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醫訊/關心雙峰健康講座

醫訊/關心雙峰健康講座#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0月是全球乳癌的防治月,希望女性藉此關心婦女雙峰健康議題,可以面對勇敢面對乳癌,無論是早期發現、積極治療或是癒後的照護等,都可以儘快康復,開始嶄新的生命。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為此緣起協辦,以「乳癌」為主題,邀請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外科陳芳銘醫師,主講「關心雙峰健康」,提供正確的乳癌防治知識給女性同胞,歡迎高雄市民踴躍參加,加入積極護胸行列!名稱:關心雙峰健康時間:101年10月5日(五)中午12:15~13:00洽詢:02-33226287

乳癌篩檢 給自己45歲的生日禮物

乳癌篩檢 給自己45歲的生日禮物#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妳今年乳癌篩檢了嗎?根據雙和醫院的100年到101年八月資料顯示,共計有1萬1783名女性接受乳癌篩檢,約1000名為陽性個案,進一步檢查,45名確診為乳癌病患,罹患率為千分之三,根據分析,52歲女性最踴躍接受篩檢,69歲接受篩檢的人數則最少。本月是乳癌防治月,呼籲女性踴躍接受乳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珍愛自己就是幸福家庭的保障。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為了鼓勵女性定期接受乳癌篩檢,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呼籲「護胸110,40Beginning」,意即一年花十分鐘進行乳癌篩檢,從40歲開始。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女性應該從45歲開始,每兩年接受一次乳癌篩檢,若是二等親中有乳癌病史,40歲到44歲就應該接受篩檢。根據雙和醫院100年全年到101年8月的乳房篩檢資料顯示,一年半共有1萬1783名女性接受乳癌篩檢,100年有5157名女性在雙和醫院接受乳癌篩檢,確診病例有21個。101年有6799名女性在雙和醫院接受乳癌篩檢,確診病例有23人。罹患率為千分之三,也就是該年齡層的每1000名女性中有三個罹患乳癌。雖然45歲起,即可接受免費篩檢,但是依據曲線圖發現,45歲當年即接受篩檢人數僅約4%,跨進50大關之後,才開始普遍關心乳房健康,50歲到56歲的女性較踴躍接受篩檢,但是,一到了60歲之後,接受免費篩檢的人數又急遽下滑。45歲就接受免費篩檢的人數有537人,52歲是女性最踴躍接受乳癌篩檢的年齡,有651人接受篩檢。篩檢意願最低的是69歲的女性,只有139人接受篩檢。雙和醫院院長吳志雄指出,透過乳癌篩檢確診的乳癌病患,多數都是原位癌或零期癌,只要透過手術即可將病兆切除,做很好的乳房保留手術,且無須輔以化學治療,存活率非常高。(照片來源:雙和醫院提供)

乳癌術後 選擇義乳七要素

乳癌術後 選擇義乳七要素#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手術後可選擇接受乳房重建手術或是配戴體外義乳來得到外觀上的平衡,但是不想做乳房重建可以選擇配戴體外義乳,因為義乳貼身配戴一天下來時間也蠻長的,前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郭菁松醫生提出選擇義乳應該要注意七個條件,給民眾參考。郭菁松說在選擇義乳時應該注意:1. 材質是否符合醫療級品質,矽膠是人體最不會排斥過敏的材質,對手術後的傷口比較不會刺激過敏。2. 質感摸起來是否彷如真的般QQ軟軟就像果凍義乳般。3. 重量不是越輕越好,人體以脊椎分成兩側,兩邊乳房重量具有相互平衡作用,如果不配戴義乳或配戴之義乳太輕,往往因失衡而可能產生脊椎側彎的現象。4. 選擇透氣不會悶熱,市場上有一些設計比較先進具舒適調溫的義乳可選。5. 有多樣選項能符合個人術後狀況不同的需求。6. 形狀外觀要儘可能的與健側符合且自然。7. 配戴要感覺穩固安全、自在。 郭菁松補充,現在乳癌的治癒率相當高,把握這幾個原則且讓自己回復正常生活,甚至應該要對自己更好!

乳癌禍不單行 雙乳罹癌率兩年高五倍!

乳癌禍不單行 雙乳罹癌率兩年高五倍!#乳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年,罹患乳癌的女性,禍不單行的機率比起以往兩年高出五倍!據統計顯示,近兩年來,雙乳皆罹患乳癌的機率為8%,而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雙乳罹癌的病人,大多為初經太早、停經太晚、以及未生育的女性。如有這些情形的女性們,應該多注意胸部的「凹、凸、潰、膿、粗、硬、紅」七大乳癌癥兆。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中心主任洪進昇表示,乳癌是一種多因性的癌症,有家族史、30歲以上未曾生育、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以後、停經後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10年以上、飲食偏向高脂肪、肥胖、單側曾罹患乳癌者,都是乳癌的高危險群。洪進昇建議,40歲開始每年最好接受一次10分鐘的乳房檢查。40~50歲女性,以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交替檢查;50歲以上因乳房緻密度降低,可以乳房攝影為主。而高危險群、或年輕乳房緻密度較高、以及曾隆乳無法擠壓的女性,則可考慮額外自費的乳房專用磁振造影,優點為3D影像清晰、敏感度高、能篩檢微小病灶且無輻射。因此北醫醫療體系體提醒女性,只要查覺乳房有「凹陷、凸起、潰瘍、膿液、毛孔粗大、硬塊、紅腫」等異狀,應立即就醫檢查,以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乳癌防治月 擒拿乳癌不偷閒

