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愛心抱枕延續愛心 乳癌病友傳遞關懷

愛心抱枕延續愛心 乳癌病友傳遞關懷#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患者開完刀後,常會覺得與患部同一側的手,不知如何擺放,國外的作法是給患者一個小抱枕,夾在腋下或抱在胸前,增加舒適感,減少術後身體的不適,因此大林慈濟醫院引進此一做法,邀請乳癌病友一同製作愛心抱枕,送給新進的病友,傳遞愛心與關懷。癌症資源中心「愛關懷小站」護理師王燕如表示,這個「愛心」是從美國傳來的,有位慈濟師姊自國外帶回乳癌患者專用抱枕,提供給台北慈濟醫院,台北的患者使用後,反應很好,因此大林慈濟醫院的癌症資源中心也跟進採用。王燕如平常喜愛做拼布,打版、裁布、車縫是她的專長之一,因此將這份工作承擔起來,製作數十個心型抱枕的外層,並邀請乳癌病友協助填裝棉絮、縮口,一同自製愛心抱枕,提供給剛開完刀的乳癌病患,傳達對新病友的關懷,希望她們早日從傷痛、病苦中走出來。64歲的翁小姐三年前發現左側乳房罹患乳癌,術後左手無力,只能用枕頭墊著,或是將手跨在病床的床欄上,經過努力復健才得以行動自如。當她看到有這樣可愛的心型抱枕,覺得既好看又實用,一定能對罹患乳癌的「學妹」有幫助,所以義不容辭加入縫製抱枕的行列,希望趁著自己還做得到,透過舉手之勞,多幫助別人。王燕如表示,召集病友製作愛心抱枕,也是為了輔導病友成立病友會暖身,將來還會推出其他的拼布作品,如小錢包、針包等,等累積一定的作品,就可以進行義賣,做為病友會的運作基金。大林慈濟醫院目前正籌設「乳癌病友會」,要將病友們凝聚起來,透過醫院的協助,讓她們能相互扶持,製作愛心抱枕只是個開端,希望來患者,除了接受良好的醫療,在心靈上也能得到堅強的支持。

定期乳房攝影篩檢 有效早期發現乳癌

定期乳房攝影篩檢 有效早期發現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發生高峰約在45至64歲之間。每年有近7,500人罹患乳癌,1,600人因乳癌而死亡。根據報告指出,50至69歲婦女定期每2至3年接受乳房攝影,可降低35%乳癌死亡率。並且,目前無足夠的證據顯示乳房自我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意思就是如果到了已經摸到乳房有不正常的硬塊時,常常是腫瘤長得比較大了。然而,部份民眾對於乳房攝影有一些錯誤的觀念需要釐清。成大醫院放射診斷部主治醫師郭雪梨說,第一個就是「聽說乳房攝影會很痛」,其實目前我們使用的新式乳房攝影儀器,乳房壓迫時間縮短,疼痛已經大幅減小。另外,我們也建議檢查可以避開月經來前一週的時間,因為這時候乳腺組織受到荷爾蒙影響而容易疼痛,比較不合適受檢。第二個就是擔心乳房攝影有輻射線。其實乳房攝影是一種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的技術,在嚴格執行品管的醫院檢查是十分安全的;合適的使用乳房攝影,所得到的好處是遠遠大於輻射風險的。第三,有些民眾常常會去不同醫院作檢查。但是乳癌診斷倚賴乳房攝影長期追蹤,故建議民眾至同一醫療院所定期篩檢,若因故須更換醫院做乳房攝影,也希望民眾能夠至原本篩檢單位申請原先的乳房攝影片,以利臨床醫師能藉由與舊片比較,判讀最新結果。另一方面,有些民眾自己已經有摸到乳房有可疑的腫塊,可能因為不好意思或是不敢去看醫生,而想要利用乳房攝影篩檢來解決這個心中的疑慮。然而,雖然乳房攝影可以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腫瘤,進而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不過乳房攝影仍有它的限制,大約有15%的乳癌是乳房X光攝影無法偵測到,所以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如果受檢者自己原本發現乳房有異狀,仍然應該儘速就醫,接受完整的檢查,例如,乳房觸診和超音波檢查。   

