轉3114(龜山╱林口);02-27135211轉3145(台北)

把乳房腫瘤當瘀塊去推拿 腫塊愈來愈大!

把乳房腫瘤當瘀塊去推拿 腫塊愈來愈大!#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乳房有硬塊竟然跑去推拿?一名57歲婦人半年前因跌倒後,發現乳房有腫塊,卻誤以為是撞傷所致的瘀塊而跑去推拿,但腫塊依然存在且愈來愈大,家人發現不對帶至婦產科診所,醫師發現乳頭下方有3x4 cm腫塊,遂將婦人轉診至新光醫院,經穿刺檢查,確診為乳癌第3期。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楊圳隆醫師表示,若發現乳房腫塊需盡早檢查,推拿有可能導致癌細胞擴散或轉移,至於婦人無法切除的第3期乳癌,宜先作化學或荷爾蒙的治療,然後視治療反應情況再接受外科手術治療。這名陳姓婦人因之前夜班工作,生活作息不正常及外食,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因為有定期做乳房篩檢的習慣,於今年的篩檢發現乳房微鈣化,進而做定位穿刺檢查,確診為0期乳癌(原位癌),經過乳房保留手術加上輔助性放射線治療,目前復原良好。楊圳隆說,0期乳癌治療可透過乳房保留手術的方式,幫助患者保住乳房外型,但仍需依照個人病情,評估是否適合乳房保留手術,包括腫瘤屬於多發性病灶、腫瘤位置離乳頭太近,或無法接受放射性治療的患者等,則都不建議以乳房保留手術治療。若是範圍太大的原位癌做乳房保留手術,術後會使乳房縮小,出現的凹陷及「大小奶」不對稱的情況,可切除全部乳腺後由整形外科醫師做皮瓣移位或矽膠隆乳重建漂亮的乳房。小範圍凹陷可以透過自體脂肪移植術來填補,讓病人回復正常的乳房外觀重拾自信。楊圳隆強調,乳癌治療第一步就是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乳癌,45歲以上婦女每兩年應做一次乳房篩檢,以便及早發現,依期別接受適當的治療。因乳癌本身較少有疼痛感,若乳房自我檢查發現腫塊、皮膚凹陷、發紅、浮腫潰瘍、疼痛、或乳頭有異常分泌、凹陷等變化及腋下淋巴腺腫等症狀,一定要就醫檢查。                             

醫訊/我的未來還有夢~談乳癌的預後與追蹤

醫訊/我的未來還有夢~談乳癌的預後與追蹤#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衛生署也指出,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對此,台大醫院總院癌症資源中心將舉辦「乳癌醫學講座」,將邀請腫瘤醫學部張瑞瑩醫師主講「乳癌的治療」;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醫師主講「我的未來還有夢~談乳癌的預後與追蹤」。活動須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布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 名稱:乳癌醫學講座時間:102年12月29日(六)上午08:45~12:0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醫大樓(台北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B1講堂洽詢:02- 2356-2098

眼妝過後......要怎麼卸妝才能依舊美麗?

眼妝過後......要怎麼卸妝才能依舊美麗?#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化妝,已經成為女性出門前的必備步驟,而眼部的妝容更是整張臉的重點。但是,要怎樣卸除眼妝,才能夠防止眼部的脆弱皮膚,不被傷害,依舊細緻呢?蔡宗樺醫師在書中提到,眼部肌膚非常脆弱,只有選用溫和的卸妝產品,才能減輕對眼周柔嫩肌膚的刺激。然而,近年來常有女性因為不滿意自己睫毛的現狀,希望能更濃密變長俏,而常使用睫毛膏、眼線液。但是,蔡宗樺說,睫毛膏和眼線液等焦油型污垢,若無法徹底卸除乾淨,會造成肌膚慢性發炎,進而形成眼部周圍肌膚色素沉澱。因此,務必使用眼部專用的卸妝產品,徹底清除化妝的痕跡。但是,眼部的卸妝產品是不是號稱越強效就越好?蔡宗樺解釋,針對眼部高彩度的彩妝,有些人特別使用強力的卸妝液,其中加入去脂力強的界面活性劑,以及可解油的化學溶劑,雖然不會立即有紅腫刺痛的副作用,但長期使用卻會破壞正常角質細胞。結果卸完妝,眼睛周圍的皮膚卻越來越乾燥,細紋就會出現。因此,蔡宗樺提醒,對眼部肌膚來說,溫和的卸妝油是較安全的選擇。此外,也要避免用卸妝棉或卸妝濕巾過度磨擦眼部肌膚,以免造成外力性的慢性發炎和色素沉澱。

醫訊/認識乳癌與骨質疏鬆

醫訊/認識乳癌與骨質疏鬆#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國健局報告顯示,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1名,相較於歐美,我國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乳癌;1,706人死於乳癌,換言之,我國每日約22名婦女罹患乳癌;5名婦女死於乳癌。對此,梧棲童綜合醫院特規劃「咱ㄟ名-命名活動」乳癌病友會,邀請骨科鄭宇傑醫師主講「乳癌&骨質疏鬆」;「Amoena夢娜義乳」分享「義乳&胸罩介紹」;江珈瑋諮商心理師帶領主持「放輕鬆一下」;開懷協會主持「分享開懷人生」。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咱ㄟ名-命名活動」乳癌病友會時間:101年12月15日(六)上午09:00~11:30地點:梧棲童綜合醫院(台中梧棲區台灣大道8段699號)20樓交誼廳洽詢:04-26581919轉3514 枋護理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