乳癌防治月 擒拿乳癌不偷閒#乳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女性罹癌癌症種類,乳癌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且好發年齡比美國早了10年,而10月是全球乳癌的防治月,因此台北醫學大學為了響應乳癌防治月,於今日於信義威秀廣場舉辦「2012乳癌防治活動」,提出最新的乳癌防治口號-「護胸110,40 Beginning」,呼籲女性只要年過40,就應每年接受一次10分鐘的乳房檢查。而台北醫學大學於此活動,特別邀請孫鵬、狄鶯擔任護胸大使;孫鵬表示,倆人每年都會做全身健康檢查,並靠著運動、飲食來維持健美身材。而狄鶯也大方公開保養食譜,早餐喝以豆漿為基底加上薏仁、黑芝麻、白芝麻、黑木耳、豆類打成汁的五穀雜糧湯,中餐一杯果菜汁、晚餐只吃蔬菜。提及護胸祕訣,狄鶯打趣地說那得靠孫鵬的「巧手」了,原來倆夫妻在閨房情趣過程,孫鵬會「口、手並用」,除了「口」說甜言蜜語外,還會用「手」幫狄鶯輕柔地按摩雙側胸部,來表達對老婆的愛。若摸到怪怪的硬塊,就會督促狄鶯趕快到醫院檢查。活動主持人朱衛茵也感性提到,愛自己或愛另一半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人會去吃ㄧ頓大餐,有的人會買貴重名品贈送對方,然而再好吃的美食、再貴重的禮物,都比不上健康的身體。因此提醒女性每年應養成到醫院做乳房檢查的習慣,發現身體一有警訊,就應該迅速至醫院就醫。北醫附醫院長陳振文強調,許多女性對乳癌疾病本身認識不清,對治療方式也不甚了解,有些人還誤以為得了乳癌,就一定得切除乳房。希望透過這場護胸宣導活動,提供女性乳癌防治的正確知識、定期乳房檢查及預防之道,讓女性用健康的態度,注意自己切身相關的健康問題,別因為害羞,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乳房切除會成單峰?術前良好溝通可避免

乳房切除會成單峰?術前良好溝通可避免#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罹患乳癌若需要切除乳房,多數婦女在乳房切除之後會很在意失去了乳房成為單峰女人,進而影響到自信心與生活品質。其實只要在醫病之間做充分溝通,往往都讓患者感受失而復得的喜悅。前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郭菁松表示,早期發現的乳癌患者存活率極高,現在醫學進步很多乳癌患者還可以活上十幾二十年以上,因此乳癌手術前應該好好與醫生溝通,尋求最合適且影響外觀最小的方式做治療,不要因聞癌變色而匆促做下醫療決定,要求醫師開刀時切除越多越好的治療方式,以免將來後悔。郭菁松指出,乳癌手術後可以選擇接受乳房重建手術找回雙峰或是配戴體外義乳來得到外觀上的平衡,回復原本的生活型態。如果考慮要做乳房重建,最好在做乳房切除之前與醫生討論,做術前的評估規劃手術方式,至於選擇配戴義乳則比較單純,可以請教醫生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配戴即可。郭菁松說,藉由乳房重建手術來找回雙峰的人有增加的趨勢,重建手術雖然會經歷一段辛苦的過程,但是透過有經驗的醫療團隊,一般來說乳癌手術是乳房外科做而乳房重建則是由整形外科來主導的,在充分溝通及密切合作下所得到的結果,往往都讓患者感受失而復得的喜悅。現在乳癌的治癒率相當高,醫學的發達讓患者可以選擇不會變成少奶奶,科技的進步也讓病患有不同的選擇來找回外在的平衡。

40歲起每年一次乳篩 每次10分鐘

40歲起每年一次乳篩 每次10分鐘#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佔全國女性罹癌排名第一名!因此定期做乳房篩檢對女性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有鑑於此,台北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署立雙和醫院,與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為了宣導及推廣乳篩的重要性,邀請到護胸大使丁國琳一起拍攝了一支「乳癌篩檢活動─知識宣導影片」,共同呼籲全國婦女定期乳篩。這支公益短片內容提醒婦女平時飲食注意事項、如何自我察覺胸部有異狀、並點出乳癌高危險因子有哪些?透過這兩分多鐘的影片,讓一般民眾對乳癌有最基本的認識,女性朋友更是一定不能忽視自己健康!

年輕不是本錢? 早年患乳癌死亡率高!

年輕不是本錢? 早年患乳癌死亡率高!#乳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一位十七歲的高中生女生,洗澡時與左側乳房摸到不明硬塊,到院檢查後,確認罹患乳癌。台北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表示,乳癌跟其他癌症不同的是,罹患乳癌的年齡層越年輕,死亡率就越高。而這名女生經積極治療,一年後仍撒手人寰。 乳癌跟其他癌症不同,在治療乳癌上,年輕反而是最大危險因子。陳訓徹表示,因年輕患者癌細胞生長速度快,且年紀越輕、預後越差。而大部分年輕乳癌患者都屬於HER2陽性或較為棘手的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無法使用賀爾蒙和標靶治療,只能依賴化療,而且具有高死亡率、高復發性和高腦部轉移的「三高」特性。而國內每年約新增1500名三陰性乳癌患者,十年存活率只有60%左右。陳訓徹提醒,研究證實婦女少吃高油脂食物,可降低乳癌發生率,衛生署現也免費提供四十五歲至六十九歲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若發現異常,須安排磁振造影等更精密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