乳房攝影異常 及早就醫存活率高

乳房攝影異常 及早就醫存活率高#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1歲的林小姐篩檢結果發現異常,經進一步切片檢驗,確認為良性腫瘤。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表示,乳房攝影篩檢發現異常時毋需驚慌,就算是良性腫瘤或較早期的癌症,只要及早治療,乳癌5年存活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符合篩檢條件的婦女應該把握機會接受檢查。林俊宏醫師表示,做乳房攝影篩檢後,有時會接到檢查結果有微鈣化點或不對稱陰影的通知,常讓受檢的婦女十分擔心害怕。但其實再接受進一步檢查後,有時會發現只是影像上無法判斷清楚,若確實有可疑微鈣化點,需要接受組織切片檢查,有些結果沒有問題,有部份則可能是腫瘤。59歲的李小姐接受健檢的乳房攝影篩檢,發現兩側乳房都有小於一公分的陰影,接到衛生所通知後,就近到大林慈濟醫院斗六門診部接受進一步檢查,所幸經超音波及觸診檢查,並未發現異常。林俊宏指出,即使是良性腫瘤,只要日後按時追蹤即可,毋需擔心。就算切片結果屬於惡性腫瘤,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非常好。其中原位癌或是較早的第一期乳癌,目前五年存活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腫瘤大小在二公分以內,無淋巴轉移者,五年存活率也有95%以上。林俊宏醫師強調,在台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每年有近7,000人罹患乳癌,1,600人因乳癌死亡。但早期發現乳癌不到40%。乳房攝影是目前乳癌篩檢中最有效率的方法,準確率接近90%,還能發現用手摸不出來的早期乳房異常,全民健保補助45至69歲婦女、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符合資格的婦女,務必把握機會接受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乳癌術後及早復健 可預防併發症發生

乳癌術後及早復健 可預防併發症發生#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最新資料顯示,乳癌發生率為女性十大癌症的第一位,其死亡率為女性癌症的第四名,每年新增超過八千名患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宣宏說,治療乳癌的外科手術不僅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患側乳房,大多數需合併摘除同側腋下淋巴結。手術後伴隨而來的不良影響,術後可能會造成患側手臂疼痛、淋巴性水腫、冰凍肩、感覺麻木、肌肉無力、關節活動度受限,以及手臂功能障礙等合併症。根據國民健康局2010年的資料顯示,台灣乳癌患者好發年齡介於41至50歲,此年齡層的婦女大都是兼顧家庭的職業婦女,需要家庭與工作兩頭忙,心裡又害怕丈夫嫌棄,因此常常伴隨有恐懼、沮喪、焦慮不安與無助等症狀。由此可知乳癌術後影響婦女生理及心理層面,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的執行,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如何幫助她們走出創傷與提升手術後的生活品質,術後身體復健與心理重建是現在應該著重目標。陳宣宏表示,乳癌術後的復健運動在增加肌力、肌耐力、身體組成的瘦肉量增加、體脂肪及腰圍降低,以及生活品質量表中,身體功能面向有顯著效益。更重要的是,接受復健運動訓練並不會增加淋巴水腫及運動傷害風險。因此,乳癌術後及早復健運動對於乳癌術後患者而言相當重要,不僅可以預防併發症產生,進一步有助於幫助恢復自信,適應家庭及社會生活。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率先於99年組成全國首支乳癌患者龍舟隊,經過復健活動、中醫療養、心靈成長、人物分享、營養食譜、划船技巧訓練後,並參加端午節比賽,增加了乳癌術後患者的身心健康。

