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呼吸調控技術 治療乳癌患者成效高

呼吸調控技術 治療乳癌患者成效高#乳癌

民國98年國人十大癌症的發生率資料顯示,乳癌的發生率排名第一,而死亡率位居第四名,死亡率僅次於肝癌、肺癌與大腸癌,因此需要大力推行乳癌篩檢,在治療策略上已經有相當標準化的治療指引,通常需要一個乳癌團隊共同來治療病人。奇美醫學中心持續致力於治療品質的提升,因此放射腫瘤部積極推動多項對於病人有利的放射治療技術,其中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就是一例,主要用於治療乳癌或乳房原位癌患者。放射線治療是乳癌治療很重要的一環手術、化療與放射線治療為大部分乳癌病人所需的治療,有些病人還需要賀爾蒙治療或是標靶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可以明顯降低復發機率,無疑是乳癌治療很重要的一環,通常需要約六週的治療,一個禮拜治療五次,然而放射線治療不可避免地會照射到部分的肺臟、心臟或肝臟,而呼吸起伏所造成的照射誤差也是一個困擾的問題。有鑑於此,奇美醫學中心積極發展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多數用於乳癌或乳房原位癌的病人,目的是減少正常器官的照射劑量與提升治療腫瘤的精確度。何謂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主動式呼吸調控的英文叫做Active breathing control,簡稱為ABC,其原理相當簡單,就是請病人以口咬緊呼吸管並主動深吸氣,再由機器輔助病人閉氣而暫時無法吸吐氣,並在閉氣這段時間內進行放射線治療約20秒,休息數秒後再進行同樣的步驟,直到治療結束。主動式呼吸調控的優點有三點,其一在於減少呼吸起伏,以提升照射的精確度;其二在於增加肺臟的體積,以減少肺臟被照射的相對體積;其三在於使胸壁遠離心臟,以降低心臟被照射的劑量。不過也有其缺點,就是病人需花一些時間學習如何配合呼吸,而且治療時間會增加五到十分鐘。誰適合用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胸腹部腫瘤病人如乳癌或肺癌等、聽力正常能配合者、能以口咬緊呼吸管者、肺功能正常者及呼吸起伏明顯者。能否減低副作用?就客觀的照射劑量來看,肺臟與心臟確實接受比較低的劑量,理論上能減低這兩部位副作用的發生率,至於皮膚的副作用是否減少則有待更多的臨床觀察。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的成果分析奇美醫學中心於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期間接受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的病人中,有29位是乳癌或乳房原位癌病人,乳房或胸壁的位移明顯減少,平均在3毫米以下,肺臟放射線劑量減少了13.6%,心臟劑量也減少了80%。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既可以提升治療腫瘤的精確度,也可以減低正常器官的放射線照射劑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治療安全性與治療品質,對於乳癌或乳房原位癌患者而言,的確是一大福音!文/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 林佳輝