積極治療乳癌 量身訂做個人化療程

積極治療乳癌 量身訂做個人化療程#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每年新增近八千名的病患,其中,第二期乳癌是目前台灣女性發現最多的期別,而排名第一的症狀則是患者或其伴侶摸到胸部有不痛的腫塊,此時胸部外觀及乳頭都不會有任何改變,所以很容易被忽略,須特別注意。乳癌的治療方法是依據腫瘤特色與病人狀況而有不同療程建議,治療方法包括:開刀切除、放射性治療、化學藥物治療、荷爾蒙藥物治療以及標靶藥物治療等五種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劉良智醫師說明,乳癌治療的首選還是以手術能夠完全切除整個病灶為主,而術後輔助性治療,則依據「癌症分期」、「細胞病理檢查報告」、「病人本身狀況」來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目前乳癌的分期是依據腫瘤大小(T),腋下淋巴腺轉移與否(N),是否遠處轉移器官(M)等TNM系統來做區分,腫瘤切片施以細胞化學染色的結果也是治療很重要的依據,確認腫瘤細胞本身是否具有「荷爾蒙受體(ER/PR)」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有了癌症分期及腫瘤特色後,醫師會再將患者本身的生理狀況列入評估用藥的依據之一,例如是否已停經、仍有生育計畫等等,統整以上三種腫瘤資訊,由醫師量身訂做最合適的治療計畫。在台灣地區,化療還是乳癌輔助性治療的首選,目前用於治療乳癌的化療藥物有三種,小黃莓、小紅莓、紫杉醇。化學治療除了可以作為癌症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來提高治癒率外,也可用於手術前,可以減少所需切除的範圍。劉良智醫師特別提醒,化學治療可能導致卵巢功能受損,所以屬於N0~N1且荷爾蒙陽性的女性,若有計畫生育者,則可改使用荷爾蒙治療,如泰莫西芬為治療藥物,或新型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簡稱AI),AI目前包括諾曼癌素、安美達錠、復乳納膜衣錠三種藥物,部分AI類藥物會有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等副作用;若擔心骨質疏鬆,可選擇使用類固醇型態之藥物。劉良智醫師叮嚀,由於乳癌跟荷爾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有五類食品需適量攝取,包括:有殼海鮮類、雞隻家禽類、蜂膠蜂王乳類、人參及當歸補品等五類,特別是已有良性纖維囊腫的女性更需特別注意。此外,劉醫師強調,女性要關心自己的健康,定期接受乳房檢查,不要等到症狀出現時才願意就診。