主動式呼吸調控術 輔助乳癌治療有成

主動式呼吸調控術 輔助乳癌治療有成#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根據民國98年國人十大癌症的發生率資料顯示,乳癌的發生率排名第一,而死亡率位居第四名,死亡率僅次於肝癌、肺癌與大腸癌。在治療方面,奇美醫院指出,手術、化療與放射線為大部分乳癌病人所需的治療,但由於放射線治療容易受到種種因素的干擾,乳癌患者在進行放射線照射時,稍微大力呼吸就有可能使照射部位偏離,進而傷害到心臟、肺臟或肝臟等重要器官。為了提升治療品質,奇美醫院推動乳癌患者進行放射線治療時配合「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發現可有效減少正常器官的照射劑量與提升治療腫瘤的精確度。奇美醫院指出,手術、化療與放射線治療為大部分乳癌病人所需的治療,有些病人還需要賀爾蒙治療或是標靶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可以明顯降低復發機率,無疑是乳癌治療很重要的一環,通常需要約六週的治療,一個禮拜治療五次,然而放射線治療不可避免地會照射到部分的肺臟、心臟或肝臟,而呼吸起伏所造成的照射誤差也是一個困擾的問題。有鑑於此,奇美醫學中心積極發展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多數用於乳癌或乳房原位癌的病人,目的是減少正常器官的照射劑量與提升治療腫瘤的精確度。主動式呼吸調控(Active breathing control,簡稱為ABC),就是請病人以口咬緊呼吸管並主動深吸氣,再由機器輔助病人閉氣而暫時無法吸吐氣,並在閉氣這段時間內進行放射線治療約20秒,休息數秒後再進行同樣的步驟,直到治療結束。主動式呼吸調控的優點在於減少呼吸起伏,以提升照射的精確度;能增加肺臟的體積,以減少肺臟被照射的相對體積;亦可使胸壁遠離心臟,以降低心臟被照射的劑量。不過也有缺點,就是病人需花一些時間學習如何配合呼吸,而且治療時間會增加五到十分鐘。奇美醫院表示, 推行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至今,就客觀的照射劑量來看,肺臟與心臟確實接受比較低的劑量,理論上能減低這兩部位副作用的發生率,至於皮膚的副作用是否減少則有待更多的臨床觀察。進一步分析奇美醫院於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期間接受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的病人中,有29位是乳癌或乳房原位癌病人,乳房或胸壁的位移明顯減少,平均在3毫米以下,肺臟放射線劑量減少了13.6%,心臟劑量也減少了80%,提升了治療安全性與治療品質,嘉惠乳癌或乳房原位癌患者。圖:奇美醫院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林佳輝說明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圖片/奇美醫院提供)

醫訊/保健方法不可少 男女都要健康

醫訊/保健方法不可少 男女都要健康#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的統計,乳癌是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每年約有八千名女性罹患乳癌,平均每天就有二十人被診斷罹患乳癌,而在口腔癌方面,則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也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近十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成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因此亞東紀念醫院特別邀請一般外科醫師陳賢典,提醒女性朋友乳房自我保健的方法,此外也邀請了耳鼻喉科醫師林俊志,告訴男性朋友,如何預防口腔癌與鼻咽癌,照顧好自身健康。講座時間:101年7月7日(六) 上午09:00~12: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講座洽詢:(02)7728-2324

愛心抱枕延續愛心 乳癌病友傳遞關懷

愛心抱枕延續愛心 乳癌病友傳遞關懷#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患者開完刀後,常會覺得與患部同一側的手,不知如何擺放,國外的作法是給患者一個小抱枕,夾在腋下或抱在胸前,增加舒適感,減少術後身體的不適,因此大林慈濟醫院引進此一做法,邀請乳癌病友一同製作愛心抱枕,送給新進的病友,傳遞愛心與關懷。癌症資源中心「愛關懷小站」護理師王燕如表示,這個「愛心」是從美國傳來的,有位慈濟師姊自國外帶回乳癌患者專用抱枕,提供給台北慈濟醫院,台北的患者使用後,反應很好,因此大林慈濟醫院的癌症資源中心也跟進採用。王燕如平常喜愛做拼布,打版、裁布、車縫是她的專長之一,因此將這份工作承擔起來,製作數十個心型抱枕的外層,並邀請乳癌病友協助填裝棉絮、縮口,一同自製愛心抱枕,提供給剛開完刀的乳癌病患,傳達對新病友的關懷,希望她們早日從傷痛、病苦中走出來。64歲的翁小姐三年前發現左側乳房罹患乳癌,術後左手無力,只能用枕頭墊著,或是將手跨在病床的床欄上,經過努力復健才得以行動自如。當她看到有這樣可愛的心型抱枕,覺得既好看又實用,一定能對罹患乳癌的「學妹」有幫助,所以義不容辭加入縫製抱枕的行列,希望趁著自己還做得到,透過舉手之勞,多幫助別人。王燕如表示,召集病友製作愛心抱枕,也是為了輔導病友成立病友會暖身,將來還會推出其他的拼布作品,如小錢包、針包等,等累積一定的作品,就可以進行義賣,做為病友會的運作基金。大林慈濟醫院目前正籌設「乳癌病友會」,要將病友們凝聚起來,透過醫院的協助,讓她們能相互扶持,製作愛心抱枕只是個開端,希望來患者,除了接受良好的醫療,在心靈上也能得到堅強的支持。