積極治療乳癌 量身訂做個人化療程

積極治療乳癌 量身訂做個人化療程#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每年新增近八千名的病患,其中,第二期乳癌是目前台灣女性發現最多的期別,而排名第一的症狀則是患者或其伴侶摸到胸部有不痛的腫塊,此時胸部外觀及乳頭都不會有任何改變,所以很容易被忽略,須特別注意。乳癌的治療方法是依據腫瘤特色與病人狀況而有不同療程建議,治療方法包括:開刀切除、放射性治療、化學藥物治療、荷爾蒙藥物治療以及標靶藥物治療等五種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劉良智醫師說明,乳癌治療的首選還是以手術能夠完全切除整個病灶為主,而術後輔助性治療,則依據「癌症分期、細胞病理檢查報告、病人本身狀況」來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目前乳癌的分期是依據腫瘤大小(T),腋下淋巴腺轉移與否(N),是否遠處轉移器官(M)等TNM系統來做區分,第一期指腫塊小於2公分、無腋下淋巴結轉移、侷限在乳葉內(T1N0M0);第二期指乳房腫塊在2至5公分之間、可能有腋下淋巴轉移(T2N1M0);第三期指腫塊大於5公分、皮膚可能出現紅腫、潰爛樣變化、大部分已有腋下淋巴結轉移(T3N1-2M0);第四期指有發生遠處器官轉移(M1)。腫瘤切片施以細胞化學染色的結果也是治療很重要的依據,確認腫瘤細胞本身是否具有「荷爾蒙受體(ER/PR)」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若ER/PR呈陽性者,則可以使用荷爾蒙治療,而HER-2陽性者,都會再輔助使用標靶藥物。有了癌症分期及腫瘤特色後,醫師會再將患者本身的生理狀況列入評估用藥的依據之一,例如是否已停經、仍有生育計畫等等,統整以上三種腫瘤資訊,由醫師量身訂做最合適的治療計畫。在台灣地區,化療還是乳癌輔助性治療的首選,特別是T3以上的病患,即使荷爾蒙受體為陽性,但因為是屬於較危險的期別,建議要先把化療擺在前面。目前用於治療乳癌的化療藥物有三種,小黃莓(Methotrexate,CMF)是第一代的藥物,目前已較少使用;含小紅莓(Adriamycin,CAF/CEF)是第二代藥物,針對尚未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人效果良好;而含紫杉醇(Paclitaxel,AC→T)多用於有淋巴結轉移者,效果也是很顯著。針對第四期的病患,則會合併小紅莓跟紫杉醇使用。化學治療除了可以作為癌症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來提高治癒率外,也可用於手術前,可以減少所需切除的範圍,始得更多乳癌患者可以免於全乳房的切除。劉良智醫師特別提醒,化學治療可能導致卵巢功能受損,所以屬於N0~N1且荷爾蒙陽性的女性,若有計畫生育者,則可改使用荷爾蒙治療,避免未來不孕的可能;倘若屬於N2以上代表惡性度較高,建議施以化療前先保留卵子,爾後再做人工受孕即可。劉良智醫師解釋,並非所有病人都需要化療,通常針對危險性比較高、原始腫瘤較大顆、有淋巴轉移、乳癌分化類型比較差或是多發性的,會把化療放在前面治療,若危險性不高,荷爾蒙受體為強陽性者,多淋巴轉移或年老患者則優先選擇荷爾蒙治療。荷爾蒙治療以五年為一單位,是類似馬拉松似的治療方式,而泰莫西芬(Tamoxifen)是乳癌荷爾蒙治療的始祖,已有40幾年的歷史,停經前的女性若受體呈現強陽性者,可以選擇泰莫西芬為治療藥物,或新型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簡稱AI),AI主要是抑制芳香酶以阻斷雌激素的生成,針對停經婦女的效果極佳,經證實可有效降低乳癌的復發,目前包括諾曼癌素(Exemestane)、安美達錠(Anastrozole)、復乳納膜衣錠(Letrozole)三種藥物,停經後的女性可以直接使用AI藥物治療,也可在使用2-3年的泰莫西芬後再轉換成AI,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但需特別注意,AI類藥物常會有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等副作用;若擔心骨質疏鬆,可選擇使用Exemestane(諾曼癌素)這種類固醇型態之藥物。劉良智醫師特別叮嚀,由於乳癌跟荷爾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有五類食品需適量攝取,包括:有殼海鮮類、雞隻家禽類、蜂膠蜂王乳類、人參及當歸補品等五類,特別是已有良性纖維囊腫的女性更需特別注意。此外,劉醫師強調,女性要關心自己的健康,定期接受乳房檢查,不要等到症狀出現時才願意就診。台灣乳癌發生年齡高峰在45~50歲,因此,目前衛生署已免費提供45歲以上婦女,每二年可做乳房x光攝影,若有乳癌家族史,則篩檢年齡可降至40歲開始。針對許多女性擔心放射線問題而不願接受乳房x光檢查的問題,劉醫師建議必要時可以交互使用乳房超音波,由於初期乳癌的症狀不明,所以建議40歲以上的女性每半年定期到各醫院乳房外科接受乳房檢查,醫師問診後會進行觸診,診間若有超音波則會立即檢查或是排定超音波檢查時間,不需自費,多一份檢查多一份保護,各位女性們要多愛自己一些喔。

男性也會得乳癌!6旬阿伯乳頭滲血

男性也會得乳癌!6旬阿伯乳頭滲血#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國人罹患乳癌比率的增加,女性朋友們幾乎個個聞乳癌色變。但是,乳癌並非女性專利,男性也可能會罹患乳癌。日前一位68歲的阿伯因乳頭頻頻滲血,到光田綜合醫院看診,經過醫師詳細檢查後,竟發現為乳癌的癌前病變,所幸發現得早,及時治療,才不至於延誤病情。起初阿伯因無其他不適症狀,也沒有感到疼痛,因此不以為意,以為只是乳頭發炎化膿而以,直到症狀持續了兩個月未改善,阿伯才到醫院做檢查,光田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黃世民醫師表示,因懷疑阿伯病情不單純,立即採驗阿伯乳頭的分泌物進行細胞學抹片檢查,發現細胞異常,經手術切片結果證實周伯伯是乳管內乳突瘤,也就是乳癌癌前病變,若慢一點就醫,恐怕發展為惡性腫瘤。黃世民醫師表示,乳癌患者大多以女性為主,大部分的男性對於乳癌的相關保健及預防之道缺乏敏感度,若出現異常症狀時也多以為是其他發炎或感染病症,未積極就醫,以至於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期。提醒男性朋友,雖然男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僅為女性乳癌的百分之ㄧ,但仍不能掉以輕心,若發現乳房有不明的腫塊、變形,乳頭出血或有黑咖啡色的分泌物時,請立即前往醫院的乳房外科檢查。而女性朋友平時除做好乳房的自我檢查外,30歲以上的婦女最好每年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45歲以上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乳癌患者生活品質 EORTC可有效評估