定期乳房攝影篩檢 有效早期發現乳癌

定期乳房攝影篩檢 有效早期發現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發生高峰約在45至64歲之間。每年有近7,500人罹患乳癌,1,600人因乳癌而死亡。根據報告指出,50至69歲婦女定期每2至3年接受乳房攝影,可降低35%乳癌死亡率。並且,目前無足夠的證據顯示乳房自我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意思就是如果到了已經摸到乳房有不正常的硬塊時,常常是腫瘤長得比較大了。然而,部份民眾對於乳房攝影有一些錯誤的觀念需要釐清。成大醫院放射診斷部主治醫師郭雪梨說,第一個就是「聽說乳房攝影會很痛」,其實目前我們使用的新式乳房攝影儀器,乳房壓迫時間縮短,疼痛已經大幅減小。另外,我們也建議檢查可以避開月經來前一週的時間,因為這時候乳腺組織受到荷爾蒙影響而容易疼痛,比較不合適受檢。第二個就是擔心乳房攝影有輻射線。其實乳房攝影是一種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的技術,在嚴格執行品管的醫院檢查是十分安全的;合適的使用乳房攝影,所得到的好處是遠遠大於輻射風險的。第三,有些民眾常常會去不同醫院作檢查。但是乳癌診斷倚賴乳房攝影長期追蹤,故建議民眾至同一醫療院所定期篩檢,若因故須更換醫院做乳房攝影,也希望民眾能夠至原本篩檢單位申請原先的乳房攝影片,以利臨床醫師能藉由與舊片比較,判讀最新結果。另一方面,有些民眾自己已經有摸到乳房有可疑的腫塊,可能因為不好意思或是不敢去看醫生,而想要利用乳房攝影篩檢來解決這個心中的疑慮。然而,雖然乳房攝影可以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腫瘤,進而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不過乳房攝影仍有它的限制,大約有15%的乳癌是乳房X光攝影無法偵測到,所以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如果受檢者自己原本發現乳房有異狀,仍然應該儘速就醫,接受完整的檢查,例如,乳房觸診和超音波檢查。   

乳房攝影異常 及早就醫存活率高

乳房攝影異常 及早就醫存活率高#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1歲的林小姐篩檢結果發現異常,經進一步切片檢驗,確認為良性腫瘤。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表示,乳房攝影篩檢發現異常時毋需驚慌,就算是良性腫瘤或較早期的癌症,只要及早治療,乳癌5年存活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符合篩檢條件的婦女應該把握機會接受檢查。林俊宏醫師表示,做乳房攝影篩檢後,有時會接到檢查結果有微鈣化點或不對稱陰影的通知,常讓受檢的婦女十分擔心害怕。但其實再接受進一步檢查後,有時會發現只是影像上無法判斷清楚,若確實有可疑微鈣化點,需要接受組織切片檢查,有些結果沒有問題,有部份則可能是腫瘤。59歲的李小姐接受健檢的乳房攝影篩檢,發現兩側乳房都有小於一公分的陰影,接到衛生所通知後,就近到大林慈濟醫院斗六門診部接受進一步檢查,所幸經超音波及觸診檢查,並未發現異常。林俊宏指出,即使是良性腫瘤,只要日後按時追蹤即可,毋需擔心。就算切片結果屬於惡性腫瘤,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非常好。其中原位癌或是較早的第一期乳癌,目前五年存活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腫瘤大小在二公分以內,無淋巴轉移者,五年存活率也有95%以上。林俊宏醫師強調,在台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每年有近7,000人罹患乳癌,1,600人因乳癌死亡。但早期發現乳癌不到40%。乳房攝影是目前乳癌篩檢中最有效率的方法,準確率接近90%,還能發現用手摸不出來的早期乳房異常,全民健保補助45至69歲婦女、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符合資格的婦女,務必把握機會接受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乳癌術後及早復健 可預防併發症發生