乳癌患者生活品質 EORTC可有效評估#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乳癌如同其他癌症一樣,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乳癌的活存率,到底診斷乳癌後能活多久?正是大家囑目的焦點。但自從1970年代開始,大家開始重視活存期間的生活品質,所謂生活品質指的是個體對生活中自認對其重要部分的滿意程度,MEDLINE及PSYCHLIT與癌症生活品質相關的研究,從1970年開始出現,而且年年有大幅攀升的趨勢。在歐洲,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組織叫做歐洲癌症研究及治療學會,簡稱(EORTC),在1993年間就先後規劃出癌症生活品質核心問卷EORTCQLQ-C30,3年後又針對乳癌舉辦,EORTC QLQ-BP 23之補充版,其有效度及信度普受大家接受,台灣在台大公衛季瑋珠教授之努力下,有中文及台語版之第三版,在核心版中特別著重在癌症病人之一般性問題。身體功能(費力活動、長短距離步行、日常活動)、角色功能(工作受限、休閒娛樂受限)、情緒功能(緊張、焦慮等)、認知功能(注意力及記憶力)、社會功能(家庭生活社交活動)及整體生活品質(身體狀況、健康狀況),共30題。另外特別針對乳癌之全身性治療(包括化療、荷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身體意象(body image)、性生活、乳癌症狀、手臂症狀及未來展望共有23題,並有一定之計分方法,藉此來評估乳癌病友之生活品質。根據國內外諸多研究,發現這套問卷系統相當準確,確實可以反應病人生活品質之實情,過去都由醫師來進行評估,最近由病人這一端對自已生活品質或任何不適做報告,即所謂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s)亦被認為與傳統由醫師評估有相當程度之相關性與相似性,此已被廣泛應用在大型臨床試驗作為重要之評估工具。對於癌症病友各項生活品質之評估、處理及後續改善變得與病人活存率同等重要,試想如果在活存期間,在身體上、心理上、社交上有很多之問題或不滿意的地方,那麼活著的意義就大打折扣,近年來對於治療期間或追蹤期間相關症狀或副作用的處理顯然變得非常重要,以下特別舉例有關「情緒功能」及「認知功能」及止痛劑之處理原則如下。對於癌症病之悲傷及憂鬱處理:安排一個安全而且舒適之環境、協助恢復身體功能狀態、提高生活品質、掌握悲傷及憂鬱之症狀並促進良好的睡眠,使用放鬆技能-被動式及漸進式、營造舒適之臥位、按摩、溫水沐浴,或利用轉移注意力、運動來達到放鬆,睡前需避免食用咖啡、酒精、尼古丁或吃太飽。若癌症病患使用止痛劑,若使用NSAID止痛劑應以半衰期短者為原則,其NSAID之止痛與毒性反應是平行的,需由最低劑量開始,每2至3天調整一次,也因為NSAID種類多,無效時可選用他類並確實掌握NSAID之安全度,利用由輕漸重之三階段止痛階梯療法,定期評估才能有效治療。癌症病患對癌症後的認知行為產生的改變應有不同的處理,如增強對現實之期待、瞭解負向之情緒、中斷負向之想法、利用自已之優勢來處理身體不適之症狀,並透過安排每日之活動,增進自我照顧之能力,也可參加支持團體及避免獨自做重要之判斷與決定。(資料來源: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Menu