乳癌術後及早復健 可預防併發症發生#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最新資料顯示,乳癌發生率為女性十大癌症的第一位,其死亡率為女性癌症的第四名,每年新增超過八千名患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宣宏說,治療乳癌的外科手術不僅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患側乳房,大多數需合併摘除同側腋下淋巴結。手術後伴隨而來的不良影響,術後可能會造成患側手臂疼痛、淋巴性水腫、冰凍肩、感覺麻木、肌肉無力、關節活動度受限,以及手臂功能障礙等合併症。根據國民健康局2010年的資料顯示,台灣乳癌患者好發年齡介於41至50歲,此年齡層的婦女大都是兼顧家庭的職業婦女,需要家庭與工作兩頭忙,心裡又害怕丈夫嫌棄,因此常常伴隨有恐懼、沮喪、焦慮不安與無助等症狀。由此可知乳癌術後影響婦女生理及心理層面,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的執行,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如何幫助她們走出創傷與提升手術後的生活品質,術後身體復健與心理重建是現在應該著重目標。陳宣宏表示,乳癌術後的復健運動在增加肌力、肌耐力、身體組成的瘦肉量增加、體脂肪及腰圍降低,以及生活品質量表中,身體功能面向有顯著效益。更重要的是,接受復健運動訓練並不會增加淋巴水腫及運動傷害風險。因此,乳癌術後及早復健運動對於乳癌術後患者而言相當重要,不僅可以預防併發症產生,進一步有助於幫助恢復自信,適應家庭及社會生活。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率先於99年組成全國首支乳癌患者龍舟隊,經過復健活動、中醫療養、心靈成長、人物分享、營養食譜、划船技巧訓練後,並參加端午節比賽,增加了乳癌術後患者的身心健康。

積極治療乳癌 量身訂做個人化療程

積極治療乳癌 量身訂做個人化療程#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每年新增近八千名的病患,其中,第二期乳癌是目前台灣女性發現最多的期別,而排名第一的症狀則是患者或其伴侶摸到胸部有不痛的腫塊,此時胸部外觀及乳頭都不會有任何改變,所以很容易被忽略,須特別注意。乳癌的治療方法是依據腫瘤特色與病人狀況而有不同療程建議,治療方法包括:開刀切除、放射性治療、化學藥物治療、荷爾蒙藥物治療以及標靶藥物治療等五種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劉良智醫師說明,乳癌治療的首選還是以手術能夠完全切除整個病灶為主,而術後輔助性治療,則依據「癌症分期」、「細胞病理檢查報告」、「病人本身狀況」來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目前乳癌的分期是依據腫瘤大小(T),腋下淋巴腺轉移與否(N),是否遠處轉移器官(M)等TNM系統來做區分,腫瘤切片施以細胞化學染色的結果也是治療很重要的依據,確認腫瘤細胞本身是否具有「荷爾蒙受體(ER/PR)」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有了癌症分期及腫瘤特色後,醫師會再將患者本身的生理狀況列入評估用藥的依據之一,例如是否已停經、仍有生育計畫等等,統整以上三種腫瘤資訊,由醫師量身訂做最合適的治療計畫。在台灣地區,化療還是乳癌輔助性治療的首選,目前用於治療乳癌的化療藥物有三種,小黃莓、小紅莓、紫杉醇。化學治療除了可以作為癌症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來提高治癒率外,也可用於手術前,可以減少所需切除的範圍。劉良智醫師特別提醒,化學治療可能導致卵巢功能受損,所以屬於N0~N1且荷爾蒙陽性的女性,若有計畫生育者,則可改使用荷爾蒙治療,如泰莫西芬為治療藥物,或新型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簡稱AI),AI目前包括諾曼癌素、安美達錠、復乳納膜衣錠三種藥物,部分AI類藥物會有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等副作用;若擔心骨質疏鬆,可選擇使用類固醇型態之藥物。劉良智醫師叮嚀,由於乳癌跟荷爾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有五類食品需適量攝取,包括:有殼海鮮類、雞隻家禽類、蜂膠蜂王乳類、人參及當歸補品等五類,特別是已有良性纖維囊腫的女性更需特別注意。此外,劉醫師強調,女性要關心自己的健康,定期接受乳房檢查,不要等到症狀出現時才願